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机锋

已有 7 次阅读2023-6-21 17:27 |个人分类:阳光讲故事

机锋

 (2016-11-11 15:40:43)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生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东坡

路遇熟人;人家喊张工好,我说嗯;人家说总是这么步行,运动量很大啊,我“呵呵”。。。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再走两步,忽而想到,我干嘛只顾呵呵,如果回答“生命在于运动”什么的,多说两句话,应算是可以的应对。

我是属于那种不怎么会接话的人。总是过了会儿才记起,哦,如果我这么回答回好很多。
读《世说新语》时就羡慕他们,反应敏捷,句句机锋,真真地差之千里。
客观评价的话,我属于反应慢的人;做安全讲究应急预案,我得是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反应的人。

如果说佛家讲究的智慧在于那些机锋的话,看来我是真的不合格啦。o(╯□╰)o

去人家办公室,看到窗台好多的花,忽而见到一盆我家也有的花;记得家里那株花是我在它烂了根茎后仍在花盆里的,当然顺手也浇了水,不曾想它还真的好好地长了起来;于是想当然地以为这盆花也可以随便地掰上那么一片,拿回去种在自己办公室空着的花盆;想干就干的时候,发现很难掰下来;使了劲掰下来,走了好远才记起来忘记给人家打招呼了;低头再看时,掰下的叶子已经散乱作一团,根本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哎,莫非费劲掰下来拿回去就是为了给它一个墓?
重要的是,把它放在花盆才发现,手上被沾了很臭的气味。于是,用不喜欢用的洗手液使劲地洗了半天,回来再闻,还是有味,只好回去再洗。。。
好一个想当然!
这个故事说的当然不是我没有机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多么地自以为是。


附几则故事与诗句

东坡逢寺必访,一生结交过百余名禅师,料不是专为品茶悟静而来。某日入寺,老禅师问“来者何人”,东坡回答“秤也”。师又问“何秤”,答“乃称天下长老之秤也”。此际,老禅师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会敏悟地想到“无法用秤度量的是声音”,所以立即“哦哈”大喝一声,吼道:“请问这一喝,能重几斤?”东坡遂无言以对。

师问“如何是鹫岭境?”僧答“岘山对碧玉,江水往南流”(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
韩愈《寄禅师》诗曰:“从无入有云峰聚,已有还无电火销。销聚本来皆是幻,世间闲口漫嚣嚣。”
宋代诗僧止翁的《无弦琴》,“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止翁诗所表达的“因缘合会”,即《楞严经》所言“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众生亦复如是”
东坡的《琴诗》,“”。

例如老禅师问“何谓风”,回答“空气流动谓之风”,肯定正确,但非诗非禅,焉有雅趣禅趣?这时,若有小僧回答“楼外絮纷纷”或“亭皋木叶落”,一言春风,一言秋风,未著“风”字,却得风流。或谓“虎在山中行”(林中大王之风),“钵空有物归”(空灵之风),也未著“风”字,则愈见悟觉。
如果老禅师又问:“何谓大中见小?”回答“西瓜瓤有籽”,没有答错,但拙在太实。或答“天地一沙鸥”“洞庭波送一僧来”“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孤高清寂愈见,也愈见悟觉。机锋应对,涉笔成趣,景语或作情语,通禅或是通诗又有何难?
如果老禅师再问:“何谓小中见大?”回答“芥子比西瓜”。你认可是实话,会认可其禅风诗味吗?或答“三千世界一尘中”“梅开一点万山春”“一口吸尽西江水”。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20 18:11 , Processed in 0.0698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