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贝小菩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根据《潘金莲外传》500集改写文言文>连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6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1#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6:49:43 | 只看该作者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一回

    夜阑人静,春叙阁茶楼内,潘金莲坐于窗边,凝眸窗外夜色,思绪万千。茶酒无味,对月感怀,叹人生之寂寥。包老太公十数日之言语,如雷贯耳,令其感触颇深。
    包氏一族,昔为七侠五义之后,曾显赫一时,然岁月流逝,今已沦为草民。其家族与大宋皇家断绝往来,被朝廷割裂撕碎。包太公痛心疾首,感慨朝廷之腐朽,虽立誓不涉朝政,然心系江山安危,其忠义之情,溢于言表。
    潘金莲感怀太公之信任,义愤填膺,决心为其分忧,铲除朝廷恶势力。遂与白玲打开《清明上河图》,细观图之细节。
    图中丁字路口,北有茅舍,南有牛。牛一卧一立,牛后东侧有牛槽。卧牛旁有柳树,枝繁叶茂。茅舍西侧有两棵柳树,一明一暗。舍后有农田,舍南有大小窗户。大窗西内有一人站着,仅见半身,正向外张望牛。
    茅舍西侧有两组茅房,靠北路口茅房无墙,通风良好。东北向有一茅棚,舍西北角有一茅凉棚。茅房外有一人喂驴食料,棚内有一人坐着面北,似在喝茶。一人坐在高凳上,面东斜看喂料,手持扫把,似在打扫卫生。棚内有两张桌子,棚内面南有半墙,有一人坐着,仅见背部。茅棚前右测有一人光背站着,地上有圆物沉重,面向棚内。
    潘金莲谓白玲曰:“此图描绘之景,乃农桑之家,本分自然。” 白玲点头称是。
    又观茅舍南大路口,进主街口有一人乞讨,一老翁左手拄拐,右手给钱。老翁身体前倾,面露怜悯之色。乞讨者双手接钱,恭敬异常。乞讨者西侧有一过路人,见此情景,停步注目,不干扰,亦不抢道。
    潘金莲曰:“此乃民风淳朴之象,强者对弱者关爱有加。” 白玲亦点头赞同。
    再观汴河上船只靠岸,东面一船浮起,舱内无重货。西面一船未全浮起,正在向岸上运送粮袋。船与岸之间有路板,图上有七节半小方格,清晰可见。岸上粮袋分两堆,有四人在清点粮袋。西面一堆坐着一人,伸左手向三人指点。东面一堆有清点工弯腰低头扎袋口,正在包扎口袋。背粮者一大一小,大者背粮显重,有力,还扶小者手上一把卸货。粮袋西面一堆可见部份有六袋,粮袋东面一堆可见部份,竖放五袋,横放六袋。
    潘金莲曰:“船南来北往,歹徒易利用作案,不可不防。” 白玲点头称是。
    此时,夜幕降临,月光晕染,晕中散发红蓝光泽。潘金莲与白玲外出,观天象,见月光与晕光相互争斗。潘金莲曰:“此天象预示近日将有风雨,天地万物皆在争斗之中。” 白玲亦点头称是。
    二人着黑衣,与《清明上河图》之第五景观对比,发现房舍、道路、树木、牛棚、茶棚等与图上相差无几。潘金莲叹曰:“张画师观察入微,实乃画界之翘楚。”
    俄而,见汴河上停靠一船,船一半被柳树遮着,船中有灯光。船头两只灯笼摇晃,水流湍急。船里有细语声,船头上有两条狗卧着,眼睛放蓝光,警觉性高。
    潘金莲与白玲蹿至柳树上,往船里窥视。见船内有四女赤身捆绑,一男子持刀威胁,另一男子言语轻薄。潘金莲怒目而视,施展轻功,落于船篷之上。指弹毒针,二男子应声倒下。救四女,搜船得黄金五百两、白银三千两、珠宝数箱。
    原来四女乃京郊东三里地王家庄人氏,赶庙会时被歹徒骗至船上绑架。潘金莲送四女回家,给予白银五百两安抚。
    潘金莲与白玲赶至侍郎李若水府第,说明详情。李若水通知刑部捉拿歹徒,杀之,没收财物。歹徒乃东洋琉球人氏,专干绑架女姓、贩卖人口之事。
    二人一夜未休,回到春叙阁茶楼卧房深睡。次日,茶楼歌舞升平,茶客满座,谈笑风生。
    此后,潘金莲与白玲继续深入调查,欲铲除朝廷恶势力,其故事仍在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6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2#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6:51:54 | 只看该作者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二回


    时维清明,汴梁城暖,春色旖旎。城外田畴黄绿相间,宛如锦缎绵延,引得众人踏青祭祖,笑语欢声,热闹非凡。然潘金莲却因案牍劳心,无心赏此良辰美景。
    自其勇救四女后,心境为之一变。但觉周身清气萦绕,丹田处正善正智之力汇聚,侠义正道之气充盈心间。至此,潘氏于女扮男装之事,怨念尽消,反觉此般行事,别有洞天。
    着男装行侠,能畅行无阻,以男子之思洞察奸佞阴谋。潘氏深知,于千年男权之世,若以女子常规之思应对诸事,实难有所成。虽感天道难违,然毅然决然,巧用男装之便,精力亦愈发充沛。
    是日,潘金莲与白玲共观《清明上河图》,欲从中觅得案件线索。图中景象,历历在目。
    见路口、码头、汴河及进街口处,有南北两排瓦房,似为一商业大户。南岸有柳,依傍汴河,主干蜿蜒,枝叶繁茂,向西微倾。其根牢牢扎于护河墙边,如忠诚卫士。
    北岸有茶室,敞亮通透,无门窗之设,唯以遮荫棚蔽日。棚下三根撑条,稳稳支撑。茶室外,一人正奋力撑起标旗,竹竿高擎,彩旗分向南北飘动,一头系于茅屋竖柱。
    靠南屋角,有圆形大伞,伞上楞条清晰可辨。屋内桌椅有序摆放,东侧茅屋内,南北各有一对桌凳。靠窗处设屏风,隔出一方雅座。此时,屋内一人凝视伞下悬挂之鸟笼,鸟笼圆鼓高大,四条箍环绕,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茶室西北侧,另有一瓦房相邻。向南有小径,通至汴河水桥。桥边停泊一船,船尾与螺旋桨清晰可见。街面上,一人挑担匆匆入屋,另一人扛着扁担,左肩承重,姿态间似有隐情。
    潘金莲细观良久,对白玲言:“张择端画师定常流连于此,方能将此景描绘得如此细腻入微。然我观此图,似有隐情暗藏,不可不察。”
    二人又将目光移向北街房舍。此处亦属同一户人家,由三组瓦舍构成。东南向屋有瓦式凉棚,内置两桌台凳,屋内屏风后有雅座,似为酒店。临街处设屏障,营造私密空间。
    西侧廊棚内,长凳靠墙,方凳上置一大缸,缸中花草繁茂,为廊棚添一抹生机。缸旁一人,手持秤杆,向街边小贩热情招呼,秤锤闪烁金属光泽。小贩挑着两桶货物,前桶着地,后桶悬空,似藏玄机。
    廊棚北面为宽敞庭院,院中矗立一座两层高的长方形亭子,亭顶覆瓦,四面无墙。亭内有长桌,四条桌腿隐约可见。院中有树,枝叶虽不繁茂,却顽强伸展。亭子西侧,三四棵树稀稀疏疏,与远处农田、小树林相映成趣,看似宁静祥和,实则暗藏诡秘。
    潘金莲沉思道:“站于亭中,南可观汴河舟楫往来之繁华,北可赏田园风光之宁静。此户人家主人,绝非寻常之辈,此亭或许便是关键所在。”
    继而观西街面,一排房舍整齐排列,屋顶瓦片清晰。向北有几棵树错落分布,再远处是广袤农田。临街茅凉棚东侧,似为商铺,门窗紧闭,隐约可见屋内两人及一小孩。
    茅屋外木质棚内,挂着四条布带,下端打结,似为布店。再往西,有三间门面房,东边一间大门敞开,显然是店铺模样。另一间被两部人力车遮挡部分。一辆车上方屋檐下,挂着写有 “米庄” 二字的牌子。最西边门上,挂着用红带捆扎的双头葫芦,散发神秘气息。
    潘金莲分析道:“此应是一户中等富商产业,涉足茶铺、酒家、布店、粮庄等生意,码头近在咫尺。房舍虽不奢华,但实用,商用房十几间,分布南北两侧。那座长方形高亭,兼具仓储功能,颇为独特。此商户雇佣伙计,大约二三十人。但我观此处,总觉处处透着古怪,定与我们所查案件有关。”
    白玲点头称是:“师姐所言极是,我亦觉此中蹊跷,需深入调查。”
    于是,二人乔装打扮,前往实地探查。踏入此地,所见与图中相似,却又多了几分阴森之感。她们佯装顾客,走进一家茶铺。茶铺内人来人往,伙计们忙碌穿梭。潘金莲却敏锐察觉,一伙计倒茶时,动作鬼祟,似往茶中添加不明物。
    潘金莲与白玲对视一眼,悄然跟在伙计身后。伙计端着茶盘,进入一间密室。二人轻推密室门,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而来。屋内堆满货物,谷物、酒水、布料等一应俱全,然仔细查看,谷物中掺杂大量沙子,酒水散发刺鼻异味,布料质地粗糙,皆为假冒伪劣。
    潘金莲怒从心起,低声对白玲道:“此商家果然黑心,竟敢以次充好,欺诈顾客。但我料这背后,恐有更大阴谋,与我们所查案件紧密相关。”
    二人暗中收集证据,在密室中找到记录欺诈交易的账本。正待离开时,忽闻脚步声。二人急忙躲于暗处,见一高大黑衣人,身着黑袍,面戴狰狞面具,入内四处翻找,口中念念有词,似寻重要之物。
    待黑衣人离去,二人匆忙离开密室,返回住处。经仔细研究账本,发现其中交易记录与近期几起离奇失踪案时间、地点高度吻合。
    潘金莲面色凝重,对白玲道:“此绝非普通商业欺诈,背后定有庞大犯罪网络。这些失踪者,恐为其受害者。我们必须尽快揭开谜团,阻止他们的恶行。”
    此后,二人历经艰辛,逐步揭开真相。原来,此商家背后,是一个由朝廷官员、江湖势力与富商勾结而成的庞大犯罪集团。他们利用各种生意为掩护,从事人口贩卖、走私违禁品等罪恶勾当。而那幅《清明上河图》,竟是他们传递情报的关键工具,图中诸多细节暗藏特殊符号与标记,用以传递货物运输路线、交易地点及人员安排等重要信息。
    潘金莲与白玲决心将此犯罪集团一网打尽,她们精心策划,先从外围入手,捣毁多个犯罪窝点,抓获部分重要嫌疑人。经审讯,得知犯罪集团首领乃一神秘人物,人称 “暗影”,此人极为狡猾,行踪诡秘。
    二人历经艰难追踪,终发现 “暗影” 藏身于汴梁城外一废弃庄园。此庄园四周树林茂密,阴森恐怖,且设有重重陷阱。
    潘金莲与白玲小心翼翼潜入庄园,在大厅中与 “暗影” 狭路相逢。“暗影” 端坐于巨大椅子之上,面具之下,眼神冰冷。
    “你们既来,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暗影” 声音低沉沙哑,透着杀意。
    言罢,一群黑衣人手持利刃,从四面八方涌出,将二人团团围住。潘金莲与白玲毫无惧色,相互对视一眼,携手与黑衣人展开殊死搏斗。她们身形灵动,出手狠辣,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不绝于耳。
    一番激战,黑衣人纷纷倒地。“暗影” 见势不妙,转身欲逃。潘金莲施展轻功,瞬间追上,一把揪住 “暗影”。扯下面具,竟是一位朝廷高官。
    真相大白,此高官利用职权,与江湖势力、富商勾结,妄图推翻朝廷,自立为帝。潘金莲与白玲成功挫败其阴谋,将犯罪集团一网打尽。
    此事传遍汴梁城,百姓皆赞二人英勇。经此一役,潘金莲与白玲更加坚定侠义之心,继续行走江湖,守护正义。而那幅《清明上河图》,经此一事,更为世人所珍视,其所藏秘密,亦成为一段传奇。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6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3#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6:53:37 | 只看该作者
    潘金莲外传・八十三回



    时维春日,汴梁城繁华依旧,市井闾阎,人来人往,喧嚣之声不绝于耳。然于这升平表象之下,暗潮涌动,隐忧潜伏。
    潘金莲与白玲暂驻于春叙阁茶楼,欲从重重迷雾之中,寻得案件破解之关键。潘氏于书房之中,面对摇曳火烛,思绪万千。室内原燃九组火烛,光芒炽盛,却扰其心神,令其难以专注沉思。潘氏遂起身,将八组火烛一一吹灭,仅留一组。此组火烛中,中间粗烛之焰,挺拔如剑,直破幽暗;周边四烛之苗,跃动似舞,相互映衬。此时书房,半明半昧,明暗交织之处,恰似正邪交锋之象。
    桌上香茗,热气袅袅升腾,茶香四溢,然潘氏无心品茗。她盘坐于茶几之畔,闭目凝神,试图梳理纷乱线索。此时,白玲轻叩房门而入,问道:“师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句出于何处?” 潘氏缓缓睁眼,神色稍缓,答曰:“此乃本朝陈元靓所著《事林广记》卷九之语。” 白玲又问:“那‘疾风知劲草’,又源自何方?” 潘氏耐心解说道:“此句乃唐太宗李世民所书,全诗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乃《赐萧瑀》之诗文也。”
    经此问答,潘金莲脑海之中,灵光一闪,仿若久旱逢甘霖,顿觉思路豁然开朗。她对白玲急切说道:“速将九组火烛皆点亮,今夜吾等需再度详察《清明上河图》,不可放过丝毫细节。”
    白玲依言而行,烛光再度大盛。二人伫立画前,潘金莲手指画卷,娓娓道来:“白玲,汝观此图,此处应是一富商之产业。单看这瓦舍,便有八套之多。靠汴河之楼宇,为二层建筑,四间连为一体,上下多有门窗。楼上可见大桌五只,窗边一人,正朝内张望。靠汴河之小半房间,以木板封作墙壁,棱框分明。楼宇东侧,有附属房舍,房顶瓦楞之间,设有天窗。此楼与北面临街之瓦楼,或为酒家。”
    “自大楼向西,有四幢楼房紧密相连。中间靠汴河处,有一庭院。庭院之中,二人对立交谈,身形较高者,右臂抬起,似为主人发号施令;身形矮小者,歪首聆听,恭顺之态尽显。庭院房舍,亦为上下二层,清晰可辨。面南之房间楼上,悬挂三四条彩带,彩带下端于近地处打结。靠西面大街,南半为瓦式凉棚,北半为木栅,且木栅无出入口。”
    “再看汴河之上,此富商房舍南面,有一水桥小码头,泊有三四只大船。靠楼房之船,正在卸货,船尾高高翘起,船头深深压低,船头舱内,一人弯腰搬运货物。码头上,亦有人向岸上运送货物。靠岸河中,有一拉纤之船。仔细观察,靠岸之船多为出货,船底吃水甚浅,船舱几近空虚。此等船只,皆为木质,图中以毛笔细绘,水流湍急,漩涡清晰可见。”
    “此外,此商户于北街面南之处,有六七户小商铺,因系远景,仅现门面之上部。旁有一条向北延伸之路,路左绘有三四棵树之树干。路西一商铺前,有一人挑担匆匆而过。此图看似寻常市井之景,实则暗藏玄机,定与吾等所查案件紧密相关,切不可掉以轻心。”
    至午间,阳光明媚,城外田野,绿浪翻涌,生机勃勃。通往城内之大小道路,行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汴河东头城内,小商小贩遍布街巷,吆喝叫卖之声此起彼伏。地摊之上,南北糕点,包装精美,色彩斑斓;珍珠玛瑙,琳琅满目,光彩照人;金银铜铁锡之器具,工艺精湛,玲珑剔透;刺绣布绸料,五彩绚丽,质地柔软;带有铃铛之器具玩具,轻触之下,清脆声响不绝于耳。更有杂技、魔术、卖唱者,引得众人围观,喝彩声、欢笑声交织一片。
    白玲正值年少,见此热闹景象,兴致盎然,如欢快小鹿般,在人群中穿梭往来,目不暇接。而潘金莲则心系案件,对周遭繁华视而不见,神色凝重,一心思索案件线索。
    潘白二人后至图中所绘之酒楼,择一靠窗之位落座,目光紧盯着汴河。只见图中两只大船,仍稳稳停靠于码头边,船身沉重,似载有重物,又似暗藏不可告人之事。汴河之中,大小船只往来如织,船板与水面相互撞击,发出 “噼噼啪啪” 之声,其声清脆响亮,盖过岸边嘈杂人声。船工们各司其职,掌舵者双手紧握舵盘,目光专注,根据水流变化,精准调整方向;撑篙者憋足力气,将长篙深深插入水中,借助水之反力,推动船只前行;拉纤者则弯腰弓背,背负纤绳,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汗水浸湿衣衫,滴落于地。
    潘白二人全神贯注,紧盯河面,不觉太阳渐渐西斜,天色渐暗。二人商议后,决定留宿于酒家,以便继续观察。
    三更时分,万籁俱寂,唯有星月高悬,洒下清冷光辉。潘金莲突然从梦中惊醒,隐隐听到屋顶之上,传来打斗之声。她急忙呼唤白玲,却无人应答。潘氏心中一惊,不及多想,施展轻功,飞身跃上屋顶。
    月光之下,只见白玲正与两名贼人激战。白玲身形小巧灵活,在两名贼人之间辗转腾挪,巧妙躲避攻击。然贼人身材高大,力量强劲,白玲渐落下风。潘金莲见状,毫不犹豫,从怀中掏出银针,暗中瞄准贼人,猛然发射。只听两声闷哼,两名贼人应声倒地。
    白玲趁机手起刀落,结果贼人性命。随后,白玲向潘金莲招手示意。二人迅速下至屋顶,寻至一间亮着灯火之屋。入内一看,只见屋内有四名女子,面容憔悴,神色惊恐。细瞧之下,正是春香阁失踪已久之四女。
    白玲急忙上前,呼唤 “大姐”“大妹”。原来,白玲当晚难以入眠,便悄悄登上屋顶,窥视各房动静。偶然间,发现此四人被绳索捆绑于屋内,口中塞物,无法出声。白玲心急如焚,不顾自身安危,当即冲入屋内与贼人搏斗。在屋内,她凭借敏捷身手,击昏两名贼人。但另外两名贼人闻声赶来,双方遂在屋顶展开一场恶战。
    经一番仔细搜查,她们发现这家酒店,竟是杨戬堂兄所开。此人在此经营酒店已十余年,表面上为正经生意,实则暗中从事绑架青年女子,贩卖至辽国、金国等地之罪恶勾当,且与辽金恶魔权臣相互勾结,形成庞大犯罪网络。
    潘金莲得知此事后,立即放飞信鸽,向李若水通报情况。天亮之后,御林军迅速出动,将杨氏酒店团团包围。在潘金莲与白玲的协助下,御林军成功将这一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没收其所有财产,酒店房产亦被官府封存。
    望着被押解而去的罪犯,潘金莲与白玲心中感慨万千。她们深知,这看似繁华的汴梁城,背后隐藏着诸多黑暗与罪恶。而她们作为正义的守护者,将秉持侠义之心,继续在这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前行,为守护一方安宁,不懈努力。
    此事过后,潘金莲与白玲之名,传遍汴梁城。百姓皆对她们的英勇事迹赞不绝口,传颂其侠义之举。而她们的故事,亦如璀璨星辰,在这古老的城市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且看后续,她们又将在这风云变幻的世间,演绎怎样的传奇故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7-31 15:45 , Processed in 0.0989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