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江南达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往事·青春艺程——《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1)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10:03:07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15)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乡间自画像







视频——
https://weixin.qq.com/sph/AQKCdp0EH
这儿倒还真有一件自家当时在乡下的油画肖像,记得也应该是在1974年的某个寒雨天气画成的。从画中看来,天色相当阴沉,不过毕竟因为当门坐着,光线集中,所以面部造型还是比较突出。同时也能够从画中看出,当时咱好象挺看重这事的,特意还将那时候经常都是乱蓬蓬的头发,梳理得颇为整齐了;但不知怎的,眼光却并没象一般自画像那样,通过镜子正视观画者,而是朝向了前方,想来大概是要体现某种向往之情吧。不管怎样,整个人总还是显得有点儿灰头土脸的,似乎笼罩着几分挥之不去的晦气。当然,唯其如此,也才与那时的基本氛围及个人际遇(以为自己铁定已要进美术学院却遭遇想不到的打击),两相谐调。呵呵,借了它,也让关注吾生的朋友们,看看当时的我吧。另外,为了作一对照,这里也将一幅拟题作《少年郁闷时》的下乡之前的自画像附上。两画时间大概相差在三年左右,但画中人的年岁差别,给人的感觉,分明已不止这些。个中之理,自是已不必再多说了。
另附一张同时期自己的照片。这是当时从乡下回重庆过年在相馆拍的,其“光鲜”之感,与乡中油画像相比,似已判若两人;但从那稍稍可以看出的尴尬神情(或如土话所谓的“瓜相”),则隐约能够推知彼时实存的处境。呵呵。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总 228 篇之第 25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2#
    发表于 2024-12-11 22:17:06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留痕,不是虚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1:12: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发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16:19:36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16)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视频——
    https://weixin.qq.com/sph/AC8PMKgv6
    春到山乡
    每次看到这幅小小的油画,这心里都总是有着一种说不清是苦是甜、是酸是辣、是感伤抑或是念想的复杂情绪。其实画儿本身并没什么特殊之处,不过是生产队的一个熟悉场景而已。问题在于,它已是我乡村生活的告别之作,而且,在作那场景速写稿的当时,正是我已在那儿经过了多少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终至已是放眼前途一片渺茫的时候。咳,荒凉却又美丽的巴山,年年春色依旧,而自身在那春色中,岁岁年年,心境又是怎样的不同。那逝去的平凡却又并不平淡、貌似简单有序则又颇有些丰富多采的人生经历,这儿是既不易说清,也没必要再纠结于其中的瓜瓜葛葛了。提及它,不过是想要说明,这画是出自哪种情况下吧。还须说明的是,那画中的正前方,白云下边的青山之外,便是后来我开始就业谋食的一所当地区乡中学。我在想,或者,为什么我每看见这景色,就会有那般潜在的心理感受,大约就正是因为这一点。另,这儿我看了看画下角处所落的日期,那已是我刚去那学校正式报到上班的时候。呵呵,恐怕当时也正是因为翻到自己画的那幅速写稿,心里就有着如此这般的复杂之感,才将自家正在勾画速写的背影,添画到这油画中去的。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26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0:25:32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17)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视频——
    https://weixin.qq.com/sph/AEi6XHgXe

    小侄儿
    自己知青生涯的另一记忆,是那年春节回家,家中已添了一个小侄儿。忽然之间,自己一下子也跟着“升辈”了,这兴奋,想来一般人也都是能够理解的。当时尤其觉得好玩的是,这小小人儿,用乡下的话语形容,那可是“精灵得怪”:无论是其动作、表情以及稍后开始的语言,都让人觉着有趣至极。譬如说吧,打从他开口叫我,就对我“说不”(把“叔”叫成了“不”,或干脆叫“不不”);而诸如此类的谐音之趣,因年代久远,确也记不那么清了。但另有一点,则在我心头是挥之不去。那是他颇能说些话之后,其实不过也就三四岁吧,一次,不知怎么大人们闲谈,谈及他姑姑新参加工作,与本单位上下级相处的事,有话正好递到了他嘴边。他居然一本正经地“指导”他姑姑说:“嗨,你见了你们领导都不会笑,还想当先进?我说你莫消再当了!”虽说这恰如俗语所谓“暴牙齿咬虱子”,但谁想到偏偏会咬得如此“精准”,也就不能不当场令人捧腹而事后使人长铭于心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侄儿由《三国》、《水浒》及一切“泛武将”故事而逐渐迷上了汽车,乃至于后者就成了其终生的爱好,并一度还成其为谋生的手段。有鉴于他对常人闻所未闻的各种车辆都是那样的熟悉了解,我曾经还笑劝过他,是否也如我写《中西画品录》般,来写写这“车品录”。不过,即使他对车辆有如此的真知与深知,但苦于没有相应的背景条件,又能怎么样呢,自打“入世”之后,他终于放弃了他曾经为之苦苦坚守的理想,成了一个与汽车行业全不相干的公司的雇员,后来还数经波折,有过了各种各样的职场遭遇。唉,这也是现实人生啊。题外之话休絮,随本文出示的侄儿幼时的油画像,是我借用了他的照片画成的;——道理很简单:这家伙,当时,怎可能有片刻不乱动呀!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27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5:13:03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18)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白云巴山



    视频——
    https://weixin.qq.com/sph/ABjV3TEVT
    正在乡中放眼一派迷茫、深感已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人生的轨迹,忽因一事彻底改变了。距生产队百里之外的本区完中,因其美术教员被照顾家庭关系调去达州,校方闻我画名,故尔要我前去“长期代课”,还说,若有机会,就让我“转正”。本来,作为重庆知青来说,一般都是决不愿意留在当地就业的,但我不同,因为当时可以说已是别无选择了——考美院的事,曾那般的沸沸扬扬,最终却空耗了当地的“推荐名额”,所以当地权威人士明言:决不再推我这已然暴光的“黑五类子女”。于是,我在1976年3月一个春雪霏霏的日子,背着一个大背篼,里边装着我的全副行囊,步行百里山路,心怀忐忑地去该校报到。到校后,我却并未能够马上开始新的粉笔生涯,因为那前任美术教员还要等到学期结束才走,而依本校惯例,则是要让所有新来者都去走走“兼学别样”的“五·七道路”的。本校在离区镇二十来里外的地方(其实就是我来此经过的路边一处高山之上),办有一所全地区都闻名的农场,师生们的学农劳动,那是真叫一热火朝天、无休无止。我成为驻场人员后,便每日随同一月一轮前来锻炼的师生们一道,参加各类劳动,而且还按规定,自备了一套基本的工具。当时,干活本身对我来说倒算不了什么,只是,那份极左——或莫如说矫情——的种种做法,真的让人是难以忍受。当然,那些事都既烦人也琐屑,这儿就懒得再说它了。另有一点对于我来说,却是相当的具体:几年的乡村生活,长期毛毛草草的吃食,早已让我有了一副阔大的肠胃,而眼下突然叫我来跟着吃这点儿定量饭,且经常都还没一点菜蔬,更不消说肉食,所以,可以说,那整个阶段,我真是感觉自始至终一直都饿着。咳,当时那无论是肌体还是精神方面的苦痛,岂是一点儿短短的文字便可以说清!这不过是提请读者诸君在观画的时候有所联想而已。这儿所出示的画,是一次我趁两个劳动班级轮换的间隙,在农场周边的山野作的一幅油画写生。诸君不妨设想,在这片云光幽澹的山乡,曾有过吾人多少无奈的煎熬与苦斗。本来我也曾作有农场景观的速写画儿,但当时录入电脑的时候,多半是嫌其简单草率而舍弃了,现在一时也想不起原稿尚在何处,也就只好付之厥如。待什么时候翻找出来,再示与大家。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28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6 11:42:10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19)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驻场”人员

    承前文。这儿出示一幅自家当时的油画像与一幅同事的二人速写性素描,借以让观者看看那时的不同脸孔。先说自己。虽说当时终归是年轻稚气,但毕竟已在乡下栽过跟头,见识过了世态炎凉,更主要又是多少也对时代社会有了些认识,所以,相对而言,看上去总还可算是比较老成持重的。那段时间,因所处在高寒之地,成天都把旧袄穿着,与人也没过多的话,只忍饥耐劳地埋头做着自己份内的事,倒也藉此颇得众人点头认可。顺带说一句:当地人对重庆知青的成见那是极深的,认为这都是一群“天棒”,少有富于理性或奉公守法者。正因如此,我看得出,大家都在默默地审视着我。时间渐长,人们自然而然有机会见到我的画艺,同时,还在我在他们中画速写什么的时候,与我有了一些一般性的交流了解。当然,我肯定也在观察着所有同我接触的人,包括他们的外表和内心。说实在话,由于时代、地域及具体经历等各方面特定因素,我觉得这些人都是相当鲜活且个性化的。比如说这画中二同事,左边的这个,是一名随班参加劳动锻炼的科任教员。其为人,照现今的说法,是有些“二”;无论在同事和学生中,都或明或暗,被人当做活宝对待。不过,其人对人也无甚危害性可言,而且是自得其乐地生活在自己的相对封闭的世界里,偶尔还使人觉着可爱。画中右边这个,因是生物专业出身,所以对于当时办农场来说,天然便已具有了“顾问”的身份,至少,我觉得,他本人一向是这样自居的。而事实上他经常都是待在场里,算是那儿的“常驻人口”吧。这人为人活泛,机敏,对时事颇为关注,有时还能说出一些有预见性的话来。在单位上,他虽与方方面面都和善相处,但因更喜欢靠近领导,提得出些所谓“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说,同事们,大抵都因根据自己的所处,对他这人的评价,差别很大。在这儿,面对这两人的画像,我想,观众们总不至于认为,我完全就没有抓住他俩的性格特征吧。呵呵。另外,关于我自己的那幅画像,补充一点:可能是因为当时勾勒轮廓赭色的油份太重了些,三十多年过去,暗部有的地方,已经变淡翻色了,特别是转向背阴处的那只眼睛,竟象是有点“白内障”什么的样子,哈。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29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15:55:52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20)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老校

    在农场期间,遇上了一次规模颇大的全地区“走‘五·七’道路暨‘学朝农’(当时的典型‘朝阳农业学院’)”现场会。会上,我为农场画的几幅大画引起了来宾们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主宾——地区教育局长——有关我当年报考美院被人恃势取代一事的联想。这“老大”当即半开玩笑地对本县文教局长说:“这人才在你们县,你们不留住他,我可要招走啦!”只为这一句,啊哈,等到七月初头我下山回校报到时,已然是以本县“跨系统特招教师”(从文化单位自然减员空缺中拨来的名额)的身份去的了。闲言休絮。如所示之图,这学校显得有些老旧,听说是建于“大跃进”时期。图之左侧,即为本校唯一教学楼之一角;上前方房屋,则是学校的总务科及食堂。教学之事待日后再说。这“民以食为天”,还是就先说食堂吧。其中与我关系最是密切的所谓“小食堂”(教工食堂),其管理制度比较有趣:不作兴用饭菜票,都是每顿饭吃罢,自己在墙上的名单表中,翻过一块预设的小牌,就算是认帐了,到时便由学校统一从工资内扣钱。说到这个话题,有件小事,呵呵,咱也不嫌琐细,更不怕丢面子了,一定说与读者诸君知晓。当时咱的薪水,是从二十块零五角“大洋”拿起。平时伙食费大约扣除一半,也算是还有另一半可供杂用。但当时真的是“进步”得可爱:有名的《红旗》杂志,那可是全校教师人人都必须得订阅的,且是还免费为你服务,连问也不会问你,直接便从你工资中将钱扣了,一订便给你订上一年。记得好象就是我刚“上任”的那个学期的第二或第三学月吧,扣了伙食钱和这“精神食粮费”,恰又遇上学校本意是想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按人头虚凑股子买上了一只架子猪,说是待过年时杀了好分给大家,结果那猪买来没多久就死了,而钱当然照样还得摊在每个人头上。如此这样一来,我永远都记得:扣除了诸般费用,当月我就只领到了二角五分钱的工资。从概念上说,这,可供我寄回一封平安家书(八分钱邮费),买两包“经济牌”香烟(也是八分钱一包)勉强过过瘾——当时我不幸还从乡下带来并保持有抽烟的嗜好,——另外,也就还可有一分钱的节余了。当然,毕竟万幸。常言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我衣兜里还有这文钱,怎么可能会被谁逼死呢!于是,我就在这环境中生活了下去。诸君面对这画,其余一切细节,不妨尽可随意想象。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30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4:57:44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21)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校门外

    这儿却找到了一幅当时画的校门外景色速写稿。虽着笔简淡,但仍然不难从中看出当地的实际面目。也不知旁人看后作何感觉了,照我自己看来,这画中的一切,均是那般的亲切而富含生命的灵性。那远景高插云天的形貌逶迤回环而跌宕有致的大山,那因坡势而成的交汇的溪河,以及沿河的公路,连同河上两座形态各异的小石桥,还有那星散于田野间的茅棚瓦舍,都无一不令我仿佛又身临其境。我似乎竟隐隐地闻到了干朗空气中飘浮着的带有畜圈味的泥腥气息……哦,曾经是怎样与我难解难分的地方!那公路和乡野小径上,都有过多少我的曾两度清晰(关于这点,以后我会说到)而今则都久已被磨灭的足迹。这景色本身确实也非常平淡;可却平淡得是那样的让我魂牵梦萦。最近,我在“谷歌地球”上细细地搜索过这一带,而且也准确地找到了这个具体的地点。这儿自然是山形依旧,且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变化也并不大。唯一惹眼的是,我看到在这画幅右侧之外的某一处,有了一个很大很规范的平坝,我想,大约那是因为学校拓展了,新辟了一个足球场吧。
    另附自己一二张照片,包括当时与学生合影。从照片上看来,其实那时自己与学生们年龄是相差无几的。——这或是因为山乡学生入学年纪偏大,读到这份上,就都是这个样子了?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31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9
  • 签到天数: 26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0#
    发表于 2025-7-26 20:56:21 | 只看该作者
    诗人加画家、你人生有情有味,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楼主| 发表于 2025-7-27 15:30: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称赞。在下仍当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09:27:58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22)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场外清溪

    自打在学校安顿下来,就赶紧恢复了自己的绘画活动。自然,这只能是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有鉴于这具体情况,当时便安排好了:平时里一般只是作素描、速写和国画的笔墨训练,周日才画一画油画。而后者主要也就是附近的风景写生居多。咳,那时为了选景,可以说是跑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这儿先就从场镇边的一幅画说起吧。这场镇因是区府所在地,规模已比从前的公社大了许多。整个街道,特别是其中的老街部分,主要都是沿着那条溪河修建。这画中所示,便为溪水刚流出场镇的那一带。还在当年乡居时,因每次长途跋涉来到这区上,首先便正好看到这个场景,所以早就想要画画它。这画是画在一幅未绷框的布面上,底子只刷了一两层牛皮胶,大概是因布料不纯,带有化学纤维的缘故,整体早已变皱了,不过大体上还是可以看清画上的景物。因为从来都有三二村妇村姑蹲在溪中那几块跳礅石上淘菜洗衣什么的,所以画里当然也就点缀上了她们。我最是记得,这溪水虽是经过了街镇居民区,但总体说来,还是相当清澈的。请注意:那跳礅石右侧岸边,即是一口饮水井,井水仅只是隔着一层石壁浸入的溪水而已。我们学校每当天旱时,校内的那口井供水不够,也都是在溪边的井中取水的。从概念上说,我们那儿是溪水的上源,还未经过场镇,水质应该说还更好一些。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32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9
  • 签到天数: 26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3#
    发表于 2025-8-21 16:31:50 | 只看该作者
    多才多艺.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楼主| 发表于 2025-8-22 11:18:0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认可。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10:27:30 | 只看该作者

    往事·青春艺程(23)
    上世纪70年代中期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室内景

    (承上)我刚到学校时,除了工资标准外,其他全盘继承了前任的一切,包括宿舍在内。这宿舍倒真是名符其实,因其太小,总共恐怕不足六个平方米吧,只能搭上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仅够一名小教员宿留而已。不过我还是已经比较满意了,毕竟白天有碗现成饭吃,晚上还通夜都有电啊(在农场时,每为其一到夜间十点便准时歇机停电所苦)。后来,学校又新修了每间大约有八平方米左右的教师寝室,且很庆幸的是,说是我不“烧锅锅舀”(自开小灶伙食),不会弄脏新屋,所以就分了一间给我。但说来可叹:新建的房,居然说是就搞不到玻璃来装窗,叫大家自想办法。唉,想想看啊,连一本地区级单位都无法解决的事,叫我一外来者个人如何去想这办法?其实也不光是我了,我看大家都只弄些塑料薄膜来绷在窗上,于是也照此办理。而且我托人找来的塑料薄膜有一半多是黑色的,少数才透明。当时我想了想,干脆就一举两得吧:用透明的绷窗户上半段,光线照样可以投射到我支着的画架上;黑色的,就用于下边,借此也好挡挡别人的眼睛,省得被人看见我猫在这儿画画,还得费口费舌地去回答人家的问题,诸如“怎么不坐班又溜回来啦”、“为啥画的这些不见突出政治呀”,等等。当然,话说回来,总算是一下子有了这么个新窝,这心头还是相当高兴的;门窗一关,自得其乐啊!咱本人总还不是“黑五类”,别人一般也还不至于那样找不到事干,有事无事都会跑到我这儿来寻岔子。——唔,不拉扯远啦。这儿所出示的两幅画,画中视角分属我屋子的两端。那幅油画,桌上物件历历可辨,不用解说了。另一幅用油画棒画成的速写,画的主要是些我画画的行头,除了露出一角的小床,和那只搁在两个土木箱上的帆布衣箱。那两只土木箱本来没颜色,装的也只是些与画画有关的杂物;一次我为学校画完专栏刊头,见还剩下些已经调开了的水粉颜料,就给它们涂上去了……
    附:必须作点补充:当时,学校的那些床,对于我来说,都稍短了那么一点儿,从来都只有睡“对角线”,才能够把自己“摆平”的。呵呵,有趣。


    另附后来所作相关之长短句一首——

    苏幕遮·旧事

    锦华年,
    荒冷季。
    乡县居身,
    偏有高标气。
    傲骨嶙峋撑苦志。
    似水柔情,
    却在肝肠内。

    艺方萌,
    人亦帅。
    屡断前程,
    名誉由他毁。
    闭户关窗糊黑纸。
    独往单行,
    一念存真美。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
    ·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的俗生经历与艺术追求·
    (总 228 篇之第 33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9
  • 签到天数: 26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6#
    发表于 2025-9-5 19:37:59 | 只看该作者
    诗画像思几十年如一日,大材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10:55:48 | 只看该作者
    谢先生赞许,在下当继续努力。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9-16 01:12 , Processed in 0.2342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