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来参与一个大讨论:当代诗歌的新的生命力在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1:12
  • 签到天数: 34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08:5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先请大家看张国光的一个发言
    [b]                                                                               拿什么拯救诗歌[/b]
    [b]                                                                                        张光国
    [/b]
      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网络时代诗歌已经有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借助网络的“放大器”功能,诗歌从八十年代末的沉寂状态一下了呈现出“井喷”式的空前繁荣景象。但是,在量的扩张的表象下,质的变化却非常非常严重地不成比例。而且还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两性一味”的消亡。
      哪“两性”呢?一是音乐性。二是阅读性。
      音乐性本是诗歌的内在特质之一。纵观诗歌发展史,我们知道,诗歌是用来唱的,诗与歌是不分家的。诗与歌的分离是人为使然,当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诗歌依赖于阅读而脱离歌唱在魏晋时期曹植、陆机的诗歌中已成常态,他们的诗不是配乐的。但是,他们的诗歌不配乐不是不能配乐。而当近代白话诗出现后,诗与歌的天然脐带几乎被割断了!特别在今天,哪首诗歌能唱出来?诗歌与歌词已截然不同!那么,好象诗歌只靠阅读也能生存下去了,但是,当前的情形却并非如此。
      今天,诗歌的阅读性也在消亡。且不说现在的诗歌刊物一期能印发多少册,且不说现在非诗歌圈子里的人阅读不阅读诗歌。我们只看看今天诗歌网站上诗歌的阅读量就知道了。我有空常到各个诗歌网站去逛逛。我发现,即使是注册人数很多的诗歌网站,一个诗贴的阅读量常常是几个或几十个,多的往往是通过作者本人或网站版主多次顶贴上来后增加的,现在诗歌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写了少人看,即使看了也少人评,到了自说自话的地步,特别是跟小说等文学体裁相比较起来更显得如此。
      说到这儿,我在想,是什么在推动如此多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即使在身边人和整个社会大圈子都不大好待见的情况下,还在执著地写诗呢?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诗歌的宣泄性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情感的需求,而诗歌就成了一大批人独特的精神宣泄载体。我曾在2009年写过一文——《诗歌倾诉时代的二难悖论》——涉及到这个问题,提到当前相对于诗歌的倾诉需求,诗歌的阅读不足,特别是有偿阅读严重不足,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可以找来看一下。
      而从某个角度看,今天我们的诗歌已经被糟蹋得不行了。本来是很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却被整成“怕见光”,几乎与“变态”同一个层次。所以,很多诗人不敢对身边人表明自己的诗人身份。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连诗歌的宣泄性都受到了影响,那么,我们的诗歌就真没得救了!
      哪“一味”呢?就是诗味,是一首诗之所以成为诗所给人的感觉。我们看看文学史,诗歌是多么有内涵多么有美感多么精炼多么高雅的一种文体呵!可是今天,很多所谓的诗歌连诗味都没有了。它们只是分行的文字!再结合一下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在摆弄诗了!今天,发表诗歌门槛太低了,不管是珍珠、玛瑙,还是萝卜、白菜,都可以在网上发表出来,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一分钟就摆上很多行,免费的博客、论坛、电子杂志等就又提供了几乎零成本的生存条件。可是,如果想通过这样的分行文字给自己带来什么,特别是想出名,可能么?
      那么,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诗歌呢?我以为有这么几条路径。
      一是诗歌音乐化。要高度重视诗歌的音乐性,让诗再回到歌上来。现在很多歌词写得都比诗优美。前一阵听了乐视网出品的网络剧《唐朝好男人》的主题曲《唐人》,感觉就不孬:
      唐人
      词曲:孙子涵
      演唱:孙子涵
      一如昨日烛火 伴扁舟相随
      哪有唐人不懂陶醉
      我孤舟 你窈窕 岸上有隐晦
      一踏万里与谁相随
      你穿错了嫁妆怎能有快乐
      再上一层胭脂也褒美
      一声戛然而止庭前的鞭炮
      妄想同你华发的心作废
      你说不要自作自受自己创造伤悲
      谁都可以彻底忘记谁
      你说过往不及回首 别后悔了才会
      想方设法把你追回
      你说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
      写歌的人就应该有伤悲
      我点一丝烛火 一时泛滥了思念
      写手小调名字叫 后悔
      我们再来看一首,《西海情歌》,是刀郎专辑《刀郎Ⅲ》的主打曲目,我听的版本是降央卓玛唱的:
      西海情歌
      自你离开以后
      从此就丢了温柔
      等待在这雪山路漫长
      听寒风呼啸依旧
      一眼望不到边
      风似刀割我的脸
      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
      无言着苍茫的高原
      还记得你
      答应过我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
      可你跟随
      那南归的候鸟飞得那么远
      爱像风筝断了线
      拉不住你许下的诺言
      我在苦苦等待
      雪山之巅温暖的春天
      等待高原
      冰雪融化之后归来的孤雁
      爱再难以续情缘
      回不到我们的从前
      这样的作品,从诗的角度来看,也算的上是好诗。跟我们当下不少诗相比,这样的作品具有了它们所丢失了的韵律和形象感,而就语言和艺术性来讲,亦属上乘。我们可以去看看5SING网站上的原创音乐作品,一件有数万的浏览量,和诗歌作品已有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它们一旦走上市场带来的收益所产生的与诗歌的巨大的距离感了。所以,当今的诗一定要回归到歌上去!
      二是诗歌多媒介化。要通过多种媒介传播诗歌,让更多的人看到诗歌、阅读诗歌、品味诗歌,参与到诗歌之中来。现在,我们都感觉到诗歌离不开网络了,诗歌与网络有很多可结合的文章值得去做。同时,诗歌也可以与多种文体、书画篆刻、节会、商业活动、多种工艺品等更多更紧密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它在每一片可能的土壤上都盛开美丽而芬芳的花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歌更应该与影像视频结合起来。带着诗歌去旅行,将有关照片配上诗文展示出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受众;将诗歌、诗人、诗歌故事等拍成VCR,放到网上,可能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当然,更不用说以各种形式上电视了。

    [b][url] http://www.138076.com [size=6][color=Red] | | 疒 |  疒注| [/color][color=Blue] : 疒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1:12
  • 签到天数: 34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0:42:54 | 只看该作者
    改变诗歌的单一的文字形态,为诗歌加入多种艺术元素,拓展诗歌的表现手段。给读者造成多维的感觉冲击,应该是一个方向。让诗歌从传统的平面化的单一文字艺术形态,转变成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融合当代音视屏技术手段,拓展文学的创作深度和广度,提升文学的的多维的表现力。为古老的文字文学按上声、光、乐和动态的翅膀。使古板的文字文学向立体化新文学艺术发展,跟上大众的欣赏需求,使文学回归到大众的娱乐主流中来。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改变原始的创作模式,向多层次多人工的复合创作模式发展。在这种模式下,一篇作品,一首诗歌,只能算是一个初级产品,一个脚本,还有待许多后续的加工和制作才能成形,成为最终的成品,成为人们能够喜欢的文化的精神的消费品。
           就此我们可以提出两个感念,
           一是文字文学的感念,即传统的平面文学的形态。指纸面上的及屏幕上的文字作品。
           二是新文学的感念,或称立体文学的感念,指融合了视频音画技术,电脑动画设计的复合型文学作品。
    这两个感念的出现,将对我们当前文学的现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对今后文学的发展做些有益界定。当代青年人远离阅读,远离书本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不能埋怨他们,看惯了音视频多姿多 的娱乐节目,且这些节目借助人们的多重感觉器官给人以多重的感官享受,精神刺激,情感抚慰,你让他们在回归到单一的书本里,费劲的从文字之间寻觅精神抚慰的确有些难为他们了。如同常吃豪华宴席的人,对于普通饮食会缺乏兴趣,特别是在当代生活压力下,竞争的现实里。就更不现实了。这就是一部电视剧热播后,原著才能卖火的内在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市场化的问题,市场化同样要求我们为诗歌和文学寻找让当代读者接受的办法,寻找它与和市场的结合点。消费者的的口味。诗歌虽然不必追求普适性,但绝不能失去拥趸者和受众群体。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字诗歌的古板模式的变革将更为必要了。这是她的重生之路,复兴之途。

    [b][url] http://  [size=6][color=Red] | | ヂ |  ヂ注| [/color][color=Blue] : 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0:16
  • 签到天数: 211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6 17:25:25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7 20:02:58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诗歌的新的生命力在哪?”两位先已经阐述的很到位了,我再说点什么呢?
       我认为诗歌的前景与出路,似乎也与无处不在的奢靡之风的熏醉,不得不让位给金钱主导的当下有关;那么全民的理念都在新贵挑战传统的形势下,使固有的美好消亡或颠覆,只剩下玩转资本金融博弈,致使文化品位在一剑封喉中耗损殆尽。高贵优雅的诗歌文学,在城市经济的地理学中,已无立锥之地。最近在网上盛传印度工程师的一篇文章,感叹中国是一个不读书的民族,还说“疏远了灵魂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乐观地想,现实大家不读诗、不读书,是否也像时尚风水轮回转一样,说不定哪一天流行风又回到如八九十年代那般宠爱诗歌了,哈哈,也许,也许,但愿,但愿、、、、、、当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明月装饰了我的窗子,我装饰了别人的梦。”为什么文化总小媳妇儿似的给经济搭台,怎么就不让经济也来给文化打一下台,装饰一下我们的梦呢?
       在借助高科技,影视,声光,音乐,图片的同时,是不是可以配以很好的音乐朗诵;再将诗中的故事情节和意境拉出来,用背景舞蹈似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让视觉、听觉甚至嗅觉和触觉皆能感受到、享受到温度、香味、美感的憧憬。秀色与美文都是可餐的啊,不是么?
       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学期都有诗歌课文,那些描写春天、柳树、、鲜花、青蛙的诗歌,好多我至今还背得。可是现在的孩子们,不知道除了教辅材料,还读诗吗?这样的空白是不是也给了我们填写和画画的机会?我们可以把生态、和平、科普等知识性、趣味性,用童话的方式讲给孩子们,以赢得家长和孩子的兴趣和关注;我们也可以学学“松鼠会”的朋友们是怎样啃咬那些坚果的,进而培养出李白、苏轼来,也未可知。
      找准切入点,把商业基因移植到诗歌文学的内容里,使品味在质量的保证下,得到科技、数码、音乐、动漫、影视多维的烘托。也许诗歌还是会有希望的吧!勿让精英、贵族化被草根围堵或淹没。至于诗歌的形式,我希望不要向苹果那样划定绝对的边界,一定要海纳百川不拒细流;只要不低俗,都应有一席之地。百花园里不能只有牡丹玫瑰,否则就算不上万紫千红了。
    海底捞之所以长盛不衰,它不也是靠衍生服务赢得客户的吗?安卓能迅速扩张,愿意为所需者开发他要的软件、、、、、、诗歌文学是否也可以学一学现代奢侈品的销售法。比如把年轻人愿意买和消费得起的时尚玩意儿摆在显眼处,,赢得这一部分受众。我们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让凝重的凝重,深邃的深邃,启蒙的启蒙。使诗歌多维立体,有质感地为普罗大众中的一部分人喜欢并赏析,同时满足和培养一批自以为知性的、优雅的人群,炫耀似的心里虚荣。
    我认为诗歌文学不能纯粹到不食人间烟火,否则,必会像曹雪晴样的冻饿而死。如不是,那又该不该有承载和支撑呢?精英和贵族若没有城邦、田庄、作坊等支持,还能够贵族绅士下去吗?我有一个朋友,多年前经营了一家纯文学的网站,终于在五年之后实在无力活下去,宣告关闭、、、、、、另外还有那么多挣扎在饥饿线长,献身诗歌无怨无悔,且又无其余生存能力的优秀诗人,我们有没有义务或能力帮帮?自古红颜多薄命,现在此话因有商学院可以重新注解;但自古才子多穷困,我不知此话是否依然?国人不诗歌,文人多饿死、、、、、、
    红海因为竞争惨烈,大家首选读立志书、金融书。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以南海思维与时俱进,让诗歌 铃化、公益化、企业化,在博弈中分得一杯羹。认清国情,发掘机遇,搭上线,并连接好。善于捕捉偶冒出的线头,并将之拽出来,织成斗篷,给诗坛以温暖。不过这样需有蛇一样的敏锐,鸽子一样的温顺,骆驼一样的耐力,不是么?
    至于如何操作,可以共商,需全体同仁们努力。加油哦!李先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愿上帝保佑你,阿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1:12
  • 签到天数: 34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21:24:23 | 只看该作者
    李大姐的这番见解,有沉深的思考也有睿智的点播,大家继续就这个论题发表自己的高见,给诗歌把脉,替文坛开方,为文化抓药为文学梦想编织飞翔的翅膀。让美丽的文学梦飞起来,让社区的交流活起来。让社区的理论氛围浓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1:12
  • 签到天数: 34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23:37:38 | 只看该作者
           从纯文本文学向音视屏复合文学形式的转型还受到音视频技术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技术的强力推动,近年来,手机的高度普及,和视频技术的快速进步给视频阅读的拓展了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广阔的选择空间,地铁里捧书阅读的景象已经看不到了,代之而起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用手机欣赏视频和听音乐作品,纯文本文学的传统阵地被一片片的蚕食了。但改编、演绎甚至搞笑、经典文学作品和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制作却大行其道,赢得了大批受众(原来的读者)。文学作品的快餐化,娱乐化,趋势明显。一些当代的文本文学的高端艺术制作,短剧化系列节目有了不错的市场。甚至一些启蒙性的童话制作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反观优秀的高端的、厚重的、理性文学作品反而受到冷遇。文学价值的高低和市场接受预期呈逆向走势。令人痛心。
          当代的音视屏文学的制作之所以大行其道,呈现越来越繁荣的局面,也是因为受到电脑音画制作技术普及的影响,近年来,音画制作、视屏制作、动画制作、FLASH等制作软件不断升级换代,操作越来越简便,制作手段越来越丰富,可选择性增强,视听效果不断改善,这种普及化、大众化的结果,极大的激发出普通人音视频制作的热情,家庭制作作坊、个人制作室正不断涌现。这给纯文本文学的后期制作和音视频加工提供了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撑。
           可以预期随着技术进步,操作的简便化和视频终端的普及,这种制作品会更加大量的涌现,参与的人员会更加广泛。一个正在孕育的移动观众的市场将迅速发展起来。纯文本文学作为脚本被改编和场景化的倾向益加明显,纯文本文学可能像黑白电视一样被丰富的音视频制作品所取代,单独作为一个独立文学形态的历史可能被终结。这如同唐诗宋词代替楚辞,明清小说兴起,当代影视剧盖过文本小说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
           从纯文本文学向音视屏文学制作转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来定性,这个转型挖掘了文本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丰富了原作的艺术表现力,使其在多媒介的助力下激活了受众的更深更多的感觉细胞,增强了作品艺术效果,提高了其艺术价值。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1-18 00:31:0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表示这个话题真正值得探讨,因为有它的探讨性存在,而且很急切!看完贴子在欣赏张老师文字、思想与见解的同时,也忍不住想说点儿什么。以下几个方面可再思考:一是读者整体素质;二是社会环境;三是诗歌推广者。 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出在了社会环境这点上,为了生存利益最大化,人人都在追求切实的生存利益,自然也不可能放过诗歌这个可怜的孩子。读者读到的是些什么作品?谁在引导读者阅读当代诗歌?谁在操纵诗歌的发展?这个“谁”到底是什么素质的人?作者写作却要掏钱发表诗歌?大量诗刊以名人效应取阅却吃力不讨好!一些诗歌奖竟然也难逃这样的噩运,比如最近网上疯传的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的喷文,着实让人担心诗歌这个曾经光环四射的孩子竟然落到了如此田地([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a2fcf0102f3vs.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a2fcf0102f3vs.html[/url])!而这仅仅只是一个代表,诸如各类诗歌大奖赛,以地域评选,以所谓的名人评选,结果只能让诗歌越来越快地走向黑暗的境地。还有一个极其让人心寒的现象----诗者的相互吹棒,在小圈子内沾沾自喜而相互高唱着赞歌走向灭亡。在文学已经娱乐化的当代,读小说的人少之又少,何尝是诗歌读者呢?就连诗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伟大作品”中而不屑一顾,还能要求读者做什么呢?虽然文人相轻的作家的弊病不再像以往那样露骨,但更加可怕的是不看你的作品就瞎赞美一通,这有何益处?国人穷怕了,在面对小康生活追求和金钱利益的当下造成了文学的边缘化,国家教育也难逃罪责!原来中央三套还有电视诗歌散文,现在哪里去了?占满屏幕的除了娱乐节目就是节目娱乐大众,一切收视率与发行量与金钱持钩,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能指望诗歌这个可怜的孩子长成啥样子?诚然,面对拯救诗歌的困境诗人肩上的责任重大,但谁来拯救诗人?如果连最起码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的话谁去写诗?在这个高强度而腐败的社会,恐怕物质生活早已压垮了诗人的身腰,还能沉浸下心静心搞创作?在诗歌一文不值的当下,优秀的诗歌评论家少之又少,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不能否认千里马少,恰恰相反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又问题重新又回归到谁来引领当代诗歌发展的这个话题上。
        看完贴子,激动之余写了些心里话,但愿别招来臭骂就好。最后,祝四季歌论坛越办越好,脱离当下诗歌网站和论坛只有诗人相互吹棒的怪圈,早日迎来明媚的曙光。

    点评

    我们这里的讨论,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引导大家参与这个课题研究的思路,我们都不是专家,但我们都是这个文化现象的目击者,思考着,我们希望有答案,我们寻找答案,也可能我们就是答案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开展这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9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1:12
  • 签到天数: 34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21:40:03 | 只看该作者
           同时由于参与的制作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被奉为高端影视艺术创作呈现普及化、大众化的倾向,各种小导演、小编剧做为一个艺术创作群体走上文化产业的舞台,大量的低端的普及型的初中级文本文学后期的制作品将进入交流领域,其中的低档制作会成为小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娱乐品。在人们的文化交流中只起纪念品和馈赠的作用。中高档制作会进入文化消费市场,成为消费品,特别是进入有偿阅读网站的展示窗口。这其中最有前景的将是那些艺术价值较高制作精良的艺术短剧,和赋予儿童启蒙作用的音画影视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发表于 2013-11-19 22:03:01 | 只看该作者
    拿什么拯救诗歌

    这是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我看了一遍也不知道作者想拿什么来拯救是个
    就像很多人对中国足球队发牢骚一样:他们怎么怎么地不行
    可是,你上去踢又怎么样呢?抑或,你觉得应该怎么踢才行呢
    诗歌,本来就是抒发人类情感的一种问题而已,中国有多少人,有多少个民族呢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文背景,有着千差万别的表达方式,万花齐放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不能只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去批判那些不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而是应该本着学习的心态看问题

    说百花齐放,其实,花,远不止一百种;
    我们看遍了中国的花,能看遍吗?当然不能,即便能,还有国外的呢,如此而已{: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
    发表于 2013-11-19 22:09:1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成熟的诗人,完全可以创作出独立于诗林的风格来,这种特性相对于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无异于全新的
    或许能为你接受,或者,不为你所认同,但是,我们深知,存在的道理,否则,白纸黑字那算什么呢

    除了一些笔误或者错别字,我们都应该尊重且谦逊地去“拜读”他们,除非,你自己不感兴趣,问题就在这里
    是你自己不感兴趣的,作品本身并没有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1#
    发表于 2013-11-19 22:13:29 | 只看该作者
    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同一人,转换了视角或者时空,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理解
    作者相对于读者,有着不一样的解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以文会友,不是对牛弹琴,而是为了寻找能共鸣的知音
    否则,为什么说知音难觅呢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想法,而要求作品表达你的想象,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应该实现有作者,再有作品,才有读者,这里面的关系不要弄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
    发表于 2013-11-19 22:21:37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方子 于 2013-11-21 16:30 编辑 [/i]

    郭沫若怎么看鲁迅?
    李白怎么看离骚?
    这些都无法考证

    一部红楼梦,多少机构在研究,几十年了吧?有什么结论,还是争论多吧
    你说你看不起羊羔体?可人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这个也算是市场价值的体现吧?
    说言情诗,汪国真的风格迷倒了多少年轻人我们无法统计,我也算半个写诗的人,但我却不能完整地看完一首
    这是我自己的兴趣问题,而不是汪的是有问题,人家是畅销作家呢,市场如此,我们能说什么?
    但反过来,市场承认的东西就一定是精髓吗?就一定传承了国粹吗?
    这个问题,恐怕也不需要作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1:12
  • 签到天数: 34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22:29: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color=#999999]客远 发表于 2013-11-18 00:31[/color] [url=http://bbs.sijige.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9843&ptid=10737]http://bbs.sijige.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url][/size]
    首先表示这个话题真正值得探讨,因为有它的探讨性存在,而且很急切!看完贴子在欣赏张老师文字、思想 ...[/quote]

    我们这里的讨论,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引导大家参与这个课题研究的思路,我们都不是专家,但我们都是这个文化现象的目击者,思考着,我们希望有答案,我们寻找答案,也可能我们就是答案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开展这些讨论的原因,社区的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空气的浓厚与否,需要我们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大家关心的热点的论题提出来,吸引大家来参与讨论。互相切磋,我们并非要得出最后的结论和真理,一锤定音,但是我们会更加重视讨论的过程,更加看中大家的参与程度,这是我们建立一个理论风气浓厚,研究态度严谨正派的学术性社区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的建站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9 04:26 , Processed in 0.0908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