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aniforget999

《世说新语》新说(连载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21 1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増知识,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1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发表于 2017-8-21 13:4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文言文就能了解一个(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说很认真仔细,看来是下了一翻苦功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25 14:39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7-8-21 20: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7-8-21 07:45
    雅量第六【原文】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王戎做晋武帝侍中的时候, ...

    人物小传,喜欢这样的文字。辛苦了,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23: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大家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1: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量第七      
           【原文】裴叔则被收,神气不变,举止自若。求纸笔做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
           裴楷在“杨骏事件”中收到牵连,被下狱。然而他神色不变,举止和平时一样。

           裴楷,字叔则,西晋中期大臣,名士。小时候就和王戎齐名,学识渊博,尤其对《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非常精通。政治上忠于司马家族,道德上能够坚持正义,看不惯贾充这种虽然也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但是道德品质败坏的人。
           裴楷为人宽厚、豪放,有点放诞不羁。和王公贵戚一同游玩的时候,动不动就把人家值钱的器物搬回家,然后随手就送给自己身边的人。人家都议论他,他也不当回事。
           这里详细说说“杨骏事件”。
           杨骏,字文长,原本就是一个小县令,本人没多少才能,但是架不住他女儿嫁得好,他把大女儿嫁给了司马炎!
           司马炎受魏禅,建立晋朝后,杨骏作为老丈人官职也扶摇直上,成为朝廷重臣。
           司马炎临终的时候,杨骏利用他外戚的身份进入皇宫,封锁消息,把司马炎原来打算让杨骏和汝南王司马亮一同辅政的诏书篡改成由他一人辅政,并把司马亮赶回了封地。
           司马炎弥留之际,杨骏带着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司马炎的皇后和负责起草辅政诏书的大臣们一起把篡改过的诏书呈给司马炎过目,此时的司马炎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是用眼睛看了看杨骏。从这样的记载上看司马炎得的应该是脑溢血。
           不久,司马炎驾崩。由于当时有大臣在场,等于是给杨骏单独辅政做了人证,所以朝廷上的大臣们也无话可说。就这样朝廷的控制权落入了杨骏手里。
           杨骏掌权后,由于他本人水平很low,施政多为大家诟病。同时它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对司马宗室采取了打压的而不是拉拢合作的态度,这也引起了宗室的不满。
           最最关键的是,新皇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贾南风是贾充的女儿,人长得奇丑不说,还有极强的控制欲。她不甘心政权被杨骏把持,希望自己能够控制朝政。而司马衷是个弱智,毫无政治能力可言,基本上就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贾南风就利用朝臣和宗室对杨骏的不满,先调楚王司马玮带兵入朝,随后污蔑杨骏意图谋反,以司马衷的名义下诏废黜杨骏,让他交出权力,仅以其封爵临晋侯的身份回家养老。
           危急时刻,杨骏安插在司马衷身边的外甥段广向司马衷求情,说杨骏膝下无子,既没有谋反的必要,也没有谋反的理由。而司马衷听了却什么表示都没有。
           杨骏这边听说皇宫中有动静,本来杨骏手握兵权,完全可以一战以自保,他手下亲信朱振也给他出主意对付眼前的局势。然而杨骏的无能在这种时候表露无遗,他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结果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手下人看到他这个样子,也一哄而散了。
           就这样,成了孤家寡人的杨骏被宗室司马玮、司马繇的部队包围在他的府邸内,走投无路的杨骏最终被乱戟刺死在马厩里。
           杨骏死后,被夷三族。他的亲信也遭到屠杀。
           这就是裴楷被下狱的历史背景。看上去“杨骏事件”和裴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是裴楷的儿子偏偏娶的就是杨骏的小女儿,他和杨骏是亲家,所以受到了牵连。
           在狱中,裴楷向狱吏要来纸笔,给几个朋友写信求救。信写完了,收到求援信的人纷纷上书朝廷,为裴楷求情,于是司马衷免除了裴楷的罪过。后来裴楷还获得了“仪同三司”的待遇。
           《晋书裴楷传》里记载,裴楷虽然和杨骏是亲家,但平日里裴楷根本看不起杨骏,和他的关系不好。杨骏掌权时,虽然升了裴楷的官,但是裴楷成天游手好闲,对朝政基本不发表意见。这些都成了裴楷不是杨骏一党的证据,在侍中傅祗尽力营救下,裴楷无罪释放。
           有一点令我奇怪,既然裴楷看不上杨骏,为什么两家会联姻呢?搞不懂。
           裴楷晚年,任中书令(掌管机要及诏令的制定和颁布,也是皇帝的首席秘书,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加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是古时候给予德高望重的大臣的一种待遇,指出入的礼仪、仪仗等和“三司”、“三公”相同。“三司”指司马、司空、司徒,“三公”指太师(司马师后为避讳改为太宰)、太傅、太保。正一品大员,每个职位只设一人,并且还不是每个朝代都同时设立。所以有些大臣,不能被授予“三司”、“三公”头衔的,加“仪同三司”,以示尊敬。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其地位、贡献的一种肯定。


    点评

    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3 1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量第八
           【原文】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王衍曾经拜托一位同族亲戚帮忙办一件事,然而过了很久,这位族亲都没有去办。

           王衍,字夷甫,西晋末期重臣,官至尚书令(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司空(三司之一,主管建设,汉朝后多为荣誉头衔。)、司徒(三司之一,主管行政,汉朝后多为荣誉头衔),后任太尉(三公之一,主管军事,有实权。)
           王衍出身于琅琊王氏,和王戎是堂兄弟。二人的爷爷是同一人。
           王衍还是当时的大名士,著名的清谈家。清谈,即谈玄,何晏、夏侯玄等人倡导的一种以讨论玄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形式以辩论为主,参与者需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辩论技巧。清谈时挥动拂尘以加强说活者的气势,就是由王衍发明的。
           王衍清谈的水平,在当时就如同现在围棋界里的柯洁。除了挥舞拂尘,他还有个特点,就是发现自己刚才有说的不对的地方,随口就改。于是当时的人们就说他是“口中雌黄”。
           雌黄是古时候人们在纸上书写时,一旦写错了字,就用来涂抹写错的地方,也就是古时候的纯天然修改液。成语“信口雌黄”就是这么来的。
           西晋后期,时局混乱,王衍和王戎一样,政治上没有节操,只知道自保,谁掌权就倒向谁。“八王之乱”的最后一位王爷东海王司马越病逝后,王衍被大家强行推举为元帅,王衍自己不想干还不行。在十万西晋最后的主力部队护卫下,王衍和朝中的其他大臣一道,打算护送司马越的灵柩回其封地东海国(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却在宁平(今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被石勒击败,全军覆没,王衍等公卿大臣被俘。
           王衍被俘后,石勒和他谈话,谈到西晋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的时候,王衍一味推卸责任,还说自己并不想当官,都是被别人推举,才官居高位。为了自保,王衍竟然劝石勒即皇帝位,这样恬不知耻的说辞,甚至遭到了石勒的鄙视和痛斥。
           王衍等人被关在一座屋子里,在一天夜里石勒命部下推到了屋子,把王衍给压死在乱石瓦砾之下。临死时,王衍说:“唉,我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古时候的贤人,但是如果以前可以不崇尚虚无和浮华的生活,大家团结一心匡扶社稷,怎么会落得今天的这个下场啊!”
           后人对于王衍基本没多少同情,多认为王衍等一帮官居高位却不以国家为重的人,对于西晋的最终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一天,在一处酒席间碰到了那位族亲,王衍就对他说:“前些时候麻烦您帮我办的事,怎么还没去办呢?”这位族亲听了竟然大怒,端起面前盛放食物的托盘就砸在了王衍的脸上!而王衍却一句话都没说。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打脸的例子。可想,王衍被砸了一头一脸的汤汁。王衍随后的做法,在当时就是非常有涵养的举动。“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雅量。
           等到王衍把身上清洗完毕,就拉着王导的手一同乘车离开。在车上,王衍拿起镜子照了照自己,然后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眼睛啊,竟然长到牛背上去了。”
           《世说新语》里的王丞相,指的就是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王导。在西晋,王导官职不高,只做了琅琊王司马睿的参军。司马睿封安东将军,以王导为司马。也就是司马睿的一个高级幕僚。后辅佐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建立东晋,并先后辅佐三任皇帝,被晋成帝任命为丞相。这成了东晋历史上仅有的活着被授予丞相职务的二人之一(另一人是刘裕)。
           王导和王衍是同族兄弟,二人的爷爷是亲兄弟,两人的辈分相同。这则故事,应该发生在王衍和王导青年时期还没有做官的时候。
           王衍自己所托非人,还莫名其妙地被扔了一头一脸,只能自嘲自己没有眼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23 10: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7-8-22 11:58
    雅量第七      
           【原文】裴叔则被收,神气不变,举止自若。求纸笔做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 ...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23 1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得此句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7-8-23 20: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楼主您,能学到多少知识。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党 发表于 2017-8-23 10:20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得此句足矣。

    惭愧,这是引用苏轼《留侯论》里的句子,我的水平还差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8-24 10:3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8: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量第九
           【原文】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遐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地。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
           周馥在家里举办士人聚会,裴遐也来了。

           裴遐、周馥,历史上都不算出名的人物。
           裴遐是第七篇里的裴楷裴叔则的侄子。《晋书》里对他的记载很简单,说他善于清谈,剩下的就是这件事。可见是直接从《世说新语》里抄过去的。
           周馥,字祖宣,西晋末年任平东将军,河南尹(西晋都城洛阳市市长),后升任镇东将军,驻守在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手头上有点军队,就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但是周馥对于晋室忠心耿耿,对于宗室控制大权架空皇帝非常不满。当时西晋正处于“八王之乱”末期,天下大乱,都城洛阳周边并不太平。朝中由东海王司马越掌权,周馥越过司马越直接上书皇帝,请求迁都寿春,遭到司马越的忌恨。司马越命当时还是他的跟班、镇守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司马睿出兵,击败了周馥。周馥流落到项城,被新蔡王司马确扣押,在狱中忧愤而死。
           周馥作为主人,设宴招待大家。裴遐正好和一位朋友下围棋,周馥的平东将军司马(将军的属官,主管后勤)负责敬酒。当敬到裴遐这里时,裴遐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棋局上,司马劝了多次酒,裴遐都没喝。这下司马火了,一把就把裴遐从座榻上拽到了地上。
           这是一个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例子。当然裴遐应该也不是故意的,这位司马有点小心眼了。可见从古至今,敬酒不喝,都是很失礼的事,让人很没有面子。
           裴遐从地上爬起来,坐回到座榻上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脸上也没有难堪的表情,继续和他的朋友下棋。
           这种情况的“雅量”,前面已经看过多次了。
           事后,王衍问裴遐:“当时为什么你连脸色都没变呢?”裴遐回答道:“我已经在心里反抗过了。”
           王衍是裴遐的老丈人,看到女婿被人欺负,肯定不高兴。他问裴遐的话,应该不是诧异于裴遐表现出来的风范,而是问他当时是怎么做的,可以压制住怒火,没有当场发作。
           王衍这么问也有点意思,王衍本人对于这种事是有经验的啊,有什么可问的呢?
           裴遐的回答就更有意思了。“暗当”一词做何解释?很多书籍解释成“默默忍受”。余嘉锡先生也没搞清楚,因此在《笺疏》里直言“不详”。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应该不难理解,“默默忍受”也不完全准确,只说对了一半。举个大多数读者朋友都会有亲身经历的例子。当你在单位被老板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表面上的忍受肯定是要有的,但有没有在脑海里早已把老板掀翻在地,骑上去抽了百八十个大耳刮子?有没有?有没有?
           这就是“暗当”的本意吧,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只好通过意淫来完成了。“当”,通“挡”,抵抗、反抗的意思。
           可见有些人表现出来的“名士风范”,很大程度上应该被划入“装逼”的行列里。真正能做到豁达大度的,少之又少。

    点评

    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7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量第十
           【原文】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裟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刘舆任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长史,当时的名士,有很多人被他陷害。只有庾敳(音ai、第二声)对朝政漠不关心,刘舆想陷害他,却找不到空子可钻。

           刘舆,字庆孙。西晋末期名臣刘琨的亲哥哥。年少时就和弟弟刘琨一起在洛阳小有名气,当时有流行语夸奖他们哥俩“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刘琨字越石)。也可能是出名太早,士人中看不起他们兄弟的人似乎也不少,于是难免和一些人结下梁子,不然无法解释刘舆得势后为何要急于报复,陷害别人。“八王之乱”中的成都王司马颖就是在争权失败后落到了刘舆的手里,被刘舆杀害。由此能看出刘舆这个人心眼有点小。
           这里多说几句刘琨。
           相比哥哥刘舆,刘琨可要出名得多。刘琨是西晋末期的名臣、忠臣,同时还是文学家,诗人。“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就是刘琨所作。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刘琨镇守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对抗在山西南部立国的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支撑了十年之久。可惜刘琨空有一片爱国之心,为人却志大才疏,后被石勒击败,退出晋阳,前往幽州投靠鲜卑族段匹磾部。因种种原因,被段匹磾猜疑,被害。
    大家都知道“闻鸡起舞”,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闻鸡起舞的男主角有两个人,一个是祖逖,这个谁都知道,另一个和祖逖一起起舞的,就是刘琨。
           这里的太傅,指的是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是“八王之乱”中最后一位掌控朝政的王爷,理论上应该是“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然而他得到的不是天下,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
           西晋经过“八王之乱”这一折腾,皇室威严扫地,许多能臣名士在战乱中遇害,国家的凝聚力彻底丧失,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各少数民族也趁机自立,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史称“五胡乱华”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此时的司马越虽然把控朝政,但是新皇帝晋怀帝司马炽不甘心当傀儡,和司马越矛盾越来越大。司马越只好借平定各地叛乱为名,带走了西晋最后的十万正规军,出屯项城(今河南省周口项城市)。在内忧外患之中,不久就病死了。
           庾敳,字子嵩。出身于两晋时期著名的名门望族颍川(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地区)庾氏。庾敳本人在历史上名气不算大,官职也不高,善于清谈,当时的名士之一。后随王衍一道护送司马越灵柩回郯城,被石勒俘虏,遇害。
           庾敳生性吝啬,抠门儿。这次就被刘舆踩到了这个小尾巴。
           刘舆知道庾敳很小气,家里聚敛了不少财富。而当时历经战乱,国库空虚,刘舆就给司马越出主意,让司马越出面向庾敳借钱充实国库。刘舆的小九九是认为庾敳小气,肯定不愿借,再利用这个理由陷害他。
           一次司马越请大家一起喝酒,司马越就在酒席间开口向庾敳借钱。当时庾敳已经喝多了,醉醺醺的,头巾都掉落到面前的案几之上。听到司马越开口向自己借钱,庾敳低下头把头巾戴戴好,缓缓地回答:“下官家里有两、三千万钱,大人您想要多少就随您的便,尽管拿!”这一下刘舆彻底服了,从此不再打庾敳的主意。
           司马越也很坏,早不借晚不借,就趁庾敳喝多了来借。谁都知道醉酒的人是最容易出错的。
           《晋书》中对庾敳的记载很简单,但是特意提到他善于自保。在“八王之乱”中,朝廷的控制权争夺激烈,往往是一位王爷掌权没多久,就被搞下了台,连带一批跟随的人受到牵连。庾敳在这种乱局之中,对朝政就开始不理不睬,也不发表意见,对于时局冷眼旁观。
           这一次庾敳处置正确,化解了一次危局。然而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
           后来有人把刘舆企图借机陷害的事告诉了庾敳,庾敳说:“这就是用小人的思想,来揣度君子之心!”
           庾敳的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庾敳为人虽然小气,但是可以说在政治上敏感度很高。乱世中聚敛财富,是为了家族可以生存。政治上不参与、不表态,是为了不授人以柄。所以一个警惕这根弦绷得很紧的人,对于任何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事,肯定早就有预案了。庾敳心里会不清楚有多少人眼睛就盯着自己的口袋呢,我估计他心里早就盘算好,如果有当权者向自己要钱,自己该怎么处理。钱重要还是脑袋重要,这个似乎不难得出结论。不然怎么会在喝醉了的情况下,还能泰然处之呢?

    点评

    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7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1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发表于 2017-8-25 18:2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3: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量第十一
           【原文】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王衍和裴邈志向、爱好都不相同。

           王夷甫,前面介绍过了,太尉王衍。
           裴邈,字景声,出身大族河东裴氏。和裴楷是族亲。裴邈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晋书里也没有记载。正史之中仅在《资治通鉴》里见到一句,“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十月,石勒率骑二万会粲(刘粲)于大阳,败监军裴邈于渑池。”
           雅量第七中营救过裴楷的侍中傅祗的儿子傅畅著有一本《晋诸公赞》,其中简单提到裴邈,说他少为文士,为官后却一直领兵,但是却不是带兵打仗的料。这多少和《资治通鉴》里的记载吻合。
           裴邈很讨厌当时的人们把他和王家人相比,又无法阻止这种社会舆论的蔓延,于是就故意跑到王衍的家里,对着王衍破口大骂,什么污言秽语都往外蹦!希望王衍也像自己那样骂回自己,好让大家不要再把自己和王家人放在一起比较了。
           《世说新语》记载的都是一个一个的片段,没有上下文,再加上古文和现代文词义变化很大,因此光看“恶欲取之”一句,很难理解本意。因此现在解释《世说新语》的书籍,在写到这一段时,解释得五花八门,在我看那些解释说的都不对!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恶欲取之”这句话呢?如果我们联系到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情况,就能搞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同时也能明白裴邈为什么会好端端地跑到人家家里骂街,并且只去王衍家而不是其他人家里这种无厘头的事情。
           当时的社会,民众喜欢把豪门望族中的一些知名人物放在一起比较,这似乎不是个别士人领袖提出来的,而是民间的普通百姓整出来的玩意儿,并在老百姓之中流传,成为底层民众品评士大夫阶层的一种谈资。《世说新语-品藻》中就有记载,当时大家把裴家的八位名士和王家的八位名士放在一起比较,称为“八裴方八王”。裴邈就是这“八裴”之一,和他放在一起比较的,正是王衍的儿子王玄。
           取,通“趣”,相同,放一起比较的意思。
           前文我们也说过,王衍虽然称为名士,但是为人的政治道德水准很有问题,同时可能又是因为这“八裴方八王”是底层民众鼓捣出来的,本身就令身处士大夫阶层的裴邈感觉很不爽,所以裴邈才会跑到王衍门上去骂人,而且还骂得如此放肆,丝毫不顾及自己名士的身份。
           王衍却一点都不生气,过了一会儿,才说:“这个爱翻白眼的家伙终于发作了!”
           王衍的反应也是那么的可爱!前面他让人直接打脸都没有生气,如今让裴邈骂上几句,自然表面上也不会动怒。不过要说他心里不来气那也绝对是假的,不然也不会说裴邈是个“白眼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26 18: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感谢先生。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1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iforget999 于 2017-8-27 10:22 编辑

    雅量十二      
           【原文】王夷甫长裴成公四岁,不与相知。时共集一处,皆当时之名士。谓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计!”王便卿裴。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王衍王夷甫比裴頠大四岁,两人没什么交情。

           王衍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裴頠(音wei、第三声),字逸民,西晋中期名臣,忠臣。出身河东裴氏,司空裴秀之子。官至尚书仆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死后谥号为成,所以这里称呼他为“裴成公”。
           裴頠年少时就已经名气很大,他为人气质出众,博学多才。当时的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部长助理)周弼夸他为“武库”。武库并非兵器库,当时泛指仓库,也有一个特指,就是国家储存历代收藏宝物的仓库,类似于现在的故宫博物院文物库房。可想裴頠的学识有渊博。
           说个题外趣事,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国家武库大火,损失惨重。王莽的头盖骨、孔子穿过的鞋子、刘邦斩白蛇时用的宝剑,全部付之一炬!无论哪一样留到现在,肯定是特特级的国宝了!
           裴頠的姨妈广城君郭槐是贾充的妻子,因此和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是表姐弟。虽然贵为皇亲,但当时都认为裴頠是凭能力才官居高位的。
           裴頠在政治上忠于晋室,对于贾南风插手朝政非常不满,虽然贾南风是他的表姐。裴頠曾经和当时的朝廷重臣张华和贾模商议,废黜贾南风,改立晋惠帝太子司马遹的生母谢淑妃为后。但没有得到张、贾二人的支持而作罢。
           贾南风因为司马遹不是她所生,就一心谋害司马遹。裴頠就劝他的姨妈、贾南风的母亲郭槐,让郭槐出面劝诫贾南风不得对司马遹不利。然而郭槐死后,贾南风终于设计陷害司马遹得手,使得司马遹被废,后遇害。裴頠据理力争,试图维护司马遹的地位,但没有成功。
           相比于裴頠的尽忠职守,王衍的表现堪称下三滥。
           王衍的女儿王惠风是司马遹的妻子,太子妃。司马遹一被废,王衍害怕受到牵连,立刻上书要求王惠风和司马遹离婚,这一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士人们的白眼。连王惠风都比他有气节,死活不肯和司马遹离婚,最后被王衍派人强行带回了家。离开司马遹回家的路上,王惠风一路痛哭,目睹这一情景的路人都被她的忠贞感动地流泪。
           王惠风回到娘家后,王衍还逼她另嫁他人,王惠风宁死不从。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赵政权将领刘曜(也是前赵政权的建立者)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王惠风也被俘虏,刘曜把她赏赐给部将乔属为妻,王惠风拔剑抵抗,怒斥乔属道:“我是太尉的女儿,皇太子妃,怎么可能被你这个犯上作乱的胡奴所侮辱!”可怜的王惠风就这样遇害了。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最小的儿子,论辈分是贾南风的爷爷辈。然而司马伦政治上有野心,为了得到权力,公然不顾身份,巴结讨好贾南风。裴頠对此很看不惯。司马伦向裴頠、张华等人求官,遭到反对,于是对于裴頠怀恨在心。
           其实本来司马伦和裴頠应该是一伙的,两人都看不惯贾南风把控朝政。但是裴頠是希望政权能掌握在晋惠帝司马衷的手里,而司马伦则想的是自己控制朝政。
           由于司马伦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真面目,不但裴頠没看出来,也成功骗过了贾南风,使得贾南风提拔司马伦进入了权力的核心层。司马伦先是劝说贾南风害死了司马遹,然后利用宗室和大臣们对于贾南风杀害太子的不满发动政变,废黜了贾南风并杀死了她。于是大权终于落到了司马伦的手里。
           司马伦上位,裴頠的末日就来临了。因为前面结下的梁子,司马伦杀贾南风后,一并诬陷裴頠是贾后一党(二人是表姐弟),结果裴頠被杀,死时年仅三十四岁。倒霉的张华也一并被司马伦杀害。
           因为裴頠是冤死的,司马伦篡位失败后,裴頠被追复尚书仆射的官职,按照“卿”的礼仪改葬。也算是被朝廷恢复了名誉。
           从裴頠的生平就不难看出,他在政治上是立场鲜明的。这和王衍墙头草的政治操守截然不同,故二人从本质上就不可能是一伙的。古人都有清高的特点,道不同不相为谋,裴頠肯定是从内心里就鄙视王衍这种人吧。
           裴頠不但在政治上和王衍不同,学术上的分歧也是天南地北。裴頠虽然也崇尚老子,但他对《道德经》的理解和当时玄学界的主流思想不一样,对于士人大谈玄学就崇尚虚无,以至于生活腐化堕落非常不满。因此裴頠专门写了一篇《崇有论》,对于当时的士人们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批驳。
           而王衍是当时玄学界的领军人物,看到裴頠“崇有”,自然要带头发难。史籍记载,王衍多次挑战裴頠的《崇有论》,但似乎谁都说不服谁。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聚会,在座的都是当时的名士。有人对王衍说:“裴楷的名气并不高!”
           裴楷官至中书令,所以称呼他为“裴令”。
           这里就又要说到上一篇里的“八裴方八王”了,和王衍相比的,正是裴楷。不然就很难理解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裴令令望何足计!”言下之意裴楷哪里能和你王衍比呢!
           于是王衍就称呼裴頠为“卿”。裴頠说:“我就成全了你的心意吧!”
           王衍称呼裴頠的“卿”,可不是上古官职“公”、“卿”、“大夫”里的那个“卿”。而是魏晋时期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称呼。王衍在辈分上应该和裴楷是平辈,而裴楷是裴頠的族叔,所以理论上王衍称呼裴頠为“卿”也未尝不可。但是实际上王衍就比裴頠大四岁,这么称呼裴頠是对裴頠的不尊敬。考虑到二人政治上、学术上的矛盾,王衍略带羞辱地称呼裴頠,也就不奇怪了。
           相比于上一篇骂上门去的裴邈,裴頠则要有涵养得多。对于王衍的无礼,裴頠非但不生气,反而回答得十分得体。同时所谓“成全”,也是对于王衍的一种嘲讽。原本王衍面对裴邈时的雅量,此时已经转移到了裴頠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27 19: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7-8-24 18:08
    雅量第九
           【原文】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遐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 ...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27 19: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7-8-25 09:02
    雅量第十
           【原文】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 ...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09: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量第十三
           【原文】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有经常往来于荆州和建康的人说:“庾亮有率军沿长江东下,以武力废黜丞相王导的想法。”于是有人就对王导说:“您应悄悄地做些防备,以备不测。”

           庾公,是对庾亮的尊称。庾亮,字元规,西晋初期的名臣,重臣。庾亮的姐姐嫁给了晋明帝司马绍,所以他是明帝的小舅子,同时又是晋成帝司马衍的亲舅舅。
           庾亮外形俊美,是个大帅哥,同时精通老、庄,清谈也是高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庾亮为人非常自律,言行举止都合乎礼节,这一点和当时士人之中随性随意的作风有很大不同,因此大家都把庾亮比作是夏侯玄、陈群一类的人物。
           看看这两个相比的人物,就能猜到庾亮后来的人生轨迹,那就是名士、重臣。事实也的确如此,庾亮自己有才能,再加上外戚这一特殊的身份,庾亮一步一步走上政权的核心领导层。王敦二次作乱失败后,王导受到牵连彻底靠边站,庾亮趁机弯道超车,取代王导成了朝政的主要控制者。明帝司马绍去世后,成帝司马炎登基时才五、六岁,庾亮受遗诏辅政,更是成了东晋政权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乐极生悲似乎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很多人都在看似一切都在掌握中的时候翻了船,庾亮也不例外。
           手握大权的庾亮摒弃了王导为政宽和的原则,一切按规矩来,而庾亮又把规矩定得太严太死,眼里揉不得沙子。先是杀掉了企图分权的宗室南顿王司马宗,又整军备战,以防备各地方手握军权的地方实力派如荆州刺史陶侃等人。这些过于严厉的做法令原先看好他的士人集团大失所望。最终,庾亮不顾大家的劝说,强行征召镇守在厉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流民军统帅苏峻入朝为官,实际上就是先解除苏峻的军权,招入建康再找个机会修理他。结果苏峻为了自保起兵,以“清君侧、诛庾亮”为名造反。造成了长达一年之久的“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中,庾亮被苏峻击败,狼狈逃出建康,庾亮长子庾彬在战乱中遇害。庾彬我们后面很快就能提到。
           庾亮在温峤的帮助下,联合陶侃、郗鉴平定了“苏峻之乱”。但由于“苏峻之乱”由他而起,庾亮多年积攒的人品一把败了个精光,自己都觉得没脸再在建康待下去了,一度打算带领全家,自我流放到海里的荒岛上度过余生,但在朝廷的极力劝阻之下才没有成行。
           庾亮在给晋成帝的奏疏中写到,“臣才下位高,知进忘退,乘宠骄盈,渐不自觉......苏峻纵肆凶逆,事由臣发。社稷倾覆,宗庙虚废......臣之招也,臣之罪也!朝廷寸斩之、屠戮之(指自己),不足以谢祖宗七庙之灵;臣灰身灭族,不足以塞四海之责......自古及今,岂有不忠不孝如臣之甚!”
           晋成帝当然舍不得亲舅舅跑到荒岛上去玩荒野求生,下诏安抚。庾亮只得自领豫州刺史,出镇芜湖。
           王公,指的是王导。王导是“苏峻之乱”的最大受益人。庾亮外放后,王导被再次启用,重新把控朝政。但是王导为政过于懒散,尸位素餐,不以国家利益为重,就知道维护高门士族的利益,因此看不惯的人也很多。陶侃就曾有意要废黜王导,但时任徐州、兖州刺史的郗鉴坚决支持王导,陶侃只好作罢。
           陶侃去世后,庾亮趁机接替陶侃继任荆州刺史,成功兼并了陶侃的军队和地盘。实力再一次达到顶峰。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看王导不顺眼已经很多年的庾亮,再一次打起了王导的主意,有意起兵废黜王导。“庾公有东下意”,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但是现在的庾亮已经不是“苏峻之乱”前的那个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庾亮了,栽过一次跟头的庾亮多少涨了点记性,他深知废黜王导必须得到另一位手握重兵的朝廷重臣,镇守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并官至太尉的郗鉴的支持。庾亮甚至专门写信给郗鉴,征求郗鉴的意见。但是遭到郗鉴的反对,庾亮只得作罢。
           后庾亮积极准备北伐中原,收复被后赵政权占领的原西晋领土。但在邾城之战失利后,忧愤成疾,于第二年(公元340年)正月初一病逝。
           庾亮要废黜王导并不是随口说说,空穴来风,而是有实际行动的。所以王导身边人忧心忡忡也就不奇怪了。
           王导说:“我和庾亮虽然都是朝廷大臣,但是私人友谊也相当深厚。他要是想来,我就换上平民百姓的衣服,回到乌衣巷里我的府邸内,从此做个老百姓就可以了,有什么可防范的呢?”
           王导还是很豁达的。所以这个故事出现在“雅量”一章里。
           庾亮年轻时就是王导的属官,历经丞相参军(相当于军事参谋)、参丞相军事(相当于高级军事顾问),在王导身边工作过多年,多少也受到过王导的提携。二人的私交应该是有的。但是古时候的士人,公私分明。在国家问题上庾亮和王导的意见分歧很大,王导心里很清楚庾亮对他有意见,但也知道他和庾亮的分歧仅仅局限于公事,庾亮不会威胁他的生命,所以他心里才会那样的轻松,大不了回家种田就是!再说还有一个郗鉴是他这一边的呢,郗家和王家是亲家,家族中姻亲不断,郗鉴怎么会看到他有危险而见死不救呢?
           乌衣巷,恐怕是和长干里齐名的南京古地名。能让乌衣巷享誉全国的,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在南京夫子庙景区内,有一条连接平江府路和琵琶巷的小街巷,被命名为乌衣巷。然而历史上的乌衣巷,却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秦淮河南岸,今中华门外,长干桥东侧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一带。东吴时这里建有乌衣营,可能是皇家御林军所在。司马睿刚渡江来到建康,就住在这里。后来东晋的达官贵人也多在这里安家,乌衣巷就成了高档生活小区。从王导的话来看,他的家也在这里。
           而今天南京为全中国所熟知的,恐怕只有中山陵、夫子庙和玄武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17 00:25 , Processed in 0.0893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