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aniforget9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新说(连载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61#
    发表于 2018-4-29 15:37:11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4-23 17:34
    赏誉十一
           【原文】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车骑掾,蚤卒。长和兄弟五人,幼孤。祜来哭 ...

    家长的言传身教的确不可低估。您辛勤书写,我们读过便是收获。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8-5-1 14:24:14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二
           【原文】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山涛推荐阮咸任吏部郎一职,评价他说:“阮咸为人清净纯和、与世无争,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他的品性。”】

           山涛绝对是个老好人,自己做了官还不忘拉一把当年的兄弟们。他曾推荐嵇康接替自己任吏部郎,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还闹到嵇康和他绝交。这次他又推荐了同为“竹林七贤”的阮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灵魂人物阮籍的侄子。在外人眼里,阮咸从小就“不学好”,成天跟在他那个不像话的叔叔阮籍后面,处处以阮籍为榜样。阮氏家族内部都以家族里出了这两位异类为耻,都不愿意和他们住在一起。阮家其他人住在路北边,只有阮籍和阮咸两家住在路南边。并且这两家还穷得叮当响。
           阮咸的行为堪称荒诞。一次阮氏家族聚会,大家都用脸盆来喝酒。这时来了一群猪,阮咸就和这群猪用一个脸盆喝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世说新语》里还记载了两则阮咸所做的怪诞的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十分的无厘头。其中一个故事还涉及到他的二儿子阮孚。这个我们以后会说到。
           阮咸精通音律,他对原产自西域的乐器琵琶做了改良,把曲颈改成直颈,把梨形的琴身改成了圆形,于是这样的乐器就被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为“阮”,成了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
           阮咸还因为精通音律为他惹来了麻烦。荀勖是西晋开国重臣,官至中书监、尚书令,为人善于逢迎,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不高。荀勖奉命修订音律,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也很高。但是荀勖和阮咸谈论音律时,总认为自己比阮咸差远了,于是心生嫉妒,随便编了了理由就把阮咸外放为始平(今陕西省兴平市)太守。后阮咸老死在任上。
           阮籍的行为处处和礼法作对,其本质并不是他不尊重礼法,而是在司马氏代曹魏的政治过程中,自己既无力反抗,内心又因为做不到儒家传统教育的“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而痛苦万分,所以故意做出违背礼法的怪诞行为来掩饰自己无力对抗现实的无奈。
           而阮咸似乎没有深刻领会到叔叔这种行为的精髓,只是刻意地模仿其皮毛,以至于司马炎对阮咸的怪异非常感冒。《世说新语》在这里只记载了山涛对阮咸的夸赞,却没有记载这则故事的结局。历史上真实的结局是,司马炎反感阮咸的为人,没有接受山涛的推荐,而是任用了陆亮。

    点评

    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63#
    发表于 2018-5-1 16:20:05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5-1 14:24
    赏誉十二
           【原文】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山涛推荐阮 ...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6:49:26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三
           【原文】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识鉴。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王戎评价阮武:“为人正派,行为恪守礼节,善于识人。自汉朝建立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啊。”】

           王戎主管吏部多年,负责选拔人才,所以他条件也有资格评论别人。
           阮武字文业,是阮籍的同族叔叔。阮武也是当时的名士,名声不错。阮武很欣赏阮籍,在阮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得到了阮武的赞扬,阮武还夸奖阮籍,认为他以后的成就一定会超过自己。从这一点上来看,王戎评价阮武善于识人实至名归。
           当然王戎说汉朝以来的名士都不如阮武,就显然夸大其词了。“赏誉”一章中大多都是这样善意的相互夸奖,见多不怪。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5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65#
    发表于 2018-5-5 20:04:34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5-3 16:49
    赏誉十三
           【原文】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识鉴。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王戎评价阮武: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7:27:35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四
           【原文】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武陔评价裴楷和王戎:“王戎行事简洁、不繁琐。裴楷为人心无城府,豪爽豁达。”】

           这又是一个“清通、简要”的故事。内容和前面介绍过的钟会对裴楷、王戎的评价差不多,也不知道是谁侵犯了谁的版权。
           武陔,字元夏,魏晋时期大臣,名士。西晋初建时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武陔历史上名气不大,《晋书》里有传。说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和两个弟弟一道名闻乡里。同乡一位叫刘公荣的善于识人,看到武家三兄弟时就说武陔有辅政大臣的才能,将来会大有作为,比他两个弟弟发展都要好。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位刘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
           魏明帝时武陔曾任下邳太守,和魏朝名臣陈泰(陈群之子)关系很好。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的时候,武陔主动投靠司马家族,先后受到司马师、司马昭的重用。司马炎建立晋朝,武陔迎来了人生的顶峰。
           可是这时武陔却谦虚起来,还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曹魏的臣子,如今改侍新君,有违儒家传统。因此对外宣称自己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做到这样的高官也是无奈之举,还多次表示要辞官。这样的表现很难说是否出于真心,不过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最后武陔卒于任上,善终。
           从武陔的履历可以看出,当裴楷、王戎还是官场素人,在后起之秀中崭露头角的时候,武陔已经名重位高了,所以完全有资格来评价裴楷和王戎。
           武陔“戎尚约、楷清通”的评价和钟会的如出一辙,大差不差,很难说谁评价在先。在现在看来,也已经不重要了。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3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67#
    发表于 2018-5-23 19:37:54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5-23 17:27
    赏誉十四
           【原文】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武陔评价裴楷和王戎:“王戎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16:22:26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五
           【原文】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庾敳评价和峤:“气度不凡,有如生长在高山悬崖上的松树,虽然树干上斑驳,多分枝和树节,但是用来建造屋子,完全可以充当梁、柱这样的重要部位。”】

           庾敳,字子嵩,“雅量”一章中介绍过,说出“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的那位。
           和峤,字长舆,西晋名臣。和峤是夏侯玄的外甥,所以处处以夏侯玄为榜样,年纪轻轻就被世人认可。入仕后为官清正,在官场上名声也很好。西晋开国,和峤进入领导层核心,官至中书令。
           和峤为人正直,对于那些阿谀奉承之人非常鄙视,为此和中书监荀勖关系不好。为了表示自己和荀勖不是一路人,上班时都不愿意和荀勖同乘一辆车。司马炎赞赏和峤的为人,特批为和峤设立一辆专车。以解决这两个同事之间的尴尬。
           对于司马炎立弱智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和峤始终持反对意见,甚至不惜多次搞得司马炎很恼火。为此,还得罪了司马衷的太子妃贾南风。司马衷即位后,贾南风找了个机会数落和峤当初反对司马衷的事,和峤也回答得不卑不亢,显示出一身的正气。
           司马衷即位两年后,和峤去世。
           和峤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虽然家财万贯,却非常吝啬,为此多受世人的非议。杜预就说他有“钱癖”。这一点倒是和庾敳有些相似。
           看了和峤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故事的问题。和峤显贵在前,庾敳属于后辈,无论官职还是名望,庾敳都比和峤差很多,庾敳哪里有资格去“目”和峤呢?
           就连《晋书》中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晋书-和峤传》中说是庾敳这样评价和峤,而《晋书-庾敳传》里却记载庾敳说的这段话,评价的是温峤。那么到底应该是此“峤”还是彼“峤”呢?在我们看来,庾敳这样评价温峤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来看,温峤显然比和峤更适合作庾敳评价的对象。
           首先从双方年龄来看,和峤和庾敳的父亲庾峻同朝为官,年龄起码比庾敳大十多岁。而温峤又比庾敳小十六岁,从常理来说,只有长辈目晚辈,晚辈目长辈的情况少之又少。
           其次,官职上和峤官至中书令,正部级干部。而庾敳只是太傅司马越的从事中郎,顶多就是个小处长。低级目高级,庾敳也算得上名士,不应该做这种不合身份的事。
           第三就是温峤的为人,也很符合庾敳评价的情况。
           庾敳话中的比喻,显然就是说这个人虽然身上毛病不少,但才能出众,是栋梁之才。这个评价用在温峤身上再合适不过。温峤前面也介绍过,是东晋的名臣,“苏峻之乱”中力挽狂澜,动员和团结了大多数,最终平定了苏峻之乱,帮助东晋政权渡过了一次重大危机。但温峤这个人小毛病很多。他为人不太检点,行为举止过于随便。“雅量”一章中就有温峤大人吓小孩的戏码。后面还会讲到温峤嗜赌,却瘾大水平低,经常输得裤子都是人家的,被债主扣押,需要庾亮来解救。有时候温峤又会搞怪。他的姑姑逃难来投奔他,委托他为自己的女儿找婆家,温峤毫不客气地把自己推荐了出去......
           从这则故事就可以看出,别说《世说新语》这样的笔记体小说,就连《晋书》这样的正史,也难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8 0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69#
    发表于 2018-5-28 06:31:42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5-27 16:22
    赏誉十五
           【原文】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21:46:36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六
           【原文】王戎云:“太尉神资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戎说:“王衍仪表堂堂、风度非凡,就像生长在仙境中的玉树,本来就是尘世之外的人物啊。”】

           王戎和王衍是堂兄弟,这二人都是魏晋时期名士中的一流人物,名望、学识那可没的说,但是要论起品德来,那可就有点不入流了。
           如果论起外貌来,王戎比王衍差远了。王戎身材矮小,长相估计也不咋地。所以王戎就走狂野路线,不修边幅。这一点恰恰符合魏晋时期兴起的率性随意的社会风气,引领这股风潮的也正是以“竹林七贤”为首的一批士人。王戎身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的行为自然成了榜样,引得大家争相模仿。
           王衍则不然,《晋书-王衍传》里说他“神情明秀,风姿详雅”,颜值高得不要不要的。王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去见山涛,山涛就被王衍不俗的外貌惊到了。“识鉴”一章中说过这个故事。《晋书-王衍传》里描写得更有趣,山涛直接赞叹王衍的颜值,“不知道哪里来的妇人,竟然生出这样的儿子!”
           王戎作为山涛的好友兼同事,对家族中有这样耀眼的小堂弟(王衍比王戎小二十多岁),理所当然地不吝惜溢美之词。
           这则故事也有瑕疵。王戎比王衍大,入仕早,二人同时在世时王戎官职远高于王衍。王戎先任司徒,死后王衍继任司徒,后来才被授予太尉的头衔。所以王戎活着的时候断然不会以“太尉”来称呼王衍。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31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71#
    发表于 2018-5-31 19:51:49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5-30 21:46
    赏誉十六
           【原文】王戎云:“太尉神资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戎说:“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22:24:26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七
           【原文】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词,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然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俱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于是显名。年二十八,始宦。
    这一则是《世说新语》中篇幅最长的故事。
           【王湛为母亲守孝,期满后,就在父母的坟墓旁盖了房子居住。】

           王湛,字处冲,出身魏晋名门太原王氏。曹魏政权司徒王浑的弟弟。王湛小时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虽然学识不错,但是因为不善言辞,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才华,反而觉得他有点痴呆。等大家发现他的水平时,年纪已经很大了。入仕后官至汝南(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内史。所以这里称呼他为王汝南。
           父母去世后,儿子要守孝三年,期间穿孝服,生活要简朴,不能有任何娱乐。很多人守孝期满后,都会在父母坟墓旁结草庐居住,表示隐居。这是古时候隐士们经常采取的行为。
           王湛父亲王昶去世时,王湛只有十一岁。所以这里王湛应该是为母亲守孝。
           【王湛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前来扫墓,很少过来看望这个叔叔,王湛也从来不指望王济会来看望自己。有时王济来拜访王湛,也只是寒暄几句,说些客套话而已。】
           王济,字武子,西晋时期大名士,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济不但出身好,颜值还高,才华横溢,是西晋初年贵族青年的代表人物,与和峤、裴楷等人齐名。王济文武双全,他骑术精湛、弓马娴熟,对玄学的理解也很透彻。不过王济的文采并没有转化成政治上的成功,他的官职多为闲差,没有主管过什么实际的工作。这和王济的个性多少有点关系。
           王济放到现在就是个标准的官二代,再加上外戚的身份,更是令他多有出格的行为,可是说是两晋士人们无厘头恶搞的鼻祖。《世说新语》里有很多关于王济搞笑的故事,这个我们会一一遇到。
           前面说过王湛小时候不善言辞,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傻子,王济也不例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叔叔,所以平日里对王湛多有怠慢。
           【后来有一天王济看望王湛的时候,试着和他聊了聊当下的时事,没想到王湛不但对时事非常了解,还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王济大出意外,感到异常惊讶。接着王济又和王湛聊起了玄学,王湛对义理的剖析更加精妙,很多道理都分析得十分透彻。原本王济对王湛根本不讲究叔侄之礼,听了王湛的言论,不知不觉之间感到了敬畏,从言行到内心都恭敬起来。于是王济就在王湛的住处住了下来,没日没夜地和王湛谈论时政和玄学。王济自身很有才华,被当时所称赞,但听了王湛的言论,感到自己不如王湛,就无不感慨地说:“家族中有这样高水平的名士,我活了三十年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东晋邓粲写过一部《晋记》,记载这一段时是这样写的:
           一次王济去看望王湛,看到王湛的坐席旁有一本《易经》,这让王济大感意外,心想“你个白痴还能看《易经》?你看得懂吗?”就问王湛:“叔父用这个做什么?你看过吗?”(“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看看这话说的,言辞间充满了轻蔑。
           王湛估计平日里被王济无礼惯了,也不生气,笑着对王济说:“身体好些的时候就随手翻翻,今天就和你谈谈《易经》吧。”于是就对王济讲起了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分析多有独到之处,很多道理以前王济都没听说过!于是一下把王济给镇住了。
           【王济离开的时候,王湛送到门口。王济的随从中有人骑着一匹烈马,非常难以驾驭,平时很少能有人驯服这匹马。王济又试着问王湛:“叔叔喜欢骑马吗?”王湛说:“喜欢啊。”王济就让王湛骑一骑这匹烈马,王湛不但骑得好,就连马鞭都甩得如同飘舞的衣带,很多著名的骑手都不如他。这让王济更加感叹王湛深不可测,擅长的本领不止一项。】
           《晋书-王济传》记载,王济好马,不但骑术精湛,对马的性情也非常了解。杜预曾评价和峤有“钱癖,同时评价王济有“马癖”。由此可见王济对马的喜爱。爱屋及乌,看到王湛马骑得也好,敬畏之情便在不觉之间油然而生了。
           【王济回到家里,父亲王浑问他:“你怎么出去了这么多天不回来?”王济回答:“我才得到了一位叔叔。”王浑就问王济为什么这么说,王济就把和王湛相处的事情告诉了父亲,并把王湛大大夸奖了一番。王浑问:“你觉得王湛比我如何?”王济说:“比我王济要强啊!”】
           王湛平时隐藏的很深啊,连哥哥都没看出来。王湛的能耐原来只有他父亲王昶知道,可惜王昶去世较早,没能把这个儿子给带出来。却在不经意间让孙子王济发现了王湛的能力。
           王浑听儿子把弟弟夸得像一朵花一样,竟然心中不平了起来。王济的回答也非常巧妙,不能说父亲不如别人,哪怕是叔叔也不行,那样太失礼了,只能说比自己高明,巧妙地化解了尴尬。从王济的话里不难看出,王济打心里是认为王湛比王浑强的。
           【晋武帝司马炎每次见到王济,都喜欢拿王湛来调侃王济:“你家的那个傻子叔叔还没死吗?”王济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等到王济了解了王湛的才能后,司马炎又这样问,王济果断地回答说:“我家叔叔一点都不傻!”并在司马炎面述说王湛水平很高。司马炎问:“谁能和王湛相比?”王济说:“比不上山涛,但比魏舒强多了!”从此王湛的名声就传开了。二十八岁时,才步入仕途。】
           司马炎很喜欢王济这个女婿,和他开玩笑的事情不止这一件。
           王济对王湛的比较,后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王湛听说后,多少有些自嘲地说:“欲以我处季孟之间乎?”季、孟指的是春秋是鲁国的两大家族季氏和孟氏,季氏权势高,孟氏权势低。王湛说自己处于季氏和孟氏之间,意思是说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山涛和魏舒,都是西晋开国时期的重臣。山涛先任司徒,位列三公,死后继任司徒的,就是魏舒。王济把王湛和山涛、魏舒相比,多少有点抬高王湛的意思。实际上王湛远没有达到山涛、魏舒那样的高度。
           魏晋时期施行门阀政治,豪门世族子弟成年后,只要有些才学,就能进入官府,从政军要员的属官、六部郎官或东宫属官开始做起,干的好的就能步步高升。王湛二十八岁才开始做官,这个年纪是有点大了。而让王湛为世人所知的,竟然多亏了他这位不省事的侄子。《晋书》上记载王从太子洗马开始做起,后官至汝南内史,四十七岁时去世。

    点评

    学习。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8 0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73#
    发表于 2018-6-8 05:56:06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6-7 22:24
    赏誉十七
           【原文】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 ...

    学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09:07:53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八
           【原文】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当时的人们都称赞裴頠清谈水平很高,言辞华丽,内容丰富。】

           裴頠,字逸民,司空裴秀之子,官至尚书左仆射,所以这里称他裴仆射。“雅量”一章有过详细介绍。
           裴頠不但是个正直的大臣,还是当时的大名士,清谈界超一流的高手。
           当时的士人阶层流行模仿何晏、阮籍等人首倡的那种政治上没有坚持,工作上没有要求,生活上放飞自我、不守礼法的出格行为。裴頠认为这样的风气不能提倡,便写了一篇《崇有论》,对这种盲目崇尚虚无的社会风气进行批判。这遭到以王衍为首的士人阶层的攻击。王衍多次和裴頠对应该“崇有”还是“崇无”进行辩论,我们知道王衍也是清谈的高手,但王衍根本无法在言辞上胜过裴頠。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崇有”的思想理论基础,裴頠还准备写作一篇《辩才论》,对从古至今的精要义理进行梳理。可惜,文章没有完成,裴頠就在赵王司马伦夺权的政变中遇害了。
           乐广也是当时的名士,《晋书》中说他“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还记载裴楷和乐广谈玄,事后说:“我不如乐广啊!”可每当乐广和裴頠谈玄的时候,根本说不上话,只能笑着在一旁倾听。这件事传开后,大家就都说裴頠是“言谈之林薮”。
           林薮,林指的是树林,薮指的是长满水草的湖泊、池塘。林、薮合在一起就是形容丰富、茂盛的样子。说裴頠是“言谈之林薮”,就是在夸裴頠言辞丰富,旁征博引,体现出高超的理论水平和辩论技巧。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0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75#
    发表于 2018-6-10 15:19:28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6-10 09:07
    赏誉十八
           【原文】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当时的人们都称赞裴頠清谈水平很高,言辞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20:08:05 | 只看该作者
    赏誉十九
           【原文】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张华见到了褚陶,就对陆机说:“你兄弟二人就如同飞龙在云层中飞舞,顾荣就如同迎着朝阳鸣叫的凤凰。我以为东南的优秀人才就你们几位了,没想到又遇到了褚陶啊!”陆机说:“有些优秀的人才为人低调,行事并不张扬,所以大人您才没机会见到罢了。”】

           张华,字茂先,西晋初期、中期名臣、重臣。武帝时官至中书令、幽州刺史。惠帝时受惠帝皇后贾南风的提携,与裴頠等人共掌朝政,官至司空。后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推翻贾南风,张华在政变中遇害,死时六十九岁。
           张华出身贫寒,小时后靠放羊贴补家用。张华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又博览群书,学识深厚,文章写得也是神采飞扬。阮籍赞扬他有“王佐之才”,于是名声日隆。入仕后逐渐表现出出众的政治能力,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子产(春秋时卫国著名政治家、大贤)”,从而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赏识,提拔为中书令。
           羊祜主张伐吴,朝野上下没有人赞成,只有张华是坚定的支持者。西晋灭吴后,张华的声望更加高涨,这引来了朝臣中一些小人如荀勖的妒记和陷害。张华又因在齐王司马攸的问题上惹恼了司马炎,被外放至幽州任刺史。后又被召回任太常(主管祭祀)这样的闲职,等于是被司马炎冷藏了起来。
           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先后除掉了外戚杨骏和宗室司马亮,攫取了权力。贾南风需要朝臣中有自己的代理人,于是选择了张华,和裴頠等人主管朝政。张华在任期间,虽然皇帝司马衷暗弱,皇后贾南风飞扬跋扈,多有秽行,但国家被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在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维持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一个安定和谐的局面。大家都认为这是张华的功劳。
           对于贾南风的一些恶劣行径,张华写作《女训》加以教导。贾南风虽然很嚣张,但对张华却十分敬重。
           张华为政,始终坚持公义。裴頠和太子司马遹的侍卫长刘卞看不惯贾南风凌驾在皇帝之上,且有谋害司马遹的打算,都找到张华商量,打算发动政变推翻贾南风,张华认为人臣废黜皇后是不义之举,坚决反对。现在来看张华这么做太过迂腐,可能也有张华报答贾南风提携之恩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等到贾南风设计陷害司马遹,诱骗司马遹写了一篇“反动”檄文,希望以此判定司马遹谋逆,想杀掉他的时候,张华却坚决反对,保住了司马遹的性命。
           赵王司马伦是个野心家。他为了渗透入国家的领导层,先是找裴頠和张华要官,被拒后对张华怀恨在心。后司马伦诱骗贾南风杀害了司马遹,又煽动早就对贾南风不满的宗室和社会舆论反对贾南风,并趁机发动政变,废黜贾南风并杀死了她,之后掌控了朝政。
           司马伦发动政变之前,曾派宗室司马雅找到张华,希望可拉拢支持自己,这理所当然地被张华拒绝了。司马雅立刻张华府邸时恨恨地说:“刀剑都架到脖子上了,还装什么正经!”司马伦政变成功后,就杀掉了张华,并夷三族。朝野无不为张华感到哀伤。
            张华临死时说:“我是先帝朝的老臣,对朝廷怀有一片赤诚之心。我并不怕死,只是我死之后,国家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灾难啊!”
    当然,后世也有人认为张华一味为了维持稳定,没能及时制止贾南风干涉朝政,维护皇室的威信,是死有余辜。
           褚陶,字季雅,东吴名士,善写文章,文辞华丽。对做官兴趣不大,安心在家乡读书、隐居。西晋灭吴后被征召至洛阳为官。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和张华有了接触,并被张华所赏识。
           陆机,字士衡,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第四子,西晋著名文学家、诗人。因官至平原内史,所以这里称他“陆平原”。陆机与其弟陆云是东吴晚期著名文士的代表人物,并称“二陆”。陆机的故事太多,这里摄于篇幅不多赘述,以后我们在详细说。
           陆机有一点在中国历史上处于独占鳌头的地位,那就是他的一副信札《平复帖》,是我国历史上保存年代最久远的一副书法作品,并且是陆机本人的真迹。
           顾荣,字彦先,东吴丞相顾雍的孙子,东吴豪门士族优秀子弟的代表人物。东吴灭亡后也北上洛阳为官。
           从陆机回答张华的话里,我们隐约可以察觉到一丝异样。二人的这番对话,看似普通,其实背后隐藏着东吴灭亡后,东吴士族子弟北上求官的辛酸史。
           原本西晋和东吴对立的时候,双方的士族集团就互相瞧不起。西晋灭东吴后,北方士族更是以征服者自居。南方士族子弟在东吴灭亡之初都在老家隐居,随着社会秩序日益安定,南方士族中的优秀人物陆续北上洛阳求官,其代表人物就是陆机、陆云兄弟,顾荣,张翰等人。可是这些优秀人物在西晋官场中没有根基,社会上又低人一等,所以求官之路走得异常艰难。《世说新语》中涉及陆机、陆云二人北上时期的故事里,我们见到的基本都是北方士族的居高临下的蔑视和言语上的挑衅、侮辱。
           陆机、陆云兄弟悲惨的求官经历,就是南方士族子弟北上经历的一个缩影。北方士族虽然惊诧于二陆的文采,公认陆机诗文上的造诣不亚于北方士人的代表潘岳,当时就有“潘江陆海”之说。但是二陆仕途却颇为不顺,尽管有张华的赏识,二陆也混进了洛阳最顶级的文人圈子——石崇的“金谷二十四友”,可大家都把他们兄弟俩看成是弄臣,娱乐大众的。
           “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为了抬高自己的声望,拉拢二陆,表奏陆机为平原内史,陆云为清河内史。陆机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没有趁乱返回松江老家,而是北上邺城跟随司马颖,最后的结局就是明珠暗投。司马颖不会用人,让陆机为主帅带领军队进攻控制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却在鹿苑之战中惨败。再加上小人的陷害,二陆被司马颖杀害。临死前,陆机发出了“华亭鹤唳之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成为了留给世间最后的绝唱。
           《晋书》上记载,二陆遇难之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点评

    学习。顶起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3 2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77#
    发表于 2018-6-13 20:20:30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6-12 20:08
    赏誉十九
           【原文】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 ...

    学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78#
    发表于 2018-6-13 21:16: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不留神又落下了许多功课(咱没人喊总是会偷懒),找时间补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9:44:11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8-6-13 21:16
    一不留神又落下了许多功课(咱没人喊总是会偷懒),找时间补起来。

    偷懒的是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9:52:12 | 只看该作者
    赏誉二十
           【原文】有问秀才:“吴旧姓如何?”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鉏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幄;行仁义为屋宇,修道德为广宅。”
           【有人问蔡洪:“原东吴的士族大户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吗?”蔡洪回答:“吴展(字)是圣明君王身边的贤臣,太平盛世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朱诞是管理国家的能人中品德最高尚的人,被选拔的人才中名望最高的一位。严隐是著名的隐士,就像隐藏在大湖中的仙鹤,其鸣叫之声全天下都能听到,又像开阔的山谷中的白马,若隐若现。顾荣就像是乐器中的琴瑟,图案里的龙纹。张畅像是寒冬里挺拔的松树,黑夜里穿梭游动的亮光。陆机、陆云兄弟像是在空中盘旋的大雁,鼓声响亮的大鼓正在等着善于击鼓的人来敲击。”】

           这是一篇优秀的骈文。文辞华美,无一重复。对人物的评价恰到好处。其中有些人物还没有出仕,比如顾荣,陆机、陆云兄弟,蔡洪已经毫不吝惜对他们的赞美。
           这则故事出自蔡洪写给时任扬州刺史周浚的一篇报告。一日周俊和自己的下属、朋友等饮宴聚会,席间聊起了东吴的那些出色的人才,周浚就向蔡洪请教。宴会后蔡洪经过深思熟虑,写下了一篇报告。其中罗列了十六位人物。这则故事就是这篇报告的节选。
           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西晋灭东吴后不久。东吴灭亡后,部分原东吴的旧臣跟随东吴最后一任君主孙皓来到洛阳为官,晋武帝司马炎对他么还算礼遇,比如除三害的周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辞官回乡,读书隐居,不问世事了。这些人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比如故事里的吴展、朱诞等人。还有一部分人,属于后起之秀,青年才俊。刚刚崭露头角,偏偏就赶上了国家灭亡。比如陆机、陆云兄弟。
           东吴灭亡时,陆机才二十岁,刚好成年,已经以文章著称当世。东吴的灭亡,导致陆机待在松江老家隐居,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反而是西晋立国之初,国家最安定,社会最繁荣的一个时期。等到陆机终于想做官的时候,八王之乱已经开始了。陆机、陆云兄弟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最后还搭上性命,这就叫生不逢时啊。
           【以上这些人,把手中的笔当做锄头和犁,把纸张当做可耕耘的良田;把玄学当做庄稼,把明析义理当做重大的收获;把清谈当做美好的事物,把忠诚和宽厚当做珍宝;写出的文章就像灿烂的绸缎,收藏五经当作珍贵的布帛;把谦虚当作坐席,把礼让当作帷幕;身体力行仁义当作房屋,提高道德修养当作宅院。】
           这一段其实完全没有翻译一下的必要。骈文的特点就是大量应用排比和比喻,对仗工整,给人以辞藻华丽,气势磅礴的感觉。内容倒居于次席,是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文体。优秀的骈文作品,如《与陈伯之书》、《滕王阁序》等,哪怕是李白、杜甫的诗作,相比之下都会有小学生作文的感觉。
           这一篇好就好在内容,点评了多位优秀人才的同时,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兴味盎然。
           骈文发展到后期走进了死胡同,过分强调修辞,大量使用一些生僻字,让人读不懂。还为了体现修辞技巧,内容空洞,不知所云。这才有中唐以后韩愈等人提倡古文运动,骈文最终被彻底抛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1 17:59 , Processed in 0.09887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