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aniforget9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新说(连载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20:32:35 | 只看该作者
    赏誉第一
           【原文】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陈蕃曾感慨道:“周乘这个人啊,真是治理国家的大才。要是把他比作宝剑,那一定是‘干将’这样的名剑。”】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东汉晚期桓帝、灵帝时名臣。官至太尉、太傅、录尚书事。
           陈蕃少年时即胸有大志,十岁时就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成年后为人嫉恶如仇,一生都在和朝中的佞臣、宦官作斗争,对于皇帝的不当做法,陈蕃也毫不畏惧地犯上直谏,因此多次被贬官。陈蕃认为隐士避世是不顾大义的行为,所以一生起起落落,但始终没有改变他维持正义、反对邪恶的一身正气。因为陈蕃名气很大,被贬官后不久就又能复职,而且官职还越贬越高。
           桓帝死后,灵帝即位,桓帝皇后窦氏为太后。当年桓帝立皇后的时候,本打算立自己喜爱的田贵人,但是陈蕃坚持窦氏出身名门,而田氏出身低微,坚决要求桓帝立窦氏。桓帝拗不过陈蕃,只能答应。所以桓帝刚死的时候,窦太后很感激陈蕃,任命他为太傅,和自己的父亲大将军窦武一同辅政。
           东汉末年宦官干政非常严重,陈蕃就和窦武密谋诛杀宦官,结果谋事不密。宦官们知道陈蕃和窦武的计划后,提前动手,先矫诏杀了窦武。陈蕃听说后,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带领门生属下八十多人,手提佩剑杀入皇宫,但在宦官控制的禁军的围攻下被俘。看守他的小宦官们对陈蕃又踢又踩,骂他:“死老鬼,看你还能削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收入吗?”当晚就被杀害了。
           陈蕃虽然死了,但是他的高风亮节深受魏晋时期士人们的尊崇。《世说新语》第一章“德行”的第一篇故事,说的就是陈蕃。可见陈蕃在当时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后汉书-陈蕃传》中高度评价陈蕃,说从桓、灵时期开始,汉朝乱而不亡,前后将近一百年时间,都是因为有一批以陈蕃为首的忠义之士拼死守卫的缘故。
           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人,和陈蕃是老乡。周乘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要比陈蕃差远了,官至太山太守、交州刺史。周乘在太山时多有惠政,为人清正廉洁,受到世人的赞赏。后调任交州刺史,到任后即上奏,说“要为圣朝扫清一方”。交州境内的那些不法官僚们一听,吓得称病辞官的太守、县令就有四十多人。
           从陈蕃、周乘二人的言论来看,二人的性格接近,都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那种人。在东汉末年昏暗的政治环境里面,他们可以坚持读书人的信仰,不同流合污,陈蕃最后还付出了生命。也正因为这样的壮举,他们的美名得以流传后世,让后人可以知道他们的事迹,并以之为榜样。青史留名,应该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了吧。
           陈蕃把周乘比作干将,足见对周乘的欣赏。“干将”、“莫邪”是春秋时期就流传的一则关于铸剑和复仇的传说,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士传》和《孝子传》,故事鲜活生动,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点评

    学习,长知识。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9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22#
    发表于 2018-1-9 14:58:49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1-6 20:32
    赏誉第一
           【原文】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 ...

    学习,长知识。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23#
    发表于 2018-1-9 18:16:01 | 只看该作者
    一气读完这两月落下的文章,虽然读得头有点大,实在是学到的知识很多。问候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224#
    发表于 2018-1-9 20:01: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您连续几篇佳作,历史资料与知识丰富,文字简练。读后增长学问与知识。谢谢,遥祝您新年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6:52:57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8-1-9 18:16
    一气读完这两月落下的文章,虽然读得头有点大,实在是学到的知识很多。问候楼主。

    感谢一方兄的厚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6:54:41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8-1-9 20:01
    欣赏您连续几篇佳作,历史资料与知识丰富,文字简练。读后增长学问与知识。谢谢,遥祝您新年快乐,佳作频频 ...


    云上兄的称赞实在不敢当啊,大家喜欢就是我发帖的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6:57:37 | 只看该作者
    赏誉第二
           【原文】世目李元礼:谡谡如松下劲风。
           【世人评价李膺:如同穿梭于松林之中,发出“谡谡”般声响那样遒劲有力的疾风。】

           李膺,字元礼,东汉晚期名臣。李膺和上一则故事当中的陈蕃是同一时代的人,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名声。同时二人在政治上的态度也基本相同,都反对宦官干政。结果这二人的结局也一模一样,最后都被宦官集团迫害致死。
           李膺步入仕途很早,年纪轻轻就被举孝廉,这等于是通过了汉朝公务员资格审查。当时的大学者胡广看中了李膺,任命他为属官。这为李膺的仕途铺平了道路。李膺任青州刺史期间,对待下属非常严厉,以至于青州境内的太守、县令一听说李膺要来任刺史,纷纷辞官走人,畏惧他到了如此地步。当时陈蕃也在青州任县令,只有陈蕃为官清廉,没有离职。
           从后来陈蕃高度评价周乘,却无视名气、官职都远高于周乘的李膺来看,二人的私交似乎不咋地,估计可能与当时二人曾为上下级期间多有矛盾有关。李膺对下属严厉,而陈蕃敢于犯上,可想二人绝对不对付。
           正因为李膺为官多为人所诟病,所以他的官职也始终起起伏伏。后鲜卑、羌族等少数民族游牧部落多次侵犯汉朝边境,李膺受命守边,多次亲自上阵。少数民族畏惧他,再也不敢前来扰乱,边境恢复了宁静,这也给李膺带来了极大的声望。
           李膺多次被贬官归乡期间,开门收徒,年轻的读书人都以能拜李膺门下为荣,称能进入李膺府邸的为“登龙门”。
           后李膺升任首都洛阳市市长一职的河南尹,又转司隶校尉。当时宦官当道,亲属在地方多有欺压百姓,贪赃枉法的行为。李膺到任后,不惧宦官集团的淫威,先惩办了大宦官张让的弟弟。以至于宫中的大小宦官都不敢出宫玩乐。汉桓帝发现后还很奇怪,就问原因,小宦官们跪在地上哭着说:“我们都害怕李校尉啊!”
           也正是由于李膺刚直不阿的性格,使他卷入了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事件——两次“党锢之祸”。党锢之祸的本质是士大夫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的爆发,结果两次都是宦官集团取得了全面最终的胜利,士大夫官僚集团损失惨重,多位著名的大臣如陈蕃、窦武、李膺等人先后被杀,他们的门生故吏或被杀,或被贬官为民永不录用。因士大夫官僚结为朋党共同对付宦官,所以把他们成为“党人”。党人们反对宦官集团干预朝政,反对宦官的亲属们利用宦官的地位横行地方、为害乡里,士大夫官僚出于大义同宦官们做斗争,后世多称颂他们而贬低宦官。“党锢之祸”让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最终引发黄巾军起义,这才让宦官集团停止了对士大夫官僚集团的迫害。但是此时的东汉社会已经千疮百孔,这为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两次“党锢之祸”中,李膺可谓都是主角。第一次“党锢之祸”,因宦官张成之子为非作歹被李膺处死而引发,第二次“党锢之祸”,以李膺、范滂等名士的入狱被杀而结束。范滂的母亲甚至在和范滂诀别时,说出了“儿今日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的名言,足见李膺在当时的士大夫圈子里崇高的地位。
           李膺一身正气,慷慨赴死,成了后来文人士大夫们的优秀榜样。把他比作在艰难的世道中,穿行于恶势力之间的疾风,形象而中肯。
           “目”,是评价、评定、下评语的意思。东汉至魏晋年间品评人物,常用“目”这个词。唐宋以后,科举制度日益完备,读书人步入仕途有了新的途径,不再需要社会贤达给下评语了,古文中“目”的这种用法也渐渐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28#
    发表于 2018-1-10 20:37:47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1-10 16:52
    感谢一方兄的厚爱!

    老兄客气。能在您这里学习无数的知识,真是太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29#
    发表于 2018-1-10 20:44:14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1-10 16:57
    赏誉第二
           【原文】世目李元礼:谡谡如松下劲风。
           【世人评价李膺:如同穿梭于松林之中,发 ...

    世道太过艰险。能这样读历史,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30#
    发表于 2018-1-16 16:58: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22 07:07
  • 签到天数: 1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31#
    发表于 2018-1-16 22:26:38 | 只看该作者
    又学到不少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3:46:0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太客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1:26:14 | 只看该作者
    赏誉第三
           【原文】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
           【谢甄见到许虔、许劭兄弟,说:“平舆这个地方隐藏着两条龙啊!”当他见到刚成年的许虔时,不禁赞叹道:“许虔这个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言行端正、忠诚正直,可以和陈蕃相比。惩罚坏人、清退官场中品行不端的人,又有范滂的风范。”】

           谢甄,字子微。许虔,字子政。许劭,字子将。许虔和许劭是兄弟。这三个人只有许劭在历史上还有点小名气,其他二人只能算是东汉末年汝南地区的地方名人。
           汝南,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这个名字很有历史文化气息,不知道现代为什么不继续沿用,却用了“驻马店”这个莫名其妙的名字。
           魏晋时期有位名叫周斐的文人,把东汉末年汝南地区一些比较有名的地方名人的逸事,编成一部书,名为《汝南先贤传》。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直接影响了《世说新语》,都是以小故事的形式记叙了那些人物的言行,其中有不少内容被《后汉书》和《世说新语》引用。所以我们今天才能够看得这些人物的名字。
           地方名人之间,有一些相互吹捧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这一则故事,谢甄说许虔和许劭是两条龙,这明显言过其实了。《汝南先贤传》里说谢甄有识人的本领,看人的眼光,就连当时的大名士郭泰郭林宗都不如他。从这句话里我们多少能感受的到,那个时代相互吹捧就是一种潮流,一种风气。整个《世说新语》“赏誉”篇里,都散发着这种浓浓的吹捧气息。
           许虔,史籍中无传,《后汉书》里仅在许劭的传里提了他一句。《汝南先贤传》里说许虔一直很看好弟弟许劭,在许劭还未成年的时候,许虔就一直声称自己不如许劭。许虔三十五岁时就病死了,所以没有表现出谢甄评价的那种“干国之器”来。
           许劭,名气要比他哥哥许虔大得多,这一点许虔还真没看走眼。成年后的许劭有学识,有操守,成了名震一方的大名士。在那个年代,名士的身份就等于拥有了操纵舆论的话语权,许劭在每个月的初一会选定题目对当时的士人进行点评,一时间许劭的这个“月旦评”成了文化界的盛事,带动起一股品评人物之风。被许劭点过赞的人,身价立马飙升。许劭点评最有名的,就是曹操了,这个我们在“识鉴”一章中介绍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就是许劭给曹操下的评定。现在看来许劭多少还蹭了一点曹操的热度。
          许劭生活的年代,正好赶上了东汉末期、三国前期的那个军阀混战的混乱时期。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朝中的太尉杨彪征召许劭为属官。许劭认为朝中奸人当道(这个奸人难道会是曹操?),没有去许昌,反而带着全家南下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属常州)投奔扬州刺史刘繇。后孙策掠地江东,打败了刘繇。许劭建议刘繇去豫章避难。在去豫章的途中,许劭病逝。从许劭不去投曹操而选择的刘繇,就能看出许劭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能力,不咋地。
           许劭的月旦评,的确给了一些青年才俊一条得以快速晋升的渠道,但是后人也有不少批评许劭月旦评的声音。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和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就认为许劭利用自己的话语权,肆意抬高自己人,贬损异己,是典型的结党营私行为,根本不值得称道。
           不论后世对许劭的评价如何,许劭所倡导的品评人物,成了东汉末年和魏晋年间各级政府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参考,是科举成为古代中国读书人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之前,官员选拔制度的一项有益的补充。就这一点来讲,许劭还是有点历史贡献的。

    点评

    许劭的确是有历史贡献的。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5 20:05
    更新了,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3 0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34#
    发表于 2018-1-23 06:20:26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1-21 11:26
    赏誉第三
           【原文】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 ...


    更新了,好好学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2:25:30 | 只看该作者
    赏誉第四
           【原文】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公孙度评价邴原:他就好比是飞翔在云中的白鹤,那些用来抓燕子、麻雀的网是不能网得住他的。】

           公孙度,字升济,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因乡党徐荣的引荐,被短暂掌权的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后中原地区陷入军阀混战,公孙度趁机割据辽东,成了一个土皇帝。公孙度统治辽东期间,对内整肃法纪,对外接连击败高句丽、乌桓等势力,统治的范围很广,包括现在辽宁省南部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北部地区。
           相比于中原地区的混乱,公孙度治下的辽东和平宁静。公孙度又礼贤下士,中原地区的不少士人都前来投奔,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管宁和邴原。还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竟然是后来投到孙策帐下的大将太史慈。
           公孙度家族在辽东的统治延续了三代,直到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因反叛魏国,被司马懿带兵剿灭。
           邴原,字根矩,东汉末年名士。
           邴原是个孤儿,家里很穷,但是邴原好学上进。小时候没有钱上学,邴原就在学堂外,看着那些能进学堂的孩子们哭泣。教书先生问他为什么哭,邴原说:“我羡慕那些进学堂的孩子,一有父母疼爱,二能上学读书。我是个孤儿,所以伤心流泪。”教书先生被邴原的精神感动,破例免费教他读书。
           成年后的邴原成了地方名人,学问深厚。当时黄巾军起义波及到邴原的家乡北海郡(大致相当于今山东省潍坊市辖区),邴原就和管宁等人渡海来到辽东生活。在辽东,邴原受到公孙度的礼遇。但是邴原看出公孙度割据的野心,并没有为他服务,只是在乡间教书种地。
           后曹操统一北方,邴原就回到了老家,后被曹操提拔为官,官至五官中郎长史。曹操南征孙权时,邴原跟随前往,却在途中病逝。
           公孙度对邴原的评价,表面上看仅仅是对他的赞赏,其实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邴原在辽东受到公孙度的优待,但是却不肯为他服务,这当然不是公孙度所想要的。后来邴原想回老家,公孙度自然不想这么便宜了邴原,不肯放他走,还安排很多自己人住到邴原生活的村子里去看住他。
           为了走人,邴原想出一计。邴原先是假装和村子里的人商量,说把村子搬迁到靠近城市的地方,让那些看住他的人降低了戒心。接着邴原找了一天请村子里的人都来喝酒,把那些公孙度的人都给灌醉了。邴原有一条捕鱼的大船,于是邴原趁着那些人喝得不省人事,带上家人上船就走。
           邴原都走了好几天,公孙度才得知邴原逃走的消息。公孙度的手下都提议立刻去追,公孙度知道就算追回来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就说了故事里的那句话。
           这样一解释,我们就能体会出,公孙度的这句话其实是个双关语。一方面是在说就让邴原离去吧,没必要去抓他了。另一方面是公孙度的自嘲,像邴原这样的高人,那里看得上他公孙度,愿意留下来为他效力呢!
           从公孙度的话里,我们能察觉到公孙度内心的无奈。
           比于上一则故事里的许劭,邴原的政治觉悟就要高得多。同样都是为了躲避战乱,邴原和许劭都选择离开家乡。但邴原知道地方割据势力不会长久,等到家乡恢复了社会秩序就立刻返回,投奔明主。而许劭却看不到这一点,跟着刘繇颠沛流离,最后还死在了逃难的路上。从这一点来说,邴原就高出许劭好几个档次。

    点评

    政治觉悟不是人人都会有的,有些人学都学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5 2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36#
    发表于 2018-1-25 17:04:57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37#
    发表于 2018-1-25 20:05:18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1-21 11:26
    赏誉第三
           【原文】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 ...

    许劭的确是有历史贡献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38#
    发表于 2018-1-25 20:11:11 | 只看该作者
    caniforget999 发表于 2018-1-25 12:25
    赏誉第四
           【原文】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公孙度评价邴原: ...

    政治觉悟不是人人都会有的,有些人学都学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 17:5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22:49:44 | 只看该作者
    赏誉第五
           【原文】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用裴。
           【钟会评价王戎:王戎善解人意。谈到与裴楷谈论义理,谈上一整天都津津有味。吏部郎的职位有空缺,司马昭让钟会推荐人才,钟会说:“裴楷心无邪念、为人豪爽,王戎言行简约、善于抓住要领,他们二人都是合适的人选。”于是司马昭提拔了裴楷。】

           钟会,字士季,三国末期著名人物,曹魏政权太傅钟繇最小的儿子。
           “雅量”一章中我们提到过钟会,他是以恶毒陷害嵇康并导致其被杀的小人嘴脸出现。但实际上真心想杀害嵇康的人是司马昭,钟会不过是替他背锅而已。
           钟会原本是个文艺小青年。对魏晋时期开始流行的玄学造诣很深,年纪轻轻就写出了一部关于玄学的名篇《四本论》,受到世人的肯定。
           政治上钟会是司马氏家族的铁杆跟班,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条走狗。钟会本人颇有谋略,在司马师突然病死后帮助司马昭稳固了位置,后又在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中出奇计策反了东吴派来援助诸葛诞的援军统帅全怿,为最终镇压了诸葛诞立下大功。
           钟会最大的一件功劳莫过于灭蜀国。虽然说直接导致刘禅投降的是邓艾,但毕竟钟会是此次攻打蜀国的魏军统帅,并且如果没有钟会在剑阁牵制住了姜维,邓艾的偷袭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手。
    灭蜀后钟会的野心膨胀起来,在姜维的撺掇之下,竟然想割据益州自立,还妄想东进和司马昭争夺天下。然而钟会反叛司马昭的举动没有得到他带来的军队的支持,最终引发中低级军官煽动士兵哗变,钟会和姜维等人都在哗变中被杀。钟会死时年仅四十岁。
           钟会身为魏臣却极力为司马氏家族出谋划策,身为司马氏家臣最后还想反叛司马昭,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叛臣之举,所以历史上对钟会的评价很低。
           当然钟会本身才能还是有的,他对王戎和裴楷的判断也很准确,尤其评价裴楷“清通”。后来裴楷的为人就像钟会的评价那样,豪放得也有点过头了,《晋书》中记载裴楷和达官贵戚相处融洽,上人家家里玩的时候从来不把自己当外人,看到什么好东西随手就往自己怀里划拉,拿回家后也不珍惜,随手又送给其他人。
           王戎,字濬冲。因受封安丰侯,所以多称呼他为“王安丰”。王戎从小就是一个神童,这点在“雅量”中也有介绍。但是王戎能轻易地步入仕途,钟会的推荐起了很大作用。当时王戎和阮籍、嵇康等人过从甚密,这点肯定让司马昭不快。虽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名气,但他们在政治上和司马氏家族不合作,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集团”。所以这则故事的最后,司马昭用的是裴楷而不是王戎,我想多少和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早投入司马氏政治势力怀抱的人物,以至于把王戎引入“竹林之游”这个小圈子的阮籍,也以半开玩笑半嘲讽的口气称王戎是“俗人”。
           最终,王戎是彻底堕落成了一个俗人,这一点实在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和“赏誉”一章中太多的溢美之词相比,这则故事是为数不多的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故事之一。

    点评

    一开始读“竹林七贤”,不喜欢王戎这个角色,后来读多了,也不觉得有多可恶。人生路就是这样的。又长了知识,感谢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3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40#
    发表于 2018-2-2 20:09:04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受益。感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1 07:03 , Processed in 0.0899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