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8-5-7 00:01 |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6-4-13 21:45 编辑
第二段第二句:“肇锡余以嘉名”。这个“锡”,《说文》里说:“锡,银.铅之间也”。《广韵》:锡,先击切,心母,锡部,入声。用现在的话说:“锡,化学元素,符号Sn ; 纯锡为银白色,富有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易起变化,多用来镀铁,焊接金属或制造合金”。用这个词义解释诗句显然不通。一是语义不通,一是语法不通。 这个词另有说法。《公羊传·庄公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锡者何?赐也”。《尔雅·释诂上》:“锡,赐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锡,假借为赐”。
这样一说,豁然贯通。原来是“开始赐我以好名字”。借“锡”为“赐”,用训诂学上的行话说,这是同音假借。同音假借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本无其字,同音假借;如:“我”。“我”:李孝定《甲骨文集释》:“’我‘像兵器之形,以其秘似戈,故与戈同,非从戈也”。第一人称代词(wo ),有音无字,故将兵器“我”借来代己。谁知久借不还,到后来竟真成了第一人称代词。《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一种是:本有其字,同音假借。这种假借,用王力先生的话说,其实就是写错字。“赐"本有其字,“借“锡”为“赐”,属于写错别字。
赐:上古“心母”,“锡部”[ek],入声;中古”心母“, "寘部“[ie ]去声;现代(c i 4 ).
锡:上古“心母”,"锡部“[ek],入声;中古“心母”, “锡部”[iek]入声;现代(x i 1)。
类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锡”也应是“赐”。大概是他的妈生他时,梦着大禹,醒后生下他。他父母认为,他的到来是大禹所赐。所以取名“禹锡”,又因为是梦中所得,所以,字“梦得”。
杭州大学教授姜亮夫先生说:“综合研究(楚辞)这路子是不错的,而根本问题仍在于语言与历史两事。过去搞楚辞的人,对语言重视不够,尤其是音韵学,没有真正掌握语音规律。有些人的研究成果,尽管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如果用音韵学来衡量,有些地方就会闹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