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歌的真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8-31 18: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1: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首先说明,本人纯属个人观点,无任何来源和背景,不同意可以反对。
         诗歌的产生,在文字之前,这一点,大多数文学史家是认同的。因而,诗歌之于语言文字的关系,不言而喻:不是诗歌依附于文字而存在,它是可以独立于文字之外的。这个问题之所以要说,盖因今天有许多所谓的诗人,并不清楚这一点,自然也就不认同这一点。他们忘记了诗就是“歌”这一诗歌的本质,将自己拘于一隅,追求所谓的永恒文学价值的诗,而忘记了诗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诗就是,用“歌”这一形式,唱出诗人自己的、同时也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也就是,诗即是歌,歌即是诗。

       这么说可能会有许多人不同意,他们会拿屈原的《离骚》作为代表,证明诗可以不必一定是歌。的确,《离骚》由于篇幅的关系,可能确实不便于演唱。但是,不便于演唱,并不能说明不是用来演唱的。《离骚》篇幅虽然长,可能没有人唱过,但是拿《离骚》和屈原的《九歌》等其他诗歌作比较可以看出,它同样是押韵的,可以演唱的。只不过由于《离骚》产生于文字成熟的时期,也代表了屈原自己以及后世许多与他有相似的教育背景,最起码是文化程度相似的人的心声,再加上历代有许多的读书人有与他相同相似的经历,所以受到后世文人的推崇,将他当做文人诗的鼻祖,而沿着所谓高雅、其实是文字艰深不容易理解的路子走下去。由于文字的晦涩难懂,而歌者大多是没有很多文化的下层人,对于《离骚》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没有人唱过罢了。说到篇幅,并不是不能唱的理由,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格萨尔》,都比《离骚》长不知道有多少倍。《离骚》和屈原其他诗歌一样,需要有屈原进行讲解,一般的歌者才能理解其含义和感情,由于屈原的离世,《离骚》就只能成为绝唱了。
       诗的目的是为了歌,这一点从《诗经》可以看得很清楚。《风》《雅》《颂》三篇中,历代文学家都承认,以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风》文学价值最大。也就是说,最能体现诗歌的价值的,能够被后世的人记住的、欣赏的,是那些能够被普通人所理解,表达当时的普通人的心声的歌,是为主流。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今天的流行歌曲。当然,无论何时,流行歌曲只能被一部分人所喜爱,那就是当时的年轻人。而对于大部分有一定年纪的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的是自己年轻时能够欣赏的歌曲,顶多再加上一部分地区的民歌。《诗经》的价值在《风》,《雅》和《颂》不是唱和,就是歌功颂德的赞美诗,其代表的感情以及使用的语言,本身就限制了他的流传,所以价值不大。《诗经》的精华在《风》,汉诗的价值在《乐府》。什么是《乐府》?民歌也。延伸到后世的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当时的流行音乐。这是所谓的俗,也就是最有价值的诗歌。只不过,唐朝开始,文人认识到了诗歌的真谛,纷纷投身于流行歌曲的创作。其原因是歌者地位的提高,始作俑者是唐玄宗李隆基,由于他对伶人的尊崇,歌星李龟年甚至无论声望低位都直追当时诗坛的泰斗李杜,包括李白在内的文人都专门为李龟年写歌。而我们所说的,也就是文人诗歌,本来流传的范围就有限,仅限于文人——严格意义上说是有一定成就、有一定地位的文人的专利,流传范围有限,感情一般矫揉造作,并不能和歌具有同等的价值。
       原本诗歌的主要价值在民歌,自从文人介入,也就是说在内容上做到了雅俗共赏,形式和内容与生活现实做到了完美统一,这是唐诗兴盛的根本原因。延续到宋朝,宋词之所以兴盛,和唐诗兴盛的原因相似,不但有最高统治者的喜好,还有各阶层文人雅士的参与,最重要的,都做到了雅俗共赏。因此诗歌,对于还没有取得一定政治地位、还没有固定收入的文人来讲,应该是等同于流行歌曲。因为需要收入要养活自己,所以需要能够流传开来,被普通百姓和上层文人所认同,才能够做到。在古代,流传的范围是乐坊;在今天是整个社会。自古以来,能够单纯因为诗歌而晋身的文人,寥寥无几,因为主流社会的文人几乎都知道,诗歌,小道而已,娱情可也,并不具备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周邦彦苏东坡可以瞧不起柳永的格调,但不可否认凡有井水处皆可以歌柳词,这充分证明了柳永的价值,因为他有科举的履历,又不断流连乐坊,了解下层普通人的生活,才能真正写出雅俗共赏的诗歌来。
       中国诗歌的衰落始于元朝,当然所谓的衰落只是只现代的文学史所指的诗歌。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今我们的文学史,在讲到诗歌的发展史时,将元曲以前的诗歌归到文学的范畴,却将以后的诗歌归入音乐的范畴,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做法。其时,我们的是个从来没有衰落过,之所以认为明清以降的诗歌不如之前的兴盛,纯粹是文学批评家自己认为的。那为什么还说诗歌的衰落始于元朝,岂不是自相矛盾?应该说是不矛盾的,元以后的诗歌,从兴盛的程度上来说确实不如唐宋,但远没有我们的文学史认为的那么不堪:从明朝开始一直到近代都没什么突出的成就,也没有什么大家,这是一种对诗的曲解。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来自草原,对中原传统的东西不感兴趣,不想唐宋的皇帝西湖正常个这个调调,原本对诗歌比较热衷的文人们没有了政治地位,远离了上层的生活,温饱都成了问题,因而纷纷远离了雅俗共赏的诗歌,一部分陷入了迷茫,另一部分融入中下层的生活,开始创作戏曲。这就是为什么元以后戏曲折子戏开始兴盛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就是适应新的生活内容,新的生活习惯,以及适应语言的新变化的新诗歌。文人诗与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偏离,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
       其实无论是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始终存在一个适应当时的语言的问题,更要适合当时人们的生活内容,才能引起尽可能多的人心理的共鸣,有利于它的传播。虽然从诗经那个时代到现在,语言的变化不小,但还不至于变得让现在的人理解不了。比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稍读过点书的人理解起来并不是太困难。但是中国很大,方言很多,有些诗人写作时偏爱用自己的家乡语言,比如屈原,这才造成一些诗歌的晦涩难懂。许多诗人不了解这一点,机械的照搬、模仿前人的语言风格,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乡所在,生活环境与前人有了多大差距,更不考虑语言随时代、随地区、随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创作时一味的模仿《诗经》,屈原,《乐府》,唐诗,以为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远不过时的。我认为,这是造成元以后诗与歌分离的根本原因,也是使得文人诗的路越走越窄的根本原因。不管这派那派,复古也好,心学也好,现实也好,朦胧也罢,都不可能改变文人诗因为方向的错误而逐渐衰落的现实。这种情况始于元朝,明清加剧,一直到当今。但是在文人诗逐渐走入死胡同的同时,戏曲却一步一步成熟兴盛起来,到清朝终于达到了巅峰,成为皇家的家诗,是有其必然性的,也是诗歌始终没有衰落的证明。《杜丽娘》,《桃花扇》,长生殿》,这些不都是雅俗共赏,形势与内容较好结合的新形势下的诗歌吗?
       然而我们的文学界几百年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直到今天还死不承认死不悔改。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多数的文人、诗人不了解诗歌的发展规律,将西方已经式微的所谓散文诗引入中国,以为拜伦雪莱泰戈尔可以拯救中国诗歌。他们不知道的是,外国诗歌的遭遇与中国是差不多的,而且,被我们奉为文人诗圭臬的拜伦雪莱歌德泰哥儿们,他们的作品也是他们民族语言里的歌,只不过被翻译过之后就失去了原本的韵律。尽管在一些新文学大师的极力推崇下,新白话诗有了一些信徒,但总因违背诗歌的发展规律而注定是短命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里收集的一些经典白话诗,除了有韵的散文,就是另一些绞尽脑汁之后的格言警句罢了。郭沫若也好,臧克家也罢,以及建国后的郭小川艾青贺敬之,直至今天的汪国真余光中,他们的文学生命注定是比不过《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李叔同阎肃方文山的,就连汪峰的对手也不是。
       任何艺术形式都会有它的产生发展兴盛没落,文学难逃窠臼。只有音乐和绘画,有它的特殊性,反应的内容可以因时而变,但总体上来说,除非是战争,是不可能减弱这两种艺术的发展脚步的。将诗歌归类于文学,是诗歌误入歧途的开始。离开了音乐而追求所谓的诗,无异于缘木求鱼。无论是缘木求鱼的诗人,还是一直呼叫别人理解的纯文学家们,你们真的忘了学文学的初衷,那就是:诗就是歌,歌就是诗,这是诗歌发展的真谛。《围城》里有一句话,忘了是谁对方鸿渐说的了:你这个人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不论雅也好,俗也好,总要有用处。没有用处的,不管你再纯,也难逃灭亡的命运(纯文学也一样,被电影和电视剧取代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不再详说)。
        看了天涯诗会所发的一些古体诗,给我酸的牙倒了的感觉。这些诗人有一件事不明白,你的所谓的诗是写给谁看的?一味的模仿古人,现在的生活用唐宋人得意境和语言来表达,像什么呢?思来想去,像是将几百年前的裹脚布,翻出来洗都不洗,做成一幅巾帻戴在自己头上,得意洋洋的晃来晃去。诗也好,文也好,写出来是让人产生共鸣的,以当时代的人能够理解为最好。可是有些人不是,为了显摆自己所谓的学识才华,用语也好,用典也好,以今人不能理解为能事,似乎这样才显得自己高雅。他们都曲解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意境第一的原意,以为越是有唐宋人的意境,越是高明。岂不知,意境也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实无论《诗经》、屈原、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无一不是用当时人的语言,当时人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最多有的是用自己地区的流行语,外地人理解起来当然有一定难度,在本地人来讲还都是浅显易懂的。现在的好多诗人不是这样,不但写出来的东西不能用现在的音乐吟唱,即使用古典音乐来谱曲,也根本达不到《春江花月夜》那样词曲无论从意境上还是旋律上都达到完美的结合。这样的东西能叫做诗吗?说是几百年前的裹脚布做成的巾帻戴在头上,简直再形象不过了。他们不明白的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与自己时代的语言特点。任何试图复古的努力,就好比用从古墓里挖出来的东西给现在的人做饭吃,其下场是不言而喻的。诗歌的任务当然是反映生活,表达心声,歌也好,骂也罢,不是写给几百年前的人看的,如果只能几百年前的人才可以理解,岂不是食古不化?
    人不可没有梦想,但不可以沉浸在梦中不能自拔。睁开眼吧,小心看吧,诗人们,你们的梦早该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31 14:21:05 | 只看该作者
    意境也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8-31 17:22:5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是诗盲,但我还是喜欢读好诗,也非常欣赏楼主的观点,飘红推荐,大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8-31 18: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8:26:4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是诗盲,但我还是喜欢读好诗,也非常欣赏楼主的观点,飘红推荐,大家欣赏!
      我的意思,那些不能唱的长短句,以后叫散文诗,或者短文更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30 20:32 , Processed in 0.0770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