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韵赋] 文言听写不是洪水猛兽 --------徐晋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01: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文言听写不是洪水猛兽[/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徐晋如[/color][/size][/font][/p][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上网看新闻,我通常都喜欢在评论中找亮点。一般而言网络上的评论,要么就是脑残到令人绝望的愤青言论,要么就是经过精心修饰的民粹怨恨。反智仇学的文革论调,从来就是网络评论的主旋律。这不,北京四中高一语文试卷加入了文言听写的测试,一经学生拍摄上网,马上就刺激到民粹派的敏感神经,他们丝毫不羞愧于自己的无知和中学岁月的虚掷,却不吝对这样的试题横加恶谥,詈之曰“变态”。这样激烈地去攻讦,当然是由于试题一下子照出了他们腹内空空的白丁本质,要知人只有在被说中缺点时,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在诸多恶评詈语中,有两种观点最具特色。说是特色,是因为他们能把自卑的心态敷上一层道德的粉,说得自己仿佛是为民族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俨然不再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愤怒青年,而成了忧患众生、悲悯人世的知识分子。可惜,粉皮救不了天生的丑陋,道德高标也遮盖不住骨子里的深深怨恨,当他们冠冕堂皇地反对文言时,其实只是在展现他们可怜的腹笥和单细胞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知识的刻骨仇恨。这些言论我们并不陌生,在部分有良知、有远见的政协委员提案恢复正体字时,他们这样骂过;在少数具真知、擅实学的学者批揭于丹、南怀瑾时,他们这样骂过……只要任何人、任何事竟然越出了他们的知识边界,就难逃被骂的结局。[/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一种观点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天朝教育却挂倒档。他们说,古文只能作为爱好者选修,他们洋洋自得地质问:古文里面有科技么?以为要科技兴邦,就得与古文彻底决裂。这些人的褊狭自大令人叹为观止。倘使古文中没有科技,李约瑟据的是什么材料来写煌煌七卷,预计总字数超过4500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呢?他们更不知道,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这些词本身,都属于文言,积、商、和、差这些词,也都属于文言。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李政道、杨振宁,幼时主要读的,都是文言。他们的恩师原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先生,本身出生于书香门第,年才十馀岁时,所写的文言,就已震骇老宿,他一直至去世前,都坚持用文言写作,甚至在“文革”中遭受迫害,被迫写思想检查,也仍然采用文言。华罗庚得到熊庆来赏识,由一个初中毕业生而被清华聘用,他的那篇打动了熊庆来的数学论文,也是用文言写就。这些大科学家都未曾反对过文言,今天这些科学素养为零,文化素养负数的愤怒青年,倒大言不惭地谈起古文妨碍科技发展的问题来——岂非天大的笑话![/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古文中如果没有科技,那么白话文中就也应该没有。因为古文或曰文言文,原称雅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使用的语言;而白话文,本是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之流所操的语言。读过书、有文化的人不懂科技,反倒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劳动人民懂得科技,请问天下有这样滑稽的事情么?按照这些网络愤青的逻辑,一种语言,如果没有科技,那就应该彻底废止。这样看来,非但文言文不能用,并白话也不能用,只能彻底消灭汉字、铲除汉语,中国人全部改说最有科技的德语、法语、英语,中国的科技才能发展。[/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文言文,就像欧洲的拉丁文,是一种典雅的语言。它的特点一是庄重典雅,二是简洁,三是稳定性强,不会因时空变易而产生较大的变革。正因为文言文的这三个特点,它才最适宜用来表达科学术语,正如西方很多科学术语都采用拉丁文一样。以为文言文不能表述科学内容,这是无知者的谰语,徒贻笑方家而已。[/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一个民族的发展,颇类一个人的成长。有的民族长于音乐舞蹈,有的民族长于文化艺术,有的民族长于科学技术,有的民族在哲学上的造诣举世无双,这都是由民族基因所决定的,与他们操何种语言,没有关系。日本历史上科技比中国落后甚多,但明治维新后,日本派出优秀青年,赴欧美留学,奋起直追,终成强国。日本并没有废止日语,改学别的什么语言,前几年还有一位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只会说日语,根本不懂英语。白话文相对文言,除了通俗易懂,没有任何优长。通俗易懂,利于党化宣传,却决不利于教育。须知任何民族,科学的发展仅仅靠绝顶聪明的极少数优秀分子,与人民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些极少数的优秀分子,如叶企孙、华罗庚、李政道、杨振宁,他们学文言也毫不困难,根本用不到这些愤青们操心他们学了文言会不会影响科技研究的问题。我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这所学校真是藏龙卧虎,一位硕士期间就主持国家重点项目的计算机系的师兄,妙擅填词;一位在化工系从大一一直念到博士后,现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的师兄,是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一位现仍在自动化系读博士的师弟,他的文言文水平超过99%的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而反观反文言的愤青,在学校时就是学渣,毕业了只能从事底层劳作,却偏偏要对学霸们指手划脚,试问学霸们该如何学,用得着你们指点吗?[/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另一种观点说,古代典籍丰富不假,但典籍中垃圾也多,优秀的典籍,可以看翻译的白话版,而那些显为糟粕的典籍,就决不该翻译作白话,以免害人。这种观点以一种貌似辩证的说辞,把反智仇学的祸心包藏在内。典籍之所以是典籍,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圣经》中很多神话,衡以今日科学成就,颇类怪力乱神之说,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其不合现代科学,而否定其经典的地位。《庄子》一书,寓言十九,难道因为这些寓言不合科学,就成了糟粕不成?况且凡观千剑而后识器,凡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只能看白话,没有基本文言阅读能力的人,又有何资格判断典籍是精华还是糟粕呢?[/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文言绝不能译作白话。这是因为白话文来自口语,不是典雅的语言,译不出文言的雅致精美。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反映,今天中国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诸般怪现状,与废文言、用白话有莫大关系。当一位北京大学教授能够在电话中对一位客客气气采访他的记者连吐脏字,“问候佢老母”,并在微博上洋洋得意之时,还有什么理由说白话一定强过文言呢?[/color][/size][/font][/p][p=null, 2, left][/p][p=null, 2, lef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文言文,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所采用的书面语。文言文中有中国文化的全部。正如朱自清先生所指出的,文言文作得好,白话文一定好,白话文作得好,文言文未必好。无论是要传承中国文化,还是只想着写好文章,更精确、更优美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学习文言都是比学习白话更好的选择。白话文,来自日常行为,来自民间,它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什么必要在学校中教,在学校中学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中三年级,其实都应该只学文言,不必去学任何一篇白话文。至于北京四中试卷出到文言听写的题目,就更加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了。[/color][/size][/font][/p]

    [b][url] http://www.138587.com [size=6][color=Red] | | ゜ |  ゜注| [/color][color=Blue] :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01:05:09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9932cc]评论选摘:[/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9932cc]
    [/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9932cc]徐先生的观点或许有些偏激,但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华的热忱可嘉,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中三年级,多选读一些文言文或许可行,个人经验,唐宋及其后的好些文言文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比如三字经,比如千字文,比如增光贤文。。。主要是兴趣的培养,只要有了兴趣,外加老师的引导就不会畏文言如畏虎,现在的问题是,可能老师对古音读都迷茫,传统文华堪忧。。。[/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9932cc]
    [/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9932cc]书写还是简体比较方便,识字却需繁体,大多数简体已经失去了望文生义的意义,岩兰君有兴趣可去搜一下万献初先生的说文解字的视频公开课看看,很是精 ,很有益处。[/color][/size][/font]

    [b][url] http://www.138691.com [size=6][color=Red] | | ⑧ |  ⑧注| [/color][color=Blue] : ⑧  ]

    点评

    诸如此类,类似说教的帖子不宜多,多则令人失去新鲜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7 0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4-17 08:33
  • 签到天数: 12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15-5-7 07:03: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6546&ptid=46426][color=#999999]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5-7 01:05[/color][/url][/size]
    评论选摘:


    [/quote]

    诸如此类,类似说教的帖子不宜多,多则令人失去新鲜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6-27 14:57
  • 签到天数: 39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发表于 2015-5-7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徐晋如的文章,道理是对的,就是啰嗦了些。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批判、立论,用文言来写更有力度。

    点评

    徐晋如往往失之偏激,但主要观点我是赞同的,要重视文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7 1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1:30:44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6675&ptid=46426][color=#999999]深绿的树 发表于 2015-5-7 08:13[/color][/url][/size]
    徐晋如的文章,道理是对的,就是啰嗦了些。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批判、立论,用文言来写更有力度。[/quote]

    徐晋如往往失之偏激,但主要观点我是赞同的,要重视文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3 07:48 , Processed in 0.09922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