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常昶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天滚滚之毛泽东三界封神演义(每日连载中,第一部(上)完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16:1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在争论中,陈其美的随从刘福彪,果然拿着一颗手榴弹,威胁与会人员,声言如果不让陈其美当都督,大家就死在一块儿。无奈,只得推举陈其美为沪军都督,李變和满脸怒气,拂袖而去。会议一结束,陈其美当即筹组都督府,宣布黄郛为都督府参谋长,并要黄郛、蒋介石二人尽快组建沪军。
    接到这项任务,蒋介石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没有用几天就有了眉目,新组建的沪军暂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由陈其美自兼;第二师师长为黄郛。蒋介石担任第二师第5团团长。蒋介石出世大吉,刚军校毕业一个月就当上了团长。通过这次光复上海、杭州和推举沪军都督,黄郛、蒋介石、张群深感情谊更浓,经过蒋介石的提议,三个人互换了兰谱,磕头拜了把子:黄郛年长为大哥,蒋介石次之,张群为三弟。
    由日本军队的实习生到敢死队员,再到一跃而成为团长,25岁的蒋介石没有陶醉。他一边稟陈其美的旨意,踏踏实实地协助整编军队,训练新兵,维持上海的社会治安,参与机要事宜的商议;一边与同在都督府和沪军任职的盟兄弟黄郛、张群,还有新近加入进来的何应钦等,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刚刚创办了《民权报》的戴季陶,这时也加入了进来。这一天,几个人又聚在一起,戴季陶说:
    “眼下时局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南北三方的关系,清廷大可忽略不计了。”大家都感到戴季陶的观点颇为新颖,忙让他说来听听,戴季陶解释道:
    “所谓南北,就是南方和北方,具体说就是南方独立省份和北洋集团。实际上清廷的实权已经完全落入袁世凯之手,清廷对时局的发展,已经无能为力了。所谓三方,除了南、北两方外,南方内部又分为武昌和上海两方。倒是对袁世凯,南方两地的看法比较一致。实际上现在南北关系已经接近明朗化,通过汪精卫从中沟通,双方已达成共识,即:倘若袁世凯能够逼清帝退位,赞成共和,就推举他为共和国的总统,所以,南北关系倒也不那么复杂。复杂的,恰恰是南方内部的关系。现在独立各省,有的是革命党人掌权,有的索性就是清廷的督抚大员摇身一变成为都督。即使是革命党人,又有不同的派别,所以,除了在袁世凯反正就举为总统这一点上比较一致外,其他问题就是意见纷纷了。”
    戴季陶的一番意论,让蒋介石对他刮目相看,忙问道:“南方内部到底有些什么争执?”
    戴季陶道:“一个是要不要组织统一的临时政府,谁来做领袖。现在各省纷纷独立,对外非常紧急,若无临时政府,一切交涉事宜俱成棘手,经过争论。大家俱倾向于建立临时政府。但是,谁来做领袖呢?则争执不下。”
    “那还用说,自然是孙中山先生了。”蒋介石道。
    戴季陶说:“这是我等的看法和想法。章太炎就公开说‘若举总统,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以德则汪精卫’,武昌方面拥护的是黎元洪,他们散布说:‘孙中山在起义中没有起任何作用,他不过是一个革命的吹鼓手,没有参加过任何实际行动,为了保住性命总是躲到一边。’光复会那帮人,也极力诋毁孙先生,把他说成是一个骗子。”
    蒋介石听得这里甚是愤恨,但他也无能为力,他所能做的,是把自己的一个团的士兵带好,让别人刮目相看。蒋介石的这个团不是由原来清军的新军改变的,而是新募的士兵,大多是粗汉、无赖和贱民,蒋介石每天都要和他们一起训练,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带兵之法:
    “到革命的军队来,就要有那么一股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精神。”蒋介石给大家讲了自己在日本的留学生活,讲了在日本的刻苦训练,并强调只有在训练中多出汗,练出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战场上少流血,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接着说:
    “革命的军队,不同于清廷的旧军队,假如是革命军人,就要有革命军队的样子,就要有不同于旧军队的新气象,就要纪律严明,就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像清军那样,纪律涣散、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哪里会有战斗力?”他又给士兵们讲了自己在日本军队的体验和感受,讲日本的军队管理的是如何严格,讲他们在检查军人宿舍的卫生时,都是带着白手套,如果手套沾上尘埃,即使内务整洁,也必须重新打扫。因此,整顿军队纪律,要从细节入手。最后,蒋介石说道:
    “革命的军队,就要有革命的理想和信念,要加强政治训练,全体官兵应该建立对三民主义的信仰。凡是一个军队的官兵能够勇敢坚强,就是他对于政治与伦理的认识彻底,尤其要使他对本国历史地理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责任心。各国军队决死之精神之所以养成,可以说就是这种政治训练的功效。军队里面有了这样的政治训练和信仰,到了战场上就能够不惜牺牲、不怕危险,能够忠勇奋斗,达成使命。”蒋介石环视官兵,大声问道:
    “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一片“嗡嗡”声,士兵们交头接耳,不知所问,蒋介石握着拳头,大声说:“切记,我们的使命,第一是推翻清廷,恢复中华;第二为平民解除痛苦。至于权位二字?”他又提高了声调说:“是万不可放在心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17:24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带兵有方,颇有名家风范,尤其让他体会最深的是“军队的基础是班长”这一原则,并认为军队为士兵最优良的职业学校。他很重视阅读与军事有关是著作,他一生中看过《防海纪略》、《平浙纪略》、《定夷丛刊》、《太平天国外略》、《地形学》、《蒲鲁美战略论》、《初级战术》、《西洋通史》、《拿破仑本纪》、《战争论》、《巴克尔战术》、《军事常识》、《日本军制学》、《法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大演习战况地图》、《世界大战史》、《统率学》等。尤对克劳色维斯的《战争论》和《巴尔克战术》研究颇深,他随身携带,经常阅读,每本书都看过6遍以上。因此,沪军第二师第5团经过他的整训,名声大震,给蒋介石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在辛亥年的12月初,陈其美、黄郛、蒋介石三个浙江同乡,脱下军装,换上了长衫、头戴礼帽,他们要干什么?他们在义结金兰。三个人一起跪在地上,齐声盟誓:“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三个人中,陈其美是老大,被称作大哥,黄郛是老二,被蒋介石叫做二哥,蒋介石最小,他们称他三弟。
    孙中山就要回到上海了,蒋介石很想见到他。虽然革命党内对孙中山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他的传奇经历、民主共和思想,还是让蒋介石心仪已久,倘能追随在孙中山左右一时成为蒋介石的梦想。然而,在孙中山身边早已形成了一个领袖层,像黄兴、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朱执信等,都是大名鼎鼎,就是连他钦佩的大哥陈其美,也不过算是二流的领袖人物,自己呢?至多算一个革命干将而已,离孙中山还十分遥远。一定要干出些名堂来,让孙中山刮目相看,这样,见孙中山先生才有意义。那么,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如何才能做出令孙中山刮目相看的名堂呢?蒋介石理不出头绪来。
    孙中山回国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陈其美邀请蒋介石等人个共同庆祝,“来来来”。陈其美高举酒杯,大声说:“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为共和国的诞生,干杯!”
    共和国终于成立了,预示着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结束了,不仅都督府内斛光交错,欢声不绝,就是整个上海滩,也都沉浸在了欢庆的气氛中。但是,蒋介石还是觉察到了陈其美的眉宇间,偶尔会透出一丝忧虑。果然,几天后,陈其美就召蒋介石相见。陈其美拿出一份文稿,是孙中山给陶成章的复函副本。蒋介石看了一遍,才知道在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陶成章致信孙中山,重提“南洋筹款”旧事。孙中山因此复信陶成章,责问他发布《孙文罪状》的理由,并申明“余非以大总统资地与汝交涉,乃以个人资地与汝交涉。”
    蒋介石看过后气愤地说:“陶成章意欲何为?”
    陈其美道:“孙先生非常气愤。陶成章此时旧事重提,意欲将孙先生置于‘大骗子’和‘大贪污犯’的被告席上,加之此番诸多党人,对先生没有筹到款本已难以谅解,陶成章旧事重提,意在让人怀疑孙先生贪污款项。如此,势必导致革命党内部混乱乃至分裂。”
    蒋介石两眼露出了凶光,咬牙切齿地说:“他不仁,也就别乖我们不义了。”
    进入1912年的1月,由于河山光复,民国初立,加之临近春节,所以,江南军民都沉浸在欢庆的气氛里。蒋介石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感到自己正面临着一次重任在肩的历史机遇。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确信自己已经是成竹在胸。于是,他向陶成章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在光复会会员王竹卿家见面。王竹卿把光复会内的机密拿出去卖钱,被蒋介石给抓住了把柄,威胁他帮助自己除掉陶成章。王竹卿说:
    “其实,陶先生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不仅旧学根底很深,还受过新式教育,忧心民间疾苦,一心一意要推翻满清统治,挽救祖国危亡。说起来,陶先生是革命党领袖人物中与下层平民联系最多的人了,常用麻绳束腰,穿着草鞋,日行百里,奔走革命。联络同志,筹集款项。还多次组织发动武装起事,对革命贡献很大。而且陶先生很律己,只知革命,深恶痛绝那些上赌馆、逛妓院的勾当。”
    蒋介石怎么会不知道,孙中山惹恼陶成章的真实原因,就是孙中山的好色?象孙中山的手下哪一个不是花街柳巷的常客?陈其美、许崇智,还有他自己。陈其美要除掉陶成章,又何尝不是因为陶成章攻击他:除了会吃喝嫖赌,什么都不会。蒋介石此时只知有孙中山、陈其美,他才不管陶成章是圣人还是魔鬼。他见王竹卿犹豫,便说道:“不管陶成章是否该死,我看你还是应该关心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吧。”
    王竹卿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于是,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陶成章成了他们两个的枪下之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18:21 | 只看该作者
    闻名中外的光复会领袖在上海遇刺身亡,举国为之震惊,各大报纸连篇进行了报道,各种议论、猜测传遍上海滩。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报界发表谈话,称陶成章为革命奔走,是有大功的人,对他的突然遇害深表痛惜,对这起“挟私复怨”、“擅行仇杀”的血案深表震惊。报纸上,还刊登了孙大总统致沪军都督陈其美的电报:“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愤。”陆军总长黄兴也以同盟会领袖和南京镇守使的身份,致电陈其美,要他严缉凶手,并设法保护章太炎。浙江都督则悬赏3000大洋缉拿真凶。上海都督陈其美也悬赏1000大洋缉拿凶手,并大张旗鼓地调动所有的警探,四处侦查,声言要迅速破案,将刺杀陶成章的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正好是春节的假期,蒋介石不用上班,就躲在上海法租界蒲世路新民里13号的秘密住所里,密切地关注着外界的一举一动。在这里陪他的是妓女姚冶诚,姚并不知道此案的真实底细,经常把她听到的街谈巷议,讲给蒋介石听。蒋介石并不担心官方的侦缉,倒是光复会那帮人,令他有些惶惶不安。报上说,陶成章遇刺身亡,光复会会员同仇敌忾,发誓要为自己的领袖报仇雪恨。他们大举出动,四处侦查,竟找到了王竹卿的下落。不过,陈其美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又派人干掉了王竹卿。这样,光复会就开始把怀疑的目标指向了陈其美,认为他是幕后黑手。
    陈其美也坐不住了,他找到了蒋介石,对他说:“介石,你还是先出国避避风声吧。”说着把两张去日本的船票和一张大额汇票放在蒋介石的面前。接着,陈其美又说:“你写个辞职呈文,就说革命告成,正可利用这个机会申请去德国学习军事。你先到日本学德语,以为到德国留学做准备。一俟风声过去,你即回来。”
    就这样,蒋介石带着姚冶诚悄然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第三次来到日本。蒋介石这次是带着大把的钱来日本的,他可没有功夫去学德语,他找了几个师兄师弟,商议办一个杂志。正没有活干的几个人一听大喜,有人管吃管喝,还有钱挣,你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蒋介石说:“咱们办个《军声》吧。”
    一个师兄说:“介石念念不忘的还是军事呀,从所拟的刊名来看,介石俨然是要代表新的共和国军界的声音了。”
    蒋介石道:“军事问题,当然优先考虑!试问日本蕞尔小国,何以强盛?不就是因为有了‘以军为要’的国策吗?我们新的共和国家也当如此。”
    “革命成功,共和告成,大家都认为该是和平建设国家,落实民生主义,倘若‘以军为要’必加重国民负担,也对建设不利。”有人反对说。
    “这个问题要放在国际大局来思考”。蒋介石大声争辩说:“优胜劣汰,天演公理,弱肉强食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最紧迫的是对外问题,俄、日、英趁我国发生辛亥革命之机,进一步侵犯中国边境,对中国造成了多方的威胁。不过,英国对西藏的野心主要在商业方面,可暂缓处理;而日本和俄国对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的步步进逼,表明它们有领土野心。细细分析之,日军的军力显然要比俄国强大,因此,中国要单独作战,只能首选俄国。眼下,暴俄侵我蒙古,我国要征蒙,收复失地!”
    有人不同意蒋介石的观点:“比起俄国来,日本对我国的威胁更大!倘若我国冒然征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严重局面出现。”
    蒋介石陷入了深思,有人建议他写文章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供大家讨论。何况《军声》创刊后,不是正需要这样的文章吗?蒋介石欣然应诺。不长时间,在蒋介石的积极筹备下,《军声》便创刊面世了。蒋介石在这个刊物上先后发表文章6篇,分别是:《军声》发刊词、革命战争军政之经营、军校统一问题、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征蒙作战争议、巴尔干战局影响于中国与列强之外交。看过蒋介石的文章,一起编辑《军声》的几个好友不禁感慨:“看来,介石兄是有大志向的人啊,所思所虑,非一般军人所能比肩啊!”
    “介石兄在文中说,中国在征蒙之前,应该先做三件事:一是要乘近东多事之机会,与暴俄利害相反之英、德、意、奥诸国,竭力联络;二是与先进共和国美、法相互缔交;三是‘无形之中’将南满让给日本,使中、日之间干涉不起,牵扯无由,垂涎既断,竞争自息,而利益均沾之祸,亦可消灭于冥冥之间。再并力北向,锐意攻敌。且不说这些事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只是从中多少读出些介石兄有‘惧日症’的讯息来。”有人分析道。
    也有人替蒋介石辩解说“哦,介石兄对局势的研制,非就事论事,也不是一般的学术商榷,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包括认清主要敌国,然后以此为中心,展开外交谋略,远交近攻,打拉结合,孤立目标,为出奇制胜营造有利外部环境。这些,可都是当国执政者的思维、治国安邦的谋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19:35 | 只看该作者
    每当有人恭维说蒋介石有大抱负、大志向,有治国安邦的谋略的时候,蒋介石总是又高兴又烦恼。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自己何时才能“位”“谋”一致呢?眼看1912年就要过去了,国内各党派分化组合,国会议员竞选如火如荼,有识之士都在各自寻找自己在共和国家中的新位置,蒋介石再也忍耐不下去了。他给陈其美写信详细汇报了在日本的境遇,请求陈其美允许他早日回国,宋教仁遇刺,蒋介石经过陈其美的同意回到了国内。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一时间战争阴云密布,各界人士纷纷对时局发表看法,大多都反对使用武力。蔡元培在上海发表演说:“做事不可违反多数国民心理,多数国民既不愿使用武力,则不可用武力。”正在欧洲“小休”的汪精卫闻知,火速从巴黎回国,与袁世凯的老师张謇密商调停条件,孙中山极力主张趁袁世凯立足未稳,先发制人。组织南方各省武力讨伐,.并认为“日助我则我胜,日助袁则袁胜。”。他要到日本去和日本商议出租东三省以换取经费,讨伐袁世凯。上海宣布独立,陈其美就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
    蒋介石一见陈其美道:“请大哥下令,兄弟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其美很是满意:“辛亥革命时,上海光复取决于攻破江南制造局,此次重取上海,军事重心依然是江南制造局,因为这里驻扎着海军中将郑汝成亲自率领的北洋精锐团。”陈其美继续分析说,:“郑汝成乃袁世凯心腹,精明能干,治军有方,是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敌人。只要拿下制造局,上海大局可定。介石,给你个任务,袁政府第93团,原是你训练的沪军第5团,命你前去策反,并率领该团,配合钮永健部,夹攻制造局。”
    “是”!蒋介石双脚一并,向陈其美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接受了这个最重要、最艰难的任务。蒋介石立即行动,他去策反93团,但只策反了一个营。蒋介石和张群只好率领这一个营按计划配合夹攻制造局,结果制造局加强了防备,进攻的讨袁军伤亡惨重,士兵伤亡散去大半,营长也阵亡了。蒋介石已经无兵可用,上海的讨袁军事行动就这样彻底宣告失败。蒋介石不甘心,急忙和张静江一起赶往南京,试图援助那里的讨袁军,无奈南京的军事行动很快也失败了。二人只得返回上海。
    宣布独立的几个省的讨袁行动很快都失败了,各自宣布取消独立,服从中央。中央检察机关立即审查参与此次“叛乱”的国民党团,究竟是个别党员的行为,还是整个党的行为;北京国民党本部为了表明清白,将黄兴、陈其美等一并除名。大总统袁世凯下令,削去孙文筹办铁路之全权,悬赏10万元捉拿黄兴、5万元捉拿陈其美等这些“推翻共和、破坏民国、全国公敌、万世罪人”。在通缉名单中,也有黄郛、蒋介石的名字,其中捉拿蒋介石的赏银是3000大洋。
    上海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连租界也不安全了,蒋介石只好悄悄地跑回了老家。在自己家里也不安全,就又躲在族姑兼舅妈的蒋妙丹家中。不久,外面传来了消息,通缉蒋介石的公文已经从省里传到了县里。奉化县知事就派县里的警察到处搜铺蒋介石,蒋介石很是不安,他让族姑找来住在何家村的盟兄何禄山。一见何禄山,蒋介石焦急地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大哥快去打听消息,看看陈其美现在何处?”
    何禄山经过一番的打探,告诉蒋介石,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这些国民党的领袖人物,都跑到日本去了。蒋介石说:“总在乡下躲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小弟也想去日本躲避,一来安全,二来可以和英士兄在一起,做些革命工作。”
    “那最好不过。”何禄山深表赞同。
    蒋介石为难地说:“可是小弟囊中羞涩,不名一文,如何去得日本呢?”
    何禄山也很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求助蒋妙丹。蒋妙丹也没有闲钱,她一狠心,把家里的20亩良田卖掉,给蒋介石凑够了充足的盘缠。经过何禄山的帮助,蒋介石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上海,第四次踏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收起 理由
    筱欣奕奕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21:14 | 只看该作者
    1913年底,蒋介石在东京与陈其美汇合。陈其美告诉他,孙中山正在毁党建党,成立中华革命党。关于此事,临出国前,蒋介石在拜会张静江时,已经听到了风声,当他听说这是陈其美的主张后,便毅然地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讲究绝对服从领袖,加入者必须对孙中山表示效忠,在党内实行孙中山的个人的独裁。黄兴坚决表示反对,就此和孙中山决裂。黄兴的离去,也带走了一大批追随者,陈其美就由原来同盟会中的二流人物,变成了孙中山身边的紧密层。当然,这就是陈其美想要的,他的主观是为了攫取权力,但在客观上把蒋介石带到了孙中山的身边。
    蒋介石得知这么多的元老和领袖人物与孙中山意见相左,心中一动。只听陈其美继续道:“更有甚者,有人攻击党章规定绝对服从领袖命令,入党要履行严格的手续,要填写‘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这样的誓约等等,是帮会而不是政党。那些对我忠诚协助孙先生毁党造党感到不满的人,攻击为兄是以青帮头领的身份,使用帮会手段操纵党务。”
    “真是不识大体。”蒋介石随着陈其美的话说道。
    “眼下党中上层纷纷扰扰、矛盾重重,只有为兄协助孙先生办理组党之事了。”陈其美为自己成为孙中山的近从而豪。蒋介石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地位在上升,前途也光明起来,便决定坚决站在陈其美的一边,和戴季陶一起,全力协助陈其美组建中华革命党。
    这天,陈其美对蒋介石说:“眼下,党中领袖、军事将领,一个个离心离德,而反袁革命,其艰巨超过反清,孙先生需要介石弟这样忠贞的同志,待忙过这一阵子,我带你去拜见孙先生。”陈其美此话有安慰蒋介石之意。
    “多谢大哥!”蒋介石正求之不得,当他听到陈其美鼓动孙中山毁党建党时,,就已经考虑到有这一天了。陈其美是为了提升的自己的地位才出此主意的,他也料到党内的领袖人物不可能向孙中山表示效忠,因此,自己也就从二流角色变成了一流角色。孙中山此举等于是把跟着他多年的干将都给赶跑了,他身边没有了人,就得重新物色人,所以,蒋介石正逢其时。当他听到陈其美要带她去见孙中山时,就开始研究孙中山的著作,还专门了解别人第一次见孙中山的情形,时刻准备去见孙中山。又过了一段时间,陈其美终于答应带他去见孙中山了。临行前,陈其美对蒋介石说:
    “我和孙先生在讨论国内局势和革命谋略之余,也时常说起革命中的小插曲,他常常询问一些琐事闲情,我已经多次提到了介石弟,还特意把吾弟在日本军校学习深造的事项说了。孙先生得知吾弟此刻就在日本,并渴望见到他时,就欣然应诺。”
    蒋介石非常兴奋,去见孙中山时,特意身着士官学校制服,一副军人装扮,陈其美又特意嘱咐说:“介石,你知道的,孙先生是公开反对暗杀政治对手的,见到孙先生,不必提及刺杀陶成章之事,免得尴尬。”
    蒋介石道:“刺杀陶成章,乃出于革命,为本党之大义,弟毫无求功之意。但不知孙先生是不是略有所闻?”
    陈其美反问:“你想呢?党人成千上万,你与孙先生并无渊源,孙先生何以知道你是谁?何以欣然答应专门见你?”
    蒋介石暗忖,孙先生知道我,未非由此事而起?来到孙中山借住日本人宫崎的住宅,陈其美走在前面,蒋介石紧跟其后,一同走进孙中山的房间。孙中山看到蒋介石一身戎装,意气风发,颇是喜欢,伸出手来,握住蒋介石的双手说:
    “喔,这就是蒋介石吗?见到你是我的荣幸。”
    三人落座,孙中山又问蒋介石对革命的看法。蒋介石说道:“中正以为,要为建立真共和、建立民治、民有、民享的中国而奋斗的革命同志,就必须绝对服从革命的领袖。军阀被扫除,革命成功了,国家有了雄厚的基础,民智开化,那时候,才是实行民主、自由的时机。民国肇兴,当时倘若革命同志听从先生的话,实行先生的革命方略,也不会被袁贼夺去了革命果实,我们又来二次、三次革命。”
    孙中山道:“当时余极力主张实行革命建设之目的。而我党之士,多期以为不可,经余晓谕再三,辩论再四,卒无成效,终致今日之局面。”
    随后,又谈到了反袁的策略。蒋介石把自己在《军声》上发表的关于争取日本支持,不惜把南满的权益暂时让于日本的想法说了一遍,又纵论了远交近攻的一些策略。孙中山道:“日助我则我胜,日助袁则袁胜。”
    蒋介石说:“一般党人,不理解这是革命的方略,甚至有出卖权益的指责,殊不知先生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让中国建立真共和,实现民主、自由;而袁贼完全是为了个人私利。做这些事,为一己之私即是卖国,而建立真共和则是爱国。”
    不知不觉间,已经谈到了夜深,三个人意犹未尽,不忍别离。实在太晚了,陈其美不得不起身,蒋介石跟在他的身后,和孙中山道别,孙中山拉住蒋介石的手说:“介石真是不可多得的革命人才,是革命的实行家,这正是革命所最需要的。将来,你必成为革命之栋梁。”
    听到此话,蒋介石很激动,也很自豪。

    点评

    大补共产党、国民党建党的历史。民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很多很杂,来自各个派别,剪不断理还乱。常老师有条不紊,娓娓道来,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6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1 05:58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06#
    发表于 2014-12-16 13:36:57 | 只看该作者
    常昶昶 发表于 2014-12-16 08:21
    1913年底,蒋介石在东京与陈其美汇合。陈其美告诉他,孙中山正在毁党建党,成立中华革命党。关于此事,临出 ...

    大补共产党、国民党建党的历史。民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很多很杂,来自各个派别,剪不断理还乱。常老师有条不紊,娓娓道来,辛苦了!:handshake

    点评

    这才刚刚开始,到本部的下时,才能说得更清楚一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6 15: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5:22:01 | 只看该作者
    筱欣奕奕 发表于 2014-12-16 13:36
    大补共产党、国民党建党的历史。民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很多很杂,来自各个派别,剪不断理还乱。常老师有条 ...

    这才刚刚开始,到本部的下时,才能说得更清楚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2:48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五
    1914年初夏,蒋介石奉孙中山和陈其美之命回国起事。回到上海,就联络了一些革命党人,制订了夺取上海的军事行动计划。蒋介石对大家说:“这次军事行动,是兄弟奉孙先生之命而行,这是兄弟和孙先生结识后,第一次领受孙先生交给的任务,务必一举成功,为孙先生所说的‘三次革命’率先打开一个局面。”
    参与策划的同志说道:“这正是介石兄向孙先生证明能力,赢得孙先生的赏识的一次绝好机会,我辈务必格外用心。”
    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计划尚未施行,即被已任淞沪镇守使的郑汝成侦悉,秘密司令部也被突然搜查,计划败露。情急之下,蒋介石匆忙跑到张静江家里避难,不想自己在这里避难也被当局掌握,让蒋介石大惑不解。经查,此事竟然是被王金发给出卖的。原来,王金发很孝顺,非常听母亲的话。王母是大家闺秀,深明大义,过去一直支持儿子从事反清革命,陈其美在上海经营多年,一开始靠的就是王金发母亲出售家财的捐赠,不仅如此,她还把儿子交给陈其美,让其跟着他去反清。二次革命后,王母不再支持王金发跟随陈其美。为什么?
    王母道:“过去革命,是要推翻清廷。清廷倒了,民国建了,大总统是国会选出来的,国会是国民选出来的,还革什么命?革谁的命?革命的理由说是大总统破坏临时约法。别的不说,我就问一句,孙先生要还是总统,要不要这个临时约法?还有借款的事情,也闹得沸沸扬扬,我再问一句,孙先生当总统,要不要向外国借款?又说革命是因为国政不良,这是理由吗?组党是自由的吧?议员是竞选的吧?报纸是谁想办就可以办的吧?何不透过政党去牵制,透过国会去监督,透过报纸去批评?为什么非要革命呢?这样的革命,到底是革命还是谋反?民意是不是支持你们造反啊?”
    蒋介石闻听王母此言,长叹一声,知道孙中山的革命在中国已经没有民意支持,势难成功,只得于6月中旬回到了日本。蒋介石一回到日本,陈其美告诉蒋介石:“孙先生接到东北党人的报告,说吉林、黑龙江两省军队已策反成熟,请派员前往主持。我一时走不开,经和孙先生商议,决定派你带丁景梁一起前往东北。那里情况到底如何,你们先行探视,视察情况后再决定如何行动。”
    蒋介石接到了新任务,马不停蹄,立即和丁景梁一起满怀希望,兴冲冲地到达安东,然后,从安东到哈尔滨、齐齐哈尔,再到长春,一路上接触军队,深入城乡,不辞辛苦,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哪里有成熟的条件,纯粹是个别人党人为骗取经费,谎报军情。蒋介石道:“现在看,东北各地,无论是国人的革命热情,还是革命武装力量,都是微弱无力的,与南方诸省相比,前景更加堪忧。倘若没有日本关东军的掩护和接待,我等在这些地方的调查,是不现实的,还是应该以江浙为根据地,尤其是上海。”
    丁景梁赞同蒋介石的结论。就在这时,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消息:欧战爆发了。这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蒋介石说:“此次欧战必引起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我辈革命党人,不能只专注于国内,必须注意外交问题,下一步,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影响我国革命前途的因素,制定推翻军阀政府的计划。这些想法要让孙先生知道。”
    丁景梁赞同蒋介石的想法,鼓动他直接给孙中山写信,陈述自己的研判和设想。蒋介石觉得有理,就给孙中山写道:“本党今日之进行,异统一各省革命计划,确定全盘整个方案,集中一点,注全力、聚精锐以赴之,是为今日之第一急务也。------至江浙之战略,以地势与兵力之关系,是海主陆从,西守东攻,为今日唯一之根据地点。”不久,他们结束了在东北的考察,回到了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3:23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向陈其美报告了东北之行的情况,还谈了他给孙中山信中的一些想法。陈其美说:“介石弟,你给孙先生的信,我们都看到了。孙先生很重视,指示军务部根据你的设想,制定行动计划。孙先生还制订了《革命方略》,本党很快要宣布重整革命阵营,强调‘以军事为先决问题’。创立‘中华革命军’,确定以江浙为发难根据地。”
    自己第一次给孙中山进言,就受到如此重视,蒋介石很受鼓舞。陈其美又说道:“现在党内的军事领袖,对革命感到消极,本来就有中国军界俱是听黄先生之令。黄先生不赞同孙先生的‘中华革命党’,故,黄兴、李烈钧、熊克武、陈炯明、柏文蔚、钮永键、程潜等军人派,俱不助孙先生。介石弟是目前总理心中的革命实行家,也是总理信任并看重的本党军事人才,所以,上海这里,还要介石弟具体实施革命谋略的工作。”
    “小弟定当竭尽全力。”蒋介石决定地说。
    正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之时,自己要多多的表现才是。所以,顾不得多日的奔波劳累,也不再顾及袁世凯的通缉令,在东京没几天,蒋介石就又匆匆赶回上海。可是,蒋介石刚回到上海,就感到空气非常紧张,租界当局也配合中国政府的行动,严密缉查可疑的谋反分子。过了十几天,党人范鸿仙被判死刑,连带被捕杀者达200多人,浙江方面,也是风声鹤唳。璇玑传来消息:杭州的中华革命党机关也遭破坏,党人四散逃亡。在江浙革命根据地的谋略,遭受严重挫折。
    上海没有办法立足了,蒋介石只得回家乡暂住。一直为自己担惊受怕的寡母,对一大家子人难得团聚的日子,感到高兴。现在,有了儿子经国,发妻毛福梅不再枯寂;侧室姚冶诚也已在去年被他送回家。毛福梅宽容大度,姚冶诚乖巧伶俐,对婆婆极为孝顺,对毛福梅也极尊重,一家人相处颇是融洽。在家乡深居简出的蒋介石,妻妾相伴,得以在悠然娴静中埋头读读书,也是难得。可美中不足的是,毛、姚二人都不识字,让蒋介石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无话可谈。于是,蒋介石就聘请了个家庭教师,既教她们识字,又给经国启蒙。
    蒋介石在天伦之乐中,并没有忘记“国事”。在与陈其美的联络中,他得知,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中华革命党的军事行动,一次也没有付诸实行过;就连陈其美亲自回上海主持策动的长江中下游的起事,也毫无起色。现在,不仅在军事上束手无策,而且经费异常困难。按照陈其美的想法,军事行动暂时没有条件发动,就先想方设法筹措经费,再在上海举事。蒋介石在家里呆了半年多,没有为革命做什么贡献,于是就想筹集些经费,也算是对大哥陈其美有所交代。可是怎么才能弄到钱呢?蒋介石苦思冥想,夜里做梦倒使他想到了绑架人勒索的办法。白天仔细地思索了一下,认为只有这个方法可行,遂去拜访盟弟王思溥。
    王思溥自小习武,身强力壮,他聪慧伶俐、侠肝义胆,外人送他匪号“飞毛腿”。他手下有一帮兄弟,在方圆百里无人敢惹。蒋介石对他说明了来意,王思溥当即问他可有人选?蒋介石告诉他:离溪口10里的畸山村,有一个叫夏金木的财主非常有钱,此人在上海、湖州等地开了10多家的商号,还在家乡开有钱庄,据说家财有10余万的银洋。王思溥一听大喜,那我们绑来勒索他1万大洋。话不赘述,勒索成功,要了大洋12000元。1000大洋让王思溥分给弟兄,留给家里800大洋;200大洋自己做路费,10000大洋送到日本当见面礼。
    蒋介石回到了日本,陈其美见他带来10000大洋,喜出望外,为他记首功一件。孙中山也称赞他智勇双全,为革命解了燃眉之急。1915年春末夏初,蒋介石应孙中山和陈其美之邀参加了一个军事会议。会前,陈其美对他说:“袁世凯和日本签订21条,又授意杨度组织了一个筹安会,阴谋恢复帝制。现在,黄兴那帮人也认识到不讨伐袁世凯不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和袁世凯签订21条,是不是表明日本要帮助袁贼了呢?”蒋介石问道。因为孙中山说过“日本助我则我胜,日本助袁则袁胜”的话,而且一直在积极与日本方面沟通,争取日本对中华革命党的支持。所以蒋介石才有这一问。
    陈其美说:“本来总理和我,为争取对本党的支持,在今年的2月,就和前满铁株式会社理事犬冢信太郎和满铁社员山田纯三郎签订了一份《中日盟约》,没有想到日本政府却利用这个给袁世凯施压,要和袁世凯做交易。总理得到消息,3月25日,特意写信给小池张造,将此盟约送交日本外务省,恳切表示:贵政府与袁世凯政府的交涉手段,只能暂时给日本带来收获,却必定会使日华之疏、隔日益扩大。而《中日盟约》,则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两国友好问题。但是仍未能阻止21条的签订。”
    蒋介石说:“可见,日本人总想利用我中华的内争以获其利,他们是不会乐见中国革命成功、国家统一的。”
    陈其美道:“总理也作如是观,在得知21条签字的消息后,对我说:本党向主联日者,以彼能发奋为雄,变弱小而为强大,我当亲之师之以图中国富强,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吾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故助官僚以抑我党,必期中国永久愚弱,以遂彼野心,日武人之此等政策,真是横暴可恨,愚昧可悯!”
    “据闻总理有急取黄先生归队共同讨袁之意,可是迄今未见黄先生回应啊?”蒋介石又问。他非常关心上层人物的动向,因为他在思考,日本助袁,革命党内仍未统一,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急于发动“三次革命”是没有胜算的。
    但是,在会上,孙中山的意见坚决,所以,军事会议只好决定:组织中华革命军,孙中山自任大元帅,下辖4个军。以陈其美为东南军司令,筹备处设在上海;以居正为东北军司令,筹备处设在青岛;以胡汉民为西南军司令,筹备处设在广州;以于右任为西北军司令,筹备处设在三原。在日的中华革命党的高级人物,都迅速回国,策划第三次革命。
    会议一结束,陈其美、胡汉民等人就当即启程回国。蒋介石为陈其美送行,一直送到横滨,分别在即,蒋介石说:“大哥先行一步,小弟在此随时听从大哥的召唤。”
    陈其美神色庄严、深情地说:“我愿牺牲一己,以尝我党之代价,以挽我国之弱风;我愿扫除中国之恶魔,建世界之和平!”
    闻陈其美之言,蒋介石也激动起来:“万一大哥不幸被袁贼所害,小弟一定要成为兄之化身,为革命赴汤蹈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完成大哥的未竟之志。”
    二人就此告别。过了几个月,1915年的10月,蒋介石收到了陈其美要他回上海的电报。蒋介石遂即回到上海,来到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5号。这里是中华革命党组建的上海总机关。陈其美急招蒋介石回来,是让他制定在上海起义的行动方案。蒋介石谈了自己的想法:“上海为东南第一要区,吴淞口要塞扼长江之口,制造局为后方重地,皆为军事上所必争。如果海军不得,则上海难下,上海不下,则东南难图。”
    陈其美对蒋介石的看法很是赞赏:“三次革命,当首图上海如同辛亥年之图武昌。君子所见略同,我们兄弟真是想到了一块了。另外,刺杀郑汝成之事,也请介石弟谋划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4:3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桩极端艰难的使命,毕竟刺杀郑汝成,不比暗杀陶成章。经过多日的侦讯准备,11月9日,陈其美召集蒋介石密议。他对蒋介石说:“为庆祝日本大正天皇加冕,日本驻沪领事馆定于明日举办招待会庆贺。郑汝成作为上海的头面人物,而且以前曾随使考察日本海军,接受过旭日中授章,他肯定要亲自到场致贺。这正是实施计划的佳机。”
    经过一番摸排、部署,终于11月10日将郑汝成刺杀。蒋介石兴奋地说:“郑汝成被诛,上海的敌人群龙无首,陷入混乱,这正是起兵的绝好时机。肇和、应瑞、通济三舰停泊在黄浦江口,经过党人积极动员,已将肇和舰上的士兵拉拢过来。其他两舰尚处于左右摇摆的境地,可以先夺取肇和等三舰。然后夺取江南制造局、警察局、电话局,进而控制整个上海。”
    陈其美道:“迅即策划上海起义。介石弟,你负责筹备进攻计划,制订攻击部略。”
    蒋介石立即行动,夜以继日,精心酝酿谋划,提出了《淞沪起义军军事计划书》,将自己的设想形成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就在这个时候,陈其美接到报告:海军当局要将肇和等舰调离上海。陈其美说:“一定是海军当局觉察到我辈的动向,才将三舰调离上海的。如果再按计划行事的话,势必贻误战机。所谓兵贵神速,应该趁三舰尚未驶出上海之际,提前起义。”     大家都赞成陈其美的决定,陈其美随即进行部署:命令杨虎负责夺取肇和舰,蒋介石参加攻打警察局的行动。12月5日开始行动,出师顺利,杨虎等率人乘汽艇巧取肇和舰,并向制造局开炮,打响了全城行动的发令炮。蒋介石等闻听肇和的炮声响起,立即发动进攻,向警察局冲去。哪知,冲进警察局的队伍,受到了警方密集火力的阻击,只能退下来。此时,又传来消息:应瑞、通济两舰依然效忠政府,向肇和发动攻击;制造局方面也因各部联络不通,行动不齐,兵败撤退。眼看行动受挫,陈其美心急如焚,忙召蒋介石商议对策。
    5日夜里,环龙路渔阳里,正在楼上研究对策的蒋介石二人,突然听到正在楼下望风的陈果夫在大声的抗辩:“你们为什么乱抓人?我们犯了什么法?我要去告你们。”随即响起了一片吵闹声。蒋介石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妙,以“快走”素有“四捷”之称的陈其美当即跳窗而逃。蒋介石来不及逃跑,巡警已经上得楼来,他只好当作旁观者站在门口,镇静地问:“诸位何事而来?”巡警一面回答捉拿革命党,一面闯进房子里。蒋介石趁机溜了出去。
    12月的上海,到了夜里,天气也是寒气逼人。蒋介石一路逃跑,出了一身的冷汗,被寒风一吹,不觉浑身发抖,他也是急火攻心,竟生起病来。王氏寡母听闻此信息,焦急万分,不顾家人劝阻,亲自来到上海探望儿子,母子相见,不由凄欷万状。这时,陈其美给蒋介石送来了一个重大的消息,蔡锷巧计出京,回到了昆明,并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誓师讨袁。蒋介石在高兴之余,不免有些失落。
    蔡锷和黄兴是湖南同乡,又是好朋友。黄兴反对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但更反袁,他把眼睛盯在了北洋势力遥不可及的云南,并让李烈钧投身唐继尧,如此一来,不正说明黄兴一派的策略是正确的吗?那么,二次革命以来他蒋介石出生入死所进行的革命活动,难道真像舆论所指责的那样,就是捣乱?还有孙先生执意的毁党造党,真的像黄兴一派所说是一意孤行?如此一来,蒋介石心目中神圣的“总理”光环褪去了不少。他又开始称孙中山为先生,而不是总理了。孙中山说的话,不对的,他也可以拒之不听了。病渐渐好了,蒋介石没有回家静养,而是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策动起义的工作中。因为,他想有所作为,以迅速提高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尤其是那些领袖们还没有和孙中山解除隔阂之前,正是自己大显身手之机,等到孙中山把他们找回了,自己就可以和他们并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5:07 | 只看该作者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16年4月12日,是上海行动约定的起事日期。按照计划,是夜,以号炮为信号,陆海军同时响应。谁知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浇湿了火药,号炮一时无法点燃,忙到天亮,方把号炮点响。这时正是春雷阵阵,人们以为号炮之声,也不过是响了一声春雷,竟然没有军队响应。4月13、14两日晚上,又连续两次发动,都因仓促起事,遂告失败。总机关中,包括陈其美在内,都笼罩在一片沮丧的氛围里。杨虎按捺不住了:“英士兄,兄弟愿率兵攻打江阴要塞。江阴要塞距离上海最近,又居长江之口,如能夺取,则大江南北必为震动。”
    蒋介石一听接口说:“杨虎兄说的有理,小弟愿与你一同前去,那里的驻军有几个是小弟的熟人。”
    陈其美勉强答应了下来。蒋介石和杨虎立即通过自己的熟人关系,首先联络了要塞守军军官王连德等十余人,向他们讲述了袁世凯已经众叛亲离,连北洋内部也群起而攻之的形势,动员他们反正。王连德等人痛快地答应了。4月16日,蒋介石和杨虎一起率领一批革命党人,火速奔赴江阴。一行人一到目的地,即和王连德等人一起发动士兵起义,不想,江阴要塞不战而克。要塞旅长闻讯而逃,参谋长肖先礼举手投降,江阴城随即宣告独立。
    真是太顺利了。蒋介石和杨虎兴奋极了,就在和王连德等人庆贺之时,江苏督军冯国璋调军前来镇压。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杨虎又因有事外出,蒋介石一人急令军官在炮台开会,研究对策。会议刚开始,参谋长肖先礼突然起身,大声喝道:“来人,奉冯大都督之命,捉拿乱党蒋介石。”
    蒋介石大惊失色,尚未完全反应过来,就被蜂拥而来的士兵交了械,然后又被连推带拉地扣留在一个房间里。此番江阴举事,顺利的令人难以置信,逆转的更是让人觉得邪乎。蒋介石意识到了危险,北洋势力对陈其美和他蒋介石恨之入骨,一旦落入冯国璋之手,必死无疑。也许是肖先礼不想把事办的太绝;也许是因为场面太乱、守军涣散。总之,蒋介石竟然在两个士兵的带领下,逃出了炮台。在回上海的路上,巧遇杨虎,二人一起仓皇绕道山后,来到江边,搭船逃回了上海。
    眼看各省纷纷独立,却不见中华革命党的动静,孙中山非常着急,特意从日本赶回上海并于4月27日,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亲自参与策划、指挥上海起事。陈其美、蒋介石更感到责任重大,急于有所作为。可是,接连的失败,已经花去了本来就很少的经费,若再要举事,条件是不是成熟姑且不论,下一步行动的经费还无着落,急得大家团团转。为了筹钱,陈其美坐卧不安,四处打探可以筹款的途径。
    “叮零零------”法租界新里,蒋介石的寓所里,电话铃急促的响了起来。蒋介石抓起电话,从对方惊慌失措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陈其美为了筹款落入北洋政府的圈套,在自己的寓所里被人杀死。当蒋介石气喘吁吁地赶到时,只见陈其美的尸体孤零零地躺在门外,亲友、同志都不见了踪影。见此情景,蒋介石就如五雷轰顶、天塌地陷一般。过了好长时间,他才清醒过来。陈其美是当局通缉的要犯,那些亲友、同志之所以弃尸不顾,迅速逃散,也不难理解。蒋介石强忍悲痛,马上雇车把陈其美的遗体,转移到自己的私宅。蒋介石也不敢为陈其美公开举行葬礼,只是花巨款购买一具上好的棺木,于20日午后将义兄入棺成殓,以待将来安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5:36 | 只看该作者
    孙中山对陈其美之死,悲伤至极,扶棺痛哭,手书“失我长城”四个大字,还对蒋介石说:“英士在沪,尽瘁国事,虽然几番顿挫,但英士之勇毅精诚,实为我同志所共同赞叹。英士忠于革命主义,任事勇锐,百折不回,实为本党不可多得之人。”他还亲撰祭文,称誉陈其美“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6月下旬的一天,尚未从失去陈其美这位恩师、挚友的阴影里走出来的蒋介石,接到孙中山交给他的一项新任务:到山东去,协助许崇智整顿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接到任务,蒋介石立即乘船前往青岛。一到青岛,蒋介石首先找到在东北军任职的,一起在日本振武学校的同窗好友王柏龄。二人相见,不免感慨唏嘘。
    蒋介石说:“想不到,袁贼突然间死去了。可惜只差10多天的工夫,不然或许英士兄就不会死。”
    王柏龄叹道:“是啊,英士兄是5月18号遇害,袁世凯是6月6日死的。或许英士兄想不到,他死后这两个月的工夫,局势变化会如此之大。”
    “局势变化,却非孙先生与本党所主导,甚是遗憾。”蒋介石感叹道。
    王柏龄说:“不管怎么说吧,对本党来说正处于束手无策之境,袁世凯一死,我们的讨袁军事,就算不战而捷了。眼下,国家统一了,政治已恢复到了民国元年的轨道。革命没有了对象。如此说来,我们中华革命党,到底还存在不存在呢?”
    蒋介石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的次日,6月8日,孙先生发表宣言,说‘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即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不使谋危害民国者于国内。’现国会恢复,国民党是国会中的第一大党,孙先生所说‘监督之者’,从政治上看,或许可以理解为以国民党名义在国会行使监督权。中华革命党本来就没有正式对外公开,现在正好可以继续使用国民党的名义了。至于中华革命党,孙先生只要不说取消,那就继续存在。”
    王柏龄说:“清朝的时候,我们革命,民国成立了,我们二次革命、三次革命。眼下,政治导入正轨,想革命也是没有借口了。我辈是靠革命安身立命的军人,看来今后要好好地为自己的今后考虑一下出路了。”
    蒋介石惊异道:“柏龄兄有何打算?”
    王柏龄道:“我准备去昆明,到云南讲武堂当教官。”
    蒋介石忙问:“柏龄兄怎么要到那里去,不是还有东北军吗?孙先生派我来整顿,就是想保存革命的军事力量。”
    王柏龄说:“介石,别提了,什么东北军,就是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啊。”
    蒋介石大吃一惊:“柏龄兄因何这样说呢?”
    王柏龄道:“英士兄精明能干,在上海经营有年,关系盘根错节,受命组建中华革命军东南军都无果,何以东北军在青岛能够组建起来?是因为有日本人的庇护,又从日本占领军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支持。至于军人,那就庞杂了:有收编的胶东各县的民团,有受策动南下的辽东‘红胡子’千余人,有招募的自愿参加反袁革命的热血青年,还有警察、退伍士兵、被策动反正的旧军人。实际上,其中还任用了大批的日本浪人、学生,还有日本军人在里面充当间谍。”
    蒋介石不解地问道:“何以东北军能够一举控制高密、昌乐、益都等好几个县,又攻占胶东重镇潍县,三次进攻济南,声震华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6:34 | 只看该作者
    王柏龄说:“有日军占领区这个后方,加上日本浪人和军人的直接帮助,所以才有这千里的进展。”
    蒋介石继续追问:“眼下东北军的情形怎么样呢?”
    王柏龄叹气说:“混乱极了,要整顿,谈何容易呀?”
    蒋介石换了个话题问道:“许代司令这个人,柏龄兄观感如何呢?”
    王柏龄说“许代司令有‘贵公子’的雅号,想来介石是知道的。”
    蒋介石明白了老同学的意思,“贵公子”就是我们说的花花公子,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了解了情况后,蒋介石拜见了东北军代总司令兼参谋长许崇智。蒋介石道:“弟奉总理之命前来,协助许代司令整顿军务,请代总司令指示办法。”
    许崇智道:“介石,眼下参谋处长因病请假,你就担任代参谋处长吧。至于整顿的事,介石看着做吧,你可以以我的名义便宜行事。”
    蒋介石要的就是这句话,他的底气一下子足了。第二天,蒋介石陪同许崇智来到位于潍县的东北军司令部。路上,蒋介石看到的尽是松松垮垮的士兵,司令部里的人员更是进出随便,一眼望去,士兵高矮不一。蒋介石眉头紧锁,满脸怒容,没有好气地对司令部里的军官说:“把司令部的编制表和师、团的花名册拿来。”司令部的官兵一个个面面相觑,蒋介石呵斥道:“为什么还不动?快拿来!”
    “没有。”司令部的一个军官回答道。
    蒋介石大吃一惊,他不敢相信一支部队,居然没有编制表和花名册。他强忍怒火,质问说:“那,东北军号称30000余人,从何知道整个部队确切人数有多少?”
    “不知道,确切人数,谁也不知道。”又一个军官回答。
    蒋介石的火山喷发了,喊道:“去,把总值日员、各处、师、团的值日员都叫来。”
    没有人动。蒋介石质问:“为什么不动?”
    一个军官回答:“没有值日员。”
    蒋介石简直要疯了:“那武器呢?武器有多少?把军械局的武器报表拿来。”
    “没有,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武器报表。”另一个军官回答。
    蒋介石气的无话可说,正在这时,士兵报告说,第一师某部在南流附近各村庄抢劫焚掠。蒋介石大惊:“这还了得,我辈军人之责,本是为平民解除痛苦的,似这样抢劫焚掠,与土匪何异?”
    “本来就是土匪嘛”。有军官嘀咕道。
    蒋介石没有理会他,对许崇智道:“许代总司令,应饬令第一师对所部在南流一带的抢掠事件彻底严整。”
    许崇智说:“传本代总司令的命令,命师长查明来报。”
    过了两天,蒋介石又找到许崇智,说:“汝为兄,东北军司令部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甚缺,整顿应从这里入手。”许崇智,字汝为。
    不管是不是有人反对,蒋介石把自己拟定的条令,直接呈报许崇智签发了。又过了几天,蒋介石到部队检查条令贯彻情况。他来到一个团的驻地,一眼看去,和原来看到的散漫情形,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由大怒,命把团长找来。团长王贵仁很不情愿地来见蒋介石,蒋介石质问:“士兵为什么不训练?条令为什么不遵守?纪律如此松弛,与军阀的部队有什么区别?”
    王贵仁冷言道:“你是何人?一个参谋处长而已,有何权力跑到这里指手画脚?”
    蒋介石气得满脸通红,两个人就高声争吵起来。晚上,心情烦闷的蒋介石来到王柏龄家里。王柏龄直言相告:“介石,你那些制度条令,都是对的,但是,在东北军是不可能实行的,形同空文而已。不唯如此,你来东北军时间不长,可是已有许多对你不利的传言,甚至到许代总司令那里告状,说你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许代总司令对我说:‘介石喜欢和人争吵的缺点还是如此,到这儿已和几个同事闹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8:57:0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军人,成什么样子?既然奉命整顿东北军,那就得认真做。那些条令,那一条不是一支军队所应具备的?我错在哪里?”蒋介石愤愤不平地说。
    王柏龄劝慰道:“算了,介石,许代总司令马上就要启程到南京去,与冯国璋办理交接手续了。东北军将由北洋掌管,中华革命军的东北军不复存在了,我辈在这里不可能再待下去了。”
    “职责所在,一天不走,就要负责任一天。”蒋介石是个忠于职守的人。
    王柏龄无话可说。蒋介石一如既往地继续忙碌着,还好,许崇智念他辛苦,提升他为代理参谋长。许崇智去南京了,王柏龄也要走了,蒋介石正在为她送行。忽然,司令部值班参谋报告:王贵仁派兵抢夺了一名贾姓少女为妾,贾父跑到司令部告状,该部的师长已经亲自到王贵仁家中,命令他把少女送回。
    “成何体统?”喝了二两酒的蒋介石勃然大怒:“把人送回去就算了吗?如此,安能知所警戒?传许代总司令的命令,将王贵仁撤职查办。”
    这一下,蒋介石捅了马蜂窝。王贵仁喜酒没喝成,正在喝闷酒,一听到蒋介石的命令,叫道:“来人啊,把那个不知死活的东西给我毙了。”说罢,带着一帮死党直奔司令部而来。幸亏蒋介石在司令部、师、团都设立了值班员,电话很快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一听酒也惊醒了,不知如何是好。王柏龄一听,干脆道:“你也别在这里呆了,给我一起走吧。”于是便带着蒋介石一起南归。蒋介石的山东之行,是人生经历中的一大败笔。所以,他从不愿意提到在东北军的经历。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收起 理由
    筱欣奕奕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1 05:58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16#
    发表于 2014-12-17 21:17:38 | 只看该作者
    陈其美被北洋政府所杀,国民党初期的一大损失!
    问好常老师,辛苦了~{: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09:08:21 |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六
    过去的事儿可以不提,但是当下该如何面对呢?孙中山受到了黎元洪的尊崇,在上海专心读书、写作;黄兴则公开宣布不再过问政治,功成身退;胡汉民协助孙中山处理党务;汪精卫仍在国外“小休”。还有一些元老,如居正等人,则在国会履行议员的职责;黄郛索性退出了国民党;张群一心要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戴季陶擅长文字,做了几年的记者,现在专职担任孙中山的秘书;王柏龄已去了云南讲武堂。自己该干什么呢?现在是和平建设国家时期,作为孙中山心目中的军事人才,蒋介石怎么可能受到孙中山的重视呢?蒋介石茫然无措,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张静江。
    张静江,谱名增澄,又名人杰,静江是他的字。他和陈其美都是浙江湖州人,比陈其美大半岁,比蒋介石大10岁。张静江是豪富子弟。当年南梁镇有“四象八中、七十二只小金狗”之说,以当时家财达百万银子以上者称“象”。张静江的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赠均为丝商巨贾,两家都被列为“象”,堪称巨富之家。张静江从1905年结识孙中山,一直为孙中山提供经费来源,他不仅在经济上支持革命,而且还资助创办报刊,宣传革命,争取民心。他曾经联合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汪精卫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世界社”创刊发行《新世纪》周刊。
    蒋介石前来拜访,张静江把他迎入客厅,二人落座,话题很自然就是他们共同的盟兄弟陈其美。蒋介石说:“英士兄之死,对小弟打击实在太大了。我一定要把英士大哥的英灵,移往湖州安葬,完成他的心愿。我已在英士大哥灵前发誓,一定要照顾好文英大嫂和惠夫侄儿,也要照顾好果夫、立夫侄儿。小弟也曾说过,倘若大哥不幸捐躯,我要做他的第二化身。可是,眼下------”
    张静江说:“英士很欣赏介石,多次对我说过,介石年轻有为,勇敢坚定,又志存高远。孙先生也说过,介石是革命的实行家。为兄也深有同感。”
    受到张静江的夸奖,蒋介石失落的情绪,一下子得到不少的缓解。张静江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他早想和张静江亲近,但是碍于陈其美的关系,不好表示出来。现在陈其美去世了,他们二人都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因此,无形中两个人的关系就拉近了许多。张静江又继续说:“介石说道要做英士的第二化身,为兄也会把介石当作英士第二化身来看。现在英士不在了,你我就应该结成兄弟。”
    听到张静江的话,蒋介石求之不得,激动地说:“承蒙静江兄不弃,中正愿像追随英士大哥一样,追随静江兄之后。”
    张静江说:“介石,现在是乱世。记得戴季陶老弟说过,十万锦绣文章,抵不过一干毛瑟枪。你以后会大有作为的,要追随孙先生,就要在粤籍要人中结交豪杰。许崇智这个人,你在东北军和他交往过,介石认为如何?”
    许崇智,字汝为,广东番禺人,与蒋介石同年同月生,比蒋介石大5天,是为数不多支持孙中山毁党建党者,被推举为中华革命党的军务部长,兼中华革命军福建司令长官。云南护国军起兵讨袁,孙中山急派许崇智到山东,出任东北军参谋长,继之担任代总司令。许崇智并无德才,他之所以比蒋介石爬的快,就因为他是广东人。孙中山一心想把军队控制在广东人的手里,这是蒋介石多年难以掌握军队实权的真正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09:08:58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对许崇智并不满意,不知道张静江所问何意,便道:“汝为资历、资格,中正难忘其相背。汝为为人谦和,虽是军界前辈,却不计较名利。不过听说汝为在鸦片、赌博、女人方面花功夫太多,有‘贵公子’、‘花花太岁’的雅号,算得军中奇人了。”
    张静江说:“孙先生周围多是粤人,外界也有孙先生重粤人的说法。既然要追随孙先生,就得和他周围的人打交道,只有孙先生欣赏你还不够,还要在粤人有自己的知己朋友。现在许崇智也在上海,不妨把他也算进来。我们三人结拜金兰。”
    张静江已经40岁了,正是不惑的年龄。他看到蒋介石今后的发展不可限量,所以,他今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蒋介石的发展提供大力的帮助。张静江就是蒋介石的第二个最大的贵人。蒋介石觉得有理就赞同了张静江的意见。1916年9月的一天,张静江、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互换兰谱,义结金兰。张静江为大,许崇智次之,蒋介石老三。许崇智、蒋介石正要跪拜大哥的时候,张静江说:“英士永远是介石的大哥,为兄不敢妄称介石的大哥,以后,你们就称我为二哥好了。”
    蒋介石颇受感动,跪在地上道:“二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结拜仪式结束,三个人把酒餐叙,说到眼前的打算。蒋介石说:“眼下,小弟想办一件事,就是把英士大哥的灵柩移往湖州安葬。”
    许崇智说:“总理说,要把中华革命党总部从东京迁到上海来,要我在上海继续专心办理军务。”
    张静江说:“这些年,总理为了筹款,殚精竭虑,英士也是因为急于筹款死于非命。现在日本有一种证券交易的买卖,我考虑可否试办交易所,以为筹集经费之着。”
    闲来无话,已是1917年5月,蒋介石操办完归葬陈其美这个事,正在上海闲住。一天,戴季陶突然神色慌张地找到他,焦急地说:“遇到麻烦事了,介石兄,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蒋介石问:‘发生了什么事?”
    戴季陶无奈,只好把实情给蒋介石说了:原来,在去年4月随孙中山回国之前,他在东京和一个女护士金子同居。不想金子怀孕,于去年10月6日生下一子。如今,金子的母亲陪伴金子抱着已经半岁的儿子前来上海投奔他。戴季陶素来惧内,比宋朝的陈季常有过之而不及。戴季陶好说歹说,哄骗金子母女回日本,可是孩子却给他留了下来。戴季陶一筹莫展,只好来找蒋介石想办法。
    蒋介石听完来龙去脉,笑道:“这好办,冶诚迄今未育,把孩子交给我,带给冶诚抚养也就是了。对外就说是她所生,岂不两全其美?至于家母,一直引门祚式微为忧,多此一子,定然皆大欢喜。”
    戴季陶拜谢不迭,蒋介石收此子取名纬国。自此,蒋介石经纬齐全,开始显露出他那经天纬地之才。过去,蒋介石曾想和戴季陶结拜兄弟,戴季陶对他和陈其美一起吃喝玩乐,颇有些看法,说他是甘愿沉沦底层,和帮会那些人混在一起,出入澡堂妓院,好色荒淫。经过此件事,戴季陶也有了短处,对蒋介石也就不再苛责,两个人的关系自此亲密起来。这个时候,张群也来到了上海,他向蒋介石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又说了北京政府的“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再造共和”。说段祺瑞正仿照当年南京临时参议院,起草了新的约法,并按照新的约法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国家机关。说不定孙中山会以此为借口有所动作,故从北京来到上海。果然,孙中山迅速作出激烈反应,宣布到广东另立政府,维护《临时约法》,即史称的“护法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09:09:43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找到了张静江请教:“二哥,你看小弟要不要随孙先生去广东?”
    张静江道:“孙先生南下护法,汪精卫也从国外回来,还有胡汉民、廖仲恺等人。介石虽在孙先生心目中是军事人才,可现在他没有军队,你现在南下,能做些什么呢?况且,粤人中还有陈炯明、许崇智、朱执信、邓铿等,介石在孙先生心目中,恐怕还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所以,还是待南方理出头绪来,有你施展的机会,到时再去不迟。至于我,孙先生之意还是要我在上海筹组交易所,为革命筹集费,我也不宜南下。”
    就这样,许崇智等随孙中山去了广州,张静江、蒋介石、张群留在了上海。但是,蒋介石并没有闲着,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孙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并思考着军事行动计划。孙中山是受广东生长朱庆澜邀请赴粤的,但两广是桂系军阀的地盘,桂系的广东督军与朱庆澜不和,将他排挤出了广东。1917年8月27日,广东省议会选举胡汉民为省长。还没有等屁股坐热,31日北京政府任命发表通告,以广东地方军人派李耀汉为广东省长,胡汉民只得辞职。省议会为表示不承认北京政府的任命,就又选举李耀汉为省长。
    9月初,从北京南下护法的国会议员130人,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桂系首脑陆荣廷、滇系首脑唐继尧为元帅,可是,二人拒绝承认。9月10日,孙中山又以大元帅名义任命:唐绍仪、伍廷芳、孙洪伊、张开儒、程璧光、胡汉民等为财政、外交、内务、陆军、海军、交通等部总长,李烈钧为总参谋长,许崇智为参谋长。几个部的总长都拒绝任职,桂系、滇系并不听从孙中山的调遣。
    张群和蒋介石在一起分析孙中山在广东的形势,张群把上面的情况给蒋介石讲了。蒋介石道:“军政府如果局限在两广,桂系就会认为是抢他们的地盘,应当组织护法联军对北军作战,以长江沿岸为主作战地,先克武昌,次定南京,然后击溃长江一带的北军,直捣北京,整个作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张群总觉得蒋介石过于乐观,蒋介石却觉得自己的计划覆盖面广,考虑详备,并且环环相扣,严密无缺,所以,便正式写成了《对北军作战计划书》,直接寄给了孙中山。过了一个多月,蒋介石接到了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发布的任命,任命蒋介石、张群为大元帅府参军。蒋介石对这个职务不感兴趣,他向张静江讨教:“二哥,你看小弟去还是不去?”
    张静江说:“介石,以你的性格,恐怕不适合作幕僚。现在北京政府一面下令通缉孙先生,一面准备讨伐桂系。桂系在压力之下,已答应把原来朱庆澜掌管的省长亲军20营改组为援闽粤军,出兵福建。一旦这支粤军组成,事实上就会成为孙先生的军事力量,那时候你再去为好。”
    蒋介石道:“孙先生在广东受桂系的压迫,而桂系与冯国璋的直系勾结在一起,要想有所作为,应当移师闽浙,将主战场定在东南沿海一带,对于湖南一省应暂取守势,先以海军为主力,向东南沿海一带福建、浙江两省进攻,扫除北军之势力,击溃上海的敌军,以吴淞为海军根据地,封锁长江门户东南之势力。”
    张静江说:“介石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是,浙江是直系的地盘,上海是皖系的地盘,兵力强大;桂系和直系已经连为一体,以他们的‘和平统一’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桂系和广东地方军人,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地盘,到这里来与直系精锐作战。西南六省这些所谓的护法省份,甚或认为你的计划,总以浙江、上海为中心,有狭隘地域观。不过,你不妨把自己的计划呈报孙先生,供孙先生斟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09:10:54 | 只看该作者
    于是,蒋介石又一次向孙中山呈报作战计划书。过了一个月,已是1918年,刚过新年,这天,为了办交易所的事,张静江、戴季陶、蒋介石又聚到了一起。张静江告诉蒋介石:“上次说到组建粤军的事,已经有了结果,以孙先生攻闽的名义组建了粤军,任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又专门拨出4个营,成立第二支队,由许崇智任司令。粤军的任务是攻打福建。这一计划和介石的计划是一致的。交易所的事,有我和季陶、果广州,这是他夫操办进行了。你该南下了。”
    1918年3月15日,蒋介石来到了来。3月5日他接到孙中山签发的任命书,任命他为粤军上校衔总参谋部作战科主任。他来不及欣赏广州的街景,便随邓铿赴黄岗、潮安、三沙坝、松口、蔗岭等地检查驻军的状况,以便制订攻闽计划。一切准备就绪,6月10日,粤军发动全面进攻。粤军攻闽之役,旗开得胜,一举向福建推进50公里。福建督军李厚基震惊之余,立即联络浙江,两省组成联军15000人,分三路全线反攻,不仅收复失地,而且广东潮州一带也被闽浙联军攻陷了几个城市。蒋介石迅速拟具了《粤军第二期作战计划》,并亲自赶赴前线,授许崇智以方略,稳定了战局形势。
    不料,7月18日,闽军右翼逼近粤军总司令部,众将领均主张撤退,唯蒋介石坚决主张顶住,并调洪兆麟部来援。陈炯明说:“你主张不退却,就由你以本司令的名义来指挥吧。”
    蒋介石也不推辞,便以总司令的名义,急调右翼洪兆麟部驰援。恰巧敌军不熟悉地形,行军缓慢,被蒋介石抓住破绽,奋起反击。经三天三夜激战,蒋介石似有神助,终将闽军击溃。蒋介石一战成名,陈炯明喜出望外,特设庆功宴庆贺。不想,蒋介石木秀于林,成了出头的椽子。庆功会上,粤军将领故意冷落他不说,还说就是因为他的作战计划不周,才遭遇此危险,如果不是总司令临机英断,粤军子弟不顾死活,才得以扭转战局,否则,粤军就断送到蒋介石的手里了。蒋介石和粤军将领的芥蒂就此而生,在一气之下,留下一封辞职信,不告而别。
    回到上海,蒋介石拜见了张静江,向他报告此番南下的经历和辞职的原因。最后说:“粤军将领责怨于弟,结党排挤,固是弟拂袖而去的原因。但不可说于人者,乃是弟觉察陈炯明其人对孙先生有离异之心,此人不宜久交。以弟之观察,他的真正目的是想做‘广东王’,对孙先生只是利用,以达其称霸广东的目的。”
    张静江说:“陈炯明号称稳健派,‘二次革命’失败流亡南洋后,他公开说后悔自己之轻举,指责孙先生‘沉迷于革命,不足以言救国也。’尽管护国军起后,他再次参加讨袁,并和孙先生携手合作,但心存芥蒂也是可以断定的。介石不妨把这些情况报告孙先生。”
    张静江就是蒋介石的高参,刚过30岁的蒋介石,虽然观察敏锐,见微知著,但不免有些意气、做事不稳、虑事不周,他的事有张静江为他参谋自然就老道的多了。这个时候,孙中山也因为受到滇系和桂系的排挤,回到了上海。8月23日,就在蒋介石回到上海的第五天,他去拜见了孙中山。陈炯明是孙中山的唯一希望,他怎么会相信蒋介石的话?不仅如此,他还要蒋介石尽心尽力的协助陈炯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17 08:53 , Processed in 0.1037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