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编外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星球罕见地----红海滩(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5-9-5 13:14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00:11:55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8-28 21:29
    一次有纪念意义的旅游。

    在我这年龄组的一代人那印象,的确太深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5-9-5 13:14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00:4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8-29 00:57 编辑

    万里长城传佳话:山海关东有虎山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六

       鸭绿江断桥景区紧邻国界,虽距丹东市中区尚有距离,但与声名鹊起的虎山长城相距甚近。按当地人说法,两地直线距离仅两三公里,若无阻挡,肉眼便可望见。不过俗话说 “望山跑死马”,先前从市区前往需行数十里。如今沿鸭绿江修建的 “爱情一号公路” 与爱河大桥,将河口断桥、志愿军纪念馆、鸭绿江公园、虎山长城等景点串联起来。十多公里的路程中,一侧是蜿蜒的鸭绿江,另一侧是秀丽山川或田野村落,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实为自驾游的理想选择,只是沿江公路至此便到了尽头。

       游船上便听闻,虎山长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实地考古研究后复建的项目。说实话,其高大的城楼设计颇具气势,加之山顶关前雕塑式的立体文字标识,却让人明显有种参观仿古建筑群的感觉,全然没有游览八达岭长城和天下第一关时的敬畏感。虎山长城基本由城砖砌筑,从主峰至高点的烽火台到已修复的一千多米城墙,在虎山上蜿蜒盘转直下的景象,于山下便可一目了然。这段一两公里的路线上,集中还原了明长城的各类军事设施与自然景观,包括过街城楼、空心敌楼、铺房敌楼、山顶敌楼、邦山台、山险墙、战台、烽火台、老虎洞、睡观音、古栈道、一步跨等,合称 “虎山十二景”。尽管设计者匠心浓缩,力求恢复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但离历史真实相去甚远。更有几段城墙坡度恐怕超过 70 度,几近直上直下如攀楼梯,让人不禁疑问:如此地形在战时如何布防?

       登上最高处的敌楼,可俯瞰长城全景,楼内还象征性地安放着两尊火炮。前方虽无长城延伸,但有梯步可下山。山下已是朝鲜境内,眼前的鸭绿江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小溪般的细流,这便是 “一步跨” 景点的所在。一位游客指着山脚介绍,大多数人从烽火台下山后,会经过索桥、栈道,穿过 “虎口”—— 这处二十余米长的天然夹扁石,远看像老虎半张的嘴,其实就是西部山区常见的洼岩腔。绕过虎口,便能看到 “一步跨” 和 “咫尺” 两块刻石。所谓 “一步跨” 仅是夸张形容,最窄处也有五六米,用 “马跃檀溪” 来比喻更为靠谱。这让我不禁感叹: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作为中朝界江全长 795 公里,在丹东市的流域长度达 240 多公里,此处距入海口仅二十来公里,为何会窄至此?别说通航轮船,连渔船通行都很艰难。好在前方不远便是沿江公路起点,行程就此结束,只是拍了一堆照片的我,仍未找到睡观音景观的位置 —— 据说它是虎山轮廓形成的天然菩萨形象。

       有些提法个人认为值得商榷,比如 “虎山上的长城遗址是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从而改正了‘山海关是明长城起点’这一流传已久的谬误”。稍有历史常识便知,这种说法混淆了两个概念:国家文物局 2009 年已明确虎山长城是明长城东端起点(东经 124°30′56.70″、北纬 40°13′19.10″),而山海关作为 “天下第一关”,是明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二者并不矛盾。而万里长城和山海关是早于明长城一千多年前的古老存在。何况明代长城遗址新发现众多,如宁夏银川水洞沟的红山堡,便是与虎山长城几乎同期(明弘治十六年,1503 年)由秦纮主持修筑的城障,因山体夕照呈红色得名,后讹传为横山堡,现为国家 5A 级景区。与其东比西顾,不如多挖掘本地历史资料更为实在。
    据史载,嘉靖年间巡抚都御史王之浩曾登临此山(时称马耳山)视察,即兴赋《登马耳山望朝鲜》七律一首,兹引此作结,并以其一东韵奉和一律:
         《登马耳山望朝鲜》
           明-王之浩
       高头极目海云东,指点扶桑可挂弓。
       衰柳迷烟知驿古,寒鸦带日觉天空。
       江流不尽关山迥,帝德无私雨露同。
       却笑楼船成底事,水边枯骨战图功。

        甲辰秋游虎山长城步前人韵
      虎山横枕势豪雄,城堞首当域外风。
      一步溪声连远界,千阶烽影落辽东
      探奇玄影原为幻,睡观音亦是空。
      却忆登楼题句客,江流咫尺犹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5-9-5 13:14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23#
     楼主| 发表于 2025-9-5 13:2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9-6 00:30 编辑

    养在深闺的 “蒲石河”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七

       这是顺道误入的一处仙境。虽仍属丹东凤城市管辖,却恰处丹东与沈阳之间,距两地均约一百六十多公里,车程近三小时。凤城市赛马镇北部山区属长白山余脉,以峰峦叠嶂的山地为主,最高峰和尚帽山海拔超 1200 米。此地距最近的本溪市亦有近一百公里,除自驾游客外,交通实在不便,算得上如今所说的小众景区。但这里却是国家 4A 级景区,相邻还有天锅古洞景区 —— 由魁伟洞穴、澄碧镜湖、云中玻璃栈道,以及水洞 “水月洞天” 与旱洞 “紫薇仙宫” 组成,颇具挑战著名本溪水洞的潜力。好在据说这些都是国家推进产业转型(此前此处为矿区)的重要布局,假以时日必定会红火起来。

       蒲石河的优势在于开发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丹东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区;上世纪末,又被辽宁省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这里是凤城市唯一幸存的原始森林所在地,也是当地第一高峰的坐落之处,更是鸭绿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五彩缤纷的原始生物群落、四季变幻的奇山丽水,不仅景色秀丽、植被深厚,生态也极为丰富。山峰连绵起伏、雄浑险峻,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树种繁多;蒲石河水贯通整条山沟,水质甘洌清澈,多种野生动物在此原始生态环境中栖息。此外,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秀美迷人,景区内还留存着多处金日成、杨靖宇及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遗址,属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蒲石河的秋天,尤具特色 —— 九瓣红叶一登场,枫红便成了这方天地的主宰。当地人骄傲地说:“我们这里的枫树种类繁多,并非只有红枫一种。从假色槭、鸡爪槭、色木槭、三花槭、茶条槭、青楷槭、花楷槭、簇毛槭,到特意培育的‘冠下枫’等,尤其是后者数量特别多,直接延长了赏枫周期,这也算是早期开发带来的效益。” 说实话,若不是来到这里、看到相关介绍,我还真不知道这些枫树的学名与区分方法!由此不难理解,有人称此地为 “秋日童话”,确实颇有道理 —— 单从不同枫树的颜色与形态来看,就比别处多了不少独特的景致。即便同是红色,也能区分出若干种层次;再搭配林中橙、黄、绿、蓝相间的斑斓色彩,只要有一抹阳光洒向山谷,便能将辽东的秋天演绎得淋漓尽致。最令人满意的是,因道路设施完善且客流适中,我们获得了自驾车入园的许可,得以自由自在地想停就停,一路开到山路尽头……

       从山门到大石湖,是被命名为 “十里红叶画廊” 的主景区,此前提及的枫类良种与人工培育的 “冠下枫” 均分布于此,很适合步行游览、拍照取景。主景区往后,山路向纵深延展,经过一条岔沟后愈发狭窄,近乎成了越野土路。顺着山路盘旋登上一处小岗,便到了一个越野宿营基地 —— 虽面积不大,却颇有人气。我们略作观赏,确认已走到谷中深处,便驱车返程:一来峡谷中秋日光线暗得早,下午四点左右就会阴沉下来;二来还有其他景致待赏。后来到大石湖游览区,看到蝴蝶标本及相关介绍,才知这里竟是地道的 “蝴蝶谷”—— 不仅拥有 184 种蝴蝶品种,更栖息着全球唯一的雌雄同体 “大马莲蝴蝶” 种群。若此处临近城市,单是建起一座蝴蝶花房,想必就是吸金的热门景点,名气也会不翼而飞。

       次日,我们还顺路去大名鼎鼎的本溪关门山森林公园逛了一趟,往返均乘坐景区观光车。那里同样是千山彩叶、层林尽染,仿佛在欣赏一幅壮丽的秋景大片。只可惜客流过大,摩肩接踵,场面虽热闹却少了几分清幽,反倒像跟着 “打卡” 了一次。不过,在关门山见到的一棵 200 岁 “枫叶之王”,彻底改变了我对枫叶的固有印象。说来也巧,我第一次描写枫叶,是在游览长白天池下山途中,写下了短文《长白山中看红叶》,现将其摘录于此,以说明环境对枫叶的影响:

       长白山以高大的美人松与桦树居多。上山时,只稀稀疏疏见到几株红树,在一片苍翠中倒也格外醒目。按南方的时令,离枫红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能见到这几株,已属意外惊喜,我本也没抱太大期望。不料钻进原始森林、踏上观赏锦江峡谷的木质栈道后,眼前忽然一亮 —— 林中竟藏着无边无际、自在生长的红枫。

       彼时,正是它们一生中最灿烂、最热烈的时节。尽管参天大树牢牢霸占着天空、阳光与雨露,但红枫们仅凭从栋梁之树的枝叶缝隙间漏下的残余阳光与雨露,靠着大地母亲无私供给的养料,依然愉快、乐观地生长,努力向上地绽放着光彩。奋力伸展枝丫,寻找一切可拓展的空间,将生命的美好与顽强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由火山熔岩冲刷而成的天然峡谷,更给它们希望的空间开辟了表现的窗口。红枫们不甘落后,纷纷从峡谷两岸探出头来,在金风中向着天空热烈“鼓掌”!
    当然,更多红枫仍生长在逼仄、潮湿的阴暗环境中,用 “血色” 书写着生命的最后岁月—— 叶面上已印上褐黑色的“老年斑”,同伴也在纷纷飘落。但只要枝头上的枫叶还有一息尚存,便依旧笑对自然,坚持唱响生命之歌。

       秋日的长白山林中,洒落着生命的 “血色”。那是一幅悲壮的凄美画卷,更是一曲顽强拼搏的生命颂歌。

       如今想来,是该重写一篇“辽东红叶游”了。先成一律,容后再续:

          辽东红叶
           (
    边城地阔多藏珍,蒲石河边秋最真。
    长白余峰主脉障,凤城秋景客临津。
    丹枫九瓣占先色,金槭多般秀丽臻。
    特把辽东千树火,晴光泼彩赠佳宾。

           (二)  
    廿年又作辽东行,再见红叶写赤诚。
    昔日坚强留壮美,今朝拼搏竞同荣。
    新陈代谢尊天道,物换星移缘地恩。
    愿母树安然度劫,红枫叶立万世盟。


                                          续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4#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国,好风光领略不尽。

    点评

    哈哈,是呵我们这一代学做鏍丝钉,走动少!所以现代人从小就学会到处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5-9-5 13:14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25#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9-9 20:04
    大中国,好风光领略不尽。

    哈哈,是呵我们这一代学做鏍丝钉,走动少!所以现代人从小就学会到处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5-9-5 13:14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26#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9-14 15:48 编辑

    探秘地下暗河——本溪水洞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八

       秋日的辽东山峦,褪去盛夏的浓绿,换上五彩丽装,清晨更添几分清爽凉意。在昨晚下榻的花溪沐枫雪温泉酒店周边转悠一圈后,我们顺路探访了关门山森林公园。从蒲石河开始,便踏入了这条串联枫叶童话与温泉奇观的景观线,最终目的地选在了有"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之称的本溪水洞。这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放的老牌景区,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更堪称地下充水溶洞的星球级选手。刚到景区,古色古香牌楼上的鎏金大字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股湿润的凉意已扑面而来。
    下车前行不远,天然半月形的洞口豁然开启。16米高、25米宽的规模,已无法用普通"洞口"形容,更像连接异世界的"宇宙黑洞"。导游介绍,溶洞形成于40-50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属碳酸盐岩溶洞,以"地下充水"与"冷泉沉积"为显著特征。洞内水流源自长白山余脉地下水系,水质清澈甘冽,因水温较低,钟乳石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每百年仅增长约1厘米。这些乳白色或青灰色的钟乳石质地坚硬,多呈柱状、锥状,如"擎天柱""定海神针"般巍峨挺拔,尽显北国山石的厚重感。开放四十余年,这里已接待1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万游客,如此规模与人气,更添探访的期待。

       本溪水洞"水旱双洞"的格局,最初印象便透着东北大地的豪迈壮阔。入口大厅向右是300米长的旱洞,洞穴高低错落、曲折迷离,钟乳石沿裂隙自然发育,宛若龙宫仙境。多数游客行色匆匆穿过旱洞,直奔水洞乘船处——毕竟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本溪市郊,距沈阳仅数十公里,平日已需排队,节假日更是盛况空前。十几艘观光游船在幽暗的地下暗河有序停泊,游客依次登船,随流而行,前呼后应间其乐融融。

       船破水而行,寂静洞内的行进节奏格外清晰。水洞全长5800米,目前已开发2800米,3.6万平方米的面积与40余万立方米的空间,使其宛如一座地下宫殿。随着游船缓缓前行,洞内景致愈发奇幻:五彩灯光投射在钟乳石与石笋上,勾勒出光怪陆离的轮廓。时而有粗壮石柱拔地而起,连接洞顶与洞底;时而见密集钟乳石群在灯光下如璀璨星空;最精彩处是高38米、宽70米的开阔地带,钟乳石与石笋交相辉映,形成"玉象吸水""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景观,平静水面倒映洞顶光影,仿佛驶入"龙宫画卷"的绚丽光影广场,震撼人心。

    洞内航道为单通道设计,灯光映照下如幽暗隐约的翡翠长廊。未受氧化的钟乳石呈纯净白色,蓝绿灯光投射时更显幽邃。洞顶倒悬的钟乳石如千万支"鹅管"垂落,让人下意识低头避让——明知安全无虞,却因洞体结构与光线昏暗产生错觉。半小时的航程转瞬即逝,时如大海夜航,时若星湖荡舟,虽意犹未尽,却也暗合北方游览的节奏韵律,这让我不禁思索南北溶洞的差异所在。

       西南的川、渝、桂、黔、滇是喀斯特溶洞密集区,我曾在云南建水探访过燕子洞。这里是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首次主政之地,其水旱双洞颇具南方生态特色:旱洞原有道观,最后一任道长与朱德为旧友,上世纪六十年代经修复开放;水洞则开发较新,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受南亚热带暖湿气候影响显著。洞内水源来自地表降水与地下暗河交汇,水温较高且富含碳酸钙,钟乳石生长速度更快,颜色丰富多样——浅黄、赭红、墨绿交织,质地相对疏松,形态尽显柔美。"玉女梳妆"的石幔褶皱细腻,"龙宫宝帐"的石花晶莹剔透,数百米的龙舟航道两岸,石幔如丝绸垂落,石笋似玉雕林立。洞顶天然天窗引入阳光,斑驳光点洒在水面,更添灵动。晨昏时分,成千上万燕子飞舞鸣叫的盛况,搭配徒手攀岩采摘燕窝的表演,传递出切实自在的愉悦。

       本溪水洞与燕子洞的对比,恰是南北地质奇观的生动缩影:若说前者是东北汉子的豪爽厚重,后者便是云南姑娘的温婉灵动。地质成因上,本溪水洞源自第四纪冷泉沉积,燕子洞则受白垩纪暖湿气候塑造;传说故事里,本溪水洞与洪钧老祖降妖护民的传说相关,燕子洞则承载着彝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一处是大气凛然的壮阔史诗,一处是自然人文交融的灵动诗篇,它们以千万年时光沉淀的独特魅力,共同构成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放慢脚步细细探寻。

    题本溪水洞照
    望穿处唯见吞云巨嘴,
    舒展开犹似半月银唇。
    吐纳间蕴含着万年清寒,
    导引时牵来了寻幽客魂。
    *
    游船过剖开暗河静纹,
    彩灯起晕染钟乳芳尊。
    岁月刀雕琢就嶙峋瑰宝,
    山水心静待来逐美知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9-14 17:10 , Processed in 0.1153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