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编外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星球罕见地----红海滩(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00:11:55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8-28 21:29
    一次有纪念意义的旅游。

    在我这年龄组的一代人那印象,的确太深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00:4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8-29 00:57 编辑

    万里长城传佳话:山海关东有虎山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六

       鸭绿江断桥景区紧邻国界,虽距丹东市中区尚有距离,但与声名鹊起的虎山长城相距甚近。按当地人说法,两地直线距离仅两三公里,若无阻挡,肉眼便可望见。不过俗话说 “望山跑死马”,先前从市区前往需行数十里。如今沿鸭绿江修建的 “爱情一号公路” 与爱河大桥,将河口断桥、志愿军纪念馆、鸭绿江公园、虎山长城等景点串联起来。十多公里的路程中,一侧是蜿蜒的鸭绿江,另一侧是秀丽山川或田野村落,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实为自驾游的理想选择,只是沿江公路至此便到了尽头。

       游船上便听闻,虎山长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实地考古研究后复建的项目。说实话,其高大的城楼设计颇具气势,加之山顶关前雕塑式的立体文字标识,却让人明显有种参观仿古建筑群的感觉,全然没有游览八达岭长城和天下第一关时的敬畏感。虎山长城基本由城砖砌筑,从主峰至高点的烽火台到已修复的一千多米城墙,在虎山上蜿蜒盘转直下的景象,于山下便可一目了然。这段一两公里的路线上,集中还原了明长城的各类军事设施与自然景观,包括过街城楼、空心敌楼、铺房敌楼、山顶敌楼、邦山台、山险墙、战台、烽火台、老虎洞、睡观音、古栈道、一步跨等,合称 “虎山十二景”。尽管设计者匠心浓缩,力求恢复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但离历史真实相去甚远。更有几段城墙坡度恐怕超过 70 度,几近直上直下如攀楼梯,让人不禁疑问:如此地形在战时如何布防?

       登上最高处的敌楼,可俯瞰长城全景,楼内还象征性地安放着两尊火炮。前方虽无长城延伸,但有梯步可下山。山下已是朝鲜境内,眼前的鸭绿江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小溪般的细流,这便是 “一步跨” 景点的所在。一位游客指着山脚介绍,大多数人从烽火台下山后,会经过索桥、栈道,穿过 “虎口”—— 这处二十余米长的天然夹扁石,远看像老虎半张的嘴,其实就是西部山区常见的洼岩腔。绕过虎口,便能看到 “一步跨” 和 “咫尺” 两块刻石。所谓 “一步跨” 仅是夸张形容,最窄处也有五六米,用 “马跃檀溪” 来比喻更为靠谱。这让我不禁感叹: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作为中朝界江全长 795 公里,在丹东市的流域长度达 240 多公里,此处距入海口仅二十来公里,为何会窄至此?别说通航轮船,连渔船通行都很艰难。好在前方不远便是沿江公路起点,行程就此结束,只是拍了一堆照片的我,仍未找到睡观音景观的位置 —— 据说它是虎山轮廓形成的天然菩萨形象。

       有些提法个人认为值得商榷,比如 “虎山上的长城遗址是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从而改正了‘山海关是明长城起点’这一流传已久的谬误”。稍有历史常识便知,这种说法混淆了两个概念:国家文物局 2009 年已明确虎山长城是明长城东端起点(东经 124°30′56.70″、北纬 40°13′19.10″),而山海关作为 “天下第一关”,是明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二者并不矛盾。而万里长城和山海关是早于明长城一千多年前的古老存在。何况明代长城遗址新发现众多,如宁夏银川水洞沟的红山堡,便是与虎山长城几乎同期(明弘治十六年,1503 年)由秦纮主持修筑的城障,因山体夕照呈红色得名,后讹传为横山堡,现为国家 5A 级景区。与其东比西顾,不如多挖掘本地历史资料更为实在。
    据史载,嘉靖年间巡抚都御史王之浩曾登临此山(时称马耳山)视察,即兴赋《登马耳山望朝鲜》七律一首,兹引此作结,并以其一东韵奉和一律:
         《登马耳山望朝鲜》
           明-王之浩
       高头极目海云东,指点扶桑可挂弓。
       衰柳迷烟知驿古,寒鸦带日觉天空。
       江流不尽关山迥,帝德无私雨露同。
       却笑楼船成底事,水边枯骨战图功。

        甲辰秋游虎山长城步前人韵
      虎山横枕势豪雄,城堞首当域外风。
      一步溪声连远界,千阶烽影落辽东
      探奇玄影原为幻,睡观音亦是空。
      却忆登楼题句客,江流咫尺犹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3#
     楼主| 发表于 2025-9-5 13:2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9-6 00:30 编辑

    养在深闺的 “蒲石河”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七

       这是顺道误入的一处仙境。虽仍属丹东凤城市管辖,却恰处丹东与沈阳之间,距两地均约一百六十多公里,车程近三小时。凤城市赛马镇北部山区属长白山余脉,以峰峦叠嶂的山地为主,最高峰和尚帽山海拔超 1200 米。此地距最近的本溪市亦有近一百公里,除自驾游客外,交通实在不便,算得上如今所说的小众景区。但这里却是国家 4A 级景区,相邻还有天锅古洞景区 —— 由魁伟洞穴、澄碧镜湖、云中玻璃栈道,以及水洞 “水月洞天” 与旱洞 “紫薇仙宫” 组成,颇具挑战著名本溪水洞的潜力。好在据说这些都是国家推进产业转型(此前此处为矿区)的重要布局,假以时日必定会红火起来。

       蒲石河的优势在于开发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丹东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区;上世纪末,又被辽宁省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这里是凤城市唯一幸存的原始森林所在地,也是当地第一高峰的坐落之处,更是鸭绿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五彩缤纷的原始生物群落、四季变幻的奇山丽水,不仅景色秀丽、植被深厚,生态也极为丰富。山峰连绵起伏、雄浑险峻,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树种繁多;蒲石河水贯通整条山沟,水质甘洌清澈,多种野生动物在此原始生态环境中栖息。此外,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秀美迷人,景区内还留存着多处金日成、杨靖宇及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遗址,属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蒲石河的秋天,尤具特色 —— 九瓣红叶一登场,枫红便成了这方天地的主宰。当地人骄傲地说:“我们这里的枫树种类繁多,并非只有红枫一种。从假色槭、鸡爪槭、色木槭、三花槭、茶条槭、青楷槭、花楷槭、簇毛槭,到特意培育的‘冠下枫’等,尤其是后者数量特别多,直接延长了赏枫周期,这也算是早期开发带来的效益。” 说实话,若不是来到这里、看到相关介绍,我还真不知道这些枫树的学名与区分方法!由此不难理解,有人称此地为 “秋日童话”,确实颇有道理 —— 单从不同枫树的颜色与形态来看,就比别处多了不少独特的景致。即便同是红色,也能区分出若干种层次;再搭配林中橙、黄、绿、蓝相间的斑斓色彩,只要有一抹阳光洒向山谷,便能将辽东的秋天演绎得淋漓尽致。最令人满意的是,因道路设施完善且客流适中,我们获得了自驾车入园的许可,得以自由自在地想停就停,一路开到山路尽头……

       从山门到大石湖,是被命名为 “十里红叶画廊” 的主景区,此前提及的枫类良种与人工培育的 “冠下枫” 均分布于此,很适合步行游览、拍照取景。主景区往后,山路向纵深延展,经过一条岔沟后愈发狭窄,近乎成了越野土路。顺着山路盘旋登上一处小岗,便到了一个越野宿营基地 —— 虽面积不大,却颇有人气。我们略作观赏,确认已走到谷中深处,便驱车返程:一来峡谷中秋日光线暗得早,下午四点左右就会阴沉下来;二来还有其他景致待赏。后来到大石湖游览区,看到蝴蝶标本及相关介绍,才知这里竟是地道的 “蝴蝶谷”—— 不仅拥有 184 种蝴蝶品种,更栖息着全球唯一的雌雄同体 “大马莲蝴蝶” 种群。若此处临近城市,单是建起一座蝴蝶花房,想必就是吸金的热门景点,名气也会不翼而飞。

       次日,我们还顺路去大名鼎鼎的本溪关门山森林公园逛了一趟,往返均乘坐景区观光车。那里同样是千山彩叶、层林尽染,仿佛在欣赏一幅壮丽的秋景大片。只可惜客流过大,摩肩接踵,场面虽热闹却少了几分清幽,反倒像跟着 “打卡” 了一次。不过,在关门山见到的一棵 200 岁 “枫叶之王”,彻底改变了我对枫叶的固有印象。说来也巧,我第一次描写枫叶,是在游览长白天池下山途中,写下了短文《长白山中看红叶》,现将其摘录于此,以说明环境对枫叶的影响:

       长白山以高大的美人松与桦树居多。上山时,只稀稀疏疏见到几株红树,在一片苍翠中倒也格外醒目。按南方的时令,离枫红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能见到这几株,已属意外惊喜,我本也没抱太大期望。不料钻进原始森林、踏上观赏锦江峡谷的木质栈道后,眼前忽然一亮 —— 林中竟藏着无边无际、自在生长的红枫。

       彼时,正是它们一生中最灿烂、最热烈的时节。尽管参天大树牢牢霸占着天空、阳光与雨露,但红枫们仅凭从栋梁之树的枝叶缝隙间漏下的残余阳光与雨露,靠着大地母亲无私供给的养料,依然愉快、乐观地生长,努力向上地绽放着光彩。奋力伸展枝丫,寻找一切可拓展的空间,将生命的美好与顽强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由火山熔岩冲刷而成的天然峡谷,更给它们希望的空间开辟了表现的窗口。红枫们不甘落后,纷纷从峡谷两岸探出头来,在金风中向着天空热烈“鼓掌”!
    当然,更多红枫仍生长在逼仄、潮湿的阴暗环境中,用 “血色” 书写着生命的最后岁月—— 叶面上已印上褐黑色的“老年斑”,同伴也在纷纷飘落。但只要枝头上的枫叶还有一息尚存,便依旧笑对自然,坚持唱响生命之歌。

       秋日的长白山林中,洒落着生命的 “血色”。那是一幅悲壮的凄美画卷,更是一曲顽强拼搏的生命颂歌。

       如今想来,是该重写一篇“辽东红叶游”了。先成一律,容后再续:

          辽东红叶
           (
    边城地阔多藏珍,蒲石河边秋最真。
    长白余峰主脉障,凤城秋景客临津。
    丹枫九瓣占先色,金槭多般秀丽臻。
    特把辽东千树火,晴光泼彩赠佳宾。

           (二)  
    廿年又作辽东行,再见红叶写赤诚。
    昔日坚强留壮美,今朝拼搏竞同荣。
    新陈代谢尊天道,物换星移缘地恩。
    愿母树安然度劫,红枫叶立万世盟。


                                          续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4#
    发表于 2025-9-9 20:04:12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国,好风光领略不尽。

    点评

    哈哈,是呵我们这一代学做鏍丝钉,走动少!所以现代人从小就学会到处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9-14 1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5#
     楼主| 发表于 2025-9-14 15:35:46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9-9 20:04
    大中国,好风光领略不尽。

    哈哈,是呵我们这一代学做鏍丝钉,走动少!所以现代人从小就学会到处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9-14 15:4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9-14 15:48 编辑

    探秘地下暗河——本溪水洞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八

       秋日的辽东山峦,褪去盛夏的浓绿,换上五彩丽装,清晨更添几分清爽凉意。在昨晚下榻的花溪沐枫雪温泉酒店周边转悠一圈后,我们顺路探访了关门山森林公园。从蒲石河开始,便踏入了这条串联枫叶童话与温泉奇观的景观线,最终目的地选在了有"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之称的本溪水洞。这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放的老牌景区,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更堪称地下充水溶洞的星球级选手。刚到景区,古色古香牌楼上的鎏金大字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股湿润的凉意已扑面而来。
    下车前行不远,天然半月形的洞口豁然开启。16米高、25米宽的规模,已无法用普通"洞口"形容,更像连接异世界的"宇宙黑洞"。导游介绍,溶洞形成于40-50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属碳酸盐岩溶洞,以"地下充水"与"冷泉沉积"为显著特征。洞内水流源自长白山余脉地下水系,水质清澈甘冽,因水温较低,钟乳石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每百年仅增长约1厘米。这些乳白色或青灰色的钟乳石质地坚硬,多呈柱状、锥状,如"擎天柱""定海神针"般巍峨挺拔,尽显北国山石的厚重感。开放四十余年,这里已接待1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万游客,如此规模与人气,更添探访的期待。

       本溪水洞"水旱双洞"的格局,最初印象便透着东北大地的豪迈壮阔。入口大厅向右是300米长的旱洞,洞穴高低错落、曲折迷离,钟乳石沿裂隙自然发育,宛若龙宫仙境。多数游客行色匆匆穿过旱洞,直奔水洞乘船处——毕竟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本溪市郊,距沈阳仅数十公里,平日已需排队,节假日更是盛况空前。十几艘观光游船在幽暗的地下暗河有序停泊,游客依次登船,随流而行,前呼后应间其乐融融。

       船破水而行,寂静洞内的行进节奏格外清晰。水洞全长5800米,目前已开发2800米,3.6万平方米的面积与40余万立方米的空间,使其宛如一座地下宫殿。随着游船缓缓前行,洞内景致愈发奇幻:五彩灯光投射在钟乳石与石笋上,勾勒出光怪陆离的轮廓。时而有粗壮石柱拔地而起,连接洞顶与洞底;时而见密集钟乳石群在灯光下如璀璨星空;最精彩处是高38米、宽70米的开阔地带,钟乳石与石笋交相辉映,形成"玉象吸水""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景观,平静水面倒映洞顶光影,仿佛驶入"龙宫画卷"的绚丽光影广场,震撼人心。

    洞内航道为单通道设计,灯光映照下如幽暗隐约的翡翠长廊。未受氧化的钟乳石呈纯净白色,蓝绿灯光投射时更显幽邃。洞顶倒悬的钟乳石如千万支"鹅管"垂落,让人下意识低头避让——明知安全无虞,却因洞体结构与光线昏暗产生错觉。半小时的航程转瞬即逝,时如大海夜航,时若星湖荡舟,虽意犹未尽,却也暗合北方游览的节奏韵律,这让我不禁思索南北溶洞的差异所在。

       西南的川、渝、桂、黔、滇是喀斯特溶洞密集区,我曾在云南建水探访过燕子洞。这里是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首次主政之地,其水旱双洞颇具南方生态特色:旱洞原有道观,最后一任道长与朱德为旧友,上世纪六十年代经修复开放;水洞则开发较新,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受南亚热带暖湿气候影响显著。洞内水源来自地表降水与地下暗河交汇,水温较高且富含碳酸钙,钟乳石生长速度更快,颜色丰富多样——浅黄、赭红、墨绿交织,质地相对疏松,形态尽显柔美。"玉女梳妆"的石幔褶皱细腻,"龙宫宝帐"的石花晶莹剔透,数百米的龙舟航道两岸,石幔如丝绸垂落,石笋似玉雕林立。洞顶天然天窗引入阳光,斑驳光点洒在水面,更添灵动。晨昏时分,成千上万燕子飞舞鸣叫的盛况,搭配徒手攀岩采摘燕窝的表演,传递出切实自在的愉悦。

       本溪水洞与燕子洞的对比,恰是南北地质奇观的生动缩影:若说前者是东北汉子的豪爽厚重,后者便是云南姑娘的温婉灵动。地质成因上,本溪水洞源自第四纪冷泉沉积,燕子洞则受白垩纪暖湿气候塑造;传说故事里,本溪水洞与洪钧老祖降妖护民的传说相关,燕子洞则承载着彝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一处是大气凛然的壮阔史诗,一处是自然人文交融的灵动诗篇,它们以千万年时光沉淀的独特魅力,共同构成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放慢脚步细细探寻。

    题本溪水洞照
    望穿处唯见吞云巨嘴,
    舒展开犹似半月银唇。
    吐纳间蕴含着万年清寒,
    导引时牵来了寻幽客魂。
    *
    游船过剖开暗河静纹,
    彩灯起晕染钟乳芳尊。
    岁月刀雕琢就嶙峋瑰宝,
    山水心静待来逐美知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7#
    发表于 2025-9-18 20:46:24 | 只看该作者
    景美是天然的,谁都能欣赏,生动描绘出来,才见不凡。

    点评

    这就是游记的社会效益了,这个或许就是自古至今这种文章都很盛行的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9-19 0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8#
     楼主| 发表于 2025-9-19 00:28:38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9-18 20:46
    景美是天然的,谁都能欣赏,生动描绘出来,才见不凡。

    这就是游记的社会效益了,这个或许就是自古至今这种文章都很盛行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9#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12:0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9-22 12:04 编辑

    黑独山记(上):旅途中与水墨佛初遇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之九
       儿子临时起意,未及提前安排,我忽见手机上收到他预订的高铁票和往返机票,还以为是今年礼佛行程中新添的项目,便问:“又想去拜莫高窟了?” 儿子说莫高窟肯定要去,但更主要是去拜大自然中新 “面世” 的 “水墨佛”。说着,他已将资料传到了我手机上……

       最初看到的是几张图片,比张大千、石涛的水墨画更显细腻。我说 “画得不错,添些树木、水景点缀,也不失大家风范”。“这是实景拍摄!” 儿子答道,“不然怎么会被誉为‘千里江山画卷’‘水墨戈壁’呢?” 就这样,我开启了今年第一次远行 —— 现代交通早已消弭了 “远近” 的界限,区别仅在出行方式的选择。恰逢黑独山风景区于 2025 年 5 月 21 日正式对外开放,半月刚过,我们父子便通过网约车、高铁、飞机的接力,仅用四个多小时就抵达了敦煌。这里是离黑独山最近的现代化都市,绝大多数探寻黑独山的人,真正的旅程都是从敦煌开始的。

       黑独山地处甘肃、青海交界的青海一侧,距新疆亦咫尺之遥,行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位于镇东北方向 10 余公里处,系赛什腾山最西端,属祁连山脉西段支脉。其山体发黑的岩石,主要为距今近 5 亿年的奥陶纪滩间山群变碎屑岩及火山岩,由陆相火山喷发及沉积环境形成,构成了黑独山的地质基底。值得一提的是,茫崖是 2018 年底新设的县级市,常住人口不足 2 万,面积却达 5 万平方千米,辖茫崖、花土沟、冷湖三镇,市政府驻花土沟,有人形象地比喻其面积相当于 3 个北京市或半个浙江省。尽管近年已修通道路,但公交体系尚未建立,只能租车或自驾前往。因此,先到敦煌莫高窟周边行驶一圈,检查和熟悉车辆性能,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午餐后从敦煌出发,起初一段走高速(属甘青旅游环线),路牌上的 “瓜州”“玉门” 字样,不禁让人想起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等边塞诗句。但我心中略感方向不明,直到过玉门不久下高速转入 G215 国道,才知是为绕路寻找翻越当金山的垭口 —— 这是进入茫崖的唯一通道,也是进入青藏高原的起点。国道在陡峭山沟中如九曲回肠般盘旋,硬生生将海拔从 1600 米提升至 3200 米才彻底翻越。这一路考验的不仅是车技和毅力,更有人与车的高原反应。
    这便是看似不到 300 公里的路程,多数人却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原因。

       将近下午六点,我们的黄河大越野车停在了景区门外的停车场。因刚开放不久,属试运营阶段,国家虽已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暂不收取门票,仅收区内摆渡车费。对私家车(尤其大马力越野车)管制严格,若仅司机独自驾车,连路上的检查站都无法通过。景区大门距国道仅百余米,简单的积木式组装建筑,本不起眼;但前方几公里的戈壁滩上,已浮现几座如盆景般的立体水墨山,静置于草原般平整的大地之上,美得极致 —— 拍成照片,装裱后便是一幅名画;实景呈现,就是一件无价的雕塑艺术品。无独有偶,在国道对面、距黑独山大门约两三公里处,有废弃数十年的石油小镇遗迹与之遥遥相望。目前,国家已发布保护黑独山、冷湖石油遗址的公告,明确划定游览红线,严禁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及无人区,违者将面临法律追责,这里即将成为人类守护自然与文明的前沿阵地。

       我已从资料中了解到黑独山地貌的形成原因:其黑色源于火山岩碎屑经风蚀形成的 “沙漠漆”(铁锰氧化层),形成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特定的火山岩基底、极端干旱少雨的气候(年降水量极低)、漫长的风蚀过程(至少数万年)。这种地貌是自然演变的偶然结果,无法通过人工干预大规模复制,是奥陶纪火山岩中的铁锰元素,在近5亿年极端干旱与强风里“修炼”出的“铠甲”。黑独山大大小小的无数峰群,正是历经漫长岁月苦修,圆融涅槃的中华水墨群佛。

    旅次初逢水墨佛
    忽闻新佛觉西疆,银翼联航越莽苍。
    野阔峰高皴笔立,路遥地阔客心藏。
    景含墨韵疑为画,山凝绝姿透佛香。
    幸得缘逢水墨佛,寻幽不负雅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0#
    发表于 2025-9-25 13:11:11 | 只看该作者
    交通便利,从东北到西北,半天不到转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1#
     楼主| 发表于 2025-9-27 14:19:31 | 只看该作者
    现实上的确如是!几小时就可飞到任何一个边境机场!哈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9-27 14: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9-27 14:36 编辑

    黑独山记(下):“水墨佛”—— 中华的根,中华的源……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中之十
       六月六日,天色裹着一层淡灰的纱,雨意像细绒毛似的浮在风里。专程奔赴黑独山的自驾车、包车并不多见,清晨的冷湖镇十字口,仅一家早餐铺亮起暖黄的灯,外来客的身影在空旷的街头格外显眼。我们昨夜歇在雅丹之星酒店,早听闻当地酒店多是 “管住不管吃” 的规矩。景区离镇子不远,昨日来时已然路过,几分钟的车程称得上轻车熟路,自然赶在了开园后第一班摆渡车的队伍里。站点旁停着七八辆青海旅游公司的大巴,拢共不过几十号人,压根无需排队等候,只是这儿也没什么接待导引的服务。毕竟,能闻风而动、奔着 “初见” 来的游客,本就不在意这些细碎,大千世界里,各有各的奔赴与玩法。

       为了让黑独山从“野生网红” 蜕变为正式景区,当地与国旅砸下 2000 万元,短短数月间便在荒原上铺开了 17 公里的景区道路,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与生态停车场。这一切,都源于此前那些锥心的教训:先前黑独山在网上一夜走红后,无数越野车像脱缰的野马擅自闯入,在这片“水墨长廊”上犁出密密麻麻的车轮印,至今仍像一道道结痂的伤疤,深深刻在山体与山谷的肌肤上。正因这份损伤无法逆转,当地已封死了原先自发踩出的“野路”,另辟蹊径从外围绕向主峰高点,虽然路程比网传远了近十倍,却为这片脆弱的地貌守住了长远的生机。

       眼下的黑独山,有着三处核心景致,每一处都藏着大自然的巧思。黑色雅丹群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连绵的黑色砂石山丘像被天地泼了浓墨,层层叠叠铺展开来,站在山脚望过去,竟真有几分“踏足月球”的奇幻。地表寸草不生,色调冷峻得像凝固的夜,难怪被称作 “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待到日出日落时,光线在山尖流转,暗灰里渗着深紫,向阳处又泛出墨绿,恰似画师笔下的泼彩,引得摄影家扛着相机蹲守,无人机在半空盘旋着不肯离去。Y 字型栈道观景台藏着人的温柔。为了不踩伤地表,栈道全是离地架起的栈桥,远远望去像飘在荒原上的银带。右侧高坡的观景台最是抢手,站在那儿往下望,整座黑独山的 “水墨画卷” 尽收眼底,快门声此起彼伏;左侧的栈道要多走几步楼梯,景致虽平淡些,却能一并望见景区内外的荒原,一边是被呵护的静谧,一边是原生的苍茫,对比着看更有滋味。这栈道该是景区最费心思的投入,既护了山体,又让游人能安心亲近美景。胭脂山则是猝不及防的惊艳。离主景区几里路外,那抹粉色山体突然从墨色荒原里冒出来,像画师不小心滴落的胭脂,远观时与周遭的灰黑撞出浓烈的反差,活脱脱一幅天然水彩画,最适合无人机从高空定格。只是它藏得有些偏,离路边还有一两里地,得踩着硌脚的沙砾才能走近,如今连车站都没修,只立了块孤零零的站牌,好在能在这儿搭车回景区大门。

       车子一扎进景区道路,那份“不一样”便扑面而来,无需旁人点破。听从冷湖去过茫崖的人说,这儿比那 400 多公里戈壁路还要孤僻 —— 同样是漫天黄沙、戈壁无垠,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偶尔干脆彻底 “失联”。车开上半小时也见不着半个人影、一辆车,只有阳光在沙砾上跳着刺目的舞,山风卷着沙粒 “呜呜” 地吼。可那里的路好歹有国道的标识、有路标的指引,心里总揣着点“能抵达”的盼头;黑独山本就在无人区的边缘,这景区路便是与外界唯一的牵连。摆渡车越往里开,周遭越安静,那份“被世界暂时遗忘”的感觉就越强烈。直到摆渡车“吱呀”一声停在核心景点站,引擎声一消失,荒原的寂静瞬间涌了上来。眼前是几排拼装房屋,像被遗弃的静物,小广场空荡荡的,框架式的景点大门像个巨大的相框。游客们刚下车时还忙着拍 “朋友圈封面”,等我从卫生间出来,连脚步声都淡了。远处“相框门”外,几百米的栈道上只有几个小小的人影在移动,儿子刚走出百十米,脚刚踏上栈桥,正朝着那片地质瑰宝走去。这时先前心底那点莫名的异样突然有了答案:我们不但进了无人区,分明是走进了生命的禁区啊!

       资料里说这儿生态极端,只有鼠兔、黄羚之类的小东西敢在此栖息,岩缝里偶尔能瞥见梭梭林的枯枝,物种少得可怜。可真站在这儿才懂,“稀少” 都是委婉的说法。放眼望去,地表光秃秃的,连一星半点的绿都寻不见,说是“寸草不生”也毫不夸张。先前远观时,总疑心那墨色山体能分出层次,是因为有植物附着:暗灰的褶皱里藏着深紫,向阳的坡上泛着墨绿,多像现代画里的泼彩。直到登上观景台蹲下身细看,才笑自己猜错了—— 哪有什么植物,全是大自然在亿万年里,用风与沙 “涂” 出的 “沙漠漆”,这可是地球上独一份的宝贝,再也找不出第二处。也难怪我和儿子对话时,他脱口而出“水墨佛”这个词,用人类的修行来作比喻,我认为实在是再贴切不过,毕竟是修炼了几亿年的功德!

       再往深里想,这或许本就不是巧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唯有中国最早用笔墨记录文明,从甲骨到绢帛,一笔一画晕染出书画的魂。而水墨画,这用毛笔蘸墨勾勒点染的艺术,早已是国画的根。如今望着黑独山的模样,那浓淡相宜的墨色,那藏在冷峻里的禅意,难道真的只是天地随手的创作?我七旬退休后,一头扎进水墨世界整整十年,才算刚摸着点门道。从前总觉得那些大师的写意画太 “疯”,线条夸张,墨色恣纵,像没个规矩。可此刻望着眼前的水墨群峰,才懂大师们画的不是“夸张”而是“真意”!黑独山的墨色里,藏着 “墨分五色” 的极致,黑白灰的色块间,是比言语更沉的禅意。这 “水墨佛” 与中华的根脉、源流,究竟藏着怎样的牵绊?想来真值得有人耗上一辈子去探寻。

       观景台上的风突然紧了,卷着荒原的寒凉往衣领里钻,头发被吹得贴在脸上,连眼睛都快睁不开。才站了十分钟,便忍不住想往回走。可这极致的苍凉与静谧,又让人挪不开脚 —— 它多像佛家说的涅槃啊,不生不灭,连美都带着永恒的味道。也难怪人说它像月球,那份冷到骨子里的艳,那份寂静到极致的美,不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月宫的想象吗?临走前,我举起相机最后拍了张照:远处的山巅被风蚀成圆润的弧线,不正像佛陀垂首沉思的剪影?

       我们来拜谒这中华的“水墨佛”,见的是美景,悟的是禅意,更该懂的,是如何把这份敬畏藏在心里,把这份守护落在脚下。

    黑独山----水墨佛乡

    茫崖瑰宝冷湖寻,丝路重光远客临。
    墨岭千重凝佛体,丹峰一座诵凡音。
    栈悬风洞分幽旷,沙没轮痕记浅深。
    最是无声藏至道,悠悠天地慈悲心。
    曾经大劫祸灾行,蠢马闯山乱太平。
    峰作佛陀垂首立,墨为根脉向心明。
    风吟绝域禅音远,沙蕴奇漆道韵生。
    今日人怜如月貌,中华水墨佛成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3#
    发表于 2025-9-30 20:19:53 | 只看该作者
    黑独山,景色不一般。

    点评

    这到是实在话,就是现在已保护起来了,能见到的有限,且太过遥远,代价太大。所以我在朋友圈内都呼吁要谨慎决定。网上有几个视频还不错,可以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13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4#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3 10:35:53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9-30 20:19
    黑独山,景色不一般。

    这到是实在话,就是现在已保护起来了,能见到的有限,且太过遥远,代价太大。所以我在朋友圈内都呼吁要谨慎决定。网上有几个视频还不错,可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5#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3 10:38: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10-13 10:45 编辑

    途经罗布泊东 —— 初识楼兰公主

                         ——《香生行吟录・南湖夜话》卷之十一

       只为路对面四个大字,我们此行差点陷入 “滑铁卢”,或许进入这个地方,真会遭遇传说中楼兰公主的诅咒?从敦煌到阿克塞县转入 G215 国道,行驶至当金山口青海、甘肃交界线段后,国道右侧有一条简易公路延伸而出。车子开下山沟 —— 这里或许曾是河道,如今算是两省界沟 —— 公路过沟后开始登山,沿着 “之” 字形道路向山顶盘旋。
    对面第一个冲坡的路口,国道旁立着一块醒目的大招牌,上书 “罗布泊东”。沟口处有几间屋子、一个简易停车场,还有小卖部、修车铺,工作人员会向外地进山车辆收取 “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费”。老板说:“这条路确实是从罗布泊东部边缘进入的路线之一,直线距离约 200 公里,但实际需绕行大量戈壁与盐碱地,车程可能超 300 公里;一旦迷路,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这里的全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镇。这个地名虽长,却包含两项 “国内第一”:若羌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行政区域面积 202298 平方千米,约相当于 2 个江苏省或浙江省;罗布泊镇则以 5 万多平方公里面积、四千多人口,成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建制镇。它设立于 2002 年 1 月 23 日,是楼兰古国消失 1500 多年后,罗布泊无人区诞生的首个政府机构。据说罗布泊镇刚设立时,只有一排小房子、一个派出所、一个路政机构,流动人口约 200 人 —— 除了一栋二层小楼的镇政府大楼、十几名工作人员与钾盐公司员工,只剩两三家修车铺、两家小餐馆、两个小超市和一个小加油站,再无其他公辅或民用设施。

       从 1972 年罗布泊最后干涸算起,到建镇时恰好三十年。这片土地能 “起死回生”,全依赖人类文明的进步:20 世纪末,我国地质科学院工作人员在罗布泊发现大型富钾卤水矿,储量达 2 亿吨;同时,人们从历史教训中意识到,停止向自然贪婪索取、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 只要坚持有序开发、合理改造,生态恢复便有希望。
    如今的罗布泊镇已今非昔比:经过几次调整,它从最初的 “零常住居民”,发展到如今辖 1 个社区(罗钾社区)、4 个行政村(罗中村、红十井村、八一泉村、玉兰村),汽车、火车均已通达,人口近万。“死亡之海”“生命禁区” 的标签,理应被改写。

       我们一气盘旋冲上山顶时,午后阳光正好,绝地风光果然无限。来时的路早已消失,这里仿佛是周边一带的制高点。往前看,山下浩瀚无边、金光闪闪,沙丘起伏如波涛,绵延不绝宛若金色海洋 —— 若不是明知刚从罗布泊东进入,真会误以为面对的是 “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当我们陶醉在这片 “黄金宝地” 时,车身忽然轻震,两个前轮已陷下近 20 厘米,车子平搁在沙地上。尝试自救后发现,越动陷得越深。其实脱困方法很简单:找车牵引,或多人合力推一把。幸好手机有信号,且在入口处登记过联系方式。联系老板后,他很快驾车赶来,连准备带救援,前后不过半小时 —— 两辆车同时发力,轻松解困。他笑着说:“原来你们跑错路了,拍摄场地和‘楼兰公主’都在下面半山腰呢!” 随后便将我们引向正确方向。

       半山腰果然有一条越野车碾出的道路,往里走二三里,是一片还能见到植物残躯的半沙漠戈壁。不远处,单桅船残骸、无顶墙基、栅栏、高耸木架、兵营遗迹错落分布;最令人兴奋的是,荒漠最低洼处有一座根据出土资料雕塑的楼兰公主像:清秀美丽的少女枕着双臂,沉睡在一汪比她身体还小的水潭边,仿佛要用骨感的肩臂护住这最后一滴水。
    水潭极小,只能倒映出她的几根手指,但潭边有几株纤细的小草在风中摇曳 —— 这不是道具,是真实鲜活的生命。看着小草,让人觉得她仿佛真的抓住了一丝希望。我至今不知这水潭的水源来自何处,但周边能见到几棵干瘦的小树,至少证明这里有生命存在。即便有人说这是 “野鸡景点”,此番所见也值了。

       这时我忽然想起,近二十年前第一次游新疆,也是从嘉峪关、敦煌经柳园入疆,最终抵达吐鲁番。当时游新疆南路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北上天山看瑶池,西进库尔勒尉犁县探访罗布人遗寨。从 “火洲” 吐鲁番盆地驶向塔里木盆地,我们用了整整十个小时 —— 所谓 “邻近”,实际距离远超千里,沿途多是茫茫荒漠、砾石与戈壁,翻越的山坡全是寸草不生、形态峥嵘的砾岩。途中虽有平原绿洲与人工新开的田园,却并未穿越真正的沙漠,那是我第一次接近罗布泊北沿。据《尉犁县志》等史料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清军追剿乱兵时,偶然在沙漠海子边发现了这些 “土著人”;到民国初期,作为具有独立文化形态的罗布人已不复存在。这个民族被外界认识、接纳的历史仅两百余年,最终被同化、消逝。

       研究证实,罗布人是早年消失的楼兰国土著中 “亲水” 的一支。他们追逐塔里木河 —— 河流一泻千里进入罗布泊区域后,在沙漠中漫滩溢流,形成无数天然小海子与绿洲 —— 依托这些水源存活下来,直到被近代文明发现后逐渐消融。这恰好印证了我国西北的特点:哪里有河有水,哪里就有绿洲、人口与文明;河水一旦干涸,文明便随之消失。
    若羌,自古以来是这一区域多民族聚居区的统称。秦汉时期,今若羌县境内北部为楼兰国(后称鄯善国),主要居民是土著罗布人;南部山区(即今黑独山、茫崖一带)为古婼羌国,主要居民是羌族人。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途经若羌时有明确史料记载;张骞回朝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 77 年),朝廷应鄯善王尉屠耆之请,派一名司马领兵在鄯善国伊循城(今若羌县境内)屯田守护,汉族人自此开始移居若羌。后来,随着河流改道、水源断绝,“丝绸之路” 向北改道,楼兰国最终无声湮灭。此后回鹘人西迁(即今维吾尔族先民),逐渐成为若羌的主要民族,土著罗布人、吐蕃人、突厥人等逐渐与回鹘人融合。

       此前我一直不解:为何历代雄主都格外看重西域?尤其在贫穷落后的古代,经营西域看似 “得不偿失”。直到今天真正站在罗布泊东边缘,我才恍然大悟:阿尔金山本是昆仑山一脉,而中华立国自传说时代起,便将昆仑山视为 “万山之根、万水之源”。我国古代一直将黄河源头定在昆仑山,这关乎 “国脉本源”,绝非小事!我们有责任用现代科技文明,保护、恢复这些祖国的 “风水宝地”。未来的大西北,定会随着一片片绿洲的重生,成为人类美好的家园。

    过罗布泊东遇楼兰故迹
    (用新韵信步踏歌作古风数阙)
    界沟初断陇云间,丝路斜穿当金山。
    路牌忽指罗布泊,险把行程作等闲。
    迷踪戈壁皆绝地,万劫不复莫轻前。
    若羌地阔冠神州,罗布镇雄接远天。

    廿载前寻钾矿脉,一朝起寨续人烟。
    从无土著到千户,铁道通处绿初延。
    谁谓死亡之海在,如今生气满盐田。
    冲顶忽惊金浪涌,错呼塔克拉玛川。

    车轮误陷沙中浅,幸未失联唤救援。
    半时辰来人已至,笑指山半有遗篇。
    循踪碾得车痕去,残寨颓垣映日偏。
    最是公主眠潭侧,骨臂轻护水一涓。

    潭边细草摇真意,不似人间造景妍。
    忽忆昔年经柳园,尉犁曾访罗布缘。
    乾隆始见海子畔,民国已随风俗迁。
    楼兰旧部亲水族,逐水而居乐岁年。

    张骞曾记伊循事,汉兵屯田护羌边。
    河改路移丝路变,回鹘西来族姓迁。
    昆仑一脉连国脉,直到今朝始悟然。
    愿借科技回春意,再种绿洲满塞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6#
    发表于 2025-10-14 21:01: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次是没有白来,站在古楼兰之地,明白从古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失去西域这片土地,,昆仑山和黄河关乎国运,必须经营好,建设好。

    点评

    哈哈,的确如此呵,不然怎么会从传说时代起,就有牵连了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15 1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7#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5 11:2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5 11:58:06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10-14 21:01
    这一次是没有白来,站在古楼兰之地,明白从古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失去西域这片土地,,昆仑山和黄河关乎国运, ...

    哈哈,的确如此呵,不然怎么会从传说时代起,就有牵连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9#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5 11:59:39 | 只看该作者
    file:///C:/Users/AMD/AppData/Local/Temp/ksohtml26108/wps1.png
    过罗布泊题楼兰公主像


    天然的秀发自然中分
    垂落如一个大写的人
    双臂交互支撑在胸前
    轻拢成副安眠的靠枕


    三丈发丝覆盖如薄被
    万里黄沙蔓延藏孤坟
    地球之耳隐独特世界
    有汪永不干涸的灵魂


    多想向月老借根红绳
    把你那绝美容颜看清
    我宁愿接受你的诅咒
    相信你是在珍爱生命


    追随你护楼兰一方秘境
    相伴你待未来破茧重生





    过罗布泊题楼兰公主像(照片没传送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40#
    发表于 2025-10-15 20:22:12 | 只看该作者
    岁月变迁,只留下一个倩影,让人感慨。

    点评

    可惜照片没传上来,谢谢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21 1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0-30 16:26 , Processed in 1.85371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