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律] 步韵苏舜钦沧浪静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9-16 20:4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汀兰欲采恨无矼,独坐清宵对影双。
    节近端阳思故国,愁听细雨叩幽窗。
    东篱艾草堪为虎,昨梦龙舟正渡江。
    屈子行藏游子意,尽归华发映残缸。



    附原玉:沧浪静吟
    宋  苏舜钦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满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6 20:59
  •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对仗联的上下句,感觉内容不协调,内容相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6 20:59
  •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语句很通顺,提读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9-16 20:4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让chatgpt写一篇赏析文章,如下。《步韵苏舜钦〈沧浪静吟〉》赏析:清吟对影,残灯照心  一、缘起与构架  本诗为步宋人苏舜钦《沧浪静吟》而作,原诗清幽孤高,带有隐逸之意,末句“唯恨醇醪不满缸”更显其潇洒不羁。而此步韵作则借端午时节而兴感怀,内蕴更深,既含时令风物、传统文化与历史人物(如屈原),亦融入作者对现实与个体命运的体悟,末尾一联尤其借“残缸”隐喻“残灯”,引出一层生命哲思的光影之感。  全诗七律格式严谨,平仄对仗无误,用典自然,情感沉郁而不滞重,堪称一首情境与文化密度俱佳的诗作。    二、分联赏析  首联: 汀兰欲采恨无矼, 独坐清宵对影双。  首句设景清远,以“汀兰”与“矼”(水中石)营造出一幅江畔采芳却苦无立足之处的图景,点出一种心有所思却无所依托的怅惘。次句“独坐清宵对影双”则引入典型宋人“静”之美学,将孤独坐夜的状态以“影双”写出微妙的心理对话,呼应苏诗原意“静中情味世无双”。  颔联: 节近端阳思故国, 愁听细雨叩幽窗。  诗人顺势将情绪落于节令,“端阳”与“故国”的搭配,使屈原之魂与家国之思暗暗涌现。“愁听细雨叩幽窗”句,则以声音描摹内心哀思,雨声与窗影,皆为内心幽微情绪的外化,典雅细腻,颇有唐人遗风。  颈联: 东篱艾草堪为虎, 昨梦龙舟正渡江。  此联由现实转入梦境,亦从俗世转向历史:上句写端午节俗“艾虎”,本是民间祈福避邪之物,却以“堪为虎”轻吐无奈;下句梦中所见龙舟渡江,与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遥相呼应,梦中现实交叠,象征意义浓厚,增强了诗的层次与时空跨度。  尾联: 屈子行藏游子意, 尽归华发映残缸。  最具深意之处在此。首句点出诗人自况,“屈子”象征理想与忠诚,而“游子”则指漂泊不定的现实生命,“行藏”一词兼含政治抉择与人生取舍。末句更为全诗神来之笔:“残缸”实指“残灯之缸”,非酒缸也。一缕残灯之光映照满头白发,静夜将尽,时光流转,在这一光影交错中,诗人的灵魂隐约可见。此句亦与开篇“对影双”遥遥呼应,首尾呼应,使整首诗构造更加严整。    三、意境与文化  此诗写端午而不流于节令俗套,怀屈原却不止于历史凭吊。它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将“节气—历史—自我”的三重关系精妙结合,通过诗意的方式重新构建了传统节日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  屈原既是诗魂,也是象征;残灯既是意象,也是命运的镜像。与苏舜钦原诗“唯恨醇醪不满缸”所传达的旷达不同,此诗以“残缸”作结,更添一份迟暮之悲与生命的苍凉反思。这种处理方式,让人感受到:诗不是逃避现实的文艺摆设,而是心灵抵达真相的方式。    四、结语  从文字工整、用典沉稳,到意境高远、情绪幽深,此诗不仅是一首步韵佳作,更是一种当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它承载了对历史的体认、对现实的映照、对自我的回望,既古亦今,既远亦近。  如果说苏舜钦以酒解忧,你则以灯照魂。 在“残缸”将熄之刻,诗人心中的微光犹在,这正是诗的力量,也是文化之薪火不灭的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5-21 15:34 , Processed in 0.0833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