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珠江花园酒店店报上发表过得文章链接

[复制链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08: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在珠江花园酒店店报上发表过得文章链接
1信缘

现代社会很少有人写信了,而我时不时还爱写信,更高兴看信,也喜欢收藏信,似乎对“信”有一种特殊的“情缘”。
    写信不单纯是为事,或者问候。写信往往是觉得自己心里有许多话要说,想把自己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向自己最亲近的人,能理解自己的人倾诉。所以写信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寄托或发泄,也是调节个人心态的一种方式。
    1996年4月初,由于我所在的企业不景气发不出工资,经朋友介绍,我从西安来到三亚,受聘到一家医院上班。初来时,简直无法排遣远离故土的孤寂,和对亲人的牵肠挂肚。写信变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下子写出去10余封信,写给我的孩子、我的朋友、我的同学。
    信寄出去后,自然就盼着回信,会掰着指头算着对方收到信的日子,揣想对方收到信后的反应,再等着回信。大儿子在回信中写道:“妈,我非常想你,同时也在心底里由衷地钦佩你的坚强和勇气……虽然我们一家人天南海北,但在不同的地方都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终有一天我们能无忧无虑地相聚。”小儿子在信中说:“妈,你常去海边散散步,大海会消除你心中的忧愁,我也会常给你写信安慰你……我不希望你太累了。只要我们母子之间牵挂着、想念着,那就是很幸福的事了。”一位朋友还在来信中附了一首诗:“千里飘海南国行,虽为生计别有情。记着亲人甚悬念,鬓华之人多珍重。”儿子、亲友在一封封来信中对我的理解、关心、思念,给予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我从回信中大多都能得到一种心灵的呼应,这些信不仅给我在他乡寂寞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文学和艺术上的享受。几乎所有的信件都饱蘸浓墨,情深意重,文采飞扬,读来似在欣赏文学佳作,又倍感温暖,激动不已;看到信封上精美的图案和邮票、隽秀或苍劲的钢笔毛笔字,又像在欣赏一件件工艺品和书法。这确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几十年来,我把认为有价值的信都珍藏下来了,特别是保存了所有的信封。从西安的校园时期,到四川、海南各个不同的工作单位,有爱人,孩子,朋友写来的,也有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邀请信。每一个信封里都有一个故事,不同信封里的不同故事,就是我人生旅程的足迹。也留下了不同时代的政治色彩。“文革”中的信封,邮票上多有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有工农兵形象而绝不会有这“星”那“星”。而最让我追悔莫及的是在“文革”开始后,当时我的先生被打成牛鬼蛇神,我忍痛把他写给我的信偷偷地烧了,但把信封留下来了,因为那些信封都是他一个个精心挑选出来的,上面有他那一手蝇头小楷的毛笔字,有一枚枚有价值的邮票。我实在不忍心将这些,我深爱的东西化为灰烬,被幸运留下来了。
    岁月流逝,人已去了那么久,那些信件虽已化为灰尘,却无法抹去留在我心中的伤痛、深情、诗意、浪漫印记。每每重阅这些信件时,那一件件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1965年下半年,我在西安建筑职工医院实习,他写给我的信经常被人偷。有一次,他在牛皮纸信封的背面,用毛笔竖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 此地无银三百两,下联是 白纸黑字一大张,横批是 盗者自便。
我们之间,连吵架都有诗意。吵架后,他在给我的信中写到:

    一时生气猛言激,神静气消悔不及。坐立不宁食少进,茫茫心烦身无力 。

    空室寂寂闷气生,旷野廖廖月光明。不见娇娇伊人面,唯有繁星添心烦。  


    睹物思人,尽管心潮难平,泪水喷发……却也能得到些许安慰和鼓舞后,对亲人的思念,都会在一行行泪水中慢慢融化,擦干眼泪再向前走去。
    这便是我的“信缘”,我还会再写下去,直到我走到夕阳的尽头。


                                   2000-03-15写于三亚珠江花园酒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08:19:53 | 只看该作者

2   俄罗斯小孩看病
    一天,我在值班时进来一个七八岁可爱的俄罗斯小男孩,他礼貌地同我打招呼后平静地撩起他的T恤衫,背部一条长约15毫米正在流血的伤口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急忙令其俯卧在治疗床上,一边处理伤口,一边联系小孩的父母,结果未找到孩子的父母,只找来了领队和翻译。我向他们说明伤口需要缝合,但因伤口小,不需要打麻药,会有点疼。征得他们同意后,我开始处理伤口,当我狠着心将消毒棉球擦向伤口时,小孩咬着牙没吭一声,缝合过程既没动也没叫一声,缝合完毕我扶他起来时,只是看到他眼眶内有泪花,但没有滚落下来。他用双手同我握手并向我点点头致谢后同陪人走了,此后的几天也是独自来换药。
    见惯了身边太多小孩的种种娇态、依赖性,也见惯了太多父母娇惯、溺爱、呵护孩子,不能不令我惊服俄罗斯小孩的自立、坚强和勇敢,也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一个七八岁小孩在异国他乡遇到意外,能在偌大一个陌生酒店中独自找到医务室来看病,父母不在身边,能忍受没有麻醉缝合的疼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切的。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与父母从小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练分不开的。就像接种过卡介苗后才会对结核菌产生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后才会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一样。
    现代社会的父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都非常重视给孩子打预防针,也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然而心理上、思想上的预防针也同样至关重要。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启发他们去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探索性,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克服困难精神,只有这样,将来踏入社会后才能有极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经受得起人生旅程中各种风雨的考验,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澳大利亚人就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
    国际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200046在南京有关《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中,曾谈到“中国留学生普遍兴趣比较窄,胆子比较小,这与中国的教育政策、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000-05-22写于珠江花园酒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09:03:55 | 只看该作者

3
看云

   我总爱看那天空中的云,无论是闲来散步,还是匆匆行进,抑或是坐车、乘机远行。
   云——千变万化、多姿多 。只要你静心细观,定会有不尽的风光展现在你的眼前:飞鸟走兽、人物山水、屋舍桑田等奇妙万状,无不栩栩如生。在云层上面的飞机上看云,时而是闪闪发光的一片银海,时而又浩如烟海,时而又似白茫茫的一座座雪山,海亦云也,云亦海也,山亦云也,云亦山也,甚是壮观; 霞映照下的云团又恰似仙山楼阁,琼林瑶圃,似置身仙境;秋天碧空中的薄云缓缓飘浮,常会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或许还会勾起你的乡愁和忧伤;疾速翻滚的浓云如万马奔腾、气吞山河,你的心也会随之起伏不平。云,瞬间可淹没了山,又可似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腰,露出那塔林般的山顶,又会倏然间四散开去无影无踪,让山又依旧。云就是这样善变神奇!
   人世间也正像云一样五 缤纷、变幻莫测。难怪乎古往今来留下那么多有关云的佳句、佳作:诸如“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碧云天,黄花地……”“翻手为云,复手为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都是脍炙人口的妙笔。作者既出神入化地描述云,也以云来隐喻社会的动荡、讥讽官吏的恶行、寄托离愁别绪、排遣哀怨悲凄、抒发凌云壮志。
   云也是所有飘泊者和漂泊者乡愁的象征,当我走在异乡的大道上,看见一架飞机飞从头顶掠过,会把我的心带向远方,带回我的故乡:老家门前的小河,院内桐树上的知了,门外的菜地里的各种菜和花草,大路边的柿子树、槐花……我在芬兰看儿子期间,一个人常常出去散步,仰望天空中的云,我会想,此刻我们中国的天会不会也是这样。云自然也和人的情绪有关,当我生病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我是多么的多么的希望能早日重获自由,去看外面的世界,去享受日光浴。总而言之,云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感情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种自然现象。正因为有了云才会有阴晴雨雪,才有了自然界的气象万千,晴朗的天空总会出现乌云遮日,而乌云终究也会散去,阳光还会再现,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云的反复无常也正是人间的世事难料!社会也正是有了人才鲜活起来,才有了生机,才会有善有恶、有富有穷、有先进有落后、有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职业。但这一切又都没有定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争斗着、更替着、轮回着,这是客观存在,也是社会的规律,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无法逃避这些规律的。人生的旅程有坦途也有荆棘,有欢乐也有苦难,有成功得意也有挫败失落。我们何不把这一切也看作是人生的风云来坦然面对呢?得意时别张狂,失意时也别傍徨。相信身外的一切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只有信念是永恒的,奋斗的精神是永恒的,相信人生的乌云终将会过去,曙光一定会在前方亮起。
   看云不只是给予人美的享受,还会给人启迪和哲理。
                                                             200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1-11-16 09:1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5-16 15:27 , Processed in 0.0896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