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原理举要8 诗性叙述艺术中的留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8: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附例诗:


低语的父亲/文:马列福

父亲坐在秋天的小板凳上
一口一口地吸烟
飞鸟向北,白云朝南
他眼里的天空正在暗下来
寂静来自无边的田野
父亲挽起消瘦的袖子
把小河折叠,把大山折叠
把我也轻轻折叠
我的父亲喃喃低语了什么
晚风就改变了方向
然后他坐在一堆干净的落叶里
一口一口地吸着烟
赏析:
   
    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诸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是都被沃伦、瓦雷里这样的一些桂冠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们,作为非诗的“杂质”排除在“诗美质体”之外的。但是诗歌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这些表达方法还就必需要作为“诗美载体”必然地存在诗歌当中,无法剔除干净。那么究竟怎么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诗美,最大限度的保证诗美的纯度呢?这一直是古今中外所有诗家的困惑!
   
    譬如说诗人写诗就是在述说。最近我在吉林长春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一本美国人写的诗歌理论专著,作品介绍里谈到作者批阅古今东西方的诗歌,发现诗歌就是“对话”,所以专著的名称就叫《艺术  对话》。对话不就是相互的述说么?当然我想其作者是要在古今东西大地域历史社会环境及种族差异的文本语境的背景上纵横捭阖“对话”,是要对诗歌做大跨越性特征的比较研究。我不是搞诗歌的专业研究的,再说也没有那种本事,翻翻目录放回书架,脑子里翻腾的还是就我所见到的诗歌写作的朋友们的写作来说,你究竟都是怎样或者要怎样“述说”的呢?
   
    广义的讲“述说”应该包括所有的几种语言表达方法。我这里只谈“叙述”。当然,任何一种文体的任何一种表达方法都不可能纯然的单独存在,“叙述”不可能例外。我只不过是想着重讨论“叙述”这种表达方法,你在诗歌写作中都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使用它的。在这里不讨论古典的现代的“叙事诗”,也不涉及当代的“口语诗”,譬如“第三代诗”的口语叙述诗美特征前此刚有过通过韩东诗歌的讨论。
   
    我们共同来品读一下马列福的《低语的父亲》或许能有一些启发。
   
    马列福的《低语的父亲》,主旨就是感悟父爱颂扬父爱感恩父爱。诗歌内容围绕强调“低语”,还有其它一些内容相互融合在一起,共同来实现主题。
   
    “父亲的低语”,诗歌的尾段第一句写道:“我的父亲喃喃低语了什么”。究竟低语了什么?诗歌从始到终都没有对低语的内容做一个明确的交代!我们把这种保留叙述内容的叙述方法通常叫做“留白”。这在诗歌写作中是允许的,而在其它叙述文体诸如记叙性的小说和散文等就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在作为日常工具性的交流语言的叙述,就是要把人或事物的情况及来龙去脉说清楚不允许含含糊糊。诗歌则可以破例!不知道父亲“低语“的内容,继续带着疑问读下去,我们读到了父亲“低语”的效果。诗歌接下去写道“晚风就改变了方向”。这是“留白”基础上的叙述性“语言夸张变形”。作用是用来说明父亲强悍无比威力无边简直能呼风唤雨!诗歌这样来夸大赞美颂扬父亲我们读来并不感到别扭,反而觉得恰如其分似的!父爱多么伟大!回过头去再体味,我们自然知道父亲的“低语”的内容原来与“改变”“晚风”的“方向”相关,这就够了。父亲为什么要“改变”“晚风”的”方向“呢?是要为子女们驱散秋天夜里凄风带来的寒冷,保证儿女们的温暖!因为父亲爱我们啊!叙述的“留白”和“夸张变形”,形成了诗歌的巨大张力,引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和思考,让我们深刻的体察出父亲的伟岸和感悟到伟大的父爱的无比亲切!
   
    回到诗歌的开头。
   
    我们知道,平常的叙述要求真实性。一些文学作品则必须要求想象的真实。诗歌则必须要求更进一步:在虚拟或想象的真实的基础上要有“启示性和暗示性”的功能。“父亲坐在秋天的小板凳上-一口一口地吸烟”,这肯定是作者根据诗美的形象性的要求虚化出来的一幁剪影图影。但是我们面对这个剪影要想:为什么非是在“秋天”呢?这是在家的院子里吧?父亲一定是累了吧,是在休息吗?父亲“一口一口地抽烟”,肯定是心事重重吧?他在想什么呢?诗歌不必说,但我们会明白,作为父亲,他就是在想他的这个家,守候这个家啊,这是父亲的责任,这是出于本能的父爱的那种崇高!
   
   “叙述”通常离不开“描写”。叙述的描写也必须具有暗示性。“飞鸟向北,白云朝南”。“飞鸟向北”暗示天色近晚;“白云朝南”,这里没有用“晚霞”而用“白云”。放在一起有没有父亲对儿女的种种期待的涵蕴?
   
    一段最后一句:“他眼里的天空正在暗下来”。为什么非要强调“他眼里”?“天空暗下来”,只是当时的自然的“天空”正在“暗下来”吗?肯定不能这样单纯,这是对家庭的所处客观环境的困苦的暗示。
   
    来看中间这一段:
    寂静来自无边的田野——————家乡漫漫长夜里
    父亲挽起消瘦的袖子——————贫困的父亲为了他的儿女的成长
    把小河折叠,把大山折叠————趟过了岁月,征服了艰难险阻,用家乡的山山水水
    把我也轻轻折叠————————养育了我!
   
    这里的三个“把”运用的还是叙述的语言夸张变形。当然突破语法常规,是实现变形的前提。仔细读的时候我们要想,这能是一个父亲一夜之间就能做得来的近乎神话的事迹吗?不可能是,但感觉似乎就是。就在这“是与不是”之间,时空被莫名压缩并拢,实现了“共时共域”,令诗歌语言简炼而又意味无穷!这就是诗歌的诗性叙述语言的夸张荒诞化处理对于建构诗美时空的妙用。
   
    诗歌的最后两句:“然后他坐在一堆干净的落叶里-一口一口地吸着烟”。这两句是在叠沓照应开头两句又改变了新的叙述内容,表达出新的意义。这“意义”通过叙述语言的“暗示性”获得了“意味儿”,这“意味儿”,还正是我们读者所要的诗美:父亲“坐在”“干净的”“落叶”里,意味着什么?要能引起多少认知想象和深思?!
   
    总结起来这样说:诗歌既然是“通过破坏语言创造新的语言来创造诗美”(洪迪语),就必然要破坏语言的常规的“表达”。破坏叙述常规创造新的叙述来创造诗美的叙述,是每个诗人都回避不了的课题,这是个难题,集中体现诗歌写作者的功底。毋庸讳言。


梅的眼睛/文:阿牛哥

大大咧咧惯了,感觉提包是个负担
尤其几次落包经历,让我再也不肯相信
一只手,能时刻记起那曾决意携回的包
于是,我三十六号的牛仔裤兜终日鼓鼓囊囊
鼓鼓囊囊的三年还真是方便
走到哪儿它们都紧随着我:一包烟
一只打火机和装有一朵笑靥的U
暗夜来袭,U盘里梅晶亮的眼睛
总如天幕上千年守望的星星,忽闪忽闪
可是昨天,为了塞进朋友婚宴上的喜烟
我把U盘从裤兜掏出却忘记装回
——我遗失了梅的眼睛


赏析:
   
阿牛哥这个名字本来就是网络上虚拟的ID。诗歌中的“我”,只是个人称问题,“你”“他”都可以,只是“我”叙述起来方便而已。人物是虚拟的,作为艺术作品的诗歌本身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看做或者完全就应该看做是虚拟的。这样看,诗歌就获得了超越现实的意义,就是说诗歌的内容超越一己(你我他)的具体生活经验或者内容本身,具有普遍的意义,在小说叫“典型意义”。《梅的眼睛》采取的就是普通小说式的叙述口吻,只是它所叙述的事件不如小说那样详尽集中,只是零星的片段。这样的诗歌不是使用意象入诗。它只是事件的叙述:谁或什么?怎么?这就很酷似“朦胧诗”后的所谓“第三代诗”,即于坚韩东们的诗歌类型。这在诗歌的手法上有人总结为诗歌“陌生化”奇化中的语言“平凡化”的手法,现在仍然被用的很多。这样的诗歌要你在“谁”“怎么”的事件叙述的基础上——问“为什么?”当你明白了“为什么”,你就获得了诗歌整体叙述所启发给予你的意义。所以说“启发性”和同时存在的“暗示性”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诗歌的突出手法特点之一。
    诗歌中“梅的眼睛”中的“梅”肯定是一个漂亮女孩的的名字。“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爱情的幸福和欢乐尽在其中。“——梅晶亮的眼睛/总如天幕上千年守望的星星,忽闪忽闪”,特别是当“暗夜袭来”,“梅的眼睛”,能够为他驱除抵拒孤独寂寞痛苦和忧伤吧?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他“为什么”只是把“梅的眼睛”放在U盘里?最后还终于“丢了”?!我们从头来看诗歌。
      
        大大咧咧惯了,感觉提包是个负担
        尤其几次落包经历,让我再也不肯相信
        一只手,能时刻记起那曾决意携回的包
        于是,我三十六号的牛仔裤兜终日鼓鼓囊囊
   
    什么人总是“大大咧咧”?什么人总是拎着个“提包”四处奔走?只能是无业游民,那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所以诗歌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而是直指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很珍重成为“负担”的“提包”,“几次落包”之后改用了“裤兜”。“提包”“裤兜”装的一定是生活行走的必需品,下边一段说了装的都是什么。
        
        鼓鼓囊囊的三年还真是方便
        走到哪儿它们都紧随着我:一包烟
        一只打火机和装有一朵笑靥的U
        暗夜来袭,U盘里梅晶亮的眼睛
        总如天幕上千年守望的星星,忽闪忽闪
   
    提包“落”了几次,如今裤兜又“鼓鼓囊囊”“三年”,请问一个人的青春在有限的生命里究竟有多少?做为他的必须品“一包香烟”“一只打火机”,这只能是他用来浇愁的工具。“装有笑靥的U盘”“U盘里梅的晶亮的眼睛”,那是他的爱情、梦想的幸福和快乐!又一个意外,看结尾一段。
        
        可是昨天,为了塞进朋友婚宴上的喜烟
        我把U盘从裤兜掏出却忘记装回
              ——我遗失了梅的眼睛
   
    朋友的婚宴肯定对他构成强大的刺激,所以他更需要香烟,竟然“遗失了梅的眼睛”,痛苦可想而知。
    回到前面的问题。他为什么先是把“梅的眼睛”放在“提包”里,后来因为不放心装进“裤兜”里,而最后“丢了”呢?他既然这样爱着“梅”,从“梅的眼睛”似乎会说话“忽闪忽闪”的,也说明“梅”也是爱着他的,他(她)们为什么不耳鬓厮磨相厮守,享受爱情的幸福和快乐呢?回答很简单:没有房子,没有钱呗!
   
    诗歌反映的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的那种生存状态。“梅的眼睛”的“丢失”,不仅仅是爱情的丢失,应该是一代人全部幸福生活的丢失吧?更是社会未来希望的丢失。


[url] | | ま |  ま注| : ま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16 06:14 , Processed in 0.08062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