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何为君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15 15:4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3:4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章关培(劳燕) 于 2014-6-4 13:49 编辑

                                  何为君子
                                                                          劳 燕
                                    儒学论坛

        现在很多人热衷谈西方的贵族精神、绅士风度,贵族有血统,可能和中国人的血脉有点隔三差五,不如说中国的君子。
        “君子”应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中,它是与黑厚之类相对的;君子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人可追求。现在,说君子,似乎只有谦谦君子,只是遇事退让、无所作为者,其实,古代君子的含义不只是谦逊,更是胸怀远大、敢于引领担当的人。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偏偏少了主语“君子”。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曾说:“上海大学的校训光‘自强不息’还不够,还要加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似乎对主语“君子”也不以为然或忽略不计。
        校训或者国学何以淡漠了“君子”?自以为是的“国粹”学子们对古人的思辨究竟有多少理性认知呢?就国学而言,国学和所谓的“国粹”应当是个什么概念和定义呢?从内涵具体一点说,国学,应该是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所指向的特殊思维路径,在融贯经史子、参究天地人的整体观照之中,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言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当代学术文化的语境之中,融旧开新,再续人文传统,培植理想的未来人性,构建新型的情理范式,重铸炎黄子孙的民族心魂,并积极参与当代世界人文价值与全球普适伦理的文化重建,也就是使国学的理性认知和思辨具有世界性。简单点说,就是对世界人文价值取向和教育导向、社会潮流进行引导,客观和确认中华文化至于世界性人文价值体系中占有何等地位与份量、比重,由此确立中华魂。可是,无论国学还是校训中,“国学”被误读和曲解了,而国学的主题关照——人——乃至主语“君子”,则似乎被忽略了,“君子之范”好像失落了,被遮蔽了。文化、人文、文学以致国学的主题关照是人——主语就是“君子”。君子问题,看来值得谈一谈。
        很多时候,场合,现代人是以现代方式来理解古人,对君子也有误读,以为君子者,谦谦君子也,在当代社会,君子似乎与各种浮躁肤浅的娱乐化、商业化的“快餐文化”格格不入。在这种现状和社会心理支配下,主语“君子”,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滥用,总之是挤到边缘化去了。举个例子,《论语》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说。通常的解读,认作是典型的愚民说,认为孔子有愚民思想。其实,由、知可当作假借字,由—迪(引导),知—折,这样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民众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其接受”。这意思拧过来了,成了典型的民本思想。解读“君子”,也是这样,要读懂古人,要以理性思维审这个“主语”,抑或解读中的“是非争端”,要以文献功夫解疑难。
        我们来读古人的“君子”。
        何为“君子”?孔子教导颜渊说,君子要“克己复礼”(《论语》颜渊篇),若要成为君子,要做到“四个方面”:视、听、言、动。后来,孔子将这四个方面加以细致、深化,扩展为九个方面,这就是“君子有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九思,是指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九个方面。作为君子应当如何“思”呢?对于“君子之思”,《孟子·告子上》有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即用心思考、考虑。所以,可以将“君子有九思”译成“九个方面要‘用心’思考”。
       视思明,眼看要用心才能看得透彻;听思聪,耳听要用心才能听得清楚;色思温,脸色要用心才能显得温和;貌思恭,仪态要用心才能做到恭敬;言思忠,说话要用心才能做到诚恳;事思敬,干事要用心才能做到一丝不苟;疑思问,遇到疑难问题要用心向别人请教;忿思难,气愤、怨恨时要用心考虑可能的后患;见得思义,看到有利可得要用心想想是否合适,是否合乎道义。九思先视听,再色貌,又言事,后疑、忿、见得三思。九思,实际皆由事而起,所言是指处事处世之修为,一种养成的心态。简单地说,九思是指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九个方面。九思的核心是“思”,强调用心,动脑子,不可仅凭本能、感觉去应付人与事,即不可冲动、随意、马虎、草率,否则极易出现偏差,甚至铸成大错。九思十分细致具体,人人皆可适用,惟君子可以做到,小人难以做到而已。
        在孔子关于学习、修养的话语中,“思”不仅是重要的方法和步骤,而且本身就是核心内容。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学,主要是通过眼、耳、口、鼻、身去感知和实践客观事物,包括阅读前人成文的记录、总结、论说;思,主要是通过“心”去领悟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辨析前人结论的对与错,同时生发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学与思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学而不思,对复杂的世界和纷纭的说辞只能感到一片茫然,甚至被虚假、错误的东西所欺骗和蒙蔽;思而不学,心中空洞无物,无所依凭,最后只会是悬疑不决,甚至被偏执、虚妄的东西引入危险的歧途。清代学者刘宝楠解释九思章说:“君子严于所思,而约之有此九端,盖凡言行,莫能外矣。”
        九思,其发挥已到无时不思、无处不思、无事不思的地步,显然这孔老夫子有些过份。因为无论君子还是小人,人的正常本能、健康激情等等,都是客观确实存在着的,亦不能否定,这些人类生存、生息的行为方式,根本无需深入思考。对于君子的修养,如此地高标准、严要求,细抠到点点滴滴,固然令人景仰,高山仰止,却恐怕有点绝对化,连非同一般的君子恐怕也做不到,不然,二三千年以来,为何这般君子少见,倒是无思少思的小人居多。多数人,终不能成为老夫子倡导的这种具有九思,高规格、规范化、模特化的君子。当然,孔子关于视、听、言、动不违礼或九思的概括,已经相当全面,作为总体性的理性认知还是很具科学性的,作为倡导已然足矣,恐怕再也不能增加什么考核君子的标准了。
        现代的人,流行一种“无思”:视思明,成了视无思则暗,也就是眼开眼闭,视而不见;听思聪,成了听无思闭,犹如两豆塞耳,世上诸多事,管它自然人文,充耳不闻;色思温,成了色无思变,也就是随遭遇而变化无端的四季心情,表情或者麻木不仁,或者喜形于色;貌思恭,成了貌无思则不恭,到处是轻便服装、时尚“快餐”、豪华妆饰;言思忠,成了言无思则虚,这虚,是从历史演绎的假大空转化而来的,本质是不实不真,还是没有摆脱假,叫作忽悠;事思敬,成了事无思则无序而乱,做事处事一丝不苟成了粗线条应付,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疑思问,成了疑无思则狂,自说自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不权衡利弊,从不顾及对方意见,从不考虑他人情绪;忿思难,成了忿无思则无忌,尽性子发泄,喧哗于社会,不顾死活,不计后果,例如网络喷子,专与社会人文作对;见得思义,成了见得无思贪,见利忘义,策划谋财,腐败贪婪,不仅无思,灵魂与人格人品尊严一概荡然无存。这样说现代的人,当然有点绝对。从宗法社会向公民法制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其中的芸芸众生,处在商品化、市场化的巨大“资本磁场”中,其向心力和定力,说不准。以传统的君子标准来要求当代的小人,按孔夫子的要求和标准做人,固然可以为君子,然而,太纯洁的东西是没有的,即便是洁贞的白雪,也会污随染成,何况是人的修为。按打倒孔老二的做法,当然也行不通,历史证明了,只会更加无序和混乱。
        怎样处事、处世,怎么做人,待人接物,从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似乎可以参考时下网络时代流行的几个颇富哲理的段子:“钱多钱少,没完没了;官大官小,都有烦恼;新友旧友,越多越好;养精蓄锐,全家健康,才是最好。”“尽人意,在天命;事不可不求,不可刻意去求;一切在于自然,平常心态处世;乐一点儿,玩一点儿,学一点儿,想开一点儿,健康一点儿,长寿一点儿。”这是对“无思”的又一类解释,虽然现实,也许又是一种无奈和绝望的选择:无思即无为,超越、坐忘,守住本真,修身、养性,料理本份,踏实生活。
        何为君子?君子“九思”,不只是温文尔雅、中庸谦逊,还是胸怀远大、敢于引领担当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4-6-5 16:15: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本文。见贤思齐,立标杆准则;克己复礼,做绅士君子。国有此梦,也无需高喊和谐素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 01:24 , Processed in 0.0866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