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三省夹缝中的一方净土----郎木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2:3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在三省夹缝中的一方净土----郎木寺
                 一: 深藏在白龙江源头的一块福地
    释尊一帽降金盆,留下千秋遁世门。
    青藏高原余脉在,唐蕃古道路碑存。
    三千佛座梵天净,六百余年香火温。
    郎木寺名传海宇,至今鸟葬度残魂。
    这一首“过甘南游郎木”的七律、是前些年到青海湖,和当时名燥一时的天镜(盐湖)游后。返程从兰州直下甘南时,路过郎木寺时写的。究毕这里是安多藏区唯一开放的天葬场地,对游客的猎奇心有很大吸引力。何况早就听说这南边陲、白龙江源头处,正是青藏高原与秦岭南北坡交接的过渡带甘、青、川三省交界地。从历史上看,在唐朝时便是与吐蕃对恃的边界区域。为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的交汇地带。穿越郎木寺镇中的小溪、其实就是嘉陵江的源头白龙江。别看如今还是条小溪河、仅因江源就在前面几百米纳摩大峡谷的溶洞中,到这才刚好和第一条支流桑溪河交汇。从地理上说此河作为川、甘两省的界河自西向东穿过郎木寺将小镇一分为二北岸甘肃省碌曲县管辖,南岸属四川省若尔盖县辖下的回民村。虽同为郎木寺镇名、但一脚踏两省,这只是一个地名、各行各的政。再者从气象学角度说,白龙江的意义非同小可。其位置正好处在中国典型的南与北的分界线上,成了中国西部北亚热带与南温带主要的划分依据。所以很早吐蕃王朝就渗透进入这一带,传播藏传佛教。算是典型的倚寺成聚落,因寺兴镇。从最初单一的寺院及为其修生活服务的居住点,逐渐形成甘、川、青三省交界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驿站。当时究毕藏族居多、也懒得管你这界、那界的划分,最终成了藏区大概念中、与康巴藏区并列的安多藏区的一部分。
    纳摩大峡谷究毕太狭窄,其后寺址的选择自然就落定在离谷口里许已汇桑溪河的南岸。这里无形中恰藏着一块风水宝地,稍有养者均能一眼看出的福地。阴阳师谓之“金盆养鱼”。总体看来、四周群山绕,一河镇中流。东南方有一长列嶙峋光秃的石崖,当属丹霞地貌、阳光照耀下呈赤红色。民间称红石山,后因寺兴隆改名卧佛山。西南面是林木森森、江源所出、四季常青的纳摩大峡谷。正西系高原余脉的连绵丘山,北方假秦岭余势巍峨高叠、雄伟壮观各方交汇、丘山合围之略显狭长的河谷隐隐趋领导之位。据北而尊,正应了此地其后的发展。犹如先前一个毫不起眼的帽式小山,却预示了这佛地梵天的形成。吉祥必为天佑、福地必引人聚,五行俱、七彩全。登高四顾:佛殿宇辉煌流金;林园院落苍苍古木;清流银波长流逝水;夕阳丹岩赤光如火;更有处处生机勃勃的七彩沃土。几百年间、竟然成为三省间的世外仙乡,众人向往之地。
    现在郎木寺有了两座佛教格鲁派寺院一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和一个隔河的礼拜堂虽然这里并不算很富有、但中国人的面子,特别还是省际之间。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才是好哥们。最终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藏、回、汉等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真是印证一句话:越是贫穷落后之地,宗教的力量越强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4#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6-18 17:01 编辑

     十五:安多藏区的一颗明珠

      回到镇上虽然快到中午,但我们也无心再在这里用午餐。十年前游完青海湖,经兰州返回时,踏上了这条所谓的捷径。当时半下午才从兰州出发,一般走新的路线、都要慢一些,可以顺便看一看风景、以便留下一个印象。开了几个小时后宿于一个三岔路口、地方不大没几间房,但老板说规划设市、正准备修新城。也从他的介绍中初步了解到郎木寺,当时郎木寺镇离省道还有几里小公路。知道这一路到阿坝的红原都再无城镇经过,便决定顺道去郎木寺打尖吃午饭、顺便看看。

      那时郎木寺几百户居民总四、五千人,还包括寺院的僧侣。据说寺院便要占三分之一,因为两个寺院就有将近一千多。都是进入新世纪以,国家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力度。郎木寺的宗教寺院、起死回生才逐步恢复起来的。前来朝山的信众也逐渐增多迎来了逐渐增多的国内外游客。使这一度无人问津的古镇焕发生机、不但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耀、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传统的宗教服务商贸交流基础上,旅游服务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客栈、导、餐饮、土特产销售等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为这里是一块传统的梵天净土,所以国家的旅游部门尊重当地习俗、为避免和宗教界的矛盾并未直接介入。所以当地的聪明人、抓住商机产生了很多,自发性的为游客服务的项目。比如当地妇女在为游客梳编藏族花辫,租借民族服装、化装、摄影、给摄影师当力夫、导引等各种服务。旅游带热了郎木寺这小镇吸引许多外地的经营者来到这里投资业,带来丰富旅游服务形式。使这里为适应来自国外和各地的旅客的不同层次,不同习惯的需求、让各种不同文化风格逐步渗透在这个独特的高原小镇。现在你来这里看到的,已没有一点当年寺毁、香消后的残余景象。镇上对外连接的公路,已经全部标准化,高速公路已在离镇不远处通过。临近的夏河、临夏、合作、玛曲等地城市都有直达郎木寺的班车。老旧的房舍随着镇街的扩建,早已旧貌换新颜。更新增了不少的楼房、宾馆、酒店,这十来年的变化、按向导说几乎相当一个世纪。虽然原始的风情略显淡薄、但这么一个边远的所在,竟然常常出现外宾,俨然让人感到像一个国际化的社区。

      看来当年苦行大师、茸青更登降参的愿望,是真的实现了。尽管受时代局限、他一心只为佛门开疆拓土,但事实上六百多年后、这里真正变成了一块人间乐土。而且在这块安多藏区信教群众、向往的最后回归圣地,来访者在亲临天葬这种独特的藏族丧葬文化后、各自也会得很大的收获。死亡似乎也变得没有每个人臆想中的阴森恐怖、相反在这里来看了以后,不管你先前有无什么信仰、都会慢慢的得到一丝明悟。当然有的人会暂时的更加迷惘、但无论如何、对尘世执念越多的人越有好处。至少你总算看到了、什么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就是高山兀鹫给们的教育。只要你来、天葬我不保证你真正看到,兀鹫只要进入藏区的人很难看不到的。这种猛禽看到过的人都知道上,没有人会怀疑一般人能斗过牠的。但偏偏牠只吃腐食,别说人、活的小动物牠都不伤害的。天生注定就是这世界一切生命的超度者,是为促进这个世界的生态平衡、和保持这生态环境的洁净来的。无论你来时是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还是穷家贫民、裸身乞丐,全都是彻底的最后施舍。待一切结束、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照常运行。这就是自然法则、不是有谁能改变的,你还放不下吗?

      车轮飞转、转瞬已进入若尔大草原的花湖景区,生活仍在积极的进行。珍惜今朝、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中已经获得的一切。以愉悦的心态去争取去经历未来的一切。才是人生正常的态度。我不由望向西北、祈愿安多藏区的这颗明珠,明天会愈加美好。

    人生就好像一场旅行
    随时更换着不同场景


    尽管有一个共同方向
    依然含多条特殊进程
    可能你只能原点转圈
    也许他将要宇宙纵横


    珍惜各自的经历体验
    无愧这一世修炼灵魂


           全文完、谢谢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3#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6-14 08:01
    不是死法,而是葬法,我们想象是毛骨悚然,却不知藏民认为是最高阶别最荣耀的方式。叙述的如身临其境。

    从人类的感情角度看,绝大多数和你一致。理性的看这和捐赠遗体,完全一样。这的确需要一个去理解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2#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死法,而是葬法,我们想象是毛骨悚然,却不知藏民认为是最高阶别最荣耀的方式。叙述的如身临其境。

    点评

    从人类的感情角度看,绝大多数和你一致。理性的看这和捐赠遗体,完全一样。这的确需要一个去理解的过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1#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6-13 20:14 编辑

    十四:参观郎木寺天葬台

     虽然明知没有天葬仪式可看,但大家依然兴致勃勃跟着向导上山。当然也不用赶早、从容吃了早餐后,八点过才出发。看来这向导也有很大的关系网,又搜集到了十多个游客。今天特意改变路线,先去天葬台参观,然后直接去白龙江源。我们顺大路可以自己返回了。大家都表示满意,究毕去那种地方、人气越旺越好。其中有两个十来岁的小孩,很直接的问道:能看得到吃死人的老鹰吗?牠咬不咬人呵?“一般在后山都能看到的、但很少、偶或一、两只在天上飞,平时遇到几只一起都很少的。他们叫兀鹫、是我们这里的神鸟,不但不抓人、连活的小动物都不抓、只吃死了的尸体”向导很耐心的回答。

     由于大家多少都有点高原反映在,这短短的二、三公里还是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其实爬上半山后、转过山塆还有些上坡路,两旁有些藏族民居。过去才是山地草甸、逐步路便成了草原上的土路,远远就可看到下面,贴近山根处有一个、比较缓的山坡平地。有一片到郎木寺后见到的巨大经幡,挂了很多彩色和白色的经幡条。因为每葬一个人、就得先添加上一条,远远看上去很像草原上的牧家乐。当然它招待的不是四方过客,迎接的是空行母、鹫王的大军。真正看到这天葬台时、我还是有点惊讶,除了一个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出、是曾经简单垒砌而成的石台、别无可令人居住的建筑。乍一看就像是在这漫山遍野草原上,出现了一小块平整、不长草的石块地呢!

     这天葬台呈长方形、东西朝向,由一块块厚实的、各形不规则的石块组成。只是中间有几块较大、较平整,另有几块厚厚的像磨盘状的圆形墩子石、有一块中间还特意凿了个,洗脸盆大小的圆窝。还有些漫不经心的设计、如西侧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上面还系着一条残存和哈达、这石柱据说就是开始时固定死者头颅所用。东侧似乎不经意的两砣高出天葬台一、两尺的天然石头,则恰到好处的可以走到遮挡围观者视线的妙用。说实在的、这里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如果没人带领、讲解、我根本就看不出这里是早已沿袭了几百年之久的天葬台。只是对那些刻意留在现场的刀、斧、大锤、利刃之类天葬时使用的工具、以及煨桑炉和残骨、遗物焚烧炉留下的残渣,现场散乱的碎骨、器官等、我想应是为了吸引游客作的现场置景吧?究毕那些尖刀、利刃、铁斧、大锤、之类,大多都是装的不锈金属柄,可以任由日晒雨淋、风雪冰霜的。而残骸碎骨的陈旧新鲜,别说我一个医生、其实不少人都能轻易判断的。只是限于当时那种场景、自动接受了眼前现实,加之那种长期渗入石缝和泥土中的血腥恶臭气味、没去多想而已。我是单从卫生管理角度、和天葬师的职业道德角度,来察觉这个问题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工作场地都不收拾干净、兀鹫不吃或没吃完的骨骼不焚烧。那能叫享有最高荣耀的天葬吗?这样的天葬师寺院能包容吗?何况施舍者的亲人、朋友全在现场,他们能容忍吗?真是这样、还能存在四百多年,可能吗?

     但现场场景的确如此、好在当天是阴天,据说气味还不是太大。我尽量站在上风头、对这种刻意营造的阴森、恐怖气氛,到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看着那些铁斧、大锤,心里很不舒服。在藏区走动次数多了后,对他们的风俗也有些了解。就葬俗来说至少也有:塔、天、火、水、土、树、六法,最高级的塔葬、只限于大能、活佛圆寂后。最简单的树葬,仅限于周岁内夭折的婴儿。天葬虽是藏族人推崇的最好葬俗,但没兀鹫的地方无法开展且也有禁忌。土葬为藏族嫌弃,多用于恶性传染病、被毒害者及强盗、罪犯。剩下的水葬算天葬的一种变形、一直是下层民众最佳选择,但为世俗界瞧不起、但至今仍为边远区主要丧葬方式;最文明的当然是火葬,先前主要是用于僧侣、上层人士、如今的公务员等。这是现在推广和最易普及的。当然天葬这种形式,很可能作为非遗保留,究毕几种天葬鸟也早列入被保护名单、断了天葬也等于断了牠们的口粮。我想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定进程,未来这里说不定、会出现一座伪装成山体的大楼,游客们正通过隐蔽的窗口、安然的观看着眼前天然剧场中,藏族葬俗文化中最神秘的天葬现场的实景:漫天的高山兀鹫争得首先进食权后、夺得一口便便横空飞走。周围硕大的秃鹫正鹰视眈眈,时刻准备冲上作第二轮填补;至于偏爱吞大骨的胡兀鹫还在远远的山坡上观望,显然现在还不是牠们登场的时候……当然现代文明、也不会再出现那种动刀、动斧、动锤、砍砍砸砸的场面,欣赏的是鹫鹰聚食的狂舞……
        高山兀鹫
    世界第三极天之骄子
    青藏高原的光辉荣耀


    尊享俗世敬畏之战神
    突破星球极限的飞鸟
    净化自然环境之卫士
    促进生态平衡的英豪


    珠穆朗玛峰向你致敬
    喜马拉雅山为你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0#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6-12 21:16
    佛教认为把遗体献给鹰、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更利于灵魂转世在,这就是天葬的意义吧!

    是呵,其实从世界角度看,有这种或相似的葬法的民族、还是很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49#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佛教认为把遗体献给鹰、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更利于灵魂转世在,这就是天葬的意义吧!

    点评

    是呵,其实从世界角度看,有这种或相似的葬法的民族、还是很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4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21:0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6-11 21:54 编辑

     十三:夜话天葬

      藏区究毕不如外面城市,向晚的活动都结束得早。向导利用这机会,给我们介绍天葬的真实情况和注意事项。据藏文史籍记载、天葬之俗是在十一世纪末,由在藏区创立希解和觉宇两教派的著名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带来的。他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因佛教认为把遗体献给鹰、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更利于灵魂转世。因而这一葬法,逐渐在藏区流行成为风俗。天葬的核心理论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认为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分离,成为在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

      但从藏族本土文献看、天葬习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以前。远古的西藏、就出现过,“原始天葬”或“自然天葬”。最早的本土文献《红史》记载:古代苯教把世界划分为天、地、地下三个部分,天神占有重要的地位。吐蕃的第一代赞普和他以后的六个赞普,都是顺着天梯降到人间的天神之子。并且在完成天神授意的人间事业后,又顺着天梯回了天上,这是藏族史上记载的“天墀七王”。天葬之说就更加值得探究了,这可和古印度的“林葬”、“野葬”风俗毫不相关。到是和西藏大部分时间为冻土层、坚硬难掘,且树木稀少、难以制棺埋葬。便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天葬(如水葬)采用了天葬形式。而藏传佛教从印度输入后,发现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布施”本是佛教信徒的根本、布施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有“舍身饲虎”的经文。按佛教教义: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轮回,尸体成无用的皮囊,若将尸体喂鹰,算是人生最后一次善行。因之大力推动、将天葬仪式化、使这种殡葬制度化,让西藏人推崇、信仰佛法。心甘情愿用“皮囊”喂食兀鹫、作最后最尊贵的舍身布施,以求达到、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

      天葬亦称“鸟葬”,是藏族先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殡葬习俗。主要用于广大的农牧民和藏族佛教信徒。僧人是“荼毗”(即火葬)、另外还有两种人:一是公认的坏人、二是中毒而死的人,是绝不能天葬的。藏民对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每一块藏地都有天(即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人死后先盘尸、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一般用白色藏被包裹、置放在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经超度。再择吉日、请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所以好久有天葬、至少提前一天就知道了。而想看一场完整的天葬仪式、除了运气好碰上了,就得和他们提前预约。郎木寺最神秘和吸引人处、就是这天葬台,甘南地区的天葬只在这里进行。并且经家属同意、可允许游客参观。当然这一切向导都会为你办好,关键是起码凌晨四点钟就要启程过来。天葬台是半夜两三点钟、就要开始煨桑,就是燃放起拌了酥油的松枝、召唤鹫王率秃鹫群从雪山上飞来。虽然从镇上到天葬台只有一、二公里的车路,但不准乘坐车辆上山、以免惊扰逝者灵魂。加上高海拔区、行动困难,一般观礼人到达时、诵经超度的法事已经完毕。随着黎明鹫群的到来、天葬师也开始盘腿而坐,诵念经文作最后的祈祷。同时摇起卜朗鼓、吹起人骨号,使静伏于周围群山之中的、鹰鹫们应鼓号声腾空飞来。纷纷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陆续降落在天葬师周围、围成一个圆圈。人群禁止走动、全都静静地目注天葬师的一举一动。当裹尸包打开、天葬师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先用哈达固定头部在石柱上、便从背部下刀。先竖三刀、后横三刀,表达出“安息吧”。其下刀极虔诚、视为善业功德,刀纹讲究按袈裟的条格、每一刀都视为对死者的加持和超度。当肢解完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处理停当后,即向周围的鹰示意。鹰鹫纷纷上前争抢、转瞬所有肌肉和内脏便被吃干净。接下来就是被说的很血腥的场面、天葬师把余下的骨头砸碎,拌以糌粑拿捏成团团。再粘上台面血水、扔给周围的鹰鹫,直到场面上没有遗漏。当然精神身体有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建议最好不要去观看。

      看来这里的情况和先前在拉萨,了解到的情况大同小异。这样的天葬看来费用也不低,特别是正规的天葬场所。下午看到的那种大型法事、就不像普通人能够承担得起的。如果没有点有身份、没有一定数量积蓄的人(按规定去天葬的人会把所有的财产捐给寺院),是无法享受天葬这无比荣耀的待遇。当然如在交通闭塞的偏僻地方、则省钱、省事,程序很简略、据说也不少的藏寨也有。虽然不一定有很专职的喇嘛、天葬师,但那才是藏族的传统,普通人都能得到的……

    煨桑袅袅散松香,鼓号声中见鹫王。
    生死辱荣终幻境,去来清白舍皮囊。
    新陈代谢原根本,果报轮回佛道场。
    宇宙苍茫规则在,哪分俗世与天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47#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18:40:4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本来就属于共和国最低的一层,到不须深入了。不过能够放心的走进民族地区寻乐,到时要感谢现在国家的安定和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46#
    发表于 2024-6-6 16:43:21 | 只看该作者
    算是深入基层,体验民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45#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17:1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6-5 17:22 编辑

    十二:藏寨的篝火联欢晚会

      本想先转到山口、看一看天葬的地方,但看样子也并不太近,想到已经和向导约定明天同去,便决定不如早点下山去养精蓄锐。不过发现其实这小山坡的位置就很不错,听说还是寺院的夏林。因格鲁派黄教有规定,藏历四至六月间、僧侣不能外出。主要怕杀生害命、认为那时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如果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戒律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解禁。因这林内凉爽清静正好作为打坐之处。而从相关图片上看、特别是冷杉成林后酷似一帽,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僧帽山吧?

      爬上山顶、站在树林边沿向前远眺,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郎木寺小镇。遥望前方更是一幅绝佳的山水画,这金盆养鱼的格局、真还是盛名之下无虚景。四围的丘山林木合围着一片狭长河谷,纵横错杂、沿溪河牵出几行错落的民居。灰瓦白墙掩映在河谷中,主要中心大多是寺院方面的建筑。郎木寺镇风格独特、左侧有如近在咫尺的财宝山、在阳光下更显红艳,远处那在淡淡晴岚妆点下的青翠丘山、正以优美的曲线层迭起伏。不因背后峻峭的高山、刮来阵阵带有寒意的天风,使我记起正处雪域高原。这些看起来还算平缓、优美的小山坡,至少也在海拔三千五到四千米的高度。我心中大概也要深信什么东方小瑞士的美誉了。

      待到晚饭后、天一黑,虽也满镇灯光、但外面的行人也就少了。究毕高原地区日夜温差大,特别是风大、向导也找来安排明日的路线。同时要陪同我们去参加今天的最后一个项目,藏寨篝火联欢晚会。本以为要动车或走点路,谁知他领大家出后院,顺一条机耕道转过山嘴、不到百米便是一个天然的山弯草甸。靠山有几幢藏式民居,平了个有一、二百平方米的大坝。在机耕道的尽头、立了几根高杆,两排木栅,象征性的设了个寨门。依山牵了些经幡、挂了些风马旗、堆有几个大大小小的玛尼堆,说是藏寨未尝不可以、只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就是个娱乐场子。当然该有的礼仪一点不缺,迎客献哈达、敬寨门酒、导引入席。虽然简陋、却也周到,大人小孩、男女老幼一齐上阵。估计也就一、两家人的生意,挂个达巴藏寨的名头、同内地各种农家乐差不多。我们被主人延请到贵宾席就座时发现,在那马架式的长案桌后就坐的客人、约摸已有四十多人。晚会早开始了、唱的歌很老套,都是现城市歌厅早已换代的设备。现在只要通了电气地方,随便装上一套组合音响、喇叭一叫、自然满场动感音乐晃荡。
    有个看来身材相貌相对漂亮的女歌手正唱着: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这在唱青藏高原!向导说:这还是老板从九寨沟那边挖回来的台柱子。这时她已经开始在唱: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这天路到是新一些,不少人已经轻轻跟着哼起: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果然后来好又唱了神奇的九寨: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 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人间的天堂, 你那温情的灵光,洒遍山岗…… 

      在这期间、我们面前的长案桌上,已用一次性托盘摆满了、藏家秘制烧烤的烤鸡烤羊串。尝来的确鲜嫩可口,配上主打的私家秘制青稞酒、也算是绝配。不喝酒的、有藏族待客的传统饮料酥油茶,那口感真叫独特、咸咸的特适合忌讳甜食的病人。这种用酥油、茶叶加盐制作的工艺很烦琐,配上糌粑、就是藏族主食。对客人献上是尊重,是一种高能量饮料、但不宜多食。比不得青稞酒、是按内地制作糯米酒的酒曲发酵制成,只要能饮酒的就无大碍。当然喝酒如不懂他们的规矩,也要被灌醉。按向导所说一般情况、只是迎宾敬酒,可以随意。上桌后如是有侍者、陪着主人亲临敬酒,就是贵宾礼遇。一定要看清主人的手势、如果他举杯时沾酒,对空弹洒的动作连做了三下、表明向你敬的“三口一杯”酒。意即要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侍者就给你添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时、就必须全部喝干。而且你得牢记、凡是这样的规格,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这叫“饭后银碗酒”凡动过酒的都不能谢绝,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当然规矩仍是“三口一碗”。很多酒客都栽在这一关呢!其实你真不吃酒的、反而没关系,只消用右手无名指尖蘸点酒,举手向右上方弹三下,主人就不勉强了。

      在这天然草甸、星光、篝火构成的自然舞台上,在现代灯光、音响的辅助、指导下。几支歌、几个小型舞蹈、依然让我们感受体验到了,藏族歌舞文化的韵味。舞蹈中蕴含的深沉、浑厚的宗教意味,使人沉浸在一种神圣、肃穆的气氛里。高吭豪迈的歌声,在充满热忱的自由中肆意挥洒!舒展的长袖、舞动出了一个个美的精灵。很快篝火联欢就进入了互动阶段、游客中的文艺爱好者出场献艺,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也相继唱响。最后在祝酒歌中、大家一起手拉着手、肩靠着肩,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一起欢笑一起欢叫……


    寨中篝火早已经熊熊点燃
    迎宾鼓点正咚咚急切召唤
         
    歌声唱响在高原雪域
    锅庄健美舞动了佛土梵天
    西倾山脉延伸出原生希望
    白龙江源流淌着能量祝愿
        
    今宵无眠让激情回荡天地
    生命有缘愿欢乐满溢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44#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1:59:35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4-6-1 17:28
    好一场盛大的宗教游行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欣赏,问好老师,遥祝您夏琪。

    是呵,可能是他们传承了印度大量的法器、法事,加上本土宗教的一些怪异法事、法器。所以可能是宗教里法事、法器规模最盛大的了。加上他信徒的虔诚度,没有那个宗教能比拟吧?比如磕长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43#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1:08:06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5-29 20:18
    细节处都是知识底蕴,欣赏。

    不行了,记忆尽管还可以,但我打字习惯五笔,他们用的道具里生僻字多,有时打一个字很费力。哈哈,加上又应邀到厦门和阳朔去逛了一趟。还得几天才能结束。让大家久等了,抱歉!顺问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42#
    发表于 2024-6-1 17:28:32 | 只看该作者
    好一场盛大的宗教游行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欣赏,问好老师,遥祝您夏琪。

    点评

    是呵,可能是他们传承了印度大量的法器、法事,加上本土宗教的一些怪异法事、法器。所以可能是宗教里法事、法器规模最盛大的了。加上他信徒的虔诚度,没有那个宗教能比拟吧?比如磕长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6-3 2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41#
    发表于 2024-5-29 20:18:43 | 只看该作者
    细节处都是知识底蕴,欣赏。

    点评

    不行了,记忆尽管还可以,但我打字习惯五笔,他们用的道具里生僻字多,有时打一个字很费力。哈哈,加上又应邀到厦门和阳朔去逛了一趟。还得几天才能结束。让大家久等了,抱歉!顺问夏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6-3 2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1:5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5-28 22:01 编辑

    十一:见识了一次盛大的宗教游行

      登上大经堂看后、听了几个香客的谈话后才明白,现在这样的一个又一个金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布局是在香客的推动下形成的。原因是在藏区的寺庙中被破坏得成废墟的少有。因之在修复时时带了点发泄的心态,本来在在藏传佛教中,金顶包含黄色都意味着无上尊贵甚至专业书籍中、常用金顶的数量来判断寺庙的等级、比如扎什伦布寺才不过四个。虽然这种说法不绝对、但是通常只有大经堂后殿,或供奉了释迦摩尼或弥勒等主尊及大活佛寝宫与灵塔等殿上才会使用金顶。这座寺庙依山而建,最大的特色,仿佛到处都是金顶。金光灿灿的不止十余处吧,按其说法就是本寺大活佛多、本该享受的殊荣而已!

      我们连登几个层台阶,看了个大概后便从东侧门出寺了。外面正是通向天葬台的公路、一个小山岗,还有一片长势不错的冷杉林。究毕登了那么多台阶、多少还是有些疲累,我心里知道更混有高原反应。一般人、在这里稍有较剧烈的运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心中正准备下山时、隐觉有鼓乐之声传来,正诧异间、己见从天葬场方向出来的山弯处转过一路人来。好似神兵天降、遥看旌旗列队伞盖随行,居然排出了寺院中行大法事时的仪仗。这时在这小山坡上的游客也有十余人,大家都来了精神纷纷准备好手机、照相机,等着摄影。这山坡刚好高出公路一、二米,正是看热闹的理想位置。一个年青人说刚近中午就到了、看街上没几个人,寺里更清静、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谁知是有大活动,人都跑山上了呵!这时色彰队的僧人们高举胜利幢、柱面幡,已经快到眼前。由手持香炉、黄伞的高僧及吹海螺、骨笛、铜号、唢呐及各式锺、鼓、铃、铙、钹、锣、法乐队导引。居然形成四路纵队的序列、奏起佛乐,人人穿着光鲜、头戴高高的鸡冠形黄色法帽。装金挂宝、气宇轩昂,各个手持法器,身披长长的黄色法衣、显得最是威武健壮。这个我到早听说过:这套装备是格鲁派最常见的法事配备。遇重大场合,规定人人佩戴。这种法帽法衣不论修持深浅,凡本派本寺僧人都有资格、有如礼服。而“色彰”队就如军队的仪仗队,自然对形体外貌有一定的选择。何况那些法器中,大多是人皮、头骨、肢体骨做的呢。

      其实真正有资格的:是走在队列中那些戴着黄色桃状或莲状班智达法帽的人,班智达是智者之意从印来的。这是要有大学者资格、至少通晓五明和十明的十明即大五明和小五明之合称还有戴五佛冠的主持大师,就是西游记唐僧戴的那种、因上有五智如来而得名。也称毗卢帽、至于悟空、悟能戴的那毗方帽也称元宝帽藏区基本看不到。不过其五佛冠上、常以梵文或藏文字母书写种子咒代替佛像,功能名称都是一样的。再者其学士藏传佛教地区戴时看似平顶帽铲形类似鸭舌帽前端突出。这很有高寒地的地域特色,即保暖、又遮阳瞧、据说主要可防止冬天雪地反射对眼睛伤害,可说非常实用

      同时身上是否裹有袈裟,袒露右肩,下穿僧裙。加披黄色法衣、身上系坠净水瓶袋等宝物。脚登的是牛皮、毛毡或锦缎的长靴,也可区别身份高低。当然人人带的念珠更是最大讲究、单从材质讲就有菩提子、金刚子、莲子、水晶、珍珠、珊瑚、琥珀、玛瑙、玻璃、象牙、海螺、檀木、人头骨多种针对,教外人辨别都困难。只须知道、珠数均为108颗,断108种烦恼、证得108种三味。而且庞大的队列中、特别是后面,很多明显就不是出家人。难怪有人说搞得好像在过

      亮宝节,男子们身着华丽藏服、高举各种彩色经幡、唐卡。妇女们则从头到脚显示出珠光宝气,光彩照人、恨不得将最值钱的宝物亮出来大家欣赏。难怪有懂行的说看开头的排场、像是在迎送上人,面现在看似乎今晨有大善信去世天葬。请了大法事,才有部落集体参与。果然有人发现了队列中有战神亮相,是一个很彪悍、健壮的男子,头戴古时“藏王”军队的“将军帽”。手握“长矛”、耳朵戴着硕大金耳环、脖子上挂满玛瑙珍珠项链、腰佩长长藏刀并挂着精致弓箭。在一大群执着刀矛、幢幡、华盖的精干勇士,和簪璎戴珞手捧花笼靓女的簇拥着从容前行、似乎在表演一场大戏。前后竟然排了长达一、两里,在游行队列后还跟了不少手捧着哈达、香盒、或手摇嘛呢轮、挥着嘛呢旗自发跟随的群众又达数十米。

      藏胞们这种转山转水转佛塔,敬天敬地敬大佛。一生辛苦无所怨,只祈平安来世福。这种单纯的虔诚礼敬、表达了他们包括面对严峻生存自然环境和俗世权势的敬畏,和对来世对幸福生活的祈盼、向往、热诚。真让观者感佩。赞曰:

      佛家仪仗阔空前,骨笛阴森唢呐喧。伞盖幢幡连梵宇,直通极乐大花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3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00:03:08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5-27 21:08
    一座寺庙,一段历史,天下事,天下人知,问好老师。

    人生短暂、岁月悠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有多些宽容、多些理解,都能真正享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快乐。顺问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8#
    发表于 2024-5-27 21:08:08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寺庙,一段历史,天下事,天下人知,问好老师。

    点评

    人生短暂、岁月悠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有多些宽容、多些理解,都能真正享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快乐。顺问夏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8 0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3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22:0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5-26 22:07 编辑

    十:达仓郎木赛赤寺

       其实所有人一到郎木寺,必然首先就注意到了。这个寺院以绝佳的地理优势、极奢的豪华排场、霸道的站位风格,成了这个小镇自然的中心。现如今气势更大、就在那仅短短几米的界河桥头,煞有介事的修起了牌坊。先前进山门口的藏式佛塔依然矗立,接受大众的礼拜。两侧各有公路绕寺而行、西侧可盘旋至晒佛台,东侧顺坡依寺向东绕向后山、可直通天葬台。据说在安多藏区是最原始、最古老、最大的天葬台,于今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寺内最重要的建筑,无疑是大活佛讲经的大经堂。除了门柱、廊厅装饰特别认真、华丽外,并供奉着历代活佛和精美的唐卡。从依序铺满了整个经堂的坐垫,也看得出讲诵经文时的规模和盛况。

       我们参观的时候才发现香客和游人都极少,除了重要地方几乎连值殿的僧人也难看到。更不见杂役、甚至连清扫僧也未见,但到处正正堂堂、整整洁洁,通道、殿宇间仿佛连植被都少见。更不像汉传佛寺中,古木奇葩、瑶阶碧草、清幽怡人。更重要的是了解相关历史介绍后,发现先前自己主观印象,真还是大错特错了。藏传佛寺的传统风格在这里显得十分突出,正如在俄罗斯、你如果问城里那个建筑最华丽奢侈,人们会告诉你是教堂。在藏地就该是寺庙了、这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华美而庄严的建筑和饰物,让你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什么是梵天佛土。面对着满眼的褚红明黄、白壁金顶、黑框红格,鲜艳明亮的殿堂、走道,一层层的递进,顶着一层层厚重晃眼的黄金、简直像喘不过气来。

       这时从相关介绍和其他人的交谈中,我们早已明白:如果说达仓纳摩格尔底寺,是靠资历和肉身活佛立世。这达仓郎木赛赤寺则靠人才成名。究毕金色的宝座(赛赤)很难坐上,第一个坐上'赛赤'宝座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很多年后、出生在甘南地区(今碌曲县双岔乡境)的出家人降参桑格,才以其无量的功德、出类拔萃的学问在西藏甘丹寺坐上了赛赤宝座。成为甘丹寺第53任赤哇(总法台),达到佛学界至高无上的荣誉。公元1747年、他七十岁时应家乡人再三垦请、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即创建了赛赤寺院。嘉参格桑活佛于1756年9月5日两手合掌、跏趺而坐,示现圆寂。至此之后、已成转世灵童制。郎木寺历世活佛继承弘扬、第一世赛赤活佛弘法大愿,致力佛性修炼,学问通达,业绩显赫,在整个藏传区影响深远。最近这位龙仁桑盖1938年7月生于四川省若尔盖县,1941年被认定为第五世郎木赛赤活佛,1960年1月至1980年4月,任碌曲县政协副主席、州政协委员;1980年4月至2003年5月,任州政协副主席;2003年至今,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四、五、六、七届甘肃省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甘肃省政协常委。2016年9月18日在州军区总医院抢救无效圆寂,享年78岁所以仍将这冠以“赛赤寺院”。

        笔者一生编外、但也进过几天政协,知道这些都是一种荣誉。也就是可以多铸几间金屋顶,多漆几间房的黄墙壁而已。但从寺院历史的介绍中、的确知道在上世纪红羊劫中,赛赤寺院曾彻底覆灭。香火的确断了十几年、因为我发现了这么一段记录:…… 在“十年动乱”中、这里未能幸免,被彻底摧毁化为一片废墟。前述寺内存藏的大量圣物和珍贵文物全部毁于一旦 1980年,始准许重新开放兴建。是年九月二十二日,三十余名僧人在原寺址废墟上支起一顶帐篷,作为临时诵经堂、举行了开光诵经仪式,拉开了重建序幕……

       装金添彩又如何,缘起缘终渡孽河。莫笑凡僧争意气,劫灰散尽剩心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3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22:11:42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5-23 20:49
    见多识广,少受冤枉。

    哈哈,当年文革真还有人因这种花被冤枉,新世纪出邮票或许也是为其正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19 18:18 , Processed in 0.0930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