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克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 《绎史》中《诗经》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09:32:24 | 只看该作者
    未出“正月十五”,尚在“年”中。首先,感谢上面诸位捧场,借此给大家拜年,预祝诸位好友和读者们:丁酉年心情愉快、身体康健、万事大吉!
    最后,还是希望同好们不吝批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09:3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3-2 22:34 编辑

    《绎史》中《诗经》故事(四)

    [第一部分]


    【原文出处】


    《绎史》(清•马骕)卷三十三

    春秋第三(卫州吁宣姜之乱)


    【组诗之一】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音“宣”义“忘记”)。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音“科”义“古草名”意“宽大”)。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①
    硕人其颀,衣锦褧(音“迥”义“罩衣、披风”)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音“题”义“茅草嫩芽”),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音“求其”义“天牛幼虫”音“脖颈白嫩”),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②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③
    日居月诸,照临下上。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上是昌。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④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音“抑”义“阴沉有风”),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⑤
    ①诗经•国风•卫风;《诗序》:《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
    ②诗经•国风•卫风;《诗序》:《硕人》悯庄姜也。庄公或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悯而忧之。
    ③诗经•国风•邶风;《诗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④诗经•国风•邶风;《诗序》:《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致固穷之诗也。
    ⑤诗经•国风•邶风;《诗序》:《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日月》异文】

            《二十五别史》(齐鲁书社)第813页《绎史》(清•马骕篡刘晓东周德钧等点校)“卷三十三”中《日月》原文:“日居月诸,照临下上。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上是昌。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清]马骕撰,王利器整理《绎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一版)第905页“卫州吁宣姜之乱”中《日月》文字如是:“日居月诸,照临下上。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名家藏书》(郑福田等主编远方出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十五卷《诗集传》(宋•朱熹注)第42页中《日月》行文:“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古诗文网》中《诗经》在线阅读“国风•邶风”之《日月》一诗内容如此:“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仅就上列四处《日月》行文,除了标点异同暂且忽略不究,针对“下上”与“下土“、“下土”与“下上”以及“昌”与“冒”之间区别,貌似无关大局,其实关乎诗情画意。另外,在“日居月诸”一句中“居、诸”二字,一般译文视为“语尾助词”,亦不恰当。“居”字原本有较广泛实义,相对的“诸”字,或可通假“住“或”宿”。至于“昌”与“冒”,若参照“下上”顺次,“昌”或“冒”均可解,选择“冒”字,则更加形象生动。因此,望文生义,此诗亦可直译如下:


    白天太阳、夜晚月亮啊!轮番照料人间的忙闲。
    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一去不复返。
    竟然心安理得,对我不再眷顾。
    白天太阳、夜晚月亮啊!滋润根本才能茁壮成长。
    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恩断而情绝。
    竟然心安理得,对我不再爱怜。

    白天太阳、夜晚月亮啊!一样都从东方升起。
    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臭名远扬。
    如何心安理得,让我把他彻底遗忘。
    白天太阳、夜间月亮啊!都从东方一样起升。
    父亲母亲啊!为何不能呵护我一生。
    如何心安理得,让我不再懊恼倾诉。

            朱熹评注《日月》:“赋也。日居夜诸,呼而诉之也……言日月之照临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处,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见弃如此,而犹有望之之意焉,此诗之所以厚也。”此“朱批“之”厚“,定格在”一个弃妇即便在呼天抢地般哭诉中,依然犹有望之之意……“尽管朱老夫子并没有具体表明,如此”犹望之意“,究竟期盼”浪子回头“,还是渴求”古道弘扬“,抑或仅是”诗话情怀“而已,更可能三者“兼而有之”吧。但是,在朱子之”厚“中,应该没有像”巾帼不让须眉“一样的默许和赞叹。
            民国之初,凡理解鲁迅先生痛斥中国旧文化“吃人”本质者,亦不难理解中国传统礼教历经宋明两代的系统强化之后,基本上也就堵住了传统汉学进步的前景道路,故而才出现一大批有识之士,一二再三地大声疾呼“德先生”和“赛先生”尽快降临中国,以求能够救赎天灾人祸轮替摧残的华夏苍生。于是乎,“民主”和“科学”才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进而在整个民国时期,首先于文化理论和文艺实践上,才充斥着姹紫嫣红的色 ,并取得了至今无法企及的文化成就。

            民国期间,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和发展上,尤其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造诣非凡。据有关资料记载,闻一多先生诸多研究成果,多数还没有来得及著书立说,便为了民族自由解放运动,而喋血街头!

           “ 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9月第一版《古典新义》(上下册),是依据闻一多先生研究《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文史资料的整理汇集……”(摘于网络搜索“古典新义”)在《古典新义》(上册)中,闻一多先生评析《诗经》的章节诗句,于主线上,依然不离不弃“序/毛序“”笺/郑玄“”传/朱注“。其中,涉及到《日月》一诗,据其惯例,依然仅是注重某一个单字的意义探究。不过,在《日月》文字分析中间,闻一多先生特别提到”故“与”假“、”且“与”借“、”姑且“与”假借“之间,在字词本义上是完全等同的,并且于时代前后上”假借“早于”姑且“,依此有助于判定某一类诗句在成文诗创时序上的问题;另外,针对”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一句,先引用《史记•屈原列传》:”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这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首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进而,认定此句为:”痛极而呼父母之辞。“(此段闻先生的评语摘自《古典新义》闻一多全集选刊之二(上)古籍出版社1956年6月第一版p169-179。)

            综合上面朱熹、闻一多等前辈学者的《诗经》研究成果,再看《日月》中每章的前两句,即”日居月诸……“亦可直译成一句:”老天爷啊!“或”我的老天爷啊!“

    【故事之一】

            公元前约751年(卫庄公5年),公爵卫国的国君姬扬,即卫庄公,娶侯爵齐国太子的胞妹为夫人,世称庄姜。庄姜貌美但没有生育,故遭冷落。卫庄公又娶侯爵陈国的公主历妫立为夫人。历妫生儿子孝伯,孝伯早死。卫庄公与历妫陪嫁的妹妹戴妫也生一子,即后来继位的卫桓公姬完。姬完的母亲戴妫去世后,卫庄公指定庄姜领养,并立为太子。卫庄公与宠妾生有一幼子,即卫州吁。卫州吁深受卫庄公宠爱,自幼热衷杀生斗狠,而卫庄公放任自流,未加禁止。
            公元前约739年(卫庄公18年),卫庄公指令公子州吁领兵打仗。大夫石鹊进谏卫庄公:“庶子喜好打仗,现在又让他带兵,这样容易引起内乱纷争啊!”卫庄公不予采纳。卫庄公夫人庄姜对卫州吁深恶痛绝,卫国大夫石鹊便对她建议道:“我听说,若真正爱护孩子,首先让其懂得规矩方圆,授予仁义礼信,隔绝邪恶暴行。骄、奢、淫、逸一直以来被视为邪恶不端行为,这四样不良品质都是因为娇惯放纵而逐渐形成。公子州吁将来继承王位,肯定将成为事实了。即便他不继位,也将是国家的祸根。人世间,凡备受尊宠者,若还能够不傲慢待人;傲慢待人,若还能够再屈尊敬畏旁人;屈尊敬畏旁人,若还能内心不存遗憾,或心存遗憾,若还能克制自己珍爱别人……像这样的人间事项,真的太稀罕少见了!世间道德,所谓六逆,指的就是:卑贱妨害高贵、年少欺凌年长、居远离间亲近、新人挑拨故旧、弱小横加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而所谓六顺,则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因此,凡是远离六顺而任由六逆滋生时,祸患不久将至啊!所以说,真正君子,一旦看出祸端苗头,务必尽快铲除剔净,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庄姜也置若罔闻。石鹊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交往密切,石鹊禁止儿子与卫州吁来往,但石厚依然我行我素。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太子姬完继位,即卫桓公。大夫石鹊告老不仕。
            公元前719年(鲁隐公4年)春天,卫州吁聚集从卫国逃亡流民袭杀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即卫前废公。卫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遭到弑杀国君,从此弑君篡权僭越积重难返。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3#
    发表于 2017-2-8 19:09: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克谐辛苦解读、考据。虽然我读着读着就头痛,理解起来很吃力,看过后就忘。但争取每贴都认真阅读,就算理解些星星点点,想必也增加些文化素养。

    点评

    老党兄虽是谦言,但亦是我等同感。 且不论《诗经》知识,单就春秋故事吧。我个人于学生时代,最早从《东周列国志》、蔡东藩演义、《上下五千年》中获其轮廓,再读正经野史之际,依然懵懵懂懂!尤其春秋列国史实记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0:16:10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7-2-8 19:09
    感谢克谐辛苦解读、考据。虽然我读着读着就头痛,理解起来很吃力,看过后就忘。但争取每贴都认真阅读,就算 ...

    老党兄虽是谦言,但亦是我等同感。
    且不论《诗经》知识,单就春秋故事吧。我个人于学生时代,最早从《东周列国志》、蔡东藩演义、《上下五千年》中获其轮廓,再读正经野史之际,依然懵懵懂懂!尤其春秋列国史实记载,均用王公在位纪年,像春秋三传一样,凡发生在某公侯某年之内事件,特别涉及其它国家者,甚或早已时隔三五十年之久。所以,姬周纵横八百载,粗略有过西周、春秋和战国三个阶段。然而,其三者之间究竟如何过渡?而在这种过渡之中,民众有何反应?圣贤如何思想?文化成果如何?诸如此类疑问和困惑,起码是我个人偶或关注文艺作品及其相关创作背景时,时常萦绕心头。
    春节前着手楼文,每篇搜罗查询资料,经常为一个字词,时间飞逝。所成篇章,看似矫情,更嫌炫耀,实为解除自我心结。除了上述念头需要厘清之外,意欲通过这份努力,苛求达其目的:
    一、        尽可能用公元纪年,来说明春秋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二、        凡引用书籍或前人评述,力求出处明确而具体;
    三、        坦然自我成见,不媚俗,不随波逐流。
    最后说明一下:为何没有紧扣大标题,来详细评说《绎史》或逐一分析《诗经》呢?
    《绎史》成书体制,类似《史记》纪传,贵在远古和上古“三代”图表脉络清晰,应为清初国内考据资料的集大成者。但是,马骕先生效仿马迁,仅在章节之末,抒发胸怀,直陈心意,弊在蜻蜓点水,鲜有革命创新。
    “诗三百”从行文到逐字逐句以至于诸篇章结构,国内历代都不乏解构剖析,更加之当下网络便利,但凡有心为之者,仅靠一部手机或电脑,即刻一览无遗,亦可旁征博引,而成时代新篇。
    综上所述,当下“四季歌文学社”从360或百度功能不知为何故一直不容易搜索见到!而从其社区名称到网页内容,确乎一直致力于恪守诗歌精神之上的文艺创作。因此,再次感谢版主、诸位斑竹和热心读者积极鼓励之外,我个人还是深望同好大家畅所欲言,不吝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25#
    发表于 2017-2-11 20:00:0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深厚的文章,一方强迫自己用心读,反复咀嚼,期能收获万一。元宵节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4:5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3-2 22:34 编辑

    《绎史》中《诗经》故事(四)[第二部分]


    【原文出处】

    《绎史》(清•马骕)卷三十三

    春秋第三(卫州吁宣姜之乱)


    【组诗之二】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音“许”义“勉励”)寡人。①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音“原”指代“何处”*)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音“寻”本义“水声”此处通假“悬”意“时间长久”*)兮,不我信兮。②

    ①诗经•国风•邶风;《诗序》:《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诗传》:戴妫归于陈,庄姜赠之于野,赋《燕燕》。马骕旁注:朱子云,远送于难,可为送戴妫之验,以陈在卫南也。但《史记》称完母死,复与此不同。
    ②诗经•国风•邶风;《诗序》:《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
    *注释参照《古典新义》闻一多全集选刊之二(上)古籍出版社1956年6月第一版p173-174。

    【故事之二】

            姬周之初,公爵宋国(子姓)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微子启的封国,位于今天河南睢阳附近。宋殇公(子姓、宋氏、名与夷)曾被父亲宋宣王立为太子。公元前729年,宋宣公病重,舍弃太子与夷,推举弟弟公子和继位,即宋穆公。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重,交代大司马孔父嘉(子姓、名嘉、字孔父),待其死后,务必让位宣帝之子与夷。当时,孔父嘉便对宋穆公说:“大臣们都想拥立你的儿子公子冯啊!”宋穆公回答:“不能立我的儿子,否则无法报答我哥哥的好意!”于是,宋穆公病重时,便把儿子公子冯流放到郑国。
             公元前719年,宋殇公(子与夷)即位后,郑国蓄意帮助公子冯回国篡权。同年,卫州吁弑杀卫庄公。卫州吁为了巩固地位并笼络民心,借故二年前郑国曾经讨伐卫国的旧怨,谋划攻击郑国。卫州吁先派人到宋国,宣称公子冯在郑国早晚都是宋殇公的宿敌后患。赢得宋国同意协助攻打郑国,卫国便联合当时与其友好的邻邦陈国、蔡国一起,四国大军围攻郑国东门五天后,便偃旗息鼓,各自打道回府了。
            卫州吁纠集四国部队攻打郑国之际,鲁隐公询问身边大臣众仲:“你看卫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我只听说过立德教化民众,没听说过战争挑衅可以安抚民心。治国安民,如同抽丝剥茧,贵在厘清头绪,有条不紊,而不能乱作一团,事与愿违。卫州吁热衷穷兵黩武,本性嗜杀残忍。穷兵黩武难有万众一心,嗜杀残忍难得真情拥戴。一旦众叛亲离,还能成就什么壮志伟业呢?挑衅战争如同玩火,玩火自焚,屡见不鲜。卫州吁弑杀国君又祸害民心,不懂洗心革面而立德利民,却妄想利用战争混淆视听,苟且片刻安宁。我看卫州吁前景不妙啊!”
            卫州吁尽管联合友邦打击了郑国嚣张气焰,但没有赢得卫国民众爱戴,政治地位依旧岌岌可危。协助卫州吁篡权的石厚只好向父亲石鹊征求稳固卫州吁权势地位的办法。石鹊建议:“朝觐即可。”石厚又问:“如何才能允许朝觐呢?”石鹊回答:“天王时下宠信陈国,陈国与卫国和睦,可以先到陈国疏通,让陈桓公国说服天王同意卫国觐见,卫州吁地位不就名正言顺了吗。”于是,石厚便和卫州吁一起赶往陈国“走后门”去了。
            获悉卫州吁和石厚一起去了陈国,石鹊赶紧派人转告陈桓公:“卫国狭小,我已经老朽,无能为力了。卫州吁、石厚弑杀了我国君王,请您趁机惩恶扬善吧。”陈国即刻拘禁卫州吁和石厚,并要求卫国派人到陈国处理后事。卫国便派右宰(卫国官名)名丑者在陈国濮地杀了卫州吁,故世称卫州吁“卫前废公”。石碏派他家臣獳羊肩在陈国杀了石厚,石鹊此举则是汉典成语“大义灭亲”的由来。
            公元前718年(鲁隐公4年冬),卫国人迎接在邢国做人质的卫庄公另一个儿子姬晋继位,即:卫宣公。

    【组诗之三】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意“屈折的样子”),母氏劬(音“屈”义“辛苦”)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音“寻”地名“河南浚县”)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音“现缓”意“鸟鸣宛转悠扬”)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①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意“何时”)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②
    匏有苦(通假“枯”)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意“带,绑在腰间的样子”),浅则揭(义“举持”)。
    有瀰济盈,有鷕(音“咬”义“雉鸡叫声”)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一般读音“昂”代词“我”;另外读音“仰”义同“仰、仰望、张望”亦可解)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③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音“敏”义“勤劳、努力”)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音“是”意“水流一色貌”)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④
    氓(音“萌”义“民”意“特制外来之人”)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音“千”义“拖延、耽误”)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音义同“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音“但”义“沉溺、迷恋”)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音“系”意“笑的样子”)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⑤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⑥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⑦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⑧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音“皮”义“增加”)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音“哲”意“指责”)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故*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催*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⑨

    ①诗经•国风•邶风;《诗序》:《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朱子曰:此七子自责之辞,非美七子也。
    ②诗经•国风•邶风;《诗序》:《凯风》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广。国人患之,而作是诗。
    ③诗经•国风•邶风;《诗序》:《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
    ④诗经•国风•邶风;《诗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与新婚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
    ⑤诗经•国风•卫风;《诗序》:《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仪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逐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逸也。马骕旁注:《传》称宣公上烝夷姜,下纳伋妻。时其淫乱无礼仪,故下皆化之,《谷风》《氓》诸诗所由作也。
    ⑥诗经•国风•邶风;《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
    ⑦诗经•国风•邶风;《诗序》:《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追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
    ⑧诗经•国风•邶风;《诗序》:《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
    ⑨诗经•国风•邶风;《诗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郑笺:不得其志者,君不知己志,而遇困苦。《诗集传》: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又叹其贫窭,人莫知之,而归之于天也。
    *此处《北门》行文,取自[清]马骕撰,王利器整理《绎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一版)第911页。

    【故事之三】

             平王东迁,周郑交质,王朝失权,天子无尊,礼崩乐坏既成事实,倒行逆施无处不在。公元前718年卫宣公姬晋即位前,卫郑两国已成宿敌,王朝与列国以及列国之间,冲突频发,战火连年。单言卫国境内,卫宣公先与父亲卫庄公遗孀夷姜私通,生儿子名“伋”,立为太子,并指令右公子姬职作太傅。太子伋成人后与齐国通婚,将娶齐僖公女儿为妻。齐僖公女儿嫁到卫国后,还没有和太子伋圆房,卫宣公羡慕儿媳貌美,自取为妻,并立为正夫人,世称“宣姜”。夷姜因卫宣公夺子媳而悬梁自尽。宣姜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姬寿,老二姬朔。卫宣公指令左公子姬泄作二人师傅。宣姜与儿子姬朔屡次向卫宣公诬告太子姬伋行为不端,卫宣公因夺太子妻之故,早有废太子之心。于是,卫宣公明里派太子伋出使齐国,暗地买通恶人于卫齐交界处,铲除太子,事先约定太子车马上插有白牦为标志。宣姜大儿子姬寿获悉卫宣公阴谋,急忙面见太子,告知实情,阻止前行。但太子伋对弟弟说道:“一个人怎能为了求生而违背父亲的命令呢?”姬寿见太子去意已决,并假装饯行,灌醉太子后,自持白牦先行一步。在卫齐交界之地,强人恶煞见持白牦人马,不问青红皂白,即刻残杀。而随后赶到的太子伋看到弟弟姬寿已经被杀,痛心疾首地喊道:“我才是你们要杀的人啊……”闻之身份,强盗又杀了太子姬伋。卫宣公知两个儿子已死,立姬朔为太子。

            公元前700年冬卫宣公姬晋去世,太子姬朔继位,即卫惠公。
            公元前696年,左、右公子愤恨卫惠公曾经谗言导致太子姬伋以及姬寿死亡,率众围攻卫惠公,并扶植太子伋的弟弟姬黔牟为君,世称卫君黔牟。卫惠公逃亡齐国。
            公元前688年,为承诺送卫惠公姬朔回国复位,齐襄公纠集宋、鲁、陈、蔡四国攻打卫国,周王朝派子突率兵救卫失败,卫君黔牟流放成周,左、右公子被杀,卫惠公复辟。世间贤达议论二公子树立卫君黔牟,而不知固本强末,以至于功败身毁,故曰:“不知其本,不谋。”

    【夹叙夹议】

            《诗经》出自卫国之邶地的《凯风》咏叹:“……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针对于此,古往评论:“诗序”言“……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而“诗传”曰“此七子自责之辞,非美七子也。”纵观《诗经》中相关卫国地界内的诸多诗句和宫廷故事,禁不住心存质疑:“在《凯风》之中,或刺或美,或责或赞的“七子”,其究竟只是世俗泛指呢?抑或针对卫国君主家室的命运喟叹呢?

            首先,大致统计一下卫庄公共有几个儿子及其命运如何。庄姜没能生育,抚养戴妫所生姬完,即卫桓公,后遭异母弟弟州吁弑杀;历妫生姬孝伯,孝伯早死;宠姬生州吁,即卫前废公,被石鹊设计截杀;卫州吁死后,石鹊等辅助卫庄公另一个儿子姬晋继位,即卫宣公。由此,卫庄公见于记载的儿子不少于四个。
            再看卫宣公的儿子状况。夷姜生太子姬伋,宣姜之长子姬寿,二人被强盗杀害于卫齐边界;宣姜次子姬朔,即卫惠公,立而被逐,后借外力复辟;卫惠公被逐时,另立姬伋之弟姬黔牟,后被流放成周。据此估算,卫宣公也不少于四个儿子。另外,尚存疑问的是:右公子姬职、左公子姬泄不知与卫宣公何等关系,更可能是卫庄公或前代卫公侯的儿子,而卫惠公回国后,先杀左、右两公子,再复位掌权。
            纵观卫国公侯,儿孙繁多茂盛,兄弟残杀恶斗,性命权势,朝不保夕。华夏传统,希冀“多子多寿”,亘古至今,其实不然。自儿时家母常言“好儿不用多一个顶十个”,届天命之年后,愈发信矣!

    【组诗之四】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音“滂”意“雨雪盛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音“祖”义“阻”*)。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①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古同“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②
    籊籊(音“替”意“长而尖”)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音“错”义“玉色洁白”),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③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④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⑤
    新台有泚(音“此”意“清亮、鲜明”),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音“渠除”意“躯体佝偻”)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音“器式”意“驼背”)。⑥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音同“怏”意“内心不畅快”)。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⑦


    ①诗经•国风•邶风;《诗序》:《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
    ②诗经•国风•邶风;《诗序》:《泉水》卫女思归也。嫁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此诗以自见也。
    ③诗经•国风•卫风;《诗序》:《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
    ④诗经•国风•邶风;《诗序》:《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⑤诗经•国风•卫风;《诗序》:《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家者,所以育人民也。
    ⑥诗经•国风•邶风;《诗序》:《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
    ⑦诗经•国风•邶风;《诗序》:《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
    *“且”读为“zu”见于《名家藏书》(郑福田等主编远方出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十五卷《诗集传》(宋•朱熹注)第50页,朱注:“且子余反,下同。”在甲骨文中“且”同“祖”同“社”引申“居”。《古诗文网》标注此处“且”读“ju”有其理由。朱熹注音,虽标注为“zu”,但亦视“只且”为“语助辞”,故流俗。从文字源流来看,汉字到春秋早期,基本类同这一时期的《尚书》,真个是“字、字珠玑”!即每一个单字都包含有丰富内涵。所以,“既亟只且”,若逐字解析,应为“时下(虚邪)如此激烈(若)独身(难以)阻挡”。由此,《北风》一诗,亦可释说如下:

    北风刺骨,雨雪肆虐。
    如果真心爱我,携起手来吧!
    歪风邪气,如此炽烈,独身难行。

    北风呼啸,雨雪狂暴。
    如果真心爱我,携起手来吧!
    歪风邪气,如此凶悍,独身难行。

    赤色才是狐狸,白色怎叫乌鸦。
    如果真心爱我,携起手来吧。
    黑白颠倒,倒行逆施,独身难挡。

    【综合评析】

            《诗经》305篇,“风”160“雅”105“颂”40 。“风”之中,落在春秋之卫国、郑国者,“邶风”19篇,“卫风”10篇,“郑风”21篇;其三者,合计已达50篇。暂且不论所谓“卫郑淫风”究竟起自何人及其合理与否,单看本章节所列四组23首诗句,与其说“左右离不开宫廷轶事、刺人讽世”,毋宁讲“始终不过是一些世道人心、儿女情长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7#
    发表于 2017-2-17 19:52:1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学习。克谐辛苦,注意劳逸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1:5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2-18 11:55 编辑

    首先,谢谢楼上老党兄的劝勉!所谓“乐此不疲”,恰似当下我之组织此文状态!直言实际情况,近似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吧!

    昨日,朋友从香港回来,带回一本台湾版木心《即兴判断》。关于木心先生,应该是通过陈丹青先生宣扬,前些年我也曾关注过。而只是一直没有读过木心先生的出版作品,仅从网络或报刊上读到过一些木心的文学评语、艺术箴言和人生警句之类东西。
    在我直觉上,木心先生人生轨迹堪称近代传奇。能有如此生活经历的一个人,不但容易大彻大悟,即便迸发出来任何形式内容上的思想情绪化感慨、愤懑和愁肠,都不难理解。因此,虽然我自己觉得,在针对民国时期一些文化名流的评价话语中,木心先生言语犀利而不折不扣,尤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我所见到的最为中肯者。但是,木心先生独立坎坷的一生,无论别人或他自己如何诠释,起码我个人是自青少时期在内心中就一直抵触的一种艺术人生样式、格调和活法。所以近三五年,虽说时常徜徉书店,也数度见到木心先生的国内版本,但并未购买,只是在一闪念之间,曾买了一本陈丹青先生的《草草集》。此刻,亦忘了《草草集》推荐给谁拿走了。
    手边《即兴判断》一书,自左往右掀开,除了封面、标题页、作者遗像,再映入眼帘的是作者一段手迹。朋友刚递给我此书时,顺手一翻,眼光便停留在这一页“手迹”上,瞧着那轻柔矜持的行文,心里默念着,而思路并没有跟得上去。昨夜晚,灯下逐字品味,禁不住豁然开朗,对木心先生又多了一层钦佩和敬畏。
    木心先生手迹如此:“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欣赏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即滑入武断流于偏见,不配快乐了。这个‘度’,这个不可逾越的‘度’文学家知道。因为,不知道,就不是文学家。”(见于《即兴判断》木心作品集INK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10月出版)
    关于木心先生,仅是上面一段文字,就可将其定位在世界文学/文明在近代思想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为未来人类的文化/文明树立起来一面飘扬着“不应再充满戾气,而应不离不弃‘轻轻判断、隐隐预见’快乐品质”的旗帜。然而,若真正读明白了木心先生此段手迹的文字内涵,固然不能剥离西方文化,特别是其“宽容”精神的印痕烙印,更应在古今华夏天地,特别是从新中国之后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之下的人格心理及其社会状态中,溯本清源,深入浅出。

    上面泛泛而谈,放置于这种帖子和回复交流之中,粗看莫名其妙,细瞧其实不然。因为,就上面《即兴判断》内所列出来的已经出版“木心作品集”数目中有一本就叫:《诗经演》。
    木心先生演绎过《诗经》?!对此,我过去即便看到过,也一定是没有用心留意!因此,获其信息后,我今晨赶紧到网络上查询内容,了解详情后,即刻36.20元网购了一本《诗经演》。那么,我为何会有如此急切举止呢?若究其根本,就在于多年来一直觉得国学文化市场,单言对于“诗经”,貌似一再发扬光大,实属始终敬而远之!所以,无论从读书学习角度,还是相关一人一生,在树立“三观”做人处事方面,都需要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和积极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凡舍本逐末,像无根之树,似空中楼阁,起码在当下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下,甚至不用“轻轻判断”,都可以大声疾呼:无根之木,必死无疑!空中楼阁,坍塌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9#
    发表于 2017-2-19 09:35:55 | 只看该作者
    赞克谐这样的观点。我时常有您这样的感觉,但没有明晰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2:3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3-6 10:31 编辑

    《绎史》中《诗经》故事(五)

    【原文出处】

    《绎史》(清·马骕)卷三十五

    春秋第五(桓王伐郑)


    【组诗之一】

    有兔爰爰(通假“缓”意“行为谨慎小心”),雉离(同“罹”义“遭难”)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音义同“哦”即“张口言唱”)。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音“浮”义“罗网”)。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意“睁开眼睛”)。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音“冲”义“罗网”)。我生之初,尚无庸(同“用”义“劳役”)。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义“听力敏锐”)。①
    彼采葛(俗称“葛藤、葛麻、葛根”)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应为一种空心径直的“蒿草”)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②
    大车槛槛,毳(音“翠”义“禽兽纤细绒毛”)衣如菼(音“谭”古代草名或同“荻”此处指代色泽应为“土黄”或“乳白”若言“青绿”不妥)。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音“吞”义“行动缓慢的样子”),毳衣如璊(意“赤色”)。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③
    伯兮朅(音“且”意“威武貌”)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音“树”义“长竹棍子”),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音“高”义“晨光明亮”)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音“梅”义“病症”)。④
    【注释参考】

    ①诗经·国风·王风;《诗序》:《兔爰》悯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
    ②诗经·国风·王风;《诗序》:《采葛》懼谗也。《诗传》:采葛所以为絺綌(古代葛布统称“絺綌”音“持系”),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③诗经·国风·王风;《诗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仪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诗传》周人行役,而讯其家室,赋《大车》。
    ④诗经·国风·卫风;《诗序》:《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郑笺》: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之。《诗集传》: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作是诗。
    【故事之一】

            周平王姬宜臼在位于公元前770—720年期间,公爵郑国的武公姬掘突、庄公姬寤生先后担任王朝“三公”的主政。郑庄公时,郑国实力横强。郑庄公精力基本都用在了国内事务上面。所以,事关王朝大事,周平王私下里经常托付虢国公操办。郑庄公对此十分不满,便当面质问周平王原因,周平王回答道:“没有这种情况啊。”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主动提出周郑交质,名义上说是派王子姬狐去郑国学习管理,而作为交换郑国太子姬忽寄身王城成周(洛阳)。
            公元前720年春季,周平王去世。周太子姬狐自郑国返回奔丧中病死,故由姬狐儿子姬林继承王位,即周桓王。即位后的周桓王,公开将王朝大事委任虢国公督办。郑庄公闻讯,恼羞成怒,夏初派国宰祭足率部队盗割临近王朝的温地麦子,秋季又抢劫王畿的庄稼。于是,周郑交恶。
            姬周天朝与公爵郑国,由“周郑交质”以至于“周郑交恶”。《左传·隐公三年》评论其事,白话直说如是:“没有心悦诚服的相互信任,即便抵押人质作信物,也无济于事!尚若彼此心悦诚服,相互彬彬有礼,即便没有信物抵押,谁能挑拨离间?若是虔敬诚信,在国内大事上,像杂草青菜、生活器皿等自然万物,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敬献君王,更何况国际交往呢!礼尚往来,应该崇尚诚信,而不能单凭物质交换。所以,古代诗歌中,‘风’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苇》《泂酌》,都是弘扬和赞美礼仪诚信的道德意义啊!”

    【组诗之二】

    于以采蘩(音“烦”义“白蒿”),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音易“壮”意“服饰盛大繁多”),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象形义同“祀”意“祭祀物件规格讲究”),薄言还归。①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音“劳”义“积水”)。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音“奇”义“三足锅”)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义“主持”)之,有齐季女。②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音“甲”义“盛酒器”)。醓(音“贪”义“多汁酱”)醢(音“海”义“肉酱”)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音“嚼”意“口条、牛舌”),或歌(义引申“琴瑟”)或咢(音“哦”象形引申“击鼓”)。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音“沟”意“高寿、老人”)。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③*
    泂(音“迥”义“远方”)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音“分”义“蒸饭”)饎(音“尺”义“面食”)。岂弟(音“凯第”即“恺悌”义“仁爱敦厚、尊老爱幼”)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音“卓”义“洗涤”)罍(音“累”义“盛酒器”)。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音“即”或“是”义同“既”意“首肯、赞同、拥戴”)。④
    【注释参考】

    ①诗经·国风·召南;《诗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诗集传》: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
    ②诗经·国风·召南;《诗序》:《采蘋》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诗集传》:南国被文王之化,大夫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
    ③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诗序》:《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诗集传》:疑此祭毕而燕父兄耆老之诗。
    *《行苇》分段,采纳朱熹《诗集传》:分四章,每章八句。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行苇为养老之诗。
    ④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诗序》:《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
    【夹叙夹议】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此段行文见于“360百科”《诗经·小雅》)
            《诗经》十五国风分属“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其中“周南、召南”属于西周文王教化之地,而“王风”隶属平王东迁成周的洛阳区域。单从字词语句结构上分析,撇开《诗经》原文历经辗转流传而文字难免脱落有误之外,像“周南、召南、王风以及雅、颂”应较正统规范;另外,从内容上看,此处‘风’之《采繁》《采蘋》、‘雅’之《行苇》《泂酌》,充斥祭祀宴乐的铺张繁重,展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风貌。尝试直译《采蘩》如下:
    何处采蒿草,河岸沙丘上。采来有何用,公候祭祀中。

    何处采蒿草,沟壑山涧中。采来有何用,摆在祭坛上。

    服饰最繁华,祭祀日夜忙。礼仪最繁重,谁敢说回家。

    【故事之二】

            公元前717年(鲁隐公6年),郑庄公第一次到成周朝觐周桓王。周桓王没有给郑庄公应有的礼遇。事后,当朝周公提醒周桓王:“想当年,周室东迁时,依仗的主要是晋国、郑国。善待立过大功的国家,是为了给其他诸侯国树立榜样。像郑国,我们高接远迎唯恐求之不得!现在竟然对人家不礼貌。郑国不会再来朝觐了!”
            公元前715年(鲁隐公8年)夏天,周桓王正式任命虢国公(姬忌父)主持朝政。同年,郑庄公姬寤生出于礼节,与齐僖公姜禄一起到成周朝觐。
            公元前712年(鲁隐公11年),周郑易田。周桓王将隶属郑国的“邬、刘、蒍、邗”四邑划归己有,而将西周时苏子国(亦称“古温国”)十二邑,即“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大大方方地划拨在郑国名下。
            “周郑易田”故事,贤达道德人士评价说:“宽容仁慈是德行根本,也是礼仪规范。若把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还当成自家玩意儿拱手让给别人,别人并不会因此敬佩你,反而会与你更加疏远。”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鲁桓公5年),周桓王罢免郑国在王朝“三公”权势,郑庄公不再进贡朝觐。秋天,周桓王率领诸侯国联合军队,兴师问罪郑国。周桓王统帅中军,虢国公姬林父率领右军,蔡国、卫国军队胁从;周公姬黑肩亲领左军,陈国辅助。王朝大军浩浩荡荡奔赴郑国。郑国公子姬突向父亲郑庄公提议:“先分派左右两支部队,分别针对王师右军的蔡、卫部队和左侧的陈国士兵。附庸国一旦溃不成军,王师难以独自抵御,必败无疑。”郑庄公采用儿子姬突战术,命令郑国大夫曼伯率领右翼,左翼由郑国宰姬祭仲(祭足)担当,亲自统帅中军并由大夫原繁和高渠弥辅助,摆设“鱼丽”阵势,迎战王朝联合军队。战况不出所料,“蔡、卫、陈”士兵不堪一击,溃不成军。郑国兵将转而攻击王师主力。郑国大夫祝聃用箭射伤周桓王肩膀。周桓王军败身伤,依然指挥若定,组织撤退。祝聃请求乘胜追击,郑庄公阻止并说道:“君子之间,尚且需要谦让,不能强出头,何况对方是大王啊!这场战争,若能躲得过去,还能确保国家完整,已属万幸了。”当天晚上,郑庄公派国宰姬祭仲前去慰问周桓王,并问候王师左右。

    【组诗之三】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①
    遵大路兮,掺(音义同“搀”)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音“攒”形义“寄居、存留、收容”)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音“仇”义“丑”)兮,不寁好也。②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③
    【注释参考】

    ①诗经·国风·郑风;《诗序》:《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诗集传》:盖美其大夫之词,然不知其所指矣。
    ②诗经·国风·郑风;《诗序》:《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诗集传》: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祛而留之曰,子无恶我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之祛”之句,亦男女相说之词也。
    ③诗经·国风·郑风;《诗序》:《女曰鸡鸣》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集传》: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
    【夹叙夹议】

            在【绎史】(卷三十五)之“桓王伐郑”章节内,作者马骕先生插入了“诗经·国风·郑风”中《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三首,虽颇显突兀,但逐一照抄“毛诗序”的注释,意在认同此组诗的“刺时”性质,旨在贬斥郑庄公时代,朝纲缺德失序,淫行稗志丛生,上至冠冕堂皇人物,下至贩夫愚妇不好德而好色的本质。所以,古人云:“耳闻琴瑟之声,可辨政治明暗;吟诵诗词之言,能知时俗好恶。”信矣!
            那么,或许有人进一步会问:信矣!其信何矣?此中所信者,在于亘古至今,音乐旋律和诗歌内容,说是反映时尚趣味和表达内在心声,其实亦可以归类于当代文化概括的“媚俗”话题。究竟什么是媚俗呢?话到此,禁不住翻开手边热读的木心作品集,咂摸着如下语句,沉思其是否符合并还能够解答此时此刻关于“文艺取舍与时尚风俗”的困惑和疑问。
            木心:“论俗,都俗在骨子里,没有什么表面俗而骨子不俗的。尚若骨子不俗而表面俗,那是雅,可能是大雅了。”(见于《即兴判断》木心作品集INK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10月出版)依此等认识推而论之,艺术创作和欣赏作品,不应停留纠结在表面形式上的或雅或俗,贵在必须深入探究和剖析某一(类)作品所能反映出来的现象本质之所在,也就是在方法方式之下隐藏在骨子里面的东西。
            那么,或许有人还会进一步追问:隐藏在骨子里东西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生胎里带来的吗?生活环境使然?读书学习使然?坎坷经历使然……以我之见,先天因素虽有,却是微乎其微的作用!但凡后天一切可以“使然”者,逐一均可视为“重中之重”。所以,大千世界,凡能够“成器克功”者,无一例外,必定类似根繁叶茂,内合乎道,外形其德,如同《吕氏春秋》言:由其道功名不可逃,如见闪电,知霹雳将至。
    【故事之三】

           “周郑易田”之后,原苏子国的贵族遗民一直抵制郑国统治。因此,周、郑与苏子国之间一直摩擦不断。
            公元前705年(鲁桓公7年)夏季,原苏子国十二邑中的“盟、向”两邑地主,向郑国示好,同意归附,但随后出尔反尔,又背叛郑国。同年秋天,郑国联合齐国、卫国一起出兵,讨伐“盟、向”城邑。周桓王只好将“盟、向”国民,迁移王畿内“陕”地,给予另行安置。
    【综合评析】

            “桓王伐郑”故事,历朝史评家最爱鼓噪“箭射王肩”的道德意义,并视其为“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显著标志。事实上,“箭射王肩”与其说郑庄王胆大妄为,毋宁言周桓王自取其辱。周郑之间,权势起伏,尊卑交错,单从“交质”到“交恶”再到“易田”,既可以当作诠释“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生死成败的形象案例,更应该成为评价“封建礼教”利弊得失的生动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9:23
  • 签到天数: 34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1#
    发表于 2017-3-2 23:56:47 | 只看该作者
    克谐兄这篇作品以史喻今,指点史记勾陈,信息量丰富,颇得教诲,夜半畅读,予人无限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32#
    发表于 2017-3-5 18:51:16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受益。克谐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10:3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3-29 11:14 编辑

    谢谢版主李听圃君和本版老党兄等同好勉励!
    上周末因家事,三日往返南京。故仓促结束上文(五),事后浏览,见诸君回复和我行文错误,未能及时回应和更改,见谅!
    之所以鼓捣此文系列,前面已有解释。究其根本,既非闭门造车,更算不上独出心裁,亦不是苛求创新。学生时节,读古今名人传记之际,尤其看到国内古之先贤名流,多有临摹古典佳文的习气,像苏轼,据说手抄《汉书》至少两遍以上。初高中时节,偶见《吕氏春秋》,尽管读念理解起来磕磕绊绊,但是字词古奥而又意味深长,令我读罢,意犹未尽。于是,用棉线自订纸张,特意用红色圆珠笔手抄一遍。大学期间,将其带在身边,偶尔翻阅,每每有新的收获启发。工作以后,仅从市面上,又购买读习过《吕氏春秋》多种节选或全本,但心得体会,却再也没有过初始接触时的那般新奇兴奋劲头,甚至有时自疑当初手抄的是否真正的《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一书,在我残留印记中,最为深刻者,某过于每季节气的温凉燥湿关乎国运人伦的成败得失;再者,就是世间一切兴衰荣辱功过,皆是有道可循。而前者,《吕氏春秋》所言,既像“春行冬令”,则类似天象示警,进而断定此际此年必定应运而生吉凶福祸;而后者,则是书中的一句话,大意如此:“由其道功名不可逃,尤见闪电,知雷霆将至。”
    之所以在此直言我自己一段读书学习的经历感受,并非变相宣扬中国古代封建迷信思想,而是类似当下整理《绎史中诗经故事》一样,旨在探究春秋战国芜杂乱象之下,所谓“功成名就”“身败名裂”或“事半功倍”等事件人物的所以然和之所以然而已。
    率性随言,一并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34#
    发表于 2017-3-7 06:07:36 | 只看该作者
    有学,有感,有得,尽管贴来,一个论坛,基本功能就是学习园地。个人见解尽管发表,知识的讨论总是有益而无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5#
    发表于 2017-3-7 19:39:12 | 只看该作者
    虽篇篇有出处,有价值,值得品读,还是“轻轻判断,隐隐预见”,木铎之心最得我心。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点评

    哈哈……前些日子,朋友问我知道“木心”出处吧?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直说,就是“木铎之心”。我说:“哦,就是木鱼之心,中心空,才回声愈响啊……”其实,我当时想说,“木心”既是“空想”,但没有再进一步想当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4:36:10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7-3-7 19:39
    虽篇篇有出处,有价值,值得品读,还是“轻轻判断,隐隐预见”,木铎之心最得我心。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哈哈……前些日子,朋友问我知道“木心”出处吧?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直说,就是“木铎之心”。我说:“哦,就是木鱼之心,中心空,才回声愈响啊……”其实,我当时想说,“木心”既是“空想”,但没有再进一步想当然。
    铎,应是古代部队传达、号召命令的青铜金属乐器或说武器。若是有木质的铎,其功效形制,应似庙宇内常见的木鱼吧。所以,是否有木铎?我没有查过,好像云贵两广上林中,叫“木鼓”更常见。至于“木铎之心”是否有典故,我真的无知!但以我个人的理解,“木铎之心”的用意,应该更近于进军的号角,亦类似狩猎的嚆矢……林中响箭……其所意欲表达的同样是民国以来,凡思想文化艺术工作者渴望追求的一种文明繁荣的自由、民主、开放性生活场景吧!

    点评

    哈哈,和克谐先生交流就是能学到东西。一方可没有认真去想木铎,只是一知半解地知道就是那个金属的东东。您这一说,就来味道了,可以无限地想象,有时候不查资料更好。曾经有一段,一方出去从不查目的地的资料,总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4:4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3-9 14:47 编辑

    《绎史》中《诗经》故事(六)



    【原文出处】

    《绎史》(清•马骕)卷三十二

    春秋第二(郑庄公克段入许)


    【组诗之一】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①*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同“恂”义“诚心、诚信”)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②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音“牛”意同“习”意“热衷、拘泥、固执”),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音“饼”义“箭匣盖子”)忌,抑鬯(音“畅”此处指“箭囊”)弓忌。③

    ①诗经•国风•郑风;《诗序》:《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郑笺:庄公之母,谓武姜。生庄公及弟叔段,段好勇而无礼。公不早为之所,而使骄慢。
    *该诗在《二十五别史》之《绎史》中章句划分同朱熹《诗集传》,即:三章八句。
    ②诗经•国风•郑风;《诗序》:《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诗集传》:段不义而众,国人爱之,故作此诗……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词也。
    ③诗经•国风•郑风;《诗序》:《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孔颖达注疏/《孔疏》:“叔负才恃众,必为乱阶,而公不知禁,故刺之。
    【背景故事】

          公元前770-743年期间的姬周朝代,公爵郑国在位的国君是郑武公姬掘突,也是平王东迁的功臣之一。当初,郑武公娶了伯爵(南)申国公主为妻,世称“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即郑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先出脚后出头,故取名“寤生”。武姜对大儿子心生厌恶而偏爱小儿子,并多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屡遭拒绝。
            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后,武姜又要求大儿子把弟弟段叔封在战略要冲“制”邑(古“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庄公回复母亲:“制邑不吉利吧,当年东虢国君就死在那里啊。若要其它地方,我惟命是从。”武姜便提出要“京”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于是,共叔段居住京邑,人称“京城太叔”。因此事,郑国卿士祭仲(又名祭足)劝告郑庄公:“京邑城墙超过三百丈了,这是国家隐患啊!先王法度,诸侯的大城面积不能超过首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规格违背了先王制度,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啊。”郑庄公回答:“既然母亲坚持如此,我明知前景不妙,也不能逃避啊?”祭仲愤愤不平道:“你母亲究竟想干什么呢?不如早下手,别让他蔓延滋生。蔓草一旦丛生尚难铲除,况且还是被宠坏了的弟弟啊!”郑庄公回应道:“多行不义必自毙。走着瞧吧!”
            不久后,京城太叔便开始插手郑国西北边境城邑的管辖事务。郑国大夫公子姬吕(武公之弟庄公之叔名“吕”字“子封”)提醒庄公,说:“天无二王,国无二君。你想怎么处理这事啊?如果想把这些地方给你弟弟,就让我去他那边监督他。如果不想给他,干脆趁这次机会,彻底铲除后患,以免扰乱民心,将来祸害国家。”郑庄公回应道:“别理他!自作自受吧。”太叔段见郑庄公没有惩罚的举动,愈发得寸进尺,不仅将郑国西北边境城邑据为己有,而且公然延伸到郑国国都附近的“廪延”地界( 在今河南延津县北)。公子姬吕连忙进又谏道:“他扩张的够可以了!一旦地广人众,更难收拾啊!”郑庄公依然回应道:“不懂得仁义孝悌,愈是地广人众,愈发会加速崩溃。”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京城太叔历经占地扩军、养精蓄锐多年,便决议攻占郑国都,阴谋篡权自立。在郑国都城内的武姜,也已经做好了接应的准备。郑庄公探明他们具体行动日期后,欣喜若狂地大呼:“终于到时候了。”于是,命令公子姬吕率领二百乘车马,大举声讨“京邑太叔”。京邑民众群起相应,共同攻击反叛的太叔段。“京城太叔”彻底失败,只好退守到郑国鄢地(在今河南省焉陵县)。而鄢地城邑又被公子吕攻陷,太叔段只能躲进古共国地界(在今河南省辉县)。之后,京城太叔又被称作“共叔段”。
    【夹叙夹议】

            八十年代高考隆盛时节,为应对语文知识和作文破题,于课外必须还要“恶补”古文。否则,试卷上一旦涉及课本上没有的成语故事,只能望洋兴叹,或胡诌八扯了。当时,经语文老师推荐的课外古汉语读物,便是《古文观止》。《古文观止》究竟是一些什么内容呢?相隔三十多年后,今天的我已经说不清楚了!不过,于整理上述故事之际,自觉该段落格外熟悉,不但记起了这则故事出现在《古文观止》中,而且大致还记得其名曰“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与胞弟共叔段,不仅有帝王血脉,而且生于君王之家,父母皆大富大贵,其二人也无疑都是足色贵族。虽不知郑庄公自幼师傅保姆为谁,但其所接受的礼仪道德教育,堪称扎实雄厚,更是熟稔于心,不但张口即来,甚至举重若轻。
            从上文故事中,观郑庄公怀抱仁悌之心,貌似奉母纵弟惩恶,实属阴谋弄权、欺世盗名。反观“诗经•国风•郑风”之《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三首诗,于“毛序”“郑笺”“朱传”中,虽略有歧义,但大致认同郑庄公的时代背景。更尤其《大叔于田》,若非权势贵族,像宝马靓车恣意驰骋,似燃泽焚林禽兽飞奔,阡陌百姓何德何能如此?二般富贵怎敢效仿胡为!所以,揣摩字词文意,尝试解说《大叔于田》如下:


    京城大叔田猎,驾乘驷马远行。

    缰绳挥舞如双鞭,骖马驰骋似飞燕。

    狩猎沼泽中,焚烧驱禽兽。

    大叔赤膊擒猛虎,凯旋回朝献公侯。

    劝叔莫如此兮,容易伤自己兮。


    京城大叔田猎,驾乘黄马出城。

    辕马昂首又阔步,双骖紧随若雁行。

    狩猎沼泽中,焚烧驱禽兽。

    大叔天赋善骑射,胯下良驹知缓急。

    躯干挺拔弓满月,任尔东西南北中。


    京城大叔田猎,驾乘骏马出行。

    辕马健步齐进退,两骖左右像双手。

    狩猎沼泽中,焚烧驱禽兽。

    宝马靓车慢下来,大叔不再频出手。

    打开箭匣盖子兮,禽兽尽弓箭藏兮。



    【故事之二】

           姬周分封之初,许国作为太岳之嗣,系姜姓许氏世袭男爵,地理在今河南许昌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区域,位置“中原之中”,堪称“交通要道、战略重地”。光阴荏苒,时值春秋列国争锋之始,权势正炽的郑国,对于名高位卑而毗邻的许国,一直垂涎三尺,碍于礼仪法规,不敢贸然侵吞。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国不听周天子号令,联合齐国、鲁国一起讨伐许国,并相约谁先攻陷许国都城,谁有权分割许国土地。郑国军队首先攻破许国城防,许国国君姜弗(许庄公)逃亡卫国。联合作战大功告成,郑、齐、鲁三国坐地分赃之际,位列侯爵的齐僖公要把自己的一份让给公爵鲁国,而鲁隐公则对齐僖公说:“当初,你说许国不纳贡,我才跟随你征讨。眼下,许国已经得到惩罚,至于怎样处置,就全听你的吧,我就知不道了。”于是,许国土地全权任由公爵郑国来处置。
            郑庄公先让许国大夫百里(具体姓氏不详)拥戴庄公弟弟许叔(即许穆公)移居到许国东部的边邑侍奉祖祀,并百里大夫解释说:“是老天要惩罚许国,但是,要鬼神自己出面都不方便啊,所以,由我代理行事。然而,在我自己家里,老少爷们不过一二个,还整天闹得鸡飞狗跳,得不到片刻安宁!尽管我是替天行道,又怎能居功自傲、据为己有啊。况且我只有一个亲弟弟都不能和谐相处,让他流浪异乡、漂泊四方,而我又怎能长久占据许国呢?你应该好好辅助许叔,爱护黎民百姓,我会让公孙获协助你的。等我瞑目入土后,或许有一天老天宽恕了许国,愿意许国重树社稷大业。到那时候,作为邻邦的郑国与许国,是否还能像婚约国一样有求必应、相互援助呢?我之所以不让他国插手许国地界内事务,因为那样的话,即便郑国自身都难保,怎么还能兼顾许国祖祀传承啊?所以,我的安排,既是为了许国江山社稷,也是为了巩固郑国边防。”随后,郑庄公又派公孙获(有的称其为共叔段之子)驻扎在许国西部边邑,并殷切地叮嘱他:“你搜罗来的金银财宝,可千万别存放在许国啊!我死后你赶紧离开那儿。我们祖宗建立郑国不久,而今王室卑下,国势日渐衰落;姬周诸侯无序,本末混淆必乱。许国延续的可是太岳血统,老天已经弃绝姬周天朝,咱姬姓爷们还与人家太岳胤脉争什么呀。”
    【综合评析】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翻阅汉典古籍,像《周郑交质》《箭射王肩》《克段于鄢》《黄泉见母》《璧假许田》等故事,虽不为家喻户晓,亦不全是耳熟能详,但都是情景交融,更兼寓意深长。古今中外,凡博学善思之人,辨明其中任一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即可明察“春秋礼仪”名存实亡的蹊跷滑稽,亦可预见“战国争雄”愈演愈烈的惨绝人寰。
           在《绎史》一书中,针对史家熟知的“克段于鄢”故事,马骕先生将其定格在“郑庄公克段入许”目录之下。此处《克段入许》,若作为“成语”来看,不仅是中国人视为生活常识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典故出处,其深层诠释的则是 “骄奢必败” 的世间大道和 “欲擒故纵”的 人间阴德;另外,通过“春秋三传”中相关《克段入许》的文字记述,可以活灵活现东周初期政治人物姬寤生的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华夏文化历史上,历来在人云亦云的“春秋五霸”中间,尽管左右找不到“郑庄公” 的追谥名讳,但是若言“春秋小霸王”,舍弃“郑庄公”谁敢争先?!

    点评

    对“郑庄公”的评价辞令(不涉及正确与否,这个没有发言权。)深婉理直。个人文化修养得到了充分展示。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9:10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一方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8#
    发表于 2017-3-9 19:01:55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7-3-9 14:36
    哈哈……前些日子,朋友问我知道“木心”出处吧?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直说,就是“木铎之心”。我说:“哦 ...

    哈哈,和克谐先生交流就是能学到东西。一方可没有认真去想木铎,只是一知半解地知道就是那个金属的东东。您这一说,就来味道了,可以无限地想象,有时候不查资料更好。曾经有一段,一方出去从不查目的地的资料,总觉得按图索骥没意思,看到啥是啥,想到哪步是哪步,登泰山亦是如此。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9#
    发表于 2017-3-9 19:10:52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7-3-9 14:44
    《绎史》中《诗经》故事(六)

    对“郑庄公”的评价辞令(不涉及正确与否,这个没有发言权。)深婉理直。个人文化修养得到了充分展示。赞。

    点评

    谢谢直言评说! 看书评人事说是非,我的一贯行为就是直抒胸臆,当然如能有理有据有节,引经据典详述自我观念成因,应该最好不过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原因就是看书经历多了之后,必然会心生许多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7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1:40:49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7-3-9 19:10
    对“郑庄公”的评价辞令(不涉及正确与否,这个没有发言权。)深婉理直。个人文化修养得到了充分展示。赞 ...

    谢谢直言评说!
    看书评人事说是非,我的一贯行为就是直抒胸臆,当然如能有理有据有节,引经据典详述自我观念成因,应该最好不过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原因就是看书经历多了之后,必然会心生许多想法,而这些压抑心头脑海的芜杂想法意念,如何去表达出来?则即是人间常事,也是“文化人”时常纠结的问题。中国著书立说,讲究“文以载道”,其“道”为何?若按老子《道德经》划分的概念,能够成为文化内容的应该是“德”,也就是某一个人对于“先天之道”而成形的“后天之德”吧。所以,狭义地讲,“道”无善恶对错,但“德”有,而且分高低和层次。德行的层次程度是极其个性化的问题,这里面十分复杂,不是非此即彼或非善即恶那么简单!总之,涉及“立言立行……”话题,我一般回避“立德”说法,然而,凡一个人物,混到需要“盖棺定论”的程度,都无法逃避一时一事相关“德行伦理”性评判,由此才会有众口难调、天壤之别一般的言论。由此,一方面应该允许各抒己见、各持一端;另一方面,亦如同木心先生所言,似棋逢对手一般的拼杀,亦是天伦之乐一般,结果会是某一技艺水平的突破提升,也是当事人彼此理想追求的极大进步和实现体验。

    点评

    读克谐先生的回复,想法甚多,可急着出去办点儿事,回来看能否再找到感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8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3 02:09 , Processed in 0.1536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