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克谐:自言自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08: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1 08:08 编辑

    前言



        已忘记具体是一年那一时节,大约记得从学校毕业到单位上班不久后。因工作环境中,没有现代化大医院一样的学术氛围;没有急危重症疾患迫切治疗的压力和需求;没有衣食住行上的忧虑和奢望,尤其主客观上,亦没有“留洋”或“高就”的妄想。因此,日常时空之中,任由随心所欲地看着这样那样的杂书,完全自由自在地想着这样那样的闲事。就在这样一种读书思学之间,在胸口中,依然时常感到有种种抑郁凝重的激创,而头脑里,更是不断思语影绰、跃然欲出……届时,唯有提笔涂抹下来,才能有顿然若释的舒畅和愉快。然而,就在这样的每一次书写之后,才会发现那些随手涂抹的文字,一般都是没有任何标题的,而且内容思想上,也是纷乱杂芜、意旨飘忽。于是乎,随后便会在纸片顶头上面,顺手冠上一个“白”,或一个“颖”,或者一个“悟”字,搁置一旁,未曾在意。
        近来,妻要生孩,家要添丁,因有父母协助和关照,而自我的小天地,却格外地宽阔起来。那日,无聊中收拾抽屉、整理书籍时,意外地发现在这儿那里散落着许多抬头都书写有“白”“颖”或“悟”的纸片。而这些纸片,大致上都只有一页病历纸的字数。于是,我草草地捡集起来,每晚入睡前翻翻读读,从中追溯着工作三年以来的心绪和思潮,也由此品味和省醒着自我情趣及其间的生活与工作感受。未曾想到,就在这种无所用心的读思中,却唤醒了尚未麻木泯灭的良知和热爱,也愈发明了了爱人和自爱的真切,并从中求索着自我事业有成或无成的可能之所在。
        另外,上述纸片上的文字,终究是有感而发。所以,在内容上,其多数也能围绕着一二个主题而陈述,而有的即便主旨飘忽,但终归还能找到点滴完整的心思和用意。于是,我便揣摩着给它们都添加上了一个“副标题”。一者,使其文字显得更像是“唯物”的产物;再者,就是奢望能启发自我以及将来可能会有的读者,能够从这些文字中间,获得更明确或更深刻一些的“感同身受”吧。
        时至于今,每当我自己读习这些东西时,总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知,平添一份自信,鼓起了前行的勇气,更增加上一种恰似“添犊之情”般的欣慰和陶醉。正因为如此,恰逢当下生活闲适之际,我决意将这些散在纸片上的文字整理出来,聊以慰籍而已。
        此刻,当我在网络上公开这些文字时,自然而然地应当给它起个名字吧。
        其实,在最初将纸片上文字整理到一个旧本子上面时,已经有了两个自拟的书名:一个叫《颖悟集》,而另一个是《悟白录》。但是,对于曾经的这两个名字,我始终一再审视并犹豫着。之所以犹豫不决,并非因其“名不副实”,而是觉得如此名词,有些卖弄噱头之嫌。前一段时间,曾经想过用《自白书》,但还没有逼到那个份上,即刻就被否决了。
        眼下,思来想去,感觉《自言自语》,确乎比较贴切,那就用它吧。
    1992年冬草。2003年5月初修。2014年9月3日整于济南。2016年春再修整。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单衣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08:1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1 08:13 编辑

    第一章        知识、能力和生存


        自八月份上班工作至今,感觉上一直错落而跌宕!
        时常,自以为已经学到了许多东西,自觉已明了工作中可以应付自如的关节。而在单位工作中,无论处人还是处事,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是内心久已的渴望和一再努力的方向。但是,进入工作之中,当棘手的病人摆在自己面前,几位老同志的支言片语,即刻令我陷入深深的自惭和愧疚之中……的确,在学校中学到手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知识就像海洋一样啊!”以往每当站在书店或图书馆的书架旁,我都禁不住暗地发出这样的由衷慨叹。但是,往昔在貌似揪心裂肺的感慨和喟叹之后,而随即沉溺在辽阔无边的书籍翻阅和广博思考中,却没有今天于社会实践的“海洋”中航行之际,才有的一种真正切肤刺骨般的痛楚、烦恼和沉重。面对职业专业知识的浩瀚、精细和极致,尤其是疾病的错综复杂和枝蔓丛生,都让我才开始看到这份职业道路上,所谓“行路难”或“愈行、愈难、愈慎重、愈胆寒”的道理所在。
        读书十余载,数目不可谓“不多”,涉及面不可曰“不广”,用功程度不可言“不深”。然而,相较近三个月来,为应答和解决临床难题,而不得不去读书、查资料以及吃不好、睡不着的情状……此时,再回头看过去学习中经历的一切,都完全可以“轻描淡写”了。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工作之初,能知其艰难,方为事业之入门。人们通常所说的“立”,在社会上,对某一个人而言,只有在其自身行业里面,于一般大多数之中,凸显出其个人的特长和独立性,才能够成立。而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个性气质,也只有经历博集众采后,当颖悟到自身的稚幼、愚昧和知识困乏时,进而去获取某一专业化系统性知识,并从其中独树一帜出来时,才能够形成。惟有这样“成立”和“形成”的一种个性自信,才能够持久。惟能拥有了它,也才能从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中,引申出独立见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指导自我生活的“才能”。
       天地万物之间,唯有“人”,依据智慧,浮游自在。然而,若不通达一物之精,徒识万物之貌,仅可成为“描述之人”;而潜心一物,贯通万物之理,则为“哲人”……唯有达到“明理哲思”之程度,再教育人或己,皆可。  
        关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中国人随时随处可听到或看到诸多潜行和公开于同事、同行、同志交往之间的困难和焦躁。相关此类事端的感慨、劝慰和告诫,也已是老生常谈、人人可语了。然而,真正有个性才能的人,应既能独自生于、行于和乐于世俗,而又能于内心世界中,有着深深的自爱和自觉,并要勇于和敢于执著自我生命的梦想,努力去实践和生存。
    (1989-11-14)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单衣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发表于 2016-4-21 12:11:18 | 只看该作者
    好多时候,就是在自言自语中沉淀和提升,问候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6-4-21 20:05:43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功力很好。标题太大:“知识、能力、生存“宽阔而丰厚,而一章的内容,感悟比较具体,这样有些撑不起标题这顶帽子。不如整理成日记随笔。一事一议,一感一发。那样的话,观点鲜明,主题突出,读来有感,悟来有理,印象鲜明,有启迪有收获。即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吸收,又便于您整理书写,对于一个问题,能感得更加深些,悟得更加透些。读后己见,仅供与您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6-4-21 22:12:54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4-21 08:11
    第一章        知识、能力和生存

        自八月份上班工作至今,感觉上一直错落而跌宕!

    真正的自言自语,验证着“我思故我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09:08:56 | 只看该作者
    单衣 发表于 2016-4-21 12:11
    好多时候,就是在自言自语中沉淀和提升,问候您!

    2016年4月21日
    谢谢单衣君提醒!

    单言“自言自语”一词,其本身应属于中性,不关乎褒贬。但在我个人意识上,其更接近贬义,甚至暗示着:凡整日“自言自语”者,近乎精神方面存在异样吧。

    对于“自言自语”一词,为何我个人会有上面一种心理呢?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一直穿梭在济南的护城河两岸。当时,从家中到学校的路上,经常会遇到两个精神病人,一个是中年妇女,另一个大概是生于五十年代初的男人。若说他们与其他人最显著的区别,除了服饰上明显“不在节气”之外,再就是每次见到他们,二人个都是一模一样的,一直在嘴上“念念有词”……若用土话讲,就是“嘟嘟囔囔”;若用文辞描述,既是“自言自语”了。

    “文革”期间,我父亲曾协助当地一家精神病院搞科研,具体就是用狗骨头做注射针剂。而我父亲作为学校工厂的一伙人,参与生产了一套“安剖自动封口机”。所以,那时候,起码有过一两年的时间,我父亲经常光顾精神病院。可能就是这一因素,当我在外地上学的五年期间,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讲:“遇事别想不开,你得什么病都可以,千万别得精神病,那样你自己感觉如何不清楚,但别人会为你痛苦和难堪!”

    在医学院学习中,我读过了当时可以借到或买到的弗洛伊德所有翻译过来的作品,而在精神病院“见习”之中,我特意到患者中间,主动与他们交流。其目的,就是急于解除我自己对于“精神疾患者”的一种恐惧而好奇的心理。

    话到此,关于“自言自语”与精神疾患的联系,若再展开,随后只能是一些个人不成熟的见解。就此打住,不说也罢。

    总之,关于“自言自语”一词,我自身有一种特殊情结在其中。所以,针对大学毕业后的这个不过万数字的《自言自语》,尽管公开在网络上,也有三五年了吧,我却一直没有认真整理过,基本还是最初的样子。

    近来,反思自身写作经历,重读那时节的一些文字,确乎已经没有了“舔犊之情”的欣慰,反而变成了一份对“知难行易”的惊恐了!因为,其后的二十年,我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完全就是在体验和重现了当初私下里一直在沉思、估摸和思辨,并且预言过的一切!即便有过“防患于未然”的心里储备,却依然没能逃脱“必然”的宿命,时常又陷入了极度愤懑和慨叹之中……正因为如此,眼下的我,打算再把《自言自语》认真整理一下,努力辨别其中的“所以然”和“之所以然”吧。

    再次感谢楼上和楼下诸位网友的认真评议!也希望继续对后面的文章,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09:21:02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6-4-21 20:05
    文笔功力很好。标题太大:“知识、能力、生存“宽阔而丰厚,而一章的内容,感悟比较具体,这样有些撑不起标 ...

    谢谢!非常规赞老党先生的分析。

    君之分析,让我考虑到:命题作文和作文后拟题,两者确实有很大不同。前者不议,而后者,就我这个《自言自语》所有文章而言,亦如同前言所述,不过就是后来硬按上的“标题”而已,虽不完全是“画蛇添足”,也容易弄巧成拙!

    当然,还是谢谢老党先生不吝指教,后面我尽可能使其“内容”与“题目”,在呼应上,更加相辅相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09:23:54 | 只看该作者
    侯诗杰 发表于 2016-4-21 22:12
    真正的自言自语,验证着“我思故我在”。

    谢谢侯诗杰先生的言简意赅,但愿这个文集能有这般“效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09:2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2 09:29 编辑

    第二章 初探“个人与社会”关系


        虽说“祸从口出”,但是“交谈”,不啻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妙趣横生的生存策略。
        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如何能一展风采?若企图寻找到那种恰好可以突出自我才华的机会,真格是“可遇而不可求”。但像这样一种“机会”,若说最为简单且最容易找到的,除歪门邪道外,莫过于可谓“光明正大”,亦是常见不鲜,且为唾手之劳的“交谈”,或说“攀谈”了。
        平时工作闲暇,于走门串友之际,可于群体/个人、上级/下属、同行/陌路、宿怨/朋友之间,察言观色,明辨秋毫。依此,求得新环境的熟悉和了解;由此,知晓人际来往间的维系和纠葛;借此,明了自我于其中可能的前景和位置,进而构划在这一个舞台上,臆欲充当的角色和应该付出的努力。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一言以蔽之“窥斑知豹”。从个人到整体,由学校步入工作单位,举目四望,无处不在的盲目、松散和不负责任,随处可见自私、怨恨及其明争暗斗。多少人观之叹息,言之切齿,而又乐此不疲。对此,从书本言论粗识,再到眼下生活体会,历经漫长深思和明辨……由怀疑到正视,再由正视到回避,又由回避以至于避之不及……就在诸如此类的一次又一次无可奈何之间,我决意挑战这样一份情感郁结和行为猥琐。于是,常于昼间凝思,夜里明想:如此现状,其根由、其症结、其出路究竟何在呢?
        给予公众和个性法律上的保障,充实民主和自由性的精神,尊重人人之自尊、自爱、自负的抉择。用法律、民主、人权作为社会行为之准绳,并以此监督整体管理有效性,统摄个性和集体之灵魂。如此社会之下,任何一种实现自我,必须与社会利益和公众愿望融合一体。在此,如果单言为“社会”或“公众”服务,极容易把“个人的社会责任或义务”变得抽象化,亦变得空洞而虚无,故须用“利益”和“愿望”加以明确。也只有这样一种自我,才能是高尚和可贵的。这种自我心理,才有可能远离畸形和变态。这种自我行为和言语,才能是自然、自信和自在的。
        生之不枉,须长存此心,勉于思志。观海,知波澜之勇退;察宇宙,识辽阔之虚实。惟拥有此等胸襟和情怀,才不拘于“时、地、势”不利,浮游而上,洒脱厉行。
    1989年秋冬草,2014年6月修。


    第三章 闲说“交谈”


        “交谈”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妙趣横生的生存策略。  
        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如何能够一展风采?对此,若企图寻找到那种可以恰好突出自我才华的机会,的确可遇而不可求。然而,日常生活、工作之间,若说最容易找到,也可以有类似性质的“机遇”,无疑就是常见不鲜、唾手之劳的“交谈”,或说“攀谈”了。  
        工作闲暇、走门串友之际,可于群体、个人或上级、下属或同行、陌路或宿怨、朋友之间,察言观色,明辨秋毫。依此,求得新环境的熟悉和了解;依此,知晓人际来往间的维系和纠葛;依此,明了自我于其中的可能前景和位置,进而构划在这一个舞台上,臆欲充当的角色和应付出的努力。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一言以蔽之:窥斑知豹。
        从个人到整体生活中,均不难见到:盲目、松散、不负责任,自私、怨恨、明争暗斗。观之叹息,言之切齿,而又乐此不疲。对此,从书本言论中粗识,到眼下工作的体会,历经漫长深思和明辨;又由怀疑到正视,由正视到回避,由回避以至于避之不及。在时常无可奈何之间,决意挑战这情感的郁结和行为的猥琐。于是,常于昼间凝思,夜里明想:“其根由,其症结,其出路之所在。”  
        给予公众和个性法律的保障,充实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尊重人人之自尊、自爱和自负的抉择。用法律、民主、人权作为社会行为的准绳,并以此监督整体管理的有效性,统摄个性和集体的灵魂。  
        所谓实现自我,必须与社会的利益和公众的愿望融合一体。如果,单言为“社会”或“公众”服务,极容易抽象化,显得空洞、虚无。所以,必须用“利益”和“愿望”明确之。唯有这种自我,才能是高尚和可贵的;唯有这种自我的心理,才有可能远离畸形和变态;唯有这种自我的行为和言语,才会是自然、自信和自在。  
        生之不枉,须长存此心,勉于思志。观海,知波澜之勇退;察宇宙,识辽阔之虚实。惟拥有此等胸襟和情怀,才不拘于时、地、势之不利,浮游而上,洒脱厉行。
    1989年秋冬草,2015年冬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09:3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2 09:44 编辑

    第四章        思想、语言和文字以及作为


        “语言落后思想,文字落后于语言。”  
        曾几何时,时常叹息着这三者的背离。苦恼着思想清楚的东西,语言表达出来的却变了味道,而那文字抹划的更是一塌糊涂。而今,每每审视,于思想或语言之后,随即书写出来的东西,却又不寒而栗起来。  
        “言多必有失”是生活中惯常的事。挑明了说,人生中一些特悲惨的命运,如凶杀、仇视、摧残或迫害,完全可由此引火烧身。未曾明了此教训的人,可以漫无边际、无法无天地随言喜论着人世间的任何人和事。唯有饱尝世道险恶的人,才深谙“言语”这一赋予人类的特有才干,不仅可以孕育着幸福和荣耀,而且隐含着罪孽,甚至既是“包藏祸心”。  
        乐于表现“语言智慧”的人和事例,古今中外,繁若星辰;而假借于此,惊世骇俗,辉煌业绩,流芳百世者,更是远近闻名,不厌其多,乏其少也!也正是由于世间有其现象,又有了其中如此这般那样的种种热切和诸多渴望。于是乎,大小喇叭里,总能听得见鼓噪舌簧,而明暗版图中,从不乏弄墨舞文。多少英雄才俊、雄心韬略、智贤不肖、歪理枉说,都忙活不迭地展示着人类的天赋,阴阳顿挫地提拔着社会的文明,谦虚谨慎地张扬着个性的聪明。然而,当鉴别其言与不言或言多言少或言粗言细之时,即刻颐指使气,各持怀抱,喋喋不休,以至于真刀真枪玩起命来。或许,那顶“才、智、勇”的桂冠,最应置于依此技能达其志功者的头顶上。俗话讲:大帽子大者戴,小帽子小者戴。不是戴不上,就因不合适。其实,今生今世戴不上或戴错了的,还可留待后生与来世正名,总不至于量才显能了一辈子,为这营生,葬送了卿卿性命。  
        或许上述揭示的问题,并不在生死上。如果生之不爽,困苦难捱,“死”岂不是最好的超脱吗!问题可能在于,自我之成就和心想事成者,是否就是思想、语言和文字以至于行为上的和谐统一。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  
        天地之间,大千万象,惟人者有思想。任何一个人,仅依其头脑灵气,去连缀、利用、融会万物一项技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既能获得自我一生无穷的快乐。人生的无聊感,最常产生于自以为的无所作为,以及对“无能、无力和无知上”的自我担心和任意猜忌,更加上蒙蔽于天才神能的文化现象,及其中的违情拗志、自暴自弃的颓废惯性,更无异于雪上加霜,也愈发变得懦弱无能了。  
        人性和社会的可悲,往往就阻拦在“不为”,或者“不敢为”,而不是“不能为”的“认识你自己”,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门槛前面。唉!像这话,不知说破了多少嘴皮子,亦不知有多少人,听得耳朵都生了茧子!  
        那么,何谓“不为”?何谓“不能为”呢?  
        古人如是说:请你把泰山搬到渤海去,这叫“不能为”。这种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有谁硬是逞能,并狂言任性去做,甚至还不知道何时“回头是岸”。如此,单单是丢人现眼的且不说,一旦出了可怕的后果,还总想着不负“责任”,这样能行吗?
        然而,如果路旁的一位老人恳请你帮忙折个树枝,做一点类似“助人为乐”的好事,若有谁强词夺理,却引经据典地说:根本办不到。  
        这就是:不为。
    1989年冬草,2014年整于济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1#
    发表于 2016-4-22 09:36:5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很棒,谈得深透。学习问好。第三章,有大段的重复第二章。先高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2#
    发表于 2016-4-22 10:02:4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耐读。理有深度,风格洒脱。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0:1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2 10:23 编辑

    第五章        “朝圣”者的呢喃


    原注:今日于《大众日报》见李师东的一篇短文,是关于文艺创作者的事情。大意说,这些文艺创作者是对艺术朝圣的“圣徒”。由此认识,联系吾文的朦胧,故点缀此副标题。  

        路途上,有意无意之间又走上往日的思路。那久久不愿接触的事实,一旦被眼睛正视,即刻口若悬河、思维奔逸。多少志士仁人明察和痛斥的丑陋与可鄙,纷然袒露面前。然而,力量和实力的无奈,却只能让这届时的奔驰,收住、收住、收住!停止、停止、停止!  
        啊!这美丽、辽阔,源头博大的世界,为何总是沉吟着苍凉悲怆的情歌?为什么满目的凌乱、内质的悖理,却总是蒙着歌舞升平的氛围?那上帝垂青,给于人类的神采异能,为何总也不能抓住,并呈现出来,好让芸芸众生的盲目、散失的力量,统摄汇总起来,去展示历史的伟岸、智慧的勇敢、人性的尊严?
        唯物的理论,倜傥着唯心的足迹,那唯心爱人者,却只能躲在角落一隅,伤心抽泣!要求他人的很多、很多,为他人去做得很少、很少!喧嚣着让私欲胆寒的横扫,盛行着奔走沾沾自喜的大道。存在的、不存的都可以忽视,真的、假的全容得下混淆。横批“亡羊补牢”,可以不去追问,也无须知晓“羊究竟因何跑掉”。来来去去的都是梦!清醒或不清醒的从来就无关“紧要”。  
        轻轻、郁郁、默默地走过那从不回头的年月,任凭灵魂的节拍,迎合着“新时代”的最强音,随喜奔跑。  
        “可否想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遥远的星空中不时地传来,这天籁圣洁的颤音。总令这年轻、多创、余勇待沽的魂,寻觅着、思忖着、聆听着、冷凝着那变调、那沉寂、那将至未至的奏鸣。
    1990年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0:32:54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6-4-22 09:36
    第二章很棒,谈得深透。学习问好。第三章,有大段的重复第二章。先高亮。

    谢谢了!

    已是周末,多发几章。其实,我重整这些东西,还有一份私心,就是我女儿已经临近我大学毕业时的年龄,偶或他们也会对社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闷闷不乐,怨声载道!但是,我与他们的交流一直不是十分顺畅。唯有通过这种形式,希望他们有所借鉴,能够耐下性子,围绕自我困惑,勇于读书探寻,而不是一味忍耐和随波逐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0:34:14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6-4-22 09:36
    第二章很棒,谈得深透。学习问好。第三章,有大段的重复第二章。先高亮。

    谢谢了!

    已是周末,多发几章。其实,我重整这些东西,还有一份私心,就是我女儿已经临近我大学毕业时的年龄,偶或他们也会对社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闷闷不乐,怨声载道!但是,我与他们的交流一直不是十分顺畅。唯有通过这种形式,希望他们有所借鉴,能够耐下性子,围绕自我困惑,勇于读书探寻,而不是一味忍耐和随波逐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6#
    发表于 2016-4-22 14:5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6-4-24 15:30 编辑
    克谐 发表于 2016-4-22 10:34
    谢谢了!

    已是周末,多发几章。其实,我重整这些东西,还有一份私心,就是我女儿已经临近我大学毕业时 ...

    第五章精 ,迸溅着思想火花。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6-4-22 16:37:5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五章《自言自语》,向读者阐述了初入社会,到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时候了。但如何融入社会这个多元化群体,如何与人沟通等等一系列复杂而又实际的问题,的确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0:08:07 | 只看该作者
    伊人轻舞 发表于 2016-4-22 16:37
    作者的五章《自言自语》,向读者阐述了初入社会,到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时候了。但如何融入社会这个多元化群体 ...

    谢谢了!

    回首三十岁之前的心态和思虑,相较今天“知天命之年”后的自我状态,我不敢自诩是一个“功成名就”者,但在当下身心之中,确切而实在地感到了一份坦然或坦荡的自在。

    自去年游览西藏归来,我给自己制定的一个目标就是:不要伪装和刻意压抑自己,无论工作、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何种问题,即便捉急上火,也无所谓,但内心是否真的坦然或坦荡,则是衡量自身行为对错的一种既定标准吧。

    再次感谢评议,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0:0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3 10:15 编辑

    第六章“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  
        在时间的长河里,浮游漂泊着,自觉和不自觉地看着想着,这似懂非懂的“圣人之言”。说也奇怪!每遇静闲时,尝试着“句读”这文字,那多愁善感的心底,仿佛于黑暗中闪过一线光明,即刻有一种怵然后的恬静,随着又冒出一种难以诉诸的希冀,从中冉冉升起了。乐乎哉?非也。  
        古之圣贤,皆有寂寞情怀。进而有诗乐,有酒乐,有寓意山水花鸟之乐,有恣意放荡形骸之乐,更有英雄豪俊,运智操戈,长缨铁骑,行踏纷纭之乐……性之然,时之然也。观人思己,形影拘于自愚自怯,头脑固缩于无聊无奈之中。大不可言道,小不可全性。求之愈实愈切,行为愈损愈忍。空有真善假恶之自羞,难有众瞩大器之充实。漫漫天涯路,怯怯自戕心。  
        否之否,以为进。毁之毁,以为功。汝去尔来,立竿见影,自然之法,道之理在。故曰:内兴不起,外扰滋侵,两相不合,千秋作为。五十年太久,三十年无成,去危就安,无为之居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有序,道之师也。
    1990年季秋夜。


    第七章秋天里闲话


        每当独自孤处的夜里,最爱玩味以往于这一情调下的“随笔妄作”。时而顾影自怜,欲哭无泪;时而昂扬激情,欲罢不能!每每这样一种时刻,总是苛求自己冷静,努力现实地给出一个答案,给出一个说明,给出一个令自我满意,又能令他人信服的“所以然”,或者是“之所以然”吧。  
        深秋的夜里,清凉中带着刺骨的寒气;初春的夜中,寒冷里隐着爽人的暖风。我,于这深秋,并未企盼那初春的暖,亦如同在初春,也不曾憎恨这秋深的寒。每时每刻,过去和现在,我企盼和憎恨的只是一个自己:一份畅想,一份懦弱,一份不欲自欺,却又在自欺的德行、言语和惆怅。  
        生活中,我最常要求“忘却自己”,真格地“全心全意”和“无私”起来。但是,却又总也找不到,这份“真情”倾注和奉献后,不与“丑陋自我”纠葛和牵挂的所在!或许,我太平庸、太愚钝、太不聪明。工作上,有时常被评为先进的我;生活中,有我不容置疑的父母和妻孩;社会里,事实上,亦有太多真切可感的“我的这个”和“我的那个”。是否还要去争取更多属于我个人的自由和快乐?是否就应该一直这样背负着“自欺欺人”的良心谴责和坐卧不安?  
        我崇尚诚实,但又最不敢坦露心扉;我渴望知识和真理,而又最能熟视无睹于四处的虚伪和无知;我急切要求帮助,乞求解脱,而芸芸莘莘的众生之中,却真格地难寻这样或那样公开地“利他”服务或咨询的场所!真不知他们都在忙活些什么?
        我们现今理论上的问题,最多的“就是这么一个事儿,却不能照着原样子去说”。明明是在捞钱,为自己捞钱,装自己腰包,个人富了起来,却一定要冠冕堂皇地说:“为了搞活市场经济”“经营经济实体”“从事第二职业”“为了大家共同的富裕”。  
        到什么时候?中国人才不去四处宣讲“大话、假话、空话”,说的竟是一些连自己都不肯相信,甚至已经麻木不仁的“假话真说”。
        到什么时候?中国人都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我的想法、我的要求、我的感受、我的爱、我的情”,而不仅仅是一味呼唤:“祖国啊!我的母亲。”  
        如果说“讽刺与幽默作为艺术形式存在着、繁荣着和张扬着”就是因为“笑比哭”好的话,那么“怒骂和痛斥”,因能激起大众对悖理违情事物的憎恨和厌恶,继而将其孤立和摒弃,依此达到督促和确证社会文明进步的目的。从这层意义上讲,“愤、怒、哀、骂”到是“利大于弊”的文化艺术形式。
    1991年仲秋夜。


    第八章思辨“天时、地利、人和”


        日常生活间,影视屏幕中的直观形象,会不自觉地在脑子里深深印记着,并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时常冥思苦想的景物。  
        电视栏目《动物世界》,将自然界的竞争选择和生命交替,残酷地展示出来。让人伤时、伤势、伤心之际,面对现实社会时,进而陷入自我的设计和盘算之中。  
        基于上述情调,萌生出“人难”的苦衷。
        何谓“人难”?既为人群中,在诸位个体之间,因阶级或利益而引发相互倾扎与争斗而来的困苦和辛劳。对于此,若以正直和天真的性情及趣味去冲创,非成勇蛮,既变愚怯!唯深谙自然之冷酷,辩证人性美善丑恶之利害,而真、假、虚、实地去行为,才能产生益心利脾的沉静和审时度势的形象,以及天人成趣的自在。  
        国人的智才,究共和国四十载的是是非非,既能“道破天机”,况乎尚有三千年史卷之辉映。故曰:“垂钓之志,蛮人难会,非中国之人物,不能尽善之。”
        伯牙摔琴之悲,霸王乌河之壮,六君子之慷慨,非善也!伤人性、伤时势、伤勇力之常也。真正英豪才俊,天降其任,顺其性,成其实,来之然,去然之。生者不惧,去者无悲。其无“力、势、情”之困扰,而有“天、地、人”之固穷。  
        “有”与“无”之别,人多困于“有”,而不知“无”。“天”与“地”之差,人易知“地”,而不识“天”。莘莘芸芸穷于此,愚狂而奔命。
    1990年深冬夜。


    第九章  读书私语


        一份寂寞和无聊籁的情愫,应如何去表白和倾诉呢?
        在威廉·毛姆自传式小说里,在萨特或应是加缪的阿尔及利亚之空旷间,在巴尔扎克华贵外表下的苦恼或是维克多·雨果的裸体咆哮之中,才能够体会出来,并感受到一份“灵犀”的垂顾。  
        上帝给予人类共同的东西,或许只有修炼出此种灵性和情调,才是真,才有了心平气和样子的达观和了然!但是,即便有了这样一种了悟,有了这样一种貌似心领神会的样子,而其骨子里,却是真正的不安分,又可谓“真正耐得了寂寞而又最不能耐得寂寞了”。
        在大千世界和人类悲天悯人的循环往复里,此类性情中的人儿,其跌宕起伏的足迹及其惊世骇俗的创举、亢奋和幻觉,总能给予当代及未来的人们,从感情到行为上,催生出无限的寄托和憧憬,诱导着各色人等,去挖掘和发现来自某一人格及其民族的魂魄,进而闪现出人定胜天的力度和辉煌。然而,随着这英才伟物的远逝,却再度沉陷于虚无寂寥或无所顾忌的悲哀、忘形和盲目之中。  
        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魂归何处?圆圆的地球上,除了那已有空洞的臭氧层和朵朵散漫的云 ,如今还飘荡着这不明不白的疑问和呐喊。真理性的答案,即使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也总在这儿那里存有只言片语的慰籍和启示。但被恐惧和欲望蒙蔽着的人儿,宁可毫不费力聆听着“xxx如是说”的灌输,却也不会主动去找寻什么精神理念和实践出路。  
        就某一个人而言,即便拾阶而上,也依然需要几分灵气、努力和宿命。头脑不赖与同肢体一般清闲、一样享受和一味休憩者,其一定能够在瞬间的时空转变之中,看到属于他或她自己的那一条羊肠小路。  
        上路吧!懒惰、愚怯的影子,只有不失时机地奔跑和爬行,只有在挫折失败的疲惫中,执着善良仁慈的理性品格,才能少些病态的扭捏和不停地抱怨所带来的晦气和哀声。
        至于路在何方?无须再问了,拾阶而上,执着前行,命该如此吧!
    1991年春夏草,2016年春整修于济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0:3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3 10:38 编辑

    第十章 高温炎热的启蒙(一)


        炎热酷暑,本应当让人懒惰而偷闲的。然而,也有不少的人,最适宜在这“蒸笼”日月之间,去挖掘和开垦自我才智或技能上的荒芜,刻意追求自以为是的高歌云志。或许这样一种酷热,这样一种让人不能入眠的长夜,正是为择选与磨练一份“韧”的脾性和不屈的意志。  
        辛运的,这一时节,有所感受的人啊!面对已去的人生、世态和宇宙诸多“大道理”的探求路途,在庸情常行之间,唯有不时地给自己出难题,不停地找寻质疑,不断遭遇麻烦,并且 像故意似地袭扰和困顿那好逸恶劳的肌肤躯壳,才能在殚精竭虑之后,荣获“颖悟”的自觉,捕捉“猛醒”的欣喜,进而完善人格和素质,以至于练就成为容得下天地万物的大器。  
        一个颖悟了的庸常过客,如果不是被猛醒后的一种“大明大白”,而压抑早逝,就是慰籍着一份“大彻大悟”,去恬然而生。事实上,在这仿若不同的两条路上的行走者,也只有坚守不屈的意志和果敢的胆识,才会有更佳的抉择和终结。  
        莫叹“人生一场空”,莫笑“来来去去全是梦”。这是人性的堕落,这是旧道德的束缚。只要脚踩着大地,这就是最大的福祗,也是人生最美好、最能有所创造的时机!如果没有了这丁点地儿的存在,那么,关于未来的任何设计和盘算,才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和梦”。
        抓住“困难”的绳袢吧,用它把“对手”死命地扼住,踏之而前,生活就乐在其中。
    1991夏草,2016年春修。


    第十一章  高温炎热的启蒙(二)


        连续的酷热,被白天暴雨洗过,雨后夏夜的清爽惬意,唯在这黑幕的陪衬中,孤静远眺,最能诱出心底的神怡和遐想。  
        连续的夜班,每每于病房楼上,伫立值班室窗前的眺望,而想象得好远、好远、好远……  
        目光所及的地界,幼年时曾经是一片沟沟坎坎的荒地,从中不知道走过多少次!却说不清是贫苦所迫,还是不安魂魄的驱使。总之,就这样那样地走过了许多年,一直到今天。  
        近来,愈是在静谧空旷中思虑,从眼际到脑海中,飞掠过的一幕幕一桩桩,却还是恍若隔世、似有若无的海滨生涯……卧沙听海、小巷购物、探奇访幽、犹豫孤独……那会儿,一时的善、一时的怒、一时的真、一时的梦……总是撩着、迫着、震颤着似静非静的良知和久孕的狂傲。如此感受,令吾回首,令吾巡视,令吾找寻着坦然倔强,亦令吾耗尽情智,一再执著找寻“虚念”的道路。  
        是啊!斗转星移了几度春秋,这份寻觅和诸多次的呐喊,辉映着的依旧还是伶俜和孤独。现如今,所不同的只是不再乞求支持和理解,而是沉溺在貌似“坚定的信念”之中,锤炼着凝集出来了一个难得的觉悟:在自我而自在、生来而死去、诉得或诉不得、行得或行不得之间,最紧要的首先解救出来一个困顿的自己。  
        连续的路,时常迷失而中断,而又回首再往复。不能说,始终一味孤独着。因为,以往确实也每每得到应有的报答和回复。但是,不该简单地说是“应有”吧!准确地讲,应是研磨、火炼、品尝、体会……然而,这样的一切一切,在今朝,还仅仅是一个初步!
    1991年夏草,2016年春修。


    第十二章 静秋与自我


        每遇独自静处,抓起一支笔,运笔无思,任其勾来划去。当一个句号了结,再回首重读,正所谓“满篇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还是久郁心头的一些“怪念头”而已。不过,其中的表白或倾诉,虽语无伦次,确实也存有诸多的真情实感。每每想到如此这般,便禁不住长舒一口短气,又要举目远眺了!  
        生活中的苦与乐以及乐和苦,也就在这样一种时刻,反而悟得很深,也愈发思得很痛。日行夜想,观人论事,翻报读书,从中所换来的,却是一份又一份的忧怀、郁闷和纳罕。追究这其中的有益或无益、利人或不利人、利己或不利己,甚至其是否为正气或歪气,抑或美、丑、真、假,抑或良知,抑或漠视……诸如此类的迷茫、抑或和顾虑,完全都被这潦草的几笔,抹划得更加模糊!而清楚的,却是解决我自身对于世界的大困惑:生与死,行和亡,有限及无限。
    生活中的苦与乐以及乐和苦,也就在这样一种时刻,最容易明了世间万象的所以然及其自觉意思、内在意识、潜意识和浅意识……就在这样一些无论用何样词汇表达的“意识”之中,真正放不下而牵肠挂肚的,却原来只有一个“我自己”。呜呼!难得的一个真、真、真的真知。  
        数十年的教育和党性培养,至今若只说“私”“我”“个人”和“自己”的事情,仍不免惴惴不安,亦难免赶紧回头四望,慎防他人晓得。然而,恰是这种姿态、这份顾忌、这样德行,却又实实在在地违背了教育而来的大本则:做人要诚实。然而,恰是在这一时刻,却又没有了社会行之有效的督促和监控。一旦想到这里,便即刻又会时常纠缠于新的“矛盾”之中,继续开始“自误、自责、自嘲和自欺”,到头来又只能是自私自利地来“解救自己”而已!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敢于在公目和众口一再避讳的事实上,勇于以身试法的人,无论是生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其气概足以贯穿长虹,终会启迪和唤醒蒙昧之物,赢得理想、理性和文明的光 风度。
    1991年秋草,2016年春修。


    第十三章 游泰山记


        携妻上泰山。伫定远望,群山磅礴,云雾天际。人志虽大,博思虽广,却无法呈现其气势。由此可见,一人于天地之间的微薄和渺小。  
        山上山下,间或点缀,磨崖石刻,古碑傲松。华夏历史之伟长,英雄豪俊之沉浮,常令青兰志士垂手掷笔、仰慕而扼腕。黄山虽秀,庐山更幽,皆不具泰山内涵之神韵:雄风与古风长存,中华魂魄俱潜!  
        重游泰山,相间十年。身行思言,貌已非而神似。行古木峭壁石径之中,凝神定气,回纳天杰地灵之精;简练揣摩,道法自然万物之术。相较往昔,城貌山木之形、路石之状,排列有序,今非昔比。山势无损,而吾心知耻尤甚,既乌有高歌云志,亦冷落了箴言壮语,唯嗫嚅诺讷,以谋生活哉!  
        悲夫!少年之诚、之勇。
        呜呼!青壮求实之务。
        往昔犹梦,浮游如生,唤之不能来,拂之亦难去!唯经历累加,臆求谋虑之趣,报应天地之时遇。  
        泰山之高,行上之程,时常抚膝,意怯怯欲放弃此行。然蠕步而就,终有小天下之慷慨。由此可鉴:一人不恐志气之大、力智不达,尤惧性情之堕、滞懈不前。
        人生仿若攀岩,将雄心豪气置于伟崖高耸之巅,愤然烈行,亦步亦趋,不枉自我之智之力,虽庸才懦力,亦有成就之望!更何况,虽生犹死,何不虽死犹生。
    1991年夏秋夜。


    第十四章 修身养性之(一)


        昔日书海广猎,每遇读习中,诱发奇想。那种“山露小口、别有洞天”的精妙喜乐之感,使吾一书在手,玩味不释。正由于此症,高中三载之学,大学五度春秋,未得学科专业之佳绩,虽心头自有乐在,但省视其间经历,每每怯怯难齿!  
        吾于今,尤执著:人脑职能,尚待开发。因上学时,父亲寄给我一小块儿从报纸裁下来文章,上面大意说人类脑细胞只启用了40%。由此,如能泛泛而学,笼统论说,间或缀以专业技能的突破与钻研。此乃短暂一生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依仗。任何一个人,枉为一时的名势,鱼贯而上、拾阶而行,无自觉自识之颖悟,即使达显位、居高堂,难通晓圣贤达人之心趣,虚有踌躇满志之形,实与痴人愚妄无二。  
        究人类历史,宇宙大道,业已发现和广播的这样那样“真理”之中,能为大众所通识并理解者,谬误多于实事。往者尤难鉴,来着亦难追!英雄豪杰之伟大,全因显于当时、当事、当务之形式及其对立力量的多寡优劣,并能及民心之所向,而成就之。  
        孔孟之道,志在理民及“仁人”之术;老庄之学,则自我为人之教。何去何从,学者慎为,量己力己势,择道而行之。
    1991年秋。


    第十五章 修身养性(二)


        人贵在一个“精神”!此精神为何?概曰:气、志、意。俗言:一种劲头。  
        劳力者,依此精神,日日有见长之功效;劳心者依此,每每孜孜有所求之。其“之”者,可谓“意、志、气”之所向也。而能否达其目的,则除“精神”外,尚需赖其它条件之辅佑。想当年,曹公观刘皇叔之精神,英雄之貌美,丰矣!虽依然,若无“三将军”和诸葛亮之能,必流于枉然也。故而,有当时皇叔隐形之伪。庄周有言:物不俱存生之术,枉有诱利之形,必遭它伤。所以,身之不存,精神枉在,下之下术也。  
        凡欲成就一事,达某目的,须有一种“精神”之内涵。由此,达则不恐、失而不悔;成者有经验,失败为教训。且能累思、累智、累身心之憔悴,而有成败进退之坦然。审时度势,揣才磨能,量力而行。于是乎,古往今来,时有成绩赫赫然者也。此正为精神之可贵,或曰精神之“力、韧、忍”旨所在。  
        精神仅视其为“勇毅”“干劲”之所能,何其浅薄、偏见矣!凡一人妄赖气力,食不甘,睡不寐,徒劳其形,与生何益!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以正其行。  
        学贵循序渐进,业精累然而成。
        循序渐进,则合乎天然,每遇颖悟,极易举一反三,而成学者之实。
        累然业成,则无虚妄之惧,位高堂而无恐,渔于溪且逸尽,而言行自然成质,无人工雕饰之伪,意趣天成浑厚,情志折首扼腕。
    1991年秋。

    点评

    优秀作品: 5.0
    优秀作品: 5
      发表于 2016-4-24 1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4 06:54 , Processed in 0.09364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