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今日惊蛰

[复制链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5 13: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今日惊蛰






                                   惊蛰的由来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5 13:26:27 | 只看该作者
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 豫记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也被称为二月节,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二月的节日,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今年的惊蛰就出现在正月。
古人云,蛰者,藏也。寒冷的冬天,昆虫、小动物藏入土中冬眠,古人称之为“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描述惊蛰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大地回暖,春雷乍动,万物重生,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古人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的意思是桃花开始盛开,“仓庚鸣”的意思是黄鹂开始鸣叫,“鹰化为鸠”的意思是鹰变成了鸠。
当然,动物之间是不会相互变化的,鹰也不会变成鸠,古人只是看不到鹰了,发现鸠逐渐多起来,就误认为是“鹰化为鸠”。
在古代,人们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普遍认为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震醒的。古人受百虫被春雷震醒这一认识的误导,于是将这一天称之为“启蛰”。
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汉朝皇帝汉景帝刘启的时代,为了避皇帝名讳,才将“启蛰”改为“惊蛰”。
后来虽然经历了一次次改朝换代,但由于惊蛰听起来更响亮生动,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记得上小学时,我曾经好奇地问当教师的父亲,惊蛰是什么意思?父亲怕我不理解,指着“蛰”字告诉我,下面有个虫字,指的就是蛇啊蛙啊一些在地底下冬眠的小动物。
咱乡下有句俗话“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说的就是惊蛰日天上要打雷,听到隆隆作响的雷声,那些藏在土里过冬的虫子就苏醒了,开始拱出地面。
父亲形象生动的解释不仅让我明白了惊蛰节气的含义,同时也让我牢牢记住了笔画较稠的“蛰”字。


后来,受好奇心的驱使,每年的惊蛰日里我期望着能听到滚滚春雷,可每次都是以失望而告终,于是我开始对父亲当初的话语产生怀疑,没有雷声的惊蛰,能叫惊蛰吗?小虫子又怎么从睡梦中惊醒?
等我上到初中时,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师才解开了我心头的谜团,原来我国幅员辽阔,“惊蛰始雷”的说法主要指南方,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的惊蛰日是很少打雷的,要想听到春雷,还要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不过,惊蛰节气却是要吃梨的,一说此时正是害虫复苏之日,吃梨寓意与害虫分离,庄稼不生虫害五谷丰登;另外一说此时春寒料峭,气温多变,吃梨寓意让疾病远离,一家人健康幸福;


在民间,惊蛰这天除了吃梨,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祭白虎。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春雷惊百虫”,惊蛰前后正是春意萌发万物复苏的时节,包括毒虫在内的各种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并惊而出走,活动日渐频繁,踪迹遍及四处。
正所谓“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在豫中平原的乡村,惊蛰这一天是农人们约定俗成的“杀虫日”。
况且,此时虫子刚刚起蛰,身体各种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趁其虚弱之际围歼除之,可以说是正当时。这也应了那句乡谚“杀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惊蛰节气是农人安排农事的风向标,预示着拉开了春耕的序幕,农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正所谓“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
在豫中平原的乡间,流传着许多与惊蛰节气有关的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土得掉渣的顺口溜,口口相传,绵延不息,凝聚着祖祖辈辈庄稼人的智慧和心血,连接着庄户人家的粮屯和一家老小的饥饱。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是庄稼人的大事要事。正所谓“人创造了神,神安慰了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将与庄稼收成好坏息息相关的“雷公”供奉为惊蛰的节气神。


过去每逢惊蛰日,农人们或者在堂屋贴上雷公的画像,焚香上供,磕头祷告,或者带上香表供品去神棚或者寺庙烧香叩拜。
在没有任何水利设施,庄稼完全“靠天收”的年代里,供奉雷公其实是老百姓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一种期待,除此之外他们也别无他法。
过去老家不少村子里都有铜器社,到了惊蛰日这天,自发组织起来的农人们敲锣打鼓,热火朝天打铜器,震耳欲聋的擂鼓声与轰隆隆的雷声颇有几分相似,故而这些乡间的娱乐活动也被农人们视作是祭拜雷公。
惊蛰日里话雷公,自然少不了电母的话题,正所谓夫唱妇随。在民间,电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在传说故事中是雷公的妻子,主管闪电。据学者考证,电母来源于民间的雷神信仰。


在民间传说中,早期的雷神除负责打雷外,还行使着本属于电母的职责——闪电,后来人们逐渐将雷神的闪电这一职责分离出来,由电母专司其职,于是形成了雷公主管打雷、电母主管闪电的共识。
关于电母的由来,豫中平原的乡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寡妇非常孝顺自己的婆婆,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始终让婆婆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有一天,她想为婆婆做点荤菜,但家里已经买不起肉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剔下了自己手臂上的一条肉。婆婆吃了寡妇做的菜,却嫌肉太硬。婆婆私下里想:她一定是将好的肉自己吃了,于是就对着天空许愿,希望雷神将她家的不孝媳妇劈死。天上的雷神听了,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寡妇劈死了。


到了下葬的时候,婆婆看到媳妇手臂上的伤疤,顿时明白了。她坐在棺材前,泪流满面地忏悔。天上的雷神此时也知道自己的莽撞害死了无辜的人,就将此事汇报给了玉皇大帝。
后来玉帝做主让这位冤死的寡妇做了掌管闪电的电母。古人不理解为什么每次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总是先闪电后打雷,于是附会出了电母先监察人间善恶,雷公后惩戒世人恶行的说法。
也有些人认为天上之所以会产生雷电交加的景象,是因为雷公电母在天宫中吵架了。电母被人们视为一位能够引来雨水的女神,受到了古人的一致推崇。在道教的祈雨仪式中,时常能看到电母的神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18 14:11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板凳
    发表于 2016-3-5 14:07:2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惊蛰吃梨,是因为惊蛰以后,大地回暖,气温上升,人们经过一冬天的进补,体内的蓄热排不出来,加上外面气温升高阳光照射,两热相加,阴阳失衡;梨属阴,吃梨后,起到阴阳平衡的作用,保护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3-5 14:17:01 | 只看该作者
    古代人惊蛰吃梨另有寓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10 20:22
  • 签到天数: 16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发表于 2016-3-5 14:47:04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惊蛰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7 10:33 , Processed in 0.2265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