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与我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21:17: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我,自是不言而喻的了:独一无二的一个;我们,却弹性很大:一家、一族、一国……乃至全球。我与我们,原本有明确的界限,但人们在写文章时却常常混用:较之于“我”,作者似乎都更习惯(自然而然地)用“我们”。然而,“我”是个见,“我们”则是共识啊:既没与任何人商量,执笔的又只是自己,为什么就用了“我们”?而读者也并无异议?
有人解释为“谦虚”;有人说是“口语”;有人谓之“借力”;也有人说是“直觉”。
想来都有道理;不过“直觉”更说明问题:那是个体与整体密不可分的直觉——“对我的存在而言别人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一粒沙与“沙”,一滴水与“水”,一个氧分子与“氧气”。人们说到沙、水、氧气,指的是宏观的一类物质,想到的是其共性;而并非特指(显然也包括)一个微观分子的个性。
也许你会说:人与人不同啊,谁没有个性?写文章时用“我们”,指的是意趣、志向、观点相同的人,又何须言明!
然而,包括所有读者吗?——以“我”为圆心,多大的半径才圈得起“我们”?
想来,这个半径便是人的良知。作者总是将自己的善意、好恶、希冀笔之于文;冠以“我们”,正是对人人皆有良知的直觉。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良知,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孟子解释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孟子公孙丑上》。
的确,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无论你是否读过此文,“人皆有良知”的意识都已深植于你心底——否则,在提笔时,何以会毫不迟疑地用“我们”?
诚然,因沾染恶习而失落良知的也不乏其人。对读者统称“我们”,不啻对良知的呼唤,也即大爱的彰显:“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明洪应明《菜根谭》)。现今人们常说的“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也不乏此意。
自己与他人,我与我们,本是同祖同宗“同根生”,从类人猿一直相搀相扶到今天。要想强大自我,岂能削弱我们?与其相互争斗,何如反躬自省?《弟子规》倡言“泛爱众”,并尊尊告诫:“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此即儒家对“我与我们”关系的睿见。如若人人都能心心念念,该会避免多少矛盾、口角,化解多少是非;更何至以邻为壑,何谈干戈,何谈战争?
其实,“爱人如己”“自他不二”的思想已深入每个人的心底——当其撰文时,自然而然就用了“我们”;其实,世界大同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处世时,人人都能静听自己的心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9-10 01:10:5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爱人如己”“自他不二”的思想已深入每个人的心底——当其撰文时,自然而然就用了“我们”;其实,世界大同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处世时,人人都能静听自己的心声。拜读好文,感您一片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5-9-10 02:37:32 | 只看该作者
    两个范畴的问题:我与我们;良知人性。捏合到一块论证,其内在联系没有论述出来。这碗饭就夹生了。文章独立创作自是我,集体创作自是我们,无可非议。创作者的个人或我们的人性、心性如何,读者自有一番评判、揣摩。不知作者要论证、说明什么对,什么错,应持什么态度,或是批评那篇文章不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气、称谓。因本人见识尚浅,理解能力差,感觉逻辑上不够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11:30:59 | 只看该作者
    单衣 发表于 2015-9-10 01:10
    其实,“爱人如己”“自他不二”的思想已深入每个人的心底——当其撰文时,自然而然就用了“我们”;其实, ...

    同声相和,同气相求——誠谢您的赠言!: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香馥郁 于 2015-9-10 12:12 编辑
    老党 发表于 2015-9-10 02:37
    两个范畴的问题:我与我们;良知人性。捏合到一块论证,其内在联系没有论述出来。这碗饭就夹生了。文章独立 ...



    誠谢赠言!只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笔写不出两个人字”——“我与我们”因同有良知而“捏合到一起”(密不可分——“对我的存在而言别人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一粒沙与“沙”,一滴水与“水”,一个氧分子与“氧气”。)。要论证的是:一、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无论你是否读过此文(《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良知”的意识都已深植于你心底——否则,在提笔时,何以会毫不迟疑地用“我们”?二、如若人人都能心心念念(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该会避免多少矛盾、口角,化解多少是非;更何至以邻为壑,何谈干戈,何谈战争?三、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其实,“爱人如己”“自他不二”的思想已深入每个人的心底——当其撰文时,自然而然就用了“我们”;其实,世界大同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处世时,人人都能静听自己的心声。

    不过,倒也并无批评谁,说明何对何错之意;只是想唤起潜意识的共鸣——自己与他人,我与我们,本是同祖同宗“同根生”,从类人猿一直相搀相扶到今天。要想强大自我,岂能削弱我们?与其相互争斗,何如反躬自省?

    看来写这种豆腐块文章还真得再练练功夫呢!呵呵,谢谢您的鞭策!{: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6 08:3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6#
    发表于 2015-9-10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lol我之小,我们之大。心中有我,只能听到自己;心中有我们,就可倾听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发表于 2015-9-10 18:56:53 | 只看该作者
    书香馥郁 发表于 2015-9-10 12:11
    誠谢赠言!只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笔写不出两个人字”——“我与我们”因同有良知而“捏合到一 ...

    明白了您的意图,本人愚钝,请谅解。: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2:50:08 | 只看该作者
    踏雪闻香 发表于 2015-9-10 13:46
    我之小,我们之大。心中有我,只能听到自己;心中有我们,就可倾听全世界。

    誠谢赠言! 的确“我之小,我们之大。心中有我,只能听到自己;心中有我们,就可倾听全世界。”——其实,“爱人如己”“自他不二”的思想已深入每个人的心底——当其撰文时,自然而然就用了“我们”;由是,世界大同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处世时,人人都能静听自己的心声。

    handshake.gif (1.29 KB, 下载次数: 0)

    handshake.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2:55:12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5-9-10 18:56
    明白了您的意图,本人愚钝,请谅解。

    嗨,角度不同而已!还是我笔力不足啊,谢谢您!: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6 08:3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10#
    发表于 2015-9-11 08:00:19 | 只看该作者
    :lol一起学习,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14 07:49 , Processed in 0.0933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