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9|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韵七律] 七古·那团村摘果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9:16: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子曰 于 2015-8-29 17:26 编辑

大雨初晴丽日新,呼朋引伴向山林。
羊肠泥泞鞋重重,牛车悠悠笑吟吟。
碧绿虬枝红龙果,青翠禾苗黑尾禽。
流水潺潺听不尽,荷风飒飒漾清芬。
迤逦山路弯弯绕,参差野草渐渐深。
豁然一片丰收景,主人滔滔数家珍。
笑言地里先管够,吃饱精挑再斤。
不用化肥不打药,新品香甜更诱人。
霸王花绽白玉瓣,火龙果汁润红唇。
口鼻尽染玫瑰露,小脸淋漓芝麻心。
大人持剪收果忙,孩童团团捉迷藏。
土鸭几只鱼数尾,刀起霍霍开肚膛。
清甜笋片农家饭,喷香土蛋鲜鱼汤。
龙眼树冠层层绿,百香果汁晶晶黄。
挑食娃娃齐伸筷,你争我抢似小狼。
酒足饭饱茶一盏,满载挥别步斜阳。
诚祝明年果更好,农民开怀梦也香。


IMG_20150815_111856果_副本.jpg (138.4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50815_111856果_副本.jpg

-39ee2225f230823d.jpg (154.06 KB, 下载次数: 1)

-39ee2225f230823d.jpg

41ffd03db9bc7bf吃2_副本.jpg (88.44 KB, 下载次数: 1)

41ffd03db9bc7bf吃2_副本.jpg

IMG_20150815_094522霸王花_副本.jpg (150.18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50815_094522霸王花_副本.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推荐
    发表于 2015-8-27 02:3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27 02:54 编辑
    子曰 发表于 2015-8-26 21:42
    今天又填了同题词《行香子》一首,还请直言老师有空的时候不吝指导:
    一驾牛车,满载囡伢 ...

      一驾牛车,满载囡伢。笑无邪、童靥如花。惊灰尾雉,指绿头鸭。看红龙果,黑皮蔗,隐青纱。
      羊肠小道,软糯泥沙。拂长草、利剪咔嚓。飧玫瑰露,沐漫天霞。享稻田鱼,深山笋,忘还家。



        意境清新,文辞自然流畅。

       (先说明一下,此词谱律韵较严谨且较复杂。)此词首句不入韵,应为“晁词格”。而“晁词格”在声韵格律上,较为宽松;有近一半儿的字(至少三分之一以上)均为“可平、可仄”律韵。惟此词有几处律韵疏误,尚可酌调整为宜。(仅如:软、糯、沙、拂、草、词谱中,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应视做“拗体句”。但绝大多数的词谱,都是没有“拗体句”的。但凡“平、仄均可”的地方,词谱中均注明“仄可平”或“平可仄”;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既表明“必须依照词谱”用韵。诚然,词的格律,要较“律、绝”宽松些;但通常是在“不为拗句”前提下,均为引用“专有名词”、“固定词组”或“汉语成语”等等。此处出律,尚可做“词意大于韵”解……

       《行香子》词的格律有多体,如:1、“对仗起头、结句同字在头,或同字在中”; 2、“对仗起头、结句一对偶加总结”; 3、“对仗起头、结句排比句或鼎足对” 4、“对仗起头、结句衬字排比、鼎足格” 5、“首句减一韵不变平仄,对仗起头、结句排比句或鼎足对”等等……
        此词应属于“首句减一韵不变平仄,对仗起头、结句排比句或鼎足对”格律。仅从词的对仗尚可用宽对来论,此词对仗虽略疏严谨,但尚可,(仅如:“小道”为“偏正”词组;“泥沙”为“并列”词组。

        上、下片第四、五句,均应为“二、二节奏音格”。此词格律疏误(句子节奏);  惊灰/尾雉,指绿/头鸭。  飧玫/瑰露,沐漫/天霞。(您此词节奏疏误为“豆字领”格,一、三节奏了。惊/灰尾雉,指/绿头鸭。  飧/玫瑰露,沐/漫天霞。)

       结句格律:“排比或鼎足对”。上片:看——红龙果/黑皮蔗/隐青纱。“看——果、蔗、纱”(工整)然而下片:享——稻田鱼/深山笋/忘还家。“享——鱼、笋、家”(“享——忘还家”尚可酌调整。) “领字”多用去声且多为“虚字”(虚词类)。然而,“看、”均为实词类(动词)……

       结句是《行香子》的特色,也是很多词人喜欢写《行香子》的原因。结句的“一领三言三句”是《行香子》词格特色的出 之句。领字多用去声且多为“虚字”,以下降的声调而引出声调上扬。一字逗领三排比句,鼎足对或一对偶加一总结。或同字在中间,或同字在头;《行香子》是双调,上下片句式相同。一二、四五句均为四言句,二、二节奏。三句为七言句,三、四节奏。结句为“一字逗”领三言三句。全篇多为短句且韵位密集,叶平声韵。节奏轻快而流畅。一二、四五句在对称的句式上,宋人常用对仗来写,就需要在写的时候,要有个衡量的度了……

      《行香子》属“双调小令”词,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是最严的,中调较宽,长调更宽。唐、宋人填词亦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词格。《行香子》亦有多种词格。可我们填词的时候,应按所用词谱的词格。

        以上亦均为个感,大致直言
    交流而已。(因随键既感而发,亦不一定全对)权供子曰参考,若有不妥,见谅为荷哦!遥握,{:soso_e181:}问好子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推荐
    发表于 2015-8-26 02:5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26 07:31 编辑
    三水散人 发表于 2015-8-26 00:30
    字里行间句句真,闲暇携子入郊林。
    子曰在家千般好,出城便是墟里人。
    硕硕火龙红似火,篱旁霸王正精神 ...

        “散人”兄此作用韵,(新韵十四韵)“平声韵”准确无误。然而,超过八句的律诗,亦称为长律(或排律)。包括“五言”、“七言”律、绝;和“五古”及“七古”体裁。长律(或排律)一般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而句数必须是“偶数”!例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甚至二百句以上…… 此作惟疏为九句。)故而,此作依字数、句式、格律,惟应属于首句“入韵”的“七古”(古风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而在古体诗(古风韵)的名义下,也有各种不同的体裁,“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亦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都押韵的,称为“柏梁体”,然,“柏梁体”必须“领韵通压”,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字里行间句句真,闲暇携子入郊林。
    子曰在家千般好,出城便是墟里人。
    硕硕火龙红似火,篱旁霸王正精神。
    青牛摇尾铜铃响,长调山歌谷回音。
    车载孩童畅行乐,青青稼穑醉人心。
    山自有情泉自冽,南国此时待秋分。
    瓜果飘香十里送,金风一缕醉诗魂。
    童真烂漫言真语,甘愿长生此地门。
    息心遥看晴明处,镜水行空写诗云。


    品读欣赏佳作(读后感):

    首句“闲暇携子入郊林。”的“入”字随意了些,意境显弱;且难呼应后面情态畅行乐”……
    第二句“出城便是墟里人。”首句既为入“郊林”,则承句“墟里人”的“墟”字有悖意象。
    第三句“硕硕火龙红似火”,“火龙”为果名,“火龙果”亦称“龙珠果、玉龙果、仙蜜果”……但在此同句中,既特意用“火龙”果名,句末比喻修辞用“红似火”,尚可参考调整,前后二个“火”字选其一,“火龙果”若按事物名称分类,应属于“形意”名称类;名称中亦应含有“红似火的龙果”意……
    四句佳。
    第五句承转佳,但起句“车载孩童畅行乐”,“行乐”词,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消遣娱乐、游戏取乐。”只是感情色 略有不同,恐难免异解,还有调整更为切意的空间……可参考试用“畅意、惬意”类形容心态的词汇。
    第六句起句佳。惟承句“南国此时待秋分”,“待秋分”的“待”字应为“拟人”修辞格了,而“待”季节显平淡无力,可参考试用“近秋分”而突显“时节”……
    第七句赞赏!
    第八句前后二个“真”字,承应、递进意境堪佳!(其意境不同于第三句的二个“火”字)
    结句“息心遥看晴明处”,“息心”有“造词”嫌,且词意有失“词不达意”;“晴、明”词意近同嫌叠。

        仅为个感倾心交流。唯意境理解领悟不一定十分准确,且“有些”点评交流,亦权做参考;凡作品,还是应以作者的,“构思、意境、情感抒发、文辞运用”等“为主”。略叙感观而已,若不当,见谅为荷哦!遥握,{:soso_e181:}问好散人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12 0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发表于 2015-8-25 20:08:36 | 只看该作者
    子曰,大作频发,甚是敬佩,欣赏中,看到了诗云小朋友,问她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25 14:39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15-8-25 22:4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水散人 于 2015-8-26 10:40 编辑

    字里行间句句真,闲暇携子入郊林。
    子曰在家千日好,出城便是墟里人。
    硕硕火龙枝头闹,篱旁霸王正精神。

    青牛摇尾铜铃响,长调山歌谷回音。
    车载孩童畅行乐,青青稼穑醉人心。

    山自有情泉自冽,南国此时近秋分。
    瓜果飘香十里送,金风一缕醉诗魂

    童心烂漫言真语,但愿长生此地门。
    登皋遥望晴川碧,镜水行空写诗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发表于 2015-8-26 00:2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26 01:07 编辑

        欣赏“子曰”图文并茂的佳作!{:soso_e182:}个感,仅略有疏忽的“瑕疵”:  1、超过八句的律诗,亦称为长律(或排律)。包括“五、七言律、绝”和“五古”及“七古”体裁。长律(或排律)一般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而句数须是“偶数”!仅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  2、此作上部用的应是《新韵十四韵》“九文平声仄”,而“吃饱再挑大个称”句,“称”字,按此字意,应为“十一庚平韵”,若按同部“称”字“九文韵”疏为“仄声韵”了……{:soso_e112:}遥握,{:soso_e181:}献花是必不可少的哦{: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25 14:39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
    发表于 2015-8-26 00:30:37 | 只看该作者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26 00:24
    欣赏“子曰”图文并茂的佳作!赞一个!个感,仅略有疏忽的“瑕疵”:此作上部用的应是《 ...

    字里行间句句真,闲暇携子入郊林。
    子曰在家千般好,出城便是墟里人。
    硕硕火龙红似火,篱旁霸王正精神。
    青牛摇尾铜铃响,长调山歌谷回音。
    车载孩童畅行乐,青青稼穑醉人心。
    山自有情泉自冽,南国此时待秋分。
    瓜果飘香十里送,金风一缕醉诗魂。
    童真烂漫言真语,甘愿长生此地门。
    息心遥看晴明处,镜水行空写诗云。

    请老师指教句与句之间的平仄变化,甚为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
    发表于 2015-8-26 07:1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26 07:27 编辑
    三水散人 发表于 2015-8-25 22:43
    字里行间句句真,闲暇携子入郊林。
    子曰在家千日好,出城便是墟里人。
    硕硕火龙红似火,篱旁霸王正精神。 ...

    复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4-17 08:33
  • 签到天数: 12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
    发表于 2015-8-26 07:29:07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味道好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7:31: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26 00:24
    欣赏“子曰”图文并茂的佳作!个感,仅略有疏忽的“瑕疵”:  1、超过八句的律诗,亦称为 ...

    谢谢人生老师指点!那个七律问题,上次发东鲁神女赋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了:我和单衣都没有找到古风选项,而西窗老师的又有,是不是涉及权限使用呢?写时确实只是作七古写的,不然四句的律诗我还没写标准,这再把格律延下去更搞不清了。。。那个称字确是疏忽了。那句如果改作:吃饱精挑再论斤,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7:33: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26 02:52
    “散人”兄此作用韵,(新韵十四韵)“平声韵”准确无误。然而,超过八句的律诗,亦称为长律(或排律 ...

    评点精细到位,认真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7:35: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三水散人 发表于 2015-8-25 22:43
    字里行间句句真,闲暇携子入郊林。
    子曰在家千日好,出城便是墟里人。
    硕硕火龙红似火,篱旁霸王正精神。 ...

    三水兄好和!才思敏捷啊!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7:38: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26 00:24
    欣赏“子曰”图文并茂的佳作!个感,仅略有疏忽的“瑕疵”:  1、超过八句的律诗,亦称为 ...

    刚刚又细看了:古体也要偶数句吗?再请人生老师详细指导此诗其他方面。给您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7:39: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与时俱进需亮剑 发表于 2015-8-25 20:08
    子曰,大作频发,甚是敬佩,欣赏中,看到了诗云小朋友,问她好好。

    谢谢亮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7:4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 发表于 2015-8-26 07:29
    图文并茂,味道好极了!

    谢谢四季风老师临赏!还请多多指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5#
    发表于 2015-8-26 07:44:51 | 只看该作者
    子曰 发表于 2015-8-26 07:31
    谢谢人生老师指点!那个七律问题,上次发东鲁神女赋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了:我和单衣都没有找到古风选项,而 ...

        子曰早上好!西窗老师的“新韵五古· 祝贺单衣”(偶句数,二十四句),此“新韵五古”应为“键盘打字”,分类中没有此项,应与“权限”无关。若在分类选项后,在标题注明(五古、七古)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6#
    发表于 2015-8-26 07:52:44 | 只看该作者
    子曰 发表于 2015-8-26 07:31
    谢谢人生老师指点!那个七律问题,上次发东鲁神女赋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了:我和单衣都没有找到古风选项,而 ...

    “吃饱精挑再论斤"个感:“论斤”词意略失贴切,而“论”字多义,用在此处,易生悖意的“误解”,(如“计较”意等)莫如参考用“吃饱精挑再称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7#
    发表于 2015-8-26 07:58:52 | 只看该作者
    子曰 发表于 2015-8-26 07:38
    刚刚又细看了:古体也要偶数句吗?再请人生老师详细指导此诗其他方面。给您敬茶!

    “律、绝”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古风”为律韵体裁;超过八句的“律诗”,亦称为长律(或排律)。包括“五言”、“七言”律、绝;和“五古”及“七古”律韵体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8#
    发表于 2015-8-26 08:2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26 09:10 编辑
    子曰 发表于 2015-8-26 07:38
    刚刚又细看了:古体也要偶数句吗?再请人生老师详细指导此诗其他方面。给您敬茶!

       附: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有歌、行、曲、辞等。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亦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均以四言诗为主。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做“七古”……

    此文堪谓佳作!{:soso_e182:}然“瑕不掩瑜”,红起亮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9#
    发表于 2015-8-26 09:0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26 09:07 编辑
    四季风 发表于 2015-8-26 07:29
    图文并茂,味道好极了!

    附议雅评!(瑕不掩瑜)红起亮赏了!问好四季风老师!{:soso_e181:}{: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25 14:39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0#
    发表于 2015-8-26 09:08:39 | 只看该作者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26 02:52
    “散人”兄此作用韵,(新韵十四韵)“平声韵”准确无误。然而,超过八句的律诗,亦称为长律(或排律 ...

          直言老师的悉心指导,散人受益匪浅。平日偏爱古风,但未得平仄音律变化之理,乐感比较差,我的空间亦有多篇古风,皆是平日有感之作。开始习作古体诗也是从古风开始的,其自由、平仄交替、抒情都令我喜爱,作一首古体小诗并不难,难的是起承转结的流畅,内容上的起伏。大白话没关系,关键是先的找到音准,平仄进出的变化。也细心地看过古诗平仄的点评文章,说的很生涩,让人云山雾罩,我不是太喜欢。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就这五言四句,说的相当抽象,有时一看1.4的平仄一样,中间与首尾音律错开,之间的音律上略有不同,这个例子是仄进仄出的,一般的平出的多,仄出都首不韵。我写五古较多,因为音律每句较短,变化简单,而七古是不敢写的,期间每句音律都是起伏的,我只要不出现三平三仄尾就行了,所以初学起来很顺手。散人认为学古诗先感受其音律变化,只有在音律上领悟了才能写的顺畅,是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简单亦不简单,就是不断的写,只要坚持,古典文学的美才能洋溢出来。
         学无良师,人生一大无奈,散人由衷高兴识得老师,先生对我的点评如此详细,散人心有不安,见您每天迟睡早起,以论坛为家,孜孜不倦,提读点评,散人甚是感动。对于我的点评,句句到位,指出的瑕疵出正是我创作时的苦恼处,期间的遣词造句亦有模仿古风之嫌,老师真是慧眼如炬,功底深厚,散人钦佩。一首即兴的回复,点评的如此认真,我向您学习,并呼吁大家一起,将四季歌论坛发展壮大起来,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的交流、学习的环境氛围。散人絮叨,老师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0 18:45 , Processed in 0.12318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