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竺萝山下浣纱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8:1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苎萝山下浣纱女
                                    
                                    清清慈湖水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这是书圣王羲子手书“浣纱”在浣纱溪畔的摩崖石刻。在苎萝山下浣纱溪西边,紧贴山下有个小村庄叫苎萝村,是西施出生地,浣江边建有“西施浣纱亭”,下面一片开阔地,抬头即可望见石壁上刻有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西施浣纱处”五个大字。游人到此不免要发思古之幽情,叫人流连忘返。缅怀那段深沉的历史和美丽的故事
    浣江缓缓的从上游流至诸暨城南,悄悄的拐了个湾,苎萝山就在这拐弯处,浣江的西面山脚下就是苎萝村。古代那年春天的早晨,从村西头的一户打柴人家,传出了一声清脆明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绝世的女婴诞生了。她就是倾国倾城越人西施,吴越春秋的历史为此出现了崭新的篇章。唐朝诗人李白《咏苎萝山》诗曰:
“西施越溪女 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 荷花羞玉颜 ......”苎萝山声名远播,越西施千古传颂。
     浣纱溪傍依苎萝山,属西小江古道。相传,西施父亲以卖柴为业,家境贫寒。西施自幼勤劳善织,常常帮助母亲在溪边浣纱。史载,苎萝山 林木葱郁丛生。山野生长着一种叫苎蔴植物,干直,纤细,有2~3米高,阔叶,植枝皮布满纤维,是纺织品的好材料,人们取其蔴杆表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皮蔴中纤维与非纤维之间呈剥离状,然后将纤维状蔴皮在水中多次反复漂洗、甩打、冲刷,自古以来成了越人精良的苎蔴纤维纺织品。遥想当年,西施便是沿着苎萝山南麓布满苎麻的依山小径,来到浣江边浣纱,越国大夫范蠡当年就是在这里与绝色佳人相遇…··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一文载:王轩游西小江,泊舟苎萝山际,感国色埋尘,怆然题西施石曰:岭上青峰秀,江边细草青;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西施浣纱,其实就是在溪水中漂洗苎蔴,然后纺织成布,在杭州湾一带,人们称它为麻布、夏布。做成夏天穿的衣服,叫夏布衫,凉快,爽身,不粘汗水,舒服。做成蚊帐透气、舒畅,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杭州就有亚洲最大的蔴纺厂。不过现在这种夏布已是很稀罕少见的了。
    春秋末年,太湖一带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494年,吴越之战,越军大败,退守会稽,越王勾践作了战俘。他一面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面又采纳范蠡的“美人计”,把西施卷入到为越国报仇雪耻、兴邦复国的旋涡中心,忍辱受屈献媚吴王夫差。三年后勾践被放回越国。吴王夫差迷恋西施美色,醉迷深宫,不理朝政,使之沉溺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耗其国力、离间朝庭、里应外合,十年后,勾践乘机伐吴打败吴国,致使夫差自刎阳山。
    吴国灭亡后越国称霸中原,范蠡功成身退,泛舟山水之间。西施是流传至今的绝代佳人,她的故事在民间世代流传。西施荣归故里,按照常理说,她为国家付出如此巨大牺牲、作出如此杰出贡献的有功人物,归国后理应受到君王的尊重,人民的爱戴,但她的结局究竟如何,史学工作者、文学工作者,民间乡里百姓等却众说纷纭。
    有史学家撰文认为,历史上并无西施其人。理由是,早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屡见“西施”。如《管子·小称》篇中就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作者管仲系春秋初期人,可见,此“西施”与彼“西施”要早出生200多年。可以理解为“西施”一词是古代对美女的艳称,并非专指某一个人,漂亮的女子都可以称为西施。又如先秦诸子之后,贾谊《新书劝学篇》、刘向的《说苑·尊贤篇》、陆贾《新语》、《淮南子》诸篇文中,都提及西施,但仅仅把她作为一个美女的形象,多与毛嫱并出,看不出她与吴越两国政事有什么瓜葛。而且,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文中都提到范蠡,却没有涉及西施,更不用说西施与范蠡有什么关系,西汉人的著作中才出现西施,也未涉及西施与吴越交战中之事。但到了东汉才有勾践报仇用美人计的记载,袁康《越战书》云“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文种陈述破吴谋略,第四就是“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是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豰,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以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西施 身吴心越,为越国雪耻灭吴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故事,主要是根据袁康的《越绝书》的记载逐步演变而来的。史学家以此说明,一个国家的兴亡,有它的历史的必然性,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原因,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左右得了的。
    唐代诗人罗隐《西施》诗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是作者为西施背负着“祸国”令吴国灭亡恶名,代表文人能站出来公正说话。唐代诗人崔道融《西施滩》诗云“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 ,以诗来推翻其恶名说,为西施翻案。
    曹雪芹《西施》诗云“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东施效颦虽然可笑却可以自由自在生活到老,自由自在地在溪边浣纱,这不也正是远在吴国深宫的西施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呀!
   
    苎萝山下浣纱女的故事,有关西施的死众说纷纭:

一,西施随范蠢隐居说。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蠢,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以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李白《西施》诗: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也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只是《国语·越语》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退隐的事甚详,而没有提及西施。)

    上海近期出版的《辞海》(修订本)也这样说: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 并没有提到她被沉于水的传说,大概也是愿意西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吧。苏轼的《水龙吟》词里也写道: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杜牧《杜娘诗》中也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二,沉海说。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墨子·亲士》说:“······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越春秋·逸篇》也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意即西施在吴越争斗中,被越王利用,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修文御览》转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字也是的意思。鸱夷,就是皮袋。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了,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得意后,就把西施装在皮袋里沉到江里去了。

三,不慎落水而卒。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此说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证据。

四,“抗君之罪”处死说。越王勾践丧尽天良,竟在西施归国当晚就要她“伴寝”,也就是要把西施占为己有。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本是一个很冷血,残忍的人,是那种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小人。如果让西施委身夫差还有为国复仇的精神激励,现在让西施伴寝就完全是为了满足勾践的淫欲了。西施自然不愿意陪勾践睡觉,最后以“不能伴寝”的“抗君之罪”被勾践处死。

,据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和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记载,西施归国的当晚,越王勾践便叫她侍寝,在他看来,西施可以与吴王同床共枕,当然也可以和他共度良宵。但是勾践的这种举动极大地刺激了与他曾经共患难的夫人,于是她趁夫差不备,将西施投入了水底,一代美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葬身于湖底。 在越国,西施能够得到功臣的荣誉吗?不可能!关于西施归宿的最有依据的说法,也就是被勾践夫人沉水淹死。

六,被杀说,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传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七,死于恋人范蠡说;西施沉入水底确有其事,但是并非是勾践原配夫人所为,而是她的恋人范蠡,但是这种观点的可信度较低。范蠡并非无情无义之人,既然他已决意离开越国,他对于自己的恋人还不至于下此毒手,用这样的结局,还她一生流不尽的泪,还她一颗冰清玉洁的女儿心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7 10:3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13-8-11 08:44:3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西施衍生出如此丰富的文化现象和艺术想象,足见中国人对美的追求热爱。西子编织了多少文人的痴梦。

    点评

    了解历史来了,谢谢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12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8-12 10:15:17 | 只看该作者
    一二一二一二 发表于 2013-8-11 08:44
    一个西施衍生出如此丰富的文化现象和艺术想象,足见中国人对美的追求热爱。西子编织了多少文人的痴梦。

    了解历史来了,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5 17:01 , Processed in 0.08330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