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9|回复: 1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韵赋] 刘坡公《学诗百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原转帖者的话:[/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诗的最基本的特征,最基本的要素是“情”。“诗者,文学之精也。难从笔上得来,应自心中流出。心中无激情,不可强做。勉强落笔,恐其画虎不成反类犬耳。纵有千言,何足言价?”所以说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读多看多积累,一定有所收获 。
    望闻问切。
    望,即是阅读,看表象。闻,是品味,领会味道和内在神髓。问,是思考,提出问题并钻研解答。切,是透过表象去发扬。
    学诗心法:四用:1、用耳去听;2、用眼去看;3、用脑去想;4、用心来写。
    今人学诗,一般启蒙于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或《诗词格律》,我也同样。但我最喜欢的一本学诗蒙书则是刘坡公的《学诗百法》。《诗词格律》是白话体的面向人民群众的普及读物,《学诗百法》则是半文言的诗学教材。不读此书,不知此书之妙,读罢此书,方知写诗之妙。
    抖起精神,我将陆续将此书敲录贴出奉献给大家。初学者按图索骥,用心揣摩,相比获益匪浅,诗坛高人全当是温习功课好了。全书录入完毕后,还请代为收藏入库,莫辜负俺的一场辛苦。原书繁体竖排,句号断句,录入时改为简体横排,标点相应更动。
    不知道刘坡公的生平,只知道世界书局于民国十七年出版过《学诗百法》。手里的册子是1982年9月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的世界书局版复印本,定价人民币0.43元。[/color][/size][/font]

    [b][url] http://www.138206.com [size=6][color=Red] | | 乄 |  乄注| [/color][color=Blue] : 乄  ]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00:40:30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六十二 讲求诵读法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虽浅显,实有至理存焉。盖学诗全在多读,多读则熟能生巧。但读者于声韵格调之间,苟不细细讲求,或读平为仄,或读仄为平,则读如未读,终必不能作诗;即能作矣,颠倒错乱,失粘出韵之弊,亦所难免,安得有工稳之诗耶?是故讲求之法,不在仅知诗之大义,尤宜于合读、分读、急读、缓读诸法,悉心体会。所谓合读、急读者,并非不分句读,一气读完之谓。盖当诵读之时,于诗之理解及意境,既已心领神会,则声未至而神已往,自有欲罢不能之概;所谓分读、缓读者,并非隔绝上下,不顾全局之谓。不过于诗之凝炼处,略作停顿,曼声以出之是也。至于读诗之次序,亦有先后之分:一、五言古体诗;二、七言古体诗;三、五言律绝诗;四、七言律绝诗。兹择唐诗中之合于正格,而为初学所不可不读者,分列其目次于下:
    五言古诗
    春思李白 送别王维 游子吟孟郊 烈女操孟郊 子夜歌李白 溪居柳宗元 塞上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关山月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梦李白二首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长干行李白
    七言古诗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渔翁柳宗元 长相思二首李白 古从军行李颀 洛阳女儿行王维 将进酒李白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李隆基 望月怀远张九龄 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次北固山下王湾 酬张少府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过香积寺王维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友人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春宿左省杜甫 幸蜀西至剑阁玄宗 野望王绩 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 陆浑水亭祖咏 观猎王维 闻笛张巡 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 初至犍为作岑参 送友人入蜀李白 春日忆李白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春望杜甫 客夜杜甫 过横山顾山人草堂刘长卿 咏史戎昱 宿洞庭李靖 送从弟戴元往苏州张籍 夜泊旅望白居易 宴散白居易 梅雨柳宗元 题韦应物西斋许浑 送李端卢纶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春山月夜于良史 送孔徵士权德舆[/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五言绝诗
    登鹳雀楼王之涣 渡汉江宋之问 江上梅王适 南望楼卢僎 鹿柴王维 宿建德江孟浩然 敬亭独坐李白 归雁杜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塞下曲卢纶 听筝李端 送卢秦卿司空曙 春怨金昌绪 江雪柳宗元 行宫王建 闺人赠远王涯 春闺思张仲素 宫词张祜 江楼杜牧 登乐游原李商隐 斑婕妤崔道融 哥舒歌西鄙人
    七言律诗
    古意沈佺期 敕赐百官樱桃王维 径经华阴颢 黄鹤楼崔颢 望蓟门祖咏 送魏万之京李颀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九日登望仙台仍呈刘明府容崔曙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张谓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曲江对雨杜甫 蜀相杜甫 有客杜甫 野人送朱樱杜甫 客至杜甫 秋兴八首杜甫 过贾谊宅刘长卿 赠别严士元刘长卿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同温丹徒登万岁搂皇甫冉 晚次鄂州卢纶 别舍弟宗一柳亲元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寄和州刘使君张籍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寄乐天元稹 庾楼晓望白居易 舍杭形胜白居易 杭州春望白居易 九日齐安登高杜牧 早雁杜牧 安定城楼李商隐 马嵬李商隐 苏武庙温庭筠 上裴晋公李郢 游东湖王处士园林刘威
    七言绝诗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凉州词王翰 殿前曲王昌龄 长信秋词王昌龄 除夜高适 下江陵李白 舟下荆门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休日访友人不遇韦应物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韩愈 石头城刘禹锡 白云泉白居易 晚春元稹 雨霖铃张祜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瑶瑟怨温庭筠 已凉韩偓 金陵园韦庄 陇西行陈陶[/color][/size][/font]

    [b][url] http://www.138519.com [size=6][color=Red] | | й |  й注| [/color][color=Blue] : 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00:38:10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七十二、研究变迁法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大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等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统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统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开元、天宝间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之诗。 晚唐体贾、刘、杜、孟诸公之诗。 元祐体苏、黄诸公之诗。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子昂也。 王杨庐骆体王勃、杨炯、庐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张九龄也。 少陵体 太白体 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孟浩然体 岑嘉州体岑参也。 王右丞体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韩愈也。 柳子厚体柳宗元也。 李长吉体李贺也。 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 卢仝体 白乐天体白居易也。 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杜牧之体杜牧也。 张籍体 王建体 贾阆仙体贾岛也。 孟东野体孟郊也。 杜荀鹤体 东坡体 山谷体黄庭坚也。 后山体陈师道也。后山本学唐,其语似者,仅数篇耳。其他或似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也。 王荆公体王安石也。公绝句最高,其佳处高出苏、黄、陈之上。 邵康节体 陈简斋体陈与义也。亦江西派而小异。 杨诚斋体杨万里也。初学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柏梁体汉武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近体即律诗也。 绝句、杂言、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行名者,不可枚述。 乐府汉成帝定净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管也。 楚辞始于屈原。 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屈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 以愁名者古词有《寒夜愁》、《玉阶愁》。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佑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子美有《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他若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文,如古《子夜歌》、《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件。 藁砧古乐府篇名,多用僻词隐语也。 五杂俎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绵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且无一句不押韵,反复成文,李公诗格有此诗。 杂合字相折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等,皆诗体之愈变愈奇,而不可奉为常法者也。兹因便人研究诗之变迁起见,故述其大略于上。[/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15:41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编辑大意
    □ 本书定名学诗百法,专为学诗者指示门径,文字务求浅显,体例不厌详尽,初学得此,极易领悟。
    □本书共分八大纲:一声韵,二对偶,三字句,四章法,五规则,六忌病,七派别,八体裁。其中又分各子目若干则,共成百法,以供作诗之研究。初学细细揣摩,必能信手成章。
    □本书教人学诗,贵由浅而入深,故第一步教以五七言古体,第二步教以五言律绝,第三步教以七言律绝。学者循序渐进,可收举一反三之效。
    □本书对于作法,极为注意,如炼字造句属对押韵等,以及诗之启承转合各法,均分条说明其理,又各举一例以为证。学者依样葫芦,可无扞格(抵触)之患。
    □本书以初学作诗,宜乎多读,故就唐诗三百首中,分别写景言情寓意托物等种种章法,各选一首为例。读者奉为范本,无须再购他书。
    □ 本书体格详备,除古诗及五七言律绝外,凡唐诗三百首中所不载者,本书旁搜博引,加意采辑,以飨学者。[/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16:51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第一纲 声韵
    一 练习四声法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声平道莫低昂 ,
    上声高呼用力强 。
    去声分明哀远道 ,
    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第二句言上声高呼猛烈强者,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并无尾音。第三句言去声分明哀远道者,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第四句言入声短促急收藏者,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为上声。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为入声。总之四声之分,其不同之点有三,平去有尾音,上入无尾音,一不同也。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远而尾音短,二不同也。上入二声,虽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三不同也。能辨此不同之点,然后可与言练习。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依照读法,以右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读入声时,以指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徐,不可稍误。历三日,然后易以"东"(平声)"董"(上声)"冻"(去声)"笃"(入声)四字,仍照前法练习。再历三日,则无论何字,一读平上去三声,而入声之字,自然脱口而出矣。兹为练习时试验有无错误起见,故将四声之字,再举树例于下:(以平上去入为序)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空孔控哭 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 钟肿种烛
    松悚宋粟 容拥用浴 江讲绛觉 知指志质 时氏侍日 诗矢试失
    医矣意一 基几记吉 私史肆率 离里利律 微尾未物 非诽沸弗
    鱼禦御月 渠拒讵掘 居举锯厥 枯苦库阔 途杜度夺 吴午护活
    孤古故割 西洗细膝 梨礼例栗 迷米谜密 佳解戒黠 排摆败拔
    哀亥爱曷 该改盖葛 台怠队夺 真轸震质 申笋舜室 仁忍润术
    音引印乙 旬尽殉疾 文吻问物 芬粉粪拂 元阮愿月 翻反贩发
    烦晚万伐 干澣旰割 丸缓换活 滩坦叹脱 删潸疝瑟 间简涧吉
    先铣霰屑 笺剪箭节 钱践贱绝 传篆膳舌 坚剪见洁 萧小笑削
    辽了料略 腰杳要约 交狡校脚 高槁诰阁 遭早灶作 桃稻盗铎
    歌哿个古 科可课窟 麻马祃陌 牙雅夏译 八把霸伯 阳养漾药[/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张涨帐酌 长丈让若 将奖酱雀 香享饷谑 央养恙约 良两亮略
    情静净夕 惊颈敬戟 莺影映益 丁顶钉滴 蒸拯证职 尤有宥亦
    仇受授石 邹酒奏责 金锦禁急 阴饮荫邑 含暗憾盍 甘敢绀鸽
    盐琰艳叶 奁脸敛猎 咸豏陷洽 缄减鉴甲[/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17:51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二 辨别平仄法
    作诗之法,合上平下平声统曰平,合上去入三声统曰仄。平声仄声,绝然不同,一则和柔圆润,一则亢直短促,学者最易辨别。唯有一种可平可仄之字,或可通用,或不可通用,若不加意辨明,非唯失去真解,并犯出韵及不调平仄之病。兹将此种字之可以通用与不可通用者,分别略举于下:
    平仄通用者--
    衷 平声一东,去声一送,义同,中心也。
    供 平声二冬,去声二宋,义同,供奉也。
    撞 平声三江,去声三绛,义同,捣也。
    贻 平生四支,去声四寘,义同,馈赠也。
    …………
    平仄不可通者--
    风 平声一东,空气相激而成谓之风,去声一送,讽刺也。
    缝 平声二冬,弥补也,去声二宋,隙也。
    降 平声三江,读如杭,伏也,去声三绛,自上而下谓之降。
    为 平生四支,作也,去声四寘,因也。
    …………
    前举平仄可通用之字,虽则诗中随意可用,然而抑扬轻重之间,仍宜细细推敲。至于不可通用之字,意义悬殊,万不可稍有差误,羼杂其中。学者宜将所举之字,依仿练习四声法,先行熟读其音,次则详译其义,随时随地,留心辨别,不出匝月,而字之平仄,无不瞭然胸中。他若一字而兼数平声或数仄声者,其义亦有可通不可通之别,不妨以此类推。[/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18:47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三 检查诗韵法
    近人作诗,皆奉梁沈约诗韵为标准,故平上去入四种韵目,不可不牢记胸中。但是上下平各十五韵,而上声仅有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只十七韵而已,学者苟不明四种韵目隶合之法,则于四声之字,何字归入何韵,断难分析清楚。兹为便利学者检查诗韵起见,特将四声一百零六韵韵目,合成一表。俾知某字在平声某韵者,其上去入三声之字,即知在某某等韵。如同字在平声一东,其上声之动字定在一董,去声之洞字定在一送,入声之独字定在一屋。以此推寻,百不失一,不必东翻西阅,而无字不可一检即得也。表列如下: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四支 四纸 四寘 四质
    五微 五尾 五未 五物
    六鱼 六语 六御 六月
    七虞 七麌 七遇 七曷
    八齐 八荠 八霁 四质
    九佳 九蟹 九泰十卦 八黠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七曷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二萧 十七筱 十八啸 十药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十药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十药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月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祃 十一陌[/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九青十蒸 二十四迴 二十五径 十二锡十三职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一陌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十四盐 二十八俭 二十九艳 十六叶
    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十陷 十七洽
    上表将下平声之九青十蒸并为一韵,将去声之九泰十卦并为一韵,使平上去三种韵目各成二十九数,然后再将入声十七韵就每韵中各字之声合于平声何韵者,亦分成二十九部,各相隶属,而后诗韵中无难检之字矣。[/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19:27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四 通转古韵法
    作诗之韵,或可通,或不可通,或可转。通者,以本音通本音之谓,如一东之与二冬,八庚之与九青、十蒸是也。转者,转其声而后通之谓,如一东之与三江,四支之与九佳是也。盖东冬同为舌端音,更青蒸同为齿头音,其音既属一本,故可通。东为宫音,江为商音,支为徵音,佳为商音,一宫一商,一徵一商,皆非本音,故欲通其韵,必先转其声乃可。但通转之法,今韵较严,而古韵极宽。如一东二冬固可通,一东与三江既非本音只能转韵而已,而古韵则东冬江三韵均可通。又如四支之与九佳十灰亦非本音,必转而方通,而古韵则微齐佳灰文五韵均可通。又如上平之十一真与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及下平之一先,在今韵中万不能通,而古韵则真文元寒删先六韵竟可通叶。又如三江之与七阳通,二萧之与三肴四豪通,犹得谓之谐声。若夫下平之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四韵可通,则唯古韵为然耳。又如六鱼之通七虞、八庚之通九青十蒸,古韵更数见不鲜矣。
    上声中一董二肿可通,一董二肿与三讲亦可通,四纸与五尾八荠九蟹十贿可通,十一轸与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可通,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三韵可通,二十哿与二十一马、二十三梗与二十四迴可通,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三韵可通,此足见古韵通转之宽也。
    去声中古韵之可通者,则哟一送二宋之通三绛,四寘五未八霁之通九泰十卦十一队,六御之通七遇,十二震之通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之三韵相通,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之二韵相通,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虽未有通转,而二十七沁之与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古韵中又可通叶矣。
    入声十七韵,其中一屋与二沃三觉可通,四质与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宵可通,十一陌与十二锡十三职可通,古韵中所未见通转者,只十药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之五韵耳。
    古韵之可通可转,即如上述矣。今试进而言转韵之法,或则两句一转,或则四句一转,或则六句八句一转,盖转韵之句,必以双数,不能以单数。且通篇上下,尤须铢两匀称,无头轻脚重之病。即韵之平仄,亦须相间而用,如前四句押平韵后四句换仄韵之类。至于通韵之法则反是,止就韵之可通者押之,或通体用平韵,或通体用仄韵,断不可平仄相间而用也。[/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20:03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五 五律平起法 五绝平起法
    五律每首八句,首句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平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兹先视其法于后: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者,平声之符号也,●者,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平声而可易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仄声而可易平声之符号也(△者,平声之韵也)。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五绝则只有四句,依照前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韵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学者细细揣摩,不难收举一反三之效。[/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20:43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六 五律仄起法 五绝仄起附
    仄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示其法于下: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改为●●○○●可也。五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五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能将前两首之平仄反复熟读,则作五律五绝诗,自无失调平仄之病。[/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21:18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七 七律平起法 七绝平起法附
    七律亦每首八句,首句亦有押韵者,亦有不押韵者,以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为平起。兹将其法示下: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亦只有四句,依照前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21:58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八 七律仄起法 七绝仄起法附
    七律仄起者,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也。其法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将八句之平仄表示于后: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七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欲作七律七绝诗,须将此二首平仄随口念熟,则下笔之时,自然声调稳妥,而不至有差误也。[/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待续)[/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1:31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第二纲 对偶
    学诗百法之九 一字对偶法
    学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徵,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举其例如下:[例句之旁,原标注有平仄符号,略去,反正平仄相对就是了。][/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
    [/color][/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天类
    风/雨 日/云 霜/雪 月/星 烟/露 雾/霞 雷/电 雹/虹 春/夏 夜/朝 年/岁 暑/寒
    地类
    山/水 石/泉 河/井 海/江 城/市 邑/田 乡/野 路/桥 溪/谷 沼/池 波/浪 岸/滩
    人类
    男/女 祖/孙 妻/子 弟/兄 宾/主 圣/贤 农/士 死/生 穷/富 面/心 头/足 目/眉 身/手
    智/愚 忠/孝
    物类
    冠/履 带/衣 珠/玉 斗/升 刀/尺 剑/枪 灯/镜 帐/帘 茶/酒 草/花 桐/竹 杏/桃 梅/菊
    马/牛 禽/兽
    [/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2:24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 二字属对法
    一字之对既习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皆实字或皆形容字,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形容字,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至平仄则下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可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天类
    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风剪/月轮 三星/十雨 煮雪/残霞 雷鼓/风铃 花朝/谷日 九夏/三冬
    丁年/午夜 菊月/梅天
    地类
    山腰/水腹 蜀道/秦关 黄浦/赤城 榆关/梓里 济北/淮南 金井/玉溪 岐山/渭水 剑阁/炉峰
    西江/北海 雁门/鸡泽
    人类
    桥父/芥孙 荻母/梅妻 茶神/酒圣 奇侠/逸民 农夫/士子 织女/针神 红玉/绿珠 白眉/黄发
    云鬓/雪肤 口禅/牙慧
    物类
    缁衣/赤舄 衾角/帐眉 琉璃/琥珀 玉环/金珥 红笺/白简 棘矢/桑弧 秧针/稻剑 芍药/荼□
    鹦鹉/鹧鸪 吴牛/蜀犬
    □:蘼中以糸代非。荼□(tu2mi2):落叶小灌木,花白而有香。[/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3:02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一 三字属对法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字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天类
    风吹花/日照树 月移栏/云出岫 看花日/斗草天 烟初散/露未干 含宿雨/带朝霞 嫩霜寒/香雾湿
    桐叶雨/楝花风 月满湖/星临户
    歌风曲/咏雪诗  虹垂/晴日映 清和月/料峭天 百六辰/重三节
    地类
    山有色/水无声 水如烟/涛似雪 榆塞外/柳城东 十二衢/三千界 松菊径/薜萝泉 杏花村/桃叶渡
    波澜阔/岛屿深 傍山城/临水驿
    人类
    花君子/酒圣人 子象贤/孙绳武 丸熊母/挽鹿妻 入幕宾/升堂客 弹冠客/进履人 赤松子/黄石公
    颍士奴/康成俾 贤避世/士居贫
    矍铄翁/逍遥子 嵇康懒/许靖贫 气凌云/心捧日 腰舞柳/舌生莲
    物类
    芙蓉带/薜荔裳 挂壁冠/寻山屐 金步摇/玉条脱 珊瑚网/琥珀杯 镂青笔/飞白书 流星矢/偃月刀
    花荫浅/草色深 玉关柳/金井梧
    蔷薇露/茉莉霜 月瓜凉/吴藕嫩 云外雁/水中鸥 喘月牛/追风骥[/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3:47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二 四字属对法
    由三字对而增为四字对,其法较易。兹再分类举例于下:
    天类
    风吹槛外/日照窗前 渡口绿烟/溪头红雨 春风舞柳/夏雨喧荷 踏雪溪桥/迎风水榭 微雨淡云/晓风残月
    有风伏热/无雨冬晴
    地类
    山色迎眸/水声入耳 万顷波光/千山雨意 埋盆作池/叠石成嶂 绕城水绿/排闼山青 风皱麦浪/雨洗松岚
    三径苔痕/一庭树影
    人类
    男羁女角/婢织奴耕 舍肉贻母/含饴弄孙 南贫北富/浊圣清贤 谢隐东山/韩瞻北斗 才储国器/寿冠耆英
    苏妇题图/宓妃赠枕
    白手成家/丹心报国 舌翻三寸/肠荡九迴
    物类
    冠裳毕集/履舄交加 舞扇歌衫/耕蓑钓笠 屏围芍药/帐暖芙蓉 紫云割砚/红雪飞笺 跃马横戈/闻鸡舞剑
    菊泉汲酒/槐火烹茶
    黄菊吟诗/紫芝作饵 霜侵菊熟/雨绽梅肥 花鸟和风/草虫冷露 狐知集腋/象戒焚身[/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4:28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三 五字属对法
    五字对已成诗句,其平仄应较前稍宽。然第一第三字虽可不拘,如当用平而可以用仄,当用仄而可以用平,及平对平仄对仄之类,而第二第四字则不可稍误,如当用平者必须用平,当用仄者必须用仄,及平对仄仄对平之类。此前人所以於五言近体诗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之说。兹试举例于后:
    天类
    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地类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人类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鸡鸣修子职/燕翼貽孙谋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豪轻碧展眉 长贫唯祝健/渐老不禁愁
    物类
    径晚红黏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学奕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餹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5:07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四 六字属对法
    由五字对而增为六字对,平仄通用与不通用处,其法相同,不过造句之时,需要圆转自如,切不可露凑合之迹。仍照前例,分举如下:
    天类
    日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野东风旖旎/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衬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地类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人类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
    天锡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物类
    草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客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天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然犀[/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5:56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五 七字属对法
    学习对偶,至七字为完毕,以后则可入手近体诗矣。至七字对之平仄,与五字对相类,如第一第三第五字可以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字则不可差误。此前人所以于七言近体诗又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兹再举例如下:
    天类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枝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萍溆露三秋
    地类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潮雨急荡楼船
    云边树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帝京西望诗吟社/王室东迁政失周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人类
    孙子曾玄分祖谱/舅甥伯叔列封圻 耕田冀缺妻能馌/下第苏秦嫂不炊 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天钟异遇唐三侠/世纵清谈晋七贤
    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珠 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霄付羽毛
    物类
    衣冠济楚威仪美/仗履优游岁月闲 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宝鼎天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
    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
    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 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
    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荆棘访铜驼[/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29:50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第三纲 字句
    学诗百法之十六 研究炼字法
    学习对偶,即为做诗之预备。然对偶虽工,苟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全句精 无由可见。前人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不论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炼一字,或一句中炼二字,下笔之时须要加意推敲。兹试略举各例句于后。
    五言炼第二字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言炼第三字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五言炼第五字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五言炼第二第五字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七言炼第二字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七言炼第五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寒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七言炼第七字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三故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匡衡抗疏功名簿/刘向传经心事违
    七言炼第二第五字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侯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湖添水际消残暑/江送潮头涌漫波[/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30:39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1:31:28 | 只看该作者
    [font=微软雅黑][size=4][color=#4169e1]学诗百法之十八 研究点眼法
    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举例如下:
    五言点实字眼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言点动字眼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杨柳梳烟碧/茶□架雪香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七言点实字眼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风传鼓角霜侵战/云卷笙歌月上楼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七言点动字眼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整晨妆对晓风[/color][/size][/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 14:18 , Processed in 0.0980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