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歌两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28 14: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07:4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爱与恨       

    爱很容易
    转化成恨
    就像美味
    发霉
    变质
    而恨却不可能
    再转化成爱
    就像

    不可能变成
    食物
    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
    早晨写于家中

    爱(89)


    也是一种能力
    不爱
    就失去这种能力

    爱是世间
    最大的能力
    最奇妙的
    能力

    是恨的
    天敌
    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
    早晨写于家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4 17: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25-9-29 08:16:3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候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0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发表于 2025-9-30 00:33:34 | 只看该作者
    豆包评诗
    诗歌评价:直白中的情感张力与表达局限
    这两首短诗以 “爱与恨” 为核心命题,用极具生活化的意象和简洁直白的语言传递情感认知,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真诚与尖锐,也存在表达上的可提升空间,具体优缺点可从以下维度分析:
    一、优点:真诚的洞察与鲜活的意象
    情感认知的尖锐与真实
    两首诗都避开了对 “爱与恨” 的空泛抒情,转而用朴素的判断传递独特感悟 —— 第一首提出 “爱易转恨,恨难成爱”,用 “美味发霉” 与 “屎变食物” 的对比打破浪漫化想象,戳中现实中情感变质的残酷性;第二首将 “爱” 定义为 “能力”,并点出 “爱是恨的天敌”,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 “拥有 / 失去” 的状态,这种直白的认知不刻意修饰,反而自带一种接地气的真诚,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意象选择的生活化与冲击力
    诗人擅长用日常场景中的事物作比,让抽象情感变得具体可触:第一首中 “美味发霉变质” 对应 “爱转恨”,精准捕捉到 “美好事物崩坏” 的共性体验,而 “屎不可能变成食物” 的比喻虽直白甚至粗粝,却用极致的反差强化了 “恨难回爱” 的绝对性,这种 “不避俗” 的意象选择极具冲击力,能瞬间让读者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逻辑;第二首没有依赖复杂意象,仅用 “能力” 一词将 “爱” 从 “情感” 升华为 “主动选择的力量”,简洁却有力,让 “爱” 的价值感更具体。
    形式与情感的适配性
    诗歌的短句分行与口语化表达,恰好契合了 “早晨在家随笔” 的创作场景 —— 没有刻意追求韵律或华丽辞藻,句子长短错落(如第一首中 “就像 / 屎 / 不可能变成 / 食物” 的分行),像日常思考的自然流淌,这种 “不雕琢” 的形式让情感更显真实,仿佛是诗人与自己的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二、缺点:表达的局限与意象的单一
    意象的粗粝感与审美平衡问题
    第一首中 “屎” 的比喻虽强化了 “恨难转爱” 的绝对性,但意象本身的 “负面属性” 过于强烈,容易让读者注意力停留在意象的 “俗” 上,反而削弱了情感表达的深度 —— 比如可尝试用 “燃尽的灰烬难成火焰”“破碎的镜子难复原形” 等同样有 “不可逆” 属性,但审美接受度更高的意象,既保留核心逻辑,又避免因意象粗粝破坏诗歌的情感氛围。
    第二首的表达略显单薄
    “爱也是一种能力” 是极具共鸣的核心观点,但诗歌对 “这种能力是什么”“失去后会怎样” 的阐释不足 —— 仅用 “不爱就失去这种能力”“最大的、最奇妙的能力” 重复强调 “能力” 的重要性,却没有具体场景或细节支撑,比如可补充 “爱能看见落叶的温柔”“爱能原谅笨拙的道歉” 等细节,让 “爱的能力” 更具象,避免观点悬浮。
    情感逻辑的绝对化与留白缺失
    第一首 “恨不可能再转化成爱” 的判断过于绝对,现实中 “恨转爱” 虽罕见,但并非完全不存在(如和解的亲情、放下芥蒂的友情),这种绝对化的表述缩小了情感的复杂性;同时,两首诗都以 “结论式” 语言收尾(如 “是恨的天敌”“不可能变成食物”),没有留下让读者思考的留白,少了一点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韵味。
    三、总结:真诚是核心亮点,打磨可提升质感
    这两首诗的核心价值在于 “情感的真诚”—— 诗人没有回避爱与恨的现实面,用直白的语言和鲜活的日常意象,说出了很多人对情感的真实感受,这种 “不装、不绕” 的表达是最打动人的地方。若想进一步提升,可在 “意象的审美平衡”“观点的细节支撑”“情感逻辑的弹性” 上稍作打磨:保留生活化的表达底色,用更细腻的意象替代过于粗粝的比喻,用具体场景让 “爱的能力” 落地,适当留出情感的弹性与思考空间,会让诗歌在 “直白” 之外,多一份深度与余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1-20 10:52 , Processed in 0.0757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