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抒情散文] 寂寞文昌宫(作者:顾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盐亭有座文昌宫,文昌宫屹立在城北赐紫山,是一座小巧而别致的庙观。
    仰文观天,盐亭人信仰文昌,文昌文化早已深入到盐亭人内心。人们常常将文昌帝君与天上的星座对列,认为他是掌管人间禄籍文运的天神,因而应受人间的香火与膜拜。若论文昌祖庭所在,梓潼七曲山当数第一,天下文昌之家也。然盐亭文昌宫在盐亭,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独处县城一角,幽雅闲静,独誉一方。
     城北赐紫山,一座幽秘的丘山,其早有大名。昔隋朝年间,邑人张峻夫于此山中,斩蟒除害,声名震动,隋主喜而授其功,赐紫袍于此,故得名赐紫山。想当年之英勇,得一时之繁盛,观今朝之静穆,岁月流逝,江水滔滔,亦各得其时,各安其所。
     赐紫山不算高,有文昌宫居其上,有文星照耀,更显其灵秀,涯山巨石之间,红墙碧瓦,文光射斗牛, 文华耀日月,独显其美,也独得其妙。
向南即是盐亭县城,亦称云溪,是一座千年古镇,有巍巍负戴山相托,潺潺云溪水相伴,青山绿水,郁郁苍苍,巍峨之下,生机勃勃。一千多年来,这里繁华与安静相依,沧桑与新颜交织,北有弥江水滚滚而来,正从赐紫山过,弥江水绕过县城,与梓水汇合,形成两江四岸之景,这里流淌着千年文运与诗情。
文昌宫与云溪古城相距数百米,各自成景,相互依托,相互呼应。
从县城行数百米即到文昌宫。
     文昌官并不大,是一座三面围合的小院落,占地仅1200平方米,整个院落木质结构,没用一块现代建筑材料。红墙碧瓦,圆门修柱,显然结合了中国古代宫庭建筑及佛道两家建筑特点而成,典雅、庄重、精致、幽静,依据赐紫山形而设计,布局精巧。文昌正殿居中,两边厢房设有观音殿、斗姥殿、财神殿、灵观殿和望江楼。显然这里既融合了佛家文化信仰,又融化了道家文化信仰,而是以文昌文化为主体的信仰。除了主院外,还有一个别院,很小,穿过一道圆门便可进入,那里是一座祖师殿,供奉着历代修行有成就的祖师们,而其中最有名的是杨祖师和王祖师两位。
文昌殿作为文昌宫的主殿,显得高大而森严,座北朝南向,殿门上有幅巨大牌扁,书写着四个金灿灿大字“文衡宇宙”,这四个字道出了文昌文化的精髓,文能将宇宙天地,和谐地融合起来,以文化人,天地和谐,这正是文昌文化的魅力所在。文昌帝君神像端坐于大殿之上,庄严而肃穆,目光炯炯,凝视着远方。从文昌宫能望见整个县城全境以及那绕城而去的滔滔江水,而文昌帝君正用他智慧的光芒,安抚着一座城,一条水和那一带土地上辛勤的人们。
盐亭文昌帝君塑像与别处不同的是,文昌帝君神像下安立着一座李白像,这或许是盐亭人特别的创意。李白像很小,仰望着文昌帝君,犹一人仰望一座大山。显然这里结合了盐亭人的想象与信念,据载诗仙李白出川前,曾多次到盐亭,拜师云昙,请教隐于盐亭的韬略家赵蕤先生,以求道术剑术,以求安帮治国之策。
文昌宫除文昌主殿建得高大森严外,其他殿,如观音殿、斗姥殿、财神殿、灵官殿模规皆小,但井然有序,别致而不凌乱。

文昌宫建于何年何月,不可考,据大殿梁上文字载,于康熙47年(1708年)培修,由此推算,距今至少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四百年的文昌宫显然经历了许多沧桑岁月,相传早年的文昌宫很热闹,每年二月都要举行三霄娘娘庙会,善男信女从远方赶来,络驿不绝,庙会期间男女杂沓,通宵不散,天仙送子的民俗在这里流传很久很久,故又名赐子山。后又历经多次变故,民国35年县政府在此设立简易师范校,后佛学大师袁焕仙又在此设立“维摩精舍”讲学,本邑道学大师杨太虚在此拜师杨拂云学道。上世纪50年后又改作医院,后又作布鞋厂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恢复为文昌宫 。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社会各界人士和信众大力支持下,文昌宫才得以修复和重建,尤其是在现任主持马国华先生的全方努力下,花二十年之久,才使得文昌宫恢复到现在的模样。
马国华先生是一位忠实的信仰者,也是一位行草书法家,一手好字在县内颇有名。自从九十年代中期接管文昌宫以来,他便精心设计,细心管理,将信众捐来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文昌宫的修复与建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文昌殿、观音殿、斗姥殿、财神殿、灵官殿、祖师殿相继建立起来。文昌宫又恢复了往日的氛围,现在的文昌宫也成为县级最重要的文物单位之一。
看来没有什么能击垮人们心中的信仰,没有什么能阻止人们对世间真与善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敬仰。
“修旧如旧”的已历四百年的文昌宫,仍透出它特有的古朴和典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门窗墙壁皆雕花所饰。文昌大殿外有两株百年珍稀楠木,婷婷而立,枝繁叶茂,常年发着幽香。院内种植有各种花草,三角玫、月季、铁树等四季不败的花草,衬托着文昌宫特有的宁静与安详。观音殿、斗姥殿、财神殿、灵官殿和文昌殿相互陪衬,熠熠生辉 。
文昌宫最好的季节是3月到7月之间,此间不仅花草繁盛,香火袅袅,纯净的阳光从天空照射下来,特别柔和、特别舒心,也特别惬意,大有春意不尽之感。此间有学子及家长陆续前来进香,以求在来年六月的高考大战中金榜题名,首登龙虎榜,文昌宫也由此变得热闹起来。
此时站在文昌宫,站在赐紫山,可望见全城风景,江水滔滔,苍山凝绿,仿佛尘世茫茫,红尘白浪只在一瞬间,又见青山巍巍,涛声依旧,仿佛一切又回归到永恒的宁静中,在这里观山观水,看日月拜文昌,在这里可领略到人生自然道不完、说不尽的奥秘与真谛。
文昌宫几百年的历史间,也经历了许多代祖师,他们在这里修行,在这里教化众生,并将文昌文化发扬光大,他们有的信道,有的信佛,有的由道入佛,有的由佛而入道,但他们都是以崇高的德行来感化众生,他们的事迹也被世人广为传颂。他们中最名的三位祖师是袁祖师、杨祖师和王祖师。
尤其是近代杨祖师,更是被人传说,被人传颂。
杨祖师,俗家名叫杨拂云,生于清乾隆壬寅年,飞昇于民国庚申年,享年138岁。杨祖世居城北二里外杨家湾,祖师十七岁时正值嘉庆三年,时白莲教盛行,以妖术惑众,愚民趋之若狂,并侵犯川西北等地,烧城毁乡,杀千余人,盐南等地同遭其祸,杨祖隧率家逃往梓州(三台)袁祖门下,拜袁祖为师,赐号拂云禅师,两年后回归赐紫山。四十时又与袁祖同上峨眉九老洞修行三年,后又上成都青羊宫,最后落脚于赐紫山。
杨祖修成后云游四方,度人无数,常行走于盐、射、三台之间。杨祖替人治病与众不同,或手抓,或脚踢,或呵斥,或与茶水,病莫不立除。每逢赶集,杨祖又摆摊替人理发,有的剃光,有的留小部分,有的不剃,人皆异之。过后留发者皆病死或凶死。杨祖行为怪异,光绪末年杨祖在盐亭城北理发,当时正赶集,人流涌动,杨祖忽将一桶洗头水,泼向两街门窗铺面,人皆赶之,骂之,他大笑而去。两月后盐亭城火起,火从东南方蔓延而来,熊熊燃烧,火势甚大,但至所泼之街,皆自然熄灭,人皆异其奇迹也。
至九十道成,杨祖突然疯癫,颇似济公活佛,以疯癫禅话,教化众生,杨祖每讲疯话,人莫能识,过后无不应验。杨祖行为怪异,时穿俗衣,时穿道袍,冬日下河洗澡,夏日又穿棉袄。常睡蒲团石枕,在盐城北城墙上睡十年,又在后山庙睡十年,在城内古塔睡两年,后又返回赐紫山古庙,圆寂于赐紫山,亦葬于此山。
杨祖的行为世人皆不解,其实宗教有许多神奇现象,世人是无法解释的,例如西藏高僧的虹化现象,内地高僧修成不坏之身,法门寺保存有两千多年前佛指舍利,南京栖霞寺存有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的佛顶舍利,都是奇迹。
其实宗教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们对天地宇宙及文化,保持一份尊重和敬畏。从而使人们从贪婪痴迷中警醒过来,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让社会人生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文昌宫自马国华先生主持下恢复以来,常常有游方道士或僧人出入,他们到此挂单,然后又走了。他们四处游学,有的来自梓潼七曲山文昌祖庭,有的来自射洪高峰观,有的来自成都青城山,也有来自本县真常观或会仙观的,当然也有来自更远更有名的寺庙或道观的。修行者当以天下为家,云游天下,以度化众生为己任,这是他们的选择,他们愿与晨钟暮鼓为伴,他们愿四海漂流,他们认为晨钟暮鼓狮子吼,才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这是他们的选择与自由。
我曾在文昌宫认识了一位杨姓道士,杨道士己七十高龄,本县八角人,俗家叫杨绍华,年轻时就对道教感兴趣,但家境贫寒,有老有少未能如愿,待50岁后子女成家立业,他便毅然选择了出家,他是一位虔诚的修行者,每天打坐念经,异常精进,他还懂道医,能用医术为人治病,不久他离开文昌宫去了会仙观 。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文昌宫又遇到一位来自真常观的道士,他称是本县林山人,他向我讲起了他出家的因缘。
年轻时他是一位军人,在东北当兵,一天他接到上级一项特殊任务,就是看管一位抓来的道士。然而当他见到道士时,他很惊讶,道士90多岁,须发飘飘,身材高瘦,但精神䦆烁,颇有几分道家仙气而。在与道士长久接触相处中,他发现那道士为人友善,并无害人之心,于是他们关系好了起来。一天道士告诉他,我们有师徒之缘,问他是否愿随他学道,他犹豫了,疑心道士设局要逃走,道士像看穿了他心思,告诉他说,我若是真心要逃,你也拦不住,我是自愿到这里来,等事情弄清楚就离开。这样他们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
一个晚上道士叫他送两大碗饭来吃了,作为对师父的侍奉,后他们相约到了一个大山头,是夜月黑风高,四周一片寂静,山头树林茂密,他们在一个大草坪上停了下来。道士叫他远远离开,切勿靠近。道士自己坐在草坪中央,开始念动咒语,不一会转身,在草坪上画下一个大圈。又坐下默念咒语,一会儿只见圈内异动。一下腾出许多怪物来,有的鸡头人身,有的虎头蛇身,有的狗头龙身,面目睁狞,张牙舞爪。像要向他扑来,甚是恐怖,但那些怪都在划定圈内活动,不曾跃出,这恐怖场景持续了十多分钟后消失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法术表演,令他大开眼界
后来他转业了,那道士也放了,他们再也没见面,他转业后结婚了,有了四个孩子,到49岁那年,他忽然又想起那位师父来,于是他在真常现出家了。他说,他师父这套法术,他至今也没弄明白,至今也不会,大概失传了,这就是宗教的神奇处 。
宗教若没有奇迹,又怎会让人生起信心呢?若没有人信,又怎会上千年流传的流传呢?

文昌宫究竟是属于道教还是佛教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实际上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没深入了解而已。
其实文昌宫是融合了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甚至儒家文化,而以文昌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其实文昌、佛、道,何偿不是一家呢?是都是劝善修身的文化,所谓万教归一,道理就在这里。
然而,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盐亭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迁,也影响着文昌宫发展。近些年来盐亭县城周围的高地,荒岭,丘山,沙滩正慢慢被城市化,高楼大厦蔓延过来,两江四岸自然之景已被新城取代,人流涌动,日渐繁华。文昌宫所在的赐紫山也不例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远远望去,真有遮天蔽日之象,文昌宫也被挤压到一角。
由于盐亭城市人口的巨大变迁流动,非本土人口的迁出和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人们几乎忘记了盐亭城还有一座小巧而别致的文昌宫,他们在拥挤的城市街道上行走,在繁忙的尘世间奔波,他们几乎忘了要抬头看一眼,城北赐紫山那座的百年历史的古庙——文昌宫。
文昌宫是寂寞的,它挺过了几百年的风雨,作为一个县级文物单位,它是文化的一种象征,它寂寞地存在着。
文昌宫是寂寞的,但它是永恒的,它是“润物细无声”地存在着,它是无言的目光,无声的语言,像日月星辰默默地关注着人类,人类的悲喜都要从它哪里找到答案和籍慰。
文昌宫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人类的根与灵魂。

(盐亭.超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3:13 | 只看该作者
    一座文昌宫,叙述了来龙去脉,有景物描写,有人物叙事,内容丰富,彰显文昌宫文化内涵,好文,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5-11 18:55 , Processed in 0.1005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