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书之我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95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08:5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这段时间,我在某一文学网站关注到一部农村题材长篇小说《雪村儿女》,这部四十万字的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了三代人的不同的人生,爱恨情仇,从小说中读者会看到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纯粹的好人与坏人之分。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改正,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成熟。生活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总是希望伴随着失望,失望伴着希望……作品很精彩,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这些事都发生在我的身边一样,一事一物都很熟悉,我想只有生活在农村或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还能读懂吧,所以读了这些文字后,心中的想法自然油然而生,写起评论就源源不断了,所以每看完一章节我都会细心且用心留下我的评语。


          这部作品的作者看了我留下的评语也是欣喜不已,连连向我致谢,并说她的作品遇上了懂它的读者,她能遇上我这样细心的读者也倍感荣幸,最后她还贴心把我的评语编辑到每一章小说末尾,我看了她的致谢感言,我也是受宠若惊,我便留言道,我留下的这些文字也是因为作品精彩还让读者生出由衷之言,我想其他读者在阅读这篇小说时与我一样都有同样的感触,我只是说出了广发读者的感触,老师此举倒让我受宠若惊了,感谢老师对我评价的认可。


          直到昨日,这部作品的作者突然对我留言道,“昨天一位作家朋友跟我说他不写小说了改做自媒体,也劝说我跟他学习。他说一来出书难,二来遇不到能读懂他书的人,他很苦闷。我说我困扰的倒不是能不能出书,而是能不能写出好作品,至于读懂我小说的人我有幸遇到了,所以还得继续。”

         我细细读了她的留言,感慨颇深。

          首先,感谢她对我的认可,我很开心。

           其次,我觉得这个社会并不缺少读者,每个作者写出的文字都有自己的受众,不管作品好歹,无论评价优劣,始终还是有人看的:有人喜欢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喜欢静如处子的西湖;有人喜欢茂林修竹,有人喜欢奇花异草;有人喜欢高山流水,有人喜欢下里巴人。用通俗的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实,最重要的是一个作者的作品是否能遇上知己?抑或读者是否能遇上符合自己的文字?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浮躁之风盛行,这种氛围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渗入了文学的领域。当人心变得浮躁,写出来的文字也随之变得浮躁,读者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阅读时也变得浮躁,难以静下心来深入理解。这种循环不断,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然而,回想起我们的阅读经历,我们或许会发现,那个最能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读书的时光,已经留在了上学时代了。那时候,我们看书接触到的“阅读理解”课程,不仅教给我们如何去解析文本,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正是这些经验和技巧,使我们在之后的岁月里,能够独立地、有深度地阅读,从而受益终身。令我们受益终身的“阅读理解”却让每一位认真读书的人感到深深的“烦恼”,因为每当我们阅读一个字、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我们都会努力去揣摩、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这种习惯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却也时常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痛苦和挣扎。


           就拿上学时学习鲁迅的文章来说,那种需要逐字逐句解读、理解作者深沉用意的“痛苦”,真是一种“折磨”。譬如鲁迅在文中的一句“天黑了……”三字便具有多种含义,不仅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也暗示着社会环境的转变,暗喻着社会逐渐步入黑暗和动荡,鲁迅常常使用这种象征手法来表达社会现实的严峻和人们生存的困境;也可以理解为他个人情绪的写照,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苦难,鲁迅常常感到无力改变现状,因此这里的“天黑了”也包含着一种无力感、无奈感,甚至是一种痛苦的挣扎;同时,这三字还可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新情况或转变,在此情况下,鲁迅可能会接着描述一些新的挑战、困境或冲突,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鲁迅文中的一个感叹号也能读出他的愤慨。在当时如此“咬文嚼字”显得枯燥乏味,然而,当我们逐渐步入社会,亲身经历并见识了更多的人情世故后,我们才会深刻地意识到,那时候的“阅读理解”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宝贵。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理解,我们逐渐学会察言观色,见微知著,亦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人世间的学问和文章让我们明白了阅读理解的真正价值,我们通过揣摩别人的文字,理解他人的思想,进而更深层次地洞察人情世故,把握生活的智慧。

          如今这个快节奏、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在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把更多空闲时间耗费在小视频、阅读八卦消息,或是浏览那些短暂而肤浅的“爽文”。然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和观看,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实质性的收获,甚至逐渐麻痹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实际上,真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那些夸张刺激的视频,也不是那些浮华空洞的文字。相反,他们更倾向于那些平实无华、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文字。因为唯有这些文字与自己有关,与自己挨得近,更易感同身受,更容易让他们与文字产生共鸣。


           犹记得前不久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段文字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涩难懂的语句,它就像一条清澈的溪水,静静地在我心口流淌,让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温暖。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那么平实无华,却又充满了力量。那一刹那,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园子中,听到了落叶沙沙的声音,感受到了秋风的凉爽。我仿佛看到了那位母亲,为了寻找她的儿子,在偌大的园子里焦急而耐心地寻找着,我又仿佛看到了那些作者走过留下的车辙,还有母亲走过的脚印,我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焦灼和等待,也体会到了那份无尽的爱。


            这段朴实无华的文字,它的力量在于它的真实和直接,它没有矫情的言辞,没有过度的修饰,只是简单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我们读者读着这段文字也是赏心悦目,虽然这段文字并没有煽情的句子,然却又字字不离对母亲的思念。正是这种简单和真实,才使得这段文字具有了如此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轻易地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对母亲的思念和无尽的牵挂。那一刻,也令我潸然泪下……


           我们时常被各种繁杂琐事所困扰,难以静下心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然而,那些平实无华、通俗易懂的文字,却能够让我们更容易感同身受,与文字产生共鸣。当我们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我们便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期望。因此,请我们继续用心去感受、去理解那些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文字吧,唯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让我们用阅读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用文字来传递爱与智慧。

    --写于2023.9.22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2023-9-23 16:49:39 | 只看该作者
    摒弃浮躁之风,安下心来静心阅读,才能真正读懂作者字里行间的意蕴,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为更好地创作奠定基础。欣赏,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23-9-24 00:17:18 | 只看该作者
    读透,读懂,领悟,语言出之肺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6 19:12 , Processed in 0.0749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