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苗洪:我们有时为何会从容面对死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00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3 01: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序言: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或者说文学艺术如何描述死亡,评价死亡,批判死亡,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描绘死亡题材或死亡主题时,对死亡的描述态度一般地说,都是体现在道德观念,复仇意识,再生意识(宗教或轮回层面),抑或是生活压力或精神压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都可以毫无疑问的归结为自杀死亡的原由。但是,对于死亡来说,实际上有被动死亡及主动死亡或者说自然死亡等多个层面。文学叙事如何描绘全景死亡,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阐述的不确切,就会变成歌颂死亡或者说使作品成为自杀的教唆犯甚至是自杀教科书。人的生命是一次性,是有尊严的页面。

    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引导人类正确面对死亡,保持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比文学创作所面临的战争思考,灾难思考都更加重要。曾经有的文学观点认为,因为死亡也是人类所有个人面临的一个人生现象,所以,在文学创作描写死亡与描绘生命同样的重要。本文以极其客观的态度阐述了作者的死亡观点及死亡现象的解剖,为普及型专业文学讲座。而另一方面,我们在描述人类自身的生命与死亡观时,有时侯也会作出否定生命平等的原则。比如说,在个别回忆黄河当年泛滥成灾时,人蛇争树的情形时就遭遇了两难。要么打死蛇,要么被蛇咬死。而另外,有时侯死亡会涉及物种进化与生存的问题,所以如何描绘死亡非常复杂又非常重要。


    《一》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及文学作品,关于死亡的描绘作品浩瀚繁多。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尽管直面了许多死亡的场景,但是,实际上那些描绘的东西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之外的思考。死亡本身实际上在文学作品的描绘已经成为非常次要的东西。

       而从许多古题材的文学作品及传说方面来看,古代人明显比现代人能够更加从容不迫的面对死亡。 苗洪在创建这个命题时,过程及思考的流程比较复杂。在那个遥远的封建统治时期,许多酷刑及刑具或惩罚犯人的手段之残忍程度,让我们今天不寒而粟。但是,我们今天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些酷刑所带来的痛苦,为什么会在古人那里会显得明显比较轻松?

      苗洪说,关于这一点的论证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当我们思考死亡的时候总是会与痛苦或者说绝望相互联系。我们在作品中的死亡描绘方针,实际上一直在沿袭着传统的死亡阐述观念,并且,还一直存在于我们观念中的一个认知是,因为人类感觉痛苦的存在,是因为自己有思想。也就是说,是思想及思维能力的存在导致了我们精神上的绝望,痛苦及肉体上的疼痛及残酷。

      那么,面对这个认知,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当动物被宰杀或被残杀时,因为动物没有思想及思维能力,所以,对于动物而言,面对肉体的创伤,动物在外力导致其死亡时,它就应该是没有痛苦的。可是,我们这个思想说并不能成立,因为他完全违背了意识中的本能逻辑或者说,条件反射原理。按照常规,动物许多方面由条件反射所带来的调整,其实都是因为它的感觉及记忆而导致。

       这种感觉不可能是单纯的愉悦情感,还有来自疼痛的刺激及记忆。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古代人类的思考能力及思维能力因为特别差,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人类社会对疼痛的体验并不明显。可是,问题又来了,因为对于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来说,在人类刚刚学会穿鞋子不久,中国就诞生了第一部诗歌集《诗经》,而其水平至今无人超越。特别是对于孔子,朱熹,墨子,庄子,老子等来说,其哲学水准也是无法超越他们的界定。


       《二》如果我们一定要按照某种意义的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来说的话,人类社会对于肉体疼痛的体验,也应该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所以,很明显,规律方法说在这里失去了解释事物的能力。但是,按照医学界的临床试验证明,在人类个体那里,关于对疼痛的抵抗力其实在客观上的确存在神经中枢方面的差别。而另外的非正常现象则是,我们如果按照这个疼痛承受力解释一切的话,则又很难理解个别人自残的现象,包括动物也经常性会存在这种自残的现象。包括一些节肢动物,在遇到紧急状况时,会自动断开肢体的某一部分。我们可能会使用这些会自动断开肢体动物具有再生能力的原理解释这一问题,可是有一点,我们至今仍然没有去思考的问题时,壁虎或螃蟹在自断肢体时有没有疼痛?

      有时侯,我们会幼稚的将这种自残行为的机制描述为紧急避险似的机制。但是,有时侯,我们其实使用这种方法论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当某些动物的腿被夹住的时候,他们为了逃命,会毫不迟疑的咬断被夹住的腿。而这种自残行为却不能用生物学来获得解释。而对于人类来说,自残行为有时侯是因为精神上变异,当然也不排除类似毫不迟疑的咬断被夹住的腿那种机制。

      人类社会在很久以前的年代里,就已经学会使用麻醉疗法以进行止痛或缓解疼痛。而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对于个别的自残者来说,他们似乎是希望疼痛给自己带来某种意义的清醒,以使自己因为疼痛而获得清晰的思维及觉悟。但是,对于另外的自残者来说,则或具有自暴自弃的意味。可是,不幸的是,个别自残者则又认为,自残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对于那些逃避上战场的人员来说,自残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战争年代的生存概率。而在临床方面,医生可能会通过截肢手段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这是一种变相的交换。在生命面前,或许一切都不再重要其实是一个关于生命讨论的组成部分。


       《三》古今中外,关于死亡的典故比比皆是。但是,有一则故事却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在西方国家流传甚广的故事。一对仇人同乘一艘船,后来由于狂风暴雨,这艘船即将颠覆,无人生还已经成为定局,但是,这一对仇人彼此之间的心理却是,看见仇人和自己一起葬身大海,所以面对死亡都表现出惊人的平静。仇人的死亡,在彼此之间是最大的纠集,所以,死亡倒成为次要的元素。

      在古代的战争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候,常常出现被迫以吃人赖以生存的残酷状况。但是,这些被迫成为食品的人,在被杀害时却表现的非常冷静,面对残杀也无所畏惧。关于这种现象,在层面上却没有得到解释。我个人认为,为了整体的生存而牺牲局部,有时侯是生物的本能。在食物短缺的季节,动物常常伴有自杀性行为以保障整个物种的延续。而另外的解释是,当整个部落在食物短缺的情形之下,许多人因饥饿而丧失生死的叛变与界线。

       所以,这种坦然自若的死亡态度,极有可能是意识残缺的结果。尤其是在战场上,许多官兵的不怕死,除了在某种程度上的常规性的战争必胜的信仰之外,除了品行的约束(当俘虏及逃兵是可耻)之外,人生的无信仰成分也应该考虑在内。比如说,对于一长期处于战乱的国家及部落来说,活着也不幸福的观念一直在主导,所以,此刻的个人生死已经基本毫无区别。

      但是,我们一直不明白的是,古代作家或史记人员,在描述由酷刑给犯人或惩罚对象所带来的痛苦时,除了对所使用的刑具包括行刑手段进行详细或简单扼要的描绘或纪录之外,却很少或者说绝对根本不去描绘这种残酷惩罚给惩罚对象所带来的肉体痛苦。是不忍心做详细描绘或者是刻意回避这种关于肉体创伤的描绘?是作者因为缺乏类似体验而无法描绘,抑或是出于某种意义的忌讳?而另外的问题是,这种关于肉体痛苦的联想在逻辑上也应该存在。如果这些惩罚手段不能给犯人带来肉体痛苦记忆或体验的话,那么这种疼痛就应该并不存在。这种警示应该是因为对于那些被惩罚的对象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疼痛记忆及体验。


    《四》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古代人类为何在实际当中更容易接受疼痛及死亡?如果按照宗教说的话,那么这些宗教在今天依然深入人心。并且这个宗教说似乎是也只能解释宗教诞生以后的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来说,宗教的诞生及其轮回意识,仅仅只不过是在人类诞生很久之后,在几个世纪内才发生的事情。所以,用宗教说来解释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死亡态度并不确切甚至于是不可靠的。

      另外,我们有时侯会将死亡理解为某种意义新生的开始,而实际上,在周公解梦编撰的时候,还没有产生这种概念。在英国等欧洲国家中世纪的时候,在处死犯人的时候,因为大多使用的是砍头——后来演变为断头台。在行刑之前会用布料将犯的眼睛及头颅遮蔽。这种现象的表层解释是,一个是是处于维护死者的尊严,一个是谨防死者痛苦的表情在其他人看来引起恐惧感及恐惧的联想。而我个人认为,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解释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解释就是,死亡因为看不见死亡的现场而不痛苦或者说不产生恐惧感。因此,这种态度可以理解为一种唯心主义的死亡态度。而死亡有时侯在宗教那里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包括在西方在内,都认为是死亡是摆脱了某种意义的原罪而崇高。死者为大,在中国应该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生死观念。

      那么唯一的解释,或许就是宗教之外的其他信仰,比如说人生气节说等。但是,按照当时人类的觉悟程度,这种为保持人生气节的行为则理应受到质疑。如果这一觉悟程度当时就已经存在,那么今天的人类无论是智能或者说对于某种价值识别就应该是更高的状态。可惜的是,今天的人类无论在道德领域或者说其他价值领域,却依然只是在实践着古人提出的个别要求,甚至还没有超越古人对气节品的实践。

    《五》自虐心理可能是古代人慷慨赴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问题又来了,这种自虐心理的产生机制是什么,目前尚不能从社会学方面来获得解释。因为传统观念中,这种自虐心理的产生一贯属于精神研究的范围内。在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杀身亡。

      但是,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自杀的手段却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有时侯,我们会将这种自杀身亡的机制与现实生活捆绑,以为是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自杀。但是,实际上很多自杀者的情况没有那么糟糕,甚至是非常富有或者说生存条件哪怕是社会地位都十分优越。这种优越性之下的自杀身亡,实际上的确难以解释或寻找到具体的答案。

      有时侯会出现一种自杀的特殊现象,这就是关于人生的责任感问题。曾经有一个三个孩子的妈妈,在得知丈夫癌症不久即死亡的情况之后变得非常坚强。决心一个人将三个孩子扶养成人。但是后来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原来丈夫是误诊,根本没有癌症。本来这是个喜讯,可是妈妈却自杀了。因为她的责任感这时候已经毫无意义,所以,精神崩溃了,选择了自杀。

      在泰国,有一个十分帅气的男孩,在女友康复无效后,选择了自杀殉请。所以,有时侯自杀是很难解释的事物,往往与社会无关。有一个男孩,因为杀害了女友一家,担心无力承受法律的惩罚而选择自杀。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这种自杀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会解释为悔过,有时侯会解释为自我惩罚,有时侯会解释为殉情。所以,关于自杀的行为非常复杂,不要轻易去做结论。


      有些自杀甚至是没有任何理由的选择,或者说,自杀的目的是未知的。我们曾经在解释中国诗人海子的自杀时,是因为他希望与上帝保持更近的距离,以便与上帝保持对话。而实际上,这个解释则又完全否定了海子的生存危机说,精神危机说,甚至是世界危机说。

      结束语:在贵州,有一个刚满15岁的孩子,在自杀前说,是因为自己活的太久。在近期的一些作品或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性的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孩子考取学校后,担心给加长带来负而自杀。而实际上,他完全可以因为学费问题去申请助学金或放弃就读;而另一方面,我们有许多身患绝症的亲人为了不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而选择自杀。而这些自杀事件均能引发对于整个社会状况的联想及思考,所以,文学创作在这方面,尤其引起重视。甚至还涉及到作家本身的良心思考,甚至于极其专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收起 理由
    素魄清魂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5 天前
  • 签到天数: 83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22-4-3 08:05:25 | 只看该作者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3 04:0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22-4-5 11:41:29 | 只看该作者
    剖析的有理有据,值得用心去思考。问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4 07:50 , Processed in 0.0780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