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杨贵妃之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15 09:2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15:4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平原君 于 2021-6-14 15:50 编辑

    杨贵妃之死

    杨贵妃之死,后世有好几种说法。此介绍如下,并稍做评述。
    最为流行并广为人们接受的是,马嵬坡军士哗变时,被缢死于佛堂前树下。唐人李肇《国史补》云:“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新唐书》云:“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旧唐书》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述则很详细:当哗变的军士杀了杨国忠后,护驾的六军将士仍不肯继续前进,玄宗亲自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寘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玄礼等乃免冑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皆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却救不了自己爱妃的一命,还得自己下令并眼睁睁的看着爱妃毙命,真是情何以堪!而杨贵妃之命运是成也力士,亡也力士。在杨贵妃之死各种说法中,此说比较接近实际,为多数人所接受。
    也有一些人认为,杨贵妃不是缢死,而是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的《哀江头》,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之句,杜牧《华清宫三十韵》有“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之句,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之句等。以此认为杨贵妃不是缢死,理由是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窃以为这种说法未免有些胶柱鼓瑟,过于拘泥于字面。诗人歌咏讲究的是意象,是修辞之美,而不是像历史家那样讲究的是史实,是细节的真实。既然是人死,自然与血污有关联,以这种文学作品尤其是诗句来作为判断的根据,是不足为训的。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也不可能。虽说是军士哗变,实际上是太子李亨策动的一次旨在诛杀杨国忠的行动(注)。军士并没有失控,还是在将军陈玄理的指挥控制之下。也是陈玄礼到驿站里面向玄宗提出处死杨贵妃的。玄宗答应赐死杨贵妃,是由高力士派人执行,然后停尸在驿站的院子里由陈玄礼等人验看。一切都是有秩序进行的,军士并没有进入驿站内,杨贵妃被缢死也不是在乱军面前执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杨贵妃怎么可能是死于乱军之中呢!所以诗人的生花妙笔是不可当作信史来看的。
    还有一说,谓杨贵妃是吞金而死。刘禹锡《马嵬行》云:“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古人有饮金屑酒的死法)。此说不可信,试想玄宗一行在仓惶逃离皇宫时,还会带上“金屑酒”吗?另饮金屑酒致死时间较长,在当时情势紧急的情况下,怕也没有时间让哗变的军士耐心等待。只有缢死一法为快捷。当然斩杀更快捷,但那是不能用于贵妃这样人物的。而且有关吞金而死的资料极少,难以为信。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云:“斯则传闻异词,或可资参考者也。”并未作可否,词句中似乎肯定的语气不大。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逃了出来。一说是流落于民间,当了女道士。另一说是逃到了日本。
    说杨贵妃未死,多是根据《长恨歌》的“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两句诗。说的是玄宗回銮经马嵬坡,想为贵妃改葬,结果在葬处没找到贵妃的尸体,里面是空的。前面我们说过,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描述,绝不可当作信史来看。《长恨歌》的这两句诗,是为后面玄宗召方士寻访已经成为仙子的杨贵妃做铺垫的。《长恨歌》把李、杨之事写成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杨贵妃成了仙子,其墓中自然没有尸体,故有此一笔作为伏笔。如果我们相信这两句诗是真的,难道我们就得相信后面方士在仙山所见的仙子就是杨贵妃吗?《长恨歌》有云:“峨嵋山下少行人”,明皇幸蜀,何曾路过峨眉?难道我们可以以此来证明明皇是经峨眉入蜀?
    《杨贵妃传》的作者南宫搏在该书前言中认为,“杨贵妃不死于马嵬的可能性极大”。他认为执行缢死杨贵妃的内侍们或有意,或意外缢至气绝而未毙命。哗变的军士得知贵妃已死,归队而去。此时只有料理殡葬的内侍和宫女,如果贵妃复苏,也只有他们知道,贵妃待人仁厚,宫中侍从对她有深厚的感情,遇到这样情况,必然设法救援。再者,此时寿王李瑁,来往与太子交涉,遇此,岂有不加援手之理?高力士与贵妃的关系,自更不必说。因此,杨贵妃倘若未死,代为掩饰及协助她另路逃身的人是有的,而且是极可靠的。
    在日本一直流传有杨贵妃逃往日本的说法,至今在日本获町的长寿寺及久津各有一座杨贵妃墓。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其实在日本自称是杨贵妃后裔者应为杨国忠后裔),并展示其族谱,此事曾引起小小的轰动,日本著名汉学家竹内好主编的《中国》杂志详记其事。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南宫搏认为杨贵妃逃往日本是很有可能的。一是杨国忠虽被史家列为大奸,但其为世家大族,其从弟事变后皆被保全,并与皇族通婚。在马嵬兵变时有不少杨国忠孙辈男女逃出也是极有可能的,不排除他们其中的一二支或一二人会与杨贵妃会合。另外,杨国忠任宰相时其子杨朏任鸿胪寺卿(外交部长),与诸藩及各国使者有很好的关系,尤其是日本驻长安的使者甚多,在此危难之时,帮助贵妃及杨氏族人浮海东渡也是极有可能的。
    另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替身是个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至今当地还保有相传为杨贵妃墓的一座五轮塔,五轮塔是建在杨贵妃墓上的五座石塔。
    窃以为这种说法未免太多了主观臆测或想象,从当时的形势来分析,杨贵妃根本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当时兵变事出突然,宰相杨国忠和御史大夫魏方进被杀,副宰相韦见素被乱兵打伤,后被一军官认出喝止了士兵,才得以保住性命。此时陈玄礼等将军率乱军包围了皇帝所在的驿亭,陈玄礼向高力士提出处死贵妃的要求。玄宗尚在犹豫,京兆司录参军韦谔(韦见素之子)和高力士极力劝谏,陈说利害。玄宗乃赐妃死,乱军大悦散去。缢死贵妃是由高力士监督内侍们执行,高力士虽同情贵妃,但他更知道要保住皇帝的性命是第一位的,这是他最高无上的责任。稍有延误,哗变的官兵或将玄宗绑架囚禁甚至杀死(这应该正是太子李亨所期望的)。这是千钧一发之际,他怎会冒险放贵妃一条性命?他必须验看贵妃气绝身亡,然后让陈玄礼再来验看。当然作为臣子,陈玄礼是不敢真正到跟前查验贵妃是否已经死亡(《太真外传》谓“玄礼抬其首,知其死。”这有点胡说,陈玄礼连这点君臣之礼不懂吗?),但这并不能说高力士可以瞒过陈玄礼。还有,贵妃死后埋葬于路旁,执行者当然还是内侍。但是否陈玄礼派士兵帮助或者监督埋葬呢?所以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杨贵妃必死无疑。整个事件的处理都是由于高力士和韦谔的机智果敢,使得兵变很快平息下来。说她是因为杨国忠“连坐”也罢,是安抚叛军的替罪羊也罢,杨贵妃的悲剧命运就是这么被无情地安排定了,后人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而编出了种种杨贵妃未死的美好故事。
    我们还可以从兵变结束,玄宗一行准备出发时的情景,来想见当时的形势是何等的紧急。“上总辔待太子,久不至,使人侦之,还白状(回来报告情况),上曰:‘天也!’乃分后军二千人(其实这二千人一直在太子手中)及飞龙厩马从太子,且谕将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又谕太子曰:‘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太子南向号泣而已。又使送东宫内人于太子,且宣旨欲传位,太子不受。”(《资治通鉴》)整个事件中太子一直没有与皇帝见面,都是寿王李瑁等人与太子联络,直到此时父子各奔东西。玄宗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能徒唤奈何了。如果不是高力士和韦谔的坚持以贵妃之死换取乱军的平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至于“宣旨欲传位,太子不受”云云,是出于无奈,并非由衷之言,父子分手不久,李亨即在灵武称帝,遥尊明皇为太上皇,而明皇还蒙在鼓里呢!
    至于“替身”说更是不可能的。因为要用替身使杨贵妃得以脱身,须得事前做好周密的安排,当时事出仓惶,不可能作此安排。替身说者认为是陈玄礼与高力士合谋而成,这更不可能。当时陈玄礼是与太子密谋兵变,旨在诛灭杨国忠一党,他岂肯或岂敢用替身放杨贵妃一条生路?陈玄礼是兵变的负责人,高力士对玄宗说的很明白:“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如果贵妃留下,谁最怕报复,谁最不安?只有陈玄理等人,要置杨贵妃于死地者也就只能是陈玄礼等将官。
    还有一种更为离奇的说法,认为杨贵妃并没有去日本,而是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原书未见,此不做评述。(大概也只是标新立异而已)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中,应该说杨贵妃是最不幸的。其悲剧有两重:一是强行被皇帝公公纳为己有,并被渲染成为一个淫荡的女人,蒙受千年不白之冤(参见拙文《杨贵妃之冤》)。二是在危难之际,国家的战乱却让一个不预政事的弱女子来承担责任,成了替罪羔羊,38岁被缢死在马嵬驿。民间传说杨贵妃未死或成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

    注:《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传:“(贵妃)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
      
                               2021.6.13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贡献 +19 收起 理由
    云上云上 + 10 + 19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2021-6-28 22:36:0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合情合理,丝丝入扣,感谢姜教授的辛勤付出,遥祝您夏琪,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板凳
    发表于 2021-6-28 22: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晚了,还请您见谅。欢迎您常来发帖交流,期待着您更多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3 22:58 , Processed in 0.0762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