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谩随浮世逐漂流 ——唐代诗人的诗与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2:0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谩随浮世逐漂流
              ——唐代诗人的诗与情

梦回大唐,讲述诗人故事
解读名篇,品味百态人生  

1、书剑时将晚 丘园日空暮——孟浩然的田园人生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无奈人生
3、画舸春眠朝未足 梦为蝴蝶也寻花  ——鱼玄机的情欲人生
4、斗鸡走犬五陵道,惆怅输他轻薄儿——罗隐的狂狷人生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豪情人生
6、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元稹的淫靡人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2:00:54 | 只看该作者
书剑时将晚  丘园日空暮
                                       ——孟浩然的田园人生

公元71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平常的年份,大唐帝国的政局,波诡云谲,杀机四伏。 
6月,唐帝国第六任皇帝李显被妻子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太子李重茂登基;十几天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宫庭政变,诛杀韦氏全族和安乐公主;稍后,李重茂迫于形势,让皇位于他的叔父、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李隆基晋位太子,本年二十七岁。
大唐帝国由此在艰险中突破了瓶颈,迈向了第二次辉煌。
然而,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发生在1400年前大唐帝国国都长安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血雨腥风,远不如那年春天,鹿门山上的一个雨后清晨生动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2:01:19 | 只看该作者
1.鹿门春晓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鹿门山的春天来得尤晚。
往年,癸未日(二月初二)前后就当响起的第一声春雷直到庚戌日(二月二十九日)方才打响,足晚了近一个月。
雷声响过后不久,天降小雨。
漫长的冬天积累的足够生机,被春雷唤醒后,倏地喷发。细雨如同染料,漫漫洒下,眼见原先玄灰冷峻、敦实绵延的鹿门山渐渐蒙上绿纱,在烟雨中,竟有了几分妩媚。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雷声渐悄而雨势连绵。静夜中,仿佛能分辨出青草舒展的“咝咝”声和野花绽放的“啵啵”声。
之后,山野间艳若流火的桃花、杏花,白若云霞的玉兰、李花相继绽放,引来蜂飞鸟鸣,间杂着汪汪犬吠和呦呦鹿鸣——沉寂了一冬的鹿门山于是热闹起来。
在这个仲春的早晨,在白芷和杜若的清香里,在莺争暖树的喧闹中,有一个年轻的诗人在山间草庐中,在温暖的芦花被里,伸了一个懒腰,发出了一声叹息。
醒了?似乎还没有。
昨日,与好友在襄阳城南高阳池欢聚的情景,在他的脑海里慢慢回味。
宴会豪华却不失精致:“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席上,有美人解语,盈盈分香:“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酒酣之际,一众才子谈史论文“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真个一场欢宴啊——年轻诗人似醒非醒的脸上露一丝笑意!
曲终人散。“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大家在渔梁渡口相别,诗人乘扁舟一叶,回到了隐居的山间小舍。
忽尔,诗人风神散朗的英俊脸庞眉头稍紧。
或许,他在疑惑:到底“香炭金炉暖,娇弦玉指清”红尘之趣和“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隐逸闲情哪一个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快乐呢?
稍后,年轻人暂且放下了这个注定会使他纠结半生的难题。
在这个鸟鸣花香的美好清晨,春梦初醒的年轻诗人不经意地吟诵出那首哙炙人口的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如你所知,这位年轻的诗人名叫孟浩然,本年21岁。

《春晓》这诗哙炙人口,被编入全民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全中国不会背这诗的人,极少。
凡事皆有两面,因为这诗太过普及,导致我们失去了深究其美的兴趣。
我以为,普及和流行是经典的大敌,捧杀才是绝杀。
举个例子。大约二十多年前,我正荷尔蒙激荡如潮,青春有力如虎,偶然听到一首情歌,歌词如下: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歌词耐人品味,被歌者沧桑磁性的嗓音演绎,一听之下,使我大为倾倒。后来知道,这歌由台湾歌手苏芮首唱,歌名《牵手》。
其时正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地方电视台在每晚黄金时间开办“点歌台”的栏目,只要你肯交钱,就为你打字幕点歌。于是象《牵手》这种广谱适用的歌曲成了点播热门,婚丧嫁娶,无事不点,风头之健,一时无两。曾有一晚,这歌被连续点播了八遍之多。
于是,这首经典好歌最终成为最令我深恶痛绝的歌曲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一听之下,必定腰酸、燥热、头晕、耳鸣、盗汗、腿软。
哙炙人口灭了一首好歌。
那么,让我们抛弃对流行的成见,扔掉课本,忘记上学时为应付考试时背的诗词大意和中心思想,用心重新感受这首《春晓》。它到底好在何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2:01:41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是不经意和不刻意。
不经意是指写作的方式。啼鸟、风雨、花落。这本是早春最常听见看见的景物,被时尚年轻的小孟随手拈来,随意拼接。
没有用典,没有炫技,浑然天成,着手成春,如逢花开。评价《春晓》这诗,完全可以套引金圣叹批《西厢》的说法:自从有此天地,他中间便定然有此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自己批空结撰而出。若定要说是一个人做出来,此一个人即是天地现身。
在这个春天的早上,孟浩然天地附体,为唐诗之园增添一支带露的小葩,在中华文明之河翻起一朵晶莹的水花。
不刻意是指诗中表露的特有的深远清淡的趣味。
在唐诗宋词中,咏春是一大主题,在这主题下,老少才子们恣意发挥,抒发种种情感。如果要强要将诗中的情感归纳一下,我局部借鉴《红楼梦》中政老爷给几个千金取的闺名,可分为探春(叹春)和惜春。
所谓探春(叹春),此类诗词,长于写景,文字花团锦簇。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云云,可谓字字春意,句句欢喜。类似的诗,还有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总而言之,道不尽春之喜悦。
所谓惜春,多是感叹春光易老,韶华难留。此类诗词,重在抒情,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由春、江、花、月层层演进,提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思考,最终抒发“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离愁和“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的哀愁。更直白的还有宋人辛弃疾的《摸鱼儿》,开篇就是“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中年愤青辛弃疾这是在借写春天大发牢骚,感伤自己蛾眉见妒、仕途不畅,哀叹大宋国运衰败,前途暗淡。这词写的一味愁苦,缺少正能量,据和辛弃疾同时代的罗大经说,这首词发表后,曾惹得当时的皇帝赵昚大为光火(“寿皇见此词颇不悦”)。
而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则另辟蹊径,和以上的套路绝不相同。
他以区区二十个字,写出了对啼鸟迎春的些许欣喜,对风雨落花的淡淡伤悲,展示出一个小资宅男的闲散趣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2:02:15 | 只看该作者
孔子作为文艺评论家曾经给他最欣赏的《关雎》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八字考语,如果用现代俗语来说,就是不刻意、不过分。
从这个角度讲,浩然已深得做诗三味。
在年轻的诗人看来,风雨不过是春天故事中的一段插曲,窗外鸟鸣正胜,春意正浓,何必为昨夜的落花而烦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2:02:54 | 只看该作者
据考据,孟浩然35岁之前从未离开襄阳故园,他的乡居岁月是如何度过的呢?
从他的作品里,我们最多读到的是世家子弟的“闲情记趣”。
平常的日子,诗人在“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自家园庐“涧南园”中读书作文,他“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年轻的浩然便是如此自强而又自负;
若是天气晴好,心情亦佳,孟浩然常去襄阳城南的“万山潭”垂钓,“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闲看鱼游石下、猿跃藤间、鸟翻云中,年轻的浩然却忽然心猿意马起来——原来,这里是传说中汉水神女经常出没、私会情郎的所在,“游女昔解珮,传闻在此山”。
已而,夕阳在山,期待的艳遇并未出现,鱼也不解风情未曾上钩。一无所获的浩然兄看来并不气馁,固然“求之不可得”,依旧“沿月棹歌还”。
机会好的时候,一杆下去,钓线下坠,一条肥美的“槎头鳊”被扯出水面。那便不用客气,找到美女渔娘,央请“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浩然感叹,脍鱼美味,天下无双,想来当年西晋陆机推崇的天下之至鲜“莼羹”也不过如此了。他于是写诗赞曰:“因谢陆内史,莼根何足传”。据说,比孟浩然小23岁的“诗圣”杜甫读到此诗,也大咽口水,称赞浩然把“脍鱼”广告做得超凡脱俗,感叹道: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从孟浩然的作品里,我们还能读到他和新婚妻子的“闺房记乐”。
浩然娶妻大约在景龙元年(公元707年),那一年,他18岁。遗憾的是,娶的是谁家小姐、芳龄几何、容貌怎样我们都无从考据。所幸,从他的一首欢快的、大尺度的七律《春情》中,可以感受到少年夫妻的鱼水相得、琴瑟交欢。诗曰: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大意是:
日光穿过帷幔珠帘映上匡床,我陪佳人对镜梳妆。
不是厌倦了昨夜枕席间的旖旎春梦,只为相约今朝春园池边徜徉。
你坐时,青草将你轻轻萦绕,你行时,落梅为你裙裾添香。
让我如何能看够你的娇俏模样。
佳日苦短,意兴方长。
相约明日,琴瑟合奏,此情不渝,地久天长!
(诚为意译,多少有点再创作的成分,诸君领会精神即可)。
浩然诗素以“清淡”、“清雅”、“清旷”著称,他居然也能写出如此浓郁甜蜜的情诗,我们只能感叹,这是爱情的力量。
山居的生活是如此恬静、甜蜜、美好,然而,浩然终于还是决定要出行了,他知道,他有他的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
    发表于 2019-5-2 22:08:0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连载,颇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19:48:17 | 只看该作者
    2.洛京风尘
    浩然离乡那年,是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他35岁。
    这一年,大唐帝国皇帝李隆基年已不惑。由他打造的这个盛世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12年前,李隆基接受父亲李旦禅让,登基称帝。
    当年,30岁的李隆基精准切除了其姑母太平公主的势力集团,赐死太平公主,实现了皇权巩固,天下归心,当年十二月,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向天下昭示其励精图治,重建先祖伟业的决心。
    从此,李隆基在皇帝的岗位上成功“开挂”,年轻的皇帝朝乾夕惕,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打造出唐帝国的第二个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四十多年后,同为襄阳籍诗人的杜甫回忆起那个如同烟花般美好而短暂的黄金时代,不胜感叹流恋唏嘘,写诗《忆昔》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是一个政治通明、商业繁茂、行旅安全、诗乐和谐、四海之内皆朋友的太平盛世。
    大约在孟浩然出生前1200余年,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智慧老人孔子曾经就后世门徒如何顺应时代,为官处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富且贵焉,耻也。
    夫子的意思是,君子要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如果大道不存、礼崩乐坏,而个人却滋润风光、如鱼得水,没啥值得荣耀;若是国家昌盛、百业兴旺,读书人却隐于世外、于国于家无所作为,也是耻辱。
    孟浩然是亚圣之后,他曾经在诗中自报家世:“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霑末躬”(《书怀贻京邑同好》)。族中长辈为他取名孟浩字浩然,就是取自先祖孟子的名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了解以上背景,于我们理解孟浩然为何出行极有帮助。浩然此行,目的明确:求仕。
    孟浩然明白,无论本人性情如何冲淡恬静,无论人格如何不愿受拘泥约束,求仕都将是他无可逃避的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9#
    发表于 2019-5-6 08:43: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连载上过其他刊物吗?我想推荐到艺文时代微刊上去,进行音画艺术的后期制作,不知和其他看出的刊物有冲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22:19:03 | 只看该作者
    孟浩然此行,目的地是洛阳。
    这很值得我们推敲和玩味。既是求仕,正常的途径应当是到帝国首都长安参加科举试。
    而孟浩然此番不走寻常路,跑到洛阳,南辕北辙,却是为何?
    我以为,浩然此举,正可见其极富心机,对自己的入仕之路有周密的规划,对本朝的选官制度有极为深刻的理解。
    那么,在帝国要想当官、当大官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下面,让我们对唐朝的选官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做官的帝国青年或中年、老年才俊,在正常情况下,必定要通过国家举办的科举考试。
    这时,你将面临两种选择:参加常科考试还是制科考试?
    常科考试就是每年定期举行的正规考试,这种考试又叫礼部试,由国家外交兼教育部副部长(礼部侍郎)主持,极其庄严慎重。
    制科考试则更加了得。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社会“非常之才”,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制科考试的幸运儿们,被称为“天子门生”,风光、前途无限。然而,制科考试何时举行、考试内容要看皇帝本人的心情和个人兴趣,并无规律可寻。
    为了稳妥起见,我建议你还是积极准备,参加常科考试!
    决定了参加每年的常科考试,你还将面临两种选择:到底以“生徒”还是“乡贡”的身份去参加考试?
    所谓“生徒”还是“乡贡”是指参试渠道。
    如果你是国家京师或州县学馆的正规学生,就由学馆择优推荐直接参加礼部试,这样的参试选手叫“生徒”;
    如果你纯属自学成才,走的是野路子,那么对不起,你还是先参加本地州县举行的考试,这种考试叫“解试”,“解试”合格,由州县出具证明,去首都长安参加礼部试,这样的选手叫“乡贡”。
    无论是“生徒”还是“乡贡”,总之,你现在具备了参加礼部试的资格了,吃饱喝足、养精蓄锐、准备好笔墨纸砚准备去参加考试吧。
    别急,你还将面临两种选择:是参加明经科试还是进士科试?
    在正常情况下,明经科登第后,通常会被分配到各地州县任基层官职,多被选授为县丞、县尉、县令或州县的参军、主薄之内,往往沉没下僚,这种级别通常被进士登第的高材生们讥为“胥吏”,而进士及第则被时人称为“登龙门”,前途不可限量,有唐一代,大部分宰相都是进士出身,当代的风气是“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不为美”。换句话说:高级干部聚会,你要不是进士出身,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恭喜你,经过科场会战,你进士科或者明经科及第了,这下,可以去高高兴兴去当官了吧。
    且慢,要走上国家干部岗位还早得很呢!
    在我大唐,进士科或者明经科及第只是迈过了做官的第一道门槛。
    通过了考试不过证明你是应试型人才,以帝国疆域之辽阔、管理模式之粗放,只会考试的书呆子是吃不开的,在基层官员的任命上,本朝更看重的是其经世济民的实干能力。
    如何让人事部门(吏部)知道本人确实德艺双馨、与众不同、才堪大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05:31:17 | 只看该作者
    精心设计、包装推销自己,得到文坛或官场“大咖”认可推荐,在整个仕林中打开知名度,迅速成为“网红”方是是最佳的选择。
    作为注解,我们参考白居易的成名入仕之路。
    话说,在孟浩然洛阳之行63年后,16岁的毛头小子白居易自江南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前,他先登门拜会了朝中名流,时任著作左郎的前辈诗人顾况。
    顾况看着这个嘴上无毛的小鲜肉,心生鄙薄,拿小白同学的名字取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稍后,待读完白居易呈上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大为折服,击节叹曰:有才如此,居亦何难!由此,顾况引白居易为知音小友,频繁带其出入社交场合并大力推荐,将初入官场的小白同志扶上马送了一程。
    另外,朱庆余的七言绝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也是向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大诗人张籍献好之作,并由此得到了张大人的认可推荐,从此声名大震,官运亨通。

    孟浩然将求仕的首站设在洛阳,其用意有二。
    其一,以当时交通来看,从孟浩然家乡襄阳至洛阳远较至长安便利快捷。洛阳为帝国“东都”,连接广通渠、通济渠南北两段运河,百业俱兴、人文昌盛,是浩然初入江湖、增长见识、交友扬名的不二之选;
    其二,浩然得到消息,就在明年(开元十三年),帝国皇帝李隆基将东封泰山,大典活动起点设在洛阳。其时,洛阳必定文人荟萃、冠盖云集。浩然自负地认为:到时,以自己的才情文章,足以倾倒公卿、名动天下,如果更有幸能面见皇帝,从此青云直上,大展平生报负,从而“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又有何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2#
    发表于 2019-5-16 22:12:51 | 只看该作者
    道人兄;唐代诗人的诗与情这个作品我很欣赏,我想推荐此作在在四季歌公众号上出刊,先进行后期音画艺术制作进行艺术加工。然后再出刊。唐代诗人的诗与情这个作品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吗?
    13 小时前

    点评

    李兄你好,前些日子一直忙一些其它的事情,没看到你的留言。这个唐代诗人系列,孟浩然在《河南日报》发表过了。其它的目前尚没有发表过。准备写完后结集出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1 1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7:08:37 | 只看该作者
    孟浩然此次洛阳之行的稍许遗憾是,未能见到皇帝。除此之外,他的目的全部达到。
    在洛阳,孟浩然游历古都、遍访名士、以诗会友,闯下诺大名头。在洛阳,孟浩然结识了三位和他相交一生的好友。
    以长幼排序,这三人分别是:张九龄,长孟浩然11岁,时任中书舍人(正五品),八年后,张九龄升任帝国宰相,被后世誉为“开元贤相”;王昌龄,少孟浩然9岁,现为白衣,王昌龄来洛阳的目的和孟浩然大致相同,二人在洛阳相约,共同参加后年(开元十五年)的进士科考试;王维,少孟浩然11岁,王维是少年天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20岁就进士及第,现在职务是大乐丞,和张九龄一样,都是皇帝泰山参加封禅的随从。
    这四人随便拉出一个,都是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都给后世留下哙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这四人虽然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却“风物自潇洒”,大家惺惺相惜、文酒相交、诗歌互酬,“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读诗读史至此,不禁使我等后辈小子大为艳羡,发思古之幽情:这是一个群星璀灿、文风鼎盛的黄金年代!
    从浩然居留洛阳期间所作的诗来看,他的心境和情绪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入花花世界的新奇和兴奋。其间的代表作有《宴包二融宅》。诗曰: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月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东都的宴会是喧嚣的绮丽的,在美人“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的绝妙歌舞中,宴会进入高潮,坐上诸宾“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浩然象飞入红尘的山鸟,不知今昔何昔,此身何处,一时竟迷失了归路。
    第二阶段是兴奋过后,心情归于平静,对田园平静生活充满怀念和向往。其间的代表作有《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诗曰:
    闻君息阴地,东郭林柳间。
    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
    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浩然通过此诗向即将归乡的好友綦毋潜表明心声:抱琴取醉、垂钓闲居的生活才是快乐的,可惜的是,我还有尘世中事未了,不能同你一同归乡了!
    第三阶段是对应酬俗务的厌烦,对滞留洛阳的无奈。其间的代表作有《李氏园林卧疾》。诗曰: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
    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
    年年白社客,空滞洛阳城。
    在喧嚣的洛阳,浩然渐明心性。拂衣而去,高枕南山的陶渊明是可钦的偶像;归于山林,云烟不知所终的尚子平是人生的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7:12:44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9-5-16 22:12
    道人兄;唐代诗人的诗与情这个作品我很欣赏,我想推荐此作在在四季歌公众号上出刊,先进行后期音画艺术制作 ...

    李兄你好,前些日子一直忙一些其它的事情,没看到你的留言。这个唐代诗人系列,孟浩然在《河南日报》发表过了。其它的目前尚没有发表过。准备写完后结集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5#
    发表于 2019-6-1 23:55:07 | 只看该作者
    在四季风华公众号上配音配画制作完成后出刊,你看如何?这应该影响你文字出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09:37:05 | 只看该作者
    3.微云河汉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孟浩然赴帝国国都长安参加次年春夏之交的春闱,时年,浩然39岁。
    帝国疆域广阔。浩然离家时正值隆冬,行走途中,看见飞雪飘零、草木凋蔽,不免心中萧瑟“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南阳北阻雪》)及到长安时,已是次年春天。一路跋涉,经历了“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冰”,终于站在了巍峨恢宏的都城下,孟浩然眼看飞鸿直上天际,耳听莺歌啼声频频,心情大好,心中充满了“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的豪情和“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的自负。在浩然看来,以自己的才情文章盛名,此次长安擢桂,应当不是难事吧。
    帝国人才众多。开元十五年春闱揭榜,孟浩然遭遇打击,他进士科落榜了。
    我以为,这没啥稀奇。原因有三,一是竞争激烈。进士科极为难考,通常每年全国进士及第者无非十数人,以全国考生之众,此比例才真算“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唐代诗人中,除了王维、白居易、李益、李商隐等区区数位考试天才青年及第外,其余若骆宾王、卢照邻、张若虚、杜甫、贾岛、李贺、韦应物、温庭筠等名扬天下的才子名士们也俱没有走过科举这条“独木桥”;二是考非所长。唐代前期考试,进士科共考帖经、杂文、策文三场,儒家经典和时事政治才是考试重点,词赋之类需到中唐以后在考试中的权重才变大。浩然以诗才见长,其它方面未必俱优。以一个特长生的资质在综合类考试中遭遇淘汰,并不奇怪;三是气运使然。民间自古便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之说,照此学说,决定人一生之成就的,读书学业甚至个人努力都不过是末端,命运气数才更重要。正所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孟浩然此次落第,也属时运不济。(这第三条,太过消积负能量,其实只为凑数凑趣,搏各位看官一哂。)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孟浩然在此次落第后对科举和入仕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09:37:22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参照唐朝另外两位老师的科举表现吧。
    一位是令我等后生小子们闻名膜拜的诗圣杜甫。
    杜甫是诗坛巨擘,同时也是考场上的常败将军。孟浩然科场失利的7年之后,23岁的杜甫初次参加进士考试,不第,从此,杜甫一生和考试纠结,累次赴考,并终于将落第的记录保持到底。最为奇异的一次是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皇帝李隆基特别为杜甫这类天下闻名的专长生开了一期制科考试。号称只要“通一艺者”皆可报名参试。于是,全天下人都为子美兄庆幸,这次杜老师及第,应当是板上钉钉,没有悬念了吧。
    杜甫本人也是这么想的。斯时也,杜甫正和他的好基友李白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两人缠缠绵绵、寻仙喝酒,好不快活。得到消息后,杜甫当即和李白洒泪作别,迢迢地赴长安之试。
    遗憾的是,此次制科考试由大唐第一奇葩宰相李林甫主持。《旧唐书》对李林甫有“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的评语。白话一下,李林甫最妒忌别人比自己强,名气比自己大。此公毕生的追求是:我要你过的没我好,什么事都成不了,一直到老!
    于是,此次考试,杜甫又落第了!
    最令人叫绝的是,李林甫在这次考试全场零录取。据说,考试后,皇帝李隆基也对这个结果大为不满,李林甫居然恬不知耻,向皇帝上表道贺:野无遗贤!
    杜甫一生对科举充满渴望、绝不放弃,却终身未第,其追求之苦、际遇之差,令人扼腕。
    另一位是孟浩然的同宗,后学晚辈,诗人孟郊。孟郊此人半生穷困,以写诗苦吟著称,其诗作的特点是险奇艰涩,硬语盘空,总之读来使人心中添堵,愁情郁结。
    孟郊虽能苦吟,但不会考试,应进士试一败再败,直到46岁终于及第。于是,这老家伙疯了!
    孟郊的疯和范进的疯大体相似,但较范进稍有节制。他的病态表现是在长安街市上恣意放纵、策马奔驰、狂嫖滥赌,总而言之,小宇宙中的龌龊本性大暴发!
    对此,他有诗自证: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诗被《唐才子传》收录,大家对他的评价是“气度窘促”。据说,苏东坡对孟郊此举也大为不齿,公开宣称“我憎孟郊诗”。
    一场进士及第竟能使往日的自律君子变性至此,也足以令人唏嘘。
    而孟浩然的表现和以上二位绝不相同,自此次落第后,孟浩然再未赴试,对科举灰心至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6-11 08:27: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6-16 21:20:37 | 只看该作者
    进士落第,表明帝国官场不接受孟浩然。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帝国官场中人却都以和浩然结交为荣。
    此时,孟浩然的诗名已闻于天下,浩然之诗在官场中备受推崇并被广为吟诵。
    这事看来十分令人费解。
    浩然的诗追求的是幽远澹泊,帝国官场讲究的是钻营计较,两者格格不入,似乎无法调和。
    其实不然。
    我曾经读过一首汪精卫写的诗,诗曰: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
    柁楼欹仄风仍恶,镫塔微茫日半阴。
    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
    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
    这诗充满忧国忧民情怀,作者自比文天祥,感叹神州陆沉,最后自警自励,要救国救民有所作为。
    可笑的是,汪精卫作此诗时正和侵略者媾和,在媚日卖国的可耻之路上策马狂奔。
    钱锺书先生说过,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汪精卫之流往往最爱标榜的是有一颗文天祥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长安,科考失利的孟浩然竟然成为官场宴会上的贵宾。 
    在“秋月明空悬,光彩露霑湿”的月满之夜,秘书省照常例举办一年一度的赏月夜宴,羁留长安的孟浩然作为嘉宾被特邀出席。
    按帝国明确的机构职能,秘书省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相当于现在的中宣部兼新闻出版局,这是帝国最顶尖文人荟萃的所在。
    文化人的聚会自然格调高雅。酒过三巡之后,长老们开启了保留节目:联句。
    所谓联句。我们当不陌生。小说《红楼梦》中详细讲述了《芦雪庵即景联句》和《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两次联句情景。
    这游戏的规则是参加人员联合作诗,用排律形式推磨进行。首先由一人起句,次人联二、三两句,最后一人用一句作结。
    这游戏的趣味在于人人参与,大家在规定的规则、排律、韵脚下谨慎发挥、灵感碰撞,共同完成作品。这游戏的特点在于每位参与者都要给后继者留有余地,使下家易于上手,使作品整体连绵不绝。这游戏的缺点在于由于创作时间仓促,每人意趣境界及技术水平不同,通常难成佳作。
    比如公元353年,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抄录成集。千年以降,除了王羲之以一篇好字《兰亭集序》传世,其席间诸君诗作,早已与草木同朽,佚失无考了。
    秘书省的联句在大家兴高采烈中开始,踊跃对句中推进,轮到孟浩然时,他略加思考,缓缓吟道: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大家先是目瞪口呆,而后兴味索然,沉闷半晌,活动结束。据与孟浩然同时代的王士源说:举坐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孟浩然此句,格调清绝,令天下才子无以为继,亦令这一年的秘书省联句名传千秋。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孟浩然风流潇洒,以一介白衣在官场的聚会中不肯低调、不肯迁就,绝不含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7-13 06:52:32 | 只看该作者
    诗压秘书省,使孟浩然名声大噪。不久后的一件传奇经历,更使孟夫子名动天下。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某日,王维在宫中值夜班(待诏金銮),当夜并无要事,王维闲极,私下邀请孟浩然进宫聊天讲段子(商较风雅)。
    我以为,此举严重暴露了王维在岗位上责任心不足、使命感缺失的巨大问题,也暴露了大唐帝国在干部履职管理和宫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
    总之,一对好友在宫庭值班室喝酒聊天玩得正嗨,突闻皇帝亲临。孟浩然惊惧之余“伏匿床下”。李隆基后来谥号“明皇”,显然不好忽悠,他亲自把吓得花容失色的孟浩然请了出来。
    王维光棍不吃眼前亏,坦白从宽:这人便是臣的好友孟浩然。
    李隆基不怒反喜: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原来皇帝也是文艺青年。
    李隆基心情不错,他笑问孟浩然:卿将诗来耶?——你最近有啥诗作?读来我听。
    显然,他对孟浩然其文其人多有好感。
    浩然略一沉吟,朗诵了自己近来新作《岁暮归南山》,诗曰: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李隆基品味诗意,待听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时,已是大不高兴,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
    于是,拂了圣意的孟浩然只有被“放还南山”,就此绝了仕途。
    关于这一段公案,明朝人冯梦龙认为孟浩然当晚一定是鬼迷了心窍。天幸见到皇帝,却不能把握机遇,既不吟清新喜人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又不吟沉稳雄壮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偏偏要读这首负能量爆棚,心怀怨望的“枯槁之辞”,活该一辈子不得官作。冯梦龙由此推出“岂非命乎”的唯心主义结论,并赋诗曰:
    新诗一首献当朝,欲望荣华转寂廖。
    不是不才明主弃,从来富贵命中招。
    我以为,《岁暮归南山》这诗,在孟浩然的作品中不算上乘,确实境界不高,格局不大。如同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评论衡山派掌门“潇湘夜雨”莫大先生的音乐“悲咽凄凉,只是一味愁苦”。这种调调儿,当然不合一心大展报负、开创盛世的青年皇帝的口味。
    然而,这诗却正是苦学数十载、诗名远扬、自负自信却又怀才不遇的孟浩然当下心情的写照。
    直披胸襟,不伪饰、不乡愿、不苟且,这正显出浩然的真性情。唯有真性情方有真诗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4-26 19:34 , Processed in 0.1137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