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句式结构中的语言存在 
 
    (1)越过语言边界的句式结构 
     我们设想一下:此处讨论的色空及色空句式结构是否语言有关呢?是否是因为翻译为汉语后才变为我们如今看到、读到、感受到的样子呢?也就是色空句式结构的一些特性是在语种间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汉语中显示的存在?或者,换言之,我们究竟能在不同语言中获得什么?为此,我们从不同方面看看,看句式结构中语言的存在。 
     第一、翻译过程中的句式结构。前面,我们已经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当然是在汉语且为意译的版本中进行的。那么在其它语种、音译版本中又如何呢?参阅《心经》梵本及诸译本,现例举两音译本如下: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噜播   曩  比他  戍儞也哆 
      色    不     异       空 
      戍儞也 哆野 曩 比他 [萨/女]噜畔 
       空      亦  不  异       色 
      夜 怒噜畔  娑  戍儞也哆 
          色    即是     空 
     夜  戍儞也哆  娑  噜畔 
     亦是    空    即是  色 
     注:选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08 册 No. 0256 
 
     ◆《法隆寺贝叶本》梵文转罗马字母音译 
     rupan-na-prthak-sunyata             色不异空, 
     sunyataya-na-prthag-rupam        空不异色; 
     yad-rupam-sa-sunyata                 色即是空, 
     ya-sunyata-tad-rupam                 空即是色。 
 
     从上面例举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例子中,无论是同时共在、对称性等均与前面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讨论的那样无差别地在。也就是说,在意译或音译过程中都保存了原本的梵文色空句形式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讲带来的只是形式差别,并未破坏句式结构及其特征。为此,我们该句式结构已然越过语言的边界,保存了自身结构性的在。 
 
     一般性的,我们看见此处的讨论无关乎具体使用何种语言,无论音译还是意译,换其它语种我们同样能展开如是探讨,且语种的切换也许更能让我们看清色空句式结构中本质的内涵。它不是束缚在具体语言文字中的结构性的在,虽然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显示。 
 
     第二、事物皆有其内在结构,色空句亦如此,在翻译过程中更将这种内部结构完整地保留下来,在不同语种两端保存了其结构的一致性。为此,这里的语言更像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而此句式结构的表达着更像是一种内在的语言表达,而非外在形式结构,哪怕上面“第一”点也已显示了其外在形式结构得以在翻译中保持不变。但色空句的这种朝向世界本身的内在结构也同样越过一切形碍而在。 
 
     借助不同语种间的翻译转换,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说”出了这个句式结构,或者说是将句意内部幽微的在给表达出,或许准确说是将其句意内部幽微的结构性的在给表达出。虽然,这种内部的结构性的在容易被遮掩,但只要细细体会便会觉察到的。色空句正是这样的,在原本梵文里由“色”、“空”及“不异”、“即是”共同组成句式结构,由此构建起一种内在的结构,扩展至五蕴以及更广,去探索由此推延、构建世界的结构。哪怕翻译成其它语种,无论采用音译还是意译,原本的结构得以完整保存,不管是外在的在还是内在的。故,我们说此句式结构已然越过语言边界。这也印证了“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即“佛之说出”是越过语言之上的存在。在翻译层面传递的语言信息里有引领我们走向“佛之所说”的在,这也是语言的形式意义。 
 
     注:2020.3.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