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克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纪实】《医学生的大学日记1984-1989》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0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1 08:55 编辑

    1988年4月20日 周三
    接近“期中”考试,全面复习“外、内、儿”科功课。
    昨日复习儿科中,突然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学龄教育都在“文革”中渡过。对于毛主席教育方针不仅是家喻户晓,而且整个小学时期完全熏陶在这一教育方针下。我个人虽然没有参加“工农兵”学习的全部生活经历,但从高几届学生体会和宣扬中,也略有感悟。总觉得,这种初级教育并不是完全失败的。虽没有严谨、高超的教育组织和设备,但那时学习生活也算得上纯真、严肃和正直了。真正问题出在那些来自受到打击家庭和某些权势阶层的孩子们身上,他们家庭和个人生活的显著变化,也给周围人们心影中留下了无法抹掉的痕迹。我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原本不具备什么典型性,只是自己的生活环境比较适合一个旁观者角色,省视与观察伴随社会时势变化中,周围人们姿态与德行上,一幕幕一桩桩显而易见的颇具戏剧化艺术性表现。

    1988年4月24日 周日
    前两日校运动会,标枪得第二名,可见身体有很大恢复。
    近来,又回到过去一种感受,这就是“童心未泯”。自觉应是经济不能独立,所带来的心理缺陷吧。但是,在成年人中也同样会有幼稚样依附和怯懦,其又源于何故呢?
    吾认为,世间生活者的怯懦,更多是因存在“未知物”而带来的有形或无形压力和恐惧。人生在无垠天地间,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认识一切“未知”,只能是在漫漫人生路上,亦步亦趋,逐渐克之,并将有一日达到“尽知”与“未知”的某个界限时,而豁然开朗,并醒悟之。到此,意志、情态和认知能力上才变得近乎超凡脱俗,言语行为自然成趣,昭然于世,恬然于心,勤勉于业,以尽天年!生于世,不为一时一事一势而落魄丧志,只要有一点生存下去的道理,而且其环境还有自我存在下去的可能,就应摒弃外在挫折和人情势力上压力,于此中坚持下去,并从中学习、磨练和造就自我“奇才异能”之品质。

    1988年4月26日 周二
    近来,同学间常谈论考研究生问题。吾观瞻此举,其阶层很适合精思、钻研者的生活空间。
    而今,老年迪斯科风行。由此可见出国内风情人性的一种转变。表现自我、挖掘个人本领和才智,是社会自由及其民主化的征象,也是一种进步表现。但是,任何新生事物出现,都会有不容易一下子被接受的痛苦折磨,此样事实,或许就是人类性情之中“惧新怕变”的品格特性。

    1988年5月2日 周一
    五一节期间,妈妈与姐姐、姐夫和小外甥女来此游玩。心境不佳,此种反应让我反思人之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差距。
    中国人一般很难省视自我品性中会带给别人烦恼和愤懑的行举。眼下的问题,主要还是教育文化和民族思想上存在某种欠缺,周围环境平淡无奇,根本上没有谁真正用心于这方面考虑、要求和思想及其理论学说。
    午后,翻阅《精神分析导论》,再识精神神经症和实际精神病的问题。依弗洛伊德认识,广而推之,任何疾病产生均可加之“精神”方面致因。是的,精神生活感到充实与否,不仅严重影响一个人日常生活,既便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也无处不深刻着精神异样冲动,所带来的生活激情、魅力和奇伟。
    弗洛伊德“人的移情学说”,即人于外界欲望上的冲动,或说自我表现、利比多冲动的被压抑,会转变为朝向自身之内的宣泄。这种说明和分析,比较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同样感受者。然而,此种认识和感受,若不为有知识文化且有自我完善勇气的人们所认知,这样观点对个人和社会均无裨益可言。

    樱花下
    独自慢步走着
    弄不清寻觅的是梦境
    还是生活的温和

    书籍中
    怯怯地从昔日情话里挣脱
    说不清生活中是您
    还是我曾经有过

    话明朝
    却不知今天应做些什么
    明日里
    能够明确的只有
    伶俜孤寂的自我

    1988年5月3日 周二
    进入五月仅有三天,今日心境已是反常之极。翻阅去年此时日记,也见出心神不宁、游荡和郁闷。
    考试要到下周一才能结束,而一个月后将是期末考试。期间,虽有训练之劳累,但却无法根除孤寂静坐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悲苦!
    五一节游玩中,可看到今日社会生活中人们悠然恣意的情貌,但在这种现象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却在潜移默化转变着。吾觉得自己于如今社会之地位、状况和前景,均处在一种尽力可有所作为,而不去努力则会悄然而逝。但是,如何作为哪?还是一如既往思学,确乎索然而有种不甘心。若不如此,顺着社会指引的道路,已经不为我所激动。用弗洛伊德心理推论,此种状态极易转入内在宣泄,而又为吾理智所漠视。
    何去何从?唯任凭自然所遇,劝勉自强不息!

    1988年5月5日 周四
    下午训练比赛。晚,看春风出版社《二月逆流》---中国1967年纪实。
    ……停电了!

    1988年5月8日 周日
    心神依旧难安!叔本华所谓:“痛苦意味着进取。”而下这种实在的压抑感觉,更像是进取道路上的阻隔和骚扰,又可以说是前程受阻下的困惑和迷乱。
    明日,考罢流行病学,将有近三周时间,可以放松地去“寻寻觅觅”了。之后,又是复习和考试。
    昨晚,读《大卫•科波菲尔》画册。回忆中学时所看电视,自觉狄更斯时代的英国状况与今日中国有几分相似,均处在生产形式改变带来的社会动荡状态中。

    1988年5月9日 周一
    晚考完流行病学。持续一个月的考试,今日结束了。
    依昨日打算,后三周清理思想头脑,争取求得一部好书,获取急需知识。

    1988年5月11日 周三
    近两日临床见习,来来去去,时光荏苒。昨日,观电影《二子开店》笑谈之作,尤见出市民无聊滑稽之举。
    午间,细读戴尔《你的误区》,其思维意识,不啻为现代人一种较为优秀的生活选择。但是,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追求创作/创造性幸福,如果人类中大部分成为去除“误区”人格样的生活状态。那么,我们世界上人类模样可堪称“得道”了,而实际情况不如此,也就不足“乐道”。

    1988年5月13日 周五
    全日内科学习。暮,去海院,之后到张阿姨(曾经于济南的邻居)家,晚归。来去之因茫然,匆匆源于无聊。观长辈起居家庭生活,不免黯然神伤矣!

    1988年5月14日 周六
    当没有书读时,总有“时光虚设”的感受。昨夜,辗转不能入眠,思忖:“修身养性”要达到“心神绝少纷乱”的地步,则必是经过更多的独思孤为中自我思想痛苦磨练后的产物。
    在大学中,相关于毕业分配的考虑和举止,最能见出国人中“求稳、一劳永逸和不劳而获”等世俗心态。这一种事实,确实是时下社会共同的道德理想标准。中国社会意识的基准,必是公共民众的群体意识,而非个人或作为一般生命意义的个体者。所以,在这种意识中,缺乏对个体因生死离别而带来的诗创力/创作欲的激动和褒奖。目前,中国社会现象/意识/欲望上的“求稳”“平淡”“沉寂”“无创造力”,均源于缺乏个性,缺乏对个性价值的认知、尊重和保障。
    阅前段时间日记,源于几篇学习弗洛伊德的感受,突然认识到:在没有真正走入社会前的青年人,其所谓束缚自己的层层烦恼,其基本源头有两个:一是极力外向的“自我”表现意识;另一个是内在的“性欲”冲动。一个人如果放弃相关“自我”社会理想角色的涉及、盘算和追求,一生就一直蒙昧在从生育到死亡的过程中;或者说一个人如果一生中始终没有如同马基雅弗利坦言的“趾高气扬于世界之天庭散步”的潜意识和理想化冲动和喜悦,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可言。自然,生活中也实在存有许许多多被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问题困扰的悲惨、苦恼和压力。这其中的问题,主要看当事人自己能否认识到问题存在,是否有毅力和决心去改变自己。

    1988年5月15日 周日
    日游东崂,午后归,于海边洗浴。晚,同游者聚餐,海阔天空而谈。从中见识关于历史进程,个人与群体意识之间的差异。
    近日,青岛兴过龙年“第二年”的风俗。今夜爆竹喧嚣高潮迭起,询问缘故,俗谚龙年不吉。虽有言“龙凤呈祥”,但本世纪每逢龙年,多遭灾难,故民心散乱。亦从中看出国民意识中盲信、盲从和执迷不悟之一斑。

    1988年5月16日 周一
    晚,清理日记,平稳纷乱的心绪,与同学讨论对前途的各自看法。
    不能再如此忙乱思求,烦心苦身,好无畅乐之情!而应克身立心于学业,将大学终了的学问弄清楚,转为生活可以信赖的技能,服务于社会,依此立足,再求发展。
    目前,国内生活用品普遍涨价现象,引起议论纷纷。实际上,此为经济发展征途上,必然的局限性纷扰,未来与之相伴的政治性动荡,也会是不可避免的经历。无论形势如何发展,自我所求应为一生中最有价值和生命意义的道德理想,而不是外形的随波逐澜,如同日下报纸所言:“青年人应做大事,而不应是争做大官。”中国的未来,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均有大文章可做,尤其目前弊端愈多,青年未来发挥智能的优势机会也会愈多。太平盛世,适宜谈玄论道、饮食享乐,也容易积累问题和矛盾;而在纷扰骚乱之际,更需要有创造性行举、开拓性勇气和赖乎天命的自然作为。

    1988年5月18日 周三
    午,得苏联帕斯捷尔纳克的颇有争议作品《日瓦戈医生》。文章前半部,令我回忆、幻影着《静静的顿河》的故事情调和历史背景。该文的时代,正是本世纪初,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也是社会最为动荡和民众思想恍惚不明之际,更加之作者赋予男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宇宙感、历史感及其对生命的疑惑和慨叹,伴随着针对各生活场景下人物与环境的描述,都使其文章揪人心肠,为之共鸣。
    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此作品在苏联遭到非议,对于一个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人,这是不难理解的。今日公开此文,不同思想意识的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深度和广度上的东西,起码可以让人们用另外一种历史眼光,通过对不同人物个人命运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来认识人生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苏俄革命从城市起步并向纵深发展,而中国革命的成功者与之有很大不同。如何改造中国城市民众的思想和生活,实质上这是党建国以来意欲解决而始终没能解决得了的事业。目前中国谋求经济生活的改观,很有必要去学习和思考《日瓦戈医生》曝露出来的问题。
    昨晚,同学四人把酒面谈,却无“当歌”之慷慨,唯有飘渺之朦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于此春意盎然之际,思虑此诗情调,格外有趣。

    1988年5月19日 周四
    这一星期,学习很不起劲,思绪混乱,生活懒散。近来,潜意思中就文学方面思考较多,也由此反而给自我多少增加了一点活力和上进的精神与锐气。
    前景不宜思虑过多,对于眼下社会和世界的关注,可能是人之脾性和教育使然,但其变与不变以及如何变化,非一人一力所能改变!
    昨日,回复家信中,自言我所要求的心境,即便是一个人被遗弃荒岛或孤漠中,也要具备一种能够从日月星辰、山水草木中感悟生命热情和力量的能力。

    1988年5月20日 周五
    《日瓦戈医生》读过下卷,比上卷更具深刻。主人公之札记,关于社会动荡和生活常识的感悟,颇具天才般的洞察和聪颖。
    该文作者之得诺贝尔奖,从而更加深了读者对其作品的分析和思索。吾感觉其作品不仅为苏联,也是中国之社会主义形式下人物个性及其复杂心态的真实性反映。
    在某一社会的文化形成中,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对其深远的影响?在俄国近代作家及其文化基调中,均不难发现类似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作家文艺作品及其思想影响的痕迹。当下苏联的社会规模,应与其曾经有过的近代思想家(尤其文学思潮)的繁荣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那么一个时期,其中涌现出了一些非凡超越的有形的思想反映物,即:有其卓越“艺术作品”的存在。那么,这种“存在”的实在性,注定会激发其人性中永恒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并以此开创出其历史得以不断进步的新篇章。

    1988年5月21日 周六
    午,读完《日瓦戈医生》。此书,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是一种警醒。
    晚,读狄德罗《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很具法国人的浪漫与滑稽。读其大半,未能完全领悟作者更深刻的内涵。不过,关于此书的了解,可能对今后生活和学习会有所帮助。

    1988年5月23日 周一
    本周起,渐进功课复习状态,先从小学科开始,大的学科把笔记整理好。经过此次学习考试后,即将进入职业性的考核,其与目前考试性质多少应该不同吧。真正的大学生活日子已经不多了,对我来讲,在这收尾的时刻,自己更要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做好。面对毕业前同学中明显存在的盲目和虚无,自己有几件事情牵挂着,比较而言倒不是坏事了。
    作为年轻人要准备到社会上举身立事,首先要申明“和谐”的大意。若仅是头脑中思想认识上与时代不合拍,可能只是产生身心和情绪上的郁闷和愤慨。对个人来说,这种由书本比较而来的“对现实不满”的意识,可以会促使其人不断摸索和前进,极有可能由此找到自己比较合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若其行为举止也不合乎时代的脚步节拍,这就可能导致其生存前途上的危机和凶险。在现实社会上,无数结局迥异的生活例证,可以让人们晓得何谓“内在自我生活”与“外在社会生存”的区别和差距。区别这样两种完全可以存在于一个人生活中的行为姿态,其意义就在于他们依据的生活原则和道德水准上,有着根本性不通。像“执着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一样子的生活,虽然可以让人们真正“幸福”地生活在近似完美和自我满足“内在生活”中。但是,执着这样观念走进社会现实里面,其所面对的问题和行动的结果,都将是另外一码事。可以说,内在生活是个性自我的世界,而外部生活,则是社会和人类的世界(市场)。他们之间在简繁多寡、得失利害、成王败寇等措辞或看法上的差别,也正是一个人从学生身份到社会人、生活者、工作人员转变之中,必须要去正视和思考过的最重要问题。
    在社会性外在生活中,其最基本的原则性思想,用漂亮话讲,则是“宽容”。若要直言,就是“妥协”,是“忍让”,是“不去求全责备”,是“你去充分适应社会,而不执意让生活合于自我愿望(无论爱还是恨)。”……这就是所谓的“和谐”。

    1988年5月24日 周二
    五月已过大半,如同去年的五月一样沉思于文学作品的想象中,而周围生活依然寂寞平淡。略感这种平静可能将打破,生活需要自我现身其中,依直感、本能和思知融合个性的意志力,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的确,从课堂、报纸到日常接触的电影故事以及与相识或不相识人们接触,吾均能从中感知一种生命或生活的启发和警醒,也就是要善于从日常环境中寻得生活热情,如能是激情则更为可贵。
    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失败和不如意,如同歌曲中的词句一样。但是一个人如能从失败的惨痛中解脱出来,而且不是变态(逆反)的病理显现,而是真正的正常生活,此人定为“了不起的人”。在前段时间的思索中,我一直在辨识,作家的生平及其命运和政治家之间的差异。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就是他们对世界的感悟有相似之处,也可说在性情上较一致,而在处理生活态度和办法上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单纯是个人经历和环境造就的吗?还是他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呢?
    同学渐渐回宿舍,思绪停顿。翻阅前面日记,突然觉得:人只要晓得了生命道理,甚无求全责备环境的必要。强求环境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望,理想终归是生活奋斗的目标,而非生活实际。若为理想所蒙蔽,而分不清现实中自我真正需求的人,其无疑是“愚蛮之人”矣!一个所谓“理智之人”,必须通过社会多方面反复的判断性磨练,若要真正达到大彻大悟的理性程度,绝非一时一事既能蹴就!

    1988年5月26日 周四
    计算着用于功课学习的时间不多了,然近几个星期的生活,给人感觉上像是总也到不了尽头一样。正如同学说的,此刻心情,像高考时第一第二门考过后,自觉考得都十分不理想时,但却还要再进行下面的考试……于是,在走向考场时的那份茫然情绪和复杂心态,简直奇妙的非语言所能表达清晰。

    1988年5月27日 周五
    上午到内科门诊见习。晚饭后,去张老师(曾经于济南的邻居)家中。工作后的人们都惊人地相似,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不被日常事务束缚住而是为自我梦想去奔波、闯荡和不懈追求呢?
    同学言,对于过去的豪言壮语,而今想起来都觉得可笑。而吾虽能理解其意,却未首肯此言。因为,如若如其所说,生活对吾则将是可悲的!
    常人每走过一年,尤其从青壮年开始,如不为生活和工作束缚住躯体和思想,不被周围环境消磨掉情感和意志,唯有去不断地思学和求索,只有具有了非凡的志趣和情调,才能把生活调解的堪称赋予了社会和生命个性的意义。在此,个性依然是个关键的“词语”。是啊!无个性的生命是没有什么色 的。千篇一律,本身就单调的可厌。虽然,在非凡多样化的世界中,我们有时能从单调一致中感受到激情和热议,但时间长久后,则必然会变样。这或许就是人性使然吧!
    养性修行仍为吾生活的本则。何须沙门阿弥陀佛,纷纭的世间,何处无有生死的启迪和静悟的辽阔啊!

    1988年5月29日 周日
    晨,与XX(同学老乡)于中山路购物。日读《堕落》,反映二战中间谍的小说,无甚可言处。

    1988年5月31日 周二
    近来,班内为实习医院的问题,议论纷纷,因为可能被安排到烟台实习。对此,吾格外无所触动。
    近来沉思,旨在瞻望社会前景中自我可能的选择方向。
    日步入功课复习。午得家信。

    1988年6月1日 周三
    暮,复家信。关于实习的事,去烟台或许已定。
    分析今夏之计划,到南昌比赛和去烟台的可能,相较而言,确实超乎想象,却都合乎吾愿。
    难道今春训练都是冲着远足和游历而来吗?吾意,如何能于烟台一年,四海广猎,开阔心胸和视野,把时空望穿。

    1988年6月2日 周四
    午,得同学书《中外著名中篇小说选》(4)。读罢老舍《月牙儿》,其他随手翻阅。晚,训练归来,巴金《憩园》引我心虑憔悴,欲读欲罢,均不能休。
    考试日程已定,晚加紧功课复习。

    1988年6月4日 周六
    昨日见习中,由同学处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招收双学位考生消息。昨晚与今日细细分析此事。就吾大学不稳定的生活思虑所念,最当做出此种选择,于明年奋起一搏。但就社会生活分析,吾却顾虑重重,尚需进一步辨清,再做决定。
    审时度势,莫为庸人自扰之事!
    去烟台实习的事可能定了,这一事实确乎天意!
    暮,得知本月18日结束考试和放假。故此,后两周全力以赴考试,其他事情待回家多方了解后,再做决定。

    1988年6月6日 周一
    若单纯从以往所学知识上的认知,即医学、神学、法学和哲学中考虑,吾当选择“政法”专业较为理想。因为哲学和神学一样,在一个时代受统治阶层的控制和左右,使求学于此的人很难学深学通此学问的精髓,而且要到社会上立足,也会困难重重。“政法”和医学类似,尤其在法制社会,可称为“实用学科”。
    对前程的选择,吾绝非踌躇满志的。因为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非一蹴而就的事业。渺茫的前景,是否合乎“识时务”之人性。

    1988年6月7日 周二
    昨夜,转辗反侧,思考了很久。对于医生职业以及其他可能的选择,反反复复,思量再三。从中获得的教诲就是:要有自我批判力,在意识和行为上要勇于和敢于自我否定、审视比较或改弦更张,尤为重要的是能够听取周围人的意见。
    四年医学生的经历,令我最为感叹的就是:“医生的找病”和“常人乐于寄居疾患中”的可悲。的确,从某种程度上言,世界上就没有正常人,人人都有精神障碍;其次就是“男人的性病”和“女人的毛病”。鉴于此,吾自觉运用头脑,进行口诛笔伐的工作,不失为一种修身健体的疗养生活。
    人活着就应该不懈奋斗,勤奋于学习和工作,快乐地生活。对于疾病的思虑和挂念,是最无聊的事情了。这样一种不良习惯往往是老年人和行如腐木者的嗜好。
    这几日青岛转热,午后近暮尤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5: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6月8日 周三
    上午考毕核医学,于中山路购书数本。
    吾性是乐于学习的,而一个人把精力贯注于此,特别在青年之际,如对身体无害,则应为最好的事情。
    夏季的青岛,格外美丽。人物及景色可谓国内特绝,仅从青岛市民外貌上,很能看出开放的色 。
    午见报表,略知人民大学的情况,基本合乎臆测。国内目前改革前景,我们尽力不如旁观,旁观不如博学。知识和才干是具有个性的,非意愿所造就。当需钻研书籍、系统考核和生活实践,而为之。
    其实,考试正是使人们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使其成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一种途径。学生每次考试遭受得艰难困苦,正是专业提升和能力进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如同叔本华所言:“痛苦意味着进取,幸福意味着堕落。”此言,就某一时段来看,偏颇之至,但放到生命里程中审视,则为真知良言。

    1988年6月9日 周四
    详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第二学位招生规则,不甚合意,且招生范围和对象与吾相背。
    这几日,因此事思绪飘忽,宛如高中时节的浪漫遐想。于省醒中,时常在悔恨和自嘲!但大学五年之学,年龄和经历的逆料,当令自己有信心面对理想之选择。
    “人大”之事可能休矣。不过通过此事,有所启发和引导,应该沿其思路寻探适合己愿的处境。

    1988年6月10日 周五
    近几星期,鸟鸣雀欢,风静天晴。国内改革的呼声,因物价提高,也逐日见长。思想文化界避开了反资本主义的基调,转向反封建的热潮
    由《读者文摘》陈西滢的生活语丝,令吾思得:我们在书本上仅能得到知识,而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获得智慧。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和畅快,还是来自现实生活中,即便现实令人举步维艰和思虑困苦,只要你不绝望,执著地走下去,就是只得到了微小的收获成绩,那种快乐也远远胜过“畏缩情志、怯于实践”或“一味沉溺于旧文化中不能自拨”。
    社会的变革如果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烘托,这种变革会是僵死的,是不会符合民性的。任何民族的文化都离不开其生活现实。所谓改革,必须要找准问题所在,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一个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带动人们思想和生活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变化与反映。

    1988年6月11日 周六
    晨,考毕《传染病学》。观电影《化妆师和漫画家》。此情调是合乎时代的,场景均拍摄于青岛,故事情节仿佛是我的一个梦境。正如电影女主角所言:“我在思考,化妆哪来的这种魔力?”是的,生活中的美是复杂的,人类自身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是无止境的,尤其一个人梦想的完美之境是无限的。对于公共生活而言,一个人能够达到自我内心的和谐,即为佳境了。而这种和谐,又随个人“德才学识”和环境的变迁,而不断被打破和重整。
    距离放假还有一周,应细心安排假期生活。虽仅有几周时间,如能进入角色并找到进取方向,人生关键几步可能就在于此。

    1988年6月14日 周二
    考试只剩下内、外科了。此次考试虽来得突然,时间异常紧迫。但功课复习起来,却依然紧凑不起来,思想散漫,无法全力以赴。
    近一周,晚上睡眠十分不好。入睡甚难,反复自省,也不知为何。周围同学似乎也有同感,难道就是考试的缘故吗?
    昨晚,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方励之的谈话,不知会给国内教育界何种影响。总之,我感觉这样的“不同政见”是具有震荡作用的。国内近来因北京有学生被杀,有再起学潮之势。如此形势,依我之见,不能单纯用“民主运动”形容之,其中与时下民风、社会不良风气和外观景貌不佳,尤其领导素质和作为的牵强人意等均有关联。方教授言“民主是要争取的”。但是,单凭群众运动、学潮能否达到民主的升华和自由权利的获得?对此,我不敢苟同。日下,我感觉真正的出路,还在于有一思想家或思想集团,能给予大众一个可以欣赏,并且得以认同的“理想家园”。只有能让民众可以直观明察的东西,才具有真正的号召力。当然,群体性运动,尤其是政治性动荡,可以给予人们思考的素材,并激发创建理想社会的勇气和力量。

    1988年6月16日 周四
    午,来车将书托回。去烟台实习已成定局。近段时间各种安排,有条不紊,唯有前途希冀,内心里一直矛盾重重。
    昨日,读《写作通论》,有种外行人旁观内行作为的窘迫和难堪。吾意究竟何在?始终心情抑郁的症结在哪儿?“认识你自己”真的远不是“说到既能做到”那么简单!
    每遇放假,总喜欢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未雨绸缪。而此举,被同学视为极其迂腐。吾虽不以为然,却也在分析这种心态和行为,是否表明内在有一种急于想让时光转换的潜意识。是的,悠悠岁月,一晃四年过去了,临近大学最后一年,相较高中时节自我心智究竟有何进步?“才学品优”是否为我所赏、为我所居、为我所爱?!
    考试仅余内科,虽看不出外界有何异样变化,但一切真的均将结束了!真正省世明己者,当于此时起步。

    1988年6月20日 周一
    18日考完内科学,正式放假。为足球比赛,迟迟未归。
    今日比赛后,同伴对酒当歌,狂笑妄谈,将我带回现实中。明日回家,假期中应该把学校以前的事情和今后方向明确,当为则为,不能被一事一情所束缚。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此刻,于醉意朦胧之际,咏思此语,追念吾师之魂,当有所颖悟也!
    生活中, 自谦、自省而为之……“谦卑我心,与主同行。”

    1988年6月23日 周四
    回家三日,到山大和轻工学院了解分配情况。由这两日交往,可见国内气氛不佳,民众怨声和烦躁之情,溢于言表。而国内宣传上,亦左右不能逢源,一切处于漂浮不定之中。当前,教育思想问题尤见严重,民众言谈举止中“一切向钱看”,昭昭然!政策方针与民众愿望以及社会进步方向之间矛盾重重。
    近二日,通过同学的行迹和见识,对于生活、事业和家庭上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种“质”的转变。
    关于第二学位的选择,之所以犹豫不决,原因在于其学业是否能够协调自我智力和行为。吾之现状,是自我感觉优良,而处境低劣,如何改观?指教者何在?
    国内而今,各种人事调配和考核检查之类行举,其中太多的水分,所谓“不正之风”,已经家喻户晓,依某一势力改观现状,不啻为“乐观”幻想。所以,面对临近的毕业分配,社会风气和自我意欲都须权衡。

    1988年6月25日 周六
    在济南工作的同学朋友,均奔忙于无本经营中……依据社会关系,在做中间转手的买卖。
    国内城市改革,虽仅是开端,但在社会风气上,尤其人们交往之间的思想观念中,已有了明显变化。苏联变革日巨日显,上层建筑上的人事和思想斗争比较显著,同中国一样,民众对于改革的自主意识和前途方向上,既不明确,也缺乏足够的热情。
    婚姻是当下同龄人共同的思虑,从各自意见和选择目标上,可看出一个人的情志和思想的现实与否。
    济南热甚!左邻右舍,依然如同往昔,生活在儿女情长之中。
    与父亲交谈。农村以进城为理想,中小城市梦求进大城市,大城市谋求出国。此为社会共性也。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午后,复思阅冯友兰之《三松堂学术文集》。
    晚观电视纪录片《河殇》,很具启发意义,其历史性思维较强。

    1988年6月27日 周一
    此假期一周已过。吾之言谈行为是近年来最沉静平稳的一次,虽深知这一切源于自我心思一直在琢磨明年的毕业选择,但此刻任何选择均不符合吾之情感寄托。
    晚于皇亭体育场观文艺演出。虽仍然为通俗表演,但较前两年,从表演技巧到演员素质上,均有很大提高。令人遗憾的仍然是观众素质和演出内容的单调。

    1988年6月28日 周二
    孟夏济南,热气炎炎,令人倦怠。大学四载,未再经历此地此季此时,而今相遇,感觉痛苦难耐了!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改变比自我想象的要快。
    国内时下,均围绕“金钱”在计划行事,教育风气萎靡。今日景况,可谓前二年南方城市风气的蔓延。任何事情一旦由点扩展到面,再往后发展,定是为解决暴露出的问题,而去寻找可能的措施。所谓“欲擒故纵”,其本质就是使矛盾充分显现出来,在解决时才能更有力量和气势。掌握了此种分析和解决矛盾的办法,才能在问题出现于眼前时,镇静自若,坦然处之。
    昨夜,读毛泽东《实践论》,在其主题下,该文章可谓“深入浅出”的典范。关于“成王败寇”的问题,尤其在立国、为政阶层上,决不能单凭感情用事。“实践”“成功”“有效”等措辞之所以经常出现在判断“思想和行为对错”的标准中,也正表明规律是客观的,而非主观和感情用事的本质。社会生活,尤其公共事业上,任何感情用事只能是修饰品或说是一种为达目的的辅助手段,而非解救问题的根本所在。
    毛泽东所言:“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着阶级的烙印。”此言在文革十年或说在整个革命时代,均被国人泛泛的使用着。其局限性在于人是活的,某一人阶级思想的“烙印”究竟在什么时候及其何等地位印刻上的呢?从一出生、中学、上大学还是要到工作以后吗?但是,这样一段话对于启发和引导一个人在今日应如何生活,或如何去认识以往历史上,都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晚《河殇》第六集,其中几句场景旁白,给我冲击很大。
    一者,是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要经历中国历史文化更变的痛苦。对于这句话,先前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选择以及于目前关于前途的广泛思考中,均已感受倍实了。
    二是中国人始终担心被人说成“不是中国人”。像这一句话,在老一代人和吾辈者,则是受教育使然。在中国由来已久的文化思想和民众心里,若说“一直如此”,则不敢苟同。但是,这句话的画外音,弹唱亦不过就是两年前校刊上的“世界公民”调子。
    晚,同XX(邻居朋友)交谈,受益匪浅。我们目前的生活本身就很具“实践”的性质,在这其中的人们,只要其用心,便很能悟出并获得开启“人生和社会文化艺术精妙之门”的钥匙。

    1988年6月30日 周四
    上午,中学同学来家,感慨国内一派乱象,愤懑“钱能通神”。
    昨日,宿舍外校园广场,初、高中毕业大会。在家里听到窗外主席台上一个接一个校领导的讲话,其感受和我放假以来的体会,竟然完全一致。人云:中国之变,并非真的变化,只是形式上的花样转换,民众的政治生活和对公共事业的态度和热情上,依然如故。而这一点在学校教育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中国真正出路何在?虽然社会发展趋势必然是经济和文化走向自由、自主、公正和繁荣的时代,但其奔向目标的路途,则难以逆料。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此刻中国,仿佛充分放开,任人而为!
    中国千年来,人们生活形式和内容上的单调,是与当时的生产能力和社会关系被束缚,密不可分。在经济方面,推行企业化并尊重商品生产;政治上,推崇民主化;文化上宣传自主意识和个性解放,此可能为国家繁荣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门槛。
    于高中时节,直感“系统化”,无论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还是对于社会各领域的认识、分析和工作指导上,都非常重要。目前,读习《写作通论》中,又感到中国从“小”到初级教育,而“大”到政府管理,都需要广泛性、规范性、系统性的知识宣传和责任细化。而这种工作若能够落实到位,又必须有尊重个人自由权限的意识基础和社会保障。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场像文艺复兴一样唤醒国人“个性”“人性”及“自我意识”的观念性革命。
    晚,播放李鹏总理就7月1日亚洲三十亿人口日的电视讲话。

    1988年7月1日 周五 室温32度
    人类的性情,最可喜也最可悲的特征,就是精神上必须要专注于一个事物。这种事物,在社会里,可为国家制度、人伦道德、民族精神或者类似地区性或性别上的差异造成者;而在个人生活里,可为金钱、地位、荣誉方面的梦想,也可是对自身经历或身患疾病的异常关心。总之,每一社会、每一个人只要尚且存在人类的灵魂,其中间也就必然有着精神思想的涌动。而且这种活动,有时可以完全统摄世间的一切生命行为,甚至有的人就仅仅为了这种精神而活着。
    有人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若通俗地去理解这个精神,其实每个人原本就最不匮乏,而匮乏的只是对精神的了解。在中国,人们各自的精神内容是涣散且五花八门的,他们在总的趋势和性质上是被扭曲和变向了的,甚至变成了于己于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害而无益的自以为是或自欺欺人。“改造社会”就是要改造这种“人性使然”的东西,使其转向人类共同意愿的“利己利人利世”之人格情调。
    日记虽能反映一个人内心活动,尤其是内在苛求、欲望和思考范畴。但这种书体,其本身却十分肤浅,造就的性格趋于内向,容易自爱自怜、自怨自艾。从培养写作论,“日记体”有材料随意,行文随便,措辞不严谨的严重缺陷。
    吾从性格到言语形貌,都与自82年将书写日记变成一种习惯密切相关。总之一点,此样作为,利大于弊,对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是最好的造就人格、培养性情的手段。十八到二十四岁是人生的黄金时节,也是性情品行,最茫然盲目的时段,人生的目的性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其实均没有真正形成。
    从人的性格及其思想形成上而言,二十五岁才进入独立人格和行为理性的时节。由此,其所作所为,都不得不考虑在社会上的自我形象和影响力,而非之前其实被自我情志、欲望所操控而难以自操。
    从唯物论上,可能会去否认“性情志向”对人之行为思想的决定性,而只是承认社会环境和人体激素水平的物质力量。不过,就某一个人而言,思想着东西,确乎更加实在地作用在其行为的意向选择中,而其影响的更经常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其一生一世的作为。
    午后雨,心情无以言表,似乎无喜无悲,空空然,茫茫然。
    决意从7月3日起放弃写日记,直到生活现实改观!
    “君子善假于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88年7月3日 周日
    放假两周已去。此假期,平淡度日,天热人懒。因牵挂将来,无心于此景它事。
    本意今日放弃日记之劳,目的把心思都用于现实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写日记以来,唯有此刻最意搁置此为。其真正原因,难以详论也。
    生于世,和谐之景气,得之非易矣!!!

    1988年7月9日 周六
    迫己停写日记数日,于夜尤感压抑,胸口总有言语相塞,不吐不快。
    暮,朋友于家聚,为今年毕业生或故交,相谈之间,深感现实浑浊,君子寒心。
    近二三年,吾于医学院默然忍性而学,而高等院校之中,有的走向极端,有的枝蔓丛生,真正竭力于国于民之将来而学者,鲜矣!
    国家目前状况,如无言形容之,可用毛泽东昔日所论“好得很、糟得很”,引人深思。
    物极则必反。文革十载,当日嚣“风光这边独好,让帝国主义发抖去吧。”之际,国事却最为沉沦。
    目前,群惑心乱,竭精谋日,鼠目寸光,不求将来。教育之界,投机取巧,良莠混杂。法不立,国不正,而钱能通神之趋势,终至大治也。
    正人者先正己,治国则先养身及心。于心之无愧,力能达其意,可使操治国,授统领民众之大印。否则,居高位则心瞿,居俗地则狂躁,左右无源,自身难保,何谈清心明志哉。

    1988年7月17日 周日
    自11日返校,陪同家属院小朋友游青岛,终至累到高烧,16日达烟台。
    日无事,明日实习。由青岛到烟台,吾没有周围人“走下坡路”的丧气情绪,而从这种环境变迁中,探寻人性的差异。
    烟台略有江南小镇的模样,仿佛曾经去过的安徽城乡。
    此段时间,各方同学朋友交集,带来南北各类信息,应为中国城市改革之变化所警醒。此乃民族之巨变,世界之大事,很有研究可做。
    中国未来,即便干学问,均当和经济相结合,直言就是和“钱”结合。尽管这种结合始终存在着,但国内至今依然是封建式“权钱势”的交融。而正常的道路,必然是依法来梳理财路,产生新的或可能被称为“资本主义式”的社会管理体系。无论这种体系冠之何名,必须鼓励和保障个人的创造性和创业权。尊重个人,给予个人充分自由权利,从而才能形成真正民主化的局面。
    如按上面思路,吾之过去探求“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途径,则需要依仗商业化经济思想之普及和扩展。
    中国日下,喟叹风气败坏,对钱能通神的悲戚,可能恰是停滞保守势力的顽固表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群众的物质性需求,尽管居于上乘,但精神上,尤其直觉反射的情绪化表现,是否一样也应该受到正视和尊重?这很值得研究探索。
    如果86年曾对社会停滞形势和人们渴望个性解放的呐喊是正确的话,今日面对社会经济化竞争上的压力,如果仍然苦闷,看不到社会进步的温热火种和发展希望。那么,如此所有作为都不过是目光短浅、怀揣着不劳而获心态的匹夫之勇。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思想”。此次假期对这些教条,有不同以往的认识和体会。
    过去一直认为对于马列思想的运用,多数人只是在表浅地利用或是机械地摘抄和引用,而不是用其“内容实质”分析和引导自我生活以及社会运动的时势。
    已知23号到南昌比赛,借机省察南方社会的变化。

    1988年7月18日 周一
    实习第一天,工作气氛和一日生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1988年7月19日 周二
    实习第二天,下午一病号死亡。此种场景,令人惶恐,且茫然。
    明日,返校集训。烟台三日,此开端的感觉,像是第一年高考后的状态,说不清前景的悲喜忧乐,只是尾随时光,匆忙前行。
    “我悄悄地走了,如同我悄悄地来,挥挥手作别天上的云 。”志摩的情调十分合乎此时的心境,清淡飘逸之中,总免不掉一丝丝郁悒。
    在此之前,吾对医学之救死扶伤,深怀敬畏;对医生职业,从心底始终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仅三日实习,或多或少地让我担心,将来会舍弃这一职业,寻求新的天地。

    《梦呓》

    有时
    在梦中依然呢喃着
    那一首小诗
    静谧温润中
    总也分不清何时何地
    依偎着
    勾画生命篇籍

    有时
    在梦里回荡着
    一首小诗
    描绘的不知道
    是你还是我的
    暖暖心意

    在个人生活中,我并非总是十分严肃认真,但生活仿佛宿命似的,让我摆脱不掉一个美丽倔强的影子,她 启迪我,给予坚韧、耐心和灵感,甚至能力。而现实中,吾又无法证明她的存在。这或许是一类人的个性命运悲剧的根由,又可能是一些成为非凡人物的真正原因所在。然而,吾此番心情,痛定思痛,伤心疾首。
    过去曾经思辨大国和小国之间在政治求生手段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造成不同的民志和民俗问题。在烟台比较过去游历的国内城乡情况,不难觉察大小城市之间和大小国家一样,虽然在共同的大政方针下,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和在行为举止上,都有显著差别。

    1988年7月22日 周五
    回青岛两天了,预计24日乘火车去南昌。
    学校同学忙活着刚开始的实习。今晨无事,弹琴,读书。
    《乱世狂戈》反映文革动荡之极端时,几个风潮人物的事迹。文章虽不乏浮夸、雕琢的色 ,但此种事实,真正撩拨我心者,则为社会人生的无常。
    我能够认同社会存在着不同阶层及其有着各自“真假、美丑、善恶”的标准。但作为自己臆求的生活和事业,一直是不意与腌臜、浑浊相互融合。然而,面临毕业分配,却逼迫自己不得不面对多年来一直逃避,而总想凭借自力、自智、洁身、明志而行的路……而如此行举,却谈何容易啊!
    由烟台归来,尤感青岛气候宜人。中国今年气温明显偏高热,其特色源于龙年哉?

    1988年7月23日 周六
    明晨启程,午后开会,讨论比赛事。
    青岛此去,可谓久别矣!于青四载,思行之迹,每令吾触目惊心。多少事由此开始,而又有多少事由此结束,更不知可悲可喜的是在此颖悟的世间虚无和人性参差。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思虑“红楼”此语,道出了人间社会生活的玄机。坦荡君子,却需怀着融会贯通之趣,默然前行。而忍辱负重者,每行一步,均需付出超常人的意志力量。此为常理,却也极富启发的哲理。明其理,当自勉之。

    1988年7月26日 周二
    24日乘10:50由青岛到上海列车,于25日晨11时达上海,逗留4小时。上海闸北区一瞥,观上海人之情貌,可用涣散概括之。午后3:39由上海至南昌列车,途经杭州。于今晨8:30到南昌。住南昌医学院招待所,膳宿尚好。
    此途中,观江南民风,思国人胸襟与境界。目中所及,均崇尚党政现权人物,冷落和利用历史伟人或楷模。此为民心风气,趋于狭隘志趣、目中无人、盲目自尊的缘由之一。
    此次1988年华东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足球赛,江西医学院的组织安排,从秩序册上看,较为周到。除了上海二医的五位外籍球员和我校的代表,尚有北方球员姿态外,其他各校皆为南方型球员格调。此种交际,对每一位球员来说,都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良机。
    晚写信一封,算了却一桩心病。吾近来又纠缠于浪漫与现实之中,但在生活哲理上,或许只需要行动来解决。

    1988年7月27日 周三
    日休息,晚开幕式,会餐。明日,正式比赛。
    生活过得较惬意,南昌气候并无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气温虽高,却很开朗,全似济南立秋后的天气。

    1988年7月28日 周四
    比赛第一天,与南京医学院,成绩1:1,由败转平,战的很艰苦。
    足球比赛场,其中很富哲理启示。吾参加其运动多年,自我性格之形成,多少受其影响。
    来南昌途中,读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其主旨在于引导人们走出烦恼的自我纠缠,使每日生活充满舒畅的笑语;其思想,旨在生活于今天,摒弃对未来和过去的忧患;其书同《人性的弱点》基本格调一致,虽也同于《你的误区》,但在内涵上,稍逊一筹。
    江西小住,虽仅几日。由比赛与周围人员的交往和观察,最感中国时下人心涣散、各自为是和地区性狭隘,特别在自我修养上,甚差!
    吾自身当以此为训,并于此地比赛中,应有所受益。
    于今,吾之最大不足,就在于孤独带给自己的一份轻浮、迷乱,一种“思、行、言”上的盲目信念和不确定感!

    1988年7月30日 周六
    前日于南昌广场边,购中国人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晚夜启读,今续读。
    马克思哲学的学习由来甚久,但时至今日,客观地用自我语言来讲解之,却感到胸中无物,难以启齿!
    实习之一年,虽言似工作样的生活,但还是可以和学生一样,会有充分时间,来自由支配。故于此机会,应系统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和马列哲学,不但对一生有益,而且借此有利于备考之欲为。
    晨比赛,午餐后,游南昌胜利路及中山路。识国内之内地生活较沿海各地区,更为贫困的事实;而其文化思想的意识水平,也较低。中国人唯有跳出地区性狭隘的束缚,以世界公民自居,才能真正解放自己,也才能算得上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和文化更新。
    跑遍中国江南、江北重镇。从广播到电视,以时代潮流所见,性情相一,各市区尤其然。其也可解释为国内文化生活的单调和贫困。

    1988年7月31日 周日
    日比赛轮空,游南昌名胜。1、江南三大名阁楼(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之一滕王阁的旧址,观其正在建设之貌。2、八一南昌起义馆。3、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哭之笑之),朱耷遗址。
    午睡少许。醒来思忖,吾长久以来,十分赏识著书立说者,敬佩其中语言流畅、思绪条理、引用切题。此刻吾识,此种头脑清晰,人无需日日保持,只需要在工作和生活需要时,能够寻得材料,并有能力把它们组织起来,以达其欲为之目的。任何人都需要过常人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即便是奇才、伟人,长期脱离民众样日常生活,也将会在思想上和工作中犯下致命的错误。

    1988年8月1日 周一
    比赛仅剩两场了。在此的日子,可谓纯属体力劳动,身体的疲惫令人完全忘了生活的单调。
    日,观美国市井小说《豪门恩怨》,从中让我沉思商人的生活情况。
    随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个人世界观,尤其人生观,渐入成型。此刻,颇有实感。

    1988年8月2日 周而
    南昌此行,比赛成绩令人失望。其中原因,非一人一言所能概括!
    明日赛完后,即踏归途。今思回烟台的生活和工作,人生关键之处,并非一人做出决断而奋力一搏既能成行,别人的辅助也很重要。但是,即便有别人的帮助,也需要自身有一定的基础。就某一人而言,问题还是机会、天命之所在吧。
    午后,购《西厢记》,暮读之。

    1988年8月3日 周三
    日读“西厢”,觉其中援引名人诗句颇多、文藻华丽,故事情节极富传统色 。
    江西省会南昌,传有“江南火炉”之谓。近来,感受颇深。中午和深夜,炎热不可耐,宛如静卧炉中,汗出入涌。日间,行走街上,炙烤难忍!
    明日,游庐山。早已仰慕此山,却道不出其几分姿色,只晓得古之文人多有诗文赞美。李白观庐山瀑布,更是家喻户晓。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观前川
    分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988年8月4日 周四
    午11时,达庐山。宿“中国人民解放军庐山疗养院招待所”,条件良好。
    庐山之上,山林浓郁,时空静谧,的确有几分灵秀神气。南昌多日,与此地相较,性情志趣差异甚远。江南之人秀美,只可惜才气相拘,目光短现,举止言行,流于浮华焦躁。论疗养生意,庐山患于人杂,优于历史悠长;黄山则过于封闭,山深风凉,却长于松石峭俊;其均不及泰山孤立雄壮之中,给人勇气、自信和胆识。

    《篝火》

    又一次燃起了篝火
    消去了久久凝视的信物
    却消不掉脑海以往的痕迹
    庐山的林涛和阴郁
    湮没了远近的呐喊和光明的希冀
    仿佛不屑一顾
    一份庸常的琐碎和惯有的虚无

    因为
    在这桥旁石下
    埋葬过无数
    哪怕石破天惊般故事或情书

    1988年8月日 周日
    于庐山上,游仙人洞和秀峰。一行人,由九江乘江轮,达南京,再乘昨晚列车返青岛,而吾至泰安中转,今晨回济南。

    1988年8月8日 周一
    到家这段时间,多与故友相遇,闻同学分配和工作情况,深感眼下改革带来的不稳定感、盲目和浮躁。
    较之南方此行所感,北方人情志稳妥,较为正统,却也因此,更多些“保守陈腐”的影子和姿态。总之,眼下风气,感觉上,在举止言谈中素养太差,情趣索然!

    1988年8月11日 周四
    下午4时,达烟台。昨晚,高中同学小聚,交谈中见出前年行为,尚有“后患”。故今日心情郁郁。
    实习情况,听同学说十分松散,而吾从外观上感觉,此种环境有利于增长学识。
    日见XX(高中同学)来信,亦在叹息,当下学校内盲目无聊之举!对此,须自警:立常志,不为过去所拘束,开拓未来,勇于承担责任,增长才智,且行且进。

    1988年8月14日 周日
    实习两日,日日无所事事,业余攻读写作和古文。
    学习热情了了,仅源于己心久有的不甘寂寞和不想枉活一生的信念。
    门诊仅两天,见两死者。感人世鄙陋,死若草芥,而生者作茧自缚。那种认识和思想上的差距,死不改悔的顽固脑筋,非常无奈……如此这般,亦不是医生可以拯救的。
    烟台之地,富美之乡。若言“大国骄人”,而“小国则俗志”矣!
    近读,华师大所编《写作艺术示例》。愈读愈感,其文章剖析,颇多情趣,养人目及于心也。

    1988年8月15日 周一
    医生这种职业,对于一个人来讲,尤其是善于琢磨事和乐于思考者,能够给予直视可感的东西(实物和形象),不单是生动、活灵活现的问题,而是生死、美丑、真假、虚实等一般生活常识及观念的重新树立、形成或判断与抉择。其中的真实感和深刻性,或说赤裸裸的毫无情趣及其价值意义上的残酷/卑鄙/浅显等等某种单纯划一的真相,都让人不愿意再去直视面对人生,并足以由此中见闻,令人气绝厌世!
    吾长久刻意男儿者当有志于事业,应努力于对世界有所影响的创作。因为任何一种世俗人间的由生理感觉而生出的欲望,都是十分浅薄的。即便不择手段使其满足,也不过就是一种虚落、迷茫之感觉上的一再反复罢了。唯有一种历史的痕迹,令人久久回味!而在这种回味中,凸显出来的一定不会是一势一时一事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判定。

    1988年8月18日 周四
    实习刚一周,工作日渐适应。但一日日下来,却有些迟钝和麻木。意欲的学习计划,未能进入常规!夜半经常醒来,埋入深深的沉思。
    人生本该是愉快的,但吾多年来观察、交流和学习,却没有见到真正心底的舒畅和欢愉。确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一味被埋没在本非自我热爱的事业或生活间,而当下文人意识的那种所谓“人之内耗”“某种整体的残酷性”等揭示,唯进入社会之中并有广博的思想和丰富的阅历后,才能够体会出隐于其间的真正心酸痛楚之所在。
    我其实并没有迷失或绝望在这种静默的生活中,而是在这种寂静中极力查阅并努力探求现在和未来可能有的变化及其选择。所以,如此思考应该是极其理智的,也正因为如此,外在的自己有时还可以完全放松下来,尽情欢笑。

    1988年8月23日 周二
    进内科心血管病房已两天。上周内科门诊实习,算是入门吧,此科室的学习,才算是步入正轨。
    几日睡前,翻阅《古文观止》中《史记》之列传,很有文势和哲理。读传统古文,可以帮助理解和探讨当下文风的得失短长,把握准确国文体系之中的气质。

    1988年8月24日 周三
    晚写家信一封。

    《秋来了吗?》

    没有伴雨渐寒的多风
    亦不见难以入眠炎热
    只有漫步寂静的小巷
    头上碧空薄云
    引我追寻
    曾经深刻的季节景象

    秋来了吗?
    家乡最美的季节
    不知道
    这儿会是怎个模样
    何等的情致和景色

    昨夜沉思。中国自春秋、战国到汉代铺筑的文化思路及其“学而优则仕”“达官贵人”“轻商誉政”的社会意识,面对当前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货币流通和“高工资高消费”的方向,是否还会成为民国时期那样,源于整体国民对工商业行当的陌生和滞后,尤其国外商业资金和经济技术先进,而导致被国外资本操控经济命脉,致使国内只能靠出卖劳力的状况。

    1988年8月27日 周六
    昨日值夜班,观测基础代谢率。
    近几日,全不论是真是假,自身才感到进入了生活和工作的“真实”之中。
    在《三国演义》中,曹刘论英雄,曹公有一言:“干大事而惜身,贪小利而忘命,此非英雄也。”其实,这其中有人性务实的一面。英雄者,须有智慧者也,唯能有思有志,明知难为之所在而敢为之,才堪当其名。
    识时务者为俊杰,辩得失者是英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0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9月1日 周四
    几日,急于觅得可把学习纳入正规的环境。对某些人来讲,学习是唯一进身之阶。单就生活而言,只有学习的生活,则是极其迂腐蠢材之举。

    《清秋》

    最说不清
    这样一个清秋
    炎热中隐者有限凉意
    凉意中藏着无限热情

    最说不清
    这样一个清秋
    言语中饱满了无限温情
    温情中透出来的是有限
    有限的
    一点点爱情

    1988年9月3日 周六
    于青岛实习同学来此游玩,彼此一起谈实习中的事情。两者相较,各有利弊。但就毕业和考研方面,对我们在外实习者而言,都极其不利。

    1988年9月8日 周四
    进入九月以来,学习依然没有起步。三个月没有读习理论性书籍了,这期间江南之行和实习中的情话,已令生活“活泼的可爱”而与理想、志趣失之远矣!
    不知是否真实,但确乎是自己故意在把生活弄得矛盾重重、复杂又复杂。这其中不能责怪环境问题,根本还在自身理解、想象和认知中的这个世界。
    近日,读荣格之心理学,其中“集体无意识”学说是饶有趣味的。读中国传统古籍已久,自己也觉察到自身郁郁情怀,很多恰是来自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诲和诱导,尤其是宿命、占卜以及飘忽虚无之处,最为确凿实在。国人生活的最苍白之处,在于缺乏独立生活的意识和勇气。
    “现代意识,开放思想。”对于男女之情来讲,是不论不类的评语。因为此种情调,更多的是出自本能直觉,而非来自思想上的“进步与解放”。或许有人出自对世俗保守的清规戒律的烦厌或逆反,而有意或无意间去冲击两性“禁区”。但吾认为,真正现代意识和进步思想上的此类社会行为,应该是现实与理性的结合,并使其转化为社会性文化思想的前驱者。
    宿舍窗外,警备区有几队中学生正在军训。此场景,仿佛看到自己初高中的生活,那种平淡、天真、严肃而矜持的生活,令人怅惘和怜惜。

    1988年9月10日 周六
    实习一个月,泛起学习生活中许多事。前途、事业和爱情一切似是而非、若实若虚!均让我沉入郁闷和忧虑,很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态。
    8日晚,突然起意回家,想从周围人的生活状况中,探寻自己的出路。

    《秋日济南》

    秋日济南
    最为优美倾心
    静谧、清冷、幽深
    伴随着秋虫隐约的声音
    这景这音
    让我爱恋
    也令我伤感、痛心

    爱恋
    我喜静好幽的个性品质
    伤感
    我悲天悯人的矛盾情志
    痛心
    找不回来的信心和天真

    1988年9月11日 周日
    回家二日,故友皆会。见当下城里的市民形象,尤能见出国内变化之巨。
    晚观电视美国八八年电影评奖会,一位影星即兴讲话,很耐人回味。往昔是古典文学,给人以教育和文化素质,而今则是电影和电视替代了它们。但是,无论这里面形式上如何转变,一部伟大作品的产生,是这种文化有无成就的关键所在。
    “一个时代的观众,产生一个时代的作家。”是的,每个时代都会给予不同的“天才”以表现其非凡的才华机会和表演舞台。
    依目前国内改变的速度和民俗之变化,一定会日新月异,而文化上的反映,也会很快见到效果。对社会而言,需要经历一段无意识或盲目的行为尝试和思路摸索后,系统思想和经验之谈才会顺势产生,并成为指导人们前行的动力。
    午于XX(初中同学)在皇亭游泳,静听其单位局长的高谈阔论。吾虽能理解长者之渴望中那样一份通常合乎世道人情的说辞,但因为如此,也最为小辈所不齿!
    “认识你自己”是人类社会中永远不老话题,也是最富哲理和启迪性的语言。上学中返家,每每翻阅往日笔记。唯有今日,如此清晰地认清了自我性情波动和行为孤僻之源。大学前两年及其以后的思想行为,包括今日 有的伤悲和抑郁的丝缕,均出自过去不愿意也不能够认可的自我情志十分单纯之因果。是的,生活并不复杂,有时简单的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并认同自身依然缠绕其中,甚至既不敢分心,也无法辨清!
    在生活中,唯有不断去验证和证实,过去读习过的不少哲学名人的理论或学说,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吧。
    弗洛伊德仅从“性本能”上引申了针对人生、社会文化(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中诸多现象和问题,并给予与以往历史上截然不同的解释。过去包括我自己,就因为其“一因多说”的作法,觉得过于轻率和简单化了。今日深感,此种简单正因为其抓住了人类的本质,尤其在某些方面的人性本质。或许正因为有如此简单的真相或真理,科学工作者才如此坚定地拿起手中的笔,为其理性而奋斗。
    多数人,尤其年轻人,其生命的行为举止,动因是十分简单的。之所以人们多在喟叹生命的复杂性,是由于多数人没有足够的思想、知识及思辨能力,觉悟到其所认为复杂的生命中,其实客观就存在着十分单纯而又特别简单的根由。一个人只有在“认识自己”中,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并认识这个世界,以便减轻心理负担上压力,进而健康地投身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1988年9月14日 周四
    自觉未写日记很久了。近来,自己确乎真正纠缠在日常情感生活中,真正忘乎所以起来。然而,惟吾内心深知眼下生活无论多么畅快,均不能令自己舒展心胸。
    晚,观美国拍摄的影片《末代皇帝》,幕前幕后,令我思见过去曾重申的“设身处地”想象的生活原则。

    往昔
    曾有过多少梦想
    而今的一切
    却丝毫没有了过去的思量

    生活中
    来去的机会和宿命
    曾有过多少悲哀和伤痛
    已经让人们体会和品尝
    为何到如今
    仍无人把国民命运
    承担肩上

    鲁迅先生曾誓言“我以我血荐轩辕”。此种张扬自我的气概,在国民行为中其实并不多见。而此种精神,无论是谁敢于扛在自个肩上,都是其民族的骄傲,或言英雄气概和烈士作为。

    1988年9月17日 周六
    昨日,邮信一封,全为近日来,生活压迫所引致。虽为吾久愿,但勇气和意志不足。故对此,寄希望甚微。中国民性之可悲处,可谓知之!然眼下,唯有如此,姑且了却一份夙愿而已。
    未工作近两周,日日清淡度日,仿佛置身仙境,无思无挂,游荡漂浮。然吾内心却暗自度量,这份平静后可能会有的咆哮“风潮”。
    意而来有故人念,雪压冬梅花欲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吾当合乎运气而择动乎?或择静乎?或许秋冬的寒气,能够助我平静地跨过将至的门槛。

    1988年9月19日 周一
    日郁闷甚,总感胸口痛结难解,却又无头绪。
    晚,宿舍播放于青岛实习同学录音。思查同代人的彼此观察和心中愿望,从中能见出国人意志中依然拘于“黄土地”之狭隘以及这种狭隘导致的谋求稳妥上进的仕途梦想和一生所求。
    吾近来甚多言语机会,在放胆而谈之中,于头脑中辨识自我思路及其意欲和内心郁结之所在。
    今又言自我座右铭“不自欺欺人”。静心反思自我信念,须有充分自信和更加明智的言行举止,去立论,去证明之。否则,泛泛而谈,纯属自讨无趣并被人讽刺!
    人之由理论到实践,就个人而言,许多行为果断选择和执着前行,就在于积极争辩和放开畅谈之中,而获得的启发和鼓励。
    机会和灵感只降临孜孜以求并苦心求索的人们。

    1988年9月20日 周二
    几日里,一再反思“心神不宁”的原因。自我所欲求明确的,还是前途上的抉择。此地医院实习中,不难体会工作后人们的生活情志和生存态度。烟台生活,常引我思考不同国度之间的生活情调。在国内漫游中,深感国人生活的大同小异,整个社会基本都是一种妥协式的求全责备,或像小国寡民一样,因一再被遭欺辱,而心神懦弱,并怨天尤人。尤其日下,在国内形势不稳定状态下,国人中间,特别是年轻人,自贬、自轻者,尤为多见。
    对于实习,原本寄予很大希望。但目前实习中,客观地认识到从中能够学到的依旧是心理上的东西,而非真正的工作经验和解决疾病的职业技能。

    1988年9月21日 周三
    午读《荣格心理学导论》,很得启发!是近来思虑行为混沌中,最为清新的知觉。
    心理学的宗旨和作用,最恰当地诠释了“认识你自己”的实在意义和人格影响。中国人于本届汉城奥运会中的诸多失败,也应见出国人心理上的重大欠缺。

    1988年9月22日 周四
    夜,阅友附信。正如自我所感受,近来信心不足,行为做事上犹豫而不果断。其中缺乏信心,应最为显著。朋友的坦率直言,让我冷静深思自己在性格、行为和思想上的缺点和错误。男儿者,当“行、思、立”于事业。不过于期间,在男女交往上,若能达如此坦诚不讳的地步,也是生活中的幸事。
       
    1988年9月25日 周日
    日,农历八月十五。自上大学以来,此农历“佳节”,唯今日过得别具一格。

    1988年9月26日 周一
    天高云淡,皓月当空,瓦房清明……用于描绘此夜此景,最为准确。
    午至暮,芝罘岛赶海,辛苦劳累中,却令人沉醉。孤来独往之间,思想的很多很杂。

    1988年9月27日 周二
    近周来,抑郁情绪不散,无聊空谈颇多,或许为秋景所累。
    计划返校,源于86年春之行为。一日胸中无墨,提笔无从下手。人们虽都常责备某某缺乏信心,而事实上,任何人的信心不能来自盲目,需要有实在的力量做后盾。

    1988年9月28日 周三
    日读荣格关于人之心理和人格方向的分析。其对个性体验的阐述,令人感受倍实。
    工作中的人,其成绩的取得有赖于人之心理、智慧和环境,而人之心理的成熟,不仅靠阅历,最主要的还是来自经历中的个人生活体验。

    1988年9月30日 周五
    就中国人通俗观念言,吾是“逾越者”;而就中国青年人而言,吾是“侥幸儿”。生活对我而言,基本上一直在我行我素。正因为如此,吾之心理上负担,则是大大超负荷的。
    吾不愧对自我行为中的那个自我。正如往日所说,用自我身躯去体验人生中尽可能多的喜怒哀乐!
    人区别动物之处,就在于语言和思想。而人之生活中,最直观或说最会被人们所关注,并屡遭压抑和又不得不去避讳的东西,却是人性中的生物本能及其品行。在此,正如“性”本能遭到压抑一样,人的“自私”品行,也最常被人们所警觉和避讳。事实上,这些避讳如若走得太过,一则误人且害己;另外,社会或个人,无视本能品行的存在,而执着理性的追求,此种趋向的极点只能是虚无。
    人之生命的美妙,就在于能够自觉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美在,既不能求之过多,也不能盲目无知。吾至今不能摆脱的郁闷,问题出在自我多种的认知,源于以往生活中诸多诉清和诉不清的打击、挫折和教训,或单纯直接地说,就是人的身心精神有某一方面特别灌注时,其私欲本性都极力想从这份投入中获得利于自我的实效(能够实在可感的东西),如果不能得到这样的实效或实物性满足,其身心必然趋于内在空虚性的精神痛苦以及源自我能力怀疑上的心理折磨。
    政治家生活的可贵,在于满足了人性中好大喜功和追求力量感的欲望。阿德勒的心理学正是出于此基点上的研究。

    1988年10月2日 周日
    国庆放假三天,返青岛学校。虽辨不清已欲何求,如此唯求得到更多一些事实。于青岛两日,宿青纺医院。孤思独行中,却聊赖着不可多言的人生!
    窃思多年来孜孜以求,唯渴望世间能有更多值得我们生于此、爱于此的事物。到如今,领略的却最多悲烦和无奈。若言往日为反抗某种束缚和禁锢而狂想和妄行,而眼下的思行所为,甚至距离“真情实意”都远了许多许久!
    报考双学位的事情又有反复。但吾心已不愿意久拘学业中,脱不出“学生气”,固守在“空中楼阁”般的梦想中。
    追思至今所读书中已经观察过的东方、西方之前辈人物,的确没有令吾愿意果敢身体力行者。因为,在他们仿佛是命运自操的舆论事实下面,真正就是命运自操者,鲜之又鲜者矣。
    登入成功之门的路,虽有多条,但一个人在行进此中,时间上的限制,注定了不能多走弯路。环境的复杂,竞争的残酷,都使人们前行中不得不违背意愿折返绕行。然而,人之一生的结果,关键几步可能就在生平中的某一次回头和波折上;同样,反面性的一些教训,亦可用此来解说之。

    1988年10月5日 周3
    恋爱是种美好的情感,而男女携手生机,却绝非均为恋爱而行。生活中的情志行为往往是矛盾重重的,一个人能够调谐理想、事业、爱情于一炉,并使其完美,同样是一个美梦而已。

    1988年10月6日 周四
    醉生梦死,非吾愿为。目前心理和状态,飘渺乎,全似如此。
    昨夜,思虑之前行为,本当自信和勇敢面对。无论言行举止上,从任何方面来说均是自我个性的选择和决断,其他任何人都是对吾精神上的某种影响而已。而一个人最能令人折服的,并非固定在其精神内涵如何,而在于其思想、行为和语言究竟如何来源的表象上面。而恰恰在这一点上,至今全部所思、所学、所为,完全是自我探索而得之。

    1988年10月7日 周五
    晨,收拾宿舍。与刚工作的八三级校友交谈。
    近来,尤为前途多虑,仿佛过去所思和设想根本不合实际。但现今的事实,如果你认同了并按旁人的套路去走的话,甚至更可能注定了自我将会是荒废的一生。
    吾辈正值改革之际,且不论眼下城市改革如何,只看现行的“一对夫妻一个娃”的政策,不出三十年,社会结构以及相关“家庭、婚姻、男女”传统道德理念和民俗风尚,必将大变。其中前景,足可观,亦堪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09: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3 09:19 编辑

    1988年10月8日 周六
    秋天,风清日丽,人于其中,最多情趣和遐思。
    昨日,联系人大考试问题,虽与生途关系重大,但此中犹豫不决最为显现。
    前时,同学曾直言吾于今的懦弱和迟疑,指出吾在做事上的荒唐和鲁莽。然吾深知这一切没能真正让我畅乐,只是使我退回到世俗中来。然而,眼下生活的感受,又让我极力思怀追想非常生命的浪漫和绮丽。
    中国时下,生活风貌混乱,社会宣传更是萎靡不振。如此去改革并求发展,意欲何求?

    1988年10月11日 周二
    晚观美影片《鸳梦重温》。
    人生宛如登山处于中途,如长跑即将接近终点,如在众人中丢人现眼,如独自在深渊探险,并处于一种行也可、不行也可之际,如何去做出选择?此刻正是所谓个性“智慧、胆量、勇气”间的较量。
    就实际生活而论,人在思学内容要求的自我选择上,起点愈高,其思想言语、行为素养一旦形成,其人在社会上,尤其在自由竞争环境下,也就最多成功机会。国内人员素质不高,根本原因还在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在于任人唯亲、由权势左右人们生活前行的意识和选择,由此造成了不求自身素养的发展以及个性不能自由发展而转变成了逆来顺受。所以,又有了只好维持现状的沉闷生活,或者只是公开或暗地里渴望结交达官、贵人、权势人物/人群的欲望、期盼及其索求。

    1988年10月12日 周三
    昨日得家信,父母亲情令人趋于固守旧居、不忍远离。此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古今一心吗?
    日得同学(高中)来信,谈其生活态度和所受影响。从中看出,一个人在走入生活前,是心生畏惧的;一旦遭受挫折,更容易自羞、自愧,而陷入一蹶不振的状况!如何引导之?唯有其真正信任的心理医生,可能会说服其克服自我挫败感,进而走向新的生命历程。

    1988年10月14日 周五
    自觉目前的学习很不得法。自来烟台,思学行为都十分肤浅,解救之策也无从实施。
    看眼下青年时尚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文摘》《中国青年》之流,都凸显“经济思想”,并依此引导群体趋向/所向。这种编篡者之目的和读者需要上的差距,也是当前变革措施只管推行,不顾忌民众感受和需要的缩影。

    1988年10月16日 周日
    每到星期天,在此实习的同学茫茫然,不知何往。
    昨日长夜,玩牌嬉戏。今日卧床不起,心灰意懒。虽努力想把工作、生活和学习理顺并安排妥当,但回到宿舍中,又听任自然,缺乏克制和勤勉!

    1988年10月27日 周四
    未写日记多日,生活平淡而过,实习工作日渐加重。期间,返家五日。于同学婚宴中,会昔日同窗。在家三日,正值全国城运会在济南举行。泉城风貌以及各省市体育者人影,混杂其间,令吾奇思梦想全无,仿佛一个空壳人影浮游而行。
    姐姐言吾有盲目的怜悯之心。是的,一个人不能单凭自以为是的同情和爱心,去待人对事。尤其若想立人立世,唯有成就其思想、显然其意志,才为上乘。
    晚于医院图书馆,翻阅《东周列国志》等小说文集。

    1988年10月30日 周日
    近日,心怡神旷,忧思格外得少,逍遥飘逸。或许因为近来科室手术特多,生活非常紧凑所致。
    夜复家信,仍纠缠过去思维中而迟疑不决。吾对于吃喝玩乐,非为不求,而是没有过多热情,仿佛被多年来读书得来的理性束缚,从而在此类事务方面,颇容易满足。
    午,游烟台博物馆,探索此地文化之源。社会大千,仿佛杂乱无序,其实细辩之,尤其在个性技能、艺术鉴赏和风俗爱欲上,最能分出层次出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群众意识中,不树立这种自觉观念,对于处在现阶段文明水平上的个人或社会,都绝非是文明化的进步。
    前日,于图书馆读到一些话,随手记了下来。现抄于此,自励。
    “在描写别人之前,首先自己得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为此,你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要能够以柔克刚。千万别讥笑一个不幸的人,而当你自己不走运的时候,不要去硬拼,要随遇而安。然后,去挽回败局。”……海明威
    “我们常在一些人身上感到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可名状,有的可敬,有的可爱,有的可厌,有的则望而生畏。人的仪容果然是构成这种力量的一个因素。但是,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美与丑,主要还是源于心灵的自然流露。”……摘自《中国书画报》1986(二)。

    1988年11月16日 周三
    一周来,回学校参加青岛高校足球赛,昨日返烟台。
    今见人大同学回信,联系学校报考事宜。决议起步人大“知识产权”考试。
    时值校领导查看实习情况。反省而视,人均于无聊中,滋生劣事,心境萎缩,而不思修行养性,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此三个月,吾徘徊常情之中,蜿蜒回转,虽无称道处,于今能清醒,算作幸事。

    1988年11月21日 周一
    昨日,游蓬莱阁。相较“滕王阁”,胜在海天辽阔,波浪激崖;劣在生息穷困,人多芜杂。
    英语复习缓而进。如今为前途而学习中,情致旷达,尤以习中文为著。

    1988年11月24日 周四
    壮年不思进,自以为可悲。然欲进多年,每遭阻遏,览周围之物,思前后之征程,当铭心刻骨,慎然而行。
    自叹学不强劲,读习《论毅力》以支持,寻求苍穹之我助。
    生之涯,往往求之不得,不求自至,存者不惜,虚无为贵。昨日,学《诗经》之“氓”,忧伤平民之辛苦。
    观目前同学形影,涉国事民生,口谈性急行激。其现状,仿若吾陈迹,然其形其思,与往昔吾言相悖。
    曾言25岁成人,余音尚存,目前之状,却难令吾认同。

    1988年11月30日 周三
    仿佛命该如此,生途跌宕,人事错落!
    近月来,面对分配而来的父母操作,自觉虽不能口是心非,但不谋求依仗他人,又能何为?!
    这几天尤多言和梦动,己心不甘寂寞,权衡出路中,自为与旁助的两杠杆,此起彼伏,均一样尴尬而不舒心。
    自觉“复习”考试已经两周。学习可给人一种信心,令心气平坦、胸襟舒展。昨日,《论语》二则,受益匪浅。目前较以往,可能环境和年龄原因,很容易从古文话语间,获得生活、生机上的启迪。

    1988年12月1日 周四
    88年仅剩一月。反观这一年,思志落俗,虽几欲奋起,却屡遭意外阻力。其一年,感觉颇突兀,身体之劳显然,故读习之作是近几年之低潮。生活习性、毅力和思想,貌似孔夫子“礼乐之邦”小民之逸矣!

    1988年12月2日 周五
    晚读高尔基《我的大学》和铃木健二《男子汉成功之路》。所读篇章,正是阐发人于青春时节而多愁善感及其人生途径的选择状况,故恰合我心。

    1988年12月9日 周五
    于家中住三日,今晨返医院。正如以往所感,每于家中,思虑志趣,磊落高远。而一入此地,萎靡恍惚,不知为何?!
    在家中,无处不感受到今日世界和中国风云变化,由报纸、电视到人们之间交谈,均涉及于此。而回到这里,言谈话语被动而自我,但其中唯残缺的还是自主意识和主观远见。或许这就是在置身两地而会有不同感受的缘由。

    1988年12月10日 周六
    男女之情,自恃读书思人多年,了解甚多。事实上,生活中落到自己身上,处理的恰到好处,确非易事!曾经阅《开放的婚姻》,十分赞赏其中保留“自我空间”的思想;但回到现实中,这却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够的事情。是的,婚姻的真实形式,就个人生活而言,其最为违背个性自我并感到十分别扭之处,就在于失却了个人,而必须迁就两个人的情感及其随之而来的社会责任中。
    两人交往已三月余,自觉心智渐入俗伦,即没有了往日独处的盲目锐气,也没有了理想化的冥思,真的变得全然不去牵挂什么,甚至不再寻觅“自我来自何方?”或“今生魂归何处?”等问题。此种感觉,究竟是另一种盲目呢?还是一份觉醒?
    曾经臆年25岁“修身、齐家”,而到此刻,才感觉到“什么是自我空想”“什么是世俗生活束缚”。前日于家中,沉思默想,认定“乐观思想、积极行为和热情生活”才是解救自己,并走向未来生活的最佳途径。

    1988年12月12日 周一
    近暮,心情欣然。如此寂寥生活中,令我不得不自警:如此心境是为何来?或许因昨夜值班中,读了铃木大拙的《禅与生活》。此书中对人生探索中,相关“禅”的思虑模式和宗教基调,不失为一种令人折服的途径。另外,近来俩人相处融洽,也可作为一种时下心情平和的原因解说。

    1988年12月14日 周三
    读《我的大学》,看到处在当时那样一种社会状态下,人们在思想探索上的一种自由散漫而广泛无序的状态。由此,也透视出现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束缚和顾虑重重。
    近来,尤感生活平淡,特别是自以为一贯正确的“情理”挫折之际,而视如此生活近似颓唐荒废且前途飘渺。难道真的变成和周围人们一样日复一日忙碌于起居消费中,盲目游荡一生吗?是的,也正是有如此冥想,眼下这本《我的大学》中的生活感想和社会体察,值得我比较和沉思。
    眼下,唯有入夜中,我的生活仿佛才回到真实。静静读习间,诱发奋发上进的勇气和探索的酸楚……虽是酸楚,却显出不屈的灵光。
    晚,医院医务科召集实习生开会,强调实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1988年12月16日 周五
    昨夜,研读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若要思路上有条理性并有语言表达的理性,还是需要根植在这种理论性、系统化的文本学习中。“理性”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觉培养的东西。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理论”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感觉不到其对我们思想认识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一旦在读书或言语时,尤其是涉及一些社会历史性认识(历史观),就会发现备受其控制和左右。所以,“教育”对人的作用,也就是这种潜伏在人的思维中,并以一种不自觉的意识方式适时地表现出来。对于“教育”的这种作用,其实也是“读书”在人身上的一种效果化的体现。此样认识,单凭人们思考和想象,虽然也不难达成共识,但唯有在生活中真正体会到它,并经过自身生活做出证明后,才能成为一种信念,进而才会用自信和肯定性的逻辑语言,去表达,去阐述,去传播。
    由哲学到生活,所谓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真正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需要源于生活本身。也就是必须大胆地走入社会实践,但不能是一味匆匆前行,而是要不断省视其行为、意识、过程和结果。无论从中得出何样的认识和经验,这种思虑性的“所得”,才是人生和社会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

    1988年12月17日 周六
    《安娜•卡列琳娜》最初日记中记述是看电视连续剧时。那种人生难以诉说的人性情感和现实理智之间的折磨,今读其书第二部仍感受倍实。在沃伦斯基与安娜、列文和吉提家庭及其爱情生活中,每个人都充斥着欲望、追求及其实现后的矛盾影像。人生思想之巨变,莫过于从青年热情执着理想、希望和期待,而走向了为一种单纯而简单的目去操劳和时尚故作之中。
    《安娜•卡列琳娜》是婚前热恋中青年在转变为成熟社会分子之际的良师益友。

    1988年12月21日 周三
    几日来夜读“安娜”,惊叹书中各种人物的思维活动,尤其是对生活态度和处理问题的办法。在安娜身上,可看到过多忧虑和其生活不单纯而简单的是“不实际”,而且那种浪漫和任性无疑就是慢性自杀。人生过程中,面对严厉尖锐的矛盾冲突,如果一味以自我想象和意愿,而不是去积极找寻根本解决办法,仅仅是选择回避自欺样子的脱离困境。那么,这种姿态,一般都不会等来矛盾问题的自然解决,反而使当事人备受煎熬,甚至被折磨的垮掉。其实,对于一些难以启齿的矛盾,主动去触发,令其爆发,无论结果如何,比较而言倒是解决问题的即简洁明快而且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有思想是必须的,但更需要在行动中思想,应将“干”和“行动”作为生活的基点,而不是一味思虑圆满境况为前提,一味期待着各种条件都成熟才行动。只有动态的生活,才可能蒸蒸日上,才有生机和前途。正如托尔斯泰于其作品中所透露的,人们的语言和思想往往都是离开了某种环境后,即可也就忘却了那一环境的“短处”,而变成为沉溺、宽容着自己于那种环境下合乎自我理想和愿望的场景,或者说人们都是贬低眼前的事实,而把存在或不存在(总之未在眼前)的事实完全演变成了自我梦想中合乎己愿的成分,并将其渲染和夸大。归根结蒂,这种情形仍然是在谈梦想和希望,而不是在谈现实中的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现实。由此可知,人性是多么不求真务实啊!特别是在“求知”中的人,往往蒙蔽在理论学说的华丽辞藻中,试图单靠“理智”而非“行动”来生活。
    由罗曼•罗兰写的人物传记中,略知托尔斯泰在整个世界上都有众多的崇拜者。然而,只有在读其作品中,才能深刻体会到其思想精髓及其眼界之特殊和高妙。
    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通过文艺作品来认识到自我社会形象和地位。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之一。
    暮XX(初中同学)来,将为父亲买的酒品捎回。于妇科实习两周,工作略显兴趣,思想趋于凝滞,行为近乎麻木。于今夜读书中,却特感收获。

    1988年12月22日 周四
    近年底,了解同学中考研究生之事,很为自己前景担忧。
    日心情沉郁,午后读《参考消息》和《深圳特区报》。国内外形势发展,仿佛与我们的生活距离遥不可及,唯静行求食而度日如年哉?!

    1988年12月24日 周六
    尤感心情不好,夜睡眠极差,反复胡思乱想许多事!
    今夜读“安娜”。下面列文的感受,很难人寻味,让我看到过去即现在的所思所为。
    《安娜•卡列琳娜》(第二部P1156):“以前(这差不多从童年就开始了,到他完全成人。),当他试着做一些对所有人,对人类,对俄国,对全村有益处的事情的时候,他察觉出这种想法到是令人愉快,而这种活动本身却总是令人不满意的。而且,他总也不十分相信这种事情确实是需要的。而这种活动本身最初看上去似乎那么伟大,却愈来愈微不足道,直到化为乌有为止。可是现在,自从他结婚以后,当他愈来愈局限于为自己而生活的时候,虽然想起自己的活动再也体会不到什么快乐,但是他却坚信自己的事业是万不可少的,而且看出它比以往发展得好得多了,而且规模变得愈来愈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1: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 发表于 2016-7-13 12:37
    ”在安娜身上,可看到过多忧虑和其生活不单纯而简单的是“不实际”,而且那种浪漫和任性无疑就是慢性自杀。 ...

    赞同!合二为一更加客观而劲道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1: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一九八九年(毕业前后)



    1989年1月3日 周二
    元旦,大连游玩。于大连二日,思行浮华,今晨回烟,心神逸矣!
    吾思仍恋于学,虽放置月余,拾起不易,然心无惧。
    每出外游历,归来总悲叹自身不强进。感有生之年不奋力,实为无聊之最。目前立论,全无依仗,己力不能强及客观所遇,唯凭苍天操纵,逢迎自我生途。所谓“修身齐家”之论,欲“齐家”之安心。

    1989年1月8日 周日
    从没有像今年这般,进入新年,既无欣喜亦无伤悲,唯日日庸常生息工作。
    日见XX(现妻子)日记,见少女之内心喜怒哀乐,有窥斑知豹之觉察。然总觉“性相近、习相远”!念我俩之交往,于前途考虑,尤见社会秩序对人生之束缚。于今夜思之,每每叹息命运多舛,却无更多埋怨。
    人生平之中,总有一个需要奋力而搏的事物,或为学,或为业,或为情等等,举其中所列,求其自然完美为上乘,吾冷静肃然待之。
    晚,于《精神病学》课本上见往日所书字句,察目前心情依然,抄于此而咏叹:
    海潮隔窗望
    秋虫唧唧
    似生如梦空复岁
    浮沉卜运机
    颖悟悄然思长啸
    海天嬉戏
    莫道英雄命短
    天道酬勤
    (1987年9月5日)

    1989年1月9日 周一
    进入儿科病房第二周,目前工作和性情相异。近二日,学习《大学语文》。从鲁迅先生《风波》到王实甫《西厢记》之“送行”一场,都给我新的启发和省世的热情。此刻,潜心所虑人格之差异,为何有的人貌不惊人、前生庸常,却一跃成为角色独特、运筹世界的奇秀人士。其中之因,是否仅为家世和机遇使然?个人的力量处于何等位置?单凭直觉认识,其个性中对于自身所遇,尤其相关利害得失以及周围环境可利用的优劣多寡,能够有所分析和适时利用之,则最为重要。鉴古至于今,最伤感国人不分阶层高低,生活其中者,均为思行艰难,同样被重重束缚所累,而少有欧美人之个性舒展及其家族之敦厚、高雅之氛围。而中国社会,历来精神上追求的高贵优雅,亦不过就是如何能够“食欲舒服”而已,其外在的姿态和作为,多流于平和、朴实、清淡,仿佛唯有成为“隐士”最为奇丽、雅致,并能够于其高深莫测之中,令人肃穆而敬仰。

    1989年1月10日 周二
    岁月悠悠,距国人一年的心里分界线“春节”,仅有三周余。随年龄增长,思想受身体限制,感情上还是学生样子的老是挂念回家乡。虽明知现在无论到何处,都一样不能舒展自己心智,都不会像自我意愿的样子,能够独立社会之中备受尊重和正视,而不再会像现今这样一边是受家庭呵护,而另一边则被社会冷落和慢待了。人在生长之中,如果不是一再抱怨,而是学会使用或利用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从心理和行为上积极去分析和对待他们,从而摒弃那种单纯乞求“快快长大”“尽快成熟”或叹息“行将就木”的情绪和心理负担,该是可喜可贵的优良品质。
    下午,读王勃《滕王阁序》。既往读过多次,均不能深晓其美在。今日细细咀嚼,才品味到其高妙、磅礴之所在。何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之为美啊!其中诸多成语之所出,足见其文在国内文化领域的影响,加之超凡意境和作者之年轻,令人纳罕、肃然而仰慕。
    静思少许,责己分析今年面临的分配和生活问题。目前之心态,用“认识你自己”而论,很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自我特有的平静、飘逸和等待,虽说不清楚到底会有何伎俩或错节,但本能上却有一种“达人知命”的味道。
    去年此季,笑谈“伤了元气”,而此刻新春将至,的确应需动元气、运精神、竭心尽志。依社会俗论,大学毕业之选择,无疑是“生命再生”,而目前社会之动荡、人情之淡薄、权势之凶恶,都令君子贤良羞于举身尽事、乐于安身事贫。然而,即便此种愚志,恐怕也只是空中楼阁,难得成全!

    1989年1月13日 周五
    近二日,正面接触分配的具体问题。虽久有思虑,但总欠客观。昨日,见有关领导所论和今日往届同学所谈,却有实战之感。
    凭心而论,久不愿屈从小市民之庸常,臆求独立自然行事。目前现实,情思相连,也必须付出行动,投身其中。
    人生之路,不会平坦,吾已能够坦然视之。多年来,沉思行举于社会,大学二年级跃跃欲试,虽遭挫折,但从目前自我意识和心理状态看,影响还是颇巨的!
    近来实习中,常听到别人对我的议论。若真正合于他论,目前举止言行,非为吾之心愿。反思近几个月的经历,欠于思学,安于享乐。其实,如此德性品端,恰是没有找到融洽、舒展自我之所在!

    《毕业》

    要来了
    那份恼人的风
    颤颤的带着销魂的梦曲
    却是苦难的抗争
    在那无数难熬的日夜里
    我祈祷
    上帝、友情和心灵
    默契同生

    1989年1月14日 周六
    今日偶聊出国之事。近四五年中,同学亲友之间,多有人谈及其事。以旁观者身份听他人转述,其中虽有诸多思维活动和羡慕称道,但此刻设身处地想象,此行为究竟求何?多数人直言,单论物质追求上,于国外2-3年相较国内10年都难为,甚至终生都难达其程度。但就我本身论,急于求得精神枷锁的解脱,而这种解脱的本质在于思想的澄清。在能够得到彻底澄清思想的许多人生历程选择之中,如果能够在短暂时间内,既可颖悟并超脱出来,则是最上乘之举。但从目前学习认知上看,任何政、科、艺上的技能精湛,都必须消耗精力、神志和行为上近乎终极般的磨练和体验。如何选择一种方式途径,既能遭受其磨练而又能够承受此体验,且能够达到身心清明和思路透视般的舒畅境地。类似这样一种方式的选择,才是造就品质毅力的正道佳途。

    1989年1月17日 周二
    今日同学间谈论人口问题,并均感目前国内教育的明显不足,牵挂国民素质上问题。表面上看,仿佛这一切与个人前途没很大关系。客观些去思考,其如同社会局势,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总好像只是一两个历史人物在操纵,而与其他人的素质,仿佛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每一转变,除了事件本身有“量”上的积累及其当时诸多因素相互撞击而形成因素条件之外,国民素质和社会反应,确实可以决定其最终结果和厉害去向。用这种思想看历史和分析未来,如是自信的人在选择前途时,能够客观对待未来场景,并从中找到适合心愿的位置。虽说面对历史残酷事实,个人表现最多的就是无奈,对于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而言,不应该一味叹息,只要保持清醒头脑,切中要害地克服它和战胜它,甚至必须首先适应它才对。
    一个思想家若其能成立,则须有他自己针对理想、事业、情感和过去、现在、未来等等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一种自我清醒而明确的有时虽可能是探求语气样式,但却是坚定的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自然它不能支离破碎、矛盾重重,需要有起码的系统和完整。
    一个作家、诗人和教育家,之所以能够领导并带动起一个时代的情感、信心和希望,就在于他或她抓住了那一时代压迫人之心灵最深重的问题,并将其用优美易于理解的方法方式讲述出来,并给予善良的和直觉性的解答。就某一种“为人立世”而言,可能不乏错误和差距,而事实上,正是诸多个人领悟和表现出问题的点滴,将其汇成江河,才会把问题化解掉。
    随着年龄增长、实践经验的增多,近期周围生活环境之中,即可给予那些思想活跃而不甘平庸与愚妄的青年,许多颖悟的资料,由此表现出来的敏锐感觉和直察认知,应是一个人不懈努力而来的收获和报偿。

    1989年1月18日 周三
    翻过去日记,阅去年今时对88年形势估计。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松弛”。而今年呢?凭直觉和目前社会状况可断言,则会产生新的思想观和生活方式改变。当下,政治形势趋于清淡,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个人,而非往日的政、权、势。然而,此只是一过式形势,最终社会人心将是趋于新的统一。

    1989年1月19日 周四
    烟台,自入夜时大街灯光融着雾气到白天市场中川流不息的人群,加之各自心境显现出来的一种轻快、浮游之表情姿态,均可体味到国人近春节之际所特有的气氛。
    近来察自身有傲妄之形,虽不时叹息于今处境与前程、学业及精神上,均不能摆脱由于不能“统一”而来的虚无空洞样子,但面对此种身心浮躁,当以静思、寡语、孤行为训!
    近三周,日记尤为频繁。但内容却十分贫乏,仿佛如同目前儿科学习一样,头脑总是空空如也,始终不能容纳下所思、所见的问题。难道真的变成“自然如童子”“志、行、意”消融于常情之中,没有了狂想和憧憬,也没有了躁动和忧愁了吗?人生中我自己为何总不能达到一种平衡,舒心而畅达运行呢?!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或许这样一种情调,影响了我的生活情绪。只可惜这一切又都是真的如此。

    1989年1月20日 周五
    节气大寒,天气却格外温和,阳光媚丽,清冽之中透着春来的气息。古人云“冬藏、春生”。吾性合于此,期间格外逸致。
    模糊生息中,近来思忖,于社会生活中,独立行思之间,如何面对家庭、情感和事业问题。虽情绪上很为自身经历而叹息,但现实和性志,却要求自身决然前行。
    其实,鉴于目前无“定格”的自我状态,用往昔反复引导个性行思的格言和知识,可能求得意外收获。我们每个人往往羞于过去单纯的意识、思想和行为,如同成人轻视幼童的天性一样。事实上,在天性和过去的行为中有许多本质性的东西,是永远不应放弃,并且正是形成人之个性的宝鉴。

    1989年1月23日 周一
    距返济南只余一周多,依民性而言,春节之际,是人际交流欲达某种目的而须投入行动的佳节。今年春节时间匆匆,却需要从中窥得一生的前景。
    虽说自到烟台以后生活十分轻率,但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中与周围人员的交流,较过去反而格外舒畅。
    其实,随遇而安的生活,在某种社会条件下,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很好的生活手段,可借助此种与过去相异的生活做派,赢得自我心理的平衡,进而通过调整达到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
    细想大学四年多来,也只有这半年,合上书本,任由自我若有若无、似生非成的“个性”,在现实中自由徘徊、随便悠荡,并划出来一道痕迹……一道真正自己的轨迹,而不是沿着别人的脚步,在走一种貌似“自己”的路。
    近来,很轻视这段时间的日记空泛无物。不过,仅有这种意识,说明自己心中炽烈火焰,并未熄灭,仍在苦寻合适的环境,去发扬光明。
    在很小的时候,就模糊着这样一句话“踏遍青山人未老”。是啊,一个人从意气少年到庸常成人,其中热情锐减,不只是知识性格的缺陷,而是心灵的枯萎,是意志和毅力趋于平庸和俗气!

    1989年1月25日 周三
    昨日伤手,今日情绪低沉。从中又引出许多因生活中偶发小事对人情绪影响的问题思考。
    晚同学交谈,体察生活事实,暗警自己今后生活中应力争奋进,不因小利而失去一生作为。前两日,读《中外文摘》,观世界各地人物之生活纷纭,给自我许多启迪和奋发,或许源于此精神发散,导致失手伤己。
    若改进国人性格上的弱点,像商业化、国际化和竞争化,都会有十分可观的效果。起码能够迫使人们从口是心非的“扯皮”中解脱出来,走向无声的实干之中。国人求“稳”的心态,与我以前“人生在于创新”的思想,是不相符合的。虽说这样一种思想合于社会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但在中国实施起来却会有主客观上的矛盾压力,对此不是单凭热情和主观努力所能克服。
    解决矛盾,从方法论上,必须要冷静,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现实生活中,因为时空限制,人们都依然还是这样那样表现出来“不冷静、不耐心、不哲学化”的解决问题姿态和做法。所谓“事在人为”,也只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但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世界观的问题。因为在任何成功者的成功之路之中,其所谓“成功”的办法,往往不是在其事前的科学头脑,而是其采取方法方式上,恰合乎了人性及其周围事物之间“相互协调互进”的规律性条件。如果其成功者,真在事前有科学性指导,而不是机械地做,并业已赢得了成功。那么,这种“达到目的”者,则最应该被世人称道。但是,即便如此,像这样一种成功者,在其脑袋里面的那个自以为保障个人成功的科学思维逻辑,很可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如何在理论上不僵化?又如何保证在实践中不走弯路和少走弯路呢?这是人类发展以来,所谓思想家们都在极力探讨的问题。而其中的种种学说,都不能保证你顺利地登上人生理想的山巅,唯有这种学说所能够给予你的勇气和信心,再加上自身勤勉和性格中执着的“韧”劲,才是助你不断上进的动力。
    自从许多年前,吾自言感到一种“悟”的闪现后,常常在生活间,尤其当自己感到最寂寞、最无聊甚至意志十分消沉之中,依然若即若离地感受到一种力量支撑着自己,给予信心和勇气,蔑视世间的傲慢和显耀。因此,仿佛自我生活方式才是自然的合乎人性发展和社会前行的趋势,而不是单纯就是自我怀疑的那样渺小、荒唐或狂妄。难道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蒙蔽和无知吗?对此质疑,冷静对待之,慎重发展自己,是眼下存身之方法。

    1989年1月27日 周五
    近来,医院科室内,从老到少忙碌在“过年”的氛围中。观周围行影,可看尽人性中乐于沉浸于众人激越热烈气氛中的特征。由此,沉思人类从电影、电视等文化娱乐到环境建筑、工业设施的发展规模,其中透漏出人性的欲望和索求,亦如同古代哲人所说:“人间是一场闹剧”“世界是散文式的而非古典和浪漫的;是荒诞似理性而非理性的。”由此,也即引伸出来所谓“凡存在都是合理的”逻辑理论。我们每一个人在如此社会生活中,需要做的就是拿出个性“智、勇、遇”的作品,佐证究竟何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吧。
    龙年近尾声,吾生命到此,无论思想、行为和意志力都经受了活生生的洗练。目前心境,虽不能说完全心清意淡、无所烦忧,但也确实变得十分淡薄、志趣飘逸,至于置身来来去去时光之中,抑郁所求者,唯求随境遇变换,终能体现数年思为罢了。
    晚,两人嬉戏,尤感家庭情趣。男女之情,齐家之需要,无疑是人之心理朝向成熟过度的必须经历。

    1989年1月28日 周六
    日得姐姐和XX(高中同学)信两封。
    晚宿舍同学聚饮打闹,可见出人性中均有的天真、质朴。
    计划回家,牵挂迁房搬家之事。很为这龙年众多“实际行动”而心神不宁。
    近来,广播宣传中多见反映十年前国内戏剧文化等事情,从中可见国内人心所向。人在迷茫时往往容易沉溺和回味过去的历史,哪怕在那段历史中处于痛苦煎熬之中,也乐此不疲。鉴于此,吾深思探究的是如何于这种状态下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跳出如此惯性束缚。
    古人待世观人常有君子、小人之别,吾视其当以性情和行为而分之。君子之属坦荡胸怀、思虑彼此,而非狭隘恣意自身之欲求;小人者一言以蔽之:行为举止上,暗多明少,均脱不开一个“私”字。
    大学五载,相识百余人,熟悉了解者不过十余人。其中不乏举止言谈令人折服者,究其本质绝非虚掩、克制、修饰而故作,虽非天生绝伦,其中却有自我修养形影,其于涉世、结交、相处之间,能够虑大体而不为性牵,更不为一己之利而张狂。

    1989年2月2日 周四
    回家第三日,已搬新居。身体欠佳,今午后稍感恢复。余景象如以往。

    1989年2月4日 周六,戊辰年腊月二十八。
    眺望楼窗外,黑夜中仅见远近几盏街灯的光辉,偶或听到几声爆竹的声鸣。回济数日,周旋期间,依然旧人旧事。所谓变化,不过是位置的升迁。而今一切升迁,即便是住房调整一事,公开在工龄、职称、级别之下,依然脱不开人情世故、礼尚往来。
    左右同学朋友处于恋爱婚姻热潮中,吾虽也不例外,然内心所想却依旧伤人伤势,慕求思想和事业的统一。
    近几日观录像《上海滩》,其主人公虽玩世不恭,但渴望出人头地,即便没有其中诸多人为时事的羁绊,究其选择,亦绝非佳途。天下作为,不怕无途径,而讳无胆量,进而即使是有胆、有勇、有智巧,却常束缚于父母儿女情长,或受困于道德规矩之虚荣。故而,才有人生多不如意、举步维艰的哀叹。其实,马基雅弗利的思想不仅是西方人的心理索求,也是所有人的本心和欲望,而能够明白其缘由,并能够克己忍性,終达其志趣者,近乎鲜矣!

    1989年2月6日 周一
    拜年之风炙热,虽自言前程不为他人左右,但处于期间,亦无法拒绝和自觉挣脱。
    一旦涉及分配的事情,又出现高中时的烦厌情绪,内心极不情愿屈从权势的摆布。而今在现实面前,却只能郁郁寡和、自娱自嘲。人生吉凶难卜,时常只能拾阶而上,否则就是停滞和退步。
    今年春节,从电视到周围生活,都给人一种“春节过的很快”感觉/感受,仿佛人们期望看到某种结局或某种新奇振奋人的事情发生。
    “龙年”对吾而言是轻快的,而“蛇”仅从符号上谈和巫医联系更密切一些。
    人生万物自消长,皇天权贵独空叹。

    1989年2月8日周三
    晚观苏联电视剧,仿佛看到现实中的自己。不!不仅是自己而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最可怜的对自我感情和意志的嘲弄、轻视和辱没!
    人类正是由于存在高于动物的情感和思想,才使生活变得丰富多 而又令人留恋不舍,即便这生活带来的更多就是痛楚和郁闷。对此,唯有暗自祈祷,但愿希望之中,最终带给你我他/她的不是绝望。
    已是初三,此假期到目前为止,都过得庸常,周围的一切没有给我更高的认知,唯有今夜的电视连续剧,改变了我的原有感受,使我觉得上帝的惠顾。能够看到这个故事,尽管是虚构的,却让我组织起脑际中缭乱的思绪。
    稳步走向生活吧,相信上帝和自己……V89年寄语。

    1989年2月9日 周四
    晨到“山化”大厂宿舍,未想到如此失望。
    济南的同学,一日之间,来来去去。仿佛命运使然,同学往来应酬,令我无暇顾及内心的失落和伤感。晚,同学请客,饮酒甚,之后来家中聊谈,而吾之心事,却无法倾诉。
    蛇年之初,遇如此心境,令我揪心此岁此年或许全部类似!即便如此,依然要克制和强忍之。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此中情调,此时此刻恰合吾心。
    明日返烟台,沉思生活之情事。人生活之中,一般在想象上都过于乐观,而现实的残酷,其实只是因为考虑的不周。

    1989年2月12日 周日
    返烟台二日,春节之际最多思虑生活中家庭庸常事务,并勾画自我未来可能与想象。由此可见,人多么容易被环境所左右,只要不是置身真正压力下的实在搏击,即刻就会流于俗套之中。当然,一般人是一下子跳进去的,而所谓思想者,尤其那些自命不凡却时常又再叹息自我生活与旁人无二者,则是自觉自愿迈进去的。

    1989年2月13日 周一
    于儿科门诊,情绪欠佳。从起居、饮食到接待病员,总有一种盲目、麻木和繁衍的情绪在缭乱内心。
    晚,沉思眼下生活与将来的联系。面对走向社会的起点,其本身就足以让人辗转难眠了。目前处境,心绪不宁原本是可以理解的,而作为自己而言,多年来读书思学,尤其是生活磨练,不应该像如今这样懒散和空虚,应有充分的信心和毅力走向前程,找寻属于自己的理想事业、工作和生活。
    远近的都仿佛是梦,可触及的实在,却全是空虚。
    是啊!这世间多的是人为羁绊,少的是为人真诚。在过去生活中,每当翻阅日记时,总能从中获得独处的信心和力量,唯有今天审视去年那么多身心疲惫,却没有真正让自己振奋和舒畅起来。由此,可见自我并没有找到心神渴望并需要竭力而为的事物和处所。
    人生所谓追求幸福,不能把希望贯注两性甜蜜或金钱、荣誉中,唯有一种表现个性创作力、挖掘自身能力的努力,才能找到并感到一份身心真实的愉悦和畅快。
    目前,仅从国内外均是通过武打、格斗和枪战血腥场面来愉悦大众的环境中,隐蔽自身时俗的欲念,趋于其反面而保守静息,则是修心达观、颐养情致的佳途。

    1989年2月28日 周一
    前日,借同学列车之便,往返回家三日。初春之际,两地相较,尤显出海边城市的清静爽凉。
    或许整日在一起的缘故,相处之中,用脑深思熟虑的东西甚少,一味率性而为,难免有前途不稳定而来的忧虑。
    人生中,所谓前途,最耗人精力,令人心焦。其实正确途径,应是专注眼前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面。自实习以来,医学理论知识学习欠缺,学到的只是动手技巧和实习观察。如同大学大部分时间在学习理论一样,现在不过是模拟实践而已,但在这种临床实习中除非考专业研究生者,一般却感觉不到专业知识欠缺的压力。
    据返校还余四个月,或许此刻春季的缘故,内心时常有一种渴望疾行快进的冲动。是的,分配是一个关键问题,多少个日日夜夜,虽没有真正为这一关键转折而苦苦求索和刻苦努力,却实实在在有许多寄托在其中。
    如果自信在过去的经历中得到了知识和能力提高,那么在生途关口上应有信心和勇气,为实现自我愿望和追求而奋起一搏。

    1989年3月3日 周五
    日手术,台上8个小时,下来深感疲惫。工作场景中往往一点意外小事,却引起自我对人生存在意义上的泛泛思索,并纠缠期间,抑郁情怀。或许一个城市的知识青年,就应该像台湾或西方社会一样,只专注工作和自我经济收入的多少,倾其一生,埋头发展“私利私业”给予自我的满足感,而非像国内教育宣传使然,慕求社会环境为人类最美好的幻影。中国建国以来的落后,有时感觉应归咎盲目“大公无私”的思想教育,及其在群体和个人身心上面不得不的统一意识/意志。过去认识到的,没有真正个性自我的意志张扬,虽也可以完全“唯我”的去思为,但又绝不能把这样一份“唯我”之目的公开来宣扬……像这样一种社会局面,确实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根本原由的。

    1989年3月5日 周日
    晚观近来公众关注的影片《寡妇村》。从电影本身而看,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演艺特色。其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热议,就在于“性”的话题。如何看待“性”?或因为性文化始终是一般民众内心无法回避且热衷观望的问题。此影片通过渔村的特殊历史背景,借助其中人物对白和行为意识,坦露出我们民族文化及人之性格中“性”道德之残酷及鄙陋。如果《红高粱》代表了北方人的乡土生活,《寡妇村》则是南方的文化一瞥。两者的交合点,都可以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避讳、禁忌……即所谓的性封闭、性压抑、性变态、性自由。

    1989年3月12日周日
    风和日丽,身轻意淡。日观农民玻璃画家赵文竹作品展,从中可感“艺术生命力在于创新”之理念。在中国偏僻角落里,始终有点滴“火种”飘摇挣扎着,保持一种孤寂、高尚、坚韧的热和光。

    《画展》

    曾经
    昼夜思量
    梦里面嬉戏点拨
    会意畅想

    此刻
    日行相伴
    觅不得往昔芬芳
    言辞的激昂

    生活
    原来就是这样
    真实虚幻
    全在彼此的理解、认同和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0: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5 10:42 编辑
    一方 发表于 2016-7-14 13:16
    疲惫的现实生活,掺杂那么一丁点儿浪漫,这便是生活的情趣吧?至于其他的,事业,婚姻,终不过谋事在人成事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近似一份“达观”,当若其成为一生“信念”,并能矢志不渝,还要从来不走样子,却不容易做到!

    记得和现在妻子在实习中交往半年多后,一次在烟台山海滩遛弯,我说:“我们订婚吧?”而她像是没有听见一样,只是低头不语。临近毕业前夕,一天我对她说:“我等你一年,如果分不到一起,我们就分手。”而她依然像是没有听见一样,还是低头不语。大学分配,我一帆风顺回到出生城市,而且按父亲意愿进了省级单位,而她大起大落、一波三折,但也于当年八月初落户济南,并且把户口落在了我家户口本上了。多年以后,甚至今天,媳妇有时对我或孩子还爱唠叨这事:“当时,我就不知道什么叫’订婚‘,我就没想过我俩还能分不到一起……”


    我时常纠结而沉思的一个问题,即:“是否需要思行合一?”其实,就一个人而言,“思和行”与“或思或行”究竟结合还是分而治之,原本各行其道,都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也一样会利弊得失参半吧。然而,历史地去看,尤其审视一切堪称发达或不发达国家社会之现状,思想理论与行为实践必须相辅相成后,才会有真正繁荣幸福的社会环境和民众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5 10:54 编辑

    1989年3月13日 周一
    日悉毕业补考时间,仿佛唤我回到现实的号声吹响,警醒着走出维谷,加入生活的激荡。

    1989年3月16日 周四
    几日来情绪波动异常,非为过去问题引起目前的自惭形秽,而是这“号召”让我回到现实认真审视过去自己和今日行为。
    若按修身齐家论,烟台经历,的确欠缺理性思考,过于放纵欲望奔驰,淡漠了过去执意自身修养教育提升环境文明的追求和热望。
    所谓“齐家”,不是单纯一个人的事情,起码涉及爱人之间关系融洽,于内外思意、行为上的认同和理解。如今才感到只有用心去爱护、发展彼此的的关系和生活,才能在相处中宽容彼此的缺点和不足。这里面的问题,也正是自己过去曾遭他人指责的“自以为是”,若去改正还在于平时能够自警,并时常有自觉改进的意识。

    1989年3月19日 周日
    柳芽萌萌,春情其中。国人善于动心机,已经深刻印记在每一代人的身心行为中,尤其在面临分配之际,最能看出现实生活的浑浊杂乱和人性的怯懦、卑微!
    “三十以后才明白”。事实上,一个人真正明白与否,不单单在于其年龄,而是其经历,特别是需要经历几个如同升学、分配、就业、结婚、升迁之类的“关隘”。一旦家庭、工作稳定下来,自我有了一种“自主权”后,才会从自觉意识深处“大胆地”发出一句“人生原本如此”的感慨和叹息。此种话语或许对有些人有着一生一世的意义,但对我而言,永远大胆地怀疑和不断否定既定的事实,敢于挖掘眼前可能的利益,才是生途的胆识和智慧,也才能有“生命帜热”的源泉。

    1989年3月19日 周日
    午得“人大”同学来信,自觉其中蹊跷之事难思!然其状况却合乎目前实际可能。虽仅是一份梦想落空,但内头掠过丝缕的惊异和失望!
    近来,同室同学搞起“手相”“面相”的学习,在翻阅麻衣算卦、六爻八卦、生辰命运之轻重等书本之间,感其中经纬推断与人生联系上实难定论,其不过是眼下前途飘摇之际的一种自解、自嘲而已。命之数若天定,人为之益其程度又会如何哉?合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欤?

    1989年3月24日 周五
    上午夜班回来,几日来杂事堆积,令吾窘迫、窒息。整理春装时,见大学往来书信,翻阅中,为自我往昔易于伤感、怀梦的诗情画意而孤愤和痛心……于是,慨然起火,付之一炬。望着灰烬,仿佛见到曾经彼此惶恐的眼神、绝望的泪花和热情而天真的心血。到今天,未曾料想,却为往日从中感受自信并获得力量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而心生羞愧、愤懑,并且不愿意再去追寻那曾经执意抗争的一生宿命,不想再刻意践行曾经信誓旦旦“不自欺欺人”的生存原则,从此主动摒弃渴望下一代从传统僵死、愚弄人性的惯性文化中解脱出来而走向真实快乐、幸福生活的梦寐理想吧!!!
    近十几年来,吾郁郁情怀,究竟寻找什么呢?难道只是自身生活经历中的种种困苦和对周围现实烦厌后,意欲告知世人如何认识生活、怎样对待他们才能实现人类渴望的快意、和平、谐调而美丽生活的个性主见吗?或许如此这般的言行举止,亦不过就是如同最初设想的一样,臆求去续写历史、指出未来前景以及时代先驱、超人的真实形象究竟是什么的个性狂妄而已。但是,像这样一种理想或梦想,是否有合理性?而其真实行为又将会是何等摸样呢?!
    一个人,尤其一个被遭生活磨练者,如果不能理清和解释其所以能承受超出常人的困苦、折磨的因由和目的,这样一种压力本身足可以令其心理和精神状态趋于变态性疯狂。唯有在更巨大而坚强的信念力量支持下,才能积蓄能量复燃烈火和声势,并将过去化为灰烬,进而才可能会有所谓“凤凰涅槃”一样触手可感的新生。
    再求心绪平静中,衡量这样一份持久折磨己心的欲望,是否其本身就是可悲亦复可怜与一种畸形心态相伴的空谈、空想、空叹啊。

    1989年3月28 日周二
    晚于宿舍中,同学们闲聊将至的分配形势。其中几点认识,自觉还是有道理的。人生途中所谓的“进展”,有许多的确是这样的:生平中窥见“机会”后,便不择手段、见缝扎针,一旦进去了,并站住了位置,随后,从周围人们到自己也就接受了此位置上这样或那样的“事实”。对此,我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便是这种样子。“成王败寇”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事实,正在于人性那种普遍的混沌、自卑和怯懦,那种仅凭直觉来感受已经存在的事物,而不会去根究其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知识性头脑的烦恼和困顿,就在于他们用一般书本上或说是出自头脑逻辑思维而产生的道德理念,并用作自有的良知和智慧,来感受和判断原本就不合乎理性逻辑的社会事实。
    总觉得上大学的目的,应是引导更多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一种自然人性中走出来而自由地到自然社会中生活、繁衍,而不是从一种完全唯物的无知,或说由一个生来既是的自然社会之奴隶,再变成了一个有文化的人伦社会之奴才。真正的社会思想家或说哲人,必须是从这样二种人性都极容易出现的惯性错误中走出来的人,并且又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带领人们性情和欲望朝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人。人生和社会的无聊,都莫过于停滞不前,哪怕是最为高尚、纯洁、安逸的生活,某一个个人可以生活于此,而整个人类绝不会使然。这应是人类中一部分人必须牢记的问题/话题。

    1989年3月29日 周三
    海明威曾说过:“当你自己不走运的时间,不要去硬拼,要随遇而安,然后去挽回败局。”到目前为止,反顾来烟台的生活,结合时下面临毕业的心境,其人其语正合吾情。然而,那挽回的努力,却杳无踪影。鉴于此,自我的努力不能把心计和力量用于企图毕业考试上的出人预料,而应竭力于医学知识的自我把握及其可能获得的自身技能,进而转入适宜的环境,再迫求有所发展和提高。
    大学最后几年,自身的薄弱、欠缺在于被眼前的和已经发生的失败、差错而抑郁苦索不止,而往昔已有的狂想思考,外观虽平静,而内心始终蠢蠢欲动。客观而言,吾应不惧怕处于任何环境状况之中,仅是依据以往思想认知,同样可以生存、求索和前行。

    1989年4月3日 周一
    昨夜和同学闲聊分配情况,可看出他们对我大二行为与目前尴尬处境的联系。好像没有“松山路”的妄动,目前一定会有另外一番得意的景象。其实,在我心底没有这方面的悔恨,除了时常于反省中责怪自己没有及时挽住迷乱惶恐的神志外,别的实在没有可以应该去责难谁或后悔自己不该如何的地方。因为当时各环节及其在我单纯认识之中,除了亦步亦趋之外,根本无法戛然而止或理性逃避。只是在今天重温当时场景下的一举一动时,更多是受制于“结果”的影响,而羞怯和难以自容。
    午于中兴浴溏洗澡,为时下公共场合中人满为患而忧叹。如此场合下,尤感国民素质上问题的棘手和难堪。
    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成为现实的话,最重要一条是需要构成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夫妻双方,必须在生活意识上存在一致性或说有更多的“共性”。因为一个人的社会意识如何,尤其对于一个在思想认识上已达较高层次者,其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定会有个人的判断力和主动意向。
    几日来与周围同学交谈中,一般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成为生活的强者……”如此言语入耳,虽颇感气概,但其客观问题在于言语者是否真正明确并拥有了“强人”的思想及其意志。在以往成功者的眼里,“强人”的特征应在于能否去冒险、是否有毅力和韧性去承担成功或失败的冲击、能否于孤立无援情况下坚持的下去,更在于是否拥有了能够自觉抵抗外困内扰的思辨能力。人们都渴望成为“衣锦还乡”“金榜题名”的显贵人物。其实,成功和失败经常是一个熊样,都需要背负周围偏颇混杂的论说和评判,而二者在自我心境上只是感受/感觉/体会不同罢了。

    1989年4月14日 周五
    晚复习功课,衡量毕业考试的几门功课,自觉负担不轻。毕业前这几个月应紧张起来,把功课温习好。正如高中同学来信所言:虽将毕业,年龄也不小,但思想意识上仍同高中时节的迷惘、散漫……或许这一切源于专业不明确以及工作/上班要求不迫切的缘故吧。

    1989年4月16日 周日
    “时间如流水,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矣!”实习已经尾声,五年大学将去,思忖五年之中所思、所行、所遇和所得,究目前实在感受之因果,皆为自持多愁善感之能,依旧惶惶不可终日。若言五年学业,只为了成为一个医师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依目前状况,失之已偏;若纵观社会经纬,执着内心意欲作为,没有这五年的思行妄动,早就物是人非,不会再有此刻的举步维艰和彷徨顾虑。其实,五年最为可贵之处,就在于从人性的混沌中颖悟过来,学会静观现实处境,懂得待机而行其思其志,而不能盲目顺从时俗喜好而随波逐流。五年后的我较高中时节的区别,本性雷同,只是外在摸样上,失之已远矣!
    前时中央会议后,国内宣传形势有所改变,人口教育和素质问题提到社会议事日程上来。昨日,胡耀邦逝世,由通告可感国内政治斗争是一个经常性问题,而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如果单凭某种信念和热情,而没有坚固的势力,则很难自在发挥其思想,实现理想愿望。政治不符合一般道德规范,掌控权力需要铁一样拳头和刚强意志。

    1989年4月19日 周三
    晚校领导来烟台开会,谈及毕业分配问题。就分配政策上,每每讲得十分客观而合理,但从其对社会分析和言谈话语之间,总不免令人窥见现今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为”艰难时世。
    今日所闻所见,实在感觉上就是一个问题尚未了结,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虽凝神定气,唯求逐一解决,但臆想的解决办法及其对心理的影响,却越来越趋于猥琐、审慎和愤懑。

    1989年4月21日 周五
    近几日北京各高校大学生借胡耀邦逝世展开了针对诸多矛盾问题而来的公开呐喊。其性质和意义,虽一般民众不容易理解,但如此形势转化,则为国家不得不面对的争端。
    面临分配,自我被动处境,恰是因为两年前人心浮动、国事纷扰,意欲依仗青春热情而为所欲为,其结果落得落落寡合,难与他人相互沟通。由此,反观而今学生状态,为其忧虑和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 发表于 2016-7-16 05:49
    没想到克谐先生有一个如此智慧又辽阔的妻子,真是不简单,一方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一方最看重女人的是“ ...

    “没想到克谐……”是啊!自家媳妇经常责怪我“不知好歹”!确乎我自己也一直觉得,像我这般个性,最不应该成家立业的,只适合在有“三教殿”的僻静处出家或到海边、高楼上早早自我了断,才利己而不害人吧。
    人世间诸多矛盾处,还在于即便有人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了一样,进而完全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而像凡胎肉体如我者,确实还一直悲悯父母亲友养育的辛苦,所以不得不克制自我狂想和个性意念,去尽到一己之职责……呵呵,谢谢一方先生直言不讳地夸奖俺的福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8 11:25 编辑

    1989年4月22日 周六
    晨,观胡耀邦追悼会,思国内形势。当下国情,即便端庄君子,也臆想跃跃欲试,力挽狂澜!而现实问题,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明确中国现存弊端的“本末”呢?
    “自由、平等、博爱”虽久已悬挂口头,谈之颇感有一种“古文古语”的陈腐味道,但其却是民生大众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思想,而与之相伴的依法治国、消除少数人操纵国法民意的行动和措施……诸如此类观念意识的深入人心,并能被大多数民众所理解,才是中国文明发展及其提高所必需。
    朗朗乾坤,皓皓日月,中国人繁衍至今,在民众思想上始终未能形成独立、自主、自觉、自信的意识,正如《河殇》揭露的人性之卑陋种种,依然不能被人们警觉和醒悟。到底是什么束缚了我们的个人和集体的思想?为什么无法摆脱某种宿命样的压抑和悲痛呢?!
    置身当下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下,不难料想千疮百孔样的诸多问题绝对不会迎刃而解,日后生活之中,必须 自觉坚守自我信念而行为,而不能盲目随从。因为任何贪图一时之快的盲目言行,无异于自戕!

    1989年4月28日 周五
    国内学潮,愈演愈烈。类似八六年波及全国的风潮,当时以南方为主导,而今却以北京为首,并于眼下推出了“团结学生会”的诉求。据美国之音报道,昨日数万人游行,并有工人加入,而主旨倡导“反腐败”“反官僚”。依吾之见,如此口号还是本末倒置,究其根本解决的出路和手段,应在于确立法制性纲领,力除“人为法”的现状,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自我”信念,保障每一个人的“自主”权利而其不再是被“凡权势地位者”任意操纵。如果这样一种意愿和索求,就是西方所谓的“人权”内涵,那么中国稀缺的东西或说“软肋”,确实就在此处。但是,若在人民大众中形成这样一种十分明确的自觉意识,尚需许多曲折的体验和明察。从这一点上看,目前学生此举是有长远意义的。

    1989年5月4日 周四
    五月已是第四天。进入五月,步履张店、滨州之地。因私心家事缠身,虽无法忘怀当下风潮,但设身处地于中小城市之间,所见所感,仿佛正在发生的一切与我们周围的家居生活相距甚远。眼下如此寂静和聊赖的环境事象,若被尚且热血沸腾的大学生认知后,其痛心疾首之情状,真的难以言表之。
    中国的现存问题之一,在于大部分人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追求生活事业上是否合乎人力潜能的开发,而是委曲求全于眼前饮食平安而已;再者,就是知识阶层和领导者们,其自身没有一种现代人的意识和素养,只有乐于摆弄言辞字句的华而不实,得过且过于一时一事的推脱和迁就罢了。目前,整个国家欠缺一种整体的热情和干劲……真正的为了人类个体或集体才能的发挥,为了能使全体民众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方面,能够有饱满热情、顺畅心情和跃动场面的憧憬和期盼。要拥有如此社会氛围,不能单纯凭借民族之心维系于万众一气,还需要为民众所信赖并能够表达人民意愿和现代社会理想的领导集团,加以积极号召,并有明确目标和坚定的方向意志。由此可知,中国若要出现这样一种社会局面,近期是难以达到的。
    北京及其他大城市的青年学生运动,其影响不仅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这些天投身其中的青年人,如此极端的思考和外在的压力可使他们颖悟现实生活的“存在”哲学逻辑之真相……单就这一点上,其作用和意义也是积极而长远的。其实,任何一种能够提高人们觉悟从而自动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这一活动的意向和动机何在,其对于时代民众思想的影响力都不可低估。
    自从来到烟台,仿佛环境使然,无论头脑还是内心关注的问题,都格外脱离了现实中显然存在的落后景象以及因社会弊端对人之压抑而来的抗争,反而真的变得顺其自然和随遇而安起来,整个人一下子失去了源于自我身心困顿及其烦恼而来的苦苦求索原因及出路之不懈努力精神和执着前行干劲。
    目前学潮的出现以及由此引起国人注意力的转向,是我以往对毕业前的种种揣测中不曾料想的事件。然而,眼下学生运动中揭示、呼吁和要求解决的诸多问题,恰是于中学和进入大学后在自我内心深处一再纠缠不清的东西。时至于今,之所以没有沉沦下去,并没有完全放弃以往的冥思苦想和实践努力,就在于直觉已经有所认识的这些弊端问题,终将会凸显出来引起重视和根本解决。目前,国内大多数人依然不愿意也不敢正视现存的社会前途问题,仅是这样一种事实现状,就已经表明民众的觉悟程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不具备打破旧格局而走向新型现代文明社会的思想储备和物质基础。
    目前学潮与八六年的区别之处,最显著地方,后者当时针对的是国内各阶层人们以及社会制度本身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而眼下者,尤其在今天,整个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管理层的领导者身上反射出来的社会分歧以及不良事象。
    昨夜,总书记赵紫阳在庆祝“五四”七十周年讲话中所强调的共青团组织及其团员的作用意义,仅在这一点上应是十分失策的。因为当下在学校和工厂青年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地方又有多少人还能感受到共青团的组织力和领导力。置身今天如此严峻形势下,此番讲话的思路和逻辑,近似儿戏!

    1989年5月5日 周五 立夏
    初夏之际,人性浮躁。今日心情格外欢畅,而于欢畅之余,却暗自忧虑和担心会有“乐极生悲”的未将……如此心态,说不清是文化使然还是个性毛病,简直就是自寻烦恼!
    夜读陶渊明《闲情赋》,颇合心意,其中情节恰是当下日间的思考。
    “…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此情此意,仿若于烟台实习之写照。
    中午睡眠中,泛起一种即将奔波社会工作的急迫感,又放佛这毕业前两个月总是到不了头一样的心虚焦躁。客观压力和自身幻想交织一起,探求着未来可能的工作环境和自身形象。

    1989年5月6日 周六
    很久没读闲杂书籍,眼前专业书的背记,说是急迫,感觉上却深入不进去,类似走马观花一般。
    从外部学运风潮中可觉察各角落的回声。面对四处泛起来的各种宿怨、愤懑、不满等情绪,虽不敢说此是人类社会化生活的通病,但可以证实一点,国人每每特别关心民族命运之际,即刻又会被形形色色大小权利拥有者一份自负、傲慢、蛮横的恼人姿态,而失去了对国家健康发展的信心。
    “民主”的确是文明社会所必需,但若实现这种民主,必须有民众个人的自我觉醒,而且一定要有法律给予个人权力尊严的保障,而不能再如同封建社会一般,人格被任意屈辱,躯体被任人宰割。凡若不如此,一旦发生对政权及其领导者的质疑和冲击,随即带来针对类似“僭越”者之个人及其家庭甚至几代人的累及和迫害,仅仅是这样一种思想负担,亦不得不让人们三思而后行,怯懦举步,谨慎言论!

    1989年5月8日 周一
    实习已近尾声,自我所思所学仍然飘忽不定。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目前生活没有了急于想了解或去证明某种内心困惑而来的读书和实践上一种“韧”劲,反而表现出游刃于时俗生活中的自由散漫和随遇而安。
    自“五一”以来,虽自觉应努力学习以减少毕业的压力负担,但一旦坐下来却感到进学之难。昨日梦中,仍为自己以往行举争辩,仿佛自上学以来凡同窗同行的竞争者汇聚一起,大家比较着各自成就,其中唯有我自己空空然,无言以对,落落寡合。

    1989年5月10日 周三
    日得原一中同学现在青医工作老师的来信,关于补考安排问题。同学的热情关心,让我振作精神,投身眼前的毕业考试。
    晚读特里尔《毛泽东传》。入夜,若依作者格调反观国内政治,不得不为政治家管理思路和领导策略而心怀苦楚。如此引出的生活烦厌思绪,或许仍为中国式感情用事,若用哲人态度审视其中的所以然者,“必然”的如同行云流水般“平淡而自然”。对此书中关于七十年代的问题,最为我印象深刻者,却是时常从广播中传出来毛主席诗词的恢宏嘹亮而咄咄逼人的气势。
    眼下学生运动转成首都报业要求新闻自由及对国内文化改革的呼声。国内改革开放多年,至今仍波动着毛主席去世后,人们顾虑社会动荡和群龙无首的迷惘、惶恐和盲目。

    1989年5月12日 周五
    屈指算来实习结束已剩五周,考试临近。在外实习以来,心理上仍不脱学生气息。复习功课进展的不好不坏,为将来挂念最多的还是自我生活幻想和可能存身处所问题。

    1989年5月15日 周一
    为送自行车,今日到家。获悉北京学生(北大为主)为民主和新闻自由等问题,13日起于天安门静坐绝食示威。下午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开始中苏正常化交谈。
    电视使人与现实社会融合在一起,家庭的温馨令人起居饮食舒缓而自在。然而于此,里弄情绪和思辨,却愈发烦乱异样。面临分配,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纠缠一处,于列车上和在家中,不断警醒自己,务必理性对待可能的命运变化,执着顽强地走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0: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伊人轻舞 发表于 2016-7-18 15:52
    再读先生日记,您已更新了这么多。因为某些原因,请原谅我不能一一仔细拜读。但看到先生的字里行间,依然是 ...

    谢谢伊人轻舞君坦言。

    见君之于此栏目中行文,略晓眼睛不适,不知因“眼疾”还是“视疲劳”?总之,劳逸结合,有意识主动调节和保护眼睛,应该成为生活常态,尤其惯常“舞文弄墨”者,更当格外用心于此。至于如何调节和保护眼睛,只要打开收音机或电视,其中各种说教都有,但那上面多数需要花大钱,而在具体效果上,只见“小数据”报告的极其有效,但“大数据”结果或是否还有无效情况,鲜有触及!
    我虽然还是执业医生,也曾学过眼科学,但不是“眼科”专业医师,只是接近五十岁之前,因时常感到眼涩、视物不清,故开始注意保护“眼睛”措施:一是每周不少于两次喝“决明子”茶(一袋200g可喝二三个月十元钱左右);二是远眺,近似好高骛远,但远方视野内必须有一个具体实在物体,至于凝视片刻还是数分钟或几小时,全在自我掌控,而其贵在让眼睛离开眼前事务,借望远以缓解压力疲劳;再者,像做眼操、滴瞬目眼水、敷眼贴或让眼睛“辟谷”等,也是可以试用的不错办法……仅这样一份觉悟程度,起码眼下,我每天在电脑上阅读打字至少三四个小时,再加上看手机和电视,眼睛基本一直不闲着,但自工作二年后逐步摘掉接近三百度的近视镜以来,至今还能耳不聋眼不花只有斑驳白发,如此现状,也算是一种福分和造化吧。
    除上述“眼睛”保护措施之外,大概十年前当时手机和电脑还没有普及到目前程度,我在一个网站上曾与网友刻意探讨过“纸质读书”与“荧屏阅读”的异同问题。不言而喻,我个人必定属于呼吁读“纸质书本”的一类人。究其原因,其实,在当时我内心根本顾虑的是“荧屏的闪烁及其色 变化相较纸面上固定不变的文字可能会是造成眼睛极易疲劳和损伤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我以往凡涉及此话题的文章中,我没有提出暗自认为可能就是根本原因的问题,而是依据自我直觉并援引美国某传媒学者的观点,试图“拉大旗作虎皮”来让人们相信:纸质阅读与荧屏阅读,二者在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思维逻辑或说概念认识的树立方面,因与大脑处理信息程序途径相关,故前者如同“立竿见影”,而后者不过仅是“走马观花”而已。时至于今,信息革命浪潮,已经把纸质书本变成近乎是“废纸一张”了。而我自己之所以不再刻意重弹“读纸质书本”的老调,因为一年下来,即便我个人能够读完全了的“纸质书本”, 已经屈指可数,且寥寥无几!另外,即便近年来“四眼”的幼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各界专家学者,特别是医学领域的眼科和神经专业工作者,尚且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在上述二者阅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有其他像社会思维水平程度性影响;再者,依现代科技步伐速率,不久的将来,人类是否还需要保持“人性多样性”的景观?是否最终都归入科学化“人格品牌”的产品了呢?类似这样一类思探和质疑,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更可能成为一个接一个“触目惊心”的实况转播了。

    今日,因预报济南将有大暴雨,为防范水灾人祸,单位已经通知调整了作息时间,周围同事们正热议扯谈此事。而我翻阅“四季歌”之舞文弄墨,禁不住思绪翻飞,借故伊人轻舞君的回帖,想到啥说点啥吧!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这个“大学日记”现在于其它网站上依然可见,只是较这里的明显支离玻碎。至于其他地方的之所以支离玻碎,绝非我故意为之,而是时空的产物。此处日记说是抄写的“本来全貌”,其实也不尽然,但有一点我可以出示原件作证,这里出现的文字相较原日记内容摸样,没有任何添枝加叶的成分,反而有掐头去尾的修饰,若说最大的改动,就是多年以来,尤其在转变成电子文档中,在文字语句上,把原本土话、粗俗、晦涩者,尽可能变得“文化”了。

    点评

    读先生留言,伊人颇受感动。不愧是做医生的,您有一颗细腻的心。我的确是您说的眼疲劳,而且有眼花症状。我睡枕用的是“决明子”,喝的是枸杞加菊花,也有做眼操,总之,这段时间,能做的我都做了,最常做的是闭着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0: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 发表于 2016-7-18 19:38
    请转达一方对贵夫人的问候!哈哈,其实说代问您媳妇儿好更好。有这样的福气,够您威武此生了。{ ...

    已经委婉地向媳妇转达了一方先生的问候。之所以说“委婉”,避免让她有骄傲自满的可能!但媳妇让我转达她的对您的深深谢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4: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9 15:10 编辑

    1989年5月17日 周三
    天安门广场数千大学生静坐绝食已经四天。其行为震撼全国各地,昨夜首都之外,数大城市学生游行声援。
    于家中翻阅《齐鲁晚报》,从中可见目前学生运动显示出来国内高层领导的缺乏力量性。当下无节制行为引起人们思想混乱,舆论导向依然让人无所适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健全法制约束人们行为意识,则必须有领袖形象及其号召力统帅人们灵魂,而目前这两方面因素都不具备。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完整有力的领导阶层出现,需要数年或数十年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积累。所以,学生行为引起的动荡,只能给我们的“希望之星”提供产生土壤,而不可能即刻冒出来“天才的领导者”。

    1989年5月18日 周四
    近二日,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致书致电,呼吁尽快解决学生静坐绝食事端。如此进展,需要国内政治家拿出实质性解决方案,尤其文化、教育和新闻事业须有突破举措,否则,政府“无为而治”则不是平庸而是岌岌可危!
    昨夜深思一个领导者相关其个人素养和社会影响力,必须有理论学说、艺术创作和事业根基,特别是见诸文字的东西,可以起到无需争辩而达到教化民心、以理服人的作用和目的;另外,从目前国事情态来看,一位领导者不能只有自身修养和行为约束,涉及周围家庭成员,尤其子女问题,由于中国由来已久的“裙带关系”痼疾,不得不谨慎而小心。

    1989年5月23日 周二
    目前形势下,实习和学习都疏于散漫,年后至今读书思学甚浅,多数时间还是牵挂毕业分配和社会现状的牵制。一个人在中国,无论个人能力本领大小,只要没有权势依傍,为了生存于举手抬足之间只能是屈从流行社会且有损人格尊严的卑躬屈膝!
    吾虽有火热激情,目前状况之下,唯求能平静度过这一过程,再求发展。二十五岁毕业前的国内形势巨变之下,令吾不得不权衡以往理想与未来的命运可能。
    回首建国四十年以来,只是49-59年和79-89年期间,国家政治生活相对平稳,经济发展成绩显著,而58年“反右”、69年“文革”、76年“四五”运动,每一次国人高度一致性社会运动,都带来全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政府领导层及其诸多个人命运的沉浮,亦是新中国发展至今最令人伤感悲痛之处。反思其中得失利害和孰是孰非,都无法脱离人性奴化、人权辱没的悲哀和伤痛,其中的个人或个性意志及其努力,亦如同生活资料所有权一样,都被公有制、集体性的理想色 所冲淡、所扼杀,使大千世界顷刻之间失去多样性的客观实在,完全被一种单调、死板而毫无生机的氛围所禁锢,从领袖到民众仿佛被一种魔力所统摄,每个人于内心恐惧、叹息和哀怨之中,却没有力量去戳穿明显而华丽的伪装,无法扭转乾坤引向与自然力量抗拒的理性竞争中。
    漫笔上书,思绪联想昔日泛思广学之际,于青岛海滨的慨叹:

    独自在海畔彷徨
    寻找冲破空寂的声响
    嚆矢啊
    你将发起自何方
    思如海一样波澜而辽广
    想似宇宙般肃穆而凶狂
    (1986年5月18日)


    突然一个闪念,沉思冯友兰先生所言“天才的使命感”还是有所依据的,只要是真正的“悟者”就不要惧怕和悔恨人生中一时不合时代的言谈举止,因为“悟者”的直觉往往超越时间超越时代的局限。

    1986年6月6日 周二
    日记近来未动笔,思虑全部因为国内事态发展而专注。

    1986年6月9日 周五
    仅从广播可感,国内形势异常压抑,尤其眼下对大学生来说格外如此。


    《寻》


    梦中
    仿佛依然追寻往日的热情
    多少个昼夜寒暑
    逐渐冲淡那份唯我的妄动

    妄动
    虽缺少客观的理性
    却拥有真理的回声

    很快即将返回青岛。反思烟台的一年,最具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莫过于刚刚过去的五月及如今。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尤其久已为国内现实而求索不止者,在当前如此波澜不惊的局势下,还能够静观各路人士不拘一格的分析和见解,并能安然思忖周围发生的一切,烟台的确是难得的处所。

    1989年6月11日 周日
    广播上追捕非法组织成员,自烟台市貌观,人们对此无动于衷,集市菜场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而对在校学生而言,如此境遇可能一生都将难以忘怀。

    1989年6月12日 周一
    生活对眼下自己而言,只能一味翻书强记,为毕业苦思,为国情费神,为命运多舛忧患,而现实之下唯有勉励于应急之需。
    翻阅近一个月日记,当初对学生参与者的担心和顾虑,其直觉是正确的。但从自我心底真心不愿意如此!然而,客观的无情和事实的残酷,往往不遂人愿。人类的理性,如果在某一个人身上都难以规定和严格限制的话,其在于一个整体或说全社会而言,更是无法简单的束缚和疏导。仅是数十年以来,中国多次陷入自戕般内乱的事实,都可视为个性或人性骚动失去了理智的范例。但其中最为可悲哀而鄙陋之处,正在于倍遭摧残者恰是属于社会的理性阶层,即“知识分子”身上;与之相反,愚昧无知而自私苟且者,却生之悠闲、活的自在!由此可见,中国社会“儒家”不为其道德,而“道家”则是其教宗。


    《无言》


    常来渭水钓神仙
    翻破丹青才为贤
    桑梓被淫难为怒
    蓬莱阁上思鱼鲜

    秦皇汉武已升天
    八仙垂涎徒枉然
    登得楼台独擎月
    此身已临九霄寒

    1989年6月13日 周二
    返校日期已定,面对周围人事,却滋生意外的留恋情绪。
    “求天乐道”其实也是儒家惯常表现的一份德行。四海之中国,不如此者只有待其时运,借以舒展胸怀;否则,任性强为无异于害己!
    “悄悄的我走了/如同我悄悄的来/挥挥衣袖作别/不带走一片云 ……”烟台作别,也以此为赠吧!此地一载,从思想到行为上,总是有许多刻骨铭心的变化者。

    1989年6月17日 周六
    自烟台返青岛学校住松山路校园,重返此地,观师生风貌,心胸郁郁难书。晚于江苏路和在青岛实习同学交流中,娱乐嬉戏之间,自我沉闷于周边显然愈发沉溺自我得失而远离社会是非的行径言谈。

    1989年6月20日 周二
    悠闲地复习功课,对外部的事移,感觉已经麻木,只待考试过后,进入工作场所而已。
    生活于中国,尤其要留意和观察政治风云和社会动向,风潮浪尖之时刻,应慎重言语行为,不到非常必要之时机,莫充当出众之尤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中玄机,远非读之念之即可用之。
    晚观电影《银蛇谋杀案》,为国内影视作品发展到如此程度而惊讶!社会风气的转向,可探至其发展前景和必然路径。
    遥想今年“五一”烟台游刘公岛的印象,书下文追念:


    虎咆狼嚎在云霄
    浪遏飞渡尽逍遥
    北洋魂碑今犹在
    扼腕凭吊思英豪

    1989年6月23日 周五
    形势日衰,人心四散。自觉谋求安身立命之所,适从环境变更,在趋于平衡发展。
    面临分配,自己格外甚少挂念。大学四年处境,已感“上下两茫茫”无所适从,任由听天由命、自然发展。其实,眼下这种自然趋势和谋求人为结果,在目前学校情况下,相差无几。
    重返松山路,自我心境上总有许多实在触痛和敏感,观察四周,比较上下,究于此地此为之得失利害,更不能轻率结论,唯静观后效吧。

    1989年6月26日 周一
    本月24日四中会议高层更迭,广播影像极力宣传大会意义,周围环境气候仿佛回到十年之前。十年改革,物质丰富,在个人家庭中变化很大,而民众思想上,尤其知识阶层接受西方科技发达知识熏陶最为显著,而给予普通百姓感觉认识中,国家管理层面始终没有摆脱权势均衡,特别在发展理念和管理思路上“中西、左右、公私”之间始终纠缠不清。
    当下游荡校园之间,时常嗅得,少年时节于家园蔷薇花丛之中,正午时分,采花扑蝶之际,一阵阵若即若离的芬芳气息,那种懒散,那种寂静,那种驻足“一打三反”办公室门前,懵懵懂懂的茫然和沉思……如果仍是滞留那个年龄段,今天的我依然能够寻得那境地、那氛围、那窒息而压抑且又自由、而闲荡的岁月时空。

    1989年7月2日 周日
    返回青岛复习功课两周,明日即将考试。此为大学期间最后一次考试,为期两天。近来,思绪渐入即将进入的社会生活中,虽预见其生活不会很愉快,但目前情况自觉格外无话可说了。

    1989年7月3日 周一
    今日25周岁生日。晨,毕业考综合试题。考试,中国式考试,最消损人的傲气和意志!宽泛的书本,抽出各式各样的试题出来,而让学生给出答案,不仅仅是书本内容的提炼精髓,还必须要符合阅卷老师的思维逻辑!
    中山路游荡一圈,给宝购夏装一套,很是欣慰。然而,她不知道我内心的苦痛所在!是啊,几年来自我外在的异乎寻常,总在快乐之际,因牵挂久远而不能放开自己,而遇危难尴尬之际,却又显得格外轻松爽快。
    毕业考试牵挂已久,看今日试题亦不过形式而已,前面需要挂念的还是毕业分配安排。

    1989年7月6日 周四
    昨日,父亲为毕业分配来青岛。中国人不得不务实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家庭亲情关系,父母对儿女的呵护关爱,存在的实实在在。
    今日父亲返程济南。暮,得知毕业考试通过。静候分配计划和通知。
    分配安排、人事选择和考试水平,相关社会人员技能管理模式,究竟有多少科学基础和含量?晚于教练聚餐,可见同龄人思绪繁杂多变。

    1989年7月9日 周日
    昨日填报志愿,公布分配方案,之后学生中泛起骚动情绪。其中令人伤感和痛心者,眼下人事分配制度,必然导致官僚腐败和行贿之风。对于普通个人而言,其中的无可奈何及其委曲求全,对于个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与折磨是无法估量的,其必将带来整个社会及其民众心灵的扭曲。
    高中毕业自我内心苦痛和回避之术,今日见出效果。改革开放十年余,近五年虽有深刻改变,但由于制度所致,诸多弊端侵染人心,尤其当接触涉及自身利害的具体事情时,最能痛感之!

    1989年7月12日 周三
    晨9:00时分,毕业典礼,国歌奏起,思虑甚多,且有别与以往每一次的这种时刻。
    十七年的学生生涯,五年大学教育,真的完结了。虽说过去生活中有过沉浮跌宕,但以当下心境而言,其实整个人没有多大改变,除了其中有些问题,的确已经被问及或沉思比较时,依然心神恍惚,但关于人生重大问题,自我所思所虑,依旧痴心不改而执着不已。
    工作、生活和爱情,逐阶而论,过去的梦想,一夜之间近乎完美地呈现于眼前。而客观事实上,却不是一蹴而就,确实为日步日趋而实现之。据此而论,此段人生路上绝非是一个失败者,而更像脚踏实地的成功者,尤其五年大学中间,学到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有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人生家庭等方面许多知识、方法和技能,而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不只是读书和被人教授而来,更多的则是自身去思、去行、去对比、去反省和主动寻觅的产物。

    雾中
    漫步碧草的轻柔
    忘却了
    久长的暖暖温情

    诗中
    仍唱着伊人歌声
    忘却了
    已去的好梦心痛


    不能永别的孤独啊
    为何非要纠缠萦绕
    高昂的头胸
    不能消去的创痛啊
    莫非因由狂傲独霸
    的品德性情

    雨中
    我携伊草上踏青
    忘却了
    来去忧乐的无名
    信中
    依然唱着心颤的恋声
    忘却了
    远近依稀的凄冷

    我总是
    在问着我自己
    为何这份牵挂
    总是如此这般的伶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5: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 发表于 2016-7-19 19:55
    毕业了,这一段的历史就书写完了,更现实的生活在炎热的夏天来到,似乎那一切就在今年,正是这 ...

    一场“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暴雨”,打乱了今日工作和生活规律!这个日记,近来让我寝食不安,总想赶快了结它,再着手其他事务。
    回首往事,情景再现,仿佛又活了一回,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其实有一些是不堪凝视和细想的!“揭伤疤”是一件苦差事,即便按照医疗规程操作,亦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愿意干的事情。但从治病救人角度,有些“伤疤”不狠心祛除,就不能长出新鲜肌体,甚至“伤疤”掩盖下的毒素,还可能致人毙命。
    像日记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原本应该成为个人或社会健康生活的一种常态事物。如此,不单是丰富文艺的多样性,而且合乎“固本求末”的自然规律,尤其合乎当下“微信”中时常传播的一种时尚理念,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5: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20 15:46 编辑

    1989年7月26日 周三
    自14日公布分配方案,同学们转眼各奔东西。近十天中,为宝分配,东南西北奔忙,心神虽极疲惫,但一直在提醒自己铭记从这一时刻起……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自立,走向“心、神、意、行”的自主和自由。
    计划周五到医院报到,如果不失前言,今后需要做的事情会有很多。

    1989年7月28日 周五
    晨报到上班,安排在内科病区工作。大致了解医院情况,没有什么失望或不满意情绪,只是思忖着如何把以往头脑思想的东西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午后,翻阅美国戴维•L•德克尔《老年社会学》。从学校里出来,再回头读习如此书籍,从中想象和探寻的东西,自觉不自觉的去和周围社会以及自己前途联系在一起。的确,如此读书最能启发青年人投身入世的热情和信心。
    今后几年中,需要自警的是:无论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何种问题,都要把胸怀同社会情感和世界性思维结合在一起,如果拘于简单的事实,而忘却未将的幻想和追求,必将泯灭于世俗的忙碌和无聊的烦怨之中。

    1989年7月29日 周六
    五年大学之后,当面对分配的内心忐忑已成为过去,对我来说,仿佛依然还是一个孩子无奈地等候时间老人在身边走过,自我轻抚旧时的创痛,默数所获的精明,筹划着在成人世界里如何实现自己的梦境。
    这两日在家中,书本只是翻了几页,而唤醒的思潮和意念,却有很多很多。五年大学,来去匆匆,认识到自我的单纯,明白了两性情感世界的迷离和孤寂!
    25岁曾经有过无数憧憬的我,却如同时代一样,伴随岁月更迭而变化莫测。在以往读习钻研历史、哲学和文学中间,渴望求得的东西,能够让心理、行为,或说在精神与物质上,均可以有所依傍,并从中寻觅为之献身的理想信念和社会形体。而今,自身和当下国内形势一样,一方面被现时代或超现实的先进东西影响着头脑,另一方面又被一切落后的东西束缚着双脚,而在这样一种“头脑与躯体”“思想与行为”之间苦苦挣扎过程中,急于想弄清楚哪一个环节或关键点上才最为致命和重要?又究竟如何作为呢?
    借鉴历史,能够明确的事实,一个是作为人必须活着才能去经营和实现自我梦想,而另一个则是任何一项堪称伟大的事业,其中的成功者不一定始终都是弄潮儿。如果一个机会,只是昙花一现其嘴脸,仅为了满足一下其虚荣心,而不是让自我意志、信念和精神之全貌,坦然于世而获得的成就感,那我宁可放弃这种机会和时刻。人生于世,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被一时的情绪波动和虚荣心所驱使和操纵,从以往学习体会来看,社会生活中所谓“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表现,单凭本能而无经验教育或实践思鉴是根本做到这一点的。勇于正视别人的批评,敢于自我批评和否定沉浮不定的自我,是提高自身素质并走向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1989年7月30日 周日
    在家里呆着,却不知道做些什么才好。书也不愿意翻阅,并非读不进去,而是眼睛疲惫不堪,最想拿起吉他,而身旁却没有!
    接近八月,空气中已经感觉到秋天的清爽。秋季是济南最好的时节,可是眼下还要热上几天。入秋后,蚊蝇和风沙,也是恼人的事情。济南尽管气候不佳,但有很好的水质,树木本该枝繁叶茂。待国家发达起来,这儿有望建成一个美丽城市。
    “山雨欲来风满楼”不知怎的单从电视、广播和报纸上,虽没有异样的动态,但在周围人们言行之中,总浮现着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不忙信不盲从不盲动”作为如此模样的一个庸常人,最应该干好自己分内的差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催百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咏叹,恰是当下不错的一种人性选择。

    1989年8月1日 周二
    进单位两日,政治学习和院史教育,从中逐渐了解工作环境状态。在工作上政治与业务关系,其紧密性超过了学校环境。当前形势下,随俗而变,寡言多为,唯求自我思学之增益。

    1989年8月3日 周四
    今日起,集中学习中央关于从学潮到动乱的文件,按规定要求学习6天。
    晚与同学咖啡屋聊天,虽工作各异,但彼此内心相通,均在探寻各自可能的前程和命运。
    晚读《参考消息》,上面讲台湾人的法律心态是“不重视法律条文,只看政府动作……”如此评价,不足为怪。

    1989年8月6日 周日
    暮得宝来信,虽没有明确结果,但近一周无言,化作软弱,潸然泪下!
    的确,在爱情生活上,我付出的精力已不算少,唯有与宝之相识,谋求百年之好。男儿需要事业,也需要家庭温馨。工作仅几日,突然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
    灯下书写,反思现今环境,仿佛又回到了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打倒“四人帮”的时代。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
    在感情上我始终很脆弱,在事业上我能否始终很执着?该去问谁呢?谁又能告诉我这一切的因果?或许只能等待时间来说明一切的一切!!!

    1989年8月7日 周一
    今日立秋,孟秋之首,天气格外闷热,令人无所适从,仿佛新的工作环境,于沉闷而冷漠之中又要和颜悦色地去迎合其中的一切。衡量社会前景,究竟怎样才能改变如此现状……人性压抑再压抑,偶或爆发再沉寂,内在本质上始终乱哄哄、盲目而无序!

    1989年8月9日 周三
    进单位后,六天政治学习,今日结束了。开会中自己思绪纷繁,本不想说话,而要求必须发言。
    共产主义的集体荣誉感、严明的纪律性,军队应是最鲜明的例证。全民军事化是否可行?这里面有个策略问题。如果手段方法上十分巧妙,或许可以安抚民心人性,取得一时一事的成功。一个历史人物的伟大,正在于其有坚定的信心和果敢的勇气,去推行其决策和部署。然而,实际的宣传和执行政策者,其本身信念如何且执行力度有多大,才是这一事业能否成功的根本所在。
    西德侦探连续剧《老干探》,看了许多,昨日感受最深。从其电视剧中,可以窥探社会生活之中的不同人性格调和人生轨迹,仿佛是在读一部相关犯罪心理学的书籍。
    回济南工作近两周,偶尔翻几页书,每每感触颇深。是啊!内心中还是涌动着一股热情和信念。

    1989年8月13日 周日
    晚同学、朋友聚餐,消炎热之聊赖,谈彼此之闲心。此种夜生活,不同于大学中偶然的随喜,而是工作后青年人无聊的放纵。相随其间,自觉许多东西是今后生活中需要审慎的问题。

    1989年8月14日 周一
    翻阅星期天于新华书店所购降价刊物。自觉必须借鉴国外生活模型,来探求自身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回家后,晚睡的习惯复萌。虽喜欢深夜寂静中学些东西,但目前心绪寥寥,书本拿在手中,却读不下去。
    周围人们在言谈话语之间,流露最多的只是涣散而感伤的情怀。对于时局,真正的出路,应该从政府到民众理智地分析和认识今年社会事件中激荡出来的各种思想,以此为契机,筹划高水平的理想社会蓝图,致力于不断提高大众认识、完善民主思想和健全法制体系。

    1989年8月15日 周二
    晚观电视《共和国之恋》,结合目前对《河殇》的批评,可以明显感到国家动荡不安,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和立场态度。
    目前工作上急需把专业技术学到手,能够独立应对病区随时遇到的问题。再就是尽快把生活安顿好,能够系统地多读些书籍,充实头脑,坚定信念。
    一个人工作之后,若能时常自我激励并用反思督促自己,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一个小本子,不时地在上面发泄自我心底的愿望、呼号以及童子般的稚气和好奇,而这一切仿佛就是一块自留地一块自我的小产业,用于滋养自我身心和提高个人体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17: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22 15:22 编辑

    1989年8月21日 周一
    未记日记一周,期间生活之变化,对我自身而言可谓“巨大”了!宝分配悬念意外踏踏实实解决了。经此波折,对彼此生活却格外有益处。
    晚给同学回信,从中认知并鼓励自己今后还应不懈进取。
    “25岁”真的神奇一般成了我一生的分界线,以往的坎坷磨练和忍辱负重,或许正符合了印度式的因果报应和得失补偿。

    1989年8月23日 周三
    瞬间,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界面,仿佛一下子没有了任何负担和顾虑。然而,日间行思之中,心里面总有一种不坦然不踏实的空虚。
    刚刚走进的工作环境,仅在专业技术方面,对前途的估量和想象都是黯然无光。就个人而言,能够在此工作中保持一种镇静而稳定的精神状态,日常中抓紧时间系统学些新知识,探求一种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生活和工作路径。
    每每到市区内转悠一圈回来,心情还是和高中时节一样,说不清应该感慨什么和郁闷何在。在单位中,思想整顿工作,跟人感觉上和“文革”大批判一样。但其形式上虽雷同,当人们的热情却完全异样。如此显而易见的自欺欺人,结果只会是人心向背。
    回来后,翻阅书籍时最大感触,还是不能摆脱对语言文学的热爱。学习中文,若能妙用汉语,源泉还是在于古文献的钻研。所以,目前外文的强化学习,虽对于专业提高有实在意义,但提高汉语能力,仍为吾所垂青。
    入夜,读(元)忽思慧的
    《饮膳正要》。古人云:“安乐之道,在乎保养。保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又曰:“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读其所论,无外乎节制和中庸。

    1989年8月29日 周二
    工作环境缘故,专业进步缓慢。上班以来,政治学习反反复复。自身外观上,一再表现出客观的冷静,而内心极力克制对此番空洞口号的逆反情绪。眼下“双清”“惩腐”运动,若视为形式的话,“扫黄”运动还是立竿见影。目前的一切,单从自我感情上,本应为理解和赞同。
    反思当下政治导向,即便是完全正确的,目前社会形势与民众心态都极不相符而令其不利。今春社会动荡,根本在于上层反复无常,加之社会数载的新旧弊端,唯有“君临上界”的鼓噪宣传和民心桎梏,而没有客观比较、理性评判的心理疏导,都会使现实工作状态,事事处处浮皮潦草,而没有实际有效的改进成果。所以,国内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是个长期而艰难的历程。

    1989年9月10日 周日
    步入九月,日记未记。工作和生活都进入一种新的适应和平稳之中。于此,耿耿于怀的还是种种自我设想以及置身如此现实中可能的努力方向。最终落脚点上,决意三年中把专业掌握起来,期间文笔和头脑是不能放松的要素。

    1989年10月14日 周六
    日记未记甚久!回济南后,近来生活外在上最为轻松,仿佛心无牵挂,格外快活而飘逸。然行走上下班途中,自我烦厌和忧郁情怀,愈来愈趋于旧貌!
    晚观美剧《鹰冠庄园》。人于深思极虑之中,往往从任何地方,哪怕就是一句对白或外界一个小的插曲,都能给思想者带来一点启迪,从中生发丰富想象,并给自身立世而应不懈奋斗的力量和决心。
    正如给同学信中所言,我们真的走向了社会舞台前面,人性的怜悯和初入社会的稚嫩、贫困和善良,尤其在今日世界之中国,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人,不会得到有谁主动出来给予热情关怀、主观理解和积极帮助。是的,今日繁华世界的悖理薄情之处,亦如《圣经》所述,那些角落里的悲惨事象,虽然被无数人为的色 所掩映,但明眼人能够透视他们依然真实存在着。
    中国平民百姓多的是善良的希冀和期盼,而少了明智而主动的进取之心情和行动,或许是遗传基因的影响,人品个性之中最脱不掉的是“君王国度”之中“臣民”样子的奴气和身姿。
    五年后重回到济南,周围人们求生的温顺与平和,让我少了许多浪漫的意气和遐想。然而,久已放荡不羁的大脑,却意欲从这种平实生活中,开拓出来一条更为扎实刚毅的路径。
    “疾风知劲草……”此言,或许是一种旨意或谶语。

    1989年10月15日 周日
    在工作岗位上,若成为一个好医生,尤其还是内科医生,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绝非如同行内所论的“糊里糊涂”既是。在学校,虽然系统学习了全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临床上,面对患者疾病,除了诊断尤为重要之外,如何治疗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究竟应如何用药?其效力、副作用及其联合用药的利弊,总令人谨小慎微;此外,在诊断手段上,除“视、触、叩、听”之外,针对常规的心电图、超声、胸透/胸片以及各种化验指标等,应如何判断取舍?又如何结合临床进一步诊疗?诸如此类问题,作为一个刚毕业的临床医生,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才能应付自如。
    基于上述顾虑和思考,眼下相较在中学或大学期间的那种冥思苦想确实少了许多。是的,干成任何事业,都需要一个人在一个平凡岗位上,去经历“起步、建设和成功”的创业过程。唯有历经此样一种过程后,才能练就一种个性的气质和毅力,并且具有可以承受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内在意志坚定或精神动力。
    一个人外在“自然、豁达和宽容”之姿态,如果不是一种“故作”,而是一份内心坦然和自我调节后的表现。那么,其人绝不会是一个人云亦云、随波逐澜的平庸之辈,而这里面的所谓“主见”,则是需要对世间阴阳变换及其得失利害有过洞察和探索后,才形成之。

    1989年11月1日 周三
    一同进单位的同事患病,今日调换病区。工作中经常在一点点的小事情上,便可以看清楚一个单位中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复杂”,或直言“不开明、不敞亮”。
    仅从专业技能考虑,此次调动利大于弊。虽是这样一次岗位场所的微妙变化,但科室与科室及其人员之间的矛盾,却让我自觉不自觉已经纠缠进去。本心不愿意搀和这种冲突,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内耗”,只能用自己方式,来争取合情合理的位置和利益。

    1989年11月8日 周三
    一岁将末,天已近寒。仅是楼上楼下的变动,让我意识到今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由此,令我近来格外多思多虑。
    “变动,多意味着发展,而始终平静,通常是停滞不前。”……V

    1989年11月27日 周一
    季已入冬,工作生活一起一伏,眼下转入新的寂静,甚至应该说是萧条。
    即便脚踏实地于眼前的工作,自我感觉上依然倍感迫切。周边许多事情,令自己不得不去读书、学习、思考和行动。虽说人“行动”多了,自然少了冥思苦想的郁闷和厌倦,但忙里偷闲时,却暗自感喟着:已去的匆忙日子里,实在有太多的无聊和无奈啊!

    1989年12月3日 周日
    晨,翻阅去年与宝交往的书信。辨别当初自己用心良苦及其话语间的雄辩、反思和解释。对照当下现实,不难感受正是因为当初彼此情感的真挚。其实,对生活对工作依然需要一种真诚的精神。然而,凡事若都表现出来自我的“纯真”和“诚挚”,则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那份认真劲头,以及为之“承诺”去不懈努力而不屈不挠的思想和行动,应当适用于任何人的生存方式方法之中。
    往事不可求,来者犹可追。适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生活任何景象中,汲取飞行续航的力量,画出一道自我生活的美丽轨迹。

    1989年12月11日 周一
    日得同学结婚邀请函,仿佛唤醒了朦胧恍惚中的自己,勾起许多青春理想的梦境。工作的繁忙令人不能重回内在的自我,眼下实在而繁复芜杂的周围事象,又让我自己为如今单调的生活姿态而伤感。
    一个人一生中不能放弃追求“自尊心”的信念,无论这种追求过程中,做过什么、想过什么、结果如何,都要勇于承担,并用毅力去改造自身,努力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完美之躯。

    1989年12月28日 周四
    一年来对于政治形势笔谈很少,而今若要放言,而世界已经变了模样。
    马列国家遇到了自产生至于今的又一次危机。昔日高压专制的疯狂迫害,而今演变为政体不堪一击的溃败。究其根本原因,确实耐人寻味。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始终体现出来一种发展和辩证的观点,而其对人性自然属性情况,也有过客观论述。但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马列言论究竟哪些属于哲学性理念、应建立何样政权实体、而其中群众应如何模样生活才符合其科学发展规程?类似这样一些“是非、曲直、得失”的细节问题,没有谁出来能够讲得一清二楚。
    亘古至今,任何朝代的统治者均要宣称其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自然性。如此事实,原本不足为怪,因为其正应符合人性被客观压迫下的一种必然性应激样的反应而已。然而,若进一步分析像这种一般化而应激样反应的依据可能,一者,不过是因为普通人性惯常处于迟钝而盲目的状态之中,尤其在大自然变化莫测面前,庸常表露出来的不知所措、呆头呆脑和懦弱自私;而另一种,则不过就是修养水平欠缺,甚至完全可归入人性欲望恶性膨胀的蛮横伎俩。
    在今日世界各种粉墨登场的大小、远近、真假的演艺舞台之上,无不充斥着盲目、混乱及其主客观狡诈争斗的热烈和残酷。若人类单凭同情和怜悯之心能否感化他们拆掉舞台走向真实的现实?又是否唯有使用同样的残酷和火热才能真正扯下自欺欺人的帷幕或遮羞布,才能打破台上台下的伪装和幻梦?
    九十年代即将到来,在今日中国无数苦苦求索的思想背影中间,即可以预测其未来形势发展可能会有的多样、复杂而极其艰难曲折的深重程度。
    全文完。2016年7月21日于济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5: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 发表于 2016-7-22 10:59
    “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让一方最是感慨。最是喜欢古书《饮膳正要》,比《黄帝内经》更甚,因为《内经 ...

    谢谢一方先生明示!你说的那种电脑遗失文字的问题,最初我屡犯此样错误,恨不能把电脑砸了,方可解除心头的愤懑所以,现在都是 小心,防范未然。

    沉溺探求文字世界的人,一般对于书面上的“字句措辞”都会特别敏感,尤其针对一些相关个人文章的评议,无论其性质褒贬,第一反应惯常为警觉下的抵触情绪。若不是这样,若第一反应便即刻表现出来如同挂在嘴边上像“欢迎批评指正、请不吝指教”一样宽宏大量和乐于听取不同意见之姿态,甚至仿佛人家若不发表看法,恨不能都要出钱雇人或奖励人家评说一般。其实,前者作为一种正常心态,一旦认识清楚,可以经他人或自我诱导,并走向理性接受批评,进而还可以客观去评议各种艺术作品和社会事象;而后一种,即不容易营造和带动“良好文化氛围”,或直言,更不利于甚至都不可能建立起来“具有健康文艺评论的文化环境”。

    在上面我的“大学日记”中,至今没有解决的一个纠结问题,并不在于“掐头去尾”删除了许多过于主观而自以为是的时事议论和文化评说,而是在已公开的章节中,有一段陈述上,其究竟是否符合事实,我至今没搞清楚。那么,什么事实问题呢?具体如是:“1987年11月23日周一。期中考试后,一直未用心专业学习。近来,读毛姆《刀锋》《啼笑因缘》;雷马克《里斯本之夜》;叔本华《人类的智慧》《爱与生苦恼》;欧尼尔《开放的婚姻》……”其中,关于毛姆是否有一本翻译成《啼笑因缘》的小说,我花了近一个上午时间,也没搜索明白。虽然张恨水有一本《啼笑因缘》,我确实看过,但琢磨我写日记的习惯和当时前后行文,好像与此无关。所以,即便心存疑惑,也没有删除,就照样抄上去了。

    大概大学毕业以后,有一段时间主要受钱穆先生考据学的启发,曾特别留意在行文之间,凡涉及其他书籍,一般都会标明出处,但又由于此后读的书籍都是自己购买,所以真正没有坚持多久!

    之所以提出上面话题,因上午见一方先生随言,我即刻感到自己一个随意导致的错误。即在日记中,“饮食正要”原本用的引号,但自觉好像读过这样一本书,便随手改成了书名号。中午回家陪老人吃饭,我赶紧找到原书,确实就是《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第一版、定价2.00元。

    哈哈……我不是“故作”严谨,确实认为“认真做人、扎实做事还是有益而无害的”,故坦然改正之。

    最后,感谢一方先生对此处文字的挚诚话语及其点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16 04:24 , Processed in 0.1738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