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6|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季北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0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i=s] 本帖最后由 王根生 于 2015-7-9 11:14 编辑 [/i]

    [size=4][color=#000000]      先生,我今天要是上课迟到了,您应该负责任呀。我完全被您的文章吸引住了,不想离开电脑。您的文章,是我在四季歌中,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好文章。因为时间关系,我只看了“冬”,后面三个部分还没来得及看呢。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color][/size][size=4][color=#000000]      您的文章中描写精 ,把北京的味道写活了。活脱脱一幅北京冬日风情画。文字功夫很见功力。比如这句“冷,变成丝变成缕变成薄篾儿,从领口,从裤腿儿,围着人的周身打转,变着八方儿的往人的鞋和袄袖子里钻,”这段多精 呀,大俗又大雅,化抽象为形象,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且北京味就那么的窜入我的眼前。神了!我太佩服先生了。
          因为爱,所以要细读,有些不解,想请教先生——
          “摔石板上,俟冷了” 一句,北京方言有没有“俟”这个字?“如果有,那就好说,如果没有,您是不是应该尽量用北京方言好些。因为方言的表现力绝不亚于书面语。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老舍的作品,汪曾祺的北京文化散文,还有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北京味小说,会让我们赞叹不绝的。您这段描写老北京,我觉得方言的魅力要比书面语好。您可能考虑到用短剧让文章简练,但方言更有魅力。所以我如果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您有些描写掺杂书面语,不如用北京方言。北京方言更符合您文章的风格,您说呢?
          “正午时候,阳光晒得糖葫芦上挂着的糖滴答滴答往地上掉,”冬日的阳光有这么强烈吗?按说,北京的纬度高于西安,冬天应该比西安冷,可我在西安,怎么没注意过这些。
          “地上的痰迹多了,炉灰多了,菜帮跟塑料袋儿多了。”这句白描化手法铺写北京环境,很简练、精 ,但我觉得“地上的痰迹多了”这句是否该去掉,因为,我们的描写应该是对生活的提炼。也许,您是想展示北京市井中真实的文化风味。
          提了这些疑惑,让您见笑了。我要好好跟先生学文章呢。您是我眼里的高手!
          很遗憾,来不及看那三节了,回来看吧。
          感谢先生的文章。您的一节,让我看了半个小时多。[/color][/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发表于 2015-7-9 11: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i=s] 本帖最后由 王根生 于 2015-7-9 11:12 编辑 [/i]

    [size=4]      [color=#000000]“顶好就选昆明湖,其次是北海。朔风吹着,湖面上的冰都冻蓝了,裂着曲里拐弯儿的长口子,踩上去,嘎嘎响。甭担心,掉不下去!”这口语用的多地道。
          “别想戴望舒的雨巷——北京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比巷子宽——即便空间窄,来来往往的人,也会给你一种宽气。”我记着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里面描写自己住过的院子,那逼仄的胡同,已经很难让自己的轮椅摇进去了。您写的是不是改造新建的北京?
          “就说泰戈尔来华在那儿小憩,徐志摩林徽因陪着,以及花枝间一炷一炷升起的佛香,满值得一逛。”短短的一句话,不经意间,把北京文化味道写出来了。随意而没有炫耀,好。
          “那菠菜,半人多高,出了穗,可,没筋儿,不老。”半人高的菠菜,我真是没见过,虽然我爱吃菠菜。西安要有半人高的菠菜,那绝对不成吃,老了。您写的我嘴馋了。春天有空去北京,我要找您,吃您做的半人高的菠菜。
          “与老先生作别,贴着报国寺的红墙往回走,月亮不是很亮,杨树叶子让风哗哗啦啦吹着。那时候,街上流过的人与景,都与我无关似的。捏着那几本书,想着老先生的那两句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伤感,眼泪泡着心般的难受。
          那一天,我是走着回家的,报国寺到中国戏曲学院,走了,一个半小时。”
          这部分写得好,融情于叙事描写之中,朴素而耐人回味。
          您写的蝉声,让我想起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蝉声描写:“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多干净,多美,多辽远。
    “我李婶儿好吧?您瞅瞅,这日子不禁过,一晃儿小四年了。”您猜我看到您的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想到了汪曾祺在一篇散文中谈到北京人好客好的奇怪,问人好,连隔壁的王大妈三大姨都问到了。您的文字中所写的是不是这么个环境?真逗!
          先生,您那秋描写人物对话可真是绝了。北京味活脱脱的展现出来。人物语言精炼传神,简直像话剧台词,具有动作性,丰富的潜台词。您的方言,太生动了,让我想到了写北京的几个文坛大家老舍 郁达夫 汪曾祺 林海音,您的艺术化的人物语言,以我只见,简直可以和他们媲美。我转载了,用在我的作文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提炼人物语言。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您的北京秋味是不是有些偏离了?您可能想通过人物语言展示北京人心中的秋味,但这样和您的整体风格就不协调了。我不知道您用典型化的人物语言写秋味用意是什么。
          看完了,您的文章,是北京的风俗画。我越看,越被吸引了。上完课,我急忙打车回来,为的是赶紧看您的作品。当年柳永的词《望海潮》引起了一场大宋和金的战争,那么您的散文《四季北京》让我上课都魂不守舍。如果我们大家全看了,保不定因为您的作品,让有些人上班迟到,那个时候,您的“罪”可就大了!您说您,为什么要写的这么好呀?[/color][/size][size=4][color=#000000]      收我为徒吧,先生?[/color][/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15-7-9 11: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i=s] 本帖最后由 王根生 于 2015-7-9 11:16 编辑 [/i]

    [size=4][color=#000000]      “顶好就选昆明湖,其次是北海。朔风吹着,湖面上的冰都冻蓝了,裂着曲里拐弯儿的长口子,踩上去,嘎嘎响。甭担心,掉不下去!”这口语用的多地道。
          “别想戴望舒的雨巷——北京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比巷子宽——即便空间窄,来来往往的人,也会给你一种宽气。”我记着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里面描写自己住过的院子,那逼仄的胡同,已经很难让自己的轮椅摇进去了。您写的是不是改造新建的北京?
          “就说泰戈尔来华在那儿小憩,徐志摩林徽因陪着,以及花枝间一炷一炷升起的佛香,满值得一逛。”短短的一句话,不经意间,把北京文化味道写出来了。随意而没有炫耀,好。
          “那菠菜,半人多高,出了穗,可,没筋儿,不老。”半人高的菠菜,我真是没见过,虽然我爱吃菠菜。西安要有半人高的菠菜,那绝对不成吃,老了。您写的我嘴馋了。春天有空去北京,我要找您,吃您做的半人高的菠菜。
          “与老先生作别,贴着报国寺的红墙往回走,月亮不是很亮,杨树叶子让风哗哗啦啦吹着。那时候,街上流过的人与景,都与我无关似的。捏着那几本书,想着老先生的那两句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伤感,眼泪泡着心般的难受。
        那一天,我是走着回家的,报国寺到中国戏曲学院,走了,一个半小时。”
          这部分写得好,融情于叙事描写之中,朴素而耐人回味。
          您写的蝉声,让我想起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蝉声描写:“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多干净,多美,多辽远。
          “我李婶儿好吧?您瞅瞅,这日子不禁过,一晃儿小四年了。”您猜我看到您的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想到了汪曾祺在一篇散文中谈到北京人好客好的奇怪,问人好,连隔壁的王大妈三大姨都问到了。您的文字中所写的是不是这么个环境?真逗!
          先生,您那秋描写人物对话可真是绝了。北京味活脱脱的展现出来。人物语言精炼传神,简直像话剧台词,具有动作性,丰富的潜台词。您的方言,太生动了,让我想到了写北京的几个文坛大家老舍 郁达夫 汪曾祺 林海音,您的艺术化的人物语言,以我只见,简直可以和他们媲美。我转载了,用在我的作文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提炼人物语言。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您的北京秋味是不是有些偏离了?您可能想通过人物语言展示北京人心中的秋味,但这样和您的整体风格就不协调了。我不知道您用典型化的人物语言写秋味用意是什么。
          看完了,您的文章,是北京的风俗画。我越看,越被吸引了。上完课,我急忙打车回来,为的是赶紧看您的作品。当年柳永的词《望海潮》引起了一场大宋和金的战争,那么您的散文《四季北京》让我上课都魂不守舍。如果我们大家全看了,保不定因为您的作品,让有些人上班迟到,那个时候,您的“罪”可就大了!您说您,为什么要写的这么好呀?[/color][/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发表于 2015-8-22 0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4]老师,我再次光顾您的文章,您的文章,让我恋恋不舍。您知道吗?昨天我给高三年级讲现代文欣赏课,就用的您的文章。您的文章让我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您的纯正的北京市井描写,像一幅速写话,不需要颜色。就已经活化了北京市民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特别是您高超的北京味对白语言,真是大手笔。我认真讲,大家庭的聚精会神,好像在面对着精美的佳肴,一时不知道怎么吃,吃那一块,都会破坏整体布局美。两节课,我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课堂效果很好,阵阵掌声。我非常希望,不是您的文章吸引学生,而是我的引导鉴赏吸引学生,但我知道,这是多么的荒谬的想法。您的文章很美,我充其量没有征得您的同意,给您的文章做了注释罢了。感谢您!
          我随后,给您的文章,配一组素描吧。[/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21 11:07 , Processed in 0.0882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