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剪烛西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 晚春轩主请进,子曰请进,爱好对联的各位请进,求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13: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9-10-20 13:49 编辑

          楹联“上句结尾为仄,下句结尾为平”的说法儿,虽然有普遍性,但没有唯一性,绝对性,排他性,与之相反.相异的形式不一而足。比如:
          人名对:“ 霍去病   辛弃疾 ”:上下句尾字全是“仄声”。
          又比如:相传梁启超去江夏拜会张之洞,张之洞出一上联要考查一下年轻的梁启超是否真的名副其实,他说:“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知其用心,意在试自己的才学,答道: 三教儒为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孺人,不敢在先,不敢在后”。张.梁二人的句子尾字全是“仄声”。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9-10-20 19: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0 18:14
    王爷这个更是突破惯例了,看来还是对仗第一,平仄第二

    这个顺序是明确的,不像张之洞问梁启超:“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9-10-21 12: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的发展,有的是“越来越深刻”,有的则是“越来越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不管“复杂”,还是“深刻”,都得“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切不可“主观.武断”,强不知以为知,更不可为了一己“薄”面,强词夺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或者是看不到“同类”事物之间的区别,或者是把“一朵”红花强分成两枝。

    点评

    看起来这里面学问深深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22 0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9-10-22 2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下中农有句谚语:"扬头的谷穗小,低头的谷穗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发表于 2019-10-22 21: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2 00:25
    看起来这里面学问深深啊

    过去讲《中国文学史》常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这话还有缺项,应加上清.民‘’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6#
    发表于 2019-10-22 22: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9-10-23 21:39 编辑

    楹联除了常见的“仄起平落,”不但有“平起仄落”,“仄起仄落”,而且有“平起平落”。比如:
    1.清.汪芙生赠金粟香:
       诗有万篇陆务观
       书成五笔洪容斋。
    2.电影演员白杨悼京剧大师梅兰芳:
       悼一代巨星陨落,举世无限伤心,
       辛满台桃李新生,梅艺万古长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发表于 2019-10-23 1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9-10-23 11:45 编辑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2 23:21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共泛宅,
    ——宅,入声仄。


           能看出“宅”是入声字正是我期待的结果。“宅”是“陌”韵,“澄”母,普通话中是阳平;还有一个与之在古音中同是入声,在普通话里同声母.韵母的“摘”字。"摘”是“麦”韵,”知”母,普通话中是阴平。在我的方言中,“宅”是平声,“摘”是入声,我想看看别的方言中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就把“宅”当做平声字放在栏目里,以期勾出回应。看来有些响动,下一步将着眼于音变的原因:是因为声母,还是韵母,或是受现代话里之同音字的影响,或另有原因。
          “同泛宅”之“同”是我误打成“共”的,曾文正怎会犯如此低级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8#
    发表于 2019-10-23 1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2 23:26
    诗有万篇陆务观
    ——陆务观,这里不仅作为人名陆游和洪容斋相对,观还借用了道观的意思和斋相对,都 ...

    陆游,字务观,秦观,字少游。“观”:意为“看,如:走马观花,坐井观天”;“游,意为从容地行走.闲逛。如:游园,游览”。陆务观的“观”,即使当名词用,也当‘’景象”或’样子”讲,用不着借“道观”的意思,还得变音成“去声”。
    太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9#
    发表于 2019-10-23 12: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2 23:47
    按启功先生的说法,还有清代子弟书,这里故事多多,改天和王爷细聊。

    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0#
    发表于 2019-10-23 1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2 23:27
    所以,这两个例子其实还是标准的上仄下平联。

    通过曲解,歪解,第一联想认它是上仄下平也无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1#
    发表于 2019-10-23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3 13:47
    子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在这里喋喋不休呢。其实,观的“看”义,古人最初也是读仄声的—— ...

    观:音阴平(guan 1)时, 《说文·见部》:“谛视也“;《广韵》:”古丸切“,平声,桓韵,见母。
          音去声(guan 4)时, 《尔雅·释宫》:”观,谓之’阙‘“。《广韵》;”古玩切,去声,换韵,见母。
          “喋喋不休”不是缺点,是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的表现。只不过有些知识并未十分弄清就急于发表意见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2#
    发表于 2019-10-24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9-10-24 12:30 编辑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3 23:04
    从《康熙字典》看,旧韵作“看,视”义,平仄两读。
    古玩切,官去聲。头条。
    又【廣韻】【集韻】古 ...


    就”平仄“两读来说,都算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各取所需即可,并不需要所谓的“借义变音”来助阵。”借义变音“不但助不了阵,反而小白龙穿裤衩——露出马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3#
    发表于 2019-10-26 13: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3 18:27
    启功说,子弟书的作者们多数都懂诗词,。我发现,早期子弟书很多用平水韵。还有,子弟书每段之前都有“卷 ...

           启功说得有切身体会,因为他本身就是八旗子弟,且是高贵子弟,据说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子孙。《子弟书》是兴起于雍正.乾隆时期供八旗子弟自娱.娱人的一种曲艺形式,创作者基本上是八旗子弟。清代教育,尤其是统治阶级子女的教育,经过“康熙盛世”,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由这些受过很高水平教育的子弟们编撰出来的东西,不让它水平高也很难。这是它与汉族曲艺在文字.词语上明显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4#
    发表于 2019-10-26 21: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6 13:40
    是啊!现代的类似曲词往往粗俗不堪,令人叹息。等我有空再和您聊一点子弟书曲词。

    听说过”子弟书’的人不多,了解.懂得“子弟书”的人更少。我期待着向您学习有关“子弟书”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5#
    发表于 2019-10-27 22: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7 00:56
    子弟书的唱法现在基本上失传了,但是子弟书的某些篇章还借助于其他鼓曲形式在演出。
    子弟书的每回(大约 ...

        有比较才有鉴别,从所引资料中可以看出“子弟书”创作者的文化涵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6#
    发表于 2019-10-28 1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7 22:49
    比起当代作者,包括诗词作者的大多数,高明多了!

           近几十年来,曾经冒出过十来个所谓有成就的诗人和他们自命的新诗体,可惜无人喝彩,有的成了笑谈,有的连”笑谈“也算不上。即使是获得了“鲁奖”,那又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7#
    发表于 2019-10-28 22: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8 16:01
    什么都是忙着炒作,出人才,出诗体。。。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

    连铲子都不会使,却偏偏自以为抄术超过年广久。结果“傻子瓜子”没抄出来,倒把自己炒成了“傻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8#
    发表于 2019-10-29 23: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8 23:58
    现在的书法,国画。。。简直看不得,诗词也差不多,或许好点。

    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现在的人却诗不入心.书不入流.画不入眼,号称三不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15 06:15 , Processed in 0.1071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