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江南达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扎什伦布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寂原清叹·《乡间杂诗》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六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昔年吾《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有“清叹”一绝云:

田园诗趣本多少!
物力维艰活命难。
童子性情原豁达,
愁眉亦锁对春山。

其已将当时虽身处美丽自然环境、而人生际遇则颇为无奈之客观情形尽行道出。近日,忽又思及何不以之入画,遂当即为之。只这非是直接表现人物之作,说到底,不过略会其意而已。诚如画中所见:一派晓色笼罩下之荒美山原,薄云浮动间,庄田皆似睡若苏。庭院一角,晨鸡悠恬漫步,瓦堆儿(当地人习惯预烧备下待有条件时建房用)索寞地囤积于斯。屋檐下一人扶廊柱而立,象是怔怔地眺望着眼前这片迷茫杳荡的春日原野……画径直题作“寂原清叹”,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了诗之意境。整个环境大貌,当然仍是采用自家最为熟悉之处,唯只保留一些关键景物,而将其余无关紧要者悉数“剔铲”去了。似这等表现方式,究竟是否恰到好处,作者自己说了,肯定是不算的,全得由读者诸君评判裁决。不过,想来这亲身经历且是感受至深之境事,由其自家先得诗意而后更以丹青翰墨予以发挥,这,毕竟总也该是画道中一条小有意思之路罢?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为了有助于各位理解昔日情味,另将两首当年在北大中文论坛(堪叹今已关闭)上颇得好评的小诗亦附于后,也仍将描述其地事境之文字附上一段——


·荒月记趣·

天地复欣春满枝,
人间饥馑每当时。
独存清志岂为意?
常踏落花吟古诗。


·春晨·

夜来疏雨断檐牙,
小浥轻尘润李花。
唯我叹收吟咏意,
乘将湿土种南瓜。


选文:

   春天又来到了大巴山麓,沉睡了几个月的大地,象是一个有着知觉的巨人,被春风唤醒了。
  山乡的二月天是美丽的:充斥在大气中的阴霾经过那崭新的、朝气蓬勃的春光的荡涤,一扫而净,天空又焕发出了一种淡淡的、色泽柔和的明蓝。白云似乎从远方归来了。它们轻轻地飘浮在这片干干净净的蓝色天宇上,娇嫩而慵懒,就象是一群胖乎乎的就浴的孩子,陶泳在温暖的泉水中,充满了生的喜悦。它们有时又堆叠在洒满阳光的青山上,象是给每一座山头都戴上了毛绒绒的帽子;有时则又轻盈袅娜地环绕和游动在山谷间,象是一些文文静静的姑娘在捉迷藏。在响彻欢快的鸟鸣声地面,万物都复苏了过来,千百种难以叫出名字来的山野植物,借着各自长期被压抑了的生气,一齐勃发起来,并很快地就把它们的绿色军旗插遍了千山万壑。杏花、桃花、李花和油菜花相继开放了,村原浸润在花的海洋里,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沉醉的花香。花间,处处是翩翩飞舞的粉蝶和嗡嗡叫嚷的蜂群。各种各样的小虫子们,象是也喜欢热闹的场合,它们活泼地出没在绿茵茵的草丛中,有些还发出种种或高或低的鸣叫,就象是在为眼前这生机勃勃的万物竞争喝采助兴……一场春雨一过,这个熙熙攘攘的大自然就更加壮观了:无数雪练似的水流,巨细不等,纷纷都跳跃着从山上扑下沟壑,或者从四田的排水口次第降落到下面的田里去,那哗哗的响声,和虫声、鸟声以及因为这及时雨而也感到高兴的鹅鸭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阙蓬勃昂奋的春之奏鸣曲,萦绕和回响在蒙蒙的烟云中……
    ……置身在这无边无际的山乡春色中,感觉精神格外清朗爽快。尽管他眼下所过的那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同他身处的这种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极不和谐,但他却仍然被这后者深深地感动,因而始终保持着很好的兴致。返队的第三天,他开始出工了。现在队里的农活还不多,主要只是管理一下旱地里的作物和收拾一下因春水骤发而崩缺了的田埂。他每天都和农民们一道,辗转在队里的每一条沟和每一道山梁。收工回屋后,他就按照他那种既定的方式过活。他在早上天刚亮的时候就起床;干完那点家务事和吃完饭(今注:黑乎乎的“和和子”——干菜渣、干苕粒为主,且是能够保证的话,已称万幸!)之后,他或者是练上一会画技,或者一时兴起,拿上一本古诗选,到院坝边上刁家的那株老杏树下,踏着地上的落花读上它一会儿。白天工间小憩的时间,他坚持画速写,有时画人物动态,有时勾上几笔他觉得最有趣的那些山野景物。——同时也还不放过身边凡是可以用来作为燃料的那些东西。夜间,他早早地就关上房门(今注:这季节,大家都是没资格、不作兴吃晚饭的,须忍饿到明早),依然伏在油灯下,或是钻研一下有关绘画的书籍和图片资料,或是加工整理一下当天在野外所画的那些速写,这样直到隔壁上魁元一家都早已阒无声息之后,他才想法热上一点水来洗洗脚,然后再靠在床头上读上个把钟头的古诗词。……这种日子,他过起来一般倒也感觉怡然自得。不过,有时候,这主要是在他又累又饿或猛然一下意识到自己的可悲处境之际,他也会突然变得烦躁不安。每逢这时,一种极其强烈的要求改变自身的境遇的欲望便整个地压倒了他……


(《红尘心蜕·乡中苦斗》)



(总 1096 篇之第 964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09:43:21 | 只看该作者
朦胧三月忆·巴山深处待春耕(《乡间杂诗》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六十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当日在乡中,凭高静看人间四季递嬗。年年春来之际,大化景观去苍凉而呈佳美,诸花渐次开放,嫣红姹紫,丽粉柔黄,端是使人目不暇接。而每每此时,吾人这现实生活,却又极其艰困:一方面正值春荒,另者还须在此情形下,为下一季那渺茫的希望,咬牙发狠苦干……终于,有朝一日日常处境稍好,则却又只已应古人之语:“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不过话虽如此,其实认真说来,这春去毕竟非是全无踪迹可寻的。吾离乡后追忆当日情景,尝有小诗一首曰《朦胧三月忆》。道:阳雀声中耕事毕,阴田渐暖早秧稀。一朝岭绿春深后,憾对残红作地衣。其既已隐约描述出彼时自然音韵形色与己心之幽思情味。今独取诗之后二句为画以飨读者。及至兹画成,转念箧中犹有它诗记录当时相关感受,遂一发藉此丹青翰墨,另作一幅名之曰“巴山深处待春耕”者同附于是。其画满纸烟云缭绕,色光亮白,倒也颇具彼时体察得来之生活形态。此干脆亦将全诗贴上,以利读者诸君观赏玩味——

春水

鸿濛烟雨初收霁,
百岭千陂发水声。
弥漫平田奔下壑,
巴山深处待春耕。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

(总 1096 篇之第 965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8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巴山场镇(《乡间杂诗》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六十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巴山地区,所谓“场镇”者,即为乡民赶集之处,当时多是公社一级驻地。因客观地形缘故,这每个场镇,面貌亦多种多样。自然,吾辈所最为熟悉的,不过也就是本公社的那个了。今日回想起来,真真是难以说清,自家曾在那场镇上,有过多少的困达与悲喜!然而说归说了,纳入这山水画道,毕竟一切有关社会人生层面的内容,也只能是作为潜在之物,蕴含于画境深处,则表面上,仍当得依托于造物外化之形形色色本身。另,既是单以之为画题,似也不该是过于囿于一己所感知的“个体真实”,终须是要取其“典型形象”来加以描述的。离乡既久,远岁观感积淀且发酵于心;一日,暗自吟得七言律诗一首,径名之“巴山场镇”。曰:

坐岭骑梁据地形,
依滩傍壑枕涛声。
松椽柏檩尽青瓦,
木板沙砖多素棚。
攒聚烟墟隐迟暮,
绵延荒坎入新晴。
一逢二五当场日,
人气蒸腾物意亨。

其固已将彼地诸多场镇之基本特征概括到位矣。日前,又欲以之为画。而一经提笔,则浮现在眼前的,却仍是难脱那“本公社场镇”之大貌。至此也管不了那么多,只顾信笔画去,既不刻意摒弃直观感受,也不拘泥于实景。移时间遂得此示之画。自觉还是颇具当地特色,亦是暗合“吾社”地形、尤其是“吾诗”大意的。唯在考虑之下,还是并未将那“当场天”熙熙攘攘的景象画上乃至于如同“风俗画”一般,而只是姑取其“冷场”之感,以得场镇自身之势概。此已将相关事由尽皆道出,不再干扰读者诸君观画了。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


(总 1096 篇之第 966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3:45:28 | 只看该作者
淡荡春烟弥岗岭(《乡间杂诗》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六十七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所示两帧题作“淡荡春烟弥岗岭”之画,其题名仍皆来自吾《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无题二首》之首句。第一帧,画境全依原诗“其一”来。诗曰:淡荡春烟弥岗岭,清芬野楝漾心房。置身斯境情无奈:十道长田独铲光。似乎已将当时之清丽自然环境,与自身为求生存发展所致之莫可奈何,都已含蓄委婉地道出。本还有首“其二”,更为触目惊心一些,但这毕竟非是连环图解,且也得顾及山水画图本身的美感要求,就不再涉及它了。姑且只将诗句附录于文后,以便了解当时生活实情罢。而这所示之第二帧画,虽亦同用该题,画境却完全不同的。那也是自家在乡下另一事境中得来的意象:吾独行山野,周遭岗田曲回环绕若巨大漩涡。春之草树,纵然稀疏,则已微见新绿;四田却悉数皆是空的,只是关满了水而已。放眼远近坡岭,群山众壑,尽如轻笼薄纱,其间亦蒸腾着淡淡的烟雾。咳,多么难忘的景象!如今敲写这点文字的时候,适逢吾辈“上山下乡”整整四十二周年的日子。回想四十二年前的今天,此身迷惑且又感慨地走在春光明媚的大巴山山野上。四下都开满了雪白的剌梨花;空气清新得使人糊涂。当时自己身为“插队落户”者中的一员,正在当地农民的接待下,从达县碑庙那路,溯河朝着我们的庆云公社走去……转瞬间这么几十年就过去了。自己也从当时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现今这么个既已退休在家的行将垂暮之人。唯幸既已将一生一世对这生命历程的诸多感受,全数转换成了其规模尚属可观的诗文书画。今也幸而借着这计算机网络,与读者诸君结得此缘,平白占据了诸君这许多时间,使一路随之前来观玩吾辈这些平淡无奇的诗文书画。趁此机会,向诸君表示谢意并致以敬礼了!


附——

其二

田坎悠悠沐艳阳,
吾挥热汗累难当。
蚂蟥堪恨复钻咬,
拍捉除之慰己伤。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


(总 1096 篇之第 967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1:12
  • 签到天数: 34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5#
    发表于 2019-12-26 11:55:33 | 只看该作者
    再来拜读这个连载,西藏的文化历史之厚重,令人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7:26:3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并感谢先生!

    南麓旧景二帧(得自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六十八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近日偶尔与荆妻游走南山,又由黄桷古道一线归游。经山王庙遗迹,见其久在施工之处已然完工,却原来并未修复那庙儿,倒以昔日之川黔老路为主题,建了座驿亭在那厢。而侧畔陡壁根脚有一洞穴,其上则将向日掩藏在草树丛中的题字剔补填写出,记得好象是“古驿斜阳”几字罢,亦果是有几分意味。其时春日明媚,放眼周遭,岗峦林树,俱在一派朦胧柔黄间。路旁刚砌成的条石栏杆外,有硕壮老榕新发嫩苞,纤细碧桃繁花将残;崖坎低洼处,一群溜鸟的老者消闲地待在林下,那笼中的鸟声,竟远比野山之鸟鸣来得更加放纵无羁,委实也给整个环境,平添了好些生机与幽趣。既得这感受,归家后,吾为此《驿亭今者傍春山》一画。与实地相较,自然是将过繁之林树,删除了不少,以突出其古驿之荒落气氛。另有一幅题作《但得仙峰傲俗尘》之画,是为途经此径下段得来,亦是在原有景物外,也添了几分新的气象。其山阴之处苔树润泽,白云静绕峭拔之峰,且是巅峰之上古观大殿飞甍朝天,整个与前画所示之境,全然又是另一意味。兹将画同附于此,以供读者诸君藉此亦闲遣情怀。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今者拾此,其人生新的慨叹,亦鲜有所知者。


    (总 1096 篇之第 968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9:47 | 只看该作者
    晓月未残星有光·《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六十九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面对这幅题作《晓月未残星有光》之画,吾人不由摇头默笑,腹内亦自暗暗叹息。此是昔年吾辈乡村生活中一个颇出于无奈的场景。那是1975年国内“左”至无以复加的时期。虽现实生活极端艰难且是具体,但那各种不着边际的“高调”,却是吼唱得震天价响。就以这儿所涉及的小事为例罢:当时,上方规定各村队天亮之前也必须得有“山头广播”,以宣扬“革命方针政策”。而象这种事,老实说,以普通农民立场看待,诚所谓“无欲无求则自刚”,满可以置身事外;因而这事,自然也就落在了“有欲有求”——欲求改变自身现实处境——的全体下乡知青及一部分回乡知青们身上。本队当时的现状是:尽管也有个别回乡知青,但其因很有自知之明、不甚“好高骛远”,倒是甘愿就在故乡踏实为人,因此也就并不想要积极地作什么表现。依咱这人的心性,倘事情止于此,自家也决不可能还去多那窝心甚至恶心之事,硬要赶上去,搞啥“山头广播”了。然而偏偏一同下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且是时时都同被乡民们提起的人:身边的那位伙伴,却觉得肯定该是咬着牙都得象那样去做。——凡是明白人,皆不难看出,既象这样,假若自己不跟上去,事态又将会是怎样,所以,也就只好真的是咬着牙,跟上前干呗……可要知道:那是在原本便已苦累至极的状况下啊,这平白又将起床的时间天天都再赶前一小时以上,还跑去那荒冈上端着话筒“扯声卖气”地做那事,这份苦楚,真真是可想而知。好,既已说明原委,一切细节,似不用再啰嗦了,留待读者诸君观画时自行推想罢。这儿只是将画题所属的那首七言律诗(当然仍是自己《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的)整个附上,以助于了解一点相关情况——

    山头广播

    晓月未残星有光,
    喇叭嘈杂漫沟梁。
    鸡声四处作惊应,
    人语三遭成笑腔。
    嗟尔知青充积极,
    诩吾农汉实疏狂。
    回心细想亦无奈,
    转骂何来屁文章。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为了有助于各位理解昔日情味,亦另将昔年描述其地事境之文字附上一段——

        ……
       洪波对同伴最不满、同时也最是感觉无可奈何的一件事,还是方春庭一回来就发起什么“山头广播”这点。本来,在此之前,大队对各生产队就有这个要求:每天黎明时,各自都在就近的一个小山包上,用传话筒向社员群众宣传一下批林批孔运动的伟大意义。不过本队始终都没有把这项工作抓起来过。而此次方春庭一回到队上,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争取“政治表现”的机会,所以立即就着手搞起了这件事。他不管究竟有没有人愿意去听那种连篇累牍的“宣传材料”,每天清早都拿着上面发下的文件和队里的那只传话筒,去到那位于本队中部的一个小坟包上,哇啦哇啦地吼读上一气。
      洪波从心底反感这一类虚伪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宣传”。他一听见那些喋喋不休、漏洞百出、完全没有一点说服力的假话,就似乎感觉得自己连脑袋都变大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前段时间他一个人住在这儿时,尽管也明知这是一个“挣表现”的好机会,但他都绝对不愿意去招揽这事儿。然而这时他却是身不由己了。因为他明白,两个住在一起的知青,如果一个对“政治宣传”十分热心,另一个却对此表现冷淡,那么将会产生怎样一种后果。于是,他只好窝着一肚皮火,也开始干起了这件差事。他和方春庭一人一天轮流着干这事。出于气愤,他想,他要干,也就要比对方干得好,才行。他也真做到了这点。他每天都按时上坡,选择的时间早晚也比较恰当。而方春庭呢,在这一点上却把握得特别不好:心血来潮的那一天绝早就打着一把手电筒去读那些文件,以致影响了农民们的瞌睡,使他们感觉不快;有时贪起睡来呢,却又很晚都出不了门,甚至干脆顾不上这事,因而又引起农民们的笑话……而两人能够搭成一人一天去作这事这项协议,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队里觉得这才公平,其二呢,事实上也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天天都来煮这大忙时节的“早早饭”……
      整个地说来,本队的社员群众和干部们对他俩的这场“竞赛”有如下评价。
      住在山头广播点正下边的汪永乾笑道:“唉,两个知青,为了想回去,硬是拼着小命在干罗!不光白天黑夜的同我们一道搞‘双抢’,清早巴晨的,还要顶起星宿,跑到观山坡上去,象鸡公打明样的叫上半天!可怜,——依我说呀,光看在人家这一点上,都把人家两个弄回去算喽!”
      文谢天说:“好象他两个还是比起在干哩?”
      方二菊接口说:“那不是么?我早就注意到了:每回,只要老洪哪早上稍微出去早一点儿,第二天早上,老方保险就要比他出去得早得多!”
      刁耗儿说:“反正我说,这也不能算是积极!不信你们看,只要考学那事一过,保证他们就没得恁好的精神了!”
      上魁元纠正他的同族兄弟的话说:“老弟,也不要恁概说;换上你我,也是球一样,——人嘛!”
      陆队长笑嘻嘻地说道:“我只在想,可怜老洪跟老方象恁个吼一歇,干一歇,不晓得最后好事儿到底落不落得到他两个头上呦?不要又象去年那样,到头来,还是大队干部些的舅子老表,才有搞头!”
      后来七队搞起了山头广播的事传到大队干部们耳朵里。他们都象这样说:
      “那两个知青还是对。其实,我们做这些工作,早就该依靠他们!”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下去,洪波和方春庭都明显地拖瘦了好大一圈。眼下,他们不光是在外面忙,而且一些家务事也非得及时处理不可:自留地的麦子早就该割,红苕地急需快办出来,豇豆、四季豆也早该上架。事不得已,于是他俩只好从百忙之中专门抽出了将近两个整天的时间,加紧地处理完了这些事务。使两人稍感庆幸和欣慰的是,最近一直还有着一些胡豆杆、豌豆草和麦秸可以供他们烧,否则,还得要在这种情况下,花上很大的工夫去弄柴……

    (《红尘心蜕·乡中苦斗》)


    (总 1096 篇之第 969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09:49:32 | 只看该作者
    村小·《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七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在乡下时,另有一较为深刻之印象,那便是对遍布于各社队的学校的。当然,细分起来,那乡村学校,社之校,一般都为“完小”,甚至于还带有“戴帽初中”;而队之校,则基本只有小学阶段的中低年级,习惯上即被人称之为“村小”。知青在乡下时多有在各级学校代课者。咱的情况多少有点儿特殊:虽是后来被当地所谓“区高完中”弄去代课,最后还正式“入编”了,可在此之前,却无论在社在队,那是都没有过份儿的。不过听说本大队情况似乎也与它处不大一样:或许是当地领导格外看重“教书育人”(也可能仅是“教书领薪”)之神圣权利罢,反正,说是自来就没有过知青进校代课的。而这所说的“校”,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啊!据自己先后从旁对好些所这种乡村微型学校的了解,发现其实情况大致都差不多的。多年之后,在《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自己曾有过一首径直名之曰《村小》的七言律诗,特地对那学校作过描述。现不妨就将其录附于后,以作为对这儿所出示的同名之画的大体注解。当然,诗与画毕竟是不可能一一完全对应的,就姑且让二者彼此都为对方提供或拓展让咱人想象的空间罢。相信这一点,也毋须在下再对读者诸君多说什么了。

    村小

    黄泥院坝宽三丈,
    四面皆空哪用墙。
    一处歪斜炊爨屋,
    几间伧陋读书堂。
    师尊或作夫妻店,
    学子多排兄弟行。
    却乃人文滥觞地,
    滋毫发墨逸幽香。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纯粹为远忆当年所见乡村“学堂”最基本的面貌与作用。而至于说到每个时期那“学堂”所贯彻的“教育方针”为何,以及教育实效怎样,则显然都不该是可由这样的文图得能议及的了。


    (总 1096 篇之第 970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6-22 09:17
  • 签到天数: 261 天

    [LV.8]以坛为家I

    29#
    发表于 2020-1-21 11:52:3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11:29:58 | 只看该作者


    因疫情自我"软禁"在家,静静反观己身翰墨艺史…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b40069d7abd5770#r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3:03:10 | 只看该作者
    再度于自我“幽闭”中回眸反观远岁(整整四十年前了!)之己作。彼时也,图文中既言,乃己身当之“告别以往而奋进于未来”之际;则时下,复又恰值吾整个华夏民族“咬牙冲关”之当口。思之,二者宁无半点关联耶?尤其这原本依次所发之帖今却恰逢于此,内中全然便无半点“天数”耶?甚有意味者,其篇目序数竟可巧就为“66”,——唯愿我国民,皆能“铆”(武汉人语)足了劲,顺顺利利地冲过这道难关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b40069d7abd5770#r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2:11:06 | 只看该作者
    春麓喧嚣长湖静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今,吾人终至亦参加“退休人员”组群活动矣。此原属事之必然,不过乃淡定其性,坦然自若面之而已,固毋须多论。只今春这次活动,也是在那南山之上。小酒之余,与当日同事中一相善人士,信步来至山间一处。此却即为昔年所谓“南山水寨”,吾亦尝在这“画中游”中提及过的,而今则重经打造,另具一番情致。吾与友士沿绿波微漾之湖堰徐行,既于水畔三二阁廊内小坐之后,更在坡岸高处,松风抚拂之半崖间,一座木亭内,再坐信意闲谈。是时也,远处可见春阳灿烂,且可感知那“南山公园”一带,人声鼎沸,宛若赶场之日。则近前一派清荫之下,麓岭沉静,堰水空明,沿岸草树,休论是出之自然抑或人工培植者,尽皆突突繁盛于天地间,满含那难以遏制的青春生气。置身于斯境,心之感慨,亦自不消言说;即使只这身为画者,对此乃也颇得其题意焉。于是归家之后,遂以《春麓喧嚣长湖静》为题目,作了幅莫约六平尺大小之画。自觉似也有些意味。当然,这所谓有些意味,即指非是以人间常见之“图式”来对待这真山水了,终是有点切实感受在内中的。想来,读者诸君久已惯见吾画,亦已不消吾辈多加解释。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春。今不觉已至2020年惊蛰时节矣!因疫情肆虐故,此帖连载中断许久;眼下“虫儿既醒”,吾辈亦将此事续上。

    (总 1096 篇之第 971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1:36:40 | 只看该作者
    霾下清江万古流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二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甲午春月,家事烦扰而吾人力殊难以制。一日,与荆妻相言,莫若趁此好天时,还是就近外出散散心罢。遂于小区门外,乘大巴车由经滨江路一线,径直来到朝天门码头对岸,一般公认最宜于观望重庆城市景色之处。此地有某住宅区,当日自家购房时,也曾就因这观景绝佳而颇动心过(彼时房价毕竟远低于今),后却终因立足现实,还是主要从生活与工作等方便之因素出发,选取了现今之居所。记得“改弦易辙”的当时即曾笑言:想观这景,总是很容易的,一车就坐过来了。而今则堪称是正好应验了这话。时下,恰值夜雨初霁,天空虽笼罩雾霭,然而空气已令人觉着十分舒爽。尤可称庆者,尽管身后不远之处即有车辆不断驶来驶去,而这落英缤纷的岸坎边,行人却非常稀疏,甚至是难得见到一二人影。若此,伫立于那新建成的青灰间彩旧式廊楼前,放眼周遭,但见鸿蒙天宇之下,我重庆山城雄阔兼以柔秀,依山傍水,静静地存在于斯。两江行将交汇之地,业已合拢建成方要通车的东水门、千厮门二桥,显然亦为这整个景观平添了亮点。而远远隐约可见的禹迹涂山、慈云僧尼寺、前法国水兵营与一些民国时代的旧建筑物,连同稍近江中的“呼归石”(仍与大禹治水传说有关),及已渐废弃不用的老式趸船……等等散见之景,多少也为之增加了些较为厚重的历史文化意味。身处如此开阔的环境中,吾人顿觉精神异常清朗。与之相较,这人生何其渺小;且尤其又是,吾人生活中的一切不尽如人意处,又真是算得了个什么呢!凭这感觉,归家后,得此《霾下清江万古流》一画。画作纯以大写意成,力求在粗放疏略中得其相对精准之感。搁笔而觉甚称己意。或许读者诸君并不太明白,其实就这刻意把持着自家毋令稍有“画过”之画,方称是至难的。当然,就算是全以写实手法,细致地画出所见之一切,肯定亦可,甚或还可得到别的美感。但,那却毕竟不再是达某就此认定之画了。呵呵。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


    (总 1096 篇之第 972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1:54:16 | 只看该作者
    附:

    《世纪之圆,我影在画中》等五组文图(跨世纪左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b40069d7abd5770#rd
    吾每为画,皆盼有得。其得也,或得于画,或得于心。得于心时每常有之,而得于画时,心窃称幸。画者毕生每一时段,画作皆何其之多,而私心认定为“得”者,寥寥有数可算。但终又勉力不断为之,或求“心得”,进而更求“实得”。所谓“逐渐进步”,甚或称之“螺旋式发展”,此即是焉。今反观旧辑,其选存也,多乃彼时相对称“得”者,以与时下“有理无理”暂且存留之作有别。此原本似不难理解。而或闻有谓曰:“尔何不少为之,为便为之精品”。吾闻是言,若闻“尔盖楼不如直接便盖高层或顶层”或“作便作其代表作”之笑话者矣。彼诚属“站着说话不觉腰疼”,且更又何知这绘画创作、尤其如这“落笔无悔”之中国写意画作,其“得”也,原为多方面因素构成,又岂是全然可由一己主观意愿所可操控哉! ——己之微信帖《世纪之圆,我影在画中》等五组文图(跨世纪左右)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10:24:55 | 只看该作者
    抱鸡婆·《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幼时,尝见本家或邻家长辈,偶尔将那歇蛋“抱了”(欲孵小鸡)的母鸡,鼻中穿上一支鸡翅毛,说是如此这般,便能令其“醒”来。当时这小小的心中,暗暗地已觉得这事好象有点儿怎么似的,特别当看到有时还将那“顽固”之鸡蒙罩着眼,置于高绷着的绳索之上,任其频频摇晃受着惊吓时。但既见这也的确有效,且是见那鸡“醒”来之后,事实上也并没什么伤害,久之亦就习以为常了。但后来,在区乡生活时所见到的一幕,却颇感触目惊心,竟至于到今天也都还伤感地萦系在心头,一经想起,便隐然嗟叹。那是一天在场镇上,忽闻“咯咯咯、咯咯咯”的独特之声,旋即见一乡下老太婆,就正抱着这样一只鼻中穿毛的“抱鸡婆”,来市场上卖。稍知其情者,皆识这鸡“抱了”之时,不唯瘦骨嶙峋,而且其神情与毛色,也都不堪入目,如何卖得起价,——且倘若不是有甚特殊情况,又如何还会有这买卖之说!果然,当时有人便问及于此。那老太婆叹息说道:“这鸡本算肯下蛋的,一家称盐打油的钱,多靠了它。不是这回实在没法了,哪舍得就把它都卖了哦!”事既如此,情节已明;而观者们,未批评这老太婆心忍,大约都已算是能体谅人的了,谁又还有可能真个掏钱来买下这么只“抱鸡婆”呦。便是咱,即便当时是既同情那“抱鸡婆”,也同情这老太婆,但自家却也正值穷得叮当响、兜里可是连一分余钱都拿不出的。于是,就这么着,怔怔地眼看着这一幕:一个穷苦的老太婆,抱着这么只“抱鸡婆”,渐渐地从场镇上走过去了;且是耳间还听着那“咯咯咯、咯咯咯”的声音,由近至远……多年之后,回想及此,曾在《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写了这么几句:

    皆因歇蛋鼻穿毛,
    谁念无功多苦劳?
    仍为油盐身上市,
    阿婆抱我咯周遭。

        ·《抱鸡婆》·

    今因一时没找到别的画题,忽又念及于此,乃径直仍就以这诗题《抱鸡婆》再为画题,画出了这幅随文出示之画。画这画时,先曾想过,是否也该配上点什么乡镇街景或人物。可仔细想想,好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背景或陪衬,尽会成为多余之物,故尔全作罢了,遂便就有了这幅四周一片空白的至简之画,仅于画上题写整诗,类同于前代文人写意小品一般。自信尽管如此,读者诸君看了它,也决不会就没有一点儿感触。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而其诗之得来,却仍是要早个好几年的。


    (总 1096 篇之第 974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10:59:36 | 只看该作者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疫困”中埋头继续“滇西行”组画。此《隔野鸭湖远眺和顺古镇》,为昨、前日得来,尚未钤章与整理幅面。既附“作画适时手记”,不赘述。而清晨倚于床头,照例借助电子产品浏览此前之作,其得于1995年的《溪岗暝雨图》(《画中游》(正记)98-2)及1979年的《湿云催山动 天雨搅江浑》(《画中游补遗》43),令己沉思。早岁之作,其优劣自呈于斯,也不消说了。唯这1995年,虽是当时所书字儿嫌嫩,颇“连累”了一下画作,但似乎其画技本身,的确大上了一个台阶,且即使依今之眼光看来,也甚有可取处。现关键则是:咱今后致力的“画面感”,倒是偏重于哪方面的好?当然,今之“据实求境”,与当时的“凭虚求境”,终是没法强究短长。而好在日后“凭虚求境”(或莫如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共谋其境”)亦然大有可为,此“提醒吾心”便罢……
    同附此三画并相关文字(《溪岗暝雨图》为其文次附之图)——



    ·《隔野鸭湖远眺和顺古镇》(2020年3月)·


    暮霭之下,湖山宁静。此岸老树荫浓,滩涂平坦,一子垂钓水边,则隔岸麓原丘岭,场镇屋楼,并水中汀沙及舟艇与点景塔儿等物,俱一一可见。其幽淡紫灰色笼罩中的那些许云影水光,最觉细腻且是情味悠长。此果谓彩云之南真山真水也,观之有若实临其境,而细审其整体布局,终又非是可由照片记录或西画现场写生所能直接比拟;兼参以从容挥毫间所自然形成之笔情墨趣,确称另成一格。



    ·《画中游》“正记”98-2(1995年)·


    也不记是梦抑或是曾经为真了,乘木船儿泛行于浅曲深邃之山溪内。其时天色微晦,两岸峰崖,尽在若薄暝类细雨之渺浩间。溪畔乔松高柳,杂树散落,景色颇称幽丽。余醺然侧卧于船篷,觑着眼前这片冥烟杳杳的无尽溪山,耳间亦偶闻舟子不时所发虽呕哑嘲哳却不失潇洒自在之俚歌,一时间对己身所置这似真还幻之鸿朦世界,感之至深。是以有此《溪山无尽 天道曷极》一画。似乎同得之境,换取另一视象,亦得一《溪岗暝雨图》,兹顺带述之,并示于此,可作参看。



    ·《画中游补遗》43(1979年)·


    当时毕竟很想自家亦能题句,画出纯属一己的境界。此示之作,即系如此这般得来。客观地看,其句“湿云催山动 天雨搅江浑”,单说气象,还算是有的,而且确也堪称脱离了常规的那般风习。但,有鉴于那时对“对仗”的理解,就尚有欠缺,所以句子本身不能臻之至境,先天即已呈定势。然而话又说回来,这艺术形式主体终又是画而非文学,关键还得“玩出画味”,才是真资格的。今观此画,画面视觉美感、完整性及对意蕴的追求,似皆有可取;而且要说整体面目的与众不同,好象也都是有的。若说到其不足,笔力(画与字两方面)的相对嫩拙,这情况当然照样存在,也属老生常谈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自己心目中的“翰墨丹青之美”(特定时代与个人趣味的“国画美”),究竟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或致力,才是?当然,这是一生一世都在困惑、诱导、激励和鞭策驱动着自己的事,心有所念,笔下即自也留有其迹。这,已然是关注吾画的读者诸君不难发现的了。同时吾也心知:或许,诸君中亦不乏其人,暗暗还会觉得,如这儿的画,恐怕还比后来的,要“好看”些罢……







    趁晴好天气,却在阳台上又画幅油画写生玩玩。让自家记住这“阳台写生·2020 春”吧!其明艳光感,又恰与近二日所得中国画《寂林书院》(滇西和顺古镇得来)之幽森氛围两相对比。看看,它们像是出于同一画手吗?另,是时阿猫仍在一旁逍遥自在玩耍,偶然拍到它一张照片,居然就像是躲在暗地里,正用“潜望镜”甚的在观察咱似的……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1:26:51 | 只看该作者
    它山访友暮云飞·《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较之上文,相对不会那么沉重。题目《它山访友暮云飞》,仍得自本人诗作,而其诗乃仿步韩愈《山石》体韵,内容则表现自家知青生涯之一小小侧面:它山访友。整个素材本源于当时远行去区县屡经之地,前文尝提及之“熊家湾”一带;而既已为“诗境”,亦当与现实拉开距离。叙事之诗,转而仅为山水画,固然只能取其环境大貌了。然又因其毕竟有着“情节”在内,故尔画中物事,也就相对显得丰富且是翔实。如画中所见,那一派紫灰色烟霭笼罩下之高山阔谷、寂野幽田、平桥曲径,湍水荒滩,皆历历在目,不必细言了。请注意画之中部稍偏左侧,山路之上,隐约可见一人影,正沿路朝着左下方庄院方向走去,却将“访友”之题意点出。天上红霞,刻意作了夸张,以增添画中幽谲气氛,相信读者诸君可以感知。其余事体,吾此想想,也莫过于还是将原诗附上,更有利于诸君了解当时情况,连同品玩这画了。诗虽追步昌黎文公高古体韵,那内容本身,可是极其世俗化、甚至于“土俗化”的。特此申明,呵呵。


    它山访友
    ——步韩昌黎《山石》韵

    幽径坎叠苔露微,
    它山访友暮云飞。
    庭前木桥溪水足,
    芋儿叶大瓜豆肥。
    吾称友队条件好,
    以己观照乃见稀。
    友言且快食羹饭,
    粗谷杂粮慰我饥。
    夜深俱叹归途绝,
    平实恳语入心扉。
    天明相伴寻道路,
    晓月清淡迷烟霏。
    千红百紫花烂漫,
    则见药园皆土围。
    前川大瀑刷涧石,
    湿风冽冽侵干衣。
    知哥如此亦自乐,
    更或挣扎离人鞿。
    勉哉吾辈二三子,
    安得到老犹不归?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而其诗之得来,却仍是要早个好几年的。


    (总 1096 篇之第 975 篇)


    另附上一段咱长篇小说《乡中苦斗》描写这一带自然景物及相关情况的文字。当然,这次的“相关情况”,却是“访友不遇”——

       ……孟冬的阳光懒洋洋地倾洒在萧疏的山原上。还没有掉尽的、被寒霜打得通红的桐子树叶,星星点点地泛着片片赤金色光泽。洪波乍一离开呆得有点厌倦了的生产队,来到这片清气荡漾的山野间,顿时感觉得浑身上下一阵舒朗。他连跑带跳地赶着路,同时十分惬意地吞吐着朝他迎面扑来的柔暖山风。在公社转好粮票,并开上了一张身份证明后,他一气登上了云台场背后的那座高岗。
      翻过这山岗就是本区的达生公社的地界了。沿路的生产队都有知青。山脚下有两个住在一起的知青,原是兴华中学校宣传队的乐队成员,一个是吹单簧管的,名叫杜明,一个是弹琵琶的,名叫秦松林。洪波早就认识他俩;下乡以后,因为这两人偶尔也来赶赶云台场,所以他和他俩也有过一些接触。这时,想到反正是顺路——从云台到三汇那条乡间大路,正好从杜明和秦松林所住的院子面前穿过,——因此洪波一时兴起,便走进院子去看了看,并打算,如果那两人在家的话,就歇上一会儿脚再走。
      一个满身糊着黄泥,象是一只大花猫的乡村小姑娘告诉洪波说,“秦知青”和“杜知青”都上坡薅麦子去了。于是,洪波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含笑打量了一下这个看上去显得怪有趣的乡村小姑娘,便又上了路。
      前面是一道连绵一二十里路的大斜坡,一直拉向一座又大又荒凉的高山顶上。这座大山的另一面全是陡峭的石崖;一条羊肠小道,沿着奇形怪状的山石旋旋而下,在山崖间时隐时显。路旁的石缝中生满了始终被山风吹得悉悉作响的枯草。行将凋残的深秋时节才开的山花,或紫或黄,或红或白,疏疏落落地点缀在草丛间。在有些缠绕着藤蔓的青石峰下,缓缓地流着一道道半涸的山泉,泉水在天光和山影的反射下,摇荡着一种清幽而略带凄凉意味的苍绿色。整个山顶都滞留着一抹远望象是绸带、近看象是薄纱的寒云。无数的小松柏和几间大约是看林人居住的土墙小屋,影影绰绰地笼罩在那缥缈的寒云内,颇有几分隐逸意趣……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11:23:24 | 只看该作者
    小栈月升时·《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画中所示场景,却也在此心留下有趣且近乎温暖之回忆。那是下乡之初,首次回家过春节,独自一人在旅途上的体验。当时交通甚是不便,居然就这段也算不上多远的路,就还得在途中住上两晚。而这只是第一晚,尚未离开山乡之际。最是记得,那天兴冲冲地背着个小篾篼(里边当然都装的是为家中采购的一点“吃货”[可不是今之所谓“吃货”哟!]了,呵呵),到得达县碑庙,天色已晚。微茫月下,去到临溪一家小旅栈前;东家迎着,将这厢上下看了看,或是印象还不错罢,遂很是亲切友好地与这寒暄了几句,接着竟然就仍是以三五角钱的通价,给了个整整洁洁的单间给咱。于是,晚饭之后,夜深人静之时,自家倚在那简易的未经刷漆的白木床头,掏出本随身携带的手抄唐诗,十分真切地体验上了一番“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的古典式文人“羁旅”情味,以致至今记忆犹新……后来,不用说,咱那《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便也就有了相关之作。此画所据之诗,乃《旅途两夜》之其一《乡镇客栈》。诗云:小栈临溪称占景,叩门恰值月升时。东家敬我斯文士,素洁单间把钥匙。诗与这画,已将彼时恬然自得与愉悦甚至是侥幸窃喜之情披露无遗,这儿不再多说了,但请读者诸君随吾感受一下那般情致。而那诗之其二,说实话,则真的是极煞风景。本似不应也在这里展示,但想到不如此,又焉能完整显示吾辈知青当日之生存际遇,所以也就还是不揣冒昧,亦将其附上罢——

    其二·地区旅馆

    过府冲州真了得,
    此身沦落令人嘘。
    知青凭证才相示,
    ——浴厕道旁为尔居!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而其诗之得来,却仍是要早个好几年的。


    (总 1096 篇之第 976 篇)


    另附上一段咱长篇小说《乡中苦斗》(1980——2002年撰)内相关的文字。附带说明:文中主人公洪波此次独自相对提前回家过年,是因须赶回去参加哥哥在元旦节举行的婚礼,尤其是,那“家办婚宴”上,还亟待他背上这小背篼里的“货物”哩——


    ……启程回家的日子总算被洪波盼来了。二十八号晚上,他兴奋得差点儿一夜都没有睡觉;他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老是在心往神驰地设想着他们一家团聚时那种令人感动的幸福情景,并且还不时又忍不住把这情景自言自语地口述出来,以致同睡的方春庭都略带妒意地笑话了他好几次。二十九号一早,他象是一只打足了气的皮球似的,一下子就从床上弹下地来。他砸开石缸中那层薄薄的冰,匆匆地漱洗了一下,然后就忙手忙脚地开始煮饭了。在清晨那剌骨的严寒中,他不顾满口牙齿都在捉对儿地敲颤,又快快活活地为今天的启程哼起了一支接着一支的歌——老天爷才知道他哼的是些啥;方春庭在床头苦笑着说,他连半句都没有听明白。——饭后,他连在这儿多待上一会儿的心思都没有,立刻就背上早已准备好的行装,告别了方春庭和上魁元一家,正式上了路。
      他在云台开上了一张路途证明,然后沿着春天走过的那条傍河的小路,急急忙忙地向着石垭赶去。他打算早点赶去乘坐午后那趟去巴州的长途汽车(这是他早已打听好了的)。
      一路上,朔风席卷着山谷里的云雾向他迎面扑来,白茫茫的一片,十步以外就看不清景物了。那轮已经跨上了山峦之巅的朝阳,也被围裹在这团浑浑沌沌的大气之中,象是一个用纸剪成的苍白的小圆圈贴在那儿。沿河两岸,时起时伏的松涛声中,间杂着无数的千奇百怪的鸟啼,这一切,使人仿佛感觉走进了一个十分神秘的、梦幻般的世界……
      洪波身负的行李有好几十斤重。除了背上的小背篼装得满满实实的外,他胸前还吊着一个沉甸甸的挎包。不过,幸好昨天他已经把鸡鸭鹅全都宰剖了出来,因此这时他总算还减少了好些麻烦。
      正午之前,他气喘吁吁地赶拢了石垭。有点扫兴的是,由于元旦前夕来往的乘客太多,不光当天下午那趟去巴州的班车票早已售光了,连第二天一早的车票,也都预售了一多半。眼下从巴州到重庆已经通了火车。不过,听说每天只有一次车开往重庆,并且还开得很早,所以,坐明早上的汽车去巴州,他原先的计划实际上就已经落了空。
      这个没有料想到的新情况使得洪波很是气恼。然而这也是毫无办法的事:从这儿去巴州实在太远,徒步跋涉前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今晚他就只好在这儿住下了。
      买好车票后,他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全部资产,——除了购买火车票的钱以外,维持两天最低标准的伙食和支付两个晚上的下等旅馆住宿费还是行。为此他稍稍地松了一口气。于是,他先找下住处,并寄放好了行李,便朝着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食店走去。
      整个下午,为了消磨时间,他都在枯草丛生的河岸上画着速写,直到暮色降临到这个山环水抱的小镇上来以后,他才又去吃了一点简单的东西,然后回到旅馆。
      他住的是一家位于镇边上的、由一个生产队开办的小旅馆,设施非常简陋。不过,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店家分拨给他的,居然是一个小小的单人房间。对此他十分满意。当然这也难怪:因为诸如漏风的墙、仄逼的用具和不舒适的床位什么的,他一年到头都在领受,所以全都不算一回事,而独处一室的权利于他来说,却是十分难得。于是,进屋后,他心安理得地掩上了房门,蜷上床去,顺手从衣袋里掏出了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那是一本薄薄的《唐诗选》,——就着煤油灯,开始低声地读了起来。
      他一一地诵读着那些诗,感到其乐无穷。当他读到杜牧《旅宿》那首诗时,他颇有同感地暂时把书合上了。
      “呵,‘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他反复地吟咏着这几句,细细地体味着诗情,一时不由得陷入了遐想之中。
      家乡的影子分外明晰地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那泛动着粼粼浅浪的嘉陵江,那苍翠的歌乐山远影,那座落在松鹤岗上的他的家,和他的母亲、婆婆、哥哥、妹妹、舅舅全家以及淳于扬、王举等亲友的音容笑貌,同时都在他胸中搅动和翻腾了起来,使他感到了一种浓烈得足以叫鼻子发酸、整个人都有点酥软的甜蜜。……


    ——————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76、小栈月升时.jpg (97.06 KB, 下载次数: 6)

    976、小栈月升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2:02:02 | 只看该作者
    己诗·步摩诘韵·《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七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唐贤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之诗,向来为吾所仰;尤因自家当日在乡下,有一常见景观,与之似颇有关联,所以对其一发感觉有味。此已为前文所提及。既若此,自家吟咏之际,亦不免斗胆欲试与之相唱和。兹所示之画,即依所言己之和诗得来。诗曰:

    宿雨新晴炊火迟,滤浆办饭饷山菑。
    薄薄瘦田翔老鹭,深深野岭啭雏鹂。
    院中一树发清槿,檐下三人收素葵。
    农汉与吾相言罢,花猫何故竟生疑?

    诗中将山乡特定时令下之生活情味,已作较为直观之展现。而此《己诗·步摩诘韵》一画既属“诗意画”,场景自当是尽其可能按诗中来。这亦已如画中所见,不多说甚了。唯此等画作,涉及较宽:又须有现实生活味,又须有所谓“诗意”,又须有己画之个人特色,又还得让人觉着其形其神,毕竟犹在某种常规范围之内……另外,画境之选取,虽自然也有其“生活原型”,但肯定已与之拉开相当距离。好,不干扰读者诸君观画玩诗与批评此诗此画了。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而其诗之得来,却仍是要早个好几年的。另,此诗原本不够成熟,且带有“打趣”的意味,画则向来只以尚未定型之稿自视之;而具体当作何表达,心中一直犹在斟酌。待几时着手“己诗(词)配画”这一事宜了,再行删改本篇目罢。
    又因今儿恰逢吾辈有关“乡事”的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顺带附上一点别的内容,自奠远逝之青春,并以供看官参阅。


    (总 1096 篇之第 977 篇)


    附:

    《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17、漠漠水田飞白鹭(1978年作画)

    这画题取自王维诗句,想来不消多加说明了。但画意本身,却完全与原诗无甚关系,倒是取自于个人在乡下时所日日面对的一个最平凡场景,仅是将其偶尔一现的瞬间摄撷下而已。此乃每每靠坐在咱那破旧八仙桌前,抬头斜望出去,房东家院坝旁几株久已为我所熟知的树:一杏,一梨,一枇杷,一棕榈,俱历历在目焉。背景则便是队里的一湾水田。冬寒时节,山中多雾。有时见那弥天烟云缭绕,漫目皆是一派灰蓝,竟恰与淡淡水墨间调入了点花青色相似。在此情形下,亦常有鸥鹭一类的白鸟翻飞于水田上空,故尔景观确也好看。当时即联想到了摩诘翁的这佳句,并想,待几时稍有空闲了,必是要将此画出才罢。其后教书生涯中,虽说不上真有甚闲,毕竟还能抽点时间以了此愿。于是一日搜览这心海中之芜杂意象,旋即眷属于斯境,遂如实付诸翰墨。画成,一度颇偏爱之,犹将其用作过彼年度自辑己作册页之封面。现不觉转眼间数十年去矣!或许就连这几株树,还在与不在,都很难说。而面对兹境,自己心中的感慨,又岂是这短短几行文字所能言清道明的?不过是略若提纲挈领,以利读者诸君闲观此画。



    另附:

    《 上山下乡“四轮”纪念 》
    https://user.qzone.qq.com/896274483/blog/1586917634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0:20:27 | 只看该作者
    旱夏-巴山累月天无雨·《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八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面对此示之画,当时那份生存之苦与难,悠悠地浮上心头。那是1975年的夏天,不光举国处于“极左势力”之强大淫威下,这人的精神状态倍感压抑,而且天公也不作美,一连数月干旱无雨,乃至于井田皆干,人畜的饮用水都成问题。对吾本人而言,尤堪叹者,平常年辰,每到此时,总还会因本县筹办美展,去到县城待上一段时间,则此时一概都为这干旱之故,所有活动全取消了。于是只得老老实实呆在乡间,干渴焦躁地苦熬着日子。记得那时每天都须花上些时间守候在崖坎下的井边,等候着井底之水慢慢地沁泌出来,然后仔细地舀入桶盆之内,再小心翼翼地端或提回,以供自身那最低的需要。唉,所以说,凡事平时还不大觉得,而一旦至此,反观之,方觉其便。想素常间,这井虽因处在大田包围之下,总嫌那水多少有点儿泥腥气,但毕竟整个是清汪汪欲满于井沿,乃何其可人哉!暑月每晚收工归来,都立在那儿冲它个澡,透凉之水劈头盖脸过身而下,那叫一个惊爽,亦委是别的语言所难形容……好,与之相关的其余情形,也不用多说,想来读者诸君俱是能够推及的了。所示之画名曰《巴山累月天无雨》,其干疏笔墨与赤橙色调,已将这主题道出。题款文字仍为己诗。曰:

    巴山累月天无雨,
    草树皆蔫地尽枯。
    叹我心田须沁润,
    井头苦待水微潴。

    ·旱夏·


    (总 1096 篇之第 978 篇)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诗得之稍早。仍顺带附上一点相关内容,以供看官参阅——

    《乡间杂诗·远年怀想》·律、绝三首

    乙卯仲秋志事写景

    纤云漫卷翳炎光,
    庚火退兮秋渐凉。
    过雨摇风枯竹树,
    迎霜承露旱池塘。
    垅头死茄灰犹紫,
    园内新菘绿带黄。
    独奋疲身轻唾手,
    吞饥咽渴舞锄忙。


    旱月

    炽火腾风卷昊天,
    千山万岭裂龟田。
    极阴凹背苍崖下,
    难觅涓涓旧日泉。


    “尝新”

    旱田龟裂天流火,
    将死茄儿若指头。
    却是尝新佳节令,
    一年白米得沾喉。


    《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附词二首

    谢池春

    柳絮飞时,
    乡镇每传佳语:
    隔云天、
    斯文会晤。
    俗生遂尔,
    又须成羁旅。
    所幸焉、
    艺中消暑。

    哀哉今岁,
    因旱万般皆阻。
    滞荒村、
    偕人共苦。
    睃穿枯井,
    一瓢何由取?
    叹池头、
    柳颓沙淤。


    甘露歌

    放眼四田无滴水,
    人心皆揣鬼。
    凝望青天有片云,
    祈愿尽如焚。

    社队公私双挂帐,
    收支两莫想。
    只盼今年犹赈灾,
    援救几婴孩。

    胸怀好愿休歇手,
    百担穿梭走。
    沟底浊羹瓢上浇,
    回挽我枯苗。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9 00:44 , Processed in 0.0966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