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方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成之老师关于邻韵通押等问题的论述供大家参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23: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平水韵》:是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的一部韵书(其书今佚),因其刊行者为宋代平水人刘渊而得名。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也就是至今习诗词者常用的古韵
        《词林正韵》:是在106个韵部的《平水韵》之基础上,由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韵书,是依据宋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成,共分19个韵部。
        《新韵》:一般是指中华诗词学会试行的《中华新韵》14韵部,也就是按照新华字典的现代标准读音而押韵,或称之为今韵
        目前诗词用韵实行双轨制,一般的规矩是使用《平水韵》与《词林正韵》,反之,则须加注(今韵)或(新韵),只是为了区别两种不同的规则,以便读评。古、今韵两种规则不可同时混用,若依古韵,则须正确使用入声字,入声韵部不能与平、仄声韵部通押,入声不能平用;若依今韵,则不存在入声字,也不存在地方方言,必须坚持同韵母同韵,不能通押或借韵。这样作的同时,也可养成一个为诗严谨的好习惯,对遣词炼字更有益处。
        个感,《平水韵》只是依照唐代及以前的读音习惯而整理的,而语音流变到宋代就不一样了,所以才又有了《词林正韵》,宋诗即有不合《平水韵》而合《词林正韵》的例子,由此可见,现代律绝是应该可以依古韵而邻韵通押的,只要符合《词林正韵》即可。如:
        苏轼《次韵答宝觉》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又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而末句押【十四寒】韵。)
        杨万里《闻莺》
    晓寒顾影惜金衣,着意听时不肯啼。
    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首句借【三江】韵,后两韵押【七阳】韵。)


        关于律诗是否可以邻韵通押?也有变通的方法,即孤雁入群飞雁出群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等几种格式:
        1孤雁入群格,又称为借韵。律诗中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如果入韵,其韵字不一定与以下其他韵字同一韵部,使用邻韵字也可以。
        2飞雁出群格,亦称孤雁出群孤鹤出群。即尾句所押之韵,不在同一韵部之内,而与邻韵通押。所谓邻韵,指的是韵部排列相邻而语音又相近的韵字。(个感,符合《词林正韵》即可。)
        3进退韵格,邻韵通押格式的一种,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同韵,第四、第八句则用邻韵,一进一退,相间押韵。
        4辘轳韵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的第二、第四句同韵,第六、第八句用邻韵。如先用【虞】韵,后用【鱼】韵等,唐宋五、七律中较多见。
        5葫芦韵格辘轳韵的其中一种,所用韵部分前后。如前两联用【东】韵,后两联用【冬】韵。先小后大,有似葫芦。
        除以上之外,唐宋诗未见有其他格式的混韵情况。(个人所知有限,妄言了。)

        个感,写诗押韵要力争顺口,给人以流畅之感,古今读音有别,使用《平水韵》,亦应尽量符合现代标准读音,实无必要拘泥古韵而拗口。与其读来别别扭扭,还不如用今韵来的顺畅。至于填词,个人主张还是用《词林正韵》为宜,否则,容易弄得四不像,有恐亵渎了某些词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09: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尔 发表于 2013-5-11 05:42
    谢谢方子转帖。
    本人孤陋寡闻,真没有学习到这方面的知识,只知道中华诗词学会组织学界通过了今古韵不能混 ...

    感谢您的直白!
    敬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3-5-11 10:30
    用韵如用兵。作为格律诗,它可以错律但绝不能错韵。沈德潜《说诗晬话》:"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 ...

    谢谢老师的详解,先敬茶!: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梓煜 发表于 2013-5-11 10:37
    古来有之,比如林逋的山园小梅,是飞雁入林

    送元二使安西是折腰体。

    感谢老师关注,敬茶!: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几位老师的参与讨论,深感欣慰!
    很多东西不一定非得求甚解,但不但探索求真的精神却不能泯灭!

    在此打油一句:
    一石激起千层浪,层层浪花满湖春!

    真情期望各位老师同仁不吝施教,踊跃探求,共同营造四季风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给各位敬茶!: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3-5-11 11:45
    下转拙文[谩话唐人近体诗]关于用韵一章部分文章
    甲:【飞雁出群格】(亦有称之为飞雁入群格)

    感谢老师精 论述,学习!
    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1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儿 发表于 2013-5-12 07:08
    认真学习了先生转来的文章,可俺收获不大,因为俺一年前读过此类文章,而且记得八九不离十

    虫儿学诗两 ...

    虫儿这么快就记住了我,想必,平水韵应该比我更幸运!: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4: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羌老克 发表于 2013-5-12 22:35
    呵呵,先生可能误解了。老克那个跟帖意在探讨“邻韵通押”现象产生的背景----汉字读音的变化,由于篇 ...

    老师说的有道理!
    学习了!: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22: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儿 发表于 2013-11-17 19:24
    方子兄,您把这篇文章发到理论版一份好吗?虫儿先谢兄!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16 18:47 , Processed in 0.0801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