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说“房”话“屋”(交换)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6-4-30 19:52
标题: 说“房”话“屋”(交换)

                                  说“房”话“屋”


                                □刘绍义


     鸟会筑巢,蜂会造房,白蚁会堆高高的土穴,河狸还会修水坝哩,更何况人呢?造房的历史应该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可是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却找不到“房”“屋”二字,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考证才发现,原来甲骨文中的“房”“屋”都被“出”“格”“高”“巢”“亭”等字代替了。  

    在上古时代,甲骨文的“出”字为“脚爪离开穴”的形象,“出”字的下半部就是地穴的样子。“格”字的甲骨文形象是“地穴上的栅栏”,其上部就像朝上的箭头,下面是“出”字的下半部,是一座标准的房子模样。“高”字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还有点房子的样子,它其实就是一个地窖的高台,不是有一个字谜这样说吗:“一点一横梁,梯子顶着房,大口一张嘴,小口里面藏。”它的谜底就是“高”字,无意中透露了“高”与“房”的密切关系。  

    “巢”字至今还有“房”意,我们在文章中还经常用到,它的甲骨文就是架在两棵树之间的平台,这是林茂潮湿地区最典型的房屋之一。至于“亭”字,上半部与“高”一样,只是将“高”的下半部土台换成了木台,这种建筑现仍存在于我国南方很多乡土民居中。  “房”与“屋”二个字开始出现时,与我们现在说的“房”和“屋”含义也不尽相同。

    《说文解字》曰:“房,室在傍者也。”《六书故》:“房,室旁夹室也。”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堂,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房”,在古代,有卧室之意。如此说来,我们现在说的有车有房,并不为过,人总得有个立足之地,有个挡风蔽雨、休息睡眠的地方。  

    《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书·顾命》:“在东房。”等等,这里的“房”都是偏房偏室的意思。正是因为此,才出现了老婆也按“房”计算的习俗,妻子称长房,其他妾依次称二房三房,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地区把娶了几个儿媳妇称为“娶了几房”。《红楼梦》中:“本房的丫环忙捧上茶子”等也是这个意思。  

    “屋”字古今之义的差别比“房”还要大,《说文解字》:“屋,居也。”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古代的“屋”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幄”字,也就是“帐篷”的意思。  《诗·大雅·抑》:“尚不愧屋漏。”传:“屋,小帐也。”这里的“屋漏”是古代在室内西北隅设的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与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中的“屋漏”不是一回事。《汉书·陆贾传》:“去黄屋称制。”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这里的“屋”都是帐幕之义。  

    像“房”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屋”字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的“屋”意。洪亮吉《治平篇》:“以二人居屋十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陶渊明《桃花源记》:“屋舍俨然。”这里的“屋”就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屋”字没有什么区别了。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6-5-1 16:32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6-5-1 16:37 编辑

别具风味,独具慧眼。好一番考据功夫。
作者: 寂寞醉染    时间: 2016-5-3 14:37
又学习了,谢谢前辈的好文共赏
作者: 伊人轻舞    时间: 2016-5-4 22:42
别具一格的说房话屋,竟有这般考究。长见识,欣赏,学习了。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