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为何写作”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克谐    时间: 2015-11-20 16:08
标题: “为何写作”之我见



    “每个人都有烦恼。那么,烦恼应是最俗的无奈了。而我的无奈,则是对烦恼寻根问底,苦苦寻找它的来由和去处。”这段话,摘抄自我学生时期的闲暇日记。之所以开门见山,袒露这份情怀,因其可以解释,即便走出中学校门三十多年之后,自我何以对文学创作耿耿于怀而痴心不改的根本缘由。

    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是臆欲用文字阐发思想的人,最常发生的事。而像这样一类人,在表情达意书写中,经常会有一种直逼心灵、激荡情怀的创痛,会有一种久旱盼甘露的急切,甚至就是一种像身处异乡渴求故交新知的臆求;在书写过程中,还会有一种长夜独行突见光明般的愉悦、惊喜和狂叫,特别是每当提笔凝思,历经搜肠刮肚、挖空心思,而依然仿佛左右找不到“北”时,突然一“字”跃入眼帘,随之文思如涌、下笔如有神似的微妙体验,更令人畅快淋漓、久久不能释怀。或许就因于此,便有人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和锲而不舍着。然而,历经了这一过程后,再回头,去咏唱、朗读或默念那些曾经令人激动不已的文字或高亢昂扬的思想之际,随即,通常会感到它已是索然无味、平淡无奇,甚至是粗糙浅薄了。也就在这一时刻,写作者难免生发自惭形秽、庸人自扰、妄自菲薄的颓废心态;随后,围绕类似的心理折磨,足令其彷徨忧虑,甚至痛苦不堪,以致于弃绝或自戕。
    所谓文人、学者或知识分子,虽说不清是自然本性还是后天教育使然,但这一群落,无论身居何处,亦不分国内国外,都特别容易悲天悯人和关心世事,乐于倾注情感于外在事物及其内心困扰,进而还善于谈天论地、评价是非。而像这样一类思维活动和举止言谈,如果仅仅是一种自明自了、窃思隐私似的个人问题。那么,这其间烦恼,也就是“不为人知”的落魄和孤苦,或“不欲人知”的清高和淡漠,甚或“惧为人知”的怯懦和忧虑罢了。然而,当这一行为,演变成了公开于世、人人皆知、众人审视的透明性话题时,一种情况,面对四面八方而来的褒贬和毁誉的不断激励和冲创,她或他可能会更加思敏才俊,创作不断,兀兀穷年;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则是令其人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他或她不久后,便会感到:所谓写作的才能和思敏,并非总是那么真实可靠和取用不尽,经常会殚精竭虑的仿佛已无法再去创新和提高了。仅是这样两种假设,尤其后一种,都容易使人趋于固执和轻狂,甚至逼其走向极端和另类。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像此番古诗句模样的一种摸索、探寻的行为境界,就在今天,如果有谁公开宣扬,依此精神风貌,执着于“名、利、色、权”的追求和热盼,其实已经根本不需要任何羞怯和脸红了。但是,就在今天,除外那些已经是名声在外的位高权重者,如果还有谁,也无论其是公开还是暗地里,若依此等模样的一种勤奋探求和渴望期盼,即便就是仅仅针对“政治、哲学、艺术”等某一单方面的理论或实践,给予纳罕、质疑和诘问,即使不被说成是个性浅薄、品德粗陋或行为偏激的话,也会有不自量力、虚无玄幻或觊觎狂妄的怀恐与忐忑。
    “匏瓜徒悬”“井渫待食”就像这两个退化的已经被现代人颇感陌生晦涩的汉语成语一样,其蕴含的华夏古代仁人贤达,曾经推崇和敬佩一种儒雅性张扬和品洁性自负,现如今,或许除了“初生牛犊”偶或还敢于放言鸣叫之外,但凡老成持重者,早就羞于和怯于启齿了。
    上述社会景观,如果说,恰恰正是华夏文明走向了成熟、进步和伟大的人格特色和生活风貌。那么,有谁能出来说明一下,这一切形成的原委和因果?
(2001年冬腊月草。2014年季春修。2015年孟冬重整于济南。)

作者: 筱欣奕奕    时间: 2015-11-23 14:58
帮您转到杂谈版块{:soso_e181:}
本版交流小说理论及读后感,谢谢,欢迎多交流。
作者: 语哲    时间: 2015-11-23 20:26
感谢筱欣奕奕版主转来,确实是一篇文学杂谈。
前文论述为什么写作,也触及了一般写作者的境况,也有较深的独到见解。后面好像主要说当下难以说真话的现状。虽与为什么有点关系,毕竟是另一个主题。语言晦涩了些。{:soso_e181:}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