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仗的讲究和避忌(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2:4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王力《汉语诗律学》
    [近体诗、古体诗部分]
    第十五节对仗的讲究和避忌
    15·12对联(喜联,挽联,楹联,春联等)在原则上须用工对(包括借对和诗酒一类的对立语),不大可以用邻对,更不能用宽对,但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例如:前人集兰亭序的一副对联: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兰与竹为工对,水与山为工对,至于兰与水相对,竹与山对,则不必求工。)
      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几乎完全不象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例如,另一副集兰亭序的对联:
      流水长亭,春风静宇。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幽兰与修竹,为工对,长与静,一与万为工对,水与风为准工对,室与山为邻对,因为数目字相补,故亦颇工,流字动词作形容词用,春字名词作形容词用,对仗较为欠工,但因系集字联语,标准可略从宽。)
      15·13但是,在诗句里,不工的对仗也并不是没有,有时候,工整的对仗和高雅的诗意不能两全的时候,诗人宁愿牺牲对仗来保存诗意,例如:
      几度听鸡过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白居易寄殷协律。)
      逐北自谙深碛路,长嘶谁念静边功。(储嗣宗骢马曲。)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唐彦谦离莺。)
      吾道凭温酒,时晴付拥炉(唐庚除夕。)
      15·14上半句或前四字用对仗,下半句或末字不用对仗的情形较为常见,这类然受了韵字的影响,因为要押韵,有时候不能不牺牲对仗。例如: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李白寄淮南友人。)
      夜久应摇佩,天高响不来。(梁锽七夕泛舟。)
      几年同在此,今日各驱驰。(张籍送友生游峡中。)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刘威游东湖。)
      箸拨冷灰书闷字,枕陪寒席带愁眠。(来鹏除夜书怀。)
      这里储嗣宗,唐彦谦,李白,梁锽,张籍,刘威的句子都是用于颔联的。第十三节里说过,颔联偶然可以不用对仗,那么对仗差些更是不碍事了,至于首联,本以不对仗为正例,如果对仗的话,更可以不十分讲究。例如:
    中宵天色净,片月出沧州。(欧阳詹旅次舟中对月寄姜公。)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莺飞远树栖何处,凤得新巢想称心。(刘禹锡怀妓。)
      15·15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共有两个韵脚,更不容易属对,当其用对仗的时候,半对半不对的情形更为常见。例如:
      子月过秦正,寒云复洛城。(李颀送相里造入京。)
      西寺碧云端,东溟白雪团。(欧阳詹太原和严长官。)
      君游丹陛已三迁,我泛沧浪欲二年。(白居易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
      天幕沈沈淑气温,雨丝轻软附云根。(韩琦次韵和子渊学士春雨。)
      15·16对仗,自然以相当的字相对为正例(如第二字与第二字为对,第四字与第四字为对);但是诗人偶然也用一种错综对,就是不拘位置,颠倒错综,以成对仗。例如: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隋宫。)
      (以萤对鸦,以火对暮。)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以六幅对一段,以湘江对巫山。)
      这种对仗,往往是因为迁就平仄,若云于今腐草无火萤,终古垂杨有暮鸦,非但火萤不成话,平仄亦不调,又如说,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一段巫山云,在意思上很工的对仗,在文理上也同样通顺,但是平仄仍嫌不调,所以仍非颠倒过来不可。
      15·17上面所说的是明显和错综对,此外,还有一种隐隐约约的错综对,首联即没有对仗的必要,于是诗人多数不用对仗,但是,在错综变化之中,仍然往往用些似对非对的字眼,这似乎是诗人修辞的秘决,所以不见有人谈起过,例如: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
      (朝与春对,东川与梓州对。)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苑咸留别王维。)
      (以外对前。)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储光羲题虬上人房。)
      (以两对一。)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王昌龄万岁楼。)
      (以万对千。)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杜甫归燕。)
      (以霜雪对俦侣。)
      上方鸣夕磬,林下一僧还,(刘禹锡宿北山禅寺兰若。)
      (以上对下。)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刘禹锡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以逢对别。)
      十里云边寺,重驱千骑来。(宋祁再游海云寺作。)
      (以十对千。)
      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灶味灵篇。(杨亿寄灵山观舒职方学士。)
      (以绿对丹。)
      方瞳玄发粉闱郎,绛阙斋兴奉紫皇。(钱惟演题同上。)
      (以玄对绛,以粉对紫。)
      天入虚楼寄百层,四方遥谢此登临。(宋祁拟杜子美峡中意。)
      (以百对四。)
      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王硅闻种谔脂米山大捷。)
      (以十对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王安石金陵怀古。)
      (以二对百。)
      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万重。(彭汝砺城上。)
      (以孤对万。)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韩驹夜泊宁陵。)
      (以三百对扁。)
      15·18普通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衣原则说,它们的地位是可以互换的,即使出句换为对句,对句换为出句,意思还是一样,但是,偶然有一种对仗,却是一意相承,不能颠倒,这叫做流水对。例如:
      一从归白社,不得到青门。(王维辋川闲居。)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闻报故人当邂逅,便临近馆为迟留。(沈过过冀州闻介甫送辽使当相遇。)
      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纪唐夫赠温庭筠。)
      15·19以上所说的对仗,都是出句和对句相对的,此外,还有两种对仗与此不同,第一种是上一联的出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相对,对句亦与对句相对,这种对仗叫做隔句对,中原音韵论曲时称为扇对,此类非常罕见,现在只能举出一个例子: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白居易。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缥缈对殷勤,巫山对湘水,七八对十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2:44:18 | 只看该作者
    15·20第二种是句中自对,而另一句不再相对,这种句中自对,和同义以反义的连用字稍有不同,它至少用两个字和另两个字相对,如系五言,往往是上两字和下三字相对,如系七言,往往是上四字和下三字相对,这样,虽然在字数上不相等,在意义上却是颇工整的对仗,当然,这种句中自对的办法只能用于首联的出句或对句,但是它是诗人最爱用的形式,有时候和错综对配合起来,(如上文所举彭汝砺城上),更显得别有风趣。例如: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
      (细草与绿汀洲为对。)
      虏近人行少,怜君独出城。(李嘉佑送从侄端之东都。)
      (虏近与人行少为对。)
      怜君孤垅寄双峰,埋骨穷泉复几重!(刘长卿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孤垅与双峰为对。)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楼。)
      (青山簇簇与水茫茫为对。)
      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白居易代春赠。)
      (山吐晴岚与水放光为对,辛夷花白与柳梢黄为对。)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白居易送萧处士游岭南。)
      (能文与好饮为对,身似浮云与鬓似霜为对。注意:句中自对不避同字。)
      三伐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王涯塞下曲)
      (三伐渔阳与再渡辽为对,骍弓在臂与剑横腰为对。)
      15·21在对仗上有一种避忌,叫做合掌。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整个对联都用同义词的情形是罕见的,我们也很难找出完全合掌的例子,但是,近似合掌的例子则是有的,那就是文心雕龙所谓正对,文心雕龙说,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所谓事异义同,就是说典故虽然不同,但是意义相同,作者举张载七哀诗为例:汉祖想分榆,光武思白水。七哀诗虽不是律诗,但是这两句话颠倒过来有点象律诗的句子,可以借此说明问题。诗句的对仗正是应该避免这类的情形。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正对即然被否定,合掌更应该否定了。纪昀的评文心雕龙说,丁卯浣花诗格之卑,只为正对多也。(丁卯集是许浑诗集,浣花集是韦庄诗集。)纪昀这话,大约也是指的许浑韦庄有不少近似合掌的诗句。
      15·22上一联的对仗方式和下一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那也是诗人所极力避免的,对仗上避免两联雷同,颇象平仄上避免失粘(参看上文第十节),因为都是避免形式上的重复呆板,对仗雷同既然是诗人所极力避免的形式,所以他们极少违犯。现在只能举一个勉强可以算是两联对仗雷同的例子:
      春日游张堤园池徐玑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中两联每句第一第二两字,山城,古渡,长门,游人都是名词仂语,第四第五两字,曲渚,修林,飞絮,绿阴也都是名词仂语,第三字依入爱都是动词,多字形容词和爱字是不工的对仗,因为可以算是对仗雷同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2:45:35 | 只看该作者
    15·23另有一种情形表面上象雷同,实际上并非雷同。例如: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中两联的每句第一第二两字,片云,永夜,落日,秋风,都是名词仂语,第三字天月心病都是名词,第四字共同犹欲都是副词(共同在这里带副词性),第五字远孤壮疏都是形容词,所以很象雷同,但是片云天共远,应该认为片云共天远的倒装,永夜月同孤应该认为永夜同月孤的倒装,所以这一联和下一联的对仗并非雷同,不过,初学的人对于这种形式还是避免的好。
      15·24有些意思本来是容易雷同的,就应该在形式上求其变化,例如上文第五节里所举的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里有这样的几句: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
      慈云塔,皇子陂,唐昌观和崇敬寺是四个地名,辛立度(迂辛),李绅(短李),刘敦质和庾玄师是四个人名,这样,一个不当心,就有对仗雷同的可能,白氏让它们错综变化,这是他的技巧过人的地方。
      15·25还有一种避忌,就是同字相对,古体诗是没有这种避忌的,近体诗里,通常总设法避免,甚至于避免同一个字见于出句和对句,但是,有些诗人偶然也不计较这个。例如:
      一批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常建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杜甫得舍弟消息。)
      这是关于对仗上的避忌,至于其他方面的同字避忌,等下文有机会再谈。


      注:句中自对,有时候和两句互对配合起来,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仇注:南北,三五句中自对,一星,多处,两句互对,见诗法变化。
      
    注:合掌,仇兆熬认为是上尾的一种,他说,又如杜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王母,函关,宫扇,圣颜,俱在句尾,未免叠足,亦犯上尾,若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龙虎新军深驻笔,芙蓉别殿漫焚香,前联拈落长二字于句尾,后联移深漫二字于上面,便不犯同矣。也叫做合掌。不过仇氏不叫合掌而叫上尾,叫上尾不妥,因为声调犯同才叫上尾,词性犯同应叫合掌。红楼梦七十六回叙述中秋联诗,林黛玉联道,人间广寒奔,犯斗邀牛女,湘云也望月点首,联道:乘槎访帝孙,盈虚轮莫定,黛玉道:对句不好,合掌,这是说,牛女和帝孙的意义重复了,合掌指的是同义词相对,不是上联的对仗方式和下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
    .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21 07:31
  • 签到天数: 253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发表于 2016-6-1 08:16:36 | 只看该作者
    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6-6-1 10:44:07 | 只看该作者
    久违了,直言人生老师。问您好!想请教您,在使用新韵时,是否阴平、阳平可以通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2 08:18
  • 签到天数: 18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5:23:58 | 只看该作者
    舞阳编吧 发表于 2016-6-1 10:44
    久违了,直言人生老师。问您好!想请教您,在使用新韵时,是否阴平、阳平可以通押?

    哈哈,亦心中甚念哦!是的,“新韵”与“旧韵”(平水韵)不同处,仅如:“新韵”只分“平韵与仄韵”,且没有“入声韵”;阴平、阳平(既一、二声)属“平韵”;上声、去声(既三、四声)属“仄韵”! 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4 08:17 , Processed in 0.0899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