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于诉说的寂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1: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急于诉说的寂寞1
杨桂玫
感觉并不像在梦里,苍茫朦胧,我们一大群人,依然在迁徙途中,时不时停下脚步,回头望一望早已远离视线的黄河边上的家园,期待着能听到远处故园的传来呼应之声……
多少岁月过去了,每当发现我们的潮州话中保留着远古乡音,发现生活某个生活细节传承了中原旧俗,浸染闽越风情,酝酿成潮汕韵味,我都会欣喜无比,脚下的路就顿觉踏实了几许。

    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样法,那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而仅仅汉民族中的一个个族群,其文化都独具个性魅力。
    作为曾经的潮州女孩儿,现在的潮州媳妇,我自信写家乡文化有自己独到之处。潮文化渗透到我们潮州人生活的每个角落,细致乃至精致的特点决定了她既市俗而又优雅,我浸淫其中,虽然没有学者的理论高度,我有他们所没有的田野市井的生活宽度;虽然没有农妇市民的农商技艺,但我有述诸文字的能力。我心思愚钝,做不了引经据典的推理分析,只知满怀一腔赤诚,以小女子的辈份和姿态讲述着家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所痴爱着的家乡文化,最初出发于个体。潮汕农民像工艺家,种田如绣花。手提着自己“绣”出的作品,姜太公似的蹲在市场一角,细心感知着市场行情,平静地策划着下一步生产营销规划,这是风格独特的商人。回家放下秤砣,调准琴弦,奏一曲中原古乐;或者诵读诗文,甚至铺纸研墨。亦农亦工亦商,又恪守着耕读传家的祖训。于是,有些疑惑得以解读:潮人善于算计,敛财有方,偏又是古道热肠;商贾人家,小家之气,偏又好习文弄墨。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讲,人生路上如果没了确定的一个“家”,在精神上就会永远处于“居无定所”的心理感觉中。而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家”的意义超越了个体,在我们潮汕,家的左邻右舍,有水沟连着;出了自家门,还有几家共有的门楼,出了门楼,还有几个门楼相拥的外埕,再往外才是巷子,出了巷门才勉强叫做出门。家的上级,有祠堂维系整个家族,这里便有了宗族祠堂、各房公厅,还有属权共有的池塘,乃至村口一棵大树。再上溯,还有同村几个家族共同创设的社宫和善堂,于是,又有了专属“大家”的节日;再往外,才是村。这重重叠叠的“家”里,每一处建筑物,都依附着整套生活细节,细节中涵养着社会公德、社会良知和社会伦理,涵养的同时又将其彻底地人情化,完全地感性化,化成绵长细腻的浆液,浇铸着人的灵魂,筑塑出我们精神家园的每一处角落。

    也许就应了一个“潮”字,像潮水般不停荡漾巧合了潮汕人的天性,似乎总有股力量牵引着潮汕人走向他乡,走向海外。曾经拥有的家园,并没有束缚住我们的脚步和思路,培植出外发展的潮人心灵之根。
    拥有这扎根家园的心灵之根,我们像故乡村头那一棵棵榕树,顽强上进同时也执着于对故土的忠诚;有树一样的踏实厚道,但不乏适应环境的灵气。根深叶茂,叶茂根深!养护地杰人灵的一方水土,营造精神家园的一片绿荫。

    在我们渐渐离弃故土根源的今天,在故土风情也在渐渐弥散之际,我希望自己写出曾经的家园生活中每一个瞬间、每一物件、每一细节,如一砖一瓦,总相信写的过程,在某个时候可能就能回答上我们亘古的疑惑: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将会到哪儿去?
    可眼下,由现实家园到精神家园,正在真真切切地由近而远……所以,我有些迫不及待,慌不择言!
    总感觉身边站着岁月这位巨人,手里拿着一块橡皮擦,时刻准备着,要把那些长时间不被人书写的文档删除。也许就在我们某一次眨眼之时,一个族群的生活档案就被某一暂时强势的方式覆盖并存盘,无法撤销操作。这一下,就完全切断一个族群连接远古和前方的环节,留下可悲的永远的孤独和寂寞。

    作为一个潮州人,说着接近闽南话的潮州话,原本过着儒雅、细致的生活,如今正努力适应着闻名于世的广东节奏,总觉身不由己地被裹挟着浮行,在磨跟接踵的人流中渐渐生出孤独之感。开始了更茫远的失群并且落伍之感!有两件事时常被我想起,令我感慨。
    二十年前,我竭尽工作以来所有积蓄到桂林旅游。在漓江游船上,一时离座观景,回座位时见位子被占,用普通话请对方归还。对方竟以广州话应答,要求借用一会儿。心里莫名有火:广州人就了不起吗?财大气也粗?气粗到认为所有人都得跟他们说广州话。于是,我用自己的潮汕话将对方一阵数落,连珠炮似的,义正辞严,直至把座位要回。坐下来欣赏对方摸不着头脑的表情,自己洋洋得意之后却隐隐发痛,我明白,心里存在无谓的自卑!
    另一件事在五年前,我和同事一同携家人到省内河源市旅游,这是客家人聚居地。本人一直对客家人心存景仰,总觉得他们是我们潮汕人的学习榜样。一天逛街,走到一家店铺,里面陈列许多物美价廉的客家特产,我热情地向身边几个已略懂事的孩子作介绍,免不了夸赞客家人的勤劳智慧和坚韧。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都动心了,踊跃购买。我们一行便用普通话与店员交易。谁知店员们却用广州话回应我们。虽说我们也能应付着完成交易,但我的心别扭极了。真想用潮州话让对方尴尬一下,就像二十年前那样。毕竟冲动已经没了年少时的强度,只站在一旁,承受着突降而来的无尽落寞。终于,与我年纪相当的老板娘向我走了过来。她真了不起,察言观色中读懂我情绪的上下。
    她说普通话很好听:“我听出来了,你们来自潮汕。你们那儿的人怎么不说白话?怎么出门还说普通话呀,我们这儿的人在家也说白话的。”
    “你们这儿不是说客家话的吗?”我脑子里还想着一串问题:你们竟然把人家广州话当成本地白话?没有了客家话,客家山歌,还有汉剧……会怎么样?
    “我们不说客家话,只有老人家才说,年轻的全都不说了。我们都说白话的,我看你们也听得懂白话,你们为什么不说呢?”
    我一时无言。我身边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愉快了起来:他们用自己的潮州话,评论着已经尝到嘴里的客家小点心:好食!好食!很特别!本真的流露,脱口而出的是地道的“母语”。
    前些年,我们推普过头了,现在常听到女儿、侄儿说出严重走样的潮州话,我心情不好。
    于是,日常生活中,我家只用潮州话。有时给学生上文言文时,我还会用潮州话念一念,我清楚地感觉到,我念起来已远远不如我读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很愧疚。至于写作,没办法,只能用普通话思考、表达。往往这时候,常说潮州话的习惯给我造成挺大的阻碍,但我无怨无悔。
    我心中常吟诵着席慕容的遗憾:如今的我,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难道这就是弱势文化的宿命,我们就只能乖乖接受,多少感慨都是无谓、多少挣扎都将无济于事?难道是在我们漫远的文化旅途中,这种情况已是司空见惯?
    每写出一篇家乡文化的文章,找不到解读的人,只更添一份寂寞,不知何时觅得知音?如果是因为我的文字能力太低,那我还死得瞑目,是我活该寂寞!怕就怕人们对这种感觉不屑一顾,嘲笑我是无病呻吟。更害怕的是,同族群的人一边摒弃一边笑我愚钝顽固。
    某位大师说,“城市使我寂寞。”而我,在滚滚人流赶往城市的路上就已经寂寞了。现如今,潮州人的潮人们正忙于赶往大城市,所以我觉得把尚且留着先人体温的潮汕人生活赶紧记录下来,并与那想回味的、想了解的人共享。
    抱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我尽自己所能,能记多少是多少,记下来一段,也算是给自己寻觅到一份依靠,就如在空旷无人之境,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做伴,聊以安慰心中的孤独,如有回音馈赠,当然感激不尽了。但愿有那么一天,人们说起潮汕,不会仅仅只代表一个地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3-6-3 08:43:17 | 只看该作者
抱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我尽自己所能,能记多少是多少,记下来一段,也算是给自己寻觅到一份依靠,就如在空旷无人之境,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做伴,聊以安慰心中的孤独,如有回音馈赠,当然感激不尽了。但愿有那么一天,人们说起潮汕,不会仅仅只代表一个地名。

拜读桂枚的文字,是种精神享受,跟着你浏览潮州的风土人情,心旷神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5:51
  • 签到天数: 35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发表于 2013-6-3 08:50:22 | 只看该作者
    杨老师的文章才情皆备,更有一种对家乡对乡土文化深切的爱,写来动听感人,给人以文化的熏陶,怎长见识,很有味道。深受大家的喜爱: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9-27 08:59
  • 签到天数: 6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发表于 2013-6-4 09:32:19 | 只看该作者
    杨老师,您好!

    拜读您的美文!

    感受您心中真切厚实的情爱。

    欢迎常来!
    (蝴蝶今天精神欠佳,所以回贴有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13 10:30 , Processed in 0.0800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