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论语随笔:思念也是孔子的做人之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07:05
  • 签到天数: 24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9: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一方 于 2016-11-29 19:20 编辑 [/i]

    [size=4]                           [/size][b][size=5]《读论语随笔:思念也是孔子的做人之道》[/size][/b]
    [size=4]  [/size]
    [size=4]                                                      [/size][size=4]论语先进篇第十一[/size][size=4]
    [/size][size=4]                                                               第2章[/size]

    [size=4]  【原文】[/size]
    [size=4]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size]
    [size=4]  【白话】[/size]
    [size=4]    孔子说:“当时曾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不能忍受挨饿而走散的弟子,现在都不在我身边求学了。[/size]

    [size=4]  【笔谈】[/size]
    [size=4]       这里孔子在回忆当时发生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他在陈、蔡路上落难;第二件事情是他在落难中走散的弟子没有回到他的身边。[/size]
    [size=4]       这次落难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孔子没有说。但根据史料记载,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这年孔子63岁。这事是孔子周游列国第九个年头,一路上很辛苦,多灾多难,这是其中一次并引起孔子不少的回忆和感叹。孔子这句话什么时候说的,很难定论,但估计是他结束14年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说的。也许当时的场景是他与弟子们在谈论周游列国的故事,当谈到在陈、蔡路上落难情景时引发了感叹,说了那句思念又感叹的话。[/size]
    [size=4]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孔子是老实人,他是敢于说真话的人。孔子一生说了千言万语,我们不能说他说的是句句真理,但可以肯定他句句都是真话。 孔子在陈、蔡落难时,走散的弟子后来没有回到他身边求学,这对孔子来说是一件“不光 ”的事情,后人可能也因此而怀疑孔子的凝聚力,但孔子坚持说出历史的真相。[/size]
    [size=4]      什么是“圣人”呢?就是一辈子不说假话,敢于说真话的就是“圣人”。什么是“伟人”呢?就是一辈子不做假事的,专做实事的就是“伟人”。从这一点上说“圣人”和“伟人”是人人可以修道的。但不同的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也是伟人。所谓圣人,他是中国千年的思想家。所谓伟人,他有伟大的实践。[/size]
    [size=4]      他与老子比,老子只能说是圣人,不能说是伟人。因为老子走“出世”的路线,不愿意投入社会实践,没有带一个徒弟,也没有创办什么事业,他只留下了一部《道德经》,是“书斋”里的圣人。孔子不一样,孔子走“入世”的路线。他既是“书斋”里的圣人,又是社会实践的伟人。说他是“书斋”里的圣人,他与老子一样都有远见卓识的辉煌思想及文化传世。说他是社会实践的伟人,他有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故事。[/size]
    [size=4]      不过,老子一生是“冷思维”的一生,走“方步”的一生,走独门独户独立思考宇宙、社会、人生的一生。没有听说老子一生中有什么灾难,也没有听说老子一生中有什么不愉快的地方,老子这位圣人要比孔子日子好过得多,老子也是中国千年的思想家。[/size]
    [size=4]      孔子一生是“热思维”的一生,他周游列国的一生,走组织“文化军团”并共同思考宇宙、社会、人生的一生。他还要想与政治抱团、与君主抱团、与贵族抱团、与社会抱团、与世上贤者抱团、与他的三千弟子抱团。然而,他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路上有热烈的场面,也有悲怆、惊险的场面。本章就是纪实了孔子经历过的一次惊险场面的感叹和追思。孔子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高兴时,可能放声高歌;他愤怒时,可以骂这个是小人,骂那个不是东西;他感叹时,可以泪流满面;他追思时,可以满腔热血。孔子修道、修性,从不掩盖自己的性格和情感,该怎么发就怎么发,他不会装腔作势,也不会故作正经,这是孔子最可爱的地方。[/size]
    [size=4]  有人认为,“儒家的胜利,使中国进入了漫漫长夜啊!”我认为这是历史的选择,不是儒家的选择。那个时候的生产力叫“慢”,老百姓喜欢“漫漫长夜”就让他们喜欢吧,快是快不出来的。中国老百姓最怕的是急风暴雨式的日子。秦始皇搞急风暴雨的统治,怎么样呢?不到十五年,他的天下就垮台了。中国老百姓喜欢安定、和谐,喜欢在安定、和谐中变革和前进。孔子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千年灵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实践,对此不管什么历史朝代,什么君主,什么民族的组合,什么时期的人民,他们都认可,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不可低估。如果低估了,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size]
    [size=4]      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实质:一是爱心;二是诚信。有了这两件东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可以立于世界之林,永远不会被开除出“球籍”。世界没有中国人支撑是不行的,中国没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支撑也是不行的。当前讲国学、谈儒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更大的多发展。儒学自孔子之后,有三百多年的“青年期”,有二千多年的“立足期”和“发展期”,有近一百多年来的“贬值期”、“反思期”和“展望期”。现在的生产力叫“快”,但根只有一个。中国只要把儒学的根扎住,不是中国与国际接轨,而是国际与中国的接轨。当代国际上有许多大学问者,包括宗教、科学、哲学方面的,他们都想创造和建立一个儒学文化的大同世界。[/size]
    [size=4]  [/size]
    [size=4]      孔子说的:“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对此,历史上的解读可以分为孔子年谱说、司马迁说、王肃说三种。[/size][size=4]
    [/size]
    [size=4]      一、孔子年谱说
      
          后人整理的《孔子年谱》上有这样的记载:“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这段年谱可能是根据《史记》简化出来的,不过后人可能出于对孔子的崇敬,没有把孔子弟子走散的事情说出来,只说到“被困绝粮”、“因困饿而病”。生病是一回事,走散又是一回事,两者相比,走散比生病的问题更严重。这里后人与孔子相比,后人与《论语》编者相比,没有他们有勇气。孔子是勇者,他敢于面对“不光 ”的事件,而且对这件“不光 ”的事件能发出终身难忘的感叹。这有什么不好?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一定是敢于反思的人。孔子是勇敢的仁者,他不会掩盖人生“不光 ”的经历。孔子反思走散的弟子,说明他对弟子们受到的苦难表示同情,对弟子们走散后来到哪里去了表示惦念。
          老师同情和惦念学生是他崇高师德的表现,孔子的高贵之处就是在反思中想起了走散的弟子们,他不埋怨他们,反而思念起他们。在陈、蔡之间孔子的许多弟子走散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集体没有饭吃了,只有走“单干”的道路,否则饿病的人更多,反而更加拖累了集体。当时许多弟子离开后,反而给留下的人一条生路。因此,孔子当时没有劝说他们留下,反而支持他们“单干”,让他们自己去找饭吃、自己去找医看病、自己去找生活出路。只有把弟子们的生命留住,人生还是有希望的,学问还会有的。

      二、司马迁说
      
          司马迁在《史记》中《孔子世家第十七》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叙述,本文用白话的形式介绍如下:
      孔子迁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前来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楚邑,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镜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正打算应聘前去见礼,陈蔡两国的大夫就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者,凡他所讽刺、讥评的,都切中诸候的弊病所在。如今他长久留住在我们陈蔡两国之间,各位大夫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于仲尼的观点意思。现在的楚是个强大的国家,却来礼聘孔子,楚国如果真用了孔子,那我们陈蔡两国掌政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都派人一起把孔子围困在荒野,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病了,都打不起精神来。孔子却照样不停讲他的学,朗诵他的书,弹他的琴,唱他的歌。子路满怀懊恼的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穷的时候吗?”孔子说:“会有的,只不过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把持自己,小人遭到穷困的话,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对他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方去学习而把学来的牢记在心里的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把握住事物相通的基本道理,而加以统摄贯通的。”
          孔子知道弟子心中有着懊恼不平,是召子路前来问,他说:“《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我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必是我们的仁德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不足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孔子说:“有这个道理吗?仲由,假使有仁德的人便能使人信任,那伯夷、叔齐怎会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通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会被纣王剖心呢?”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相见。孔子说:“赐啊,《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我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道理是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容忍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迁就一些!”孔子说:“赐啊,好农夫虽然善于播种五谷,却不一定准有好收成;好工匠能有精巧的手艺,所做的却不一定能尽合人意;君子能够修治他的道术,就像治丝结网一般,先建立最基本的大纲统绪,再依序疏理结扎,但不一定能容合于当世。现在你不去修治自己的道术,反而想降格来苟合来求容,赐啊?你的志向就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了,颜回进来相见,孔子说:“回啊!《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我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道术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够容受。然而,老师照着自己的道推广做去,不被容受又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老师是一位不苟合取容的君子呢?一个人道术不修治,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道术既已大大地修成而不被人所用,那是有国的君主和执政的大臣的耻辱了。不被容受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自己是一位不苟合取容的君子呢!”孔子听了欣慰的笑了,说道:“有这回事吗?颜家的子弟呀!假使你能有很多财富的话我真愿意做家宰,替你经理财用呢?”于是差了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便派兵前来迎孔子,才免去这场灾祸。
      楚昭王想把七百里大有居民里籍的地方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即公子申,昭王之兄)阻止说:“现在孔丘如拥有那七百里土地,又有那么多贤能弟子辅佐,对楚国来说并不是好事。”昭王听了就打消封地给孔子的念头,这年秋天,楚昭王死在城父。
      楚国装狂自隐的贤士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前,他唱道:“凤呀!凤呀!你的品德身价怎么这样低落,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补正了呀!可是将来的还可以来得及避免的。罢了!罢了!现在从政的人都是很危险的啊!”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开了,没有跟他说上话。于是孔子从楚国回到了卫国。这一年,是孔子六十三岁,也是鲁哀公的六年。(参考《白话史记》,台湾六十教授合译。岳麓书社出版,1987年)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他们两人相距406年左右。司马迁怎么知道孔子在公元前489年在陈、蔡落难的故事呢?据现代学者分析认为,司马迁的《史记》的史资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古代文献资料;二是来自他亲自实地采访、考古。孔子的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来自实地采访,他到过陈、蔡两地,当地老百姓都有这样的传说,经他分析研究写出了这个历史故事。我们应该大体上相信司马迁编著的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不过故事中没有说到孔子弟子走散的消息,这与《论语》上孔子说的有差别。司马迁应该读到过《论语》,他在《史记》中专门有一卷叫《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他说都是从《论语》弟子问学的记录中取了来的,排列组合成为一篇。看来司马迁是知道弟子走散的事情,但是他没有写进《史记》中,他可能考虑到这件“不光 ”的事还是让孔子自己说比较好。《论语》上已经有了,他不再多说,《论语》上没有的他充实了不少史实内容。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实际又一次对《论语》的充实和考证。不过从现代史学角度看,司马迁应该写明孔子弟子走散的消息。后人在编写《孔子年谱》时更不应该遗漏这一重要事件。孔子的弟子们在陈、蔡路上被困,饿得发慌、生病,他们为了活命,无奈的投亲靠友去了,因此走失了不少弟子,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谈不上对孔子和孔子学说的不忠的问题。在断食与学问中间选择生存,这是人的本能,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必要掩盖和回避。孔子在集体断粮面前,既搞集体的又搞“单干”的,有什么不好?让其中一部分弟子走“单干”道路完全是上策。如果孔子为了面子,为了他的大道理,不让弟子们走,发生了饿死弟子的事件,那么孔子不是历史上的圣人了,而是历史上的罪人了,后人也不会佩服孔子的。残忍和关爱是一念之差,孔子头脑很清醒,他不愿做历史的罪人。每一个老师应该懂得,他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保护神,更是学生生命的保护神。司马迁对孔子在陈、蔡落难用心良苦,他把孔子说的“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扩充到了历史故事,并且不是虚构,而是纪实。虚构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负责任,它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性的文化情趣。纪实就不一样,必须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负责,不能虚造,只能建立在客观基本点上,加以总结和叙述,这是一种个人的客观性的文化情趣。司马迁同情孔子的落难,因为司马迁也是个落难者。他的落难比孔子苦得多,而且非常耻辱。孔子落难时,唱歌弹琴;司马迁落难时(宫刑),也唱歌弹琴。孔子落难时,用历史人物鼓励自己;司马迁落难时,也用历史人物鼓励自己。孔子落难时,用《诗》开阔视野;司马迁落难时,也用《诗》开阔视野。孔子落难时,感到他的事业不被执政者理解,但不泄气。司马迁落难时,感到他的事业也不被执政者理解,但也不泄气。司马迁与孔子虽然相距四、五百年,但他们的心好象是相通的,精神是一致的,他们都用自己的文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讲春秋故事,无法回避孔子,讲汉武大帝,也无法回避司马迁;讲中国文化无法回避孔子,讲中国历史也无法回避司马迁;讲孔子的人生,无法回避他的奋斗、坎坷和辉煌,讲司马迁的人生也无法回避他的奋斗、坎坷和辉煌。他们俩不同的是,孔子是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而司马迁是处在天下大治的时代。孔子一生做平民,而司马迁一生为官;孔子一生基本上与弟子打交道,而司马迁一生基本上是与皇权和官员打交道的;孔子一生重视礼乐文化,司马迁一生重视历史文化;孔子没有专著传世,而司马迁有《史记》传世;孔子生前没有看到《论语》,而司马迁熟读《论语》;孔子是春秋史上文化第一人,而司马迁是秦汉史上史学第一人。司马迁为什么把孔子在陈、蔡落难的故事纪实得如此完整、高大、神望呢?因为司马迁也有难言之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笑,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哭。司马迁的《史记》本质可能是他要爱尽历史,恨断苦旅;笑尽文化,哭断人生。

      三、王肃说

          历史的车轮又向前滚了三、四百年,到了三国时代,魏国出了一个叫王肃的大儒,他写了一部《孔子家语》,而且他假托是孔子第二十二世孙孔猛所传的家书。王肃(公元195——公元256),三国时魏国的经学家。他一生在中央和地方任职过不少高官之职,他政治上主张儒家的“德治主义路线”。在《孔子家语》一书中,在《在厄》、《困誓》两篇中各记实了孔子在陈、蔡落难的事件,文章虽短,但十分精练、有趣。下面我把王肃的两段文章用白话形式介绍如下:
      王肃在《在厄》中说:孔子被困在陈、蔡,跟从他的人也一连七天都没有吃到东西了。子贡携带着东西,偷偷地从包围圈中跑了出去,向当地的村民央求,换了一石米。颜回和子路两人在土屋下面煮饭有灰尘掉进了饭中,颜回就把那块被灰尘弄脏了米饭拿起来吃了。
          子贡从井边看到了,心中很不高兴,认为颜回是在偷吃东西,就走进屋中,向孔子问道:“那些仁人和廉洁之士,有因为穷困而改变了气节的吗?”孔子说道:“改变了气节的话又怎么能称得上仁义呢?”子贡说道:“那像颜回这样的人,大概是不会改变气节的吧?”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道:“我向来相信颜回属于仁义之列,虽然你说了这样的事,我也不会怀疑他,这中间必定是有缘故的。你先不要说话,我来问一问他。”于是便招来颜回说道:“之前我梦到了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开导我吗?你快去煮好饭,我要去向祖先进奉祭祀。”颜答说:“之前有灰尘落到了饭中,将饭弄脏,我想要把饭丢掉,又觉得可惜,自己便把那部分吃掉了,因此,不适合再用来祭祀了。”孔子说:“这种情况的话,我也会吃掉它。”颜回出去后,孔子扭头对别的几个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由来已久的,并非只是今天。”弟子因此才都对颜回信服。(参考《孔子家语·在厄》——万卷出版公司)
      王肃地《困誓》中说: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断粮了七天,弟子都饿得不行了,孔子却依然鼓弦而歌。子路走到孔子跟前说道:“老师您现在歌唱,符合礼吗?”孔子没有回应,一曲完结了以后说道:“仲由,你过来,我告诉你,君子喜好音乐是为了自我骄纵,小人喜好音乐是为了消除胆怯,哪个人不理解我却又跟从我呢?”子路听了很高兴,拿起兵器挥舞起来,几次乐曲停止了才出去。第二天围困结束了。子贡拉着马缰绳说道:“弟子们追随老师所遭受到的这次危难,恐怕是不能忘记的了。”孔子说道:“善和恶是什么呢?这次被困以陈、蔡之间,是我的幸运,你们追随我一并遇此难,也是你们的幸运。我听说,君王不经历困难就不能成就王业,勇士不经历危险他的声名也不会彰显。哪里知道发愤励志的开始就在于此呢?”(参考《孔子家语· 困誓》——万卷出版公司)
      王肃在《在厄》中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子贡看到颜回“偷吃饭”,他不直接向颜回了解,反而冒冒失失的向孔子打“小报告”,还对颜回“上纲上线”,说颜回在困境中改变气节。但孔子头脑很冷静,他判断其中必有隐情,经过调查便弄清了,颜回是吃掉落下灰尘的饭块。事情真相大白,弟子们对颜回更加信服。这里最高明的地方是孔子没有把子贡打“小报告”的事情向颜回说穿,也没有责备子贡的鲁莽。大敌当前,孔子更多想到的是要内部的团结,相互的信任,才能共同克服困难。子贡换回了一石米,本来是有功之人,但他对颜回“偷吃饭”的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便枉下论断,处事缺少冷静和智慧。子贡本来在这场危难中的功劳超过颜回的,由于他的莽撞,反而突出了颜回的人品。但子贡敢于监督孔子眼中的“红人”颜回,也是一件不易之事,只能说他是一个勇敢有余而细心不足之人。
          王肃在《困誓》中说了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接近于司马迁的说法。王肃应该看到过司马迁的《史记》,但他不是抄袭,还有新的扩充,其意义还要比前一段深刻。说的是孔子被困已经断粮七天,弟子们饿得心里发慌,而孔子却依然弹琴唱歌,显示了孔子临危不惧的英雄气质,这一点与司马迁说的差不多。但王肃扩充了子路的故事,子路是个急性子,他耐不住了,冲着孔子说,这符合你的说礼吗?孔子批评了子路,认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既然不理解还跟着我学什么道?子路被孔子这一骂反而觉醒了,于是拿起兵器练起武来。子路的智慧在批评中激发,这也难能可贵。什么叫经得起批评,大概就是能从批评中激发智慧,而不是一味的郁闷、赌气或者不服。孔子有先发的智慧,子路有后发的智慧。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是智慧的考量。又说,第二天围困结束了,子贡对这次落难脱险看法,叫大家不要忘记了。孔子听了感到子贡说的不够到位,便说了关于善与恶的辩证关系,又说了君王、勇士要有成就事业,必须要经历困难和磨难,面临危难之时不仅要临危不惧,而且还要发愤励志,方显英雄本色 ,孔子的智慧要比子贡高得多。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司马迁和王肃都没有说到孔子在陈、蔡落难中走散的弟子都不在孔子门下的事情。我们对孔子说的这句话如何去解读呢?
          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这起人事是一种深度的思念。孔子周游列国大体上三个目的:一是想求个一官半职,有了官位就可以施展他的政治抱负;二是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他想用礼乐文化安定天下;三是收徒讲学,不断扩大他的学子队伍,为天下培养文化人才。孔子在游说路上,碰到了不少困难、灾难和苦难,这次是经历中最危险的一次,差点失去生命。孔子对这次事件常常记忆犹新,经常给弟子们讲述这件事情,并告诫他们,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发愤励志,成就帝王的是这样、成就勇士的是这样、成就学业的是这样、成就事业的更是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人,往往困难、灾难和苦难是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因为孔子经常用这件事情教育他的弟子,所以他死后,弟子们认为这起历史事件很重要,把他的讲话中的一句写上了《论语》。孔子喜欢思念,思念有甜蜜的思念,也有苦涩的思念。甜蜜的思念就能激发生活的热情,苦涩的思念能总结生活的经验,孔子说的:“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可能是一种苦涩的思念。纵观孔子一生,可能苦涩思念大大多于他的甜蜜思念。
          思念是一种觉悟,是一种人性的升华,是一种智慧的再现,是对事件的一种追忆,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深情,也是对自己生活道路历程的反思,孔子喜好思念,也善于思念,他的许多闪光的文化和智慧及人生哲理是从思念中产生的。思念也是孔子人生向上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思念是孔子做人的一大特色,也是孔子一生中的一种美德。孔子很思念他在落难中走散的弟子,正是他们的离开,才保全别人的生存。孔子与弟子亦师亦友的,亦父亦子的,他们是一家人,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一致也有自立,有学问也有志向,有情义也有分寸。他们知道在绝境之中要保全精华,宁愿在走散路上饿死、病死,也不愿让孔子遭受到不测。他们愿意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孔子完全了解这些走散弟子们的心情和他们高尚品德。孔子说,这些弟子现在“皆不及门也”,想起他们不免有些悲怆。事隔多年,孔子很想知道他们的下落,他也希望其他弟子多打听一些他们的消息。事过境迁,物换人移,悠悠岁月,人间沧桑,心灵痕迹,喟汉之情浓于血。
          孔子老了,但他的爱心没有老;孔子老了,但他的思念没有老。“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孔子说这句话时,他也许已经返回到鲁国曲阜他的学府之中了,他正在向弟子们讲学,正在总结他的一生的奋斗和坎坷。他不寂寞,在他面前还有众多的弟子;他不遗憾,因为天下还有他的众多弟子在奋斗;他不失望,他知道他的文化必定后继有人;他不畏惧,他知道天下黑到了尽头必会有光明;他不糊涂,他知道他的“道”只有播种在民间才有希望。思念是孔子的做人之道,思念也是论语妙门之一。

    [/siz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8 19:49:1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文章真让人读得快意!一方截取几段: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笑,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哭。司马迁的《史记》本质可能是他要爱尽历史,恨断苦旅;笑尽文化,哭断人生。——英雄本色。

    思念是一种觉悟,是一种人性的升华,是一种智慧的再现,是对事件的一种追忆,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深情,也是对自己生活道路历程的反思。思念是孔子的做人之道,思念也是论语妙门之一。——真性情。

    纪实就不一样,必须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负责,不能虚造,只能建立在客观基本点上,加以总结和叙述,这是一种个人的客观性的文化情趣。——实用。

    情感激昂充沛,行文挥洒自如。建议精华。
    (先生,一处笔误,您自己改还是一方帮您改?一路上很幸苦——辛苦)

    点评

    谢!你帮我改一下!*我是用手写版写作!不会打字,有时眼花笔误!  发表于 2016-11-28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8 20:28:36 | 只看该作者
    好有见地,有思想性,有学术价值。读来受益,敬仰臣服。文章到处有,思想性,故事性,知识性皆具的,得来不易。支持精华文章。

    点评

    谢老友关注和鼓励!  发表于 2016-11-28 2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发表于 2016-11-28 22:25:42 | 只看该作者
    “思念是孔子做人的一大特色,也是孔子一生中的一种美德”文章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非常精 。多方历史事实,知识,深刻的思考都令人耳目一新,开阔了眼界怎长了见识,欣赏文章,支持精华。

    点评

    谢你光彩的点评和关注!  发表于 2016-11-28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发表于 2016-11-29 19:05:24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一方 于 2016-11-29 19:22 编辑 [/i]

    知道了,先生,以后但凡有这方面的误处,一方要是看出来了,直接帮您改,不再多问让您费神。

    点评

    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6-11-29 2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发表于 2016-11-30 10:06:18 | 只看该作者
    先生不给面子,在那里谢呀谢的,还加上了“非常”两个字。要是像前面有的回复那样一个“好”字,多爽。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6-11-30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发表于 2016-12-1 15:39:0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开心。天气不错,先生的文思一定飞扬吧?

    点评

    一方文友,前几天读到你家父的苦难与受辱,深表同情,那是一个地狱般的年代,不堪回首。当时,我在部队当排长,是年22岁,空军机场周边城市,文革多派斗争枪声四起!我半夜巡逻,从城里师范学校逃出几十个女学生,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 1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07:05
  • 签到天数: 24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20: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02315&ptid=92217][color=#999999]一方 发表于 2016-12-1 15:39[/color][/url][/size]
    哈哈,开心。天气不错,先生的文思一定飞扬吧?[/quote]

    一方文友,前几天读到你家父的苦难与受辱,深表同情,那是一个地狱般的年代,不堪回首。当时,我在部队当排长,是年22岁,空军机场周边城市,文革多派斗争枪声四起!我半夜巡逻,从城里师范学校逃出几十个女学生,溜进机场躲藏,说武斗了不逃命难保,有哭的有求的有抱住我的,要我救救她们,不要赶出部队。深夜了说一天没有吃饭,弄点吃的。我叫她们安静不要说话,跟我走,保证安全!后到我排里先解决茶饭问题,再安置到僻静独立住所,又安排二个班长带冲锋枪放哨,我与她们谈了一夜,关于学校地方的文革情况,三天后按部队要求,用军车送她们各自回家,不要参加武斗!当时,我心里判断文革是一场灾难!你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你父是好人又有文化,懂易经阴阳中医,可能还会算命,文革中受苦受难了!祝你快乐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发表于 2016-12-2 19:52:35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02343&ptid=92217][color=#999999]宝贝小菩萨 发表于 2016-12-1 17:20[/color][/url][/size]
    一方文友,前几天读到你家父的苦难与受辱,深表同情,那是一个地狱般的年代,不堪回首。当时,我在部队当 ...[/quote]


    人一生,不知道要遭受多少苦难不知道要受到如何的凌辱,那个年代的确是不堪回首。我们做儿女的,当然会受到牵连,想着那岁月的点滴,至今还是无法冷静更不可能超然,虽然,我心里从来就没有恨的种子。我对自己的这性情,一直没有看透,总是用一个词来掩饰:善良。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善良。父亲挨整的时候我就三四岁,许多事情不清楚,只有零零星星的片段,永不能忘。而我自己,也无法逃脱厄运。但是先生,仔细回忆记忆深处的那一切,我还是认为,凡事都有定数,一点都不假。但是我的心非常痛,非常非常痛,以至于,在2000年左右,我强迫自己看那个年代的电视剧还是痛得无法忍受,以至于现在,我还是不喜欢开会这样的事……父亲在四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学中医,他说旧时的文人易经是需要懂的,记得二姐后来常说父亲看相很准,在林彪最红的时候,父亲偷偷和二姐不止一次地说林是奸臣,大奸臣……但是父亲不会算命,这我知道。父亲青年享受,中年受难,晚年受磨。虽是命数,还是唏嘘不已,伤心难耐!尤其是父亲的愿望我没有满足,悔恨难当。不过先生,过去种种深受,我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在精明现实人眼里就是傻子一般,我依然如此。先生如意。

    点评

    往事并不如烟。那些风穿过你家的村宅时,总会激起你苦涩的童年少年的回忆,当回忆到痛苦和无望时,风像一根根针刺痛着你的心肺,不过农田和流水及树木的公正怒吼,会唱着神的絮语和诗句,魔鬼不可能打扮成神的使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6 21:46
    近几天我电脑故障,正在调正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07:05
  • 签到天数: 24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5:15:02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02757&ptid=92217][color=#999999]一方 发表于 2016-12-2 19:52[/color][/url][/size]
    人一生,不知道要遭受多少苦难不知道要受到如何的凌辱,那个年代的确是不堪回首。我们做儿女的,当然会 ...[/quote]

    近几天我电脑故障,正在调正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1#
    发表于 2016-12-3 22:05: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03030&ptid=92217][color=#999999]宝贝小菩萨 发表于 2016-12-3 15:15[/color][/url][/size]
    近几天我电脑故障,正在调正中![/quote]

    先生不急,正好趁此机会做些别的事儿。开心就好。

    点评

    谢!  发表于 2016-12-4 0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07:05
  • 签到天数: 24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21:46:43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02757&ptid=92217][color=#999999]一方 发表于 2016-12-2 19:52[/color][/url][/size]
    人一生,不知道要遭受多少苦难不知道要受到如何的凌辱,那个年代的确是不堪回首。我们做儿女的,当然会 ...[/quote]

    往事并不如烟。那些风穿过你家的村宅时,总会激起你苦涩的童年少年的回忆,当回忆到痛苦和无望时,风像一根根针刺痛着你的心肺,不过农田和流水及树木的公正怒吼,会唱着神的絮语和诗句,魔鬼不可能打扮成神的使者,总有露相的地方。一场暴风雨过来了,大魔小魔都以神的模样走到台前救世,他们越起劲世道越黑暗。你是不幸中的有幸,一个生命终于成长起来了,会思考社会、人生。网上有披露,当时还有活埋儿童和婴儿的,这种惨无人道的事至今还不能转化为文艺文学和电视电影,人民还不能自由的控诉历史的罪恶,我相信神会记住的,终有公正的一天到来。我们的生活道路,从痛苦回忆中思考社会,从愉快的生活中思索人生!凌辱、厄运、定数的风在身上盘旋是历史造成的,夜深人静想想何妨呢?你父有政治眼光的,不简单。你对生活充满热情我完全赞同,人生只有一次,不必如林黛玉那样的活着!你的善良会得到好报的,因果规律是宇宙社会人间思维的第一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
    发表于 2016-12-7 10:23:23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一方 于 2016-12-7 18:24 编辑 [/i]

    是的,往事并不是如烟,对于伤痛,也许并不如世人说的时间可以治愈,许多时候只是不触动而已。您用风,非常好,就是风般的感觉,南方的风北方的风,触及表皮深入骨髓,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好在一方今懂一些调理之方,不是很畏惧。不过积重难返,偶尔,清理会让人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的确有,先生。一方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境界还没有上一个台阶。台阶这个事,累垮了多少人。(哈,说得这么沉重了。)先生,许多时候一方非常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成长了。在一方看来,任何一个时期,都不缺惨无人道的事,真正的文艺文学电视电影使洁者更洁,只在黑暗中生存的人永远拒绝阳光照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一方始终相信。“从痛苦回忆中思考社会,从愉快的生活中思索人生!”您这话说得太好了,一方获益匪浅。身所受就是定数使然,因果不爽,夜深时想想也是不错的,等自己的思想真正成熟的时候,也许,过去的故事便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享受。说来很抱愧,先生,一方努力回忆,真的不知道,或者说不完全知道家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甚至,一方不知道他是聪明的——几年前,一方突然反应过来问二姐父亲好像很聪明,二姐很惊讶地盯着一方(那神态,永生难忘):“你看你说的!父亲是极其聪明的一个人!”(虽然姐姐没有用智慧这个词,但是一方心里知道姐姐把这两个词是合一的)一方却多次拒绝血脉相承,如此愚顽,悔断肝肠,更难以饶恕!往者已矣,一方只有寄希望未来,自己勤奋努力,还家父泉下一个安息。先生放心,一方虽然好动情绪,也是林妹妹的骨子里的性子,绝不会如她那般沉浸其中。生活是美好的,向善的心看这个世界更是美妙。父亲在一方年少时就说一方老了一定过得好,因为太善。一方相信的,先生。愿先生好。


    点评

    说得好!  发表于 2016-12-8 11:32
    说得好!  发表于 2016-12-7 17: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4#
    发表于 2016-12-8 11:40:26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天气冷了许多,不过冬天的阳光还好,它照在身上感觉与思考更吻合了,每条光线与思线相联,爱文的人他们的笔下有阳光支撑,思维暖暖的,正酝酿着春的花朵和秋的果实。我窗外的一棵银杏树叶儿齐落地了,光秃秃的支叉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7 13: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07:05
  • 签到天数: 24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7 13:55:25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04858&ptid=92217][color=#999999]一方 发表于 2016-12-8 11:40[/color][/url][/size]
    [/quote]

    天气冷了许多,不过冬天的阳光还好,它照在身上感觉与思考更吻合了,每条光线与思线相联,爱文的人他们的笔下有阳光支撑,思维暖暖的,正酝酿着春的花朵和秋的果实。我窗外的一棵银杏树叶儿齐落地了,光秃秃的支叉向着天空和太阳,它身子里正在开创新的年轮,准备着明春多多的绿芽暴发,它不会辜负我的眼神和对它的敬仰。每春新芽露头,我总诗情浓浓。今年冬天还未大冷,但大西洋那边的风刮得很紧,看了特郎的言辞,风向好像要逆转。列宁在1917,已烟消云淡了。特郎在2017,正要掀起波澜。世界正正反反、冷冷热热,喧喧嚷嚷,好好坏坏,眼花缭乱。易经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但,是阴,中和阳呢?还是阳,中和阴呢?2017年不可预测。当下特的言论是西风较紧东风,现在东风守着,不多说,也许是后发,也许是来不及招架!当下特在阳线上.......算他很!

    点评

    读先生的文字,想了很多,随先生的思路,眼前的,大洋彼岸的。 天气的确要冷了,虽然这几天还是挺暖和的,马上就要冬至,一方已经开始了冬至灸——每年的冬至,只要有条件,一方就会灸九天。冬日的阳光的确是温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7 2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6#
    发表于 2016-12-17 20:32: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07804&ptid=92217][color=#999999]宝贝小菩萨 发表于 2016-12-17 13:55[/color][/url][/size]
    天气冷了许多,不过冬天的阳光还好,它照在身上感觉与思考更吻合了,每条光线与思线相联,爱文的人他们的 ...[/quote]
    读先生的文字,想了很多,随先生的思路,眼前的,大洋彼岸的。
    天气的确要冷了,虽然这几天还是挺暖和的,马上就要冬至,一方已经开始了冬至灸——每年的冬至,只要有条件,一方就会灸九天。冬日的阳光的确是温暖,隔着厚厚的玻璃都能感觉它的暖意,比烤火的感觉更好。如果这时拿上一本书,感觉会更好。
    先生说到银杏,一方马上想到上个月的日记,也是看到银杏落叶便写到银杏,只是先生想得更深。特朗无论怎么做,我辈虽只能说说,看看,但是那份逼迫,也许受煎熬的终是老百姓。世界时刻在变,变才是《易》的道理,自然的道理,他不可能永远在阳线上,不可能!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6-12-17 2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0 15:11 , Processed in 0.1181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