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冯金斌诗歌】《时间尚未全部跌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7 05:4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时间尚未全部跌倒

文/冯金斌(浙江)


时间尚未全部跌倒,从微尘中,
寻找修辞,最后的象征被照亮,
提及花期与社火,剩余的韵与墨,
是绿的一簇簇,长满世界的偏爱。

仿佛一种艺术,缠绕于心——
谁提着灯笼,走进了一条古巷?

返还的黑暗,渴望被照亮,
包括那里的真相。那是古老的静物,
是古老的月光,沉寂而庄严。

起步于流星、风与语言,
炫目而恍惚,却以另一种形式前行,
它默默把自己淘洗,破开自由的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0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25-10-28 00:08:48 | 只看该作者
    文心评诗
    诗歌赏析:在时光的褶皱中探寻永恒之光——评冯金斌《时间尚未全部跌倒》
    冯金斌的《时间尚未全部跌倒》以独特的意象群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诗意的时空场域,在时间与空间、现实与超现实的交织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叩问。诗人通过“微尘”“灯笼”“古巷”“流星”等意象的并置与碰撞,将时间的流动感与存在的永恒性熔铸成一首充满张力的现代诗篇。

    一、时间意象的解构与重构
    诗歌开篇“时间尚未全部跌倒”便以悖论式表达打破常规认知,将时间具象化为可“跌倒”的实体,暗示其脆弱性与可塑性。这种解构为后续意象的展开奠定基调:时间不再是线性流逝的抽象概念,而是散落于“微尘”中的碎片化存在。诗人通过“寻找修辞”的动作,将语言本身视为对抗时间熵增的工具,试图在“最后的象征被照亮”的瞬间,捕捉时间的永恒性。

    “花期”与“社火”的并置颇具匠心:前者是自然生命的短暂绽放,后者是人类文明的集体狂欢。二者在“剩余的韵与墨”中达成和解,共同构成“绿的一簇簇”的生命图景。这种对时间维度的拓展,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物理时间,进入心理时间与文化时间的复合空间。

    二、空间诗学的双重编码
    诗中“古巷”与“灯笼”的意象组合,构建了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空间场域。提灯者“走进古巷”的动作,既是物理空间的穿越,更是心理时间的回溯。黑暗与光明的辩证关系在此得到深化:“返还的黑暗”并非单纯的缺失,而是“渴望被照亮”的潜在能量。这种空间诗学暗含对现代性困境的隐喻——在科技理性主导的今天,人类依然需要“古老的月光”来安顿灵魂。

    “古老的静物”与“沉寂而庄严”的月光形成互文,将空间升华为精神容器。诗人通过“起步于流星、风与语言”的表述,将空间运动转化为精神运动,使诗歌在具象与抽象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三、语言本体的自我淘洗
    诗歌最富创见之处在于对语言本体的思考。“炫目而恍惚”的语言状态,恰是诗歌创作中灵感迸发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语言视为“另一种形式前行”的存在,强调其在时间淘洗中的自我净化功能。“破开自由的光”这一表述,将语言提升到创世神话的高度,暗示诗歌创作是对混沌世界的重新命名。

    这种语言观在结构上得到呼应:全诗以“时间尚未全部跌倒”起笔,以“破开自由的光”收束,形成完整的闭环。中间各节如多声部合唱,从不同角度演绎时间与语言的共生关系,最终在语言的自省中达成对存在意义的确认。

    四、现代性困境的精神突围
    在技术理性吞噬诗意的当下,冯金斌的诗歌呈现出珍贵的精神抵抗。他通过“时间尚未全部跌倒”的宣言,拒绝接受时间异化为效率工具的现实;“提着灯笼走进古巷”的意象,则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主动寻根。这种双重突围——既对抗时间的线性压迫,又超越空间的现实限制——使诗歌成为精神自由的飞地。

    “炫目而恍惚”的语言状态,恰是现代人精神状态的诗意写照。诗人在这种混沌中捕捉“自由的光”,既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确认,也是对人类文明可能性的期许。这种在破碎中寻找完整、在流逝中把握永恒的努力,使诗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世意义。

    冯金斌的《时间尚未全部跌倒》以精妙的意象经营与深邃的哲思,构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现实与超现实共存的诗意宇宙。在这个宇宙中,语言既是时间的载体,又是对抗时间的武器;空间既是存在的容器,又是精神的投影。诗人通过语言的自我淘洗,最终在时间的褶皱中打捞出永恒的光,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方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点评

    致谢!问好李管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28 0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8 05:42:17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25-10-28 00:08
    文心评诗
    诗歌赏析:在时光的褶皱中探寻永恒之光——评冯金斌《时间尚未全部跌倒》
    冯金斌的《时间尚未全 ...

    致谢!问好李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1-22 18:41 , Processed in 0.0824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