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意象与周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22:0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铜陵陈墨 于 2013-10-20 22:08 编辑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一篇好的作品,应该是意象撷取非常成功的作品,而不应该是作者主观意志的直白与图解,因为作为意象的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也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张承志无疑是一位把握、运用意象的高手。
      张承志喜欢石头,石头便成了不朽与坚定的意象。在他看来,政权比石头容易速朽,而比石头更坚硬的还有黄金与钻石,然而,黄金与钻石太金贵了,不像石头那样平凡,那样贴近芸芸众生,用石头暗喻苍生百姓更贴切些。
      张承志还喜欢骏马与雄鹰,每每用二者的意象以自况,因而他并不喜欢江南的温润与甜糯。在他看来江南明山秀水虽好,但极易消磨人的意志,也许江南的景致更适合四大才子的风流倜傥,而并不适合苍鹰骏马般的铁血男儿。
      马明心,如其说是他的笔下一个人物,不如把他解读为张承志的另一种意象,一种用以自况的意象,一种从皈依到追求的精神偶像。读懂了这一点,你才能走进张承志,才能找到这位作家从理想主义走向人民意识的答案。读懂这一点、也许你和我一样,才不会将这位铁血情愫的作家为人民立言误读成宗教倾向——尽管他反复把思想和笔墨投向哲合忍耶,甚至有人把他说成哲合忍耶当今的精神领袖,其实也是他的一种意象,只是这种意象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罢了。
      张承志不仅善于将具体的物和具体的人作为表达意象,他还善于借用约定俗成的经典作为意象,这方面同样是高手。
      张承志在《满山周粟》这篇中,用的是“义不食周粟”的典故,这应该是意象的一种创新与尝试吧?不过,这种探索是有意义的,无疑也是成功的。
      周粟是什么?稍有文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古时周灭商,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度日的故事。与这个故事相近的还有两个故事:其一,是《左传》中的“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的故事;其二,是《晋书陶潜传》中记载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体上都是讲人臣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不趋炎附势。
      对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尽管大多数儒家经典和大家把二位奉为仁义、清高、骨气的圭臬。但是,古往今来对二位的做派品评就不尽一致,明朝那位读书种子、忠节奇儒方孝孺就说过这样的话:“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谬甚!,而他自己就真的“不食”朱棣,落了个株连十族的下场。到了现代,文化大师们对此有了更新的品评,这些使中国文化日益萎靡无望的大师们坚定认为,伯夷叔齐该食周粟:倘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那么试问,空腹经纶,不知死生之重,何以谓智?食君之禄,不识担君之忧,何以谓忠?民陷水火,不以苍生为念,何以谓义?综上“食周粟”既有利于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有利于更好的为民服务,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
      到了张承志这里,他对这个故事如痴如醉,但对于他来讲,倒不是因为什么“义”,似乎也不是因为所谓的“清高”与“骨气”,他是“只惦着林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仗着性子不顾生计,把按月的‘周粟’,一股气扔到茅坑里”。他如痴如醉的结果,不是仅仅品评而已,而是效仿起伯叔二位,践行起“不食周粟”的故事。事后多年,张承志坦陈:这种做派,无疑是在想象中美化了叔齐伯夷的形象。
      然而,他无怨更无悔。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食了周粟,就是一种文化、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的认同,尽管他反复强调“千万莫要把一个‘不食周粟’,当了什么壮举。那只是个人行为,食之洁癖,饮食习惯”。而他天生的秉性乃天不拘兮地不羁,天生地食薇习性,他要放低自己,植根于芸芸众生、西海固的兄弟之中!
      而他这样做似乎曾经触动过别的一些人,在他们看来,张承志把自己放在了他们这个强大阵营的对面了,既讨厌张承志这样的一意孤行,又不免有点岌岌自危。而在张承志看来,对面毕竟不是对立面,二者内涵不尽相同。对面的不一定就是对立的,譬如我们每天照的镜子总是放在我们的对面才会起作用。正因为如此,张承志把自己当成了一面镜子,照见底层人的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也同时照见那些仍然“在食周粟”的正襟危坐、高谈阔论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0 23:0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3-10-20 23:08 编辑

富有哲理,拜读学习!谢谢!飘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4:52:23 | 只看该作者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3-10-20 23:07
富有哲理,拜读学习!谢谢!飘红。

谢谢独版的鼓励。
问好独版。

点评

欢迎常来交流!期待更多精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2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2 15:42:41 | 只看该作者
铜陵陈墨 发表于 2013-10-22 14:52
谢谢独版的鼓励。
问好独版。

欢迎常来交流!期待更多精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0-25 19:40:5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张承志的文字,在当今的作家群里,属少有的刚劲——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完全统一。

他用这种刚劲的追求表述塑造固守着文化圈里日益稀薄的理想主义。

问候墨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21:59:10 | 只看该作者
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3-10-25 19:40
我觉得,张承志的文字,在当今的作家群里,属少有的刚劲——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完全统一。

他用这种 ...

谢谢飞兄对张承志才品评——他确实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1 13:18 , Processed in 0.0960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