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礼失求诸野,史乱民补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0: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5-1 10:24 编辑 [/i]

[align=left][size=5]                        礼失求诸野,史乱民补之[/size][/align][align=left][size=4][font=宋体]                            ——读林正德先生的巨著《非常十年》[/font][/size][/align][align=left][size=4]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size][/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去年深秋,我在福州通过朋友,得到林正德先生赠送给我的、他写的一套三本《非常十年》纪实小说。[/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读罢深受感动。[/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当时,我的自传《大圹圩农场十二年》初稿刚好草成,因为我的纪实和林先生的纪实,都是写这“非常十年”的事情,故虽然我们尚未谋面,但通过读他的《非常十年》,我对林先生已经有了一种文字知己的心仪。[/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林正德先生是个“老三届”,福建福州人,生在中华政权大交替的一九四九年。这就决定他这个人,必然先天带有不堪故国的传统基因,也一定要经受新事物熏陶和煎熬。[/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林先生退休前的职业是治病救命的医生,但他却与笔墨文字结下不解之缘。林先生本人除著有很多医学专业的论文、著述外,还陆续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政治、社会、文学、民俗方面的文章,可谓硕果累累。[/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早在文革中期,林先生就开始动笔写这部《非常十年》了。这部反映文化大革命全过程,和立体的“始、中、终”的上山下乡大作,经过他二、三十年的泣血孕育,二百六十万余字的三部曲终于横空出世。[/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非常十年》再现了“老三届”一代,在动荡年代里的种种遭遇和命运。作品气势恢宏,场面巨大,时期十年。因为是纪实作品,全书不乏布局构思的合理精巧,和情节事件的细腻逼真。此书是全方位描写文化大革命,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过程大部头著作,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知青纪实文学《血色黄昏》一书的第一责编岳建一,在评论知青文学时指出:“我认为过去的知青文学绝大多数我都很失望,除了少数的作品,比如:老鬼的《血色黄昏》、邓贤的《中国知青梦》,大多数知青文学轻浅、圆通、单薄、苍白,甚至矫饰,不能直面那一页历史,也不能直面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有过的行为,从所谓的诗情画意到所谓的‘青春无悔’再到所谓的‘劫后辉煌’,唯独缺少面对那一页空前绝后的、残痛的、真实的、沉重的历史的勇气。那么照过去那些‘前知青文学’的观念写下去,真正的中国知青历史将会被淹没,令人痛心。”[/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段话对知青文学的概括,中肯而犀利。[/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出现,是专制独裁政治的产物。至今,文革也没有摆脱是敏感话题的尴尬境地。为什么对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的,党和政府已经有过定论的历史,在社会现实中还这么让人敏感呢?还这么叫人忌讳呢?[/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其中,必然有难言之隐情。[/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对待十年“文革”,多年前官方就将其定性为是发生在中国的“浩劫”。浩劫二字,当然不需要再解释。[/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党中央的历史决议,针对文革给其定性说:“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个领导者是谁?中国人谁心里不清楚?可是,偏偏要在这么重大、重要的决议上,文件与全国人民玩起文字游戏,打起哑谜。其中的难言之隐,就是为尊者讳。这样一来,在社会上留下思想混乱的隐患。给后人带来困惑、费解。也给独裁的崇拜者们,敞开了对独裁吹捧歌颂的可乘之机。[/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视为最得意的一生二事中的一件。酝酿、舆论、发动、支持,他老人家真正对此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但对十年“文革”是灾难,内乱,动乱,浩劫的定性,从官方到民间,早成全社会共识。[/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异议不是没有,仅是少数人寒蝉凄切的悲鸣。[/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李慎之先生说文革是“国耻”,季羡林先生对文革概括说“这是一场极端野蛮、极端残酷、极端荒谬、极端愚昧、极端灭绝人性、极端违反天良的空前绝后的人类悲剧。”[/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毛泽东之所以能发动文革,有把握对发动文革稳操胜券,一是他本人有开国“皇帝”的权威,二是有大量群众对现实不满这个基础。[/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毛泽东利用群众对现实不满,对民主、自由的需求渴望,阴谋阳谋并用,达到了打倒党内他视为异己的目的。[/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文革发动的时间,应该以一九六六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五一六通知”算起。[/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但文革的预谋很早。[/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毛泽东在经历三面红旗运动失败,国内大量饿死人这一无情事实,虽然权威仍在,但脸面尽失。 [/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一九六二年毛泽东退居二线,他数番重提阶级斗争,已经表现出他的不甘寂寞,毫不掩饰地表露出他对退居的不满与渴望掌权的急迫。[/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一九六三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可以算是文革这场大型历史剧的前奏与 排。[/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一九六五年毛泽东终于按耐不住,开始发难,授意麾下批判海瑞罢官,是正式拉开文革序幕。[/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一九六六年初,毛泽东精心炮制的批判《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两篇文章,人民日报拒绝转载。这无疑极大地刺伤了毛泽东的自尊。四月,在毛泽东压力下,《北京日报》接二连三发表批判《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系列文章,使党内斗争明朗化。[/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才是这场大戏的开场。[/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这十七年,我国开展的以阶级斗争为主体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粗略统计有: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 “五反”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肃反运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反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整风、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拔白旗运动、反右倾运动、反瞒产私分运动、新三反、整内整社运动、机关整风运动、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等等,不一而足。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涉及千家万户。其实质,就是在干部和群众中,找到对党和政府有意见,对上级领导或上上级领导提出过批评,或说过牢骚怪话的人,将其打到。把设想中的敌人“变”成事实,以印证阶级斗争理论的正确。[/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其十七年间,这些政治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无数冤假错案,将许多无辜活生生的生命变成冤魂屈鬼。这种没完没了的阶级斗争,使整个社会下层,充满恐惧。[/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特别是民间成分不好的所谓地富反坏右及其家庭成员,包括资本家、反革命、伪职人员家属及子女,还包括直系亲属在台湾、香港、澳门及在海外的人,他们低人一等,被当成隐患。[/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是少数,罗瑞卿有个报告,说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六年的六年里,处决了两千万、监禁两千三百万人。[/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除了以上这些人,按当时政策,农村伪保长以上、城镇科员以上、军队排长以上,曾经在国民政府工作过的人员,都是无产阶级专政对象。[/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按党和政府的政策,每次运动,各地、各部门要肃整揪斗的坏人数字是百分之五。也就是说,这这次运动肃整百分之五,下次运动再肃整百分之五,数字是递增的。因为阶级斗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阶级敌人会不断增加,所以要不断抓阶级斗争。[/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阶级斗争中阶级本质的论据,使以上这些阶级敌人成为贱民。即使是他们的子女,在“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威吓下,只能成为“可以改造好”,即本质是不好的人。[/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批准入党,提拔干部,招收工人,大学招生,所有好事都将他们拒之门外。连军队征兵都明文规定不收他们,他们连保卫祖国的权利都被剥夺。[/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些人处处被公然歧视, 会遭受欺凌。稍有抵触或争辩,阶级报复、反攻倒算的帽子就马上压下来。如果你要抗争,那就是飞蛾投火,套用一句老话,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就一定会把你砸的粉碎。[/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像刺配一样,阶级烙印,无情地烙印在阶级敌人和他们子女的脸上、身上、心上。[/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小孩子玩耍吵架,别管对方多凶悍,你一句“你是地主羔子”、“你妈是右派”、“你爸在台湾”,立刻就能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卑贱身份,乖乖认栽。[/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些人,包括大量出生好但思想“落后”分子,他们为了生存,只能放弃自尊,改变性格,委曲求全。他们见人矮三分,只能拼着性命工作、干活,夹着尾巴做人。[/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他们敢怒而不敢言,自卑的心,自然对这个社会不满。这些人同样目睹了吹牛的赶英超美,荒诞的大炼钢铁,浮夸的大跃进,惨不忍睹饿死人的哀鸿遍野。但他们不敢表现出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甚至连冷风热潮的权利也没有,也不敢。[/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无中生有的横祸,随时会因为他们无意中一句玩笑,或者是他人的刻意栽赃诬陷,而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那种无妄之灾,把人逼疯,给无辜带来家破人亡的惨剧,我们见识的太多。[/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一部分人在这种长期专制淫威下,放弃了思想自由,被改造的精神麻木,陷入宿命。[/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伟大领袖会开展一次“四大自由”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社会基层的人们,并不知道文革的目的。他们亲历了开始由红卫兵冲锋陷阵,砸烂封资修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但这个新生事物对社会只是表层的触及。后来的大批判运动,他们看到了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与全面夺权斗争。而这些,则完全是针对党和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人的,与社会的基层民众毫无关系。[/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一霎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一切乱套。文革运动以文斗开始,却以武斗的方式把运动推向高潮,又以枪杆子军管形势,成立革命委员会这个临时政府,来收拾残局。[/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人民,或者叫百姓更准确,被全部席卷进去。[/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无论他们是自发的、被迫的、虚假的、真挚的、纯情热血的、狭私报复的、别有用心的、稀里糊涂的,但他们都有积极参与的内因。久久纠结压抑的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结,都在响应伟大领袖号召这个光明堂皇的理由下,理直气壮地释放了。[/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等待他们的命运并不是“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在无政府状态下,他们痛痛快快地“自由民主”了一下。待到大局既定,毛泽东登上神坛,立刻就来个良弓藏,走狗烹。以革命名义的清算五一六、讲清楚、深挖打砸抢分子、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抓革命促生产、一打三反等等运动,以及或冷或热随心所欲的“严打”,无一不是把专政对象对准基层民众。[/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所以,以人民需要的名义,来注释文革的成因,是卑鄙的。把利用民众、胁裹民众参加文革,说成是群众的主动要求,是无耻的。[/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带有欺骗姓、歧视性、强迫姓。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人民群众进行双重迫害。[/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是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知青上山下乡,是文革的必然程序,二者带有血缘基因,是一种依附和孪生和因果关系。[/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上上下下,家、国、公、私,都不满意。[/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现在之所以还有人吹嘘这件事,是倒行逆施的“四人帮”阴魂的死灰复燃。表面上,这好像是个人认知的认识问题。其实,折射出、表现出的是拥护专制独裁政治失势者们的怨愤。[/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对知识青年,毛先生有两条最高指示。一是“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一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我就纳闷了,要把“国家大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知识青年,为什么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呢?难道这些需要再教育知识青年,能担当国家大事的重任?抑或是开始他们能担当,后来变幼稚了,需要再教育?而且,是要让农民来教育![/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种胡言乱语还值得我们去驳斥吗?[/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我们中国农村变化是缓慢的,就是这些慢悠悠的微小变化,都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然结果,并不是哪个什么“救世主”的力量所致,更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无关。[/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相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四不满意”,即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国家不满意。[/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一九五七年以前,虽然反右派运动在政治上确立了毛泽东的一言堂,但在经济上还能维持。直到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把中国经济搞得不可收拾,饿死几千万人后,刘少奇才开始反思。知青下放,只不过是人祸后对经济萧条的无奈扑救。其中对成分不好知青的下放,骨子里带有流放性质。逼人妻离子散,且要人们感恩戴德。[/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城市知识青年,包括社会失业青年下放农村和支边去新疆建设兵团,并非是文化大革命开始。[/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实际上从一九六二年就已经开始。[/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再早点,从一九五八年知识青年支边支内,就已经开始。当时,知识青年下农村的模范代表人物,有董加耕、邢燕子和候隽等人。只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权者将知青下放这一政策和规模发展到极致。而且几乎都是强迫执行,只有极少数城市青年可以幸免。[/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事实证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只不过是当初始作俑者羞于启齿败笔。[/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知识青年当时的服从,是弱势群体面对强势的无奈屈从。[/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我不明白,现在还有一些当初饱受迫害的知识青年,直到今天,他们还能感觉到上山下乡运动是青春奉献、青春无悔。能功盖日月,功彪千秋,还要将这段历苦难史浓 重墨地写入史册![/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既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么伟大、光荣和神圣,那么有意义,怎么就没有一个知青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继续做伟大、光荣、神圣、有意义的事业呢?难道那么多知识青年觉悟都不高?[/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长年累月被洗脑,脑子进点水实属难免。[/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毒害至深直切。但官方从未对其认真批判、清算过,一直是语焉不详,顾左右而言他。所以,才造成今日思想混乱的“容虎”之患。[/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伟大的民族,总会留给清醒者一份空间,让他们留下一些文字,为鉴别和除却污浊,做一份参照。[/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这就叫“礼失求诸野,史乱民补之”,林正德先生的《非常十年》一书,就是如此。[/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非常十年》这本书,没有对这十年的人世沧桑进行主观、感性的评论。作者只是客观、理性地对这十年的事物、世态、人情、遭遇,作出真实的再现。林先生的文字,不温不火,娓娓地将这十年的“非常”,冷静地记叙下来。曾经的经历。亲情、故土、梦想、初萌,都在荒唐岁月里被权势者搅拌得面目全非。只有饥肠碌碌,衣不蔽体,艰苦劳作,无望奔忙的曾经,顽强地在意识里,实实在在地地显示着真实的存在。[/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时光走过,旧事似无痕迹,实则铭心刻骨。只要能够凝视自己,就能感受良知。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我们每个知识青年的经历回忆,都能折射出它的荒谬和反动。[/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非常十年》书中主人翁之一李晟和他的同学们,亲身经历过文革的狂热和欢欣,感受过受骗的愤怒,摧心的痛苦。他们上山下乡,在穷乡僻壤里苦恼、渴望、期盼。他们在漫长坎坷的道路挣扎着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历程。无论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这些经历他们都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往事依稀浑是梦,都随此书到眼前。[/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现在,这些四五十年前的过往历史,被林正德先生《非常十年》的文字真实地再现出来。[/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新宋体][size=4]    感谢林正德,先生善莫大焉![/size][/font][/align]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老党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5-1 10:36:0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这心沉甸甸的。当过一段知青。却没有把它融入大背景去分析思考。这回开眼了,启迪了。学习问好先生。顺祝劳动节快乐!{: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1:08:08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1577&ptid=45845][color=#999999]老党 发表于 2015-5-1 10:36[/color][/url][/size]
    拜读,这心沉甸甸的。当过一段知青。却没有把它融入大背景去分析思考。这回开眼了,启迪了。学习问好先生。 ...[/quote]

    [size=5]谢谢老友的关注、支持!五一快乐!:handshake[/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地板
    发表于 2015-5-1 11:41:43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这篇文章分析透彻,读了感到满足,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12 03:20
  • 签到天数: 89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发表于 2015-5-1 13:39:06 | 只看该作者
    悦读,受用。给后来者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3 07:54
  • 签到天数: 15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
    发表于 2015-5-1 14:35:4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学习!祝先生五一节快乐!

    点评

    谢谢!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2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7#
    发表于 2015-5-1 22:52:13 | 只看该作者
    礼失求诸野,史乱民补之{: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
    发表于 2015-5-1 23:03:27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1577&ptid=45845][color=#999999]老党 发表于 2015-5-1 10:36[/color][/url][/size]
    拜读,这心沉甸甸的。当过一段知青。却没有把它融入大背景去分析思考。这回开眼了,启迪了。学习问好先生。 ...[/quote]

    林正德先生刨析入木三分,半醉老师见解独到!政治哦!政治!

    点评

    谢谢!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2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0:35: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1621&ptid=45845][color=#999999]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5-1 11:41[/color][/url][/size]
    先生这篇文章分析透彻,读了感到满足,学习,问好![/quote]

    [size=5]谢谢!问好![/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0:36:06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1704&ptid=45845][color=#999999]战鹰 发表于 2015-5-1 13:39[/color][/url][/size]
    悦读,受用。给后来者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依据。[/quote]

    [size=5]谢谢!问好![/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0:36:42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1736&ptid=45845][color=#999999]浪淘沙 发表于 2015-5-1 14:35[/color][/url][/size]
    阅读学习!祝先生五一节快乐![/quote]

    [size=5]谢谢!问好![/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0:37: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82066&ptid=45845][color=#999999]单衣 发表于 2015-5-1 23:03[/color][/url][/size]
    林正德先生刨析入木三分,半醉老师见解独到!政治哦!政治![/quote]

    [size=5]谢谢!问好![/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9 05:16 , Processed in 0.08676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