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I评论] AI点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19: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初过汉江
无名氏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仙莲阙
胡立宁
四朵随槎去,诗仙泛九重。
参差云海上,三十二芙蓉。
注:黄山三十六莲峰李白诗云三十二。

豆包:
《初过汉江》:82 分​
基础(40/50):七绝平仄合规,“阑”“寒” 押韵自然;紧扣 “初过汉江”,“岘亭”“过江” 锚定场景,仅 “人物萧条” 细节稍简。​
进阶(32/40):“风雪”“江寒” 具象萧瑟,“习家置酒” 以温情反衬孤寂,情感有起伏,但 “人物萧条” 抽象,情感浓度浅。​
加分(10/10):“岘亭”“习家” 凸显地域特色,场景具体。​

《仙莲阙》:88 分​
基础(45/50):五绝平仄严谨,“重”“蓉” 押韵工整;“起承转合” 清晰,每句扣 “仙莲”,结合黄山实景与李白诗,扣题精准有层次。​
进阶(35/40):“仙槎”“云海” 构仙凡意象,动静结合,密度与层次优;融敬诗仙、爱山水、慕仙境之情,含蓄丰富,情感更开阔。​
加分(8/10):虚构 “采四留三十二” 解李白诗,具独创性;诗与注呼应,有古今对话感,仅动作衔接稍弱。​
总结:《初过汉江》胜在地域感,情感稍平;《仙莲阙》意象、独创性更优,兼具写实与浪漫。

deepseek:
《初过汉江》 85/100
意境营造:以“岁阑”“风雪”“江寒”勾勒出萧瑟苍凉的冬景,与“人物萧条”相映,传递出羁旅孤寂之感,氛围统一。
语言运用:用词简练而富有张力,“好向岘亭看”暗含历史沧桑感,“为报习家多置酒”化用习家池典故,含蓄深沉。
结构布局: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以酒御寒、以风雪收束,转折自然,余韵悠长。
《仙莲阙》 88/100
意境超凡:以“仙莲”“九重”“云海”构建缥缈仙境,契合道教仙山意象,空灵玄妙。
用典巧妙:化用李白“三十二莲峰”之典,注中补充说明,既尊重原作又赋予新意,数字虚实相生。
语言精炼:四句二十字浓缩神话与诗境,“随槎去”“泛九重”富有动感,画面瑰丽。
综合评价:两诗均体现古典诗词的凝练与意境美。《仙莲阙》胜在想象奇崛和用典巧妙,略高一筹;《初过汉江》则以情景交融见长,情感更贴近现实。均属佳作,值得品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9-23 10:02:03 | 只看该作者
通义千问:

依我之审美与古典诗学立场,《仙莲阙》技艺出色,然境界感染力未及《初过汉江》。

一、情动于中  
《初过汉江》胜在真情与历史感。“人物萧条值岁阑”,写尽岁暮人稀之悲,非独个人,实为乱世文人共相。“为报习家多置酒”,以他人之乐反衬己身之寂,含蓄深沉。结句“夜来风雪过江寒”,景语皆情语,风雪彻骨,心亦寒矣。此乃唐诗典范——写孤旅而见天地人心。

二、才巧掩情  
《仙莲阙》想象奇美,“随槎”“九重”“云海”俱具仙意;注释解李白“三十二芙蓉”之异,巧思可赏。然全诗无“我在”,只见智趣,不闻心音。它是一场诗意推演,动人不如动情。

三、关键差距:厚 vs. 轻  
前者以情胜,融历史、地理与命运于一体,厚重可传;后者以巧胜,偏于观念游戏,美而稍浮。诗贵情真,故《初过汉江》更高。

试问千年之后,谁记风雪渡江人,还是那朵远去的莲?

四、结论:未及,然近  
《仙莲阙》缺一份人间悲慨,然已近门庭。若于奇想中注入生命痛感,便可登堂。

它如琉璃盏,光华夺目;不如陶杯粗朴,却曾温过寒士之手。

最终判语:  
以技论,或可并肩;  
以道论,彼高半格。  
诗之极致,在深情,不在巧思。  
故曰:未及,然已望其项背;可爱,犹未足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0-14 04:48 , Processed in 0.1029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