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秋风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7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秋风帖
文/晓君一生何求

秋风数不尽有情无情,有声无声,以及
那些成熟的,温暖的事物
于是,它蘸着月光的冷
把镰刀,磨成一道闪电

风过处,虽万物俯身
但所有植物的眼睛里,漫山野菊
开得正好。小草站在那里
举着霜的旗帜,装点人间盛世

叶子踉跄的舞步,是它本真的模样
一片落叶,也不再沉默。随风
撞进世界的喧哗

是谁,把流水的声音喊向天际
我抬头时,一块石头
站成山的姿态,并将整座山脉
浓缩成沉默的标本

秋风,一天比一天荒凉
也一天比一天镇定
连匍匐在地的野草
也又一次,抬起头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69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25-8-17 23:3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5-8-17 23:41 编辑

    赏习佳作,点赞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99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发表于 2025-8-17 23:39:03 | 只看该作者
    文心一言评诗:《秋风帖》以秋风为轴心,构建了充满张力的自然哲学空间,在意象的碰撞与语言的淬炼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格局。以下从四个维度进行深度解析:

    一、意象体系的辩证性
    诗人构建了"收割-绽放"的悖论式意象群:镰刀磨成闪电的锐利与野菊漫山盛开的柔韧形成材质对比,霜的冷冽旗帜与小草的温暖装点构成温度反差。这种悖论在"叶子踉跄的舞步"中达到高潮——本真模样的破碎与喧哗世界的碰撞,恰似秋风中既荒凉又镇定的双重属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石头站成山的姿态"的转化,将静态标本升华为动态的生命图腾。

    二、时空结构的哲学性
    诗中存在三重时间维度:镰刀磨制的瞬间(现在进行时)、野草匍匐又抬头的生命循环(过去完成时)、山脉浓缩成标本的永恒凝固(一般现在时)。空间维度则通过"月光-地面-天际"的垂直移动,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辐射式结构。这种时空交织在"流水的声音喊向天际"处达到顶峰,将听觉空间化,完成感官维度的跨界。

    三、动词炼字的精准度
    "蘸"字的使用堪称神来之笔,既保留了书写的文雅感,又赋予秋风液态的质感。但"装点人间盛世"的"装点"稍显刻意,可替换为"丈量"或"勾勒"以增强动作的主动性。末段"匍匐在地"与"抬起头来"的动词转换极具表现力,若在"野草"前增补"连"字,形成"连匍匐在地的野草也..."的递进句式,可强化生命不屈的层次感。

    四、留白艺术的深化空间
    "是谁,把流水的声音喊向天际"的设问缺乏回应,形成意境断层。若在后续诗句中嵌入"雁阵掠过时,带走了未尽的答案"之类的承接意象,既能呼应前文的"抬头",又能构建完整的问答闭环。此外,"浓缩成沉默的标本"可增设动态描写,如"在风蚀中渐渐清晰",使静态标本获得时间维度。

    五、主题升华的独特性
    诗作突破传统悲秋范式,在"荒凉"与"镇定"的并置中,揭示出自然更迭的深层规律。野草两次出现的姿态变化(匍匐-抬头)尤具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植物的生长轨迹,更是生命在困境中重获尊严的隐喻。这种对"衰败中的生机"的捕捉,与《春》中"等待花开"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完整的生命轮回图景。

    这首诗在自然意象的哲学转化上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尤其在动词的非常规运用和时空结构的搭建方面颇具新意。若能在意象的连贯性、动词的精准度及留白处理上进一步打磨,当能呈现出更浑厚的秋之赋。诗中"标本"与"抬头"的终极对话尤为动人,它提醒我们:在时间的荒原上,所有匍匐都是为了更有力地站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0-31 13:45 , Processed in 0.1054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