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花园与小广场》+诗路11abcd.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19:2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19-7-10 19:32 编辑


1
只因专业于热兵器演进
给军工部聘为顾问首脑             @韵
才会被一名熟悉的生人
邀访到他在湖郊的古堡             @
2
一宵状甚亲密的交谈攻防
两夫妻在温雅地道过安寝后       @
把红酒与伴逰模特
都留在窖里为我侍候                @
3
我便放她们去玩自己的事          @
一人勾留在剧服收藏室、古风琴收藏室
再折入面具收藏室                   @
发现了大展示柜后有一条梯道
沿着下行踏上不算短的路子      @
在转角处推开曼谷珠帘出去
竟然是个百花园*在朝阳下炫丽 @
4
随着棕榈叶安详地摇曳            @
时不时飘来了浓郁的桔酒香
我轻倚铁长椅的东际               @
西眺山下湖面的起雾
自问自                                  @
军火商和我的掌心所拥有的
不会只光是腐臭的尸体?        @
5
那日以后,我爱到                  @
多默教堂的圣·芭琵喇小广场
坐在小喷泉边的南角               @
晒着太阳、专心地看望行人
若有问路的观光老小               @
我都欢喜地推介巷里头的
人所不留意的意外奇妙            @
6
只是这么十多年来                  @
一直不曾有人问过我
你老人家在池边老发什么呆     @//
    *[美]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着的《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是本一百年来畅销不衰的经典儿童小说。导演霍兰Agnieszka Holland 于1993年拍成同名的电影。--摘自 w3-movie.mtime.com/14699/

林长信/2016-1-17#1607
诗思:不是灾民才会痛恨战争,凡没有亲历战火的人更该先厌恨战争。

>
>
>【参考部分】如下,仅供参考,读者大可略过不看.谢谢!
>
    跋-好端端的的中国现代诗给你溜马溜到那里去了?浅见提供参考,如次。
>
诗路11a.《论写“华夏古诗词”》  林长信/2016-1-17

    个人曾读过中文系,略知华夏古诗词可以简约到四字为一句,并表达完整而动人。[唐诗]因绝句与律诗历经数百年都日渐格律化,写诗会在求文词[技巧]的要求下而使诗情板滞。到[宋词]演变用长短句,感情的变化性与表达跟着多了。逮至[元曲]的曲牌又更多样了,表达剧中人的感情就更更方便;一个曲牌,浅浅数字而余韵无穷。
    比较国外看看,西洋诗的篇幅,以14行的字数也够用了,读者称善。
    内地写绝律诗歌的先生们具有控制平仄和押韵的趁手便利,更有凝练文字的训练,在新创的诗歌篇章,轻易可以行以凝练,出手来写一首长短句形式的诗歌,使情意得到奔放与飞扬,多把想象的空间留一些给[读诗人]来参与。故建议先生们若是遇有写现代人的情歌,宜采无拘的散漫句形可发挥得更畅快淋漓![读诗人]就享福了。
    举一例,设若诗歌的内容与旨趣是时下青年昂扬的气息与当下事体。似乎不必用格式化的诗题与排律字数来自缚。直接文字的放开手脚,使文质相呼应与现代动态的社会潮流。试看:摇滚/重金属/爵士/蓝调...都无需留着长辫、戴上瓜皮帽,口吐文言文。
    个人也曾写过诗词等,但因读者群的时代气息是乐读开放而自在多元的形式,于是,个人在试写现代诗、读西洋诗以后,发现现代诗甚利于[读诗人]之阅读便利与兴趣,此后,便多写现代诗,而只偶于酬唱时才写古诗词了。
    绝律诗歌本来就没有出路问题,就像古赋/古诔有其适合生长与流行的时空。现今走在马路上,见不到人用文言文在互道早安与寒暄或发文言榜示。一个时空有一个时空适用的表达方式,方便彼此之间交流就好。虽然没有人反对我钻木取火,但我还是宁可在家里用煤气煮饭菜,如此而已。[钻木取火]与古典都没有出路问题。
    显然,也没有人会反对好古人士带着七紫三羊的羊毫笔到贸易公司上班,天天蘸墨发写外文书信。您喜欢就好!也请宽谅我们大家恕难奉陪。
>
    艺术创作是意义在[表达],钻木/燃煤都用在[取火]。辞/赋/诗/词/曲/歌等等的各时代语文载体都可以表达美,都表达人性之美,都可藉形式来创作为文艺。只是在人际沟通上,我说现代汉语白话来表达问路,比说古拉丁语会更容易与一名在北京地铁口的居民沟通。 现代人正在自然的发展本时代的语文载体之美/艺术。
>>>
诗路11b.《论“诗思”》  林长信/2016-1-17

    还有,绝律诗歌的诗题偏窄且重复而沉滞。诗歌的题目也就是[诗思]之所寄、所以兴,如果题目太俗见,大概要写出脱俗鹤立的篇什也就不容易。正如画家的[画思],胸中所寄就是画纸之所现,画思便所以不得不求高。诗的题目既是[诗思]之所寄,如果题目太过俗见且重复而陈腐(例如:咏梅、秋思、怀故乡、农家乐、领袖英明…),大概要写出脱俗鹤立的篇什也就相对不容易。
    [诗思]是灵感的具体化,是[写诗人]所意图表达的景/物/事/情。[写诗人]应把握掌控。诗思是全诗行笔的主心骨,诗作据此而生发理路,使[读诗人]可在诗思的逻辑中循路前行。有些诗作只过分在意于一两字句的所谓[意象营造],而全诗本无诗思,就给[读诗人]仿佛看到站不起来的一只爬虫,或腐水中的一团蠕虫。
    中文现代诗时见诗思给写“落掉”了,其实不止是在诗歌有此[落思]现象,在华人现代的文艺/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影视/建筑/地景/行为艺术等等也是屡屡落思。一荣俱荣,一衰俱衰。
由于[艺文]之审美原理本相通,在谈论诗作时的[审美]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影视/建筑/地景/行为艺术等等会跨界而互通、喻比。内地的中文现代诗比较偏于[单句]的词语藻饰、及[意象]的怪异营造,泰半的诗给所营造[意象]拖累到 [诗思]常常不能轻简通畅下进行,甚至主体沉没。
    所以,持定诗思就可天人合力敷衍出一篇诗歌的创作。或人七天三的行笔,诗常常就会自我完成--或秀/俊/逸/奇/神等品。也有人三天七的,那多是童谣,有自然的朴拙。大人因学(技术)积而道减--语出《老子》,泰半失掉了童心童趣,就不容易葆有欣赏童谣的眼光和柔软,更遑论徒凭技术所做作的童谣童歌了。
>>>
诗路11c.《论“写诗的走向”》  林长信/2016-1-17

    另外还有,绝律诗歌的习气是偏于把读者拉进写[写诗人]的一己的感触里,而西洋诗则是努力与读者共赴一个我自己也无以名之的那里。[把读者拉进一己的感触里]的诗一不小心就成了[内向式]的,其结果是[读诗人]不愿再度进入[写诗人]的私己感触中;
    而西洋诗多是[与读者共赴他界]的诗,以其无解的[开放式],就容许了[读诗人]多次复读,以期为自我解题。西洋诗偏好与[读诗人]共享开放式的诗歌,以便[读诗人]不须费劲认识[写诗人]的意绪,只须直接走进诗里去认识世界。
    至于有押韵是为了易于诵读,然而为了念唱的轻灵,也不应句句都押韵。汉赋、唐诗皆格律严格,汉唐人已发现通篇都押韵到底会产生板滞的感觉,有若在读方格棋盘。
    而且押韵不该妨碍诗思与写诗的走向,仅是文字的驾御技术而已。
>>>
诗路11d.《论“诗意”》  林长信/2016-1-17

    “诗意”是使人获得愉悦或颤抖长叹一种意境。以诗歌写[时事]经常会困扰[读诗人]的是:没“诗意”?好像只不过是读到了一篇切割成段段短句就跳行的新闻报道而已?诗家余光中写海峡两岸探亲的时事而有的《乡愁》则富含诗意而感人至深。若而以诗的形式去写一场新闻的“路演记事”,写诗人首先遭遇的是[读诗人]能感受到其诗意吗?当该诗止于平平的写时事时,[读诗人]就一直会有此种[没诗意]的不舒服感--读诗的兴致也就跑掉了。
    或许我们要奇怪古人何以在绝律诗歌内创造出这么多受当时人喜爱并死忠的“太多拘束”,好在那里?这些好(包括拘束)可以抛弃的是那些?而须传承的又是那些?
    正如我们当代人在[F1-赛车场][高尔夫球场]创造了太多的拘束,而这些拘束正是车迷与赛车手着迷的所在。审美上,我们在进步--以创造新的拘束来跟上形势?突破本时代的思维?
    是的!我们没有留住了清朝的头辫,而只留了时式短发。但短发依然有其流行与发式。所以,很明显的事实是:绝律诗歌/京剧/民歌/周杰伦都有其流行与形式,且[诗意]具在;而不会仅是干干的“无诗意”的时事报道。
    保守的[读诗人]容或喜欢可以一分为二/说得清楚的诗歌。然而,后现代的拼贴艺术(不管是:文艺/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影视/建筑/地景/行为艺术等等)都教人不知界限。西洋诗14行、五绝七律,都有[凝练]之美,留给[读诗人]参与想象/联想的空间。若以诗写时事,光是交代人/时/地/物/事/何以/如何就不够字了。
    所以,如果称没有[诗意]也一样可以是诗歌,虽说看法好似够后现代,但[读诗人]的心理可就极无奈。容我们回到希腊的《诗学》--美学家/亚里士多德/着,原名为《论诗》—瑞安身吧--诗歌的协作技巧与形式固然无“定法”,但诗歌依然有诗歌的“定义”,[读诗人]或许讲不出来,却一定嗅得出来。
    人的情感会应生美感(如:温柔是低调的美;可爱是自然的美;贤淑是宁静的美;活泼是奔放的美;端庄是包容的美;智慧是含蓄的美;心态是内在的美。)美感即是诗情诗意,可藉诗表达。凝练的[诗]中有诗意,某篇[散文]也有诗意,所以,不是把散文每句都切成分段就叫散文诗了。
    我们都清楚,文艺复兴不是返回去制作“等同”希腊的古典,而是“再生”古典所追求的科学与美。科学与美是[意旨],载具与形式大可用当代的媒介。米开兰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三杰的艺术载体与形式都是当代的,一样都提升/再生了科学与美,而不必是古典的仿制品与复制品。林语堂说:李/杜没有抽水马桶一样写好诗。诗家许立志没用明式条案也写出好诗。
    证诸有人用古诗词的格式,写入白话字,一样成就很有意思的现代诗歌。个人曾在90年代的报纸上读过梁实秋先生写给韩菁菁的白话诗词十数首,诗意盎然,绝对精彩动人。是古载体的新华章。故,文艺/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影视/建筑/地景/行为艺术等等的各种媒介都可以创作出饱含诗意的境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9-7-11 01:46:53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真是汗颜呐,先生把握中文和运用中文的能力,实在上乘。细细拜读先生对诗歌以及沿革的考量,醍醐矣,豁然矣。
对于写现代诗歌的我,也有不少困惑。和先生交流一下我的思考:

在唯美诗歌联盟的新年致辞

新年将至,和弟兄们说几句话:
推荐百度或网页搜索,一百年前发生在我们国家文化领域颠覆性的运动: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这两次运动的出现,彻底铲除了诗歌是高雅的生存空间,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不仅不高雅,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的一个很普通的文体。
从此,我们国家也就是中华民族汉语言并轨为白话文。
同时推荐我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质疑和心愿:
我的疑问是:
1、为啥诗人们的诗歌出版成集后立即就被束之高阁?
2、为啥中国现代诗歌被最广大也是最伟大也是最恒久的读者人民群众遗弃在犄角旮旯儿?
3、为啥诗人总是虚张声势地感叹生不逢时?
4、是不是应该这样:真正的好诗歌,属于读者。真正的读者,是伟大的人民。
我的心愿是:
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在火车上、长途汽车上、轮渡上、飞机等林林种种的交通工具上,看见有旅行者手里拿的刊物不是用来消遣的笑话、小品、故事和小说啥的,而是拿一本儿我们现代诗人写的诗歌集,那该多好哇。
要是春节联欢晚会,有我们的现代诗人大踏步走上台去,高声儿朗读一首我们当代现代诗人写的现代诗歌,那不就是更好了吗?
和弟兄们汇报:几十年来,我亲历了中国现代诗歌自改革开放以来从衰败走向没落、直至被民众遗弃的全过程,中国诗坛,也成了自有中华民族历史记载以来最为混乱的时期,啥人都写诗歌,写啥样都是诗歌。而诗人们,已经沦落成当今社会最弱势的群体,让先贤蒙羞、被时代边缘。相信弟兄们能知道,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诗人堆儿里的诗人不是诗人;诗人堆儿里出名的诗人也不是什么名诗人。
让我们团结起来、同心协力、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努力推进中国现代诗歌回归民众,还原现代诗歌在民族文化中应有的地位,举大善,从不辞。我们要深怀对生活和读者无限敬畏的心情,努力和读者说身边儿事儿、唠家常磕儿,做时代进步的主人翁、参与者,真正融入当代沸腾的生活,用手中的笔,高歌时代、感悟飞跃、支持国家建设、绑定时代心声儿。
渴望在新的一年里,弟兄们卸载诗人的傲慢,做普通人,写好诗歌,把中国现代诗歌恭恭敬敬还给应该拥有的人:伟大的人民,为振兴我们民族文化做出真正的应有的贡献。
祝大家新的一年发财、发大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09:5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19-7-19 01:13 编辑
石下草 发表于 2019-7-11 01:46
说起来真是汗颜呐,先生把握中文和运用中文的能力,实在上乘。细细拜读先生对诗歌以及沿革的考量,醍醐矣, ...


>
回复诗友石下草《聊到唯美诗歌-1》  林长信 2019-7-11

    就【唯美】而言,唯一至上的就是【美】,于是【美】自然排斥其余。什么高雅/伟大/被束之高阁/遗弃…都已不在【美】的眼内了。然而,在浮华而富裕的社会中,【唯美】是容易转入颓废的。求美在19世纪的艺术市场就已随着贵族的消失而正式退位了。
   《丑的历史》意大利/翁贝托·艾柯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所提醒的思想之一,【美】不是艺术唯一的追求,而艺术所表彰之丑可以使创作者与欣赏者免于【媚俗】。
    附一首以技巧化追求表现的作品,表现主义即是唯美的,它以过度的技术来夸示美。
>
《眼镜蛇》+诗路42.-表现:清明节.
1
到野山拜祭好干妈                               @韵
回到天桥下了铁骨梯阶
要跨过调度铁轨走向在后车站的破家     @
夕阳猛然把平行与交扭的眼镜蛇染成血红
都昂首起来要围攻我的乱发如美杜萨*   @   *Medusa蛇发女人,凡与她对视者即化成石像.
2
好不容易把逃生的脚从枕木缝内拔出
手机却趁机跃入排水沟的格子架           @
一长列缓慢贴身驶过的车厢
每个轮子的眼珠都带着嘲弄与肃杀        @
3
我是在孤儿院长大                              @
也是孤儿的丈夫是我唯一可信的依靠
而他驾驶的救难军机在风狂的海上爆炸 @
令他干妈一闻讯就心碎即飞奔云端
死亡的毒牙来吧,就请鉤走我无几的剩下 @//

林长信/2019-4-1#1966
>
诗路42.《表现主义在表现什么》  林长信 2019-4-4
   艺术家目视第一空间/无知之真实,转化入他个人主观的第二空间/意识、记忆、经验,而造作出第三空间/艺术作品(语出《从远游到赋归》高千惠/2018),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安、疏离,与慾望(语出《离散与救赎/于彭的慾望山水与山水慾望》萧琼瑞/2018),以强烈炫示的艺术作品最能投合现代/工商/资讯社会的城市人的胃口。虽说释家早已用1色空/2法空/3空悟三者消解了该三空间,但谁不贪恋红尘?凡众其实宁愿尘根不断。
   此中,有艺术家用极端夸示的技法,死劲显示某种隐微(例如以油画一滴滴细细绘出日光浴已晒黑的皮肤上的汗珠的反光与将聚流的动向,是考究形式化的),那时刻的[真实]与【表演】的分际红线在哪里?难道阅听人非得从剃刀边缘才能被棒喝与醒悟吗?还是说[表现主义]艺术作品虽阅听人始终在他的心尖,但其实仅仅是创作者本人的纵慾,而迫使阅听人都成了“瞥伯汤姆 Peeping Tom”。//
林行止《脱光光闲话》w3-lj.hkej.com/lj2017/artculture/article/id/55752
>>>
回复诗友石下草《聊到唯美诗歌-2》  林长信 2019-7-19
    所以,既然我们人间有生活衣食不缺的A贵族式的,也有辛苦谋生后才得闲余的B庶民式的,当然也有介乎二者之间的小康后的C小资式的。在民主的现代社会三者会互相流动,故,笑话、小品、故事和小说…啥的,都有甘愿消费它的市场与阅听人。自然,春节联欢晚会会注入大量的艺术或商业形式与内容,以呈现时代心声,囊括最大的阅听人市场占有,以获得广告商所欲购的点阅价值。
    人人都可享受艺文,而唯美是永远受欢迎的,唯美是倾向【抒情】的。但以现今的大城市综合了各样族群与阶层生活在一处,某些胃口的艺文创作者会把抒情的转向至【叙事】的,甚至是【说理】的、【哲思】的,都是一种合理的艺文的市场分化与分食。我们已活在艺文多元共存的现代,没有何者可以为独尊,贵族/小资/庶民都必须放开心胸,尊重他人的各取所好。
    个人孤陋,无能即引丑诗歌作举例,谨先提供几名画丑的美术家,请读者上网瞧瞧这些不美丽却很激动人心,并颇为启智的艺文作品。如次:耶罗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1452-1516)、奧托·迪克斯(Otto Dix,1891-1969)、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喬-彼得·威金(Joel-Peter Witkin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7-9 03:48 , Processed in 0.0894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