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江南达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1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6:07:07 | 只看该作者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7 )1978年
江南达者 童山雷







19、自创“小幅大景画”二帧(1978)
彼时心中始终有一情结,欲要作出类似傅、关《江山如此多娇》一般的全景巨幛之画。也许,这也便是所谓“时代之局限”(当然反视之或曰是其激励)使然罢。不过意愿归愿意,以当时情况,却是主观方面既缺那能力、客观方面也无这条件真为此事的。于是乎,也就只好从权,以尚可力及者以为之。兹所出示之二画,《山海丹霞》与《雪山云海》,即因是得来。如读者诸君所见,两画之境俱浩茫阔大,其间山势连绵,云海翻涌,日月照临于斯,果是画面本身虽小、而内蕴之画境可称宏博焉。记得当时也就是曾将此用作报考美术院校的“敲门砖”,且确也大获主考者之赏识称赞。今,吾自识之,平心而论:倘当真是将巨幅画作缩小后有此基本视觉效果,那也还是说得过的。换言之,若仅是把它作为小稿看待,也就应该说是还行罢。但既然其确实并非真由那“体量感”与无数可耐推敲之细节完整而统一地构成,那么,自然事情也就无从说起了。倒是这画面上另有一二现存之细微末节,真令吾人默默颔首而心有感触。诸君可分别看那画面手仿之闲章:除上文曾道及过之“予代山川言”外,又有“永学不懈”字样。后者亦为吾辈自打少年时代起便一直沿用之座右铭。以此,亦殊可看出那时之情怀。





20、石垭故地觅来之景二帧(1978)
这年秋天,友人S某来县城,与吾道别。乃其又经过数月之学业补习,本年度高考,终于上线,且正式被西南地区某师范大学美术系所录取了。故人相见,自是有着一番兴奋与热烈之情。盖因皆怀念当日在石垭一带的那种写生生活,二人遂议定,趁这周日,一块儿乘车回彼处,重游旧地,以慰其想。当天游事之轻松愉悦,自不消说了。而此示之二画,即为游归之后所得。其一,《秋山红叶路》,志当日历经之境:阴沉晓色中,细高之树赤叶纷披盈道,坡麓间板房垛草,苔路云峰,俱甚有昔日记忆中特色,不过整个确属纪实之作而已。其二,《碧云天,黄叶地》,凡识者皆知,题目文字,得自宋范仲淹《苏幕遮》一词首句。其实,这份对古贤佳句的切实体验,原本还在那长居区乡二人交往的当时,此心便久已有之;而此时既经触发,乃便作得兹画,并径直将二人逍遥自在、漫觅画境的形容,点缀在了画间。画技固然稚嫩,自觉通体意味尚可。此次S某造访,除亦然传递来不少外界信息,其考上艺术院系这事本身,老实说,也对吾心触动颇大。S某还说到,这年高考,其中有关所谓“政审”一类的因素,应该说是已进一步有所减轻。这话在彼说与吾听之当时,即已令吾心荡摇;而其别后,此心辗转思之,愈加掀起大波。是啊,咱也是否还该鼓足勇气,再行一搏呢?但问题又是:上次本县不过也只是借“政审”之名而行“卡留”吾人之实罢了,彼既存此意,又如何得能打通那路?于是,那段时间,自己时不时的,便重又陷进忐忑甚至是烦躁不安的心境……

(总 239 篇之第 19、20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2#
    发表于 2024-4-17 20:12:05 | 只看该作者
    画美,话贴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6:59: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问好!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8 )1978年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清水滩


    当时,虽是有时为俗事烦躁,但一经沉静下来,这心中自始至终,皆还是有着想要在日常景物中寻觅山水画题的愿望。有处地方,一直在头脑中挥之不去。那是旧日所在区乡中学附近,溪流所经之地,且是那地名亦美,曰“清水滩”。彼处地势相对平坦,溪水之外,也多有田塘。又正傍靠着汉渝公路,交通也颇便宜。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那儿有着几株高大的柳树,树下是一所乡村小学。或许是其地处于平阔当风口罢,每每见那柳枝迎风招展,校前的大塘内,亦多有莲叶随之摇曳,更兼学儿些常在校坝中欢跳,所以,看去那场面真的是至为生动清新。有鉴于此,尝数次将其纳入丹青翰墨。兹所示者,当称是相对如意之作。画中情景,已若方才所言,不再啰嗦了。唯整个画面风格,似明显有着早年最是心仪的齐白石《曲沼荷风图》之影。固然,休论受甚影响了,紧要的是,倒须看是否较为得当地表现出了己心之真情实感。相信读者诸君,大体亦能认同吾之此言。
    后来又曾画过几幅这清水滩附近景致,兹一并附上,以作参看。








    (总 239 篇之第 21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5: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5:11:07 | 只看该作者
    将咱的三个《画中游》(“童山雷中国画的故事”、“附记·西画部分”、“补遗·远岁拾英”)

    ,尝试着各做了个视频简介。受文件大小的限制,没法做得更清晰了(否则“剪映”软件导不出来

    )。好在毕竟借此已可对这三个系列作个大体了解。这儿先就从最远期的《画中游补遗》简介开始

    发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5: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9 )1978年
    江南达者 童山雷





    雨余秋更清
    这幅小小的画,即得自于平时个人的周日写生活动。当时,每次仍坚持上午一幅国画写生(因常有微雾,适合),下午一幅油画写生(一般光照较好,也适合)。至于这“雨余秋更清”之题,则熟知宋词之人皆晓,是得自于北宋万俟咏《长相思·山驿》之句。因自家彼时劲赏此语,总想要找机会画它一画。而这日终于如愿以偿。已若画中所见:秋江水退尤显清浅,晨雨初收雾霭还存。竹树萧疏的江岸边,石径曲回,泥土滋润。一牯静立于彼;牧童亦闲适地伫足那厢,权将手中的使牛条儿兼用作鱼竿,正自在垂钓。咳,当时一见这般景象,真的是心中好生欣喜!遂立刻摆开摊子,兴致勃勃地画了起来。移时间画成,乃便乘兴将其句题之。可惜那时虽是时亦练字,也极想写出点风格,但偏偏欲速不达,总是反要在画上留下点遗憾。不过这的确倒是没办法的事:要成完美之事,哪得那么简单哦。相信读者诸君都很是明白此理,不再多说甚,以干扰大家观玩此画并嘲笑这字了。呵呵。
    同示当时所作中国画写生稿一组。并附己箧内相关之一诗二词——













    记写生事
    乡郊景色自清幽,
    童子闲暇独漫游。
    白水干粮成一饭,
    乐融风日艺兼收。
    河渎神
    春水碧连天,
    长岛晴滩昼眠。
    写生画稿立旁边,
    二三鸥鹭窥看。
    觉后微吟思沐浴,
    平滑清波如玉。
    却待晚霞新煜,
    逸闲心志方足。
    山花子·忆昔
    碧水长依黛岭间,
    黄花幽绽赤霞残。
    共伴写生人憔悴,
    独蹒跚。
    夙志萦怀清梦远,
    少年行事昧心难。
    才把俗情新舍弃,
    岂回看。
    (总 239 篇之第 22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14 17:04 , Processed in 0.0815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