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赋] 功夫在诗外 好诗不拘新韵旧韵 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1-22 07:5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06:47: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功夫在诗外

    好诗不拘新韵旧韵 ②

    作者、编辑:呼正林


    古今有别:细节有变,与时俱进,老规则不变。

    每个时代的声韵各有异同。隋唐时期以诗赋取士,宋代科举制度定型,诗赋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程序,这才需要制定声韵的标准,否则考生与阅卷官员就无所适从。这就是“平水韵”诞生的原因。

    古代诗歌用韵一度也没有统一规则,大体上随着语音的改变而改变。直到金朝出现“平水韵”,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虽然北方话语音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平水韵(俗称旧韵)”一直保留了下来。

    使用新韵创作格律诗的人主张:平仄格律是根本规则不能改变,但字的音高变化应当与时俱进。平水韵不仅与普通话差别很大,而且与唐人用韵也不完全一致。如果用平水韵检验唐诗,就会发现连一些经典作品也同样不合格律。坚持使用唐人没用过的平水韵,无异于让格律诗词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抱着金饭碗处于饥饿濒临饿死的状态。

    主张用旧韵的人认为,不论是平水韵,还是更早的《切韵》,旧韵反映的不完全是当时的口语,而是综合了古音、今音以及各地方言而制定的,没有必要随着口语的改变而改变。甚至有人认为,格律诗词如果使用新韵,无异于破坏游戏规则,就不可称其为“旧体诗词”。

    从古至今,汉字的读音一直在变化,这已是常识。但不管怎样变,写的诗、添的词,不只为了看,更更重要的是吟咏,不但自己要在声韵欣赏、品味其中的韵味,也要让聆听的收到感人效果。例如、白露,其现代读音[bái lù],这样读无人不懂,倘若读成[bò lù],一定会被人质询:您说什么?

    而叶嘉莹在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有意把这句诗中的入声字“白”读得短促、低沉,发音类似[bò]。这正是读古诗如何照顾到古声平仄的使其读的更加悦耳的一种办法,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办法。格律诗词该怎样吟咏,吟咏实质上就是读,当前能依照声韵读格律诗词的是很少的,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基本上是空白,有待有识之士开创这一领域的探索。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八日于北京·镜缘斋



    话:诗⑵.jpg (105.4 KB, 下载次数: 0)

    话:诗⑵.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0-11-10 07:46:3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首赏。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20-11-10 07:4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1-22 07:5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8:57:33 | 只看该作者
    梦萦海曲 发表于 2020-11-10 07:46
    沙发首赏。赞一个。

    您好!诚挚谢意!诚祝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52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发表于 2020-11-11 05:05:3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8 12:12 , Processed in 0.08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