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能类创作理论研究] 再谈智能人能否超过人类的创作能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5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06:5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再谈智能人能否超过人类的创作能力
                                                                        李春霆

           有人说智能人的作品永远不可能追上人类的作品的水平。人类创作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性,作品的独特性,包括在文学艺术性上一些独特的地方,比如微型诗那种凝练,高度浓缩的结构设计,包括诗词艺术那种语言变化多端,又要符合特定格律的规范的那种内在结构的复杂程度。智能人永远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我对此见解抱很大的怀疑。因为就现在人类研究的动态看。我们对人类的大脑活动,大脑细胞刺激产生的电流,脑电波、脑神经系统运作的规律的认识还是比较初级和肤浅。还不能就这个问题武断地下定论。我之所以说他作为持论者过于武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嫌肤浅,是因为这种看法的立脚点比较守旧,他是站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去做的推论,没有考虑到当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可预见的未来,智能科技的爆发式发展趋势。当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实正循着这两条路在向前走:一个是从模仿人类的外形动作。包括骨骼、肌肉、神经系统这些外在形式出发,在仿真机器人,仿真聊天伴侣,在模仿人体的结构这方面的研究和推进,可以概括为外延型横向的推进;同时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智能技术还在向探索研究人类大脑内在的思维活动,人类的思想情感的产生和运作机制方向探索的纵深拓展,可以概括为内生型纵深式拓展。
           在第一个领域,既模仿人类的外形,甚至肤色和形体,容貌外表,或者骨骼肌肉的运动肌理。一些固有的动作变化,表情变化。这方面儿还是比较成功。现在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仿真机器人产品。包括仿人的行走,仿人的一些反应,面部表情,欢乐、痛苦,甚至在个性化对话上。都有很好的展现,也有了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对此方面的进展,我们大家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但在第二个领域就是智能人仿照人类的思维活动、情感表达,以及触发创作灵感这方面。特别是复杂的情感生成、艺术性表达,对于复杂的个性比较强的,以独特的手法去创作艺术作品的方面,还有较为明显的欠缺。这方面儿的欠缺还需要我们更深的理解、更深的解析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人类情感的产生。情感抒发、情感表达的规律之后,才能有更大的、更鲜明的进步,更准确的语言、文字及其他艺术性的表达。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这些大脑内在的思维活动,内在的思想情感的活动规律,我们科学界已有一些很多年的研究积累,这些课题正在取得一些可喜突破。我们根据智能理论的发展,根据科技新发现,已经在许多的领域获得了更新的研究的成果和开拓性结论。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生成具有复杂艺术元素的视觉和音乐作品。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意和想象力。从这些个成果看,我们可以预期人类在研究客观世界的同时,对自己主观世界,对自己内在的思维模式,产生的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脑神经系统运作方式的研究,也一定会给智能文化创作提供更乐观的前景和预期                      
           如果我们把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智能人技术成熟到有完善的人类功能比作一个过程,特别是和一个自然人的成长过程相对标的话,我倒有一个恰当的比喻:我觉得以现在智能技术的水平塑造的智能人,其智力水平仅相当于人类的哇哇学语,蹒跚学步的童年时代。其智能程度还在未开化阶段。不要说和久经历练具有丰富社会经验和创作技艺的老诗人、作家、艺术家相比;他们以过了耳顺或不惑之年。智能人根本无法望其脊背。即便是和思维敏捷、风华正茂、志满意得的中青年艺术家和文学创作者相比,他们情感活跃,富于激情敏于行动。智能人也没有获得那么精准敏锐的的专业化特定的设计程序。他们反而先天存在许多自身智能体验上、自主思维设计及自我行为支配上的欠缺和限制,无法跨越。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现阶段的智能人,还是一个思维意识不健全,缺乏自主意识和行动力的残疾人。
           回顾科技发展历史,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在不断否定我们对旧有习惯认知依赖,不断刷新我们对新的世界的认知中发展进步的,不知道我们已经多少次更正和修改我们对科技改变世界提出疑问的次数。科技发展多次突破了我们人类自以为傲的资本和底线,攻陷了人类曾经掌握的复杂技能的堡垒。智能科学的发展正在消灭许多熟知的岗位和职业。在人类张大了嘴巴和惊奇的眼光面前,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将会是又一个新的例证。现在以马斯克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在人脑植入晶体芯片,使得人的思维活动也能够得到外在的展现或数据的表达,或者说控制。同时我们还有一些脑神经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的发现也在逐步的进展当中。这些成果都将促进人类今后的对脑科学规律的揭秘,推动其在智能技术的大面积运用。这必将引领智能时代有更大的飞跃性发展,或者智能技术,智能人追上人类的思维水平。模仿人类的一些思维活动,然后超越人类创作的思想产品,特别是艺术品。
           现在的情况特殊在智能人已经可以自主思考和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但我们还不敢放手让智能人独立思考,自主去做他思维所决定的事。因为智能人思维和行为的边际我们还无法界定,因此存在无法预估的风险。而人类社会整体目前还无法承受这种风险。
    只有智能人处于人类的理性和有效的程序控制之下,并使得智能人的思维活动具有相对的自主性,使其能独立性的思考和处理一些纯文学和艺术的问题,能充分地表达他自己的情感。这些方面的条件具备了,我们才可以相信智能人的智力水平,放任智能人的思维情感在我们默许的框架下正常进行。智能人有充分自主的脑力活动,创作能力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他们就会有极大的可能达到人或者超过人的脑力活动能力,也会创作出精美的思想产品和艺术作品。从哲学意义上讲,这是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推论,也是科学技术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一种必然结果。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浸入式多感官体验的艺术创作,在智能技术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已经能够大量运用于智能辅助创作的作品中,艺术效果强烈,这就是从创作技术层面反应智能人的艺术作品超越人的作品的一大例证。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许多富有美感的艺术品、是因为人类有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例如张三的独特性和李四并非完全相同,让李四去创作一个完全和张三一样的艺术作品是做不到的。反过来说,张三也不可能完全具有李四那样的艺术水准和艺术水平,因为这些固有的特点,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完全受他们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客观影响,甚至和他们遗传、身体条件、后天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而当我们要求一个智能人创作要和张三的艺术水平完全一样,甚至要和张三的这个艺术的风格完全相同的艺术作品时。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中某一个人都不能完全和另一个人的艺术水准完全一样,创作风格、手法完全一致,我们有什么理由儿要求智能人必须和我们某个人一样,某个水平一样,或某些特点一样呢?这对智能人也是极不客观的。而一个智能人,他的创作,他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抒发感情的独特方式就完全可以了,这就代表了他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创作水平,有了很独特的艺术风格把握。尽管这和我们习惯了的情感表达不一致,和我们对统一社会现实的感受和反馈不一样也是应该的。
           以这一个原则为基点,我们可以这样下一个结论,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一个新的创作群体。智能文化艺术的价值标准、评价体系不应该和人类的旧有价值标准,评价体系完全等同。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从更前卫的更高一层级上来评价。应该超越当时人类艺术、文化道德层面来评判。就是智能人的艺术水准,智能人的智力水平,他们创作的这类作品。在某个或某些观察点,在某些可比较的范围内,达到了相同的人类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某些个优秀的创作者的水平,呈现一种我们所不熟悉,不习惯的文化形态,这种差异化思想意识是完全可能的。这种超前和差异化也是我们应该接受的。而不是要达到某些个体人相同的水平,智能人是一个全新的群体,应该也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而不是用一个旧有的标准去套用。对标个性化的和某个个体人做对比的标准,这样我们才能对智能人的作品的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就是对智能人艺术水准和他创作水平前景做出客观的预测和分析,这种分析是基于人类本身也在向更高阶的艺术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断前进的挑战性的这种客观过程而做出的。我们今天所能够看到的恰恰是智能技术在扎实、快速的进步。其实我们人类何尝不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成年,到老年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一点儿一点儿的在丰富自己的创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那么智能人也会循着这么一条路,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随着我们对人类大脑思维活动,对于人类创作活动规律的认识不断的深化,得出这种客观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人类文明也应该接受这种文化超越式发展。
           有些人对智能人能达到人的创作水平始终抱怀疑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不客气涚,智能人能达到或超过人的创作水平,其实是有着先天的一些优势的,因为我们设计智能软件和高阶智能人的之前,我们一定对人类的思维活动规律有了很完善的一种先期的研究,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把智能人的智力水平和我们人类的这个水平进行了深刻的比较分析,为智能人专门设计了一套程序,这些程序有的对人类的一些思维特点和智能水平进行了更深化的比较之后制定的。这些特定设计都是经过优化的,有很鲜明的特点和针对性。与具体的客观存在的自然人相比,自然人都必不可少有先天的后天的一些固有缺陷。无论是在先天基因,身体条件还是后天学识,知识获取效率上和智能人相比,他们都是无法比拟的,在先天的这个知识储备,智力、智能水平和创作才华等级的配备上,他们和配置完善的高端智能人同样无法进行比拼。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智能脑科学仿真研究的不断深化,人类思维的规律,人类情感触发,情感抒发的那些个关键性节点的奥秘,一旦被人类攻破,配置完善的智能人超过自然人的创作水平和智力水平,创作出足以令人类满意,甚至惊艳的作品,也就是必然的结果。特别是相对于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人脑的智力水平进步进化相对是很慢的,由于人的生理年龄的限制,不可能有跨越性的持续性的进步。因此从进化论和发展的眼光,智能人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超过人类是必然的结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问题是,人类的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其实是分成两大类的,一类是从过去的亲身经历和感触出发,包括从书本知识获得的别人的经历感触出发,表达自己和人类特定的思想和感情。引起社会的共鸣和接受者的身心感受、达到教育和警示作用;还有一类作品,并非依赖任何特定的社会经历和体验,完全依靠想象,幻觉来推测、假定某种虚拟现实和特殊的场景,来创作非现实的未来场景和虚幻世界,这种艺术本身没有真实的客观体验,其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虚幻的,其达到的艺术化效果不完全依赖于我们真实的客观感受,具有超现实的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其评价体系应该有其特殊性的存在。我们在现有的科幻作品里能体会到这种风格的作品的一些特点。我想说的是,随着大量的智能人群体的出现,智能人所创作的这类作品将会逐步丰富起来,甚至形成一个作品类别,这就会产生一种创作现象,一种有别于人类依赖旧有生活体验,抒发我们所熟悉的情感体悟的作品。甚至专门反映的是虚幻世界——也可能是未来世界的文学艺术作品将会增加起来。而且得到智能人群体的理解和共鸣。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和文艺类别。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问题是:这类作品的虚拟现实,社会形态表述,特色表达,特殊的感受,其文化形态和艺术风格。我们能否接受这些文化作品,我们如何界定和评价这些文化作品?他们对现有人类文化生活的影响如何?对未来智能社会的影响如何?特别需要回答的是:我们有没有办法,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权利完全抹杀他们的存在?
           假定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接受和尊重未来智能软件自主创作的作品,并以一种开放性思考和借鉴他们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特定未来世界和未来社会的现实,有选择的推动我们的社会借鉴其合理性的内核。改善我们现有文化水平和治理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推进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待智能人所创作的文化作品不仅仅在艺术性上应该有所区别,而且还应该用更开放、更宽容的态度和评价体系对他们予以研究、并加以保护。
           就我们现有理智的思考来看,有两个客观事实其实我们已经无法改变:第一,智能人作为一个的群体在今后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不容否定。无法消灭。第二,智能人的作品虽然具有虚幻性,但他毕竟是设定程序产生的合法、合规作品,具备其合理的产生条件,具备一定的虚幻现实的逻辑基础。有其存在推导式必然性。也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只能肯定智能文化其独特性,其地位存在的合理性,其发展应该和人类的文化作品有相互印衬,互相借鉴的作用。
           就此提出的另一个推论是,人类创作的作品和智能人创作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互相独立的体系。他们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体系,标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人类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的学习环境,生存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自然个体。具有纯的自然社会性的属性。而智能人,是人类生产或者制造的产品是属于产品类的属性。智能人在有些方面,算力,智力,知识,学识表达,由于有强大的科技赋能,汇集了人类社会部分领域或全部领域的知识。一般的讲,智能人将超过或大大的超过人类的智能水平,至少算某一个领域的行家。属于更高级的机器类社会产品。其情感表达、艺术才能呈现,做为其功能性特征,在智能创作,艺术创作这个领域,会有远超越自然人的发挥空间,其掌握更丰富的创作知识和技艺,可以胜任进行动人、感人的炫技表演。智能人也有自己超过人类的一些方面,而在这些个方面,他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和类人的情感、表达艺术水平的抒发。当然,在有些方面,我们人类可能和智能人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述的方式略有不同,甚至智能人对客观事物,社会生活的一些感触和感觉,和我们人类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些方面甚至人类跟它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异。这是两个评价体系和两个获取知识和获取情感来源,以及所站在的社会角色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差距,这里无所谓谁比谁高,谁比谁更好的问题,而是有特定的一些定义域所界定的。有些情况下,智能人表达出的情感,表达出的特定的感触,甚至说结论也许比我们人感悟的更深刻,更丰富,更有前瞻性。对人类社会提升文化生活和幸福感受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我们的评价体系不同,世界观不同,我们所站在的这个特定角度,所得出的一些个观点和评价会有很大的偏颇。尽管如此,智能人在某些个特定场合,特定领域里比具体的个体自然人所能获得的感受更深刻,更丰富,更高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要求智能人和一个自然人的情感表达完全一样,所获得的感受,所获得的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完全一样,这是不客观,不明智的。同时要求一个人非要和智能人做一些强求一致的比较,也是不理智的。对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评价体系来说,这可能就是一种扭曲了。
          其实,造福人类的艺术和科学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当代二者在高端有越来越趋同化的倾向,艺术越来越借鉴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剖艺术的内在规律;科学也越来越向艺术领域渗透融合,科学研究常常借鉴艺术的美感归纳提升科学的发现和自然规律的合理性。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同在不同的侧面登山的人,科学和艺术二者终究会在顶峰相遇。这无非进一步再证实了殊途同归的道理。



           以上思考纯属个人的理解和判断,发表在此,谨与各位行家研究、商榷。

    原文地址:913539549的QQ空间  https://user.qzone.qq.com/913539549/infocente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 02:55 , Processed in 0.0777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